2021年高中历史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2.doc
历史必修2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岳麓版
新中间阶层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1、社会福利制度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社会福利的资金由哪三部分组成的? 3、社会福利的种类?特点?最早的福利国家是哪国? 4、福利制度的利与弊?
5、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是?(两次)
以德国为例。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 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 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 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 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 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 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 巨大的负担。连现今的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 都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得过 头了。
• • • • A、新兴产业兴起 B、劳动生产率提高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 D、改善人民生活
•
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 取的经济政策中与罗斯福新政 基本内容相同的是:
A、推行国有化政府 •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 C、制定经济计划 • D、加大科技投入
•
• 下列关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 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二战结束后,有人把福利国家看作是“社会 主义”的同义语。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福利制度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 阶级矛盾。但是,福利国家更多的是为垄断资本家带来 了好处。福利基金的来源是劳动者收入的一部分,而且, 当资本主义经济面临危机之时,资本主义国家总是首先 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因此,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 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 价,并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所以不能与社会 主义相提并论。
一、从自由经济到国家调控
1、国家干预经济的背景
(1)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2)罗斯福新政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 (3)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 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30张)
Begger JackFra bibliotek期四”、该死的战 【请思考】
争啊,让我沦落街
头成为乞丐,苦啊! 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
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怎样
的状况?
恢复经济、重建国家, 解决失业等社会问题
2)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 否完成?现实情况如何?
不能。国家干预经济
精品课件
一、背景——调整之源
变化:“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企业职工也可以拥有股票。 原因:生产力发展、企业规模扩大。
2、乔治真正成为公司的主人了吗?为什么?
不能。 因为占有股票份额最多的仍然是大资本家,企业的决定权仍然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精品课件
二、方式——调整之策
2、企业自我调整
1 “人民资本主义”
含义:股票分散化 实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是资本主
1 惨痛教训——三十年代大危机 2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3 成功案例——罗斯福新政
1929苏—联19的33建资立本及主强义大经济危机
资本4来主战自义外争社自部摧由第会冲放二毁主击任次了义—政世一—国策界苏切家已大联的不战的竞适爆强争应发大生和产启力发发展
精品课件
感谢政府啊, 我也进了国营公司, 生活好过多了!
二战,剩下的只有废墟
英
法
国
国
德
日
国
本
精品课件
二战结束后,人们在废墟中 开始战后重建……
精品课件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
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本课导学: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调整的原因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方式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一、课标要求二、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等国家为例,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教材分析四、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经济的调整, 而本课就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的调整。
欧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措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在调整之下, 发达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 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体状况;2.(2)初步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和经营方式变化的主要趋势, 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等重要问题;3.过程与方法(1)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完整的认识“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比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2)培养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通过学习, 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 培养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 培养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提出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在二战以前, 与凯恩斯主义相一致的经济政策是否有成功的先例?”(三)学生回答: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在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 罗斯福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府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的新政措施, 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这是一个成功的先例。
(四)学生回答之后, 讲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是如何进行调整的。
(五)新授课过程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提问: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与战前相比是否有重大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前一课所学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罗斯福新政主要是一些整顿和调节的措施, 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比罗斯福新政时期要深入得多, 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如何深入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依据教材简单回答出“国有化、经济计划、财政手段”即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三十年代大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初中教材涉及较少,有一些知识点对高一学生来说还无法深刻理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设计中,宜注意多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入手,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资料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本课对一些重要经济政策理解起来困难较多,老师可事前找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先仔细阅读课本内容,然后让他们说说阅读障碍在哪里、较难理解的地方有哪些、读后感受如何,以便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方法1.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及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及语言表达、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知识结构。
2.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1.课前上网或图书馆查阅资料,理解相关名词,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等的含义,以便上课时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2.自主探究“福利国家的出现”一目,对老师设置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认识。
3.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各组推举发言人汇总本组的观点,结合老师的点拨,形成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2.掌握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特点。
3.掌握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概况。
4.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供的材料,比较自由放任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能力,并在分析中把握事物的本质。
2021年高中历史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
年高中历史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同步试题岳麓版必修2一、选择题1.(xx·湛江测试)下面照片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B.凯恩斯主义的兴起C.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解析:根据史实梳理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凯恩斯主义兴起——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国有企业增加,所以出现国有化的根源是30年代的大危机,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能推动经济发展,但国有化是国家政策,实施与否不能由科技决定,故D项错误。
答案:A2.“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原因有( )①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②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③凯恩斯主义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A.①②③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汲取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借鉴凯恩斯主义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D3.戴高乐曾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据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做法是( )A.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B.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C.进行福利改革,保障劳动者利益D.大力革新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解析:抓住关键词“补偿”二字。
这里的计划不等于我们通常说的计划经济,而是按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发展加强规划与指导,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A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
下列与此相关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福利国家B.刺激投资和消费C.限制私人资本发展D.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解析: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自我调节的机制,但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只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说法不正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1、战后英国对银行、电力、煤气等行业实行什么政策?加上原有的私有制,这一新经济被称为?
生:略
师:【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
国家
邮政
电站
煤炭
工业
铁路
运输
航空
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思考:股票持有者的不断增长说明了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
生:1、“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作用:A.缓和了社会矛盾;
B.吸收了大量资金,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向。
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师:材料十二: 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著名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个人持股从1950年的43%下降到1980年的2.8%。
思考:1、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的前提及资金来源是?
2、战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生:(1)前提: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
(2)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
(3)特点:A.由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有立法和制度的保证;
B.种类繁多;
C.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师:【材料七:1983-1984年度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但它并没有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岳麓版必修二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重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内容 难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特点及影响
一、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经济调整
1. 调整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②历史教训: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③实践基础: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示范
①“人民资本主义”
特点: 股票分散化
本质:决策权仍掌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影响:
缓和了社会矛盾,大量吸收社会资金,有利 企业的发展。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 决定权人掌握在大股东手中。
②“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者退出
了经营第一线,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 员从事经营。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3)“福利国家的出现” ----建立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出现前提:生产力提高 资金来源: 个人、企业、国家 特点: 从单纯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力,且保障福利 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影响: 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 社会消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 作的积极性。 实质: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请思考:欧洲 材料 二 英国最懒家族 的福利制度有 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 何特点?你如 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 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 何看?
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 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2004.12.7
战后 资本主义 经济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 企业自我调整
“黄金时代” “滞胀”时期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精选教育文档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习目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1)经验教训: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
(2)理论基础: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表现(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消极: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74[课中思考题],思考:分析上表,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高?【提示】各国在邮政、电力、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工业部门国有化程度较高;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国有化程度较高。
(2)阅读教材P75[课中思考题],思考:概括一下,各发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何不同?【提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各自特点如下:英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采用国有化措施和福利国家制度;法国推行经济计划;日本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注重经济发展的计划;美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国家采购所占比重高。
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股票分散化,企业普通职工和一般民众也拥有股票。
(3)评价: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2)表现: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岳麓版必修二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共28张PPT)
(三) 福利国家的出现
【自主学习】
前提条件:生产力提高
资金来源: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
福利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
险、养老保险等
材料一:
瑞典实行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
将人的一生全包下来,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
婴儿的母亲也同样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孩子年满16周岁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中,你受到了什么
启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当前应对金
融危机,促发展,你有何建议?
作业
针对上面问题的某一方面,写一篇小论
文,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一、背景
二、内容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2.“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3.福利国家的出现 三、实质 四、影响
教学反思
本课我以“回顾昨天、启示今天”来展开思路,通
岳麓版历史必修②
第三单元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教材分析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选自高中岳麓版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它上承工业革命以来西方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下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创 新和调整。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考 的重要考点。
课标要求
以二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 趋势,培养学生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探索意识 和对外交往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内容 难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实质
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思
维活跃,乐于表现,而且本节内容和当今经济联系紧密, 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易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可 以设计较多的思维活动。 但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知识面较窄,需要教师进 行较多地说明和铺垫。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2) Word版含答案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的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有化、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和福利国家的概念。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概括归纳,(3)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看资料,懂得提取有效信息、锻炼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培养学生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2)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
通过学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启示。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必修1政治史的内容,对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和基本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掌握知识点,完整历史线索,探究问题的思路,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
同时,本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新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入手,选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漫画等素材,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内容教学难点: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和实质的分析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当今世界哪国最强大?但是强大的美国在70年代却曾经遇到一个极大的威胁,让几位总统的心都碎了。
这个威胁是什么呢?请观看视频注意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
2、讲授新课:一、战后资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背景【提供图片,提取信息】师:请学生看幻灯片上的四幅图片回答背景生:根据图片回答背景点拨:补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措施(方式)【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过渡小结: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调整的措施有很多种,本课着重介绍了哪几种几种措施?师:请学生通读教材结合教材归纳措施生:阅读教材p74-76回答措施(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师问:请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方式有哪几种?生答: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过渡小结:罗斯福新政后,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件(共38页)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原因; 2.知道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认识 其本质;3.知道企业自我调节的方式。
图说历史
历史教训: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教训 实践经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大萧条中等待救济的人们 罗斯福与煤矿工人 现实需要: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
经济学家凯恩斯
经验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息时代广告设计
【探究思考】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后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调整与哪些因素有关?
【预习检测】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主 要通过哪些方式干预经济?
国际经济展览馆
——欧洲国企展区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2.7% 18.4% 13.7% 20.6%
【探究思考】结合教材回答,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 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资金来源有哪些?有哪些 特点?福利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福利制度起到了哪 些积极作用?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材料 2: 材料 1:
24年不工作狂吃政府救济
航空 75 75 100 25 私有
【探究思考】 1.哪些行业国有化程度较高?为什么? 2.国有化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是否改变?为什么?
国际经济展览馆
——日本经济展区
1960年,日本制 定《国民收入倍增 计划》,提出10年 之内国民生产总值 和个人国民收入增 长一倍,并规定了 实现这一目标的相 应配套措施。
1971年日本异常繁荣的股票市场 战 后 经 济 高 速 发 展 日 本
【思考 31 】制定了经济 【思考 【思考 2 】经济计划 】 什么措施 计划是否就意味着日本走 和计划经济一样吗?为 推动了战后日本经济 了社会主义道路变成了社 什么? 的发展? 会主义国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教材分析:课题: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16 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材中地位作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共五个单元,前两个单元分别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后两个单元分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发展史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点,而本课上承两个工业革命时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下启现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处在经济史的中间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对现在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新课标的要求课标要求:以二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三维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方两面性,易走极端。
通过本课学习,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可以初步养成开放的、兼容并包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方法: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具体有:情景营造法、问题设计法、师生互动法。
2、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执教理念:从师生定位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五、学法指导观察、概括、总结是学法指导的重点。
让学生观察、思考后,总结、概括知识,增强对历史学科学习的能力。
课前指导:安排学生预读教材,做到存疑、质疑并能形成问题,准备在课堂之中解决问题。
课堂指导:指导学生把史料和掌握的知识相结合,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在分析、思考和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巩固。
课后指导:指导学生撰写有关本课历史知识点的小论文,如:《西方福利制度之我见》、《经济计划与计划经济》、《私有制和公有制是对立的吗?》、《世界经济如何才能走出阴影?》等,做到把西方的经济发展理念、发展教训和我们中国的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服务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山东省宁阳四中高中历史(岳麓版) 学案 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导学案编制:万宝奎审核:万宝奎审批:编号:2021LS16【课标要求】以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1.以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具体把握战后资本主义调整的基本内容、缘由及对战后资本主义进展的影响。
3.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进展模式,以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学习重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福利国家的消灭【学习难点】资本主义调整的缘由和结果。
【自主学习】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月大危机的的教训,放弃了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实行了利用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措施:①实行,建立国营企业;②制定,指导经济进展;③实行、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
3.特点: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
4.影响:肯定程度上避开了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保证了生产的。
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二、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随着生产力的进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股票不再只为拥有,呈现的趋势。
3.影响:起到了缓和和的作用,反映了的趋向。
但企业的打算权仍把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三、经营者革命1.背景:企业生产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简单,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很高的才能和学问。
2.表现:退出了经营第一线,而由特地的管理人员和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并成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1.前提:生产力的提高2. 内容:①社会福利资金的组成:由、和三部分组成。
②福利种类:主要包括、、和等。
3. 特点:①有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掩盖面广,受惠多。
4.实质:福利制度是由进行国民收入再安排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安排领域的趋势。
5.作用: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缓和了,扩大了。
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的工作乐观性。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岳麓版
拓展: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兴起 2、“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 以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 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
(2)特点: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高增 长,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3)增长动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D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练一练
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
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
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
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出现的原因
管理的 社会化
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 对企业经营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出现的影响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增加, 改变了发达国家社会阶级结构----新中间阶层;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德国:有人要求政府给自己买结婚戒指
欧洲国家福利制度比较完善,德国尤以高福利闻名。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 调整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课标要求 以二战后美国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 义的新变化
第一部分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观察图片说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1932年纽约,人们排队领取面包
被轰炸后的伦敦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凯恩斯
罗斯福
探究一
常考
1:.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2、1973年以后:经济“滞胀”来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和“滞胀”现象出现的时间。
(时空观念)2.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理解战后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原因及其影响。
(唯物史观)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历史解释)知识点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1.背景(1)经验教训: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
(2)理论基础: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表现(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消极: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1)经济计划不等同于计划经济。
二者根本不同,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知识点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人民资本主义”(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股票分散化,企业普通职工和一般民众也拥有股票。
(3)评价: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2)表现: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三福利国家的出现1.条件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2.资金社会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3.特点(1)法制保障: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2)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英国等福利制度相对发达的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4.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5.作用(1)积极: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2)消极: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知识点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黄金时代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发生像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
2.“滞胀”时期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凯恩斯主义也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邮政电站煤炭铁路航空英国100 100 100 100 75法国100 100 100 100 75联邦德国100 75 50 100 100日本100 私有私有75 25美国100 25 私有25 私有[思考] (1)从史料一可以看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些行业公有化程度较高?这些行业有何共同特点?【提示】行业:邮政、电站、煤炭、铁路、航空等。
特点:投资大、风险大、回报慢。
史料二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②。
[解读] ②处信息应结合时间变化分析松下幸之助持有股份数据的变化。
[思考] (2)史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提示】问题:反映了二战以后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作用: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1.表现(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2.特点(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2)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
如:股票分散化、“经营者革命”。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福利国家”制度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①。
……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②,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解读] 由①②处信息判断其种类与范围方面的特点。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有哪些?【提示】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史料二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贝弗里奇爵士在《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地提出:“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③……这必须确定无疑的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
”[解读] 根据③处信息分析福利制度的实质。
[思考] (2)根据史料二,分析福利制度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福利制度实质上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全面认识福利制度1.形成原因: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危机威胁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2.特点:资金来源多元化,一般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各国发展不平衡,英国、瑞典、丹麦、德国等国家发展水平较高;发展程度较高,已由单纯的政府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3.实质:是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一种分配方式。
4.影响(1)利: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2)弊:造成普遍的国家财政赤字,使政府负担过重;另外也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及实质1.原因(1)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
(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的“救世主”。
(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和有效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2.实质:生产关系的调节与完善。
[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增加,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这一状况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3.经过“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4.为了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这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存在弊端。
1.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这表明日本( )A.全面效仿罗斯福新政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C [根据材料可知,196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内容,实质是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
]2.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
这表明( )A.法国改变了资本主义性质B.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C.已经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找到了资本主义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B [根据材料中时间和改革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属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生产关系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故选B项。
] 3.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
……这是我们从一家私人公司转变为一家公众公司的标志之一。
”“公众公司”的出现体现了( )A.公司变成工人所有B.公司所有权的某种转变C.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经营D.公司变为国有企业B [材料“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说明了企业已与工人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了,故选B项。
]4.有学者指出,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制动器或加速器。
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国家强化干预经济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扩张政府行政权力B [根据材料信息“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制动器或加速器”可知,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国家强化干预经济,故选B项。
] 5.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纷纷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这表明西方国家( )A.福利开支压力巨大B.财政赤字巨大C.大力发展私有企业D.减少国家干预D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福利开支,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故D项正确;福利开支压力巨大和财政策赤字巨大是福利制度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故排除A、B两项;材料“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说明是要发展混合经济而不是大力发展私有企业,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