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3.1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1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 教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 教案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感受从算式到方程的优越性.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3.在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利用方程可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校买了一批树苗绿化校园,第一天种了全部树苗的31,第二天种了50棵,两天合计种了90棵,学校共买了多少棵树苗?两天合计种了90棵,第二天种了50棵,那么第一天种了多少棵?90-50=40棵第一天种了树苗的31,问全部树苗有多少? 40÷31=120 综合列式为(90-50)÷31=120小学我们学了简易方程,你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这道题吗?解:设学校共买了x 棵树苗,依题意得:31x+50=90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一)导入知识,解释疑难1.例题讲解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2)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3)某校女生占全校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解析】(1)已使用时间+继续使用时间=规定的检修时间(2)2(长+宽)=周长长=1.5×宽(3)女生人数=52%×全校人数女生人数=男生人数+80男生+女生=全体【答案】(1)设经过x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根据题意可得:1700+150x= 2450(2)设长方形的宽为x cm,根据长是宽的1.5倍可知,长应该为1.5x,根据题意可得:2(1.5x+x)=24(3)可以设该校男生人数为x人,根据题意可得女生人数应该为(x+80)人根据题意可得:× 52%= x+80让学生观察上面各个方程,发现它们的特征:(1)未知数的个数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2)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归纳:像上面得到的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探究活动引导探究主题:如何根据题意列方程探究准备:某校初一(5)班49人,现增加3名女生后,班上男生与女生人数相等,问班上原有多少名男生可?多少名女生?探究过程:问题中一共涉及哪些量?这些量中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量与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如何?班上原来的人数49=原有男生人数?+原有女生人数?班上现在的人数52=现有男生人数?+现有女生人数?解:若设班上原有x个男生,则原有(49-x)个女生,现有男生人数为x,现有女生人数为(52-x)个依题意有:x=52-x列方程关键要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3.例题讲解某市在端午节举行划龙舟大赛,有16个队共352人参加.已知每个队一条船,每条船上人数相等,且每条船上有1人击鼓,1人掌舵,其余的人同时划桨.设每条船上划桨的有x人,那么可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为____________.【解析】首先理解题意找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16个队×每队的人数=总人数,根据此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解:设每条船上划桨的有x人,则每条船上有(x+2)人,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得:16(x+2)=352.故答案为16(x+2)=352.【答案】16(x+2)=352(二)归纳总结,知识回顾本节课主要讲了列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通过解应用题的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代数法的优点,有了方程后,人们解决许多问题就更方便了。

【沪科版教材】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3.1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1》教案

【沪科版教材】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3.1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1》教案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辨别;(重点)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重点)3.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一、情境导入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一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1.若用算术方法解决应怎样列算式?2.如果设A,B两地相距x km,那么客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_,货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_.3.客车与货车行驶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关系,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5.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类型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辨别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x +3=y +2B .1-3(1-2x )=-2(5-3x )C .x -1=1xD.y 3-2=2y -7 解析:A.含有两个未知数,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错误;B.化简后含有未知数的项可以消去,不是方程,错误;C.分母中含有字母,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错误;D.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判断一元一次方程需满足三个条件:(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是1;(3)是整式方程.【类型二】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次数的值方程(m +1)x |m |+1=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A .m =±1B .m =1C .m =-1D .m ≠-1解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系数不等于0,所以⎩⎪⎨⎪⎧|m |=1,m +1≠0,解得m =1.故选B. 方法总结: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类型三】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并写出检验过程.(1)x =2; (2)x =3.解析:将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看左边是否等于右边,即可判断是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解:(1)将x =2代入方程,左边=8,右边=11,左边≠右边,故x =2不是方程5x -2=7+2x 的解;(2)将x =3代入方程,左边=13,右边=13,左边=右边,故x =3是方程5x -2=7+2x 的解.方法总结: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就是要看它能不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 探究点二:等式的基本性质已知mx =my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x =yB .a +mx =a +myC .mx -y =my -yD .amx =amy解析:A.等式的两边都除以m ,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2,而A 选项没有说明m ≠0,故A 错误;B.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1,正确;C.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1,正确;D.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2,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这里的数或字母没有条件限制,但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或字母时,这里的数或字母必须不为0.探究点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4x +7=3;(2)12x -13x =4. 解析:(1)在等式的两边都减7,再在等式的两边都除以4,可得答案;(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6,再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解:(1)方程两边都减7,得4x =-4.方程两边都除以4,得x =-1;(2)方程两边都乘以6,得3x -2x =24,x =24.方法总结:解方程时,一般先将方程变形为ax =b 的形式,然后再变形为x =c 的形式.三、板书设计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a =b ,则a +c =b +c ,a -c =b -c ;性质2:a=b,则ac=bc,ad=bd(d≠0).3.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本课首先用实际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运用算术的方法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教案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3.1.1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教案

沪科版七上3.1.1 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
教学设计
观看图片
数学无处不在,即便是一些综艺节目中,也时常
会用到一些数学知识.其中在“奔跑吧,兄弟”
中,有一期节目就涉及中国古代著名典型趣题之
一——鸡兔同笼问题.
题目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鸡兔同笼”是一个广为流传的中国古算题,十
(1)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a≠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
(2)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
①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②是方程;
③化简后只含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系数不为0;
④未知数的次数是1(化简后).
【探究】通过下面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a-c=b-c.
【探究】通过下面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
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探究】通过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等式的性质3:如果a=b,那么b=a.(对称性)
例如:由-4=x得x=-4
等式的性质4:如果a=b,b=c,那么a=c.(传递性)例如y=x,那么y=3.
在解题过程中,根据等式这一性质,一个量用于它相等的量代替,简称等量代换.
【归纳提升】。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新版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新版沪科版

两个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 数是1,且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等 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 解.一元方程的解,也可叫做方程的根.
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A. S=
ab;
B. x-y=0;
2
D. 1 =1 ; E. 3-1=2; 2x 3
(2)把x=3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 =4×3+1=13,右边=9,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不是 方程4x+1=9的解.
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2x-4=18
(2)2y+8=5y
解(1)两边都加上4,得
2x=18+4,(等式基本性质1)

2x=22.
两边都除以2,得
x=11.(等式基本性质2)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
((13√) )mx>=3;0; (5)2a+b;
什么是方程?
(2)-2+5=3; (4√)x+y=8; (6√) 2x2-4x+1=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问题 1 在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 国代表队中,羽毛球运动员有19人,比跳水运动 员的2倍少1人.参加奥运会的跳水运动员有多 少人?
2x=19+1,(等式基本性质1)

2x=20.
两边都除以2,得
x=10.(等式基本性质2)
检验:把 x=10 分别代入原方程的两边,得
左边=2×10-1=19,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性质课件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性质课件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注意
1、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
同一个式子。 3、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例题讲解
例1.请在括号中写出下列等式变形的理由.
(1)如果a-3=b+4,那么a=b+7;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3 )
(2)如果3x=2y,那么x
=
2 3
y;
(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 )
(3)如果 1 x 1 y ,那么x=2y;
4
2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 )
(4)如果2a+3=3b-1,那么2a-6=3b-10;
( 等式两边同时减去9 )
例题讲解
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2=-6; (2)3x=10-2x; (3) 1 x 3 ; (4)-6x=2.
实验
平衡的天平两边都减同样 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a
b
如果a=b,那么a- c=b- c
a-c
b-c
新知讲解
等式的基本性质1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
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如果a=b,那么a+c=b+c ,a-c=b-c
说一说: 1、从x=y得到x+5m=y+5m,为什么? 解:根据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平衡的天平两边都除
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a
b
天平还保持平衡
a÷2
b÷2
如果a=b,那么a÷c=b÷c(c≠0)
新知讲解
等式的基本性质2
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 (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公开课课件

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公开课课件

观察你所列的方程,这些方程之 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1。
像上面这样的: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 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 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⒈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2x-4=5x+3 (√ )
(2) xy=1
(3) x2-3x+1=0
( x )
( x )
(4) 2x-4
(5) x=3
( x )
(√)
(6) 2x-4=4x-(2x-4)( √ )
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一.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
个数或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如果a=b,
那么a+c=b+c,a-c=b-c。
性质二: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
(3)3x+1=7
( x=3 )
2.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5x-7=8
(2)27=7+4x 1 1 1 (3) = x 3 2 6
3.说明下列变形是根据等式那一条基本性质得到的
(1)如果5x+3=7, 那么5x=4 (2) 如果-8x=4, 那么x=
1 2
(3)如果-5a=-5b, 那么a=b
(4)如果3x=2x+1, 那么x=1
(5)如果-0.25=x, 那么x=-0.25
(6) 如果x=y, y=z,那么x=z
1.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举例说明
2.等式的基本性质。
3.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时注意
1). 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 2). 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 数或同一个式子. 3). 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沪科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案3.1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2

沪科版数学7年级上册教案3.1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2

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会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对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二:导入课题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三:问题情境导入问题1:在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羽毛球运动员有18人,比跳水运动员的2倍少4人,参加奥运会的跳水运动员有多少人?如果设参加奥运会的跳水运动员有x人,则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2x-4=18问题2王玲今年12岁,她爸爸36岁,问再过几年,她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如果设再过x年,则x年后王玲的年龄是岁则x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岁由题意可得:(让让学生做,然后交流。

)四:想一想看看式子:2x-4=1836+x=2(12+x)1、它们属于我们小学里学过的什么内容?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上面的两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式子属于我们学过的代数式中的哪一类式子?它们都是整式3、如果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我们就把这样的方程叫整式方程。

五:合作探究观察方程:2x-4=1836+x=2 (12+x)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特征?(从未知数的个数与未知数的次数两方面去考虑)一元一次方程:象上面的两个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六:相信你会判断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1) x+3y=4 ( )(2) x2-2x=6 ( )(3) -6x=0 ( )(4) 2m +n =0 ( )(5) 2x-y=8 ( )(6) 2y+8=5y ( )七、回顾交流1:请同学们自己写出几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

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

A.3x-2=2x
B.4x-1=2x+3
C.3x+1=2x-1 D.5x-3=6x-2
2.若x=4是关于x的方程ax=8的解,则a的值为 ___2___.
三 等式的性质
合作探究
1.对比天平与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等号
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把等号两边的式子 看作天平两边的砝码,则等号成立就可看作是天平 保持两边平衡.
2.观察天平有什么特性? 天平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
天平仍然平衡
天平两边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 天平仍然平衡
天平
两边同时
加入 拿去
相同质量的砝码
天平仍然平衡
等式 两边同时 加上 相同的 数(或式子)等式仍然成立 减去
换言之, 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
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 如果a=b,那么a+c=.
变式训练
1. xk1 21 0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2__ 2. x|k| 21 0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1_或__-_1_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系数不等于0 3. (k 1)x|k| 21 0 是一元一次方程,k=__-_1__ 4. (k 2)x2 kx 21 0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__-_2__
就是2x-5 ,因此可以得到方程:2x-5=21 .
情景2:小颖种了一棵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 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 苗长高到1米?
40cm
x周后
100cm
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可以得 到方程: 40+15x=100 .
情景3: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 m2,长和宽之 差为25 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1.1一元一次方程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1.1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合适的解法求解。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会对如何选择合适的解法以及解法之间的转换感到困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小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0元,那么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然后,我会揭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计算器等资源。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图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实物模型如天平秤等,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方程的平衡概念,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计算器则可以作为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前置知识有: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基本的算术运算,以及简单的逻辑推理。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有: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即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能力;如何选择合适的解法,以及解法之间的转换;对于方程解的意义和应用的理解。

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课时1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课件

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课时1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课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的是( )C
A.3x-2=y B.x2-1=0 C. =2x D. =23
3
x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当堂小练
3. 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1)比a大5的数等于8. (2)b的三分之一等于9.
a+5=8
1 3 b=9
(3)x的2倍与10的和等于18. 2x+10=18
实际问题
抓关键句子找等量关系
设未知数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解方程和方程的解 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求出未知数. 上面例题中的三个方程,可以发现, 当x=6时,4x的值是24,这时方程4x=24等号左右两边相等. x=6叫做方程4x=24的解.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练一练
2.甲种铅笔每支0.3 元,乙种铅笔每支0.6 元,用9 元钱买了两种铅笔
共20 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
解:设甲种铅笔买了x支,乙种铅笔买了(20-x)支, 0.3x+0.6(20-x)= 9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练一练
3.用买10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5个小水杯, 大水杯比小水杯的单价多 5元,两种水杯的单价各是 多少元?
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可以表示为:
因为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所以 即 x x .1
比x 70
60 70
xh 70
xh 60
小6x01,
第六页,共二十八页。
新课讲解
思考
★列算式 列出的算式表示解题的计算过程,只能用已知数.对于较复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教案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教案设计

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4.初步认识方程模型,体会数学模型思想,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从一个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使学生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严谨的良好素养.【教学重点】重点是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会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难点是对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1)m=0;(2)-2+5=3;(3)x>3;(4)x+y=8;(5)2a+b; (6)2x2-4x+1=0.你能说出什么是方程吗?【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1)情境漫画:好马和劣马沿同一条路径旅行,好马每天走240里,劣马每天走150里,劣马先走12天,好马若干天可以追上劣马.你能列出相应的方程吗?(2)学生问老师多少岁,老师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2岁,你长到我这么大时,我就41岁了.请你算算老师、学生各多少岁?你能列出方程吗?你能说出以上两个方程的共同点吗?【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从而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情境1中(1)(4)(6)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情境2中(1)设好马x天追上劣马,列方程240x=150×12+150x;(2)学生15岁,老师28岁.设学生x岁,则老师(2x-2)岁,列出方程2x-2+x-2=41.两个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模型的意义,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有趣的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一元一次方程问题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问题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教学说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生活,在经过观察、分析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根.2.等式的基本性质问题1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问题2什么是等量代换?【教学说明】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在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另外发展学生运用符号的意识.【归纳结论】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a-c=b-c.性质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a bc c=(c≠0).性质3:如果a=b,那么b=a.(对称性).性质4:如果a=b,b=c,那么a=c.(传递性).在解题过程中,根据等式的传递性,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代替,简称等量代换.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A.S=12ab B.x-y=0 C.x=0D.123x+=1 E.3-1=2 F.4y-5=1G.2x2+2x+1=0 H.x+2.2.说明下列变形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得到的?(1)如果5x+3=7,那么5x=4(2)如果-8x=16,那么x=-2(3)如果3x=2x+1,那么x=1(4)如果-8=y,那么y=-8.3.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4x+1=9的解.(1)x=2 (2)x=3.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2x-4=18 (2)2y+8=5y【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利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答案】 1.C F2.(1)等式的基本性质1 (2)等式的基本性质2(3)等式的基本性质1 (4)等式的基本性质33.(1)把x=2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4×2+1=9,右边=9,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2是方程4x+1=9的解.(2)把x=3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4×3+1=13,右边=9,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不是方程4x+1=9的解.4.(1)x=11(2)y=8 3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87页“练习”和教材第90页“习题3.1”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与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移项的概念.2.能够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入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移项”的概念方法运用的理解;并使学生会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又体现知识的应用性,通过对移项法解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重点是合并同类项、移项法解方程.【教学难点】难点是灵活运用合并同类项、移项法解方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1)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怎样的?(2)某校三年共买了新桌椅270套,去年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又是去年的3倍,前年这个学校买了多少套桌椅?请你帮忙解决一下,你准备怎么做,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请说出你的理由?【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把若干本书发给学生,如果每人发4本,还剩下2本;如果每人发5本,还差5本,问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思考对于所列出的方程如何把它向x=a的形式转化?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们能发现什么?【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设出未知数并列出方程.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总结出移项时,要改变符号.情境1(1)合并同类项时,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2)中设前年购买新桌椅x 套,可以表示出:去年购买了2x 套,今年购买了6x 套.列出方程x +2x +6x =270.方程的左边直接合并同类项,可得9x=270,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2求出方程的解x=30.情境2中设有x 名学生,列出方程4x +2=5x-5.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两边都减(4x +2)再两边同时加7得出x=7.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看做把方程的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教学说明】 通过知识的回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同时让学生体验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成功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移项问题1 什么是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问题2 移项的目的是什么?移项的过程是怎样的?【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1.移项的目的是把所有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的过程是项的位置改变和符号变化的过程.即对移动的项进行变号的过程,没有移动的项则不变号.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变形中属于移项的是( ).A.由15x =1得x=15 B.由3x=1得x=13C.由3x-2=0得3x=2D.由-3+2x=7得2x-3=72.通过移项将方程变形,错误的是( )A.由3x-4=-2x+1,得3x-2x=1+4B.由y+3=2y-4,得y-2y=-4-3C.由3x-2=-8,得3x=-8+2D.由y+2=3-3y,得y+3y=3-23.关于x的方程2x+a-9=0的解是x=2,则a的值为()A.2B.3C.4D.54.在方程3x-12=1,13x+1=12,6x-5=2x-3,x+12=2x中与方程2x=1的解相同的方程有()A.1个B.2个C.3个D.4个5.方程4x+3=-3x-1的解x=_______.6.解方程:(1)0.6x=50+0.4x(2)4x-2=3-x(3)-10x+2=-9x+87.(1)当y是什么值时,5y-10与18-3y的值相等?(2)当y是什么值时,5y-10与18-3y的值互为相反数?【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答案】 1.C 2.A 3.D 4.D5.4 76.解:(1)移项,得0.6x—0.4x=50 合并同类项,得0.2x=50系数化1,得x=250(2)移项,得4x+x=3+2合并同类项,得5x=5系数化为1,得x=1(3)移项,得-10x+9x=8-2合并同类项,得-x=6系数化为1,得x=-67.(1)5y-10=18-3y解得y=7 2(2)5y-10+18-3y=0解得y=-4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是移项?移项的过程是怎样的?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88页“练习”和教材第91页“习题3.1”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本节是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第3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方程变形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3.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步骤的探究,体会化归思想,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基础上,引出通过去括号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的理解;使学生在经历学习解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严谨的良好素养.【教学重点】重点是灵活掌握和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程序【教学难点】难点是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①不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②注意给分子添加括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同学们,目前初中数学主要分成代数与几何两大部分,其中代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未知数,建立方程,对未知数加以运算.而最早提出这一思想并加以举例论述的,是古代数学名著《算术》一书,其作者是古希腊后期数学家——“代数学之父”丢番图.丢番图的墓志铭:“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人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请你列出方程算一算,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思考所列方程与已学方程有什么区别?你能否把它转化为已学方程的形式?【情境2】 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解方程(1)4(2-x)-60=3(x-1)(2)2157146y y ---= 【教学说明】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列出方程,发现所得方程与已学方程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情境1中设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为x 岁,得出方程11115461272x x x x x +++++=方程中有分数,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2把方程中的分数转化为整数.情境2中(1)x=-7;(2)y=14- 【教学说明】 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通过列方程,发现所列方程与已学方程的区别,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已有的知识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问题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问题2每一步中的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具体见下表:1.数学小诊所:小马虎的解法对吗?如果不对,应怎么改正?解方程2141136 x x--=-解:去分母2(2x-1)=1-4x-1去括号4x-1=1-4x-1移项4x+4x=1-1+1合并8x=1系数化为1 x=8【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概念,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次数、常数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答案】1.不对,应为:去分母:2(2x-1)=6-(4x-1)去括号:4x-2=6-4x+1移项:4x+4x=6+1+2合并:8x=9系数化为1:x=9 82.解:去括号,得12x-14-3=32x+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7 4.两边同除以-1,得x=-17 4.3.解:(1)去分母:3(x+1)-(x+1)=6. 去括号:3x+3-x-1=6移项:3x-x=6-3+1合并同类项:2x=4系数化1:x=2.(2)分母小数化整:490532 523 x x x--+-=去分母,得6(4x-90)-15(x-5)=10(3+2x).去括号,得24x-540-15x+75=30+20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x=495.系数化为1,得x=-45.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89、90页“练习”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本课从情境故事和回顾知识入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最新数学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3.1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2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数学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3.1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2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经历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会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对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二:导入课题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三:问题情境导入问题1:在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中国代表队中,羽毛球运动员有18人,比跳水运动员的2倍少4人,参加奥运会的跳水运动员有多少人?如果设参加奥运会的跳水运动员有人,则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2-4=18问题2王玲今年12岁,她爸爸36岁,问再过几年,她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如果设再过年,则年后王玲的年龄是岁则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岁由题意可得:(让让学生做,然后交流。

)四:想一想看看式子: 2-4=1836+=2(12+)1、它们属于我们小学里学过的什么内容?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上面的两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式子属于我们学过的代数式中的哪一类式子?它们都是整式3、如果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我们就把这样的方程叫整式方程。

五:合作探究观察方程:2-4=1836+=2 (12+)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特征?(从未知数的个数与未知数的次数两方面去考虑)一元一次方程:象上面的两个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六:相信你会判断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x”。

(1) +3y=4 ( )(2) 2-2=6 ( )(3) -6=0 ( )(4) 2 +n =0 ( )(5) 2-y=8 ( )(6) 2y+8=5y ( )七、回顾交流1请同学们自己写出几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沪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3.1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课件

【沪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3.1 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性质》课件
是 2x-5 ,因此可以得到方程: 2x-5=21 .
情景2:小颖种了一棵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 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 苗长高到1米?
40cm
x周后
100cm
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可以得 到方程: 40+15x=100 .
情景3: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 m2,长和宽之 差为25 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将 x = 10代入方程2x-1=19的两边,得 左边=2×10-1=19. 右边=19. 即 左边=右边 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要“化归”为“ x=a ”的形式.
当堂练习
1.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_(_1_)_(3_)_(填序号). (1) x +8=3;(2) 18-x;(3) 1=2x+2;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应 用
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变形 解一元一次方程
根据等式的传递性,一 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代 替,简称等量变换.

b 100
得到等式
a=b?
依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
1 100
或同乘100
四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4 解方程:2x-1=19.
解:两边都加上1,得
2x=19+1, 等式的性质1
即 2x=20.
两边都除以2,得
x=10.
等式的性质2
思考:x=10是原方程的解吗?
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 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
xm
(x+25) m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 x m,那么长为 (x+25) m,由此可以得到方程: x(x+25)=585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辨别;(重点)
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重点)
3.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一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1.若用算术方法解决应怎样列算式?
2.如果设A,B两地相距,那么客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_,货车从A 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_.
3.客车与货车行驶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关系,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
5.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类型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辨别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3=y+2
B.1-3(1-2)=-2(5-3)
.-1=
1
D y
3
-2=2y-7
解析:A含有两个未知数,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错误;B化简后含有未知数的项可以消去,不是方程,错误;分母中含有字母,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错误;D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正确.故选D
方法总结:判断一元一次方程需满足三个条件:(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是1;(3)是整式方程.
【类型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次数的值
方程(+1)||+1=0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
A.=±1B.=1
.=-1 D.≠-1
解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系数不等于0,所以错误!解得=1故选B
方法总结: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类型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5-2=7+2的解,并写出检验过程.
(1)=2; (2)=3
解析:将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看左边是否等于右边,即可判断是不是方程5-2=7+2的解.
解:(1)将=2代入方程,左边=8,右边=11,左边≠右边,故=2不是方程5-2=7+2的解;
(2)将=3代入方程,左边=13,右边=13,左边=右边,故=3是方程5-2=7+2的解.
方法总结: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就是要看它能不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 探究点二:等式的基本性质
已知=y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y
B .a +=a +y
.-y =y -y D .a =ay
解析:A 等式的两边都除以,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2,而A 选项没有说明≠0,故A 错误;B 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1,正确;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1,正确;D 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2,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这里的数或字母没有条件限制,但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或字母时,这里的数或字母必须不为0
探究点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4+7=3;(2)12-13
=4 解析:(1)在等式的两边都减7,再在等式的两边都除以4,可得答案;(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6,再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
解:(1)方程两边都减7,得4=-4方程两边都除以4,得=-1;
(2)方程两边都乘以6,得3-2=24,=24
方法总结:解方程时,一般先将方程变形为a =b 的形式,然后再变形为=c 的形式.
三、板书设计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a=b,则a+c=b+c,a-c=b-c;
性质2:a=b,则ac=bc,a
d

b
d
(d≠0).
3.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本课首先用实际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运用算术的方法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