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针对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种专业方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
以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电子电路设计、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学、信号与系统理论、电磁场与电磁波等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多个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物联网技术等方向的选修课程。
4.实践能力培养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授课,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2.实验实习通过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设置多个实验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等,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通过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实验报告、项目实践成果等。
六、学科发展方向综上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基础理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环节等,并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创新等方式,培养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通信、计算机应用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合从事现代电子、通信、仪器仪表、家电、计算机应用、控制、网络通信等众多相关领域和行业的生产、管理、开发、研制、经营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数学、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量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等方面的严格训练;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手段;具备现代电子信息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本学科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
2.系统掌握现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的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可运用计算机做辅助分析、辅助设计、能分析和设计智能化的产品。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现代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概率与数理统计、工程数学?(复变函数)。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四年制本科。
学生毕业应达到最低总学分为160学分。
其中综合教育平台55学分,文理基础平台(数理模块)21学分,专业课平台84学分。
理学学士项教学生产劳动机动假共备目学军事训练教育实专业实毕业论期时间期计注上课考试社会调查习习文迟入学不足 1 16 1.5 一 4 1 10 52 学时自加补 2 18 1.53 18 1.5 二 2 1 10 524 18 1.55 18 1.5 三 2 1 10 526 18 1.57 18 1.5四 2 3 10 528 10 6共计 126 11.5 8 10 6 10 6 40 208总学时课程公共核心课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通识课类别公共专业合计学时数 1000 576 324 459 324 450 1000 2133 3133% 31.92 18.38 10.34 14.65 10.34 14.36 34.43 65.57 100 学分数 55.5 28 17 22 17 21 55.5 105 160.5 学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公共课 14 178+2 12 2 2 2 通识课 14 11 专业课 5 16 14 22 17 19 周学时 28 33 26 26 2419 21(一) 综合教育平台(55学分)1、公共教育模块(47学分)课考核课程开设总学时备程方式开设周开设课程名称学分类学时学期合课堂研讨与考考编号注别计教学实践试查 091930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48 48 3 1 3 ?091810 形势与政策? 16 1 1 0.5采取专题辅091811 形势与政策? 16 1 2 0.5导,电视讲091812 形势与政策? 16 1 3 0.5 ? 座等形式,091813 形势与政策? 16 1 4 0.5 学校统每学期开设一安排 091814 形势与政策? 16 1 5 0.5 ? 16周,不计091815 形势与政策? 16 1 6 0.5 学时,四年091816 形势与政策? 16 1 7 0.5 ? 均开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32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业和竞争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针对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确定专业学术型、工程实践型、就业创业型三种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学术型”:在学习的奠基阶段,强调打好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在积累成长阶段针对专业学术型的学生进行电子信息基本知识和技能,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等方面初步培养;在能力强化阶段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并对在该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毕业生可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无线通信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2.“工程技术型”: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创新与综合设计人才。
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可从事工程技术应用与开发设计工作。
3.“就业创业型”:培养不但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
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及工程素养,动手能力强。
毕业生可以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本专业按照4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知识结构要求如下: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和电路分析基础等基础知识。
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微波遥感专业基础知识。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专门知识。
1. 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学物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的相关专业知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目录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3)1.培养目标 (3)2.培养模式 (3)3.能力要求 (3)3.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 (3)3.2具备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 (5)3.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 (5)3.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5)3.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6)4.管理模式 (6)二、基本要求 (6)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 (6)1.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6)1.2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8)1.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 (9)2.具备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 (9)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 (10)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0)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11)三、基本学分要求 (11)四、学制与学位 (11)五、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 (12)1.面向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宽口径培养,围绕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 (12)2.课程体系改革 (12)3.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14)六、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结构示意图 (15)七、课程体系及构成 (16)1.课程模块介绍 (16)2.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17)2.1必修课 (17)2.2 限选课 (20)八、时间分配表 (23)九、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表 (23)十、教学进程计划表 (24)1.教学进程计划表 (24)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27)3.外语不断线计划安排表 (28)4.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 (29)十一、师资培养计划 (29)十二、质量保障体系 (2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30)一、培养目标 (30)二、培养标准 (30)三、管理模式 (30)四、培养计划 (30)1.教学内容 (31)2.企业实践课程模块 (31)3.主要课程内容介绍 (31)4.企业联合培养教学计划 (33)五、联合培养企业 (33)六、工程实践条件 (34)七、师资配置 (40)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设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特色在于:紧密结合国防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
信息领域内的学科优势,体现了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电子工程和数学等多学 科融合的特点。以科研促教学,用教学助科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为 学生创造实践环境和平台,增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 生的获取知识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能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 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 计与实现的高级技术人才。
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八、课程体系及最低毕业要求
最低毕业要求 课程类别 Course Type 必修 公共基础课 Basic Courses 课程教学 (含实验) Lecture (including Experiments) 专业课 Courses in Specialty 学科基础课 Basic Courses in Discipline 专业核心课 Core Courses in Specialty 专业选修课 Elective Specialty 实习实训 Practice and Training 创新学分 Creative Credits 合计 Total 2472+42 周 2472+42W 42 周/42W 21 4 181 11.6% 2.2% 100% Courses in 256 16 8.8% 272 17 9.4% 856 53.5 29.6% Required 素 质 教 育 课 Courses of Quality Education 992 63.5 35.1% Minimum Credits for Graduation 学时/时间 Hrs 学分 Crs 学分比例 Percentage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层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层次)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设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
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本科工程型技术人才,可达到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具备成长为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的资格。
2.培养模式本科工程型,学制四年。
按照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培养,学生前3年按大类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在第6学期选择专业方向,然后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采用“3+1”培养方式,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到企业联合培养;具体按照“2.5+0.5+0.5+0.5”模式实施。
第1~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与企业联合培养,第7学期回校学习,第8学期到企业进行联合培养。
与企业联合培养内容详见企业学习阶段联合培养方案。
3.能力要求3.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场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和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现代物理等。
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1)电路分析与设计: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设计、通信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等知识。
(2)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原理与系统设计方面的知识。
(3)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知识:包括信号的分析,确定信号通过线性和非线性系统、随机信号特征及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3.专业方向课程:微电子学、光电子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
4.实践环节:实验课程、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第1篇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电子信息科技领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我国电子信息科技教育的领军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电子信息科技人才的重任。本培养方案旨在规范电子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及评价标准,确保培养出具பைடு நூலகம்扎实理论基础、强大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2.专业基础教育:涵盖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等核心课程,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深入教育:设置微电子学、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方向课程,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4.综合素质教育:通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参与等,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2.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研发能力。
3.素质教育: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
4.国际视野:学生应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三、课程体系构建
1.公共基础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数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跨学科知识。
4.国际视野:通过参加国际交流、学术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电子工程设计、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的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学、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熟悉电子工程设计与管理的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1.学习深入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前沿技术;2.具备电子工程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工作;3.具备电子系统测试和调试能力,能够解决电子产品运行中的故障和问题;4.具备电子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5.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多层次的团队中合作开展工作;6.具备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和行业需求。
三、培养体系1.基础课程阶段:在大一、大二阶段,学生将学习数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阶段:在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将学习电子技术、电子工程、电子仪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子产品设计等专业课程,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3.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嵌入式系统设计、半导体器件与工艺、通信原理等。
5.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模式1.学院与企业合作模式:学院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2.产学研结合模式:学院与科研机构合作,提供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五、就业方向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电子信息产业、通信业、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开发、自动化控制、新能源等领域就业,担任电子工程师、电子产品设计师、电子系统测试工程师、电子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职位。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浪潮的兴起,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电子与信息技术基础,掌握深入理解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理论与知识。
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路原理、电子器件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基础课程,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与思维能力。
(2) 专业课程:包括电子线路与系统设计、通信原理与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等专业核心课程,用于培养学生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3) 实践课程:包括电子设计实践、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软件工程实践等实践课程,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选修课程:包括信息安全、智能控制、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选修课程,用于拓宽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
2. 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1)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到电子与信息技术项目的实践中,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3)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合作进行工程实践,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3. 综合素质培养:(1) 人文素质:开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 语言能力:加强英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与表达能力。
(3) 学科交叉:鼓励学生参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培养跨学科思维与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融合型专业,涵盖电子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主干学科,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号处理、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以传感技术为隐含线,以泛网络智能电子信息系统为主线条,培养学生泛网络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包括芯片、传感器及系统、嵌入式软件等方面综合设计开发能力。
本专业适用于泛网络时代对智能电子信息设备在集成电路设计、系统电路设计、传感器集成、嵌入式软件及安全等方面技术开发的专门人才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突出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硬件电路系统设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安全技术,着力培养学生在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综合设计方面的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较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及创新应用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智能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泛网络时代智能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与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内能够达成如下12个方面预期的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中复杂问题,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功能协议设计、系统效能分析等;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包括:问题凝练、系统建模、关键信号和噪声分析,以获得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部件(芯片/板卡)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研究:能够基于电子信息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科学与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科学与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和复杂科学与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化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模式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培养模式:本专业按照数、理、电基础扎实、技能熟练、具备知识创新的素质与能力、能够运用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按照4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学生可具备本学科及跨学科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专业方向: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业务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该专业领域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可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学与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掌握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3.具有将物理信息、电子信息、计算机、单片机等相结合的综合设计和开发应用能力;4. 具有解决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中相关问题的能力;5.了解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方面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状态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五、主干课程设置数值计算方法、数学物理方程、微波技术基础、计算物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微波仿真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量子力学、微波遥感基础、天线原理、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微波器件与电路、地波传播、天线CAD、光学传感与测量、射频识别技术、电波传播概论、智能天线概论、光纤与光通信、信息光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电子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集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等宽厚的基础和系统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分析、表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爱国敬业、诚信务实、身心健康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在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电路与系统、微机电系统等方面接受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
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和新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3.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获得较好的器件、电路及电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能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备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固态电子论、微电子工艺、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基于Verilog的数字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西电21级计科培养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西电21级计科培养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西电21级计科培养方案是针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制定的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适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两个方面对西电21级计科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指导,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依据。
在培养目标方面,西电21级计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以下三方面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1. 具备坚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学生将系统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核心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2. 具备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实验课程和项目实践,学生将学习到软件开发、系统设计与实施等实际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培养方案中将有机会参与团队合作项目,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在团队环境中协调合作的能力。
在培养内容方面,西电21级计科培养方案设有丰富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能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
选修课程方面,培养方案提供了多个专业导向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选修课程。
这些选修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大数据技术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总之,西电21级计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业和竞争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针对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确定专业学术型、工程实践型、就业创业型三种人才培养规格;1.“专业学术型”:在学习的奠基阶段,强调打好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在积累成长阶段针对专业学术型的学生进行电子信息基本知识和技能,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等方面初步培养;在能力强化阶段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并对在该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毕业生可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无线通信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2.“工程技术型”: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创新与综合设计人才;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可从事工程技术应用与开发设计工作;3.“就业创业型”:培养不但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及工程素养,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可以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二、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本专业按照4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知识结构要求如下: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和电路分析基础等基础知识;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微波遥感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专门知识;1. 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2.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学物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的相关专业知识;3. 专业知识:掌握天线原理、量子力学、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概论、通信原理、微波技术基础的专业知识;4. 实践类知识:具有电波测量实验、电子电磁技术实验、专业特色实验微波应用等的专业知识;5. 能力素质知识:了解电波传播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微波、毫米波天线技术方面的理论前沿,具有天线设计与电磁波测量的实际能力;二能力结构要求通过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具有:1. 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自学能力较强,并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优良的交流沟通能力,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具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2. 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具有良好的综合运用电波传播与天线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同电子信息领域“创造、创业、引领”能力;3. 创新能力: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本学科及跨学科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独特的科学追求视野;三素质结构要求通过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具备:1.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勤奋好学、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团结共事、敬业爱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国、知礼、诚信”的道德品质和“阳光、进取”的健全人格;2. 人文素质: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和书面优良交流沟通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识产权、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3.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意识,较强的工程素养和效益观念;具备专业知识创新的素质与能力,成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型人才;4. 身心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标准;具有面对困难、失败、挫折的良好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成功、成就不骄不躁的精神面貌;三、学制与学位1. 基本学制:四年2. 学位:理学学士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一专业方向理工结合,发挥学校电子、学院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优势,培养物理学、无线电物理与射频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应用人才,形成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两个专业方向;二业务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该专业领域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可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学与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 掌握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3. 具有将物理信息、电子信息、计算机、单片机等相结合的综合设计和开发应用能力;4. 具有解决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技术中相关问题的能力;5. 了解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技术方面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状态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6.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五、课程构成及安排本专业的本科四年划分为3个阶段来实现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精细化设计;奠基阶段I打基础、固基阶段,前年,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培养内容结构的侧重为:知识A++、能力B、素质C+;此阶段是学生的“入学适应期”,主要目标是完成由中学向大学学习的适应转变,关爱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力求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初步塑造阳光、进取的性格;积累成长阶段II知识、能力、素质均衡阶段,中间年:在加强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培养内容结构的侧重为:知识A+、能力B+、素质C+,力求在加强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能力强化阶段III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最后1年,对学生综合能力加强培养,培养内容结构的侧重为:知识A、能力B++、素质C+;此阶段为转型期,为学生下一步的就业创业、攻读学术型硕士、攻读工程型硕士提供选择性培养和训练;第一模块课程:基础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中国近代史纲要必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大学英语必修高等数学必修线性代数必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修场论与复变函数必修大学物理必修物理实验必修计算机导论与C语言程序设计必修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必修大学体育必修第二模块课程: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电路分析基础必修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必修信号与系统必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必修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必修电子线路实验Ⅰ、Ⅱ必修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必修第三模块课程:专业课专业核心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数学物理方程必修数值计算方法必修天线原理必修量子力学必修电磁场理论必修电波传播概论必修通信原理必修微波技术基础必修电波测量实验必修第四模块课程:专业选修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选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选修微波遥感基础选修电子电磁技术实验选修专业特色实验微波应用选修DSP技术选修射频电路基础选修电离层传播选修数字信号处理选修对流层传播选修计算物理选修六、主干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主干课程包括:数值计算方法、电路分析基础、计算物理、数学物理方程、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等;特色课程:微波技术基础、电波传播概论、天线原理、微波遥感基础、电磁兼容原理技术等;1 主干课程先后关系图图2 第一学年课程梯次图图3 第二学年课程梯次图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电子线路实验电波测量与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现代电磁仿真天线原理电波传播概论微波器件与电路电磁兼容原理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波技术基础量子力学图4 第三学年课程梯次图图5 第四学年课程梯次图七、时间分配表在校期间四年共计164教学周,具体安排见表1;表1 每年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以周计八、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表表2 四年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数分配表九、教学进程计划表一教学进程计划总表表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计划总表注:1.多种形式包括:作业、课堂讨论、调研实习、案例教学、小论文等;表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能力素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注:1.此模块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为22学分,国家英语四级通过后不修校内英语四级;2.“科技制作”为参加能力素质模块中创新能力提升部分的一项科技创新活动或竞赛;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表5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一览表三外语四年不断线计划安排表表6 外语不断线计划安排四信息技术或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表7 信息技术或计算机四年不断线计划安排表十、知识、能力、素质矩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矩阵见附表。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是中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学科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旨在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培养模式电子科大采用了全日制本科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资源。
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课程电子科大的培养方案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
学生在课程中将学习到所选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
以下是部分课程的介绍:1.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内容。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深入学习所选专业的关键课程,包括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
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技术,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电子科大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要求电子科大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如下:1. 学分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以获得学位。
具体学分要求根据不同专业和专业方向有所不同,学生需根据培养方案进行选课,并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学分的修读。
2. 学科素养要求电子科大要求学生具备广博的学科素养,要求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能够在跨学科的问题上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3. 科研能力要求电子科大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针对培养具备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
它依托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
为了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
2.培养具备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进行创新研究的人才。
3.培养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2.专业课程:包括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3.工程实践: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法:1.知识讲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例分析、案例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实验实践:开设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工程实践等实验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意识。
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导师制度:建立专业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方向上的规划,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指导。
四、培养环境:1.实验室设施:建设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2.项目平台: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平台,与社会环境进行衔接。
3.学习资源:建设学习资源库,为学生提供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书籍、论文等学习资料。
五、评价体系:1.考试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
2.实验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实验成果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
西电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西电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目标西电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能够适应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在科研、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独立工作。
实施步骤1. 课程设置根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路等基础学科的相关课程,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光学、电子学、通信原理、光电材料等课程,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优秀教师。
建立科研团队,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
3. 实验室建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
建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提供学生进行实验、实践的场所和设备。
同时,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4. 学生培养计划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学生培养计划应包括学分要求、课程安排、实践环节安排等内容。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选修课程和专业方向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5.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项目。
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工程设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 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包括课程评估、教学评估、学生评估等环节。
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对教师进行评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预期结果通过实施上述步骤,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结果:1.学生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业和竞争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针对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确定专业学术型、工程实践型、就业创业型三种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学术型”:在学习的奠基阶段,强调打好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在积累成长阶段针对专业学术型的学生进行电子信息基本知识和技能,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等方面初步培养;在能力强化阶段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并对在该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毕业生可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无线通信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2.“工程技术型”: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创新与综合设计人才。
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可从事工程技术应用与开发设计工作。
3.“就业创业型”:培养不但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
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及工程素养,动手能力强。
毕业生可以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本专业按照4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知识结构要求如下: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和电路分析基础等基础知识。
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微波遥感专业基础知识。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专门知识。
1. 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学物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的相关专业知识。
3. 专业知识:掌握天线原理、量子力学、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概论、通信原理、微波技术基础的专业知识。
4. 实践类知识:具有电波测量实验、电子电磁技术实验、专业特色实验(微波应用)等的专业知识。
5. 能力素质知识:了解电波传播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微波、毫米波天线技术方面的理论前沿,具有天线设计与电磁波测量的实际能力。
(二)能力结构要求通过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具有:1. 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自学能力较强,并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备优良的交流沟通能力,有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具有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应用能力。
2. 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具有良好的综合运用电波传播与天线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同电子信息领域“创造、创业、引领”能力。
3. 创新能力: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本学科及跨学科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独特的科学追求视野。
(三)素质结构要求通过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具备:1.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勤奋好学、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团结共事、敬业爱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国、知礼、诚信”的道德品质和“阳光、进取”的健全人格。
2. 人文素质: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素养,准确表达思想的语言和书面优良交流沟通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识产权、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3.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意识,较强的工程素养和效益观念。
具备专业知识创新的素质与能力,成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4. 身心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标准;具有面对困难、失败、挫折的良好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成功、成就不骄不躁的精神面貌。
三、学制与学位1. 基本学制:四年2. 学位:理学学士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一)专业方向理工结合,发挥学校电子、学院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优势,培养物理学、无线电物理与射频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应用人才,形成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两个专业方向。
(二)业务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该专业领域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可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学与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 掌握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3. 具有将物理信息、电子信息、计算机、单片机等相结合的综合设计和开发应用能力;4. 具有解决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技术中相关问题的能力;5. 了解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毫米波技术方面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状态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6.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五、课程构成及安排本专业的本科四年划分为3个阶段来实现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精细化设计。
奠基阶段I(打基础、固基阶段,前年),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培养内容结构的侧重为:知识(A++)、能力(B)、素质(C+);此阶段是学生的“入学适应期”,主要目标是完成由中学向大学学习的适应转变,关爱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力求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初步塑造阳光、进取的性格。
积累成长阶段II(知识、能力、素质均衡阶段,中间年):在加强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培养内容结构的侧重为:知识(A+)、能力(B+)、素质(C+),力求在加强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能力强化阶段III(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最后1年),对学生综合能力加强培养,培养内容结构的侧重为:知识(A)、能力(B++)、素质(C+)。
此阶段为转型期,为学生下一步的就业创业、攻读学术型硕士、攻读工程型硕士提供选择性培养和训练。
第一模块课程:基础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中国近代史纲要必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大学英语必修高等数学必修线性代数必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修场论与复变函数必修大学物理必修物理实验必修计算机导论与C语言程序设计必修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必修大学体育必修第二模块课程: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电路分析基础必修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必修信号与系统必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必修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必修电子线路实验(Ⅰ、Ⅱ) 必修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必修第三模块课程:专业课(专业核心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数学物理方程必修数值计算方法必修天线原理必修量子力学必修电磁场理论必修电波传播概论必修通信原理必修微波技术基础必修电波测量实验必修第四模块课程:专业选修课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选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选修微波遥感基础选修电子电磁技术实验选修专业特色实验(微波应用)选修DSP技术选修射频电路基础选修电离层传播选修数字信号处理选修对流层传播选修计算物理选修六、主干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主干课程包括:数值计算方法、电路分析基础、计算物理、数学物理方程、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等。
特色课程:微波技术基础、电波传播概论、天线原理、微波遥感基础、电磁兼容原理技术等。
1 主干课程先后关系图图2 第一学年课程梯次图图3 第二学年课程梯次图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电子线路实验电波测量与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现代电磁仿真天线原理电波传播概论微波器件与电路电磁兼容原理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波技术基础量子力学图4 第三学年课程梯次图图5 第四学年课程梯次图七、时间分配表在校期间四年共计164教学周,具体安排见表1。
表1 每年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以周计)八、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表九、教学进程计划表(一)教学进程计划总表表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计划总表注:1.多种形式包括:作业、课堂讨论、调研实习、案例教学、小论文等。
表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能力素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注:1.此模块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为22学分,国家英语四级通过后不修校内英语四级。
2.“科技制作”为参加能力素质模块中创新能力提升部分的一项科技创新活动或竞赛。
(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三)外语四年不断线计划安排表表6 外语不断线计划安排(四)信息技术或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表7 信息技术或计算机四年不断线计划安排表十、知识、能力、素质矩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矩阵(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