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合集下载

《古诗二首》_优秀课件

《古诗二首》_优秀课件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三 三读古诗,理解大意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6.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 象来感 染,教 育学生 热爱生 活,热 爱劳动 ,热爱 动物, 热爱人 民,培 养学生 的爱心 ,高尚 的情操 和良好 的品德 。在教 学中, 培养学 生掌握 一定的 知识和 技能技 巧,并 有理解 和表现 歌曲的 能力。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三 三读古诗,理解大意
注解:
草长:青草在发芽生长。 二月天:农历的二月,初春时节。 拂堤杨柳:杨柳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抚摸着堤岸。 醉:沉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间因为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一种纸做的像老鹰的风筝。这里指风筝。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二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二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咏柳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
活动一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村居 dǐng [清] 高 鼎
yī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古诗二首怎么背

古诗二首怎么背

古诗二首怎么背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古诗不仅可以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下面介绍两首古诗的背诵方法。

1、《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背诵方法:
先阅读全诗,理解诗意,再分别背诵每一句,掌握每一个字的发音和意义。

注意把握句子的语气和韵律,使背诵流畅自然。

2、《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背诵方法:
首先理解全诗含义,分别背诵每一句,特别注意“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这两句的语调和韵律。

可以多次反复背诵,加深记忆。

总之,背诵古诗可以锻炼记忆力,增加文化内涵,但也需要耐心和细心,逐句逐字地记忆。

- 1 -。

古诗二首的意思

古诗二首的意思

古诗二首的意思
古诗二首的意思:
1、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意思: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2)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2、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古诗意思: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注释:
《敕勒歌》: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苍,青。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显露。

古诗二首一年级

古诗二首一年级

古诗二首一年级
第一首:《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娃娃划着一条小船,偷偷地采了莲蓬回来。

(小孩子毕竟还是小孩子)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水面的浮萍上仍留着一道小船划过的痕迹。

第二首:《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地流动着,好像是舍不得细细的水流;绿树的树荫倒映在水面上,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嫩绿的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小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1 古诗二首

11 古诗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黄云:黄沙漫天而使云变成了黄色。 曛:日落时的余光,指夕阳西沉时 的昏黄景色。 莫愁:不要发愁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深意切的 人 君:这里指董大

千里黄沙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呼啸, 北雁南飞,大雪纷飞
为探 什究 么思 是考 黄: 云在 呢这 ?里
渭城早上的春 雨湿润了道路上的 尘埃,旅店两旁的 柳树,被雨水冲洗 得焕然一新。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 、 时间 和 环境

者这 客 看两 舍 到句 青 的诗 青 景描 柳 物写 色 。了 新 作。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
更尽:再饮完。 西:向西行走。
阳关:古代通向西域的要道。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你再 喝完这一杯酒吧,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 之后,就再也见不 到我这样的老朋友 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诗中从哪体现出来了? 表达了作者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海 内 存天 知涯 己若 ,比 邻 。
课课清:
一、按要求回答问 1.作者在诗中都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重点) 3.这两首诗的相同于不同之处是? 二、背默《渭城曲》和《别董大》。
古 诗 二 首
[王维简介]
(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 世称“王右丞” ,和孟浩然并称“王孟”。 作品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 《 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 》 《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渭城曲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唐)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唐)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我能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鸟鸣涧
唐 王维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人闲 夜静 月出
, 。 ,
一道

半江
可怜
半江红。
, 。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傍晚。
吟:吟诗。
暮江吟
残阳:夕阳。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可 爱
瑟瑟:碧绿 的颜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真珠:珍珠
四、悟诗情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三、品诗意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 水之上。晚霞映照下的江水一些呈现出碧绿色, 一些呈现出红色。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的可 爱啊,岸边草叶、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 剔透,而冉冉升起的新月像一把精巧的弯弓一样。
暮 江 吟
பைடு நூலகம்

yí n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cá n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yí n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15、古诗二首

15、古诗二首

远景
近景
由远及近
诗人心情愉悦


静态美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1.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
绝 句 [唐]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tánɡ


mínɡ
hánɡ

hán
lǐnɡ


再读古诗,为古诗划分节奏。
绝 句 [唐]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鸣声婉转,栖于高枝。
15 古诗二首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xiǎo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小池》《过扬子江》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 万 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绝 句 [唐]( ) 两个( )鸣( ), 一行( )上青天。 窗( )西岭( ), ( )东吴万里船。
黄鹂
翠柳
白鹭

千秋雪
门泊
杜甫
3.拓展阅读。
采 莲 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有:
一、《古诗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话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二、《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文: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
壮美;苍凉、悲壮。
颔联。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Hale Waihona Puke 【诗歌赏析】④三、四句调用了哪些感官分别从哪些方面 来描写的?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 地气氛,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 战斗的残酷。
⑤ 颔联“易水”化用了什么典故?是人引用 这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化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是人引用这个这 个典故,既写出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 子和将士的称颂。
吗?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一个“压”字,表现
出一个怎样的场面?
比喻、拟人。不一定是实写,是诗人用来造境
造意的想像之词。云缝中透射一缕阳光也是可能的。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 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
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诗歌赏析】
③你觉得这一派边塞风光可用什么词语来形 容?从哪一句可以读出?景色的描写为下面写 战争渲染了一种形势?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兵临城下,紧张危急 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半卷红旗,潜师夜袭 勇往直前,保卫边疆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悲壮 苍凉
半卷红旗临易水,
别云间 【注释】 “云间”: 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 夏完淳 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 三年羁旅客,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 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 今日又南冠。不变的决心。 “三年”句: 作者自顺治二年 无限河山泪,(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 谁言天地宽?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 (1647),共三年。 已知泉路近, “南冠”: 用春秋钟仪的故事。 是说死后,仍将抗 “毅魄”二句: 欲别故乡难。清。 汉武帝为伐南越,祷 毅魄归来日, “灵旗”: 告太一,作灵旗。这里指抗清的旗 灵旗空际看。帜。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 古诗二首
1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读一读


[ 清 ]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解字义
拂堤
拂:吹拂 堤:河堤
春风拂面 堤岸
土 堤
石 堤
水泥大堤
解字义

《说文解字》解为“酒卒也”,“酉” 为“酒坛”,“卒”是“结束”,表 示“酒喝光了”,也就是“醉”了。
想一想:诗中的杨柳是喝醉酒了吗?
解字义
鸢 “鸢”又叫“老鹰”,它非
常善于在天上滑翔。
纸鸢
解字义
杨柳
柳条 指春天水 面升腾起 的雾气。
春烟
读一读


[ 清 ]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 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 唐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字义
(1)碧玉
丝绦
(2)裁 (3)妆

化妆、妆扮、梳 妆打扮、红妆
猜谜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谜底:柳树


[ 唐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吟一吟
碧玉妆成—— 一树高——,
万条—— 垂下绿丝绦——。 不知—— 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 似剪刀——。

《古诗二首》课件

《古诗二首》课件
出现小水珠的原 因就是——空气很 潮湿。
燕子边飞边说: “要下雨了,空气很 潮湿,虫子的翅膀沾 了小水珠,飞不高。 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燕子为什么要低飞?
要下雨了 虫子飞不高 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 空气很潮湿 燕子忙着捉虫子
创设情景
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低 飞的原因?
因为空气很潮湿, 虫子的翅膀上都 是小水珠, 飞不高, 燕子忙着捉虫子, 所以飞得很低。
提示: 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池上 [唐]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小娃娃去 干什么了?
小娃 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白莲
“浮萍” 是什么?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浮萍
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
一个( 小娃娃 )撑着一只(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藏好踪迹, 身后的( 浮萍 )都分开了。 这个小娃娃真可爱呀!
腰坡沉伸潮湿
ne kònɡ mēn xiāo xī bān xiǎnɡ
呢空闷消息搬响
沉潮 湿消
偏旁都是三点水, 偏旁是三点水的 字与水有关。
加一加
月要

亻申

扌般

多音字
kònɡ( 有空 )(空闲)(填空) 空
kōnɡ( 天空 )(空间)(空气)
直 呀 边 呢吗吧加
“呀、呢、吗、吧”4个字左边小口 在左上格, 封口压横中线;“加”字右 边小口略大, 位置居中。
初读课文
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 正确,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再标出自然 段的序号。想一想,圈一圈,这个故事中 讲到了哪些动物?
小白兔
小燕子

古诗二首(优秀10篇)

古诗二首(优秀10篇)

古诗二首(优秀10篇)《古诗两首》篇一21 古诗两首文本细读: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景寓理,语言执白,却引人深思。

《登鹳雀楼》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还蕴涵一定的积极人生哲理。

第一句写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

第二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

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

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

从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

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

以“楼”收尾,很好的照应了题目。

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富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

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
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飞流:形容瀑布流得很 快,像飞一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位于黄河东岸,体型壮观,结构奇特, 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 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为 有名。
登/鹳雀楼
了解作者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
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绛州 (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 一时,他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巩固练习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诗人所见。 黄河入海流
更上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诗人所想。 欲穷千里目 白 和________ 黄 。 3.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有________ 4.“千里目”是指_________________ 。 眼界宽阔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入海流:指黄河最 终流入大海。
理解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 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理解诗句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欲:想要。 穷:尽。 更:再。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目千里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 登上一层楼。
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
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 山后写下的。
庐山风光
庐山瀑布
听诗句
pù bù
望庐山瀑布
lú yáo yān chuān

11·古诗二首

11·古诗二首

思想内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诗的前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 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 一个愁郁的 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 酒,依依离情。
别董大 唐·高适 • • • •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家作品
• 高适(700-765)唐代边塞诗 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 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居 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 带)。少孤贫,爱交游,有 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 期。
• 千里黄云白日曛,
• 1·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 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 叫黄云。 • 2·曛 :昏暗。白日曛,即 太阳黯淡无光。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1·莫愁:请不要忧愁 。 • 2·知己:知心的好朋友。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1·谁人:哪个人。 • 2·识:认识. • 3·君:你,这里指董庭兰。
• • • •
• 别董大 • 天空万里乌云, 唐·高适 遮天蔽日,昏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昏暗暗,北风 北风吹雁雪纷纷。 吹来,大雪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飞。不要担心 天下谁人不识君? 往后不会遇到 知己,天下还 有谁不认识你 呢?
思想内容
• 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 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 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 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 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 慨。
• 渭城朝雨浥轻尘,
• 1·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 2·浥:润湿。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1·客舍:旅馆。 • 2·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1·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 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 道。

《古诗二首》ppt课件(共23张ppt)

《古诗二首》ppt课件(共23张ppt)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日、香炉 、紫烟、瀑布。
课文讲解
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 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 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课文讲解
你了解香炉吗?文中的“香炉”到底指什么呢?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 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 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诗人所看到的就是著名的香 炉峰。
课文讲解
思考:作者在诗中为什么要用“生”字,而不用“升”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 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 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 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
8.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引入新课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 阳湖畔,瀑布飞泻。被誉为 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瀑布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 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
引入新课
李白
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
具个性特色、伟大的浪漫主义
课文讲解
思考:“遥看瀑布挂前川“其中的”遥看“有什么 作用?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点题,点明是远远地望庐山瀑布。 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课文讲解
思考:”挂前川“的”挂”字好在哪里?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 )生( ), 遥看( )挂( )。
( )直下( )尺, 疑是( )落( )。

页:表示与头或面部有关的部位。
如:
顶 颈 须
先 闭 紧 沙 等

你在哪里等过谁? 谁又在哪里等过你?
头发
乏了
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 珠的额头上。
她乌黑的头发 ∕ 粘在 ∕ 微微渗 出汗珠的额头上。
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 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 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 我听……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睡梦中的妈妈(
)。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 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 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 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 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 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 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的”字短语:
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 ( )的( )
“地”字短语:
紧紧地闭着 微微地笑着 ( )地( )
“de”字短语: “的”是什么,名词跟着“的”, “地”做什么,跟着“地”做动作。 “得”怎么样,到底怎样“得”来 帮。
欲穷( )(),更上( )()。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太阳
香炉:指香炉峰,因形似香炉, 且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落九天。 银河:天河
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 是天的最高层。


瀑 布 川


12课《古诗两首》

12课《古诗两首》

小 娃

小 艇,偷采 白 莲 回。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一 道 开。
踪zōng(行踪) (踪迹) 迹jì(痕迹) (足迹) 浮fú(漂浮) (浮水) 萍píng(浮萍) (萍水相逢) 巧记:这是一种草, 水平面上漂。
池上
红。
【译文】 六月的西湖最美的 时候,风光与其他时候 大不相同,满湖的荷叶 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 方,碧绿一片,在阳光 的照射下荷花更加红艳。
泉水的出口
主旨概括
《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
情景,诗人通过对小池美丽的景物的描写,
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踪 阴 爱 露 角 柔 流 惜 荷 泉



拓展延伸
xiǎo chū jìnɡ cí sì sînɡ lín zǐ fānɡ
晓 出 净 慈寺 送 林子 方
sînɡ yánɡ wàn lǐ
薏米,加冰糖,清炖成色白味甘的莲子汤。
浮 萍 叶子扁平,倒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两面绿色, 果实近陀螺状,种子有深纵脉纹。花期6-7月。是
常见的水面浮生植物。全草可作猪和家禽的饲料。
主旨概括
《池上》描绘的是小
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达
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 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背 诵 古 诗
返回
•第二课时
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他一生写诗 3600多首,是唐朝写 诗最多的诗人。他每 次写成诗后,都要把 诗读给老人听,所以 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 ,都会读。
整体感知
chí shànɡ



tánɡ bái jū

语文下古诗二首

语文下古诗二首

语文下古诗二首
语文下古诗二首
一、《木兰诗》
闻道阿父来欲问,
家在凉州,何处逢?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里江山送客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木兰诗》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典名篇,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这首诗存在着丰富的人文情感,描绘了木兰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她为
国捐躯、孝顺父亲的担当,深刻体现了古代女性的爱国和家国情怀。

此外,《木兰诗》的语言简洁明快,从文学角度看,具备了优美的韵
律和构思。

二、“登高”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诗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所感所思。

此诗以自然景物推陈出新,把自然景象和人类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展开了一幅苍茫壮美的自然风光图和深刻而含蓄的人文情态,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总之,这两首古典名篇常常被用于语文教育,不仅在中国历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平沙漠漠, 朔风浩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浓悲壮的气氛。如果说战 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那么,这景象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 塞诗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并摄入彩笔下,写出许多豪壮的诗
章的。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巔残月似徇,烘
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杜”。他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 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 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后人一般认为《房兵曹胡马》写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正
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时期。诗的风格超
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房兵曹胡马》 《马诗》
/42333072 /261944 /50674385 /48116546 /50627793 /50643888 /50669137 /49713441 /50663669 /50658418 /50674384 /50669256 /50675057 /50797888 /50657958 /49075490 /50498383 /50643149 /48539360 /50657309 /50672561 /50662497 /50521841 /50653733 /49151641 /50648237 /50640413 /50659943 /50632314 /50523413 /50299211 /49764738 /43293435 /50646709 /50608292 /47826627 /50642730 /50630208 /50662546 /50663613 /50631631 /50497526 /50674736 /47783645 /50672603 /49766140 /50669560 /50659587 /49089296 /50510133 /50629770 /50656890 /49824056 /45414995 /49687733 /50672978 /50673083 /50649987 /50665145 /50671399 /50673460 /50641100 /50674719 /50655190 /50627787 /50641325 /50659871 /50513305 /50512398 /50662881 /50665133 /50653799 /50659034 /50666877 /50654456 /50664630 /50656905 /50823560 /50668439 /50658603 /50664977 /50801584 /50489520 /50657072 /50578361 /50659840 /50661888 /50637656 /50479401 /50508974 /49764965 /50565929 /48549488 /50626129 /50665651 /50662632 /50477386 /42298014 /50523857 /50664627
• 堪:可以,能够。
• 托死生:把自己的生死委托给马。指这种马值得信
赖,能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 骁腾:健步奔驰。
明诗意
诗中所写的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是怎 样写这匹马的?
• 诗歌前四句对马进行形象地描写,为我们描画了一 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 诗歌后四句写马的品格,抒发对马的感情。
胡马大宛名
来历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朗读诗歌前四句, 看看诗人如何描画马的?
悟诗情
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 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 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
立业,封侯万里。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宝马良驹的赞誉,对房兵曹的
激励,也表达了自己踌躇满志,充满远大抱负的情怀。
年早逝了。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明诗意
• 燕山:山名。 •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 络脑:指马辔头。 •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明诗意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自汉迄唐,这些地方, 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显身手的处所,造就
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前两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
古诗的魅力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 诗,要像凝神品茗一样方能辨析诗词意象 细微的情感色调,领略包孕其间的隽永意味。
学习古诗的方法
• 知诗人 • 解诗题
பைடு நூலகம்• 明诗意
• 悟诗情 • 背诗文
知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诗圣。他原
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
课外拓展
《病马》
(唐)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知诗人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
阳)人。李贺是唐朝宗室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一生愁苦
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他童年时就能写诗。他 十几岁时已经很出名了。他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一个小奴 骑驴相随,背着一个破锦囊。李贺想到了好的诗句,就写下 来投入囊中,回家后写成诗篇。他一生体弱多病,27岁就英
解诗题
• “兵曹”:兵曹参军的简称,是唐代州府中掌 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姓房的兵曹为何人 不详。 • “胡”:当时指西域。 • “房兵曹胡马”:姓房的兵曹的一匹产自西域
的马。
明诗意
•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 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健悍之状。
•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 峻:尖锐。耳尖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明诗意
诗中所写的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是怎 样写这匹马的?
• 诗歌前两句写边塞的场景。 • 后两句借马抒发自己的情怀。
悟诗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
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
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
• 两首诗都借写马来抒发感情。
• 两首诗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
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