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做好课堂的引路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寒假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作为一名信息科技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0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的生命。
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从过去“填鸭式”的课堂中摆脱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从一个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以及学生共同活动的参与者。
从新知识的获得到知识的巩固,从问题的探究到解题技巧的形成,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进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活动交流中尝试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参与讨论,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为此,在课堂上,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首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思考、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各类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二、创设环境,乐于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摘要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现代教学理念情境教学启发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个问题实实在在的摆在了每一位政治老师的面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通常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
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建立合作性学习氛围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作性学习的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进来,让课堂变成大家一起合作的场所。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还要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共同协作,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便是引导者,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知识。
而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探究。
打造互动性的课堂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打造一个互动性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或者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们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探讨问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们指导和帮助,同时,也需要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讨论和探究。
借助科技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在现代教育中,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科技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如电子白板、智能笔、投影仪等等。
此外,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网上资源,让学生们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资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科技编程、实践性课程、社交互动等等,让学生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篇1[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能学会吗?”“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
“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
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课堂互助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课堂互助学习的有效性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几乎所有的教育机构都在进行不懈的探索,因此教育教学新模式层出不穷。
其中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互助式教学模式显示出一定的教育教学优势,因此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然而在开展课堂互相学习的实践中,只要仔细观察分析就会发现,大多数课堂互助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如何增强课堂互助学习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下面就是我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精心建立课堂互助学习小组: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是课堂互助学习的基础。
没有互助小组,互助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无的放矢。
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互助组合搭配不合理就会阻碍互助活动顺利开展。
互助学习小组的划分标准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利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等特点来设定,同时也遵循学生自愿、便于管理、竞争和互补的原则。
实践也证明互助小组越小互助效果越明显,所以两人组合最为合适,这样能够好坏、优劣搭配,形成“一帮一”的互助学习模式,由于这种小组的互助指向性明确,能够充分发挥小组互助的实效性,当然也不排除三、四人组成互助组的形式。
二、设定课堂互助学习的组织原则:如果互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组织规范和原则,就会造成优等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多,后进生往往无所适从,游离于集体之外,受益较少。
而建立互助学习小组的目的就是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形成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为了增强互助学习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课堂互助学习效果落到实处,在实施互助活动前必须精心分配小组成员的角色,确定“师徒”关系。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互助学习小组中充当“师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充当“徒弟”。
规范“师徒”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业十分重要,“师傅”有义务帮助和监督“徒弟”的学业,当“徒弟”表现良好时,“师傅”要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当“徒弟”在学习上有困难时,“徒弟”责任有向“师傅”求教,并认真听从“师傅”的指导。
让学生真正拥有课堂话语权
让学生真正拥有课堂话语权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而“教学”又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
随着教学改革活动的不断开展与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永远都是教学改革“主阵地”上的主人,老师只是一节课的组织者而非主演者,只是一节课的策划者而非表现者,只是一节课的激趣设疑者而非答案呈现者。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老师应该真正“退居二线”,从而真正地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
“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权利;“课堂话语权”即学生在“课堂”这一特定场合下讨论、交流、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看似很“平凡”的一种权利,实则大有文章可做。
是呀,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节课才40分钟的时间,多么宝贵呀,怎么能完全放手给学生们呢?就算放手给学生们,可也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啊……其实,我倒觉得不必顾虑那么多,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是每一个学生,课堂话语权应该还给学生,而非只是那些爱说、能说、好说的学生,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不善言辞、羞于表达的学生,不管他们能否说出令您满意的答案,哪怕是错误的答案,您都应该鼓励他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毕竟他也是进行过积极思考的呀!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次作文讲评课,我所设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请写得不错的学生到讲台朗读自己的文章,以此与大家分享他的写作成果。
不曾料想,轮到鹏丽的时候,她竟然紧张得读不下去。
看着一脸窘态的鹏丽,再看看台下已开始有点躁动的学生,一时间我也不知该怎样处理才算最佳,但直觉告诉我,应该鼓励她把文章读完,毕竟她的作文写得非常棒!于是,我先让鹏丽回到座位上,然后鼓励她说:既然是自己的作品,肯定每字每句都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现在就请你在座位上把此文读给大家吧!令人惊喜的一幕发生了:鹏丽双手捧着作文本,低下头来,接着便很自然、流畅地读起了自己的作文,最后赢得了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
自此之后,我有意识地培养鹏丽大胆发言的能力,现在,让她到别的班级中去交流自己的作文也都不怕了!当然,若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拥有课堂话语权,这需要老师能够提前根据每一节课型的不同而预设出不同程度与梯度的问题来,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做到“心中有每一位学生”。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决策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和指令。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应该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参与和主导。
首先,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意味着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声音。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一言堂,学生被动回答问题或接受指令。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言权。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其次,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如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尊重和重视,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种参与感和获得感将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
另外,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可以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和质疑所学内容。
而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话语中来,他们将更容易产生思辨和创新的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从而培养出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是一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是一种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和挑战。
这种转变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主导学习过程,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的话语权,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和决策权,让他们在学习中成为主角,而非配角。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改变教学方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我校在教研、备课活动中推行了“同课异构”式的教研备课模式,并对新老师进行合格课的考核。
为此,我也走进了不少老师的课堂,听了很多老师的课。
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大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气氛沉闷,整堂课都是老师在侃侃而谈,按照预计的教案表演着。
所谓的师生互动,也就是简单机械式的一问一答,学生主动参与的少,看不到思维碰撞的火花。
与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大的差别。
我们老师口若悬河的讲解,得来的却是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及部分学生的厌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效或无效的教学呢?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
名声鹊起的杜郎口中学的做法让我深受启发,一个几乎快要撤并的学校一下子成了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子,他们的最主要的做法就是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把舞台让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变教为学。
那么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老师必须转变观念,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目前我们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老师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不行。
这儿不放心让学生做,那儿也不放心让学生做。
到头来,苦了老师,累了学生,学习效率也不高。
老师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讲了、练了都学不好,哪还敢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根本是办不到的事情。
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对学生认真讲解与传授,这才放心。
殊不知这恰巧就颠倒了教学中的主次地位,让学生处在了被动的学习地位。
这好比一场音乐会,乐团在指挥的引领下,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这美妙的音乐是乐团里的乐手们演奏出来的,而不是指挥。
指挥只是负责好了各个乐手之间的协调。
教师就是指挥,而不是乐手。
反之,就是音乐独奏会,教师成了演奏乐手,学生成了听众。
自然而然的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
谈“交给学生的课堂”——有感于一节沙龙式政治课
沙龙中的人们志趣相投 、 畅所欲言 , 在沟通与交流中 不 断碰撞 出思 想 的火 花 。沙 龙 的活动效 果 与主持人 的组织 能力有 很大 的关 系 。将 沙龙 这种 组织形 式应
用 于课 堂教学 , 其基本 的要求应 该 有三个 : 1 .对学 生主持 人驾 驭课 堂 的能力 要求较 高
式, 在公 开课 、 展示 课 中 并不 鲜 见 , 这 堂课 还是 引 但 起 了观摩 教 师 们 对 这 种 勇 于创 新 精 神 的赞 赏 与 质 疑 。在 我们对 沙龙式 教学 组织 形式 给高 中思想 政治
堂上 , 将精力集中于观察每个学生 , 在提问的过程 中 发现 学 生提 出 的新 问题 , 时做 出恰 当 的反 应 和 灵 及 活的捕捉 ; 能否活跃课 堂气氛 、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 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乐于倾听他人并积极甚至迫不及
待 地 表达 自己 , 都直 接 关 系 到课 堂动 态 运 行 过 程 中 学 生 参 与的广 度 、 生 思维 开 启 的深 度 。这 种 要 求 学 不 仅 对缺 乏专 业训 练 的 学 生是 一 个 挑 战 , 即使 对 教
师主持而言 , 沙龙式教学这一组织形式也对他们课 堂驾驭能力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2 愉快的课堂气氛和积极参与的争鸣态度 . 愉快 和鼓 励 的课 堂 气 氛 蕴 涵着 “ 心 的 、 拘 安 无 无 束 的 、 柔 滋润肌 肤 的感 觉 ” 【 能 让 人不 知 不 觉 轻 ,1 地放松精神, 全身心处于轻松的状态 , 容易实现同学 之 间 的情感 交 流 和知 识 交 流 , 利 于学 生 内心 活 动 有 的展开 , 坦率和踊跃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 使课堂 成为师生生命舒展的地方。积极参与的争鸣态度是 学 生主动 性 的体 现 , 鸣 使 学 生敢 于 发 言 、 于 发 争 乐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计划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计划时间:2011年9月5日
地点:中学部政治办公室
参加人:全体课题组成员
议题:课题中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课题组第三次会议中有老师提出来对在开后后的研究方面做一次协调讨论,主要解决在假期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方案。
让假期的工作在血厚得到巩固和提高。
课题的研究中,许多理念在七年级的高效课堂改革中得到了体现。
在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主要计划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称为课堂主人。
通过预习案、导学案、课后案让学生参与进来,动起来。
让学生真正的从生活中、从身边来理解知识,让思想品德课真正的回归到生活。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中,许多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结合生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的随意化现象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小组之间的评价还不够科学化。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打算在七年级高效课堂的这个试验田里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邓正立。
把课堂的交给学生
把课堂的交给学生
教师应该把课堂更多的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起引导的作用,而不是绝对的权威。
这样才能更多的发挥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出孩子的能力,达到教育的效果。
那么如何让课堂“少教”,让学生“多学”?我觉得可以从下几方面来调整:
第一,教师在备课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情况,将更多的任务安排给孩子来完成。
比如:在教学当中,
可以让孩子分组互动学;可以让孩子主动分享学,
并充分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多让孩子来讲题启发
学;可以让孩子们分组操作,自行设计任务和完成
计划等等。
让孩子们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第二,教师在课堂过程当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多和孩子互动,并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有的老师课堂上是“满堂灌”,生怕漏掉了一个知
识点没有讲解到,不管孩子们掌握了没有,只顾着
自己发挥。
然而实际上,这样的效果是最差的。
据
持续跟踪课堂效果的调研,单纯的老师说教的课堂,
孩子们最多只能掌握20%;而多与孩子们互动,孩
子可以掌握到80%以上。
所以想办法调动孩子,让
孩子主动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教师一定要多正面鼓励孩子,少批评指责。
孩子都喜欢被表扬,尤其喜欢被老师表扬。
所以当教学
中能够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肯定,就能
极大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使他继续加油学习。
即使孩子在课堂上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跑题了,
也不要直接否定,而是要肯定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再引导孩子更好的思考。
这样长久下来,你的课堂就会更活跃,孩子们参与度更高,教师轻松,孩子们也开心,双赢的结果。
最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新年文档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新年文档------------------------------------------作者xxxx------------------------------------------日期xxxx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1.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转变观念,说起来是老生常谈.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变与角色转换并非易事,教师的思维模式中已经形成了主动给予知识的"灌输模式",而学生一直以来也养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
要打破这种模式,我们就得颠覆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已经渗透骨头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教师必须要有釜底抽薪,背水一战的勇气与决心,也就是要放下权威的架子,把学生应有的权利还给学生。
1。
1 把文本的研读权还给学生。
语文课堂的基本学习行为应该是学生研读课本,当教师的"讲"取代了学生的研读时,我们不是"生本教育”,而是"师本教育"。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
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
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1.2 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
学生的”自学"与"训练”要有时间保障,教师要敢于大方又大胆地给学生研读的时间。
课堂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表面上看,我们叫学生相互讨论,自主研读,但问题才刚刚提出,学生还刚进入思考的情镜,我们就急着问,思考的怎么样了?差不多了吧?只要有个别同学勉强地说好了,我们就心安理得的开始把学生强扯进自己的教学设定里,开始了自己课堂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又不知不觉地被老师拉进了预设的框框里,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1.3 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
通常教学总是教师设疑,学生解疑。
我们可以把文本解读的权力完全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疑,自己解疑。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7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是徐洁老师在2017年九月的新书,里面共有九章,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一章章,一节节,一段段,一句句,一字字,无不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于是,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下面浅谈一下感触最深的第三章---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这不仅是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实际能力的挑战。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讲究教学方法。
我认为,当前教学实践中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游戏教学法。
这是一种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最多、效果也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于游戏教学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所以大部分教师都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寓教于乐”不仅是一种先进的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是教师致力的一个方向。
它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和“乐”的严格界定――教,必须是各科教材中的内容,不能脱离原有的教育材料,尤其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乐,必须有比较成熟的游戏法则,有很强的竞赛性和极大的趣味性,在一定的前提下,给学生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紧- 1 -密联系,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注重教学效果,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考虑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情境教学法。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生活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学习汉语对于我们来说是简单、自然的。
而英语是外来语种,我们目前并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学习它,所以,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只有在课堂内形成一种语言环境,才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帮助。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日常教学,谈谈如何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要老觉得学生需要控制,需要包办,需要约束,需要限制,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更新教育理念,舍弃一些老旧的教育思想,学习和吸收一些最新的教育思想。
二、激发兴趣,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
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
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放手参与、自主探究
参与式的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的老师灌输。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循循善诱,鼓励支持
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支持,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深入探究,取得小突破时,老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学生继续前行的动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工作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寻求一条适切的教育之路。
积极引导,培养“能说会道”的学生
积极引导,培养“能说会道”的学生作者:刁金朋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9年第01期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與、交流、合作意识。
”同时指出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发展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引导,努力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学生。
具体做法如下:一、教师要有“让学生说”的意识,增强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计划性平时工作中,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轻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重视问题的答案,轻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逻辑性的训练;重视个别学生的精彩发言,轻视全体学生的语言训练……往往到了要上公开课时,才向学生反复强调上课要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表现好的同学将会得到奖品,临时抱佛脚,缺乏计划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生本课堂”意识不强,“让学生说”的意识不强,牢牢霸占着课堂话语权,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说,把课堂上的学生当成剧场里的观众,只能听不能说。
1.避免“乒乓式”对话在课堂上,教师要增强“让学生说”的意识,增强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计划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同时尽力避免“这样做怎么样”“对不对”“好不好”等习惯问语或者用“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作答的语言环境。
2.多给学生说的机会有的教师认为,三年级数学知识简单易懂,学生一学就会,不需要学生说,只要学生会做题就行。
其实不然,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例,书后有一组口算题,分别是4x2、40x2、400x2,部分教师没有用好这道题,只是简单交流一下答案就结束,没有充分发挥这道题的作用。
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三道口算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这样问既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都用乘法口诀“二四得八”,又能准确区分“4个一乘2得8个一,是8;4个十乘2得8个十,是80;4个百乘2得8个百,是800”。
还话语权于学生 换课堂教学效率
一
汁总量 除以杯子数量得到每杯的容量。
小 结过 后 , 示例 1: 明-, 0 出 小 } 7 毫升 果 汁 倒 入 e2
6 小杯 和1 大杯 中, 个 个 正好都倒 满。 小杯 的容量是
l
下, 在不 同情境下该 如何 灵活运 用替换的策略 ,
因此 , 本课 又设计第三次的小组交流话题。
师 : 才我 们都 用 了替 换 的 策略 来 解 决例 题 和 刚
大 杯 的 。 小杯 和 大杯 的容 量 各 是 多 少毫 升 ?
上册 “ 解决 问题 的策 略— — 替换 ” 课 的教 学 , 一 谈
谈课 堂 教学 中如 何还 话 语权 于学 生 , 促进 学 生 的 “ , 学” 实现 有效教学 。
一
、
学 案 引 领 : 学生 说 话 有 底 让
课堂教学 中 , 学生话语权 的缺 失一般有两个原 因: ~是由于一 部分教 师的 “ 师本位 ” “ 和 知识本位 ” 思想严 重 , 把学生 看做一张 白纸 , 看做 懵懂 无知的 个体 , 因此独 霸课 堂话语权 的现 象时有 发生 , 这样
少毫 升 ” 吗? 什 么? 为
②你能想 办法解决这 个问题 吗? 在小组里说一
说你的思考过程。 根据课前 复习题 的情境 , 直接引入例 1 教学 , 然 后根据学 生课 前的预 习情况 , 出两个小组交流 的 抛 问题 , 在让学生说 清楚 替换的过 程, 意 掌握 替换 的
方 法 , 步体会 替换 策略 的价 值 , 初 为接下 来用替换
浅谈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理念
浅谈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发展建议走进杜郎口中学,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自信、阳光,人们会为这些孩子身上释放出的学习热情与激情所感染。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人们会为杜郎口中学课堂的活力与实效而赞叹。
查阅了大量有关杜郎口模式的资料,笔者试图对资料中的论述进行验证。
一、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一走进杜郎口中学的大门,首先看到是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围绕“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杜郎口中学提出“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
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教师生命的意义。
”第一,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理念: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里看不到三尺讲台,学生由听众变成“主角”,在平等中参与,在平等中合作,在平等中学习,在平等中成长。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遵循着这样的主题: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要把一个人的积极性变为几十个人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事情。
其教学意图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身上的潜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学生展现出来的是自信、主动、快乐与高效。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被称为是主体性教育下的生命课堂。
第二,转变历程。
1998年之前,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教师上课就是一味地讲授、灌输,不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参与,学生学习进度跟不上,学习成绩差,没有信心,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退学、辍学。
学校领导者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到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又经过反复研究,学习有关先进教学理论,决定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杜郎口中学教学理念。
第三,课堂教学模式。
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三三六”课堂模式。
“第一个三”是指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关于这三个特点,笔者在进行大量的课堂观察时深有体会。
立体式指在课堂学习中,每个学习小组又任务分工,承担相应的任务。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学反思(一)
《春江花月夜》是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里的一首诗。
选修课的学习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所以我在讲这首诗课的过程中弱化了知识的以及技巧的传授,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体会诗文的音律美、意象美、哲理美以及情感美。
在上课前,我对学生做了一些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很喜欢这首诗的,甚至还有学生因为喜欢,所以早早的背下了它。
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都很有自己的看法。
要在短时间读透一篇经典,确实不易,所以,课前我布置他们预习。
而我要在45分钟的时间,把它讲解好,更不容易。
在备课过程中,我思索了很久,反复
研究课本,发现可讲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月的意象、全诗的意境、主旨、情感等,无论选哪个点,都可以讲上一节课。
最后,我还是决定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欣赏这首诗,发现它的美。
从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读出了音韵美,感受到了意象美、哲理美以及情感美。
学生的表现也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大胆活跃,有主见,对诗歌的有自己的见解。
课后的作业当中也有所体现,事实证明,我们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当然,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非常的重要,只有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读的时间太少了,诗歌的音韵美体现得不够充分。
如果加多一个分组读或请朗读能力最好的同学演示一下,或许更能带动同学置身诗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
推行课堂改革,最主要的就是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开口讲话。
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敢说、能说、会说、愿说。
言为心声,只要学生开口说,那一定是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思考,说的内容也不可能是言之无物。
2005年,杜郎口中学有三位教师第一次被其他学校邀请去讲课。
临走前,三位教师来到我的办公室。
细谈之中,他们说准备采用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讲课,让学生自学、预习、写预习笔记、做知识储备,并说只要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理解得多、挖掘得深入,这节课就算成功了。
我告诉他们,这只是方法之一,但不是重点。
因为去讲课的学校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这次上课让学生发言、质疑,让学生争辩、演讲,学生没有基础,估计教学效果不理想。
我提出了一点建议:首先,把自己的身世、经历讲出来,同时展现出自己精彩动人的一面;其次,告诉学生,第一节课不讲具体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彼此相互熟悉,让每个学生到讲台上作自我介绍,并让他们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
也许刚开始学生说得很一般,但随着教师的点评、烘托,课堂的气氛慢慢地就会热烈起来。
学生了解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方式后,教师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四个思”,即思考、思维、思路和思想,学生就会更加容易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四川成都的李镇西校长,到杜郎口中学来过三次。
有一次在广州讲课,他讲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蒲松龄的《狼》这篇文言文,他用
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讲授。
第一个班级是按照自己的老方法,讲得头头是道,分析得非常深刻、具体,甚至连字的古义、今义、不同的读音都讲得清清楚楚。
第二个班他用在杜郎口中学学到的方法教,让学生自己来讲,并让学生自己出试题。
第二天把两个班召集到会议室里进行测试,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试卷,结果第一个班比第二个班平均分低了13分。
杜郎口中学课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以前一节课是45分钟,学校把它分解为“10+35”模式。
教师最多占有10分钟,不管是讲课、组织课堂还是点评课堂,剩下的35分钟都属于学生,评估组严格按照讲课时间给教师打分,凡是教师讲课超过10分钟的课堂都是0分。
有的专家认为这种做法不科学,有点独裁。
如果这些专家是当事人、学校领导者,可能也会同意这种做法。
因为教师们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习惯,决定了他们往往一开口就收不住,整节课就讲过去了。
其实,课堂并没有太多深奥的知识,只要教师让学生在这个时间、空间当中把嘴巴张开,就是最大的成功。
学生学习的最大敌人在于依赖,教师教学的最大悲哀在于包办,正是学生的依赖性和教师的包办性造成了今天许多课堂出现如此被动的局面。
让学生把封闭的嘴巴张开,营造一种有利于沟通的氛围,让学生“你说我辩,快乐无限”,这就是课堂改革应该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