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提升训练(1)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为”的意义和用法。
①为吾子之将行也 (《殽之战》)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在”“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慎勿为妇死 (《孔雀东南飞》)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被” ④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 《六国论》 )________________ .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 .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 “然而”“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 . 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为了”“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 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 ( 《项脊轩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 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人称代词,活用为“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举一反三] 1.于
①乃设九宾礼于.廷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④君幸于.赵王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于”作介词,主要有如下用法:①介词,表处所; ②介词,表比较;③介词,表对象;④介词,表被动;⑤介 词,“对、对于”,引出动作对象。
.
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 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 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 赏识,写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 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 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
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②之.二虫,又何知 ③奋六世之.余烈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之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填然鼓之. ⑧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之”主要有代词、助词和动词三种词性。①人称 代词,我;②指示代词,这;③助词,的;④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宾语前置的标志;⑥定语后置的标 志;⑦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⑧动词,到……去。
.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第一章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训 练 高 效 提 能
解 题 技 法 突 破
知 识 清 单 高 效 助 记
菜
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二部分 读
题 型 体 验 感 悟
第一章
文言文阅
答 题 规 范 点 拨
考 点 核 心 探 究
解 题 技 法 突 破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 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 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则贞自持,不为 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 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 乎? (选自《宋濂全集》 ,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 nɡ):一种竹杖。②唶(jiè ):赞叹。
训 练 高 效 提 能
解 题 技 法 突 破
知 识 清 单 高 效 助 记
菜
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二部分 读
题 型 体 验 感 悟
第一章
文言文阅
答 题 规 范 点 拨
在植物之中,禀性正直有刚强气节的,只有松
树具备这些品质。(我)曾经对此深思:春天回暖,不
论是根部蕴藏力量的大树还是积蓄力量的草根,没 有不枝繁叶茂呈现一时的美丽的。等到秋高气爽, 霜露降下来以后,叶子就都变黄陨落而没有剩余了。 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 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 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松树上有薜荔和女萝类的野生植物缠绕,(这些植物)
横向延伸几丈远,颜色嫩绿犹如可餐。松树根上生 长的茯苓,像羹斗那么大,和黄精、前胡以及牡鞠
训 练 高 效 提 能
解 题 技 法 突 破
的幼苗混杂在一起,采来可以吃。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4考点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高三全册语文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答案:(1)② (2)⑤ (3)⑦ (4)⑨ (5)⑧ (6)④ (7)① (8)③ (9)⑥
12/10/2021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 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 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一、摆正文言虚词的“四个关系”
文言虚词题得分率一直很低,从 2017 年高考各省、市阅 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正确率整体上还未达到百分之六 十。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摆正 “四个关系”。
12/10/2021
(三)乎
词性
用法
释义
①表示疑问语气
吗,呢
②表示反问语气
呢
③表示推测语气 助词
④表示感叹语气
吧 啊,呀
⑤表示句中停顿
不译
⑥形容词、副词词尾 ……的样子,……地,或不译
介词 ⑦相当于“于”
在,或不译
12/10/2021
[即时小练]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 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 (2)郁乎.苍苍(《赤壁赋》)( )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 说》)( )
12/10/2021
(二)常见与特殊的关系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 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因此,在掌握文言 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 “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是从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实际来看, 还是从高考试卷的考查实际来看,考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 都应该紧紧围绕“常见”用法,切不可“漫天撒网”,更不可 “舍本逐末”。
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板块一 教材过关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以”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B .王好战,请以.战喻C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 .忽魂悸以.魄动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连词。
题干和B 项中“以”是介词,表工具、方式,可译为“用……”。
A.连词,表目的,可译为“以便”“来”“用来”。
C.介词,表原因,因为。
D.连词,表并列,而、又。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燕王欲结于.君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①良曰:“长于.臣。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①君幸于.赵王②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
介词。
①表被动/②表范围,在。
A.介词,表对象,跟、同。
B.介词,表比较,比。
C.介词,表对象,对、对于。
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乎”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助词。
乎:①②介词,相当于“于”。
③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④用作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B .欲因.此时降武 C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副词。
题干中的“因”为副词,有“于是”“就”的意思,A 项与之相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解析
1. 【2018年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 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
至大历十 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 .游息焉。
旋属灾潦荐 ②至,沼埋台圮。
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 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 白蘋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 谓之朝霞亭。
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 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 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
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 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 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康之 由,革弊兴利,若 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利兴,故府 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 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 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 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F 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以为名也B. 作八角亭以.游息焉C. 康之由,革弊兴利D. 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解析】 B 项,都是目的连词,来。
导学教程(山东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练习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限时提升练][限时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词有“魁伟之文……”之语C.其.重之也如此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他的,指黄庭坚的;C项,代词,代苏轼;D项,指示代词,那。
答案 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学甫而.不为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C.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都是表句中语气停顿的语气词。
答案 D【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
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人称他们为苏门四学士。
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尤其擅长写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
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他的词中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
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答案)
专题十五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而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 .①⑦ /②④ /③⑤ /⑥⑧B.①⑦ /②③ /⑤⑧ /④⑥C.①⑥ /②④ /③⑦ /⑤⑧D.①④ /②③ /⑥⑦ /⑤⑧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A.犹且从师而.问焉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二、何1.下列句中加点词“何”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A .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姜氏何厌之有.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B.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徐公何能及君也.D.何以战.三、乎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技盖至此乎.A. 将军迎曹,欲安所归乎.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儿寒乎?欲食乎.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四、乃1.下列各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三项是( A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解释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附录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被
名词
表地点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处所、地方
复音
虚词
所以,
表原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说》)
……的原因
所以,
表凭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的;……的根据;……的方法
10.之
附录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而
作用
例 句
解释或翻译
连词
并列关系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又
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且、并且
承接关系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
就、接着,或不译
转折关系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呢
表示祈使
语气
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吧
8.若
作用
例 句
解释或翻译
代词
第二人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你、你们、你的
指示代词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
这、这样、如此
连词
表假设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而且、况且
让步关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尚且
转折关系
固不如也,且如之奈何?(《鸿门宴》)
然而、可
副词
高考语文 专题复习10第一章第二节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祐元年正月二十 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bì ):监狱。②箦(zé):竹席。③鞫(jū):审讯。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B.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
(欧阳颍)公刚毅果断很有气质,外表严厉内里聪明,有不可侵犯的气 质,于是凭借这些来治理地方政务,也是凭借这些来保持他的本身。当 初,(欧
阳颍公的) 曾祖父以侍郎的身份担任许田县县令,当时丁晋公尚且年少, 客居在(欧阳颍公的)曾祖父治理的县里。(欧阳颍公的)曾祖父见到丁晋公, 认为他有贵人的气质,就让(欧阳颍公)与丁晋公交游,给予丁晋公的帮助 非常多。到(欧阳颍)公治理峡州的时候,丁晋公推荐欧阳颍公,于是任命 为著作郎。从这以后,丁晋公担任非常显赫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大权, 天下的士人往往因为攀上丁晋公而得到荣显的地位,但(欧阳颍)公却退避 不与丁晋公过多接触。所以欧阳颍公在仕途上,从担任著作佐郎开始、到 秘书丞、到太常博士、到尚书屯田、到都官、到职方三员外郎、
一迁再迁而到那个叫做鄂州的地方,他两次推辞没有到任:第一次是安 排在彭州,因为母亲老夫人年岁太老,没有真正到任;最后安排在嘉州, 因为年岁已老,而告老还乡,也没有到任。真正治理的是七个州,大州 繁杂宽广,小州民俗恶劣而奸诈,都是世人所指的难于治理的地方。其 中特别厉害的是歙州,(这地方的)百姓都熟悉法律令法,本性就喜欢诉讼, 家家户户自备有簿书,凡是听到别人的一点点隐私,日常的行坐起立的 只言片语,每时每刻都记录下来,等到有诉讼的时候就拿出来作为证据。 他们把进入监狱戴脚镣手铐,就好像戴帽子束腰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近几年来,全国卷没有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单独进行设题,对虚词的考查,落实到对整个文言文本的理解以及断句题、翻译题中。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阅读材料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判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的积累应当注重阅读实践,结合典型句子分析,日积月累。
文言虚词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课本,要注意整理课文里比较重要的含文言虚词的句子,特别是那些在平时练习里面经常出现的句子,要做好文言虚词常见意义和用法的归纳和整理,集中比较,系统掌握。
对应学生用书p102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
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范畴,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特定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
1.代词代词就是代替词、短语和句子的词。
它能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共有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我、吾、余、予。
第二人称:女、汝、尔、而、乃、若。
第三人称: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此、是、斯、之、兹、然。
远指代词:彼、夫、其。
虚指(不定)代词:某、或、莫等。
(3)疑问代词:谁、孰、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2.副词副词是指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的词。
主要种类有:(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3)表共同:共、同、并、相。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2-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点训练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2-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人甚忧饥而税敛重②人非生而知之者B.⎩⎨⎧ ①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②斧斤以时入山林C.⎩⎨⎧ ①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②此亡秦之续耳D.⎩⎨⎧ ①皆朝于太庙之门②而君幸于赵王 解析:A 项,第②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译为“就”,将“就”代入第①句,发现讲不通,说的是“百姓很怕饥饿,但是当前的赋税很重”,应为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B 项,第②句是《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语句,为介词,“按照”,将此意代入①句,译为“举事按照时令,百姓就不愁劳顿了”,文意通畅,结合语境进行判断,两句中的“以”用法相同。
以同样方法判断C 项,第②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第①句中的“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第②句中的“于”为介词,“被”,第①句中的“于”为介词,“在”。
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任末年十四,负笈①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②,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东晋·王嘉《拾遗记》注 ①笈(jí):书箱。
②庵:茅草小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②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B.⎩⎨⎧ ①夜则映星月而读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①暗则缚麻蒿自照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 ①题其衣裳②以记其事解析:A 项,两句都出自文段,只有通过句意理解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第一章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提升][限时45分钟]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臣之.壮也且庸人尚羞之.B.⎩⎪⎨⎪⎧ 吾其.还也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良乃.入D.⎩⎪⎨⎪⎧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解析 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可译成“却”。
A 项中前一个“之”为句中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后一个是代词,代事。
B 项中前一个“其”表示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后一个是代词,“那”。
C 项中前一个“乃”是代词,“你的”;后一个是副词,“于是”“就”。
答案 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方数千里争往归之.B.⎩⎪⎨⎪⎧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D.⎩⎪⎨⎪⎧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遂取楚之.汉中地解析 均为结构助词,的。
A 项代词,这/代词,他;C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D 项代词,他/助词,的。
答案 B3.对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以⎩⎪⎨⎪⎧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于⎩⎪⎨⎪⎧ ①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A .两个“以”意义用法相同,两个“于”意义用法也相同B.两个“以”意义用法相同,两个“于”意义用法不同C.两个“以”意义用法不同,两个“于”意义用法也不同D.两个“以”意义用法不同,两个“于”意义用法相同解析以①连词,来,②介词,凭借。
于①介词,比,②介词,在。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释担而立,睨之。
(《卖油翁》)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B.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C.为坛而.盟,祭以尉首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解析都表修饰。
答案 C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随之③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⑤曰:“特.与婴儿戏( )。
”曾子曰:“婴儿非所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⑥教。
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 )。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
”遂烹彘也。
5.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特与婴儿戏”中的“特”字不同义的一项是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B.古法采草药……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解析唯:通常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的语气。
答案 D6.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A.也、矣、也B.也、矣、耳C.耳、也、也D.矣、也、也解析第一个空的意思应是“罢了”,所以应该用“耳”。
第二个空表肯定判断。
第三个空表否定判断,因此,都该用“也”。
答案 C7.文中“之”字按词性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⑥⑦/②/③④⑤ B.①②⑥/③④⑤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③④⑤⑦解析①⑥助词,的;②动词,去;③④⑤⑦代词。
答案 D三、(2010·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贺兰祥字盛乐。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
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
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
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
是岁,大有年.。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
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
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
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
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
进封凉国公。
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
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 ①尚:指娶公主为妻。
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③詧(chá):人名。
④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解析“款”,是“诚恳”的意思。
“款附”,诚心归附。
答案 B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 D.②③⑥解析扣住题目“惠民业绩”的要求选择,其中③⑤项不属于,③是对守令的告诫,⑤是自己廉洁的品行。
答案 B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解析“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错,是周太祖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
答案 A11.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翻译的重点词语:“俱”,皆,都。
“乃”,才。
“致”,招引,招来,可以看作使动用法,“使……来”。
(2)翻译的重点词语:“重”,重新,再一次。
“安”,意动用法,以……为安,感到安心。
(3)翻译的重点词语:“通好”,友好往来;通,交往,往来。
“行李”,使者(课本《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就有该词)。
“遗”,给予,馈赠。
答案(1)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和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感到安心。
(3)当时已经跟梁朝互通友好,使者往来的时候,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参考译文】贺兰祥字盛乐。
他的祖先跟北魏一同兴起,他的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
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
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
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的日子里举止都符合礼仪。
他在舅舅的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疼爱。
后来贺兰祥虽然常在军队中,但经常聘请儒士,教自己读诗书经传。
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和晋公宇文护都在晋阳,后来才派遣使臣迎请他们。
贺兰祥十七岁时,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
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
不久因补充官职空缺而提升他为都督,常在军中。
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
根据前后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
随后贺兰祥仍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了东魏将领薛长孺。
又进攻回洛城,把它攻下来。
回师以后,朝廷授他为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贺兰祥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
在此之前,贺兰祥曾兼摄荆州职务,虽然不够一个月,但很有德政。
到这次再去任职,百姓都很安心。
因此汉水南岸流亡外地的百姓背着婴儿前来安居的人,每天有几千。
远近蛮夷,没有谁不诚心归附。
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
当时正值盛夏发生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在境内巡视,检查政事的得失。
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
”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
这一年大丰收。
州郡境内原来有很多古墓,当地百姓喜欢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十分清廉。
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
当时已经跟梁朝友好交往,使者往来的时候,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对贺兰祥的节俭很钦佩,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经史典籍赠送给他。
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主管的官员。
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情,就把这些东西全都赐给贺兰祥。
大统十六年,朝廷授任贺兰祥大将军。
太祖因为泾河、渭河灌溉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于是命令贺兰祥修建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
工程完成以后,百姓都得到好处。
孝闵帝即位,贺兰祥官位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
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贺兰祥和宇文护是中表亲戚,小时候关系很密切,统军治国的大事,宇文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出谋策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上诏书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前去征讨。
贺兰祥于是派遣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