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范文2篇
幸福心理学结课大学论文(3)
幸福心理学结课大学论文(3)心理学结课论文《浅谈环境差异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一、背景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受教育途径变得多样化,在促进他们发展的同时,各方面的竞争和心理压力也随之而来。
不同环境成长下的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是各有差异的。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与现实和谐一致,心理内容与现实相统一,人格相对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良好心理状态的特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客观与开放、自爱与爱他、欣赏和审美、以责任感为基础的和谐、幽默感、人格内在和谐[1]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不同于社会环境的另一个概念,自然环境是围绕在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气候与地理环境差异,人们的性格也不相同,例如,北方人的粗犷、简朴,南方人的精致、细腻;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说话比较直率。
(二)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狭义上是指家庭的氛围,包括家庭的生活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也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
家庭氛围的好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2]父母是学生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学历,性格,价值观,教育方式和家庭的富裕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都有大的影响。
父母有“威信型”“专制型”“宽容型”等类型,威信型父母为孩子制定的规范,合情合理,父母也会以身作则,对孩子行为规范的要求、对价值标准的解释,前后一致。
[3]专制型父母的特征是:子女的一切活动都由父母安排决定。
宽容型父母的教育方式的特征是:既不放任孩子也不过分要求孩子,让孩子随其自由和个性自由发展。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名叫做周婷婷的双耳全聋的女孩,在其父周弘的教育下16岁就成为大学生,并被加德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第一个中国聋人研究生,周弘还提出了全新的“赏识教育”理论。
周婷婷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心理健康。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健康的性格形成,反之亦然。
幸福心理学结课大学论文(2)
幸福心理学结课大学论文(2)幸福心理学结课论文篇二《人本主义的幸福心理学理论》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倡导积极心理学运动,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自我实现等问题,并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和高峰体验论,构成了系统的幸福心理学体系,为幸福心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马斯洛人本主义幸福心理学需要层次自我实现高峰体验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幸福是个人的一种自我主观体验或主观幸福感。
中西方古代和近代有不少思想家从人生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幸福进行过研究,其研究方法基本是采用哲学思辨的方法,而缺乏从心理学的角度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幸福心理进行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Maslow),倡导积极心理学运动,该运动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自我实现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幸福心理的重要理论观点。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和高峰体验论构成了系统的幸福心理学体系,为幸福心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马斯洛认为,人生幸福的层次取决于需要满足的层次,人的幸福本质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幸福的最高境界就是高峰体验。
一、幸福的层次――需要层次论幸福是一个人主观、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而情绪情感的产生有赖于需要满足与否,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体验。
在人类需要问题上,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1.人的需要成等级系统。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七个层次:⑴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各种需要中最原始、最基本、最需优先满足的一种需要;⑵安全需要:是个体希望获得稳定、安全、秩序、保障,免受恐吓、焦虑和混乱的折磨等的需要;⑶爱与归属需要:是个人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⑷尊重需要:是个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⑸认识与理解的需要:是满足人们先天好奇心、了解、解释、理解的需要;⑹美的需要:是包括了对秩序、对称、闭合、结构以及存在于人们身上的对行为完满的需要。
大学有关幸福心理学的论文(2)
大学有关幸福心理学的论文(2)大学有关幸福心理学的论文篇二《幸福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幸福感教育浅议》【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界的对幸福感的一大分支——幸福心理学的角度,针对现今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并结合大学生辛福渡较低的心理实际,深入分析造成学生偏离幸福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增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心理学;幸福感;积极心理学1.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重要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曾指出:“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们大家展现了人类的短处,他的缺点,他的过失,但却极少的谈到他的潜能,他的长处,他所拥有的某种实际愿望或是精神高度。
好像心理学是自愿固步自封的,让自己仅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半。
”与心理学这种传统倾向相一致,现实中人们也往往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关注大学生群体中的各种各样的消极心理现象,侧重于对它们的外在干预和管控,而较少注重或花气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正面教育和培养。
这个世界的抑郁症患者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年龄日益年轻化。
为此,近年来有更多的人关注大学生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热情,却又不时陷入迷茫,焦虑的社会群体。
诸如研究大学生抑郁、焦虑、自杀、精神紊乱等,研拟和制定相关的直接干预和管控措施、对策的东西越来越多。
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天的抑郁症比例是1960年的十倍。
我们承认有部分原因是认识水平的提高,让我们能更准确的判断出抑郁症。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抑郁症在客观上增加了。
其实,且不说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培育主体的积极心理品质远比就事论事地外在干预和管控更内在、更基础、更有效。
我们必须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并不是解决了抑郁、焦虑、精神紊乱,大学生就会感到幸福、快乐和充满希望。
实际上,真正的幸福、快乐和希望是建立在大学生主体的幸福感基础上的。
而大学生主体幸福感的培育,需要我们研究解决那些影响他们成长生涯,影响他们人生感悟的积极心理的培育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
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
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
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
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
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
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
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幸福心理学结课大学论文
幸福心理学结课大学论文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幸福是个人的一种自我主观体验或主观幸福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幸福心理学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幸福心理学结课论文篇一《寻找幸福》摘要:幸福是什么?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探索着这个问题。
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还有人说,幸福就是有人陪伴一生。
每个人心目中对幸福的定义都是不同的。
本篇论文将用幸福心理学概念进行阐释作者心目中关于幸福的定义。
并向大家展示作者对于幸福的理解。
关键词:幸福概念定义理解心理学幸福是什么?尼采说:幸福就是随着权力的增加,阻力被克服了的那种感觉;英格丽〃褒曼说:幸福是有健康的身体和易忘的记忆;卢梭认为:幸福是银行有丰厚存款,家中有美食佳肴,加上良好的胃口;哲学家罗素认为幸福存在于心灵的宁静与淡泊;萧伯纳与雨果则认为幸福来自于与他人真正的分享;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认为幸福是一种美德的体现。
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我的手里,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
”小学老师觉得: “幸福就是我的学生都能成才,我的儿子将来有所作为。
”工人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加班的时间少一点,能和妻子、女儿散散步、逛逛公园。
”起早摸黑的农民说:“我的牛越长越壮,奶卖得越来越多,就能给儿子娶媳妇了,这就是我一辈子的幸福。
” 一名井下工作的矿工说:“幸福就是马上要出井的时候。
”不同个体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
而我心目中的幸福就是简简单单的生活。
家人健康,朋友安康,生活美满。
这就是我小小的幸福。
我始终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来源于心里的一种感觉。
一种满足感。
当你满足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幸福感。
但,人人往往是不满足的。
有了房子,就还想买车子;有了贤惠的老婆,就想我的老婆为什么不能再漂亮一点;有了会赚钱的老公,就想我的老公为什么不能再帅气一点。
于是,刚刚诞生的一点幸福感,就被“为什么不能再”的这种东西给消磨殆尽了。
于是,我们又开始不幸福。
其实只要我们要求的少一点点,贪心少一点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幸福。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800字左右2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分析问题的现状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一方面,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心理问题更易暴露。
原因分析1.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任务和竞争压力,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学业上的焦虑、厌学以及低自尊等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2.社交压力:大学生处于新的社交环境中,需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圈。
社交不畅、缺乏支持系统,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孤独感、排斥感甚至社交恐惧等问题,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3.就业压力:随着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的加大。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业竞争的焦虑等心理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到影响。
4.家庭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家庭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期望和支持,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解决方法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加强关爱和支持:高校可以建立健康的班级文化和互助机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3.增加心理疏导渠道: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与疏导系统,提供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节、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
同时,要给予适当的褒奖和支持,共同呵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培养方法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
幸福心理学论文.(优选)
幸福心理学论文幸福,基于每一个大大小小让人心生暖意的瞬间,这些瞬间交织成的感动,让我们觉得快乐和满足,让我们体会到了人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价值感,然而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不知道幸福究竟在哪里,因此,我们要拥有一颗感知幸福珍惜幸福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感知幸福是幸福的前提。
这学期通过选修了幸福心理学课程,我学习到了很多,在课堂上,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幸福,怎样把握情绪,设定目标,完善人格,用好时间,用积极的心态感悟幸福等等,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在电视上看到两则意味深长的报道,一个人因为家境穷困,无力再赡养两个孩子,从楼上跳下来。
一个是日本的一位年轻有为的人不堪精神压力跳楼自杀。
之所以将两则故事联系起来,是因为我们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到一些重要信息。
从结果来看,都是一样的;并且从方式的角度来看,也出奇的相似。
原因也都是精神不堪。
不同的是一个是贫困之人,一个是富有之人。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将幸福的人定义为“有钱、有权、有位”之人。
可是上述的事例正将这个定义打破,告诉我们富有之人、高位之人并不一定是幸福之人。
那么,本质上来说,幸福与物质层面相联系的较少,而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层次相联系。
幸福更多的是人们对现实中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价值的一种肯定与满足。
缺少了这种肯定与满足,必然会导致精神的痛苦。
而当痛苦过多,积压过重,人的幸福感就很快容易消失,取而代之是对生活的失望与沮丧。
所以做一个幸福的人,应该更强调对自己现实的肯定。
物质的过度贫困是不容易产生幸福感的,但物质的过度充足也会产生幸福的危机感。
经常有彩票中大奖的现实事件产生,我们经常容易被那些巨大的数字所吸引,进而叹息。
但又有谁去关注一个人突然暴富所带来的幸福的失衡?我想一个人在突然得知自己获取巨大财富兴奋的同时,是不是会伴有惶恐、惊惧呢?如何不是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获取巨奖后举家一夜搬迁之事。
其实事情远没有停止,巨额财富恐怕将原先的家庭的一种幸福感打破,那么就需要花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重塑一种新的幸福感。
大学生心理论文[5篇范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心理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身为一名普通大学里的普通学生,我好像经常为自己的未来而焦虑。
尤其有时候听人说那些初中毕业的同学一个月赚多少钱时,我的心里真的很紧张。
我想可能我大学毕业了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虽然不累但是一个月也就拿着七八千的工资,可能除去房租、生活开销也剩不了多少钱。
那我用什么报答供我上这么多年学的父母?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也不知道干了些什么,身边的人目标明确,而自己走一步算一步,前方一片荒凉,而我在路上。
上了大学感觉自己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一下子失去了动力,不再像中学那样可以只用学习什么都不用管。
现在的压力主要还是自身,没有找到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以至于没有学习的动力,一天也就是上课,吃饭,打游戏,生活没有更多的色彩,一天天的时间过去,感到很慌张,却又没有什么办法的一种无助与焦虑。
导致我现在天天困的不行,整天无精打采,没有活力,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
现在连游戏都不能使我兴奋。
我尝试去进行体育锻炼,去散发郁气,去激发自己的活力,确实有用,每次跑步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在向阳光奔跑,但是每次跑完,就会困一会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接下来我就水一水。
一个人如果要说有轻松生活的时间段的话,我觉得一定是在学龄前(毕竟现在小学生也压力很大),也可能是在退休后(这就看你青年跟中年时期的努力成果了)。
其他时间来看,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压力容器内”的。
从我们背起书包那一刻起就已经在负重前行了,只不过这种压力是相对的,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
学生时代我们为读书而烦恼。
一开始可能简单的是因为父母施压、后来因为升学、再后来懂事点,我们知道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所以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是要被书本压弯了腰哦。
幸福心理学论文
幸福心理学论文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终的目标。
幸福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幸福感和快乐体验,为人们实现幸福生活提供指导。
本文将从幸福的定义、幸福的要素以及培养幸福感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幸福的定义幸福是难以用简单的语言准确界定的概念。
从经验层面来看,幸福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主观感受,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看,幸福可以被理解为积极情感的体验,包括愉快、满足和乐观等。
第二部分:幸福的要素幸福不仅仅是指临时的快乐,它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心理状态。
幸福心理学认为,幸福的要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个体特征、外部环境和心理过程。
1. 个体特征个体特征包括基因遗传、性格特征和个人能力等。
研究表明,一些人天生就具有更容易感受到幸福的特质,比如乐观的心态、自我接纳和适应力强等。
2.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人们身处的社会、家庭和工作等具体环境。
人们的人际关系、收入水平、工作满意度等都会对个体幸福感产生影响。
3.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涉及到人们认知和情绪方面的因素。
积极情感的体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目标的感知与追求是影响幸福的重要心理过程。
第三部分:培养幸福感的方法幸福并不是一种静态的状态,它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训练和行为改变来培养和提升。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1. 培养积极心态学会积极思考、感恩和乐观面对困难,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事物上,培养积极心态。
2. 增强个人能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增强对自己的自信,提高幸福感。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和友谊,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困难,增加幸福感的共同体验。
4. 追求个人目标设定个人目标并努力实现,不断追求个人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更多的意义。
结论幸福心理学作为人类幸福探索的一个重要分支,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方法来实现幸福生活。
幸福的定义并不局限于短暂的快乐感,它涉及到个体特征、外部环境和心理过程等多个方面。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论文[合集五篇]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论文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基于心理画像的分析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2015级临床医学三大班16小班李泽夫学号:***“当人以自己身份说话的时候,便不是他自己。
给他一个面具,他便会告诉你事实。
”这句心理学名言道出了人对于自我的心理学认知。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包括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压力问题、情感问题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
这些问题说明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同时个人也要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对自我的心理画像进行剖析。
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从意识和大体的层面上讲:我将自己的心理学自画像定义为一个时常忧郁,但能及时调节情绪;性格内敛,但是能够意识到人格不足;容易被外界影响,但能理性调适的大学生形象。
下面,我将通过几件具体的经历,剖析自我的心理并提出解决措施。
自从进入大学,我认为大学的环境与心目中有较大的差距。
在初高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较好,周围的同学都乐意主动与我交流。
但在大学,我发现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完全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人主动向我伸出友谊之手。
大学的自主时间很多,看到同学们为各种社团活动忙碌奔波,我的内心很矛盾,既希望自己能积极融入团体,有为可能影响学习而焦虑甚至忧郁。
但是在我意识到产生这些不良情绪后,我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调整身心。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的课程学习,我对于自己的行为心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逐步学会了如何分析自己的心理学动机。
从上述情境中,我认为自己的不足有如下几点:(1)在环境适应方面,我的社会适应性差。
这是一种人格障碍即一种根深蒂固和持久不变的行为模式,偏离正常但不伴有精神症状。
心理学家视社会环境因素为形成异常人格的关键因素。
我认为正是大学校园的陌生环境使我的人格方面缺陷暴露无遗。
幸福议论文5篇
幸福议论文5篇幸福议论文(一)幸福的定义和实现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希望追寻到幸福的状态。
然而,幸福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对不同人有不同的定义和实现方式。
在本文中,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幸福的含义,以及实现幸福的途径。
首先,幸福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主观感受,即个体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每个人对于幸福的感受都有不同的标准,有些人可能认为物质财富可以带来幸福,而另一些人可能认为家庭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才是幸福的关键。
因此,个体的价值观和生活经历将在定义幸福时起到重要作用。
何为幸福的实现,也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
一些人认为幸福来自于追求个人的目标和成就感,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分享和帮助他人才能获得幸福。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物质和功利主义所追求,忽略了心灵的层面。
然而,研究表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以及发展个人增长和冥想等活动,都能够为个体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此外,社会和环境因素也对幸福的实现起到很大的影响。
在富裕和安全的社会中,人们更有机会获得教育、工作和金钱等资源,从而提高幸福感。
此外,人们的幸福感也受到社会关系和社交支持的影响。
研究发现,拥有稳定的婚姻关系、亲密的朋友圈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等,都可以增加个人的幸福感。
然而,幸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状态,它受到人们自身的心理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例如,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对于实现幸福至关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和幸福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来提高幸福感。
综上所述,幸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到个体的主观感受,还受到个人价值观、社会关系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实现幸福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内在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因素。
只有平衡地满足个体的物质、情感和心理需求,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幸福。
幸福议论文(二)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幸福的含义以及人们如何实现自己的幸福。
浅谈有关幸福心理学的结课论文
浅谈有关幸福心理学的结课论文幸福心理学认为,幸福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终极追求目标,追求幸福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和权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有关幸福心理学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幸福心理学的论文篇一:《浅谈如何从幸福心理学角度提升工作幸福感》【摘要】幸福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幸福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对于提高职场员工工作幸福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幸福心理学研究表明: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它与员工的流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工作业绩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幸福心理学的研究为组织和部门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从“强调自治意识打造自主工作群体、缓解工作压力增强员工的控制感、改善组织气氛增加员工的社会支持资源”三方面,阐释了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新思路。
【关键词】幸福心理学,员工,幸福感,工作幸福心理学是研究幸福心理的一门学问。
幸福心理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相互联系的,它包含了幸福的感情、需要、认知和行为等诸多因素。
当今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许多人怀有这样的疑问:人们在工作中感到幸福吗?他们这种幸福的程度有多大?于是研究者找出了一个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答这一疑问的指标——工作幸福感。
工作幸福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满意感,是指个体对工作领域的具体认知评价。
它包含了一系列不同的工作要素和不同的维度,因此它涉及员工对工作或工作环境各个方面的感受。
“工作幸福感是否可以提高工作绩效”是心理学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此问题的研究为组织领导者制定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各种制度和措施提供了支持。
组织行为学家、社会学家和企业管理学家都认为,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绩效。
幸福心理学研究表明:工作业绩与幸福感之间存在联系:内在奖酬引起的幸福感更多地依赖工作绩效,外在奖酬引起的幸福感影响工作绩效,这种联系在经理人员中比一般员工中更加突出。
幸福心理学论文
幸福心理学论文幸福,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无比复杂的词汇,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在心理学的领域中,对于幸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从本质上讲,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和体验。
它并非完全取决于外部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因素,更多地是源于个体内心的认知和情感状态。
一个人可能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不幸福;而另一个人生活简朴,却能在平凡的日子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这就说明,幸福并非仅仅与物质的多寡相关,而是与个人的心态、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理解紧密相连。
个体的性格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幸福的感知和追求。
性格开朗、乐观积极的人往往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
相反,性格内向、消极悲观的人可能会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过于敏感,从而降低了对幸福的感受能力。
例如,当面对同样的工作压力,乐观的人会将其视为挑战和成长的机会,而悲观的人则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无助。
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幸福的关键因素。
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亲密的家庭关系、真挚的友谊和和谐的同事关系,能够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支持和满足感。
在家庭中,亲人之间的关爱和理解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心;在朋友间,相互的信任和陪伴使我们在困难时刻不再孤单;在工作中,与同事的合作和互助有助于提升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相反,不良的人际关系,如频繁的冲突和冷漠的交流,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和痛苦,严重影响幸福指数。
目标的设定和实现对于幸福感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且可行的目标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向和动力。
当我们通过努力逐步实现这些目标时,会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提升幸福感。
然而,如果目标过高或不切实际,不仅难以实现,还会导致挫折感和失落感,降低幸福水平。
因此,合理设定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有助于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此外,身心健康对于幸福更是不可或缺。
身体健康是幸福的基础,当我们饱受疾病的折磨时,很难有精力去感受和追求幸福。
大学生幸福观论文
大学生幸福观论文大学生幸福观幸福,是每个人心中最向往的状态。
对于大学生而言,幸福观更是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息息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幸福观,从多个角度剖析幸福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一、幸福的内涵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它难以用简单的定义来界定。
对于大学生而言,幸福可以分为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两个层面。
物质幸福包括拥有足够的经济保障、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
而精神幸福则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心理健康的平衡以及对生活的满足感。
二、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1.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来自学业的压力,包括学业成绩、就业前景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焦虑,从而影响其幸福观。
2.人际关系:大学期间,大学生与同学、室友、老师等有着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幸福感的提升,而冲突和矛盾则可能对幸福感造成负面影响。
3.社会支持:大学生是否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也是影响幸福观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4.个人发展:大学期间,大学生面临着自我成长和个人发展的机会,他们的追求、目标和成就感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幸福观。
三、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途径1.积极态度:培养积极的心态,正向思考问题,以充满希望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
2.树立适度的目标:在追求目标时,要合理设定自己的期望值,避免过高的要求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压力。
3.关注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提升身心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强幸福感。
4.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多参加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幸福感的提升。
5.寻求心理支持:如遇到困难和挫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朋友的帮助,分享自己的心理压力,获取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幸福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以及个人发展等。
为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态度、设定适度的目标、关注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积极寻求心理支持等方式来增强幸福感。
大学生幸福观初探论文(2)
大学生幸福观初探论文(2)大学生幸福观初探论文篇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初探》摘要:本文阐述了幸福的含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与大学生们幸福观认知上出现的偏差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探究了大学生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经济体制、文化和就业等三个方面,进而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最后,就培养大学生合理幸福观的主要途径、方法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内涵;特征;途径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本性。
帕斯卡尔曾说:“人都追求幸福,这一点是没有例外的。
”然而,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一般认为,幸福是人们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候的状态,是一种由心而生的、长时间持续对生活充满快乐幸福的主观感受。
幸福感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的中国,物质水平已经变得丰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了不少,然而,很多人却变得越来越苦恼,物质上的满足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和幸福。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大学生群体是天之骄子,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承载着中国的理想和希望。
当代大学生是如何看待幸福的?在是否幸福这一问题上,他们又是怎样一种情况?什么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幸福感?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做些初步讨论。
一、大学生幸福观的特征大学生幸福观是大学生在自由状态中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主要生存状态。
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内容上的时代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据此原理,社会形势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幸福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上出现了“就业难”、“住房难”等一系列难题,使大学生们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成功、创业等时代性的话题,使很多的大学生忽视精神上的需求而越来越趋向功利,他们把物质上的满足与否来作为衡量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
2.目标上的超越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如何拥有幸福
大学生心理健康选修课论文《幸福源于自己》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计科091姓名:张立元学号:2009126513幸福源于自己摘要:人人都渴望幸福,期待幸福。
幸福是每个人的梦想、希望和追逐。
特别是对正处在人生重要转折点的青少年朋友来说,如何获得幸福、面对幸福尤为重要。
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来源于我们自己。
如果能做好自己的事,关心身边的人,接受身边的不完美,那么,你离幸福也就不远了。
关键词:幸福、爱、欲望、成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科091 张立元学号2009126513在今天这个社会听到最多的就是“幸福感”这个词,这似乎是大家都在追求的感觉。
通过努力奋斗我们有了房子,房子虽然越买越大,却没有留意亲情在悄悄贬值着,当年祖父母那美轮美奂的大房子里,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所谓幸福标准的物件,水晶灯下却听不到一句欢声笑语。
在如今的社会中,存在着一种莫名的群体恐慌,大家缺乏安全感,总怕赚不了足够的钱,可是当我们马不停蹄地去物质财富时,幸福感却逐渐消失了。
人生短暂,幸福感可以来自外在条件,如物质的富足、相貌的俊美;然而,幸福感同时也源自内心的感受。
因为,只有从心底真正产生幸福的感觉,幸福才能持久不变,如同钻石那般,亘古永恒。
想要获得幸福,首先请记得亲手创造幸福。
我们的幸福和快乐,需要在生活中慢慢感受,用心体会,而不是靠别人的赞誉和认可编织而成的。
别人的掌声背后,站的往往是一个孤独、寂寞的自己。
没有一个人把自己活成别人的样子,还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
不管我们是谁,我们都需要为自己而活。
不要去羡慕和抄袭别人,不要变成别人的复制品。
幸福源于我们自己,就在我们身边,每天进步一点点,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充满愉悦感,也算是一种幸福。
点点滴滴,你就是一个幸福成功的人,不是吗?往往,人追求到很高的物欲时,幸福感反而很低。
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做,但一股劲做好一件事,可以做;一下成为天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
大学生幸福心理学的教育意义论文(共2篇)
大学生幸福心理学的教育意义论文(共2篇)大学生幸福心理学的教育意义论文,共2篇,一心理学教育论文第1篇:心理学领域并福感研究述评并福感是并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并福感研究存在主观并福感、心理并福感和社会并福感三个箭向。
文章通过梳理三种并福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 U前并福感研究存在的问题,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并福感研究的发展趋势。
并福感研究涉及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文艺学等相关学科领域。
口前,心理学关于并福感的研究主要包括主观并福感、心理并福感和社会并福感,以主观并福感为主流。
三种并福感侧重研究并福感的不同侧面,其理论相互关联和补充,未来存在整合的趋势。
每一座城市都因为它独特的型格而自成一派,成就了其独特的美。
生活中的美真实地散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感受于每个市民的心中。
可是有的时候,当你走在所生活的城市里时,却似乎不那么容易发觉,而这样的感觉其实源于你对这座城市的陌生不不了解,因而创建一个生励的精神家园会让一座城市温暖、鲜活、灵励起来。
一、心理学中并福感研究主要理论取向,一,主观并福感主观并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 SWB,是指人们根据内在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所获得的感觉戒评价,也即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新面的评价。
,二,心理并福感心理并福感主要指人心理机能的良好状态,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和自我潜能的完美实现。
心理并福感以亚里士多德的实现论为哲学基础。
心理并福感的提出和研究从自我成长的侧面来界定和诠释并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观并福感概念和程度测量上的局限。
,三,社会并福感所谓社会并福感,SociaiWell-BeingS^,是指个体对不他人、集体、社会之间关系质量以及对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功能的自我评估。
二、并福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并福感的概念界定不清晰由于研究者不同的研究取向,心理学界对并福感的感念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M 至存在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
我的幸福观大学生思修论文
我的幸福观——大学生思修论文引言幸福是人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幸福观更是与他们的心灵状态密切相关。
在大学生活中,他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如何培养并塑造积极的幸福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积极心态、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构建自己的幸福观。
积极心态与幸福观拥有积极的心态是构建幸福观的基石。
大学生面临着课业压力、就业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如何保持心态积极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调整心态。
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组织、参与体育运动或者学习一门新的技能,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放松和快乐的方式,从而转移注意力,调整情绪。
其次,大学生需要学会正面思考。
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寻求帮助,并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巴尔扎克曾说:“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大学生才能更加坚定地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适应能力与幸福观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构建幸福观的重要能力之一。
大学生步入大学阶段,面临着环境的改变、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调整等一系列挑战,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成为了一项必备的能力。
首先,大学生需要主动适应学校生活。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逐渐适应新的学习节奏。
同时,大学生还需要与新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
其次,大学生需要学会适应挫折与失败。
大学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大学生应该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适应能力,提升自我幸福感。
人际关系与幸福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幸福观的重要保障。
大学是一个人际交往频繁的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个人成长与幸福感的提升。
首先,大学生需要主动与同学建立友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范文2篇大学生幸福心理论文范文一:沙哈尔环境作用及自我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思考摘要:文章在分析沙哈尔积极环境及外界、自我因素对幸福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沙哈尔的理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性,指出大学生应运用这些理论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
关键词:积极环境;准许为人;心理健康一直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大一时看了网易公开课视频: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主讲人沙哈尔教授的观点让我感悟颇深;最近又看了一遍,还是有很多收获。
大学与高中的不同,有一部分是环境的改变。
毫无疑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决定着人们的发展,但人们不应仅仅被动的适应环境,而应当作为一个环境的创造者;不应该压抑人性,而应准许为人,悦纳自己。
一.沙哈尔积极环境及自我因素的作用1.关注人类积极的力量——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基本知识积极心理学是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并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1] 积极心理学的迫切需要。
“我了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儿童和成年人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
”本-沙哈尔介绍说,“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
在当今社会中,对积极心理学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积极心理学能带给人们什么呢?“当我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后,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彻底改变。
我发现原来幸福就在于能掌握的积极心理力量;原来人有无限的潜能,却自己不知;原来每天可以体验幸福,却常常视而不见;原来心理的力量可以‘练习’,而很多人却习惯于无助……”2.人类网络的指数本质人若想在世间有所为,真正实现改变,面对的最显著障碍之一是他们低估自己实现改变的能力。
[2]人类学家margaret mead 说“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有思想,坚定的市民可以改变世界。
事实上,正是这群人改变着世界”。
[3]所有改变从一个人或一小群人的思想开始,然后不断扩大。
问题是“它如何扩大”以及为什么人们难以理解自己能够做出改变这个事实。
沙哈尔认为:改变以指数级发生,人们与其他人的联系及他们与更多人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指数函数。
为了说明人类网络的指数本质,他以笑为例。
研究证明笑有传染性,别人笑会引起你发笑,你发笑会引起别人发笑。
如果你的笑感染了三个人,这三个人每个人又引起另外三人发笑,那九个人每个人再用笑容感染三个人。
只需要20度的分隔,从第一个人用笑容感染三个人开始,全世界就会笑起来。
社会网络的指数本质,让别人感觉良好也有感染力。
恭维别人,如果你能让三个人甚至四个人度过美妙的一天。
他们会推展让四人有美好的一天。
以此类推,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整个世界都会感觉更加美好。
这是指数函数的本质,笑和笑声是传染的。
沙哈尔还举了一个例子:一张纸折叠41次就可以到达月球。
得出的结论是,人们低估影响改变的能力。
因为人们低估了指数函数的增长。
3. 外部因素与内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力基本需求满足后,财富对幸福感的影响很小。
[4]不论是中国、英国还是澳大利亚或美国,幸福水平几乎是静止的。
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有明显的加深。
总得来说,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小。
外部环境影响甚微。
人们生活在哪里,收入水平、是否中彩票、是否取得终身职位、入读理想中大学、找到理想工作。
对基础幸福水平很重要的一样东西,有一个外在因素,那就是民主和压迫。
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人通常明显比生活在独裁制度下的人更快乐。
除了一些极端情况,增加或减少的外部环境,产生的区别很小。
[5]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坏消息是,看来不论人们怎么做,都无关紧要。
人们为什么要拼命入读一所好大学?应该这样想:它不会改变人们的幸福水平,但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水平。
很多人说,一般的快乐或不快乐水平是由于人们有过高的期望,如果能降低期望,降低压力水平,人们会更享受生活。
如果一个人降低期望水平,他不在乎从事什么工作。
只想快乐,他可能会快乐。
降低期望水平会略微快乐些,但从长远来说行不通。
问题在于正确和错误的期望,而不是低的和高的期望,那不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水平。
能影响幸福水平的是人们的期望是正确还是错误。
事实上,人的准备和体验幸福的可能性,主要由自身心境决定,不是地位或银行账户状况。
3.准许自己为人。
人类本性是固有的。
[6]人有欲望,人生而有之的本能或上天赐与或经几百万年在进化中形成。
这些本性不会很快改变,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的,它是固有的,不论好坏,人们都要接受它们。
在接受这个本性后,人们唯一能做的,是通过研究来理解它。
理解它后,好好地利用它。
只有两类人,会持续的快乐,不会体会到痛苦的情绪。
一类是精神病人,第二类,没有痛苦情绪体会的,是死人。
如果人们体会到这些情绪,是个好兆头,说明他不是精神病人,也还没死。
然而在当今的文化中,人们不准许自己为人,也没有体会痛苦情绪的自由。
人们为这种无能付出高昂代价。
回到婴儿期,人们准许自己为人,自然而然地经历起起落落,后来当人们停止准许自己为人时,当表象变得很重要时,当人们开始发觉其他人在看自己时,时刻评价自己时,人们停止准许自己为人。
为此人们付出代价,包括精力水平、幸福感、快乐感、创造力,最终以成就大小作为代价。
当人们压抑一种自然现象时,那种现象只会加强。
他用一个实验加以说明,在课堂上,他对学生这样说:“在接下来的十秒钟里,不要想粉色大象,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吗?就是大耳朵的小飞象?在接下来的十秒钟里不要想粉色大象,我肯定没有人想一头粉色大象,是吗?事实如何?多数人都会想粉色大象。
因为当人们企图压抑一种自然现象时,比如提起一个词时浮现出相应形象。
只会加强它,压抑自然的痛苦情绪也有此效果。
企图压制它们时,它们会加强。
”愤怒无好坏之分,抑郁和焦虑也无好坏之分,那是人性的一部分。
问题在于,我们要选择怎样的行为,去表达情感。
沙哈尔不是要人们肆无忌惮地表达情绪。
他指出人们都需要一个空间,生活中要有一个地方,在那里人们准许自己为人,可以是和挚友在一起时最重要的是面对自己时,写日记时,这时人们准许自己为人,准许自己哭泣,快乐。
人们要准许自己为人也不是指屈从,不是说“我很抑郁,这是毫无办法的事,我接受我的本性接受我的状态,就这样吧。
”他说的是主动接受,它意味着理解有些事,我们无法改变,有些事我们能而且应该去改变。
二.沙哈尔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应用与体现——我的视角1.学会营造积极的环境前段时间,由于换届,我的部长给我们每个副部写了一封信。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和你们在一起的这两年里,欣喜地看到了你的改变。
从一开始的“好烦呐”到后来的“好棒啊”。
”室友看到这句话,也肯定的说“你的这个变化真的很明显。
”的确,曾经的我的标致性性动作是皱眉、挠头;标致性的语气是“唉”;标致性的话就是“好烦呐。
”快考试了,我会说“好烦呐”;部门有任务,“好烦呐”;被院里拉去当观众,“好烦呐。
”就这样,大一上就在我的叹息声中过去了。
直到大一下接触了班里一个东北的同学,她是大家的开心果,整天乐呵呵的,她的口头禅就是“好棒啊”。
见到花开了,“好漂亮啊”;听到同学出去玩了,“好棒啊”;吃到了自己想吃的饭,“好棒啊”。
我们都是排球队的,一起训练,慢慢的,我“剽窃”了她的口头禅。
结果,很多东西都改变了,考试是就是为了检验我们学的怎么样,平时好好学就好了嘛;部门有事不就是个锻炼的机会吗;被院里拉去当观众,其实,任何节目,任何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不就是要求我们更加善于学习吗?就是这种环境的感染,真的变了,寝室里,同学间,大家的微笑都相互感染的,微笑真的可以传染的。
“好棒啊,”真的是一句很棒的口头禅。
一花独放不是春,满花齐放春满园。
2.外部环境与自我因素大学的一些经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外部环境作用的微不足道。
想想自己考上大学的那一刻,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
我在想“成功了,我会快乐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我在高中很努力。
很多时很困难,很多时很痛苦,但完全值得。
我考上了211!”第二天,我还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人们开始谈论你如何考上。
你感觉很棒。
到了大学,经过新生周,我想快乐会持续一生,因为身边都是杰出的人,大学生活很丰富,有很多社团。
可是慢慢的,要写第一次作业时,期中考试来临时,情况彻底改变。
我应该是恢复到了基础幸福水平。
大学,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无论何种境况下,都是快乐伴随着烦恼,像往常一样。
大一时我参加了院里的排球队,每天早上6点半练到7点半,下午还得练一个小时。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很讨厌这种生活,早晨的训练让我出一身汗,上课还要睡觉,下午的训练耽误了我自习的时间。
但事实是,当我变得乐观之后,我发现,下午一个小时的训练耽误不了我什么时间,只要平时抽空多学一下,或者上课认真听课一些,完全可以补得回来;一天两个小时的训练也让我的身体素质更好了。
最终的结果是,班级成绩由大一上的15变成了第2。
外部因素真的不重要。
3.准许为人当今社会,我们似乎正在经历我所谓的“大骗局”。
当别人问我们“好吗?”我们嘴上说“很好,棒极了!”事实上不是那么好,更合适的回应是“我正经历不顺,恰逢困境,我很难受。
”然而我们不想承认事实,我们不准许自己为人。
当被问到“你好吗?”时,我们也许会这样想:我才不要作唯一的扫把星,我才不要作唯一的丧气鬼。
于是我们说“很好,棒极了!”就这样我们帮忙壮大了这个大骗局。
正是这个大骗局导致严重的抑郁,严重的抑郁是快乐付出的终极代价。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人,感到抑郁。
拒绝本性导致次优表现。
不论在情绪上还是外在表现。
小时候喜欢和弟弟争爸爸妈妈,觉得亲他就不亲我,偶尔爸妈对弟弟更好一点,心里就会有些小小的嫉妒。
慢慢的,这近二十的共同生活中,我接受了这种嫉妒,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弟弟的感情。
弟弟快要高考了,我会每隔两天给他打个电话。
有时候学的累了,还要坚持,告诉自己要吃的苦中苦,效率还不高,何必呢?累了就该好好休息,休息好了,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工作。
愤怒时不压抑自己,学会合理发泄:运动、唱歌、找朋友唠唠嗑。
生活其实是美好的。
以上是沙哈尔提到的准许为人,准确地说是准许自己为人。
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种观点,告诉自己:“谁都不容易”,这应该可以理解为允许他人为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与他人密切接触的世界中,我们常常会被他人所激怒,他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对我们也不会有好脸色,我们也会受到别人的误解。
这时候我们应该学会积极的调节自己的心理。
告诉自己,谁也不容易,给别人一个台阶下,也让自己心理舒坦些。
公开课《幸福课》真的很不错,见解独到,鞭辟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