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闻诊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闻诊

中医诊断学--闻诊

正常声音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 ◆性别 男声低而浊 女声高而清 ◆年龄 儿童尖利清脆 老人浑厚低沉 ◆个体差异 ◆情志变化

2、病变声音
概念 疾病反映于语言 声音的变化称之为病变声音。 内容 声音 语言 呼吸 咳嗽 呕吐 呃逆 嗳气 太息 喷嚏 呵欠 肠鸣


听病变声音原则
声高有力 病势急骤 声音连续
二、听声音(七)嗳气
嗳气指胃气上逆咽喉而发出的长而
缓的声音,俗称打饱嗝。饭后为常。 若嗳气频作,声高有力,嗳后脘胁 胀满感减轻,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 者,多属肝气犯胃.
二、听声音(七)嗳气
嗳气频发,连续不止,兼脘腹冷痛
者,多属寒邪犯胃; 嗳气有酸腐气味,兼脘腹胀满而厌 食者,多为宿食停积; 嗳气低沉断续,兼纳差食少,多属 胃虚气逆。
声重
语声重浊, 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 肺气不宣、鼻窍不通所致
患者突然发出的尖锐叫声,表情惊恐 小儿为惊风,成人为剧痛或精神失常
二、听声音(二)语言
语言的辨别包括察看言辞表达与 应答能力有无异常,吐词是否清晰流 利等。语言的异常多与心神病变有关。 “言为心声”

沉默寡言,语声低微——虚证、寒证; 烦躁多言,语声高亢——实证、证;

病态呼吸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实喘呼吸深长、胸中胀满,以呼出为快。风寒阻肺或痰热壅 肺所致 虚喘声低微、呼吸短促、得长息为快,肺肾气虚所致

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 宿痰内伏、复感外邪诱发,或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 咸生冷诱发。 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
短气
病态呼吸
二、听声音(五)呕吐
呕吐为胃气上逆,胃失和降致使胃内容物 从口而出的症状。 有物有声:呕吐 有物无声:吐 有声无物:干呕 1、特点: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由口中吐出, 由于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物黏稠臭秽者, 多为实证、热证; 吐势徐缓,声音低弱,吐物清稀者,多属 虚证、寒证。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诊法第四讲闻诊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诊法第四讲闻诊

是儿童易患的传染病。
病变声音临床意义
特征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胃内容物(如饮食物、痰涎、水
液)上逆,经口冲出的一种表现。
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
根据呕吐声音的强弱和吐势的缓急,可判断病证的寒热虚实。
虚寒 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呕吐物清稀者,多属虚寒证。
常因脾胃阳虚,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的寒热虚实。
病变声音临床意义
寒 咳声重浊 咳痰清稀色白,多属外感风寒。
因风寒犯肺,肺失宣肃所致。
热 咳声不扬 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兼咽喉疼痛者,多属肺热。
因热邪壅肺,肺失宣肃所致。
湿 咳有痰声 痰色白量多,易于咳出,多为痰饮、湿痰。
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湿阻肺所致。
燥 干咳无痰 或痰少黏稠,伴咽喉、皮肤干燥,多属燥邪犯肺,或
金实不鸣 新病音哑或失音者,多属实证,多因外感风寒或风
热袭肺,或痰湿壅肺,肺失清肃,邪闭清窍所致,
所谓“金实不鸣”。
(1) 金破不鸣 久病音哑或失音者,多属虚证,多因各种原因导致

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所致,所谓“金破不鸣”。

暴怒喊叫或持续高声宣讲,伤及喉咙所致音哑或失
音者,亦属气阴耗伤之类。
子喑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诊法第四讲 闻诊
第二节闻诊
教学内容
听声音 闻诊
嗅气味
正常声音 病变声音 病体之气 病室之气
概述
闻诊:是医生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诊察疾病 的方法。 听声音:是通过听辨患者所发出的语言、呼吸、 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哮鸣 等声响。 嗅气味:是根据病体内所散发的各种气味以及 分泌物、排泄物和病室的气味。
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 寒 嗳气频作,兼脘腹冷痛,得温症减者,多为寒邪犯

中医诊断:闻诊知识点总汇

中医诊断:闻诊知识点总汇

中医诊断:闻诊知识点总汇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了解健康状况,诊察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包括听辨患者的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暖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包括嗅病体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及病室的气味。

人体的各种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

所以,辨别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可以判断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为诊病、辨证提供依据。

闻诊是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颇受历代医家重视,正如《难经·六十一难》所言:“闻而知之谓之圣。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根据患者发出的声音来测知内在病变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以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素问·脉要精微论》以声音、语言、呼吸等来判断疾病过程中正邪盛衰状态。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以患者的语言、咳嗽、喘息、呕吐、呃逆、肠鸣、呻吟等作为闻诊的主要内容。

后世医家又将病体气味及病室气味等列入闻诊范围,从而使闻诊从耳听扩展到鼻嗅,使闻诊的内容得以不断丰富。

正如清代王秉衡日:“闻字虽从耳,但四诊之闻,不专主于听声也。

”一.听声音听声音是指听辨患者语声、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肠鸣等声响,以判断脏腑功能与病变性质的诊病方法。

声音的发出,大多是肺、喉、会厌、舌、齿、唇、鼻等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肺主气,司呼吸,气动则有声,故肺为发声的动力。

喉是发声机关,声由喉出,其余部分则对声音起协调作用。

此外,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必由肾间动气上出于舌而后则能发出声音;肝主疏泄,可调畅气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神志,言语发声受心神支配等,均与发声有关。

而肠鸣之声则与胃的和降及肠的传导相关。

因此,听辨声音不仅可以诊察发音器官的病变,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变化,进一步诊察体内各脏腑的变化。

《四诊抉微》曾说:“听声审音,可察盛衰存亡。

”并指出:“声应于外者,有若桴鼓之捷也。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运用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进行疾病诊断的学科。

下面将对中医诊断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方法,指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体、脉象、眼底等特征,以及各种症状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机。

通过望诊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轻重、病因等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 闻诊闻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方法,指医生通过听取患者主诉的症状、病史和自述,以及进行问诊,从中获取与疾病相关的信息。

通过闻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病情变化、病位病因等,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3. 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方法,指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患者详细的病史、症状以及身体感受等信息,以获取有关患者的疾病情况。

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特点、发病原因、病史等重要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切诊切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方法,指医生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获取有关患者病情的信息。

中医认为,人体的脉搏反映了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通过触诊脉搏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以及病情的变化。

切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5. 辩证施治辩证施治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通过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再根据中医理论中的辨证施治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辩证施治注重于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强调“因病而治”,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在中医诊断学中,医生还会借助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如九窗望诊法、唇色、目色、声音等,来进一步辅助判断和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诊断学强调病因、病机和机体整体状况的综合分析,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本质,与西医的病因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有所不同。

总结起来,中医诊断学是一门以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为主要方法,通过辩证施治发现疾病本质和机体整体状况的学科。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 闻诊)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指饮食物、痰涎等胃内容物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是胃
病 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


实:病程短,发病急,声高力,嗳出气味酸、腐、

胃气上逆
臭、吐物腐败。

虚:病程长,起病缓,声低无力,呕吐物,嗳出

气味无特殊臭味,吐物清稀。
第一节 听声音

呕吐呈喷射状者——热扰神明,或因头颅外伤,或因脑髓有病
声 咳”声音。多因六淫外邪袭肺、内伤损肺,或有害气体刺激等而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
咳 嗽
第一节 听声音
重浊紧闷—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肃降

咳声不扬,痰稠而黄,不易咳出——热邪犯肺,

肺津被灼

实证—
咳嗽痰多,易பைடு நூலகம்咯—痰湿阻肺

咳声有力 百日咳—风邪与痰热搏结咳声如犬

语声嘶哑,吸气困难—肺肾阴虚,火毒攻喉

多属阳证、实证,多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证等。

6.语謇:指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但吐字不清


因习惯而成者——口吃,不属于病态

病中语言謇涩,每与舌强并见,多因风痰阻络所致
——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第一节 听声音

闻呼吸是诊察患者呼吸的快慢、是否均匀通畅,以及气息的
变 声
强弱粗细、呼吸音的清浊等。
发 声
第一节 听声音
主要是听辨患者语言的表达与应答能力有无异常、吐字的清
病 晰程度等。语言的异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变

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

——虚证,寒证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

所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诊察疾病表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和它的内在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诊,就是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态的变化。

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认识到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内在脏腑有密切关系。

如果五脏六腑产生了病变,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因此,通过望诊可以了解机体内部的病变。

医生一开始接触病人,看到病人的病情虽然重,但是如果病人精神很好,说明病人正气还旺盛,治疗起来效果必然较好;相反,病情看来不太重,但是精神已经萎靡不振,这就说明正气已经衰退,治疗效果可能就不如前者好。

面部的不同色泽可以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

青、红、黄、白、黑五色,相应地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

如出现脸色发青,可能是肝脏的病变;脸色发黄,可能是脾胃的病变。

从人的形态,也可以看出病情变化。

肥胖的人,容易出现阳气不足和"痰湿"停留的症状;消瘦的人,容易出现阴血不足和阳盛火旺的症状。

中医望诊中最有特色的是"舌诊","舌诊"包括看舌质和舌苔。

舌质,指的是舌的本体;而舌苔是舌质表面覆盖着的苔垢。

看舌质可以了解正气的盛衰,看舌苔可以知道邪气的深浅;正常人舌面上有一层薄白的苔,叫舌苔。

如果外来的邪气侵入人体,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苔就要变厚。

舌面光滑如镜,那是因为正气太虚的缘故。

舌苔之所以能反映疾病,是因为它通过"胃气"与五脏六腑发生密切的关系,"胃气"就是脾胃的功能状态,它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对于其他各脏的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医对舌象的观察,包括观察舌质的颜色、舌苔的颜色和厚薄,以及舌体的形态等。

中医闻诊注意事项

中医闻诊注意事项

中医闻诊注意事项
摘要:
一、中医闻诊的概念与重要性
二、中医闻诊的注意事项
1.不要化妆
2.不要吃带有颜色的食品
3.不要刮舌头
4.保持合适的就诊状态
5.注意声音的清晰度
6.配合医生的问诊
正文:
中医闻诊是中医四诊之一,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声音,来判断患者身体的变化和病症。

闻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进行中医闻诊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患者遵守。

首先,患者在进行中医闻诊时不要化妆。

因为化妆会影响到医生的望诊,使其难以准确判断患者的面色和舌象等,从而影响到闻诊的准确性。

其次,患者不要吃带有颜色的食品。

例如,红色食品可能会使患者的舌头变红,蓝色食品可能会使患者的舌头变蓝,这都会影响到医生的望诊和闻诊。

第三,患者不要刮舌头。

因为舌苔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刮掉舌苔会严重影响医生的判断。

第四,患者要保持合适的就诊状态。

例如,不要在饥饿或饱腹状态下就诊,这会影响到脉象的准确性。

第五,患者要注意声音的清晰度。

在回答医生的问题时,要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医生准确地判断病情。

最后,患者要配合医生的问诊。

在回答医生的问题时,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自己的病情,以便医生准确地判断病症和病因。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呼吸之味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呼吸之味

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呼吸之味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
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
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
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
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医闻诊之嗅气味—呼吸之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正常人的呼吸没有什么气味,只有当脏腑病变,往往是气血津液受
到邪气熏蒸后,日久不愈,正气虚极,邪气深入之际,有些浊秽之
气就可由鼻腔呼出。

但由于其感受的邪气不同,呼出的气味也有差异。

因此,临床我们可根据其呼吸之味来判断病邪的性质及病位的
深浅。

①氨味
【闻诊】呼气带有氨味,亦即尿臊气,并伴有浮肿。

【临床意义】此多见于阴水晚期患者,属病情垂危的险症。

是肾阳
衰败,不能化气行水,浊气不泄,反而上泛所致。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

②烂苹果味
【闻诊】呼出之气带有烂苹果味。

【临床意义】此可见于消渴病之重症。

常因阴液耗损太过,阴竭不制阳,虚阳独盛无所依附所致。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

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

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

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中医护理诊断是指通过中医的观察、问诊、望诊和切诊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护理的过程。

中医护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外部表现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在望诊时,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例如,如果患者的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舌苔白腻,可能说明患者体虚,气血不足等。

二、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声音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在闻诊时,医生可以听取患者的咳嗽声、呼吸声、心音等,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例如,如果患者的咳嗽声沉重、呼吸声急促,可能说明患者有肺热、肺炎等。

三、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感受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中医认为,患者的症状和感受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在问诊时,医生可以询问患者的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例如,如果患者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可能说明患者有气血不足、阴虚等。

四、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脉搏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在切诊时,医生可以触摸患者的脉搏,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例如,如果患者的脉搏细弱、脉象沉迟,可能说明患者有气血不足、阳虚等。

中医护理诊断的四种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这四种方法是中医诊断和护理的基础,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护理。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观察、询问、听取和触摸患者,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因此,护士应该熟练掌握这四种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询问、听取和触摸技巧,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中医学四诊之问诊与闻诊

中医学四诊之问诊与闻诊

中医学四诊之问诊与闻诊问诊问诊。

即通过向受诊者主动询问或倾听客观感受、生活起居、生理状况(月事、性生活等)、饮食习惯、睡眠情况、运动状况、工作状况等,以了解其可能影响或造成“亚健康”及其毛发问题的原因井作出相应判断,以及制定针对性调理方案的方法1、问现在客观感受现实感受。

不同的感受表现不同的“亚健康”至因。

痛。

多为气滞血淤或炎症(已属器质性病变了)所至。

例如”痛经“、”关节炎”等。

宜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消炎,祛风涂湿兼祛痛。

痒。

多为炎症或过敏、创伤后恢复皮下细胞功能等所至。

例如“皮炎”、“湿症”、“创伤愈合”等。

宜消炎解毒,祛风除湿,安神息敏。

酸。

多为循环障碍、疲劳等。

例如:“风湿病”或疲劳过度。

宜“舒经活络”、“祛湿养脾。

胀。

多为“气滞”造成的“气痛”。

例如“小腿水肿”、“胃部胀气”等。

宜“理气活血”、“利水消肿”。

麻。

多为“痹症”较重情形。

即“循环障碍”较严重状态者。

宜“通经活络”,加“气血双补”。

木。

亦指“痹症”严重,乃至感觉失却。

宜强化“通经络、补气咀”调理方法。

心情烦闷。

多为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焦虑,但又极力抑制所罕。

宜“疏肝理气”、“清心安神”和心理辅导等。

寒热冷暖。

在寒冷为阴,为虚,多生斑、皮肤暗黑或苍白、肢体干瘦,胸部萎缩下垂等。

宜祛寒,内外以补。

在热暖为阳,为实,多生痘、暗疮、肥胖等。

宜平热,内外以泻。

所属部位。

不同的部位表现不同的脏腑、经络归属。

例如:痛在头部多“伤风感冒”所至,宣引肝经,祛头风:在“心窝”部位多为胃病,窟引脾胃经,调理脾胃;在小腹多“便秘”或“痛经”所至,宜引大、小肠经或膀胱经,泻火通便或调理经血等。

2、问生活起居一般几点起床,几点睡觉。

睡眠准时、充足,皮肤气色均佳。

反之系引至“斑点”、“黑眼圈”的直接原因所在;生活无规律亦即皮肤及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

此皆宜在调理的同时,主动回归正常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居住地环境怎样潮湿、光照差是造咸“风湿”并引致“脾胃斑”的根本原因;装修中使用化学材料,有害物质超标,易至皮肤过敏;“兜风处所”则易患肝经受损、痛风等。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内容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是望、闻、问、切,它们是获取病人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观察病人的神态、气色、舌苔、舌质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因和病理状态,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这种诊断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诊断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二、闻诊闻诊主要是指中医医生通过倾听病人的声音、嗅闻病人的气息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闻诊中,医生需要关注病人的气息、咳嗽声、痰声等,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通过仔细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和气息的通畅程度,医生可以判断出病人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情况,从而为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础环节,医生通过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症状、病程、生活习惯等,从而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在问诊中,医生需要展现出耐心和关怀,鼓励病人充分陈述自己的病情,同时引导病人尽可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感受。

通过问诊,医生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临床信息,为后续的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四、切诊切诊是指中医医生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肤等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在切诊中,医生需要触摸病人的脉搏,感受脉象的变化,从而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肌肤来判断是否有水肿、炎症等情况。

通过切诊,医生可以获取到病人的生理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内容,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诊断的基础。

通过四诊的综合运用,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指南]中医诊断学37讲闻诊:声响、措辞

[指南]中医诊断学37讲闻诊:声响、措辞

中医诊断学37讲闻诊:声音、语言下午讲闻诊,第四章,闻诊。

闻诊就是听声音。

声音有两种,一种是正常人具备着的发音、说话、呼吸、心跳,都有一定的声音,甚至肠鸣。

有一些是我们正常人不在病里面不会出现的,那就是病变的声音。

人人都有的声音,就注意要分辨它的强弱、高低、清浊、缓急,除了这个以外,就要发现病变的声音,病变的声音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来诊察病情,听声音。

第二个,它是嗅气味。

不仅是听声音,还要嗅病人体内发出什么气味,或者是病室里面有什么气味,或者他的分泌物、排泄物有什么气味,所以闻诊实际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部分。

第一节,听声音。

听声音首先第一点就是有什么声音。

常声的特点,正常声音,我们说话发出来的声音的特点:发声自然,声调和畅,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你心里想什么才能说什么,不能够口是心非,那就不是正常的现象了,常声应该是这样一些特点。

个体上因为每个人的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可以个体的发声有一些不相同,有的男同志一般声调比较低、浊,女的一般声调高而比较清,儿童尖利而清脆,老人浑厚而低沉,年龄、男女有一定的差别,个体差异。

第三个方面,可以因为情志变化,声音会有一定的改变,愤怒的时候说话声高气粗,悲哀的时候可能就不连续,喜悦的时候可能非常和缓,快乐的时候很舒畅,可能这个声音因为情绪的变化适当会有一定的改变,在愤怒的时候说话和高兴的时候说话可能还是有一定的不同,这都是一些正常的变化。

那么病变的声音,在发生疾病的时候要注意听取有没有声音,病人能不能够发出声音来,它发声的高低、强弱、清浊,以及除了这种正常声音以外,还有什么病理的声音,比如说鼻鼾——鼻子里面鼾声、呻吟、惊呼、喷嚏、哈欠、太息等等,这是常见到的一些病变的声音,当然哈欠也不一定就是生病了,就是正常也应该不会打哈欠,那就是阴阳气(之间)阳气不足,阴气要引阳入阴的一种表现,不太顺畅的时候可能出现这样一些声音,要注意发现这些病变的声音。

第一个,发音。

中医诊断学:闻诊要点背记(题库版)

中医诊断学:闻诊要点背记(题库版)

中医诊断学:闻诊要点背记(题库版)1、单选表现为喘声低微,呼吸短促难续,得一长息为快,动则喘甚的是()。

A.风寒袭肺B.痰湿阻肺C.痰热壅肺D.肺肾气虚E.肺脾气虚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病势缓慢,呼吸短浅,急促(江南博哥)难续,息微声低,唯以深吸为快,动则喘甚者,为虚喘。

是肺肾亏虚,气失摄纳,或心阳气虚所致。

2、单选呼吸困难、急迫,张口抬肩,甚至鼻翼煽动,难以平卧者,称为()。

A.短气B.少气C.喘D.哮E.少气正确答案:C3、配伍题燥邪犯肺的咳嗽特征是()痰湿阻肺的咳嗽特征是()A.咳声不扬,痰黄质稠B.咳声重浊紧闷C.干咳少痰无痰D.咳有痰声,痰多易咯E.咳声如犬吠,声音嘶哑正确答案:C,D4、单选下列各项中不会出现口臭的是()。

A.龋齿B.心火C.胃热D.宿食E.内有溃腐脓疡正确答案:B5、单选以下几项中,属于白喉临床表现的是()。

A.咳声低微无力B.咳声如犬吠,伴有声音嘶哑,吸气困难C.咳嗽阵发,发则连声不绝,咳声终止时有鸡啼样回声D.咳声重浊紧闷E.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正确答案:B6、单选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的临床意义是()。

A.胃气衰败B.脾胃气虚C.脾胃阳虚D.寒邪客胃E.热邪客胃正确答案:A7、单选口气腐臭或吐脓血的临床意义是()。

A.牙疳B.内有脓疡C.胃热D.口腔不洁E.龋齿正确答案:B8、单选咳声重浊,痰白清稀,多为()。

A.痰湿阻肺B.热邪犯肺C.燥邪犯肺D.风寒束肺E.肺气虚损正确答案:D9、单选肝气郁结病人的临床表现是()。

A.少气B.呃逆C.夺气D.噫气E.太息正确答案:E10、单选发作急骤,呼吸深长,息粗声高,唯以呼出为快者,多为()。

A.实喘B.虚喘C.短气D.上气E.少气正确答案:A11、单选郑声的病机是()。

A.心气不足,神失所养B.心气大伤,精神散乱C.瘀血阻遏心窍D.热扰心神,神明失主E.痰湿阻闭心窍正确答案:B12、单选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称为()。

《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

《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
• 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异味、声音和气味,与中医理论进行对照分析。 • 借助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结合病人的其他症状,准确识别闻诊指标。
常见病症在闻诊中的表现
头疼
可闻到病人头疼时的味道和声 音,有助于判断病因和病情。
咳嗽
通过闻诊病人咳嗽时的气味和 声音,可以了解病情和病理特 点。
消化系统疾病
通过观察病人的胃口、味觉和 闻诊的气味,可以判断消化系 统的状况。
结论和总结
中医闻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细致观察病人的味道、声音和气 味,可以辅助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参考。ຫໍສະໝຸດ 中医学基础 第13章 闻诊
闻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环节,结合中医三要素,掌握中医闻诊的指标,能 从病气的味道、声音、气味中识别病症,为准确诊断提供基础。
中医三要素
• 望:观察疾病表现和脉象 • 闻:闻诊病症味道、声音和气味 • 问:询问病人病情和症状
闻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
闻诊是中医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通过闻诊病人的味道、声音和气味, 获取病情信息,辨别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如何进行中医闻诊
进行中医闻诊时,需要细心观察病人的味道、声音和气味,注意观察其变化 和特点,并与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中医闻诊的指标
病气味道
如腐败味、酸味、甜味等,可反映病症性质和部位。
声音
如嘶哑声、哭泣声等,可揭示疾病的特点和严重程度。
气味
如腥臭味、麝香味等,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如何识别中医闻诊指标

中医看病的流程

中医看病的流程

中医看病的流程
中医看病的流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望、闻、问、切。

这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听取患者的言语、询问患者的病情和切诊患者的脉象,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首先是“望”,中医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包括面色、眼神、舌苔等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发黄可能是肝胆不和,眼神无神可能是气血不足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医生通过望诊来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闻”,中医医生会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比如患者口气中有腐臭味可能是脾胃不和,口气中有鱼腥味可能是肾虚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医生通过闻诊来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

然后是“问”,中医医生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中医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等,这些信息对于中医医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切”,中医医生会通过切诊患者的脉象来判断患者的
病情。

中医医生会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脉象的快慢、强弱、
有无等等,这些信息对于中医医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中医看病的流程是非常严谨和全面的。

通过望、闻、问、切这四个步骤,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
的治疗方案。

中医看病强调的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中医看病的流程非常重要,也是中
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希望大家在看病的时候能够重视中医看病的流程,选择合适的中医医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闻诊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闻诊
振,属阴证。多因痰浊郁闭或心脾两虚所致。
第十七页,共40页。
病变声音:各类语言比较表
名称
概念
病因病性
谵语
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 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可见于温病热入心包,或阳明腑实
有力
证、痰热扰乱心神等
郑声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 是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常见于疾病的晚期、危重
续,语声低弱
的病人
第四十页,共40页。
第三十六页,共40页。
第三十七页,共40页。
(二)病室气味
酸臭臭秽——实热、瘟疫病。 腥味——虚寒。 血腥——失血证。 腐臭如败卵(尸臭味)——脏腑衰败。 尿臊味——水肿病晚期,肾脏衰败(尿毒症)。 烂苹果味——消渴病重证。
第三十八页,共40页。
学中医要多学多问!
第三十九页,共40页。
谢谢各位的聆听
概说
【概念】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
【内容】
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
呃逆、嗳气、太息、肠鸣。
嗅气味——病体气味及分泌物、排泄物、病室的气味。
第一页,共40页。
一、听声音
【原理】:“气动则有声”
肺、喉咙(发声之机)
舌、唇、鼻、会厌等(调节之器)
第二页,共40页。
(一)正常声音
抬肩,喉中无痰鸣声。
又称“气微”。指呼吸微弱,短而
少 气 声低,虚虚怯怯,非如短气之不相 主诸虚不足,身体虚弱
连续,形体状态一般无改变。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4、咳嗽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总称为“咳 嗽”。
为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表现的一种症状,是肺病的主要症状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诊法”
-望、闻、问、切四种诊察和收集疾病资料的基 本方法。 “司外揣内” ——整体观念 望诊-望全身、望局部 闻诊-听声音、嗅气味 问诊 切诊-脉诊、按诊 € 西医: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二、闻 诊
(一)听声音 1.语声 (1)语声强弱 响亮有力,多言而躁动-实证、热证 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虚证、寒证
(二)嗅气味
• 口臭-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 • 腐臭-牙齿病变 • 尿味-尿毒症、酸中毒 •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3.咳嗽
咳声重浊有力-实证
咳声低微无力-虚证 咳声如犬吠-白喉 阵发性咳嗽、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百日咳 痰色白而清-外感风寒,黄而稠-肺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干咳无痰-燥邪伤肺或阴虚肺燥
咳即痰出,痰稀而多,或有泡沫-痰饮
4.呃逆、嗳气
(1)呃逆——胃气上逆 实证 虚证 (2)嗳气——胃气上逆 食滞内停 肝气犯胃 脾胃虚弱
(2)语言错乱-心病 • 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多为实证 •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 多为虚证
2.呼吸
1)声高气粗而促-实证、热证 声低气微而慢-虚证、寒证
• 2)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鼻翼
煽动,不能平卧 哮-呼吸急促伴有喘,喉中有哮鸣音 “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