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寓言两则第一二课时
24 寓言两则
24、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理解人物的言行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指导朗读、理解感悟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录音机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揠苗助长》1、什么是寓言?借助一个短小生动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寓言有什么特点?寓言生动形象,寓意抽象,概括手法讽刺夸张,语言简洁明快!二、自学课文要求: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焦急:十分着急。
巴望:盼望。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兴致勃勃:兴致高,精神足。
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
3、讨论交流(1)什么是“揠苗助长”?(2)农夫怎么想起要助长的呢?(3)可结果如何?(4)说明什么?小结: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秧苗的生长有其规律,绝非人的主观意志可随意改变。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结果更糟。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理解人物的言行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进程:一、引出“尺码”,回顾全篇。
1、那个想为自己买新鞋的郑国人最相信尺码?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郑国人最相信尺码?要点:(1那个郑国人要去集市买鞋明确要先比着自己的脚量好尺码。
(2那个郑国人到集市,发现忘了带尺码,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却要回家取尺码。
(3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他却坚持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二、围绕“尺码”,探究原委1、“尺码”基本意义是什么?(尺寸)2、“尺码”有没有另外的意义?(标准)3、难个郑国人的尺码是怎么来的?是那个要买鞋的郑国人,先比着自己的脚量出来的尺寸。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24、寓言两则》课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24、寓言两则》课文24寓言两则揠(yà) 苗助长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他的儿了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边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鹬蚌相争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
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
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24课《寓言两则》第一课时 - 副本 - 副本
洪屯联合校集备活页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崔东华年月日课题24 《寓言两则》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会写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
3.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道理。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
2、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道理。
教学预设个案修改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完课文,小朋友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指名回答。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
”(1)“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吗?希望、盼望、渴望。
写写“望”(2)农夫天天到田里去看,他的心情会怎样?(焦急)(3)农夫这么心急,会对禾苗说些什么呢?3.但禾苗有向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教学预设个案修改4.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焦急)谁来给它找找近义词?(着急)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5.农夫看到禾苗长得这么慢,他心里非常(焦急)。
板书:焦急四.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过渡:读2.3自然段,说说他是怎么做的?1.指名说他是怎么做的?板书:拔苗2.他人是很累,但是他心里呢?(高兴)所以这两段读时要又累又高兴,自己去试一试。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点明寓言。
1.他这么高兴,这么得意,可是结果呢?板书:(枯死)2.他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跑回家告诉了农夫,想想农夫知道后会是什么反应,又会怎么想呢?3.他的邻居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会怎么跟他说呢?4.师小结:是啊,同学们,禾苗长大,要经过生根发芽,长出小苗后,农民伯伯还要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捉虫,这样它们才会慢慢地长大。
《寓言两则》完整版教学
随着文学的发展,寓言逐渐成为 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被广泛应 用于教育和启示人们。
《寓言两则》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者是一位著名的寓言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寓意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创作背景
《寓言两则》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深 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寓言在文学中地位与作用
道理一
结合故事情节和角色表现,阐述 寓言所要传达的第一个道理。
道理二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寓 言所要传达的更深层次的道理。
道理三
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探讨 寓言对人们的启示和意义。
04 寓言故事艺术特色赏析
独特写作手法运用
拟人化手法
将动物、植物或非生物赋予人类特质, 使其具有思想、感情和行为,增强故 事趣味性。
结局
揭示故事的最终结果,让读者 对整个故事有个完整的认识。
主要角色性格特点分析
主角
分析主角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 中的表现,探讨其性格对故事情
节的推动作用。
配角
分析配角的性格特点及其与主角的 关系,揭示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反派
分析反派的性格特点及其行为动机, 探讨其对故事情节的阻碍作用。
寓言所要传达道理探讨
反思与评价
在学完寓言故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反思和评价, 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寓言在文学中的地位
寓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 术魅力。
寓言的作用
寓言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启示人们,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生活和社会现象,提高 人们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寓言也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具有 重要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24寓言四则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农夫是一个懒惰、狭隘、缺乏智慧的人物。他偶然得到了兔子,便以为可以不劳而获,死守树根等待兔子自己撞死。他在得到兔子后,没有思考如何继续改进和努力,而是选择了安逸和等待。
4.总结《守株待兔》与其他寓言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共同点:都是通过寓言故事传达道理,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四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寓言故事所传达的不同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人生观。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寓言四则》中的四个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和典故。
3.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图文资料。
教学手段:
1.讲授法:教师对寓言故事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与寓言故事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互动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请学生针对本节课学习的某个寓言故事,提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答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回答,例如:问题:为什么农夫会选择守株待兔而不是继续努力工作?答案:农夫选择守株待兔是因为他懒惰、狭隘、缺乏智慧。他偶然得到了兔子,便以为可以不劳而获,选择了安逸和等待,而没有思考如何继续改进和努力。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他一事无成。)
不同点:《守株待兔》强调的是不能死守狭隘的经验,要勇于创新和努力;而其他寓言故事则强调的是不同的道理,如《掩耳盗铃》强调的是自欺欺人,《滥竽充数》强调的是虚假和欺骗,《画蛇添足》强调的是过度贪心和失去理智。
三年级下册语文24课《寓言两则》第二课时
洪屯联合校集备活页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崔东华年月日课题24 寓言两则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预设个案修改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
战国时期,赵王要出兵攻打燕国,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
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二)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一)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
教学预设个案修改(1)品读鹬说的话。
①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蚌说的话。
①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②出示词卡:毫不示弱(二)品读第四自然段(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三)揭示寓意。
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板书:渔翁得利)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1.齐读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寓言两则——鹬蚌相争课件
2020
感谢 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 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不 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 死在这河滩上!”
❖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 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 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 这河滩上!”
❖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古人懂应用这个道理:
❖ 两虎相斗 《战国策》
有两只老虎为争吃一个人而打起来, 管庄子想去刺杀老虎,管与阻止说:“老 虎是残暴的野兽;人,是老虎的美食。现 在两只老虎为吃人而斗起来,小的必然死, 大的必然伤。你等着去杀那只受伤的老虎, 就等于一下子刺杀了两只老虎。没费刺杀 一只老虎的力气,而有了刺杀两只老虎的 名声。”
❖ 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 正当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 了,不禁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 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 太阳。
有只鹬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 壳里去啄肉。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牢牢 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 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 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故事里的人物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鹬和蚌都是抢食者,而渔夫则是不 用动手,把打累了的鹬和蚌抓起来 的不劳而获的人
❖思考:为什么鹬蚌 互不相让呢?
❖ 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 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 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 威胁蚌。
苏教版语文三下寓言两则
1、发挥想象: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叶公好龙》、《守株待兔》、《南辕北辙》等,读后有什么收获?
五、指导写字:
先范写,再描红。
六、布置作业
急于求成一事无成
教后记
课题
24、寓言两则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设计(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鹬蚌相争》。
2、学会本寓言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图)其中,秦国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一直在等待着机会。一回,赵国和燕国有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求见赵王,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读准字音)释题,认识鹬、蚌(图片)。
二、初读故事,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生字词朗读,读准字音,认清自形。
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4)让学生观看插图。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下24《寓言两则 》第二课时课案
2.读鹬说的话。
3.朗读出“威胁”的意思,理解“威胁”的意思。
4.学生根据问题回答,
并想象人物的心理。
5.生读
6.理解“毫不示弱”。
7.男女生比赛
8.谈谈对蚌的看法。
9.预测一下鹬和蚌的这场战争的结果。
10.发挥想象,练说。
1.学生齐声回答。
2.想象再回答。
伸到啄肉用尽力气威胁
合上夹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没费力气 一齐捉住 喜笑颜开
(2)读一读,说一说,这三组词语里你发现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这段可有意思了,老师想请两个同学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要把这段表演好,有什么诀窍吗?
3.先请这两位表演的同学把属于自己的部分读出来,并及时评价。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另外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课题。
(1)板书课题,标上拼音,指名读课题。
(2)出示“鹬”和“蚌”的图片。根据字形,你认为哪个是“鹬”,哪个是“蚌”?能说说理由吗?
(3)鹬的写法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4)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
《寓言两则》第二课时课案
理论支持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停滞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更需要努力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其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教学本课时,用上图片,小黑板等教学媒介,让学生在朴实简单的课堂中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跟在教者后面读课文,学课文,理解课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表演、个性体验、联系生活,角色转换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孩子在多个环节中体味课文,玩味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让孩子们激发了兴趣,升华了情感,懂得了道理。
3下24《寓言两则 》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寓言两则》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寓言两则》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另外一个故事。
(师板书课题,给鹬和蚌两字注上拼音)师:谁来大声读读课题。
生:(大声读出课题)师:声音可真响亮。
看来我们三(8)班的小朋友今天肯定能表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对不对?生:对!(兴致勃勃的)师:今天呀,老师把故事的主人公请到了我们的课堂,看!(出示“鹬”和“蚌”的图片。
)师:根据字形,你认为哪个是“鹬”,哪个是“蚌”?能说说理由吗?生:河蚌我见过,它外面有硬硬的壳,里面的身体是软软的,这是蚌(指着图上的蚌说)。
师:你的生活知识很丰富。
生:(自信满满)对,蚌字右边是虫字旁,右边是丰富的“丰”,因为河蚌里面有很多软乎乎的肉,就是有丰富的虫子的身体。
师:你解释得有一定的道理,你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真棒!(竖起大拇指)生:老师,我从“鹬”字右边的鸟知道了图上那长嘴的鸟就是“鹬”。
师:对,你真聪明!我们记一个字就要从字形上来加强记忆。
生:我记住了“鹬”字左边的部分,上面是矛盾的矛,下面是商店的商字下面的部分。
生:还要记住鹬是左右结构的字。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学习生字,字和图的结合解决了生字的掌握,也激发了学生想去品读文本的欲望】师:同学们说得可真棒,拿起笔在你的测验纸上练写两个字,比比谁能写正确,写漂亮。
(生拿笔自己在纸上练写,老师巡查适当评价)师:刚才同学们写得可仔细了。
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鹬蚌相争”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什么意思呢?生:鹬蚌相争就是鹬和蚌互相争吵。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1:他们为什么争呢?生2:他们会怎样争呢?生3:他们争的结果怎样呢?我很想知道。
师:好,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读读课文。
读课文之前老师还有两个小要求。
(出示小黑板:(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标好自然段序号。
)好,现在开始吧!(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完成要求)【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让课堂更有效,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24寓言四则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①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导入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
)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
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
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
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教学设计:寓言两则
第24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
懂得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读通全文,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知道课文中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
什么是寓言呢?师解释寓言:寓言是用虚构、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引导: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
(板书:揠苗助长)二、探索新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完成填空题。
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结果禾苗_______。
(学生完成填空)同学们,你能根据上面的一段话,说说《揠苗助长》中“揠”是什么意思吗?那么《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1.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高些,长快些,他就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这个种田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
由于心情急,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
从“巴望”、“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
)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办法好不好呀?为什么?(这个人使用的办法不好。
他不但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而且禾苗都被枯死了。
最终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就叫作“欲速则不达”。
理解: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4.好心、费力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小组讨论、汇报。
(禾苗只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生长。
人教版小学语文24-寓言两则(优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24-寓言两则(优质教案)《揠苗助长》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二)学习《揠苗助长》。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四)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ǎng”,不要读成“cháng”。
“窜出”的“窜”应读“cuàn”不要读作,“cuā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五)理解词语。
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培养自学生字词及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六)学习《揠苗助长》。
1.读题,知题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
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
“寓”是寄托的意思。
“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
(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作业
《揠苗助长》讲的是(宋国) 有个人,他(巴 望 )自己田里 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他把 禾苗一棵一棵往里拔。可是他 的力气(白 费)了,禾苗都枯 死了。读了这则寓言,我懂得 了(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yù bàng
啄肉 威胁 用尽力气 得意洋洋
饿死 相持 毫不示弱 喜笑颜开
鹬
啄肉 威胁 毫不示弱 得意洋洋
但结果禾苗全枯死了呢?这个故事告
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
假如我是农夫的儿子, 我会这样对父亲说…… 假如我是这个农夫, 我会这样长叹道……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做过 或见过类似于“揠苗助长”的 人和事吗?
课堂作业
《揠苗助长》讲的是( )有 个人,他( )自己田里的禾 苗长得快些。于是,他把禾苗 一棵一棵往里拔。可是他的力 气( )了,禾苗都枯死了。 读了这则寓言,我懂得了 ( )。
我会填 我会说
鹬蚌相争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肉),被 蚌壳(夹住了嘴),双方(互不相让),最后渔翁来了(把 两个都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 让,结果可能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
了。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被渔夫捉去的鹬和蚌想: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 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 空,一味地相持互不相让往往两败俱伤,让 他人钻空子。
我会填 我会说
鹬蚌相争主要讲了蚌( ),鹬( ),被 蚌壳( ),双方( ),最后渔翁来了(把 两个都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 让,结果可能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筋疲力尽
揠苗助长
农夫回家对家里人说了什么?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 兴致勃勃 “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
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
大截!”
back
揠苗助长
结果怎么样?禾苗真的长高了吗?
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
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back
讨
论
为什么这个人费了那么多力气,
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 总觉 天天 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 得
焦急。 焦急
back
1、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焦急
揠苗助长
他想出办法了吗? 他想的是什么 办法?
揠苗助长
图上这个农夫在干什么?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
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 一棵一 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 棵 一直
我会读字
yà
jiāo
chuǎn
jié
揠
焦
喘
截
我会读词
宋国 巴望 焦急
累坏 纳闷 枯死 揠苗助长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再读课文,说说这则 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 样的故事。
揠 苗 助 长
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笔 划出描写农夫心里着急的句子或
词语。
巴望 天天到田边去看 焦急
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 巴望
蚌
鹬蚌 筋疲力尽
渔夫 喜笑颜开
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 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 这河滩上! 威胁 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 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 死在这河滩上!
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结果到底怎样呢?
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喜笑颜开。 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 捉住了。
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你读过寓言故事没有?
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故事 吧!
守 株 待 兔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yù
寓言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篇 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的 文章。
24.寓言两则
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 么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呢?
揠 苗 助 长
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 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划出难写难认的字词,想一 想怎样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