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双龙洞。
四月十八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我和妈妈躺在船上,爸爸和船夫在外面拉绳子,小船慢慢地移动进洞。
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
幸好,一会儿就进了洞内。
洞内宽广而奇特,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走,欣赏着洞内的奇景。
洞内还有清澈的地下河,河水凉爽宜人。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洞口出来,结束了这次奇妙的旅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赏析: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作品,通过对双龙洞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如“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这些细节描绘出洞口的狭窄和进入洞内的惊险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紧张和惊奇。
其次,作者对洞内的景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如“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洞内的奇异景象,同时也揭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最后,作者通过对整个旅程的叙述,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和欣赏到自然景观的魅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2.能力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奇幻故事的想象和对勇敢的敬佩。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故事情节。
2.练习朗读,培养语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成语。
2.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四、教学准备1.PPT资料2.语文课本及教辅材料3.单词卡片五、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播放金华双龙洞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个地方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导入教师用清晰流畅的语音朗读课文,并向学生提问引入课文的主题和内容。
3. 主体1.教师分段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重点解释生字和成语。
2.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和故事中人物的品质。
4. 拓展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并写下自己的奇幻故事,分享给同学。
六、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篇故事,我们了解到有些事情看似困难,但只要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七、作业布置写下对本课文章的心得体会,或者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己的奇幻故事。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故事情节的理解上,学生表现良好。
但在词汇的掌握和寓意的理解上,还需要加强。
下一节课需要更多地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华的双龙洞故事,激发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和对勇敢的尊重。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览了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生字
我会写
陆 陆地 大陆 陆陆续续
我会写
乳 石钟乳 母乳 乳臭未干 水乳交融
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我会写
笋 石笋 竹笋 雨后春笋
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我会写
端 端正 端庄 变化多端
端:项目、头绪。 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我会写
源 源头 根源 源源不断 开源节流
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 收入,节省开支。
我会写
罗
形容面,遍张罗网, 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 圈;比喻对敌人、逃犯 等的严密包围。
我会写
罗
萝 萝卜
我会写
杜
我会写
杜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 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 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我会写
鹃
我会写
窄
我会写
草木茂盛
郁 郁郁葱葱 郁闷
忧愁,愁闷
葱郁 忧郁
我会写
肩 肩膀 肩负 摩肩接踵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我会写
臀 臀部
臀围
我会写
移
移动 转移 坚定不移 愚公移山
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 不止,最终感动天帝将大山挪走。现 在形容做事坚持不懈、不畏艰难。
我会写
额 额头 数额 焦头烂额
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 得不知如何是好。
四年级语文下册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生字讲解
我会认
浙江 漆黑
一簇 蜿蜒
臀部
我会写
z hè luó 浙罗 yù jiān 郁肩 lù rǔ 陆乳
dù j uān z hǎi 杜鹃窄 tún yí é 臀 移额 sǔn d uān y uán 笋 端源
四年级下册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笔记
四年级下册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笔记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先生,这篇课文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体裁是一篇日记体游记。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课文知识,下面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笔记的内容吧。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笔记四年级下册课文中心思想本文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以及双龙洞的奇景,表达了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游双龙洞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2——7自然段):游览双龙洞的过程。
第三部分(8自然段):写我乘船出双龙洞。
课文结构图多音字:陆:lù(陆地)(光怪陆离) liù(陆元钱)转:zhuǎn(转身)(转危为安) zhuàn(走一转)(晕头转向) 系:xì(关系)(系列) jì(系绳子)(系鞋带)近义词:大约—大概明艳—鲜艳(明丽)时而—有时变换—变更气势—气概聚集—聚拢昏暗—阴暗稍微—略微宽广—宽敞蜿蜒—曲折反义词:宽—窄缓—急明艳—暗淡拥挤—宽松漆黑—明亮聚集—分散蜿蜒—笔直变化多端—一成不变词语解释:【盘曲而上】环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运用∶汽车沿着窄窄的山间公路盘曲而上。
【时而】(多义词)雄鹰时而在高空盘旋,时而俯冲向地面。
("时而"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
)这几天时而晴天,时而下雨。
("时而"指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茂。
运用∶队员们历尽艰辛,终于走出了这片突兀森郁的山林。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运用∶老师让学生们聚集在她周围。
【拥挤】(多义词)闹市区拥挤不堪。
("拥挤"是形容词,指地方相对地小而人或车船等相对地多。
)请大家按次序进教室,不要拥挤。
("拥挤"是动词,指挤在一起。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运用∶夏天到了,爬山虎的叶子长得特别繁茂,挨挨挤挤,没留一点儿孔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生字词1.多音字曲qū曲折qǔ乐曲转zhuàn 转圈zhuǎn转弯2.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明艳——明丽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3.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4.词语解释盘曲:盘旋曲折。
明艳:明亮鲜艳。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有时候。
突兀:(山)高高耸立。
森郁: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弯弯曲曲。
名目: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观看欣赏。
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
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端,项目。
变化多样。
二、句子理解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
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
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
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
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
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故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名胜古迹——双龙洞。
四月十六日,我和朋友们一起去了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拉绳子,船就进去了,出来时也是这样。
进了洞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石厅,高高的石顶上垂挂着许多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莲花,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再往里走,就到了双龙洞的核心部分。
这里有两条巨大的石龙,一条仰头向上,一条低头向下,仿佛在守护着这个神秘的洞穴。
这两条石龙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双龙洞深处还有许多其他的奇观,比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参观完双龙洞,我深深被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所震撼。
我想,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好这些自然遗产。
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的一篇游记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双龙洞的独特风貌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兴奋和惊奇。
作者对双龙洞的描述既有宏观的全景展示,又有微观的细节刻画,使得双龙洞的形象鲜明而立体。
在文章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静态的石头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例如,将钟乳石和石笋比喻为狮子、大象和莲花,既形象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此外,课文还融入了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也是一篇启发人们珍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性文章。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能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段-第三段“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这句话交代了一般游记的那几个要素?时间:4月14日地点:浙江金华人物:我时间:游北山的双龙洞第二段、第三段,主要描写沿路的风景。
都写了些什么风景?第二段,交代了从金华城外大约5公里的罗店开始入山。
写植物(杜鹃、油桐)、沙土,以及新绿组成的明艳颜色。
第三段,开始把上山看风景的视角转移到溪流,并一直写到洞口。
作者为什么拿“映山红”和“杜鹃”比较?它们是什么关系?你还了解一些这种植物的典故吗?“杜鹃”与“映山红”本就是一种植物。
所以作者拿山上的与家中盆栽的做比较。
关于杜鹃花和杜鹃鸟,还有个优美而离奇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蜀国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有名子鹃),人们便把它称为杜鹃鸟。
每当春季,杜鹃鸟就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鲜血洒在得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其实,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和诗篇。
作者说的眼前一片明艳,“明艳”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是明艳是怎么组成的?“明艳”是鲜明艳丽的意思。
在课文中主要是“粉红色的沙土”、“各色映山红”、“或浓或淡的新绿”,这些颜色在阳光下明亮艳丽。
“作者说一路迎着溪流。
”为什么说事“迎着”?因为作者去双龙洞,是上山的路线,而溪流是从山上向下流,所以作者与溪流是面对面地方向,用“迎着”。
如果他下山,跟溪流同一个方向,那就是“顺着”了。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里用了排比:“时而……时而……时而……时而……”4个“时而”,这里前两个时而讲的是水面的宽窄,后面两个时而是讲的水流的缓急(就是慢和快)。
后面作者又从声音上对溪流进行了描述,“时时变换调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记⾦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华双龙洞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然的情趣。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记⾦华的双龙洞》课⽂原⽂ 4⽉14⽇,我在浙江⾦华,游北⼭的双龙洞。
出⾦华城⼤约五公⾥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
公路盘曲⽽上。
⼭上开满了映⼭红,⽆论花朵还是叶⼦,都⽐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丛,那⼉⼀簇,很不少。
⼭上沙⼟呈粉红⾊,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的⼭,各⾊的映⼭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明艳。
⼀路迎着溪流。
随着⼭势,溪流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
⼊⼭⼤约五公⾥就来到双龙洞⼝,那溪流就是从洞⾥出来的。
在洞⼝抬头望,⼭相当⾼,突兀森郁,很有⽓势。
洞⼝像桥洞似的,很宽。
⾛进去,仿佛到了个⼤会堂,周围是⽯壁,头上是⾼⾼的⽯顶,在那⾥聚集⼀千或是⼋百⼈开个会,⼀定不觉得拥挤。
泉⽔靠着洞⼝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壁下⽅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只⼩船进出。
怎样⼩的⼩船呢?两个⼈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是这样⼩的⼩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管理处的⼯⼈先进内洞,在⾥边拉绳⼦,船就进去,在外洞的⼯⼈拉另⼀头的绳⼦,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情独个⼉仰卧在⼩船⾥,⾃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声“⾏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的⼭⽯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点⼉,准会撞破额⾓,擦伤⿐⼦。
⼤约⾏了两三丈的⽔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团漆⿊,什么都看不见。
⼯⼈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的⼀块地⽅,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
⼯⼈⾼⾼举起汽油灯,逐⼀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条黄龙,⼀条青龙。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精选1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精选18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1大家一定都听过双龙洞吧!对!就是那一条青龙,一条黄龙的洞穴。
而双龙洞就位于浙江金华。
它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洞形成于约一亿年前,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海拔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酷似龙头,故名“双龙洞”。
外洞宽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驻足。
而今天,老师就带领我们一起去领略了一下双龙洞的美景。
整篇课文把双龙洞说得惟妙惟肖,从金华到罗店,再从罗店上山到外洞,然后从外洞找到流出泉水的孔隙,最后从孔隙进去就到了内洞。
这一路看过来,可真是饱满了眼福呢!而内洞更是美不胜收。
不仅形状变化多端,颜色还是各种各样的。
很值得我们去欣赏。
而在这个路程中,我最喜欢的,也是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寻找泉水流出孔隙的过程和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这整个过程都使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孔隙很小,但是还是可以让平躺着仰卧两个人宽度的小船自由进出。
再也无法容下第三个人了。
而且船的两头都会系着绳子。
工人随意拉动绳子,小船就可以自由地进进出出,不用担心。
不过在从外洞进入内洞或者是从内洞出去外洞的过程中你都会感觉到上下左右的山石朝你挤压过来。
还会感觉只要乱动,就会碰伤擦伤哪里。
不过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就抵达岸上了,就可以进入内洞了!这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小片段。
相信你也和我有同感吧!记金华的双龙洞作文篇2一路郁郁葱葱,不时有几只鸟儿哼着欢快的曲调儿迎接我们的到来。
山上映山红都谢了,只留下几棵色彩各异的灌木丛。
沙土也不再是粉红色,而是棕色,我们大为失望,因为这和叶老作家写的路上的景色真是天差地别。
来到双龙风景区人口,迎面扑来的是一块大岩石,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仔细一看,哇!原来是叶老作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再往里走,气温越来越低,和外面艳阳高照比,里面像掉进了一个冰洞,似乎血液都要被凝固了。
这冷气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随着冷气,向前大约走了10来米,就来到双龙洞口,洞口有一左一右两条龙,导游说:“左手这条酷似龙的石头是有生命的,它还会不停的生长,还会不停地滴圣水,而右边的这条石龙,它已经死了,所以它不会再死滴圣水了。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共24张PPT)
整体感知
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
1
2—3
4
5
6—7
8
路上 (洞口) (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作者按照( 游览顺序 )描述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 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 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 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 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 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 “明艳”一词,写出了金华 一带山区鲜明艳丽的春色。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 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 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 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选词填空。 明艳 鲜艳 明丽
(1)小女孩身着(明艳)的少数民族服饰从我身旁经过。 (2)我的家乡山川(明丽),物产丰富,百姓和乐。 (3)(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来了。
按照游览顺序写。 抓住景物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感谢观赏!
不行。因为“贴”字更能形象地表达出作者 与船底的距离之近,衬托出孔隙的小。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其 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用“即使……也……”这个关联词强 调,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须再比作什么了。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 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 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对比 突出内洞大
一起来总结:
路上:生机盎然 溪流形美声美 洞口: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狭小 内洞:漆黑 有双龙、石钟乳和石笋 比外洞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以下是xx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送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适宜,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我会写
浙罗杜鹃 窄郁 肩 臀 移 额 陆 乳 笋 端源
我会写
zhè笔顺:音来自:Z结构:左右偏旁:氵 笔画数:10
形近:清晰 蜥蜴 淅淅沥沥
组词:浙江 江浙 浙菜
luó
笔顺:
音序:L
结构:上下
偏旁:罒 笔画数:8
形近:铜锣 萝卜 箩筐
组词:罗列 张罗 网罗
dù
笔顺:
音序:D 结构:左右 偏旁:木 笔画数:7 形近:肚子 圆柱 围栏 组词:杜绝 杜鹃 杜撰
桂林银子岩溶洞
北京石花洞
湖南梅山龙宫
贵州双河溶洞
湖北腾龙洞
课后作业
你去过哪些有名有趣的地方,快来和同学们 分享一下吧。
提示:抓住旅游地方的特点,用 简明、准确的语言描述。
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 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 也时时变换调子。
两对反义词突出了溪流的样子和声音的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 化而产生的,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溪流蜿蜒曲折的特点。
合作探究 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由于溪流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 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 换调子”。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 对涓涓细流发出如此的赞叹!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 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 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眼前一片明艳。
这一部分写出了作者入山看到的景色, 要用亲切、明快的语调读出作者踏上旅途的 兴奋、愉快之情。
孔 隙 学习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 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从哪几方面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类文阅读-17 记金华的双龙洞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节选)叶圣陶爬爬歇歇直到冰壶洞口,进了洞就得往下走。
工友提着汽油灯在前边引导,我留心脚下,踩稳一脚再挪动一脚,觉得往下走也不比向上爬轻松。
忽然听见水声了,再往下没有多少步,声音就非常之大,好像整个洞里充满了这轰轰的声音,真有逼人的气势。
就看见一挂瀑布从石隙吐出来,吐出来的地方石势突出,所以瀑布全部悬空,上狭下宽,高大约十丈。
身在一个不知道多么大的岩洞里,凭汽油灯的光平视这飞珠溅玉的形象,耳朵里只听见它的轰轰,脸上手上一阵阵地沾着飞来的细水滴,这是平生从未经历的境界,当时的感觉实在难以描述。
再往下走几十级,瀑布就在我们上头,要抬头看了。
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直射而下,天边还留着几点残星。
这个比拟是工友说给我听的,听了他说的,抬头看瀑布,越看越有意味。
这个比拟比较把石钟乳比做狮子和象之类,意境高得多了。
在那个位置上仰望,瀑布正承着洞口射进来的光,所以不须照灯,通体雪亮。
所谓残星,其实是白色石钟乳的反光。
这个瀑布不像一般瀑布,底下没有潭,落到洞底就成伏流,是双龙洞泉水的上源。
1.“飞珠溅玉”的意思是,在文中描写的是的景象。
2.作者说的“这是平生从未经历的境界”指的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来。
假如你在这样的境界里,会有怎样的感觉?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吧。
3.阅读选文的第3自然段,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这时作者看瀑布是仰望的。
()(2)“天蒙蒙亮的辰光正下急雨”写出看瀑布的时间是黎明。
()(3)“千万枝银箭”指的是瀑布的水流。
()(4)作者说这个比拟“意境高得多了”是在批评双龙洞。
()4.下面的文字出自徐霞客的游记,从内容看,可以知道描写的是()忽闻水声轰轰,秉炬而下,则洞之中央,一瀑从空中下坠,冰花玉屑,从黑暗处耀成洁彩。
A.双龙洞B.冰壶洞C.双龙洞和冰壶洞5.通过阅读,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水的飞溅犹如珠玉一般冰壶洞里瀑布飞流而下,水珠四溅2.画出:身在一个不知道多么大的岩洞里,凭汽油灯的光平视这飞珠溅玉的形象,耳朵里只听见它的轰轰,脸上手上一阵阵地沾着飞来的细水滴示例:我感觉瀑布似万马奔腾,又像银河决堤。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逐字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逐字稿师:嗯,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我呀刚去过济南,那里的趵突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呢去过哪里?生:我去过北京,那里的颐和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很美。
来。
生:我去过云南,那里很美。
师:太漂亮了。
来。
生:我也去过北京,那里的升国旗的时候,天安门很美,师:都很壮观。
好,请坐。
看来这些地方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哎,孩子们,那你们有没有留下什么纪念呢?生:海边的贝壳给我留下了纪念.师:哦捡贝壳.你呢?生:我用拍照的方式留下了纪念哦。
师:用拍照来定格了美景。
看来,孩子们纪念的方式多种多样。
师:但是你们知道吗?有一种纪念最长久,那就是用文字来记录。
正如我们单元导语中所说啊,读。
生: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
师:欣赏作家笔下、作家笔下的美景,准备好了吗?师: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生:老师好!谢谢老师。
师:请坐,太有礼貌了。
今天这节课啊,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去浙江金华看一看双龙洞齐读课题。
生:十七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哎,孩子们课题中有个记,谁知道什么意思,你猜猜。
生:记录。
师:对记录的是什么呢?那位男生。
生:记录游双龙洞。
师:对,请坐!像这样记录游览一个地方的文章,我们可以叫它。
生:游记。
师:对,我们可以叫他游记。
那孩子们你们来猜猜游记该写些什么呢?你来猜。
生:景物。
师:看到的景物,也就是所见。
继续来猜。
你来猜。
生:作者到了哪个地方?师:哦,作者到了哪个地方所至?好,请坐。
还有吗?后边的男生。
生:写自己心里的感受。
师:哦,写自己心里的感受是吗?好,请坐。
游戏就是要写清我们游览时的。
生:所至、所见,所感!师:是的,孩子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发现这些词语容易读错。
第一组。
请你。
生:浙江、一簇、臀部、突兀森郁。
师:了不起,全部正确。
哎,这个词语有点难一起读。
生:突兀森郁。
师:结合这幅图,谁来猜一猜它是什么意思?你来猜男生。
生:我觉得。
山峰高高耸起,树木茂盛,多指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的意思师: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生:我在课前预习了。
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全文共8段,可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地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途中的见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外洞的具体情景。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与情形。
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介绍内洞的具体情景。
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写游览完毕后,我乘船出了双龙洞。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2):写阵雨落下时,花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第二部分(3-4):写想象中花的学校上课时的情景。
第三部分(5-6):放假时,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3、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生字组词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生字组词浙:zh(浙江、江浙、浙商、浙江省)罗:lu(罗马、自投罗网、包罗万象)杜:d(杜门谢客、杜绝、防微杜渐)鹃:juān(杜鹃花,杜鹃鸟,杜鹃)窄:zhǎi(狭窄、冤家路窄、心胸狭窄)郁:y(浓郁、郁金香、忧郁)肩:jiān(耸肩、并肩作战、垫肩)臀:tn(臀部、臀围、后臀)移:y(移植、移花接木、斗转星移)额:(超额、差额、总额)陆:l(内陆、大陆、着陆)乳:rǔ(乳臭未干、豆乳、乳齿)笋:sǔn(竹笋、芦笋、笋干)端:duān(极端、终端、开端)源:yun(源泉、资源、水源)4、四下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复习笔记1.外洞和内洞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外洞洞口宽,洞内大;内洞黑、奇、大。
2.溪水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正因为溪流缓急不同人们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人们听到的流水声才会时时变换调子。
3.孔隙的特点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孔隙的特点是窄、小;表现在: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②船的进出方式。
③乘船必须仰卧在小船里,身体紧贴船底。
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
4.通过孔隙时,为什么作者会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因为孔隙太小,左右和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
记金华双龙洞课文
读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我产生了浓厚的游洞兴趣。
暑假一到,我便迫不及待地和妈妈一同踏上了探访双龙洞的旅程。
下金华高速,不到二十分钟,我们便抵达了著名的金华山。
稍作休整,我们开始徒步攀登。
山间的石阶两侧,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树,这些松树高齐两层楼,枝繁叶茂,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在它们的背后,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
我们沿着山溪逆流而上,步行约莫半个小时,来到了溪水的源头——“双龙洞”。
洞口呈圆弧形,两边各有两个栩栩如生的“龙头”,它们惟妙惟肖,仿佛两条神龙正在守护着这个神秘的洞穴。
跟随队伍慢慢进入洞内,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外洞,它大约有六十多米高,三十多米深,听说能够容纳上千人在这里休憩。
我们向内洞望去,发现前面有清泉流出,上方横卧着一块巨石,底部距离水面高不过一尺。
原来,这就是课文中提到的卧船而行的地方了。
我们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每六个人一组上了小船,并分两边相向而卧。
我既好奇石壁那边是怎样的世界,又担心穿过石壁时会被撞到。
我尽量将身体紧贴小船,屏住呼吸。
随着小船的移动,我感觉到身体在移动,脸和身体都受到了来自石壁的压迫感。
就在我忐忑不安的时候,眼前忽然一亮,我们已经顺利地穿过了石壁来到了内洞。
内洞比外洞大多了。
如果说外洞是“龙厅”的话,那么内洞就可以被称为“龙宫”了。
洞内布满了形态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造型奇特、布局巧妙,形成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比如“黄龙吐水”“倒挂蝙蝠”“海龟探海”“寿星与仙桃”等等,凡四十余种,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经过一段狭窄的石阶,我们来到了冰壶洞。
这里有一个不大的瀑布,但声音却异常响亮。
原来,这个瀑布是子瀑,上面还有一个更大的母瀑。
母瀑的水流不断冲击石头形成了石洞,从洞中贯流下来的水又形成了子瀑。
自上而下,声音汇聚在一起,声如急雨,不绝于耳。
攀援而上,我们终于看到了母瀑从岩壁上的石头缝里直泻而下的情景,听水声如同雷鸣一般,让人无法与旁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