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公开课教案(襄樊四中)

合集下载

《祝福》教案(优秀8篇)

《祝福》教案(优秀8篇)

《祝福》教案(优秀8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四教时。

教学安排:第一教时l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介绍背景:《祝福》写于1924.2.7.,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3.25.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1、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祝福》,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他的创作风格,理解祝福的含义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认识旧社会的黑暗,懂得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翻了身的道理。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祝福》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2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作品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

第三章: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祝福》的创作背景。

4.2 作品欣赏学生自读《祝福》,感受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情节安排。

4.3 分析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第五章: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祝福》的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祝福》,了解作品背景,准备相关问题。

6.2 课堂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学生自读《祝福》,感受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情节安排。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4)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6.3 课后作业学生结合《祝福》的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完成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7.2 终结性评价课后收集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八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语文课文《祝福》教案

语文课文《祝福》教案

语文课文《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祝福》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2. 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祝福》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辅助教材。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祝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学生齐读课文,引起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和辅助教材,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师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5. 口语表达:(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和对话。

6.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改,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及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

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情感目标:揣摩小说标题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设计提要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A、人物鉴赏:a、祥林嫂b、鲁四老爷c、柳妈d、卫老婆子e、四婶f、祥林嫂的婆婆g、我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三课时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

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

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题目有: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2、祥林嫂死因探究3、祥林嫂个人简历4、文题—“祝福”之我见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6、雪景作用之我见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祝福》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2、理解、分析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D、倒叙手法(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读23遍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祝福》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之一,描绘了旧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民群众的苦难。

1.2 学生分享:让学生提前阅读《祝福》,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1.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旧社会的残酷现实,培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和同情。

第二章:文本分析2.1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2.2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讨论成果。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师指导:为学生分配角色,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2 学生表演:学生根据角色扮演要求,进行表演。

3.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讨论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分析作品对现实的启示。

4.2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3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作品背景探究6.1 教师讲解:介绍《祝福》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6.2 学生分享: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对作品背景的理解和发现。

6.3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认识到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关联。

第七章:文学技巧分析7.1 教师讲解:分析《祝福》中的文学技巧,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7.2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文学技巧在小说中的应用和效果,分享讨论成果。

7.3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文学技巧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第八章:作品主题探讨8.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探讨《祝福》中的主题,如封建礼教、人伦关系等。

8.2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会对祝福的理解和掌握。

2.获得用祝福表达心情的技能。

3.培养学生心中充满祝福和关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祝福,学会用祝福表达心情。

教学难点:带有情感的祝福的表达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任课教师播放一段简短、具有感染力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或增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预习通过预习,帮助学生准备学习的知识内容。

建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祝福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祝福表达自己的情感。

完成预习任务后,让学生呈现出来。

3.学习教师通过不同渠道的祝福语录,让学生了解祝福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祝福。

要求学生分析祝福的表达方式,并且选出最感人的几句话。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祝福,注重情感的传递和理解,让学生通过祝福语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渴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祝福类歌曲或电影,以“生日快乐”的歌曲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珍惜,让学生领悟不同祝福语背后的深刻意义。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讲述自己所表达出的感受,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祝福价值的理解。

5.作业让学生完成独立作业,要求学生写下一封祝福信或一个祝福信的片段,充分发挥他们对祝福的理解,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的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小组练习情况的检查。

2.祝福语理解能力的把握情况。

3.独立作业的完成情况。

4.学生对“祝福”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后记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科学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学科更感兴趣,产生更加自然深刻的理解。

当教师用一颗爱心去做好每堂课的设计,便会令学生成为健康、长期、积极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

《祝福》教案(精选16篇)

《祝福》教案(精选16篇)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小说叙事艺术的方法。

2、全面了解祥林嫂的悲剧成因。

3、了解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两大基本类型(农民、知识分子)的特色和意义。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结构和叙述视角转换。

2、教会学生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小说的主题意义。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引入叙述者的概念,并重点研究该小说中叙述者身份的意义。

第三课时引入视角的概念,研究小说中的叙述视角的转变,及其蕴含的意义。

第四课时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意义:1、有没有悲剧意义;2、悲剧意义是什么。

第五课时概括小说中次要的人物形象,分析标题的含义。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并重点探究“路遇祥林嫂”这一情节的意义。

教学过程同学们在寒假期间,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了老师开列的四本名著之中的两本(注四本书是《边城》《围城》《鲁迅小说集》《契诃夫小说集》),并且认真的撰写了读书笔记,老师对你们的表现十分满意。

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阅读鲁迅小说集的占全班同学的七成,在读书笔记中,很多同学都说,自己深切的体会到了鲁迅为了拯救国民灵魂而不息呐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及他胸中深广的忧愤,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悔的热爱。

今天我们将随着鲁迅的文字,回到20世纪初阴冷灰暗的鲁镇,去关注一个平常的农家女子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板书课题。

教师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弄清字词读音,感知整体情节,明确小说结构。

朗读完毕。

提问: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事?回答:写了“我”回到鲁镇路遇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紧接着得悉她的死讯,回忆她的生平。

提问:小说写了“我”回鲁镇一共几天的事?回答:三天。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

《祝福》优秀教案设计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23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二、学生速读,并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祥林嫂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理解,增强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祥林嫂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在祝福中悲惨死去的故事。

2.2 人物分析祥林嫂:勤劳、善良、坚韧,受到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压迫,最终无法摆脱悲惨命运。

2.3 主题探讨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对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进行了批判,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3.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理解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氛围。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5.4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6.2 课中活动1. 检查预习情况,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基本内容;2. 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讨论她在作品中的形象意义;3.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祝福》四课时优秀公开课教案

《祝福》四课时优秀公开课教案

祝福【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教学重点】1、塑造人物的方法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教学难点】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2、初识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作家作品介绍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2、鲁迅作品小说集呐喊野草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坟热风3、鲁迅:由《呐喊》而到《彷徨》①复习:《呐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题《呐喊》: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呐喊》命名的原因:一,为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呐喊;二,为革命前驱者呐喊助威。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小说《祝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能够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小说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异同。

(3)实践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编写短剧并进行表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培养同理心。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祝福》的背景介绍。

2. 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及其命运。

3. 探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特点和民间文化元素。

4. 比较《祝福》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异同。

5. 实践创作:编写短剧并进行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祝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特点和民间文化元素。

(3)实践创作:编写短剧并进行表演。

2. 教学难点:(1)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及其命运。

(2)比较《祝福》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小说背景、分析主题思想等。

2. 互动讨论法:合作探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

3.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小说与其他相关作品。

4. 实践创作法:分组编写短剧并进行表演。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小说《祝福》,了解作品背景。

2.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背景,分析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第二课时:探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特点和民间文化元素。

4. 第三课时:比较《祝福》与其他相关作品的异同。

5. 第四课时:实践创作,分组编写短剧并进行表演。

6. 第五课时: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祝福》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特点和民间文化元素的鉴赏能力。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时代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认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增强对美好事物的信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鲁迅《祝福》2.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2.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课前预习的成果,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答。

4.3 课堂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4.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人物和事件,深入剖析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

4.5 总结提高教师总结课堂要点,强调作品的教育意义,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信念。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长期观察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的变化,评估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教案、课件和教学资源。

6.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祝福》,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提前思考和准备问题。

第七章:教学环境7.1 教室布置7.2 教学设备准备好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中正常使用。

语文课《祝福》教案

语文课《祝福》教案

语文课《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文学特色和表现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模仿、创新和写作,培养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提高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1)让学生阅读课文《祝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词语和句型:(1)整理并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运用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祝福》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3.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讲解和分析。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模仿其语言和行为,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祝福》教学教案设计

《祝福》教学教案设计

《祝福》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内容,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和悲剧色彩。

(2)认识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启示作用。

(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

(3)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揭示其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案例分析法:以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为案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祝福》的内容,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收集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祝福》,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对作品产生初步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祝福》,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揭示其深层内涵。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以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为案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和悲剧色彩。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祝福》的教案设计

《祝福》的教案设计

《祝福》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3)能够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评价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作品所传达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批判精神;(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鲁迅及其创作《祝福》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动机等。

2. 故事梗概:概述《祝福》的故事情节,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3.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特征,如祥林嫂、四叔、四婶等。

4.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人伦道德、人性光辉等主题。

5. 艺术手法:鉴赏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讽刺手法、语言风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3)感悟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作品的多重主题;(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评价作品。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鲁迅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祝福》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艺术手法等,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式讲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篇以祥林嫂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

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 课后作业:(1)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2)阅读相关文献,加深对《祝福》的理解;(3)完成创意写作任务,展示个人才华。

《祝福》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

(3)能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朗读、默读、速读等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培养同情心、责任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激发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

2. 作品现实主义特色和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的深入理解。

2. 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注意作品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朗读、默读、速读训练:(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默读、速读训练。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色,写一篇短文。

3. 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

4. 朗读、默读、速读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祝福》教案教学

《祝福》教案教学

《祝福》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祝福》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点。

(3)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品对封建礼教和迷信的批判。

(2)理解作品对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3)激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祝福》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点。

(3)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作品对封建礼教和迷信的批判。

(3)理解作品对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分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特点。

(3)教师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文本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祥林嫂的遭遇、祝福习俗等。

(2)探讨作品对封建礼教和迷信的批判。

(3)理解作品对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强调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现实主义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加深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理解。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剖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现实主义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互动交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课程背景《祝福》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好课文,它通过主人公张新成和小勇之间的沟通,展现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友情和爱心。

本次教学将通过读懂《祝福》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友情和爱心的含义,并培养学生对生命、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目标1.了解文本“《祝福》”的主旨和情感旨意;2.学会分析文本表述方式,提升语文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对友情的重视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4.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祝福》精读及理解1、自主学习学生在这个环节先自主学习文章,进行阅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旨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感渲染;2、交流分享在自主学习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在小组内讨论文中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同时,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探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者表达的主旨。

3、集体讨论在小组学习后,全班进行集体讨论,由老师给出一些问题,例如“你认为小勇为什么不告诉张新成自己是残疾人呢?”和“你怎么看待张新成牺牲自己,为小勇治病的行为?”等等,旨在让学生思考文章背后蕴含的思想。

第二课时:品读语言、感受情感1、交流分享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重点教授文章中的语言点和文化内涵,例如生疏字词的意思,习俗的背景等。

然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讨论彼此发现的语言巧妙处理方法和个人感受。

2、背诵、感悟学生进行《祝福》文本的朗读,然后背诵课文中感人的语句,从中感受到文章中饱含的情感,例如友情、爱心、奉献和牺牲等,让学生懂得应该如何珍惜所拥有的,并激起孩子对他人的关爱和热爱生命之情。

第三课时:友情和爱心的展示与发现1、学生分享学生在这个阶段进行小组分享,成功案例——案例为学生分享自己和他人之间建立的良好友谊,或者叙述大家身边发生的关于友情、爱心的事情,也可以进行“感谢”环节,让学生把感激朋友们的、另一半、家人做了什么都说出来。

2、合作互助在分享环节之后,分别从小组人员中选择一名同学担任“故事演员”,其余成员则担任“观众”。

《祝福》的教案

《祝福》的教案

《祝福》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祝福》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和结构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同情。

(2)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反思现实社会中的不公现象。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2)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2)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祝福》。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人物形象和情节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全班交流,探讨小说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2. 请从象征角度,分析小说中的关键元素“祝福”的含义。

3. 请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感悟和启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综合素质: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课外阅读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 情感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情感,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敬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公开课教案(襄樊四中)祝福【阅读分析:本文章是常规课程,按照“导入---主人公形象及变化----主人公的优点(特征)----分析毁灭的社会原因(周围人物)-----总结----作业”的流程来上课的。

优点:仅仅抓住“人物形象及其变化原因”来分析,重点突出,不求面面俱到。

抓住一个点,把一个点讲解清楚透彻就可以了。

2009-11-22】一、导入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所接触过的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提示:中国科举制度下悲哀的产物孔乙己、在封建体制中渐渐失去淳朴内心世界的闰土、精神上战胜别人而现实中被别人战胜的(“精神胜利者”的典型)阿Q、豆腐西施杨二嫂等等。

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又一篇小说《祝福》,这篇小说也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就是祥林嫂。

(板书:祝福鲁迅)二、祥林嫂形象1、祥林嫂在你脑海中浮现时是怎样的一副面孔呢?(展示图片)这种形象的描写在小说的哪个位置出现的?(学生齐读)2、小说在第一部分将祥林嫂临死前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接下来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找出祥林嫂初到鲁镇一直到最后寂然死去的几次形象的变化。

提示:第一次青黄红的顺着眼第二次青黄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第三次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眼珠间或一轮3、三次肖像描写就像三幅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不同阶段祥林嫂的不同的形象,面对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大家最想用哪个词来概括祥林嫂的前后变化(命运)?提示:悲惨其实许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悲剧人物。

鲁迅先生曾经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也就是通过人生的价值和毁灭的结局所造成的强烈反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就是悲剧的艺术魅力。

(板书:价值毁灭)4、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中,许多同样是因为有价值的的东西被毁灭了,而在文学长河中永存的人物形象,你还记得哪些这样的悲剧人物?他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提示:屈原虽然投江而死,但是他忠君爱国的形象永存人们心里,到现在屈原已经成为忠君爱国的符号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双双殉情,他们用实际行动控诉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他们纯洁真挚的爱情让我们铭记在心。

《巴黎圣母院》中的丑陋的敲钟得人卡西莫多虽然最后被毁灭在巴黎圣母院里,但我们难以忘记卡西莫多身上凝结着善良与勇敢。

今天我们就主要找找祥林嫂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以及她被毁灭的过程。

三、分小组讨论(前后排四人一组):你认为祥林嫂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有哪些闪光点,哪些值得称赞的东西)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简单处理)1、勤劳、朴实、温顺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勤劳,朴实)眼睛:顺着眼。

(善良温顺)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勤快耐劳)2、自立丈夫死后,只身从婆家逃出来,在鲁四老爷家当佣人,为的死后做一个不依赖他人的,自立、自守的“未亡人”。

3、知足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与山区农民贺老六结合后,一度生活的还安稳,人也胖了她的要求极低,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

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挣扎。

4、有反抗精神逃、撞、捐、问作者通过祥林嫂逃到鲁家做工,在被捆绑时挣扎与反抗对于野蛮的暴力绑架,她作了“出格”的反抗;说明她不是逆来顺受,任人随意摆布的。

5、聪明、思想圆通与山区农民贺老六结合后,一度生活的还安稳,人也胖了,“交了好运了”;可见她又不是那样顽固、执着的死守“节烈”,而是思想圆通,能面对现实的聪明人。

6、有母性的光辉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反复讲阿毛的故事7、追求平等、独立的人格(有反抗精神、有活的欲望)为了争得这做人的权利,为了求得这一线生存的希望,她竭尽全力。

她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整日劳碌着,以便积够十二元鹰洋,用“捐门槛”的方法去摆脱人们在阳世、阴世间给她设下的“罪名”,她忍受着咬啮人心的嘲笑和侮辱,在无边的寂寞和悲哀中,默默干了一年。

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

8、敢于质疑权威对于有无鬼神魂灵的疑惑。

千百年来,由于长期封建制的野蛮统治,造成了中国劳苦百姓的麻木、愚昧,他们从未怀疑过人类社会之上,冥冥中还有一个鬼神世界主宰着,而祥林嫂竟对它表示“疑惑”了。

(板书:年轻、勤劳、温顺、知足、圆通、自立、反抗、追求平等、质疑权威)四、分析祥林嫂的毁灭1、统观祥林嫂的一生,她真算的上是就中国千万劳动妇女中难得的一个佼佼者了,像这样一个有价值的人却遭受了被毁灭的命运,那么我们来看看祥林嫂是在怎么的环境下被毁灭的。

大家都知道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是构成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那么在祥林嫂所处的环境中的人有哪些呢?提示:鲁四老爷、四婶、柳妈、“我”、大伯、小叔子、婆婆、鲁镇的人们……2、这些人中究竟谁是导致祥林嫂毁灭的主要凶手呢?大家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人对祥林嫂的态度,通过他们对待祥林嫂的态度分析这些人在导致祥林嫂毁灭道路中所起的作用。

(四个组的学生分别主要分析其中一个人物鲁四老爷、四婶、柳妈、“我”,然后再分析其他几个人物)提示:1、鲁四老爷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

在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他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因为他认为雇佣寡妇做工不吉利,说明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时代。

祥林嫂被婆家抢回,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然而……”多少带了点支持的味道。

祥林嫂再嫁后到鲁镇,鲁四老爷说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祝福时不让她沾手。

因为在封建伦理观念中,“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事二夫”。

女人再嫁是最大的罪恶,所以鲁四老爷对于祥林嫂的再嫁是不能容忍的。

甚至连祥林嫂死后,鲁四老爷还骂她是个“谬种”。

学生活动:请学生读鲁四老爷骂谬种一句,体会鲁四老爷的冷漠、自私的态度和迷信的思想。

小结:鲁四老爷自私伪善,冷酷无情,他用封建礼教这把刀子直接对祥林嫂进行迫害,在精神上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路。

鲁四老爷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自觉维护者。

2、四婶头一次留祥林嫂是看她能干。

之后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而是自己的佣人都没祥林嫂那样可心。

当祥林嫂不像过去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先是“不满”,进而警告,最后将她赶出家门。

不准祥林嫂参加祝福准备。

“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学生活动:请学生读这两句,体会不一样的语气,后者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

小结:仅仅是把祥林嫂看作一件劳动工具。

原本捐了门槛后,祥林嫂认为自己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但四婶一声喝令“你放着罢,祥林嫂!”把祥林嫂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勇气和希望都给粉碎了。

3、柳妈柳妈也是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和祥林嫂是同一阶层的人。

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非常反对,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没有同情心。

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并且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大家谈笑——冷漠、无聊给祥林嫂提出“捐门槛”的建议,为她寻求赎罪的办法,看似帮助祥林嫂跳出苦海,但所讲的到阴间要遭受惩罚的事情却使祥林嫂感到极大的恐怖。

学生活动:作为同一阶层的人,如果你是柳妈,如果你真的同情祥林嫂,你会怎么做呢?提示:安慰祥林嫂,告诉她嫁两个男人没有什么大不了,要想开点,没有阴间地狱鬼魂这些可怕的事情,要振作起来好好生活。

小结:柳妈也是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的人,虽然她有同情祥林嫂的成分,但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

4、“我”没有正面回答祥林嫂关于“魂灵有无”的问题,原本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没有明确告诉祥林嫂人世间没有魂灵,而让祥林嫂陷入极度恐惧之中,也有一份罪责。

5、婆家人他们强迫祥林嫂改嫁,因为在封建社会,妇女是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和权利的,一旦嫁了人,就成为夫家的奴隶,所有夫家要卖掉祥林嫂给小叔子准备结婚的钱,这在现在是违法和不可思议的事,在封建社会却是天经地义的事。

于是婆家公然的把她绑架走了。

6、鲁镇群众鲁镇普通民众在两千年封建统治的禁锢下,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毒害,成为冷漠、残忍的看客和无意识的凶手。

五、总结1、正如现代女作家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鲁镇的每个人都不是直接毁灭祥林嫂的元凶,又都是凶手。

包括祥林嫂自己,深受封建的思想观念和封建礼教禁锢,因此,她才会对再嫁以死抗争,并且内心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才会去捐门槛赎罪。

2、许寿裳一针见血的点明了《祝福》的主题:“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板书:礼教吃人)因此,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礼教。

3、鲁迅先生通过《祝福》这篇小说把具有年轻、勤劳、温顺、追求平等、有反抗精神等价值的祥林嫂毁灭在我们眼前,通过毁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封建礼教的罪恶,通过毁灭让我们永远记得这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永远记得这个悲剧人物——祥林嫂。

祥林嫂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鲁镇的悲剧,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六、作业:《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如果祥林嫂是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她还会死吗?周围的人还会那样做吗?提示:不会!1、祥林嫂要是生活在今天,她的婆婆没有权力把她卖给贺老六。

2、她在丈夫死后,到鲁镇做帮佣,婆家人就没有权力把她抢回去,限制人身自由是违法的。

3、贺家人也没有权力把她从家里赶出来,因为那是她的家,丈夫和儿子死后,她是家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4、今天即使是山区也不会发生狼吃人的事情,到是山里的野味馆有狼肉火锅。

5、现在再嫁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有人会拿来取笑。

6、也不会有人迷信鬼神,恐惧什么阴间的事。

7、祥林嫂勤劳能干,年纪又不是很大,在今天她绝不会沦为乞丐。

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就不会悲惨的死去,为什么在旧时代她却只有死路一条呢?因为她的脖子上紧紧的套着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夫权,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她的死却是不合法的,因为她死在了祝福的前夜,所以她是个“谬种”。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