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人民版 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精)

合集下载

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 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 26%。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斯大林在苏联搞农业集体化 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 要。
2.目的:克服粮食危机,配合___工__业__化___建设。 3.过程 (1)开始:1929年下半年。 (2)过火:全国各地一哄而起,并出现强迫命令现象。 (3)整顿:1930年,斯大林发表《__胜__利__冲__昏___头__脑__》。 (4)完成:1932年,苏联宣布“__完__成__全__盘__集__体__化____”,到 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3%。
(2)消极性:①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 的东西太多,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的发 展。②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 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 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一、四自然段及“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的宣传画”及下列材料。
1.(2015·高考江苏卷)“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 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 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 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 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进行直接管理;优先 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 发展__重__工__业___,尤其 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15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15张PPT)

内部:列宁 逝世;工业 基础薄弱。 外部:被西 方资本主义 国家封锁包 围,孤立无 援。
为了保证国家继续发展,必须采取新的、强有力的措 施,因此,为了使国家不再成为一个农业国家,为了使国 家不再从外国进口小到铅笔、大到飞机等商品,必须建立 自己的工业。
——尤里·茹可夫《斯大林传》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 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 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 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 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车,99%的耕种要靠畜 力和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苏联面临着怎样的 形势?他又该如何应对呢?
农民的生活状态: 集体化运动中,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
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甚至连迁徙的自由也受到限制。政府忽视农民的物质利 益,限制城乡之间的商品货币关系,用超经济的手段从 农民身上拿走很多。所有这些使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问 题重重,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 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了实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工业化方针与政策要点: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 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如何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制定五年计划,工业投资向重工业倾斜 (二)追求高速度 (三)用行政办法扩大内部的资金积累 1.收缴国企利润 2.征收农业税 3.发行政府公债 4.扩大工农商品上的剪刀差
1959 98.5%
年份 1913 1961
外科医生人数 23200人 425700人

高中新人民版历史必修2 专题7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

高中新人民版历史必修2 专题7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PPT
栏目导航
知识点二 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苏俄农业仍然停留于个体小生产水平。 (2)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_集__体__化__的方针。 (3)农业生产不能适应_工__业__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了粮食收购危 机。 2.目的:保证国家_工__业__化__建设的顺利进行,克服粮食危机。
75 千克砂糖,到 1952 年只能分别交换 1.5 米印花布、0.9 千克砂糖;
1953 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 10%④。 [解读] (1)史料一说明外部环境影响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
业化道路。史料二说明苏联通过税收、价格剪刀差等方式剥夺农民,
满足工业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中①处信息归纳概括“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栏目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1.时空观念:以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过程、
主要表现、作用为时空线索,形成斯大林时期的 列举斯大林模式
时空特征。 的主要表现,认
2.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识其在实践中的
农业全盘集体化及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影 经验教训。
栏目导航
5.成就 (1)1937 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_工__业__体__系__。 (2)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 1937 年,_工__业__在工农业总产 值中的比重占优势。 (3)工业总产值到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已位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6.弊端:形成了_重__工__业__过重、轻工业过轻、_农__业__落后的不合 理的经济结构。
栏目导航
【提示】 (1)当时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加强国防建设。

人民版 历史必修2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16张PPT)

人民版 历史必修2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共16张PPT)

苏联工业化特点: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追求高速度 3.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4.有计划发展
“先要飞机大炮,后要胶鞋面包”。 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平均每人 不到一双皮鞋;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 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 达到沙皇时代水平。
学习思考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1、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
2、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 业。 3、单一的公有制
四、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影响(评价 )
积极:①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迅速成为世
界工业强国②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工业,军事
力量显著增强,为二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
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 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消极: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
1924年,斯大林成为主要领导人;
原因 1925年的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苏联 工业化
社会主义的苏联受资本主义的包围。 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目的 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
基础。
苏联工业化进程:
1925年召开……正式提出……; 1926起进入……; 1926---1928年主要是……; 1928起开始实施……, 1933年开始实施……。
……
苏联(苏俄)在国内战争结束后,为实现向社会 主义过渡,进行了哪些探索?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建设 社会主义
斯大林模式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并理解斯大林模 式形成的背景,概括其形成的经过。
2.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史料,概括斯大 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理解其特点;用历 史唯物主义方法对斯大林模式做出客观 评价;从中感悟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的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件 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课件 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 验教训 1.掌握苏联高速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成就、农业全 盘集体化的表现 2.分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从中应该汲取的经验教 训
目标之路 1.目的: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 的物质技术基础。 2.方针: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方针。 3.成就 (1)到1937年,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 系,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2)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4.遗留问题 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 构,农民付出的代价过大等。


知识架构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导学号52440086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 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解析:提取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 化,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 求成,不符合苏联当时的国情,但推动了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迁移应用
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特征与经验教训 1.标志:1936年宪法的通过。 2.特征:经济上——高度的计划性;政治上——高度的集权化。 3.经验教训:国家按计划宏观调控经济,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 巨大成就;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以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为筹得工业化资金牺牲 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高中历史 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 人民版必修2

5.影响:
重工业
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欧洲 农业落后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 (1)为了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引导农业小生产者走上_社__会__ _主__义__道__路__。 (2)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为了保证国 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斯大林决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 服粮食危机。
2.过程: (1)方针:1927年_联__共__(_布__)_十__五__大__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2)从1929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的集体化运动一哄而起,强迫命 令的一些过火行为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 (3)1930年,经过斯大林对_集__体__化__运__动__的整顿,农业集体化运动 又发展起来。1932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 (4)到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是怎样认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的。 这种认识对本国当时的国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关系:苏联在1928年后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实行 农业集体化,农业为工业提供资金和原料来源。影响:短期内使 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 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 的持续发展。
(2)结合材料思考,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否真的像宣传画上描 绘的那样美好。想一想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存在哪些弊端。 提示:不是。弊端:①强制农民加入,违背自愿原则;②牺牲农业、 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③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长 久发展。
结合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有关知识,并阅 读以下材料: 材料 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工业的办法,片面 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 结构的严重畸形。……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表现为走一条粗放 发展的道路。

历史: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人民版必修2)

历史: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人民版必修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2)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牺牲广大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 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 的唯一模式。
〓苏联的五年计划
名 称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三个五年计划
时 间
1928年-1932年 1933年-1937年
主 要 成 就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 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 路
英国模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 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公有制 私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先轻工业 后重工业 全盘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农业制度
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农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3)教训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5、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有哪些显著 特点?
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
政治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
高度集权,个人专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共1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7.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共17张PPT)

国家发展模式比较(纵向比较)
项目 农 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余粮收集制

工 工业国有化(单一公 国家资本 业 有制,高度集中管理) 主义
恢复自由贸 贸 取消自由贸易 易,允许商 容 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品买卖
分 实行实物配给制 配 (平均主义)
绝 处 逢 生
粮食税代替余 粮收集制
斯大林格勒 拖拉机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小农经济落后;粮食供应的困难;工业发展的需要。 2、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1937年完成 1927 _______ 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方针; ________ 3、过程:
4、特点: 全盘集体化 ;强制性 ;追求高速度。 5、评价:
(2)问题:
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重工业过 重、轻工业过轻、农业长期落后的 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人们 (特别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什么必要性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 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 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 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 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三、形成过程:
(一)工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 先发展 重工业, 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背景
苏联建立;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领导人; 经济水平落后;资本主义包围
2、方针与政策
提出方针: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 政策: 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追求高速 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共23张PPT)(共23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共23张PPT)(共23张PPT)
高中历史说课
不走寻常路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说教材
说学情
说课流程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首先: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2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3
1.教材地位
承上启下
2.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苏 联经济建设的成 就和斯大林模式 的主要表现。 用历史唯物主 义方法客观分析 斯大林模式的历 史作用及弊端。
采用阅读、讨 论法提高学生合 作探究和自主学 习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结合图 表及文字资料, 增强教学的直观 性和趣味性。
通过对“斯大 林模式”的得与 失进行讨论,培 养学生客观分析 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领悟 调整与改革才是 社会主义不断完 善和保持自身活 力的重要手段。
3.教学重难点
2.措施
②农业全盘集体化
③1936年新宪法确立
3.评价
①功绩 ②局限
a.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实力增强 b.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a.工农业比例失调,牺牲广大农民利益
b.计划指令压抑地方积极性和自主性
谢 谢 聆 听!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工业 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 都是从轻工业开始。党记住了列宁的话:没有重 工业,便无法保持国家的独立;没有重工业,苏 维埃制度就会灭亡。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 ‘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 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在1946年的演说《斯大林选集》
1.讲授法——注意展示 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和 横向联系,便于学生知 识掌握。
2.直观演示法——展示 图片,史料等,整合不 同的资源。
3.问题探究法——遵循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课前自主预习;课上运用 自主学习 阅读法,思考斯大林模式 的表现、利弊等问题;课 后巩固练习、整理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Ⅱ人民版课件
(1)图一苏联的工业化方针是在哪一年确定的?前两个五年计 划苏联的工业化取得哪 些成就? (2)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二,分析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原因 及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
(3)图三反映苏联经济出现了什么新气象?分析导致这一新气
象的主要原因。
提示:(1)1925年。成果: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产值在 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增加,苏联宣布成为工业国;二五计 划完成时,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 争论。20年代末,斯大林和苏联另一位领导人布哈林进行了 激烈的论争,下面是双方的主要观点:
关于农业问题
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 个体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
农业还有很大潜力。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
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斯大林认为,阶 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通过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经济 建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必修Ⅱ(岳麓版)
(1)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提示:①消灭个体农业,实现农业集体化;②优先发展重工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从1929年下半年
开始,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群众性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很多 农民被迫加入集体农庄,财产被强行收归农庄,生产积极性 受到挫伤,从而造成牲畜大量减少的情况。故选 D项。
5.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这一
方针的特点是( )
A.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的理 解。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条件:“外部环境”。联系当时苏联
所处的国际环境,二三十年代苏联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
中,必须优先增强国防力量,巩固政权,故选 B。A、C、D三 项均出现在二战后初期,与题目时间不符。
2.(2012·温州高一检测)苏联工业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农业。 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农业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
D.取消新经济政策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A、B两项是斯大 林模式的特点,排除。D项与农业集体化相关,与工业化无关。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 C项。
6.(2012·厦门高一检测)“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政治上造 成的后果是( )
A.苏联农业长期停滞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造成大量的冤假错案 D.挫伤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2)原因:工业发展使苏联粮食紧张,为改变粮食供应困难状
况,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落后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 业不适应工业迅速发展需要。问题:全盘集体化,超越当时 生产力的水平,遭到一部分农民的抵制;集体化过程中一些 富农和新经济政策中富裕起来的农民被镇压。
(3)新气象:外国公司进入苏联市场。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 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出现了与外国合资的企业;实行美 苏缓和的外交战略等。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础知识。为了给工业化积累资金, 苏联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进行集体化。故选C项。
3.苏联的农业政策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 转变为“全盘集体化”和“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 其原因和背景不包括( )
A.工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 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关于工业化问题
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 也会出现经济危机。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 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 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发展,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 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
业;③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
(2)在斯大林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形成了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的经济体制是通过什么途径形成的? 提示:①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② 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
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 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 为 (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题时抓住关键
词“政治上”,排除不是政治方面的弊端。故选C项。
7.对“斯大林模式”关于政治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权力高度集中,破坏了民主集中制
②苏维埃是名副其实的人民政权的权力机构 ③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 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导致没有了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要充分了解当时的政治特点,分清各选项的说 法,①③是“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特点,②④说法过于绝对。
8.(201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 (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
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B.苏联出现 Nhomakorabea食供应困难
C.斯大林的主观认识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解析】选D。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农业 集体化实施的背景。
4.(2012·南京高一检测)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 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 %,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B.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的健康发展 C.新经济政策为发展工业牺牲农业 D.农业集体化中农民财产被强行收归农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