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四、课时安排:2课时新课教学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设疑:一汪“清水”,习习“微风”吹开了“桃花”的笑脸?激发:看来桃花并非只开在春风里。

今天是桃花盛开日子,用你们智慧头脑,灵巧的双手,映红课堂这一片“桃花”。

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水、酚酞、品红等引导实验验证假设,做好学生活动可能性预测和应接准备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激趣:氨有“无影脚”,“跑”到棉花上?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第三单元课题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的概念、性质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一些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的概念、性质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2.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3.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引出分子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分子和原子的模型,介绍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如分子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分子运动的现象,加深对分子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气体的膨胀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等,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VI)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VI)
教案纸页数若不够,可复制添加。
昆明市第二十一中学教案纸
教师活动(第1课时)
【引入】投影:想一想,敞口在空气中的水为什么会减少?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我们为什么会闻到花的香味?
【演示】实验3-1
【讲解并投影】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如大气主要是由氮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板书】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投影】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比较,回忆热胀冷缩的原因
【设疑】分子很小,还能再分吗?
【板书】三、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投影、实物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模型
【投影讲解】以水分子为例讲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投影讲解】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观点分析水变水蒸气、电解水、空气与氧气(学生口答,是投影)
【板书】3、分子间有间隔。
【提问】为什么气体可以压缩在钢瓶中?
【课时小结】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讲评】上了本节课你应该知道: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的特性或性质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得分子间间隔加大;温度降低时,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间隔缩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缘于此。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品德。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设计
见教案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五、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的培养。
六、作业(测验)题:教材P51-52练习与运用第1-4题
七、教具准备:(包括是否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仪器:烧杯(4个)、试管、药匙。药品:品红、浓氨水、酚酞试液。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课时1:试着分析下列一些现象发生的原因:1、走在花园中,远远就能闻到花的香味。

2、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并总结可能的原因:物质可能是由一些小的人们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

这些粒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并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总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些粒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那么,除过我们所了解的这些外,它们还有什么性质呢?请大家共同来观察分析下面的这个实验:将一体积黄豆和一体积绿豆混合。

现象:总体积小于这两体积之和。

原因:是因为黄豆之间、绿豆之间存在有空隙的缘故。

请试着分析下面的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

100毫升的水与100毫升的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0毫升。

原因:因为酒精分子之间、水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大家回答得都很好,那么运用我们新了解的知识,解释一下下列这些现象。

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2、物体的热胀冷缩。

课时2:前面的学习我们已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并且了解到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且各微粒之间有间隔。

这节课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当有变化发生时,这些微粒具体是如何变化的。

分析水蒸发和水电解。

结论: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物理变化发生时,分子本身不变,当化学变化发生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生对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进行分析,加深对上述结论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1。

2、教材的地位和和作用:①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是学生继续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是化学与物理、生物的一个结合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蒸发、挥发、扩散等宏观现象。

学生分析:分子和原子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在物理课中已有所涉及。

但是,并没建立准确的概念。

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粒子,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因此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的第一次分化点。

所以如何让学生能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微观知识,对后续学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即宏观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法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没有认识,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所体会,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应多联系一些生活实际、多运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力求在学生脑海里建立分子观,运用分子的特征,辨析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的事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树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认知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1、分子的性质。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三、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用品:无色的酚酞试液、氨水、蒸馏水、品红、氯化钠烧杯、滴管、研钵、玻璃棒、塑料瓶、药匙六、教学流程片断1、新课导入(师)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世界里,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看课件中物质的图片)想象一下,假如你能看见这些物质里面的样子,你猜想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撕纸比赛,要尽可能将纸分的最小并要均分。

当学生感到很难再分割下去时,追问还能分得更小吗?(师)展示氯化钠晶体,想一想能否将它分成更小的颗粒(生)可用研钵实验:用研钵研磨氯化钠晶体。

(师)已经研磨后的氯化钠粉末还可用什么方法将它分的更小(生)可用水学生实验:氯化钠粉末中加水的实验(学生活动)从有关现象分析得出氯化钠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师)事实上,不仅是氯化钠,任何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几种,分子和原子是其中的两种,今天我们将学习课题2分子和原子(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片断2 图片,感知(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实验推断出物质由微粒构成,我们有没有办法观察到微粒的存在,答案是可以的。

我们可借助先进的仪器观测到微粒。

课件:苯分子的图,硅原子的图(师)左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右图出现的字迹是研究人员用超真空隧道显微镜的手段,通过使用探针将硅晶体表面的一些硅原子移走,从而形成了字迹,通过这些图说明微粒是真实存在的。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优秀教案
(六)、交流讨论,体验成功
多媒体打出两个讨论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1、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2、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异同点?
思考交流,展示自我
学生与同学互相交流,在交流中既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同时把本课的知识内容做了梳理和总结。
(七)、实践应 用,布置作业
列举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分子的自述》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查找资料,完成作文
让学生查阅一些相关资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中采用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方式,小组长通过课堂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自主学习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打分,自和原子姓名:__________教 师:_________时间:_______
糖分子运动要水分子中去了
观察现象,热水杯中溶液颜色更深,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引导学生挖掘生活实例,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体现了“从化学走向,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宗旨。
(四)、再次设疑,实验验证
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有没有注意到水泥路上,每隔不远就有一道缝隙(多媒体展示图 片)?你知道它们所起的作用吗?这些缝隙在冬天和夏天里又有什么变化呢?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会对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微观想像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
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
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
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教学内容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开始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此后,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断深入。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认识分子的特点
过程

方法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
分析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激发学生化
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立对分子、原子构成物质观念,初步认识分子的特性。

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的差别。

媒体
教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导言我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这些宏观的物质又是由哪些微观的粒子构成呢?这节课我就带领同学们到微观的世界里去看看
【想一想】
1、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2、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不见了?
3、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花的香味?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猜一猜】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
我们知道: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

分子的特性之一: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问题讨论】1、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2、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
活动与探究二:
1.向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2.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
色。

3.将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浓氨水,如图放置。

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A杯中的溶液变红B杯中的溶液不变色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解释:氨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特性之二:分
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提问】衣服晒放在在太阳下容易干,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提问】100mL 水+100mL
酒精=200mL液体吗?等式会成立吗?
A组实验:100mL水+100mL酒精
B组实验: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引导:通过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新发现。

分子的特性之三:分子间有间隔。

氧气可以助燃,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呢?
分子的特性之四: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可分提出问题: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2、从水在电解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以水的电解为例,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

定义: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学生思考,思考,回答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知识迁移应用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
二、分子的基本特征
1、分子很小
2、分子是运动的
3、分子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三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物理变化:分子没变化学变化:分子改变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