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目的一、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在说明中注意语言运用的特色。

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比较分析。

课时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后记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碑身部分和大碑座部分的说明文字的顺序。

教学难点:纪念碑的结构组成部分的分析有些难度。

学法指导:怎样安排说明文的顺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1、生齐读课文题目,引入新课。

我曾在阳光撒满天安门广场的十月的一天,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巍峨啊,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一个个如在眼前。

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气宇不凡,它象征着无数革命先烈钢铁一般的意志,洁白无瑕的高尚品质。

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经历的艰苦道路,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崇敬之情充盈胸际。

缅怀先烈心向党,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为四化大业作出贡献。

2、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讨论:(1)“永垂不朽“是什么意思?(2)“谁”永垂不朽?包括哪些人?(3)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板书“说明文”)问:说明一词中的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4)怎样才能说到“明”的程度?(板书:抓住事物特征,明确说明顺序)。

二、初读课文,注音、明形、释义,掌握有关字词。

注音:砌(qì)瞻仰(zhān)(yǎng)丰功伟绩(jī)镏金(liú)幅(fú)上溯(sù)重幔(chóng)(màn)小庑殿顶(wǔ)窖坑(jiào)逾越(yú)天堑(qiàn)老巢(cháo)发髻(jì)、不朽(xiǔ)明形:巍峨、矗立、奠基、丰功伟绩、挺拔、镏金、永垂不朽、上溯、镶嵌、销毁、挑衅、慷慨激昂、怒形于色、搀扶、呼啸、峻峭、逾越、天堑释义:(1)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

(2)挺拔:直立而高耸。

(3)上溯:向上追溯。

溯,逆流而上。

(4)逾越:越过。

(5)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

形容它的险要。

堑,壕沟。

三整体感知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问题:找出课文最早对纪念碑的构造加以说明的文字;对照课文在彩图上指出纪念碑的建筑结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介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苏教版七年级必修课程中的一篇人物传记。

本文主要介绍了革命英雄焦裕禄同志的生平故事,以及其奋斗精神。

其中,焦裕禄同志不断自我修正,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为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1. 理解焦裕禄同志的家庭和成长背景,了解其革命生涯和奋斗精神;2. 掌握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3. 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体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讲述焦裕禄同志的家庭和成长背景;2) 介绍焦裕禄同志的奋斗经历,用事例说明他为人民冬夜奔走、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3) 介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鼓励学生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对社会的责任。

2.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和感受焦裕禄同志的真实情感;2) 教师在呈现焦裕禄同志生命中的短暂、光荣时刻的同时,注意切入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四、教学方法1. 听、讲、思考、分组讨论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上,通过听取教师的讲述、学生的阐述,集体讨论、分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

2. 问答式教学法: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文本难点。

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合理添加相关知识点或历史文化背景等内容。

3. 视听结合教学法:由于焦裕禄同志生前没有视频和录音等视听信息,且其事迹较为遥远,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全面地了解他的人生悲壮,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方式加强视听效果。

五、教学内容与流程1. 学习篇章中的故事情境1) 了解焦裕禄同志的出生及故乡情况,介绍他成长的环境和家庭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他的成长及对革命事业的热情之源。

(2020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2020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目标:1、读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3、领会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重难点: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学生发言后归纳: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下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释题、了解背景:正标题: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点明文章主题。

副标题: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收到了200多份的设计方案,1951年国庆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另外3个方案来建筑纪念碑。

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

碑芯巨石重达百吨,自青岛运到北京,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

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碑基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3000多平方米。

碑座四面嵌着10幅巨大的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遥相对,上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碑文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

本文是1958年4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刚刚落成,新华社记者周定舫在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的。

行文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题字和碑文,突出了纪念碑的主题;碑身造型,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民族风格;十幅浮雕,向我们介绍了我国100多年来重大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先烈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进而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情分析:在学习了两篇说明文得基础上,这篇主要以学生得自主学习为主,尤其是针对顺说明序和说明方法得把握。

从说明顺序上看,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顺序,学生在把握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可能不太全面,需要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方法。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为主,相互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情怀,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方法,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课时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象征这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你去瞻仰过它吗?你知道上面都有什么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周定舫的脚步,一起去瞻仰这一纪念性的建筑。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1)字音瞻仰矗立奠基砌墙镏金上溯五卅髻天堑镶嵌巍峨2)词义瞻仰:恭敬地看。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

矗立:高大而笔直的挺立。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丰,多盛。

永垂不朽:(英雄或伟人的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奠基挑衅旌旗天堑万年长存2、请同学自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文章的题目有何特征?起到怎样的作用?2)文章的段落结构及内容。

3、交流1)文章的题目由一个正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

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说明,讴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瞻仰”意为恭敬地看,表示对革命先烈的万分崇敬。

2)作者的思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特写瞻仰感受。

第一段(第1节):点题开头,总领全文,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十幅浮雕。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教授有关人民英雄的知识点,介绍有关同志们的英勇事迹,使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有关人民英雄的精神和业绩,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民英雄的含义和概念。

2.掌握有关人民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事迹。

3.了解人民英雄精神和业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1.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感慨。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人民英雄的伟大意义。

2.唤醒学生的爱国之心,从而提高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1.人民英雄的概念2.有关人民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事迹教学重难点分析:人民英雄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只有把握了人民英雄的定义,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民英雄事迹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有关人民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事迹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需要在听讲和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内容,对比分析这些人物的事迹,理解其涵义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展示法2.听讲法3.问答法4.课堂互动法五、教学流程Step1 自然铃声课堂上播放自然铃声,减轻学生上课前的疲劳,帮助学生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

Step2 创设情境通过介绍有关人民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人民英雄的价值。

使学生的思想情感高度融入其中。

Step3 教师讲解和学生对话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人民英雄的概念和内涵,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有关人民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事迹。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民英雄的精神,了解与爱国有关的知识。

Step4 课堂互动教师安排学生课堂互动,设计情境问题,让学生思考答案,体验在群体中学习的乐趣和感受,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Step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归纳整理人民英雄的概念、内涵和代表人物及事迹,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懂得中国人民为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激励自己缅怀先烈心向党,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方位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推荐有关的课外读物,了解革命先烈、革命前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空间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初步认识说明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

2、了解纪念碑的构成和特征,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光荣的革命传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观察,激发思考同学们,大家请看ppt上的这些图片。

请大家试着用语言来描述你所看到的这个建筑。

学生发表意见后,指出:同学们希望自己能到天安门广场亲眼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种心愿是可以理解的,将来也是可以实现的。

为什么我们今天对这座建筑物的结构、造型说不清楚呢?一是由于我们没有仔细观察过实物,照片上的题词、碑文、装饰等印得不清晰,二是由于我们还没有掌握按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今天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说明的。

这篇文章是新华社记者固定舫同志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纪实。

二、提问,检查预习1、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个副题,副题起什么作用?文章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标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

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说明,讴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2、“瞻仰”什么意思?能举出哪些同义词、近义词?为什么这儿必须用“瞻仰”?恭敬地看,表示对革命先烈的万分崇敬。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作者用哪几个词来形容的?你能举出文章中的比喻、数字以及建筑材料来具体说明吗?作者为什么要举数字打比方呢?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三十七点九四米。

纪念碑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

以上种种仅是稍加说明,已显示出纪念碑的巍峨、雄伟、庄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黄纱巾》是一本小说集,共收录文章29篇。

所选文章均系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广大少年儿童的上佳精神食粮。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构想】是一篇说明文,讲授此课时,第一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作者采取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的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控说明的顺序,对文章作整体的掌控。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讲授此课时,我抛弃传统的细致讲授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对课文作整体掌控后,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的展开中,掌控说明文的特点。

最后共同分析语言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让学生领会说明文的特点。

3.学习在说明中运用描写的方法。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事迹,鼓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重难点]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观看图片;感知课文;设计活动;共同分析。

[教学步骤]学生介绍纪念碑。

了解文章内容。

掌控文章特点。

体会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干情形作一定的了解,加深认识,并学会整理中心资料。

)一、导入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视察。

(不同角度摄影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作了解。

)2.请一位同学看着图片介绍纪念碑。

3.先不作评判,《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也是说明、介绍纪念碑的,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说明的时候有什么特点?二、整体掌控课文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知道自由泛论。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

(2016年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重点: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学难点: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比较分析。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导入2. 板书课题3.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二、学习新课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2.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3.阅读课文,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节):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层(4-6节):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节):具体介绍10幅浮雕。

4.自读第一层(2-3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

讨论后明确: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

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5.指名读第二层(4-6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

(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提问: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细描绘作了准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纪念碑的结构特点,品味作者感情;2、指导学生理解说明对象、特征,理清本文说明顺序;3、体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过程与方法:阅读与图片展示、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1、了解纪念碑的结构特点,品味作者感情;2、指导学生理解说明对象、特征,理清本文说明顺序;3、体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教学难点】1、体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教学方法】自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文朗读、PPT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或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视频资料),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周定舫,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二、回忆说明文常识1、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常见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13、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等。

4、说明语言准确、科学、严谨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展示学习目标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表明本文说明的对象。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瞻仰”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指恭敬地看。

)2、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3、积累词语。

4、初读课文,思考:(1)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即纪念碑的总特征)(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语)巍峨、雄伟、庄严(2) 阅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3)说说课文总体上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纪念碑的?请勾画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词。

(4)了解文章结构特点。

5、班内展示、交流,老师补充。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word教学设计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word教学设计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入手,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体特征。

2.组织学生仔细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学会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认识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体特征。

2.体会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学习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收集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所展示的历史事件的内容(任选一件),并把它整理成一个小故事。

二、课堂学习第一块:情境导入。

同学们,从小学的课本上大家就结识了无数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5月1日,矗立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从此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工程被载入史册。

你们见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吗?在什么情况下见的?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学生也许会说,在新闻联播中,在外国使节访华的迎宾仪式中,或直接看见过。

由此可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国人心目中的政治地位、历史地位。

)第二块:整体感知。

1.播放教参配套光盘中的朗诵视频,请学生听朗读时找出文中所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思考文中详细说明了纪念碑的哪一部分?明确:总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详细说明了大碑四周的十幅大浮雕。

2.学生速读全文,思考并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从落成时间、位置环境、规模、高度、质地、艺术价值、意义等方面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第三块:形象描述。

根据课前的准备讲故事,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十幅浮雕中的历史故事。

组织评价。

评价要求:口齿清楚,事件交代清楚,生动。

小组讨论: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10幅浮雕分分类;研究课文,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

由此说说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第四块:探究提高。

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说明十幅大浮雕?明确:方位顺序和十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苏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苏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苏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一、学习时刻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讲明事物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从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明白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真正含义,鼓舞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教学设想一、本文篇事物讲明文,写法上专门有特色。

它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的同时,又运用了时刻顺序,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涉及的历史知识广,初一学生尚未系统学过,因此略讲,只作一样性了解。

三、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在学生能力上的培养。

五、课前预习:1.速读课文一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差不多内容。

2.查字、词典,解决生字、生词。

3.按讲明文的结构特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六、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明确体裁、解题复习、摸索、圈画2 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形〔字、词、结构等〕阅读、讨论、摸索3 创设咨询题情境: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组织学生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朗读、讨论、摸索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分析课文第2—5节重点了解这一部分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阅读、勾画、摸索2 组织学生自己分析6—10节的讲明顺序;完成表格讨论、交流、摸索、自由发言3 学习评判:你认为文题中的〝人民英雄〞怎么讲包括哪些人?摸索、自由发言4 组织交流:假如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畅所欲言第三块:语文活动:我来做导游〝向您介绍我们的**中学〞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组织、参与活动:出示中学平面图讨论、自由发言、个不发言第四块:课后学习与作业:1.到网上去收索更多有关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资料,小组交流,把收集的资料了出一期板报。

2.课后请收集为国捐躯的顺德烈士的事迹,并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目标1、了解纪念碑的构成和特征,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光荣的革命传统。

2、学习空间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初步认识说明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2、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历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部历史,一部恢宏的血的历史;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种魂,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之魂。

让“历史”成为我们的镜子,让“魂”成为激励我们奋进的动力。

二、阅读主场(一)教师讲述说明文阅读要点通过阅读,建立有关说明文阅读的知识体系:1、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

4、说明语言。

(二)进入阅读程序1、阅读第1段,提取关键词语。

(“巍峨、雄伟、庄严”——总印象)2、快速阅读第2—6段(略写),捕捉具体印象。

(先独自寻找,小组讨论,在班上发言。

)⑴第2段:过渡。

⑵第3段:①兴建经过②重大意义⑶第4段:③题词④碑文⑷第5段:⑤东西两侧⑥小碑座四周⑦碑顶⑸第6段:⑧大碑座的四周3、讨论:略写的印象以什么为顺序?(空间顺序)4、默读7—10段(详写),捕捉具体印象。

先独自寻找要点(方位、事件、时间、意义),小组讨论,在班上作简要概述。

第一幅:东面、“销毁鸦片烟”,1839.6.3,“表现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强决心”第二幅:东面,“金田起义”,1851,“严重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第三幅:南面,“武昌起义”1911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第四幅:南面,“五四爱国运动”,1919.5.4,“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第五幅:南面,“五卅运动”,1925.5.30,“工人阶级领导各界人民坚强不屈的向帝国主义斗争”第六幅:西面,“八一南昌起义”,1927.8.1,“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第七幅:西面,“抗日敌后游击战”,抗日战争,“打击日本经略者”第八幅:正面,“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第九幅:正面左,“抬担架,运军粮,送军鞋”,解放战争,“支援前线”第十幅:正面右,“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解放战争,“庆祝胜利”5、讨论:十幅浮雕的介绍以什么为顺序?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顺序。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科版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科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

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四)反馈交流1.给划线的字注音。

镏金上溯重幔庑殿挑衅逾越天堑2.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参看单元支配表的要求: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巍峨、雄伟、庄严。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

请你查资料后和同学们讨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明确:(“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 5.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外,还说“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明确:(这两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加上这两句以后,使人们对“37.94米”到底有多高有了一个具体的感觉。

10层楼大家都见到过,天安门就在纪念碑的对面,大家都很熟悉,一比较就可以想见纪念碑有多高了。

)6.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业1.背诵正面的主题以及背面的碑文。

2.完成练习三,整理课文已经学过部分的说明顺序3.找出并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色,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 苏教版

课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学习目标 1了解建筑性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2、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

3 .能理解和分析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喻等。

二、重难点点拨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1、)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

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4、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7)doc

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7)doc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根据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活动路线,逐步理清说明的顺序。

2、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体会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碑文):“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师充满感情朗读,然后问:这三个时间段分别有什么含义?生交流后师接着说: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就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毛主席亲笔题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作者活动路线的词句。

2、根据作者活动路线的变化,找出作者瞻仰的顺序。

3、摘出关键词,对照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作者瞻仰的顺序:活动顺序:空间顺序:方位顺序:4、学生交流、评价5、教师小结。

三、精读“十幅浮雕”1、根据课文内容,理清十幅浮雕所展现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填表)方位事件名称时间事件意义东南西北2、选择一幅浮雕,讲述里面的历史故事。

(交流、点评)3、分析浮雕上画面的形象,发挥想像,描述形象,然后概括其历史意义。

4、对不太清楚的一些历史事件,课后查阅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说明中的记叙、描写、议论的作用,体会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昨天,我们随作者一起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重点了解了说明的顺序,以及人民英雄可歌可泣的行为。

本节课我们将从语言这个角度学习这篇文章。

二、体会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具体表现:1、大量说明性的语言(列数字、作比较等)2、不少记叙性、描写性的语言3、一些议论性的语言处理方法:1、学生认真读课文,围绕以上三点各找两处加以体会;2、学习小组内交流,有不同意见的大家讨论;3、将学习小组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来以共享;4、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三、探究活动1、如果要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增加建国以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为什么?2、此时,碑文将如何写?请你按一定的顺序为这座纪念碑起草一份新的碑文,读给你的同学和老师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

2.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3.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说明文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结合的方法。

2.学习文章用文字及画面特征对十幅浮雕进行描述以突出主题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字词:
【注音】瞻仰(zhān yǎng)矗立(chù)奠基(diàn)砌墙(qì)镏金(liú)
上溯(sù)五卅(sà)髻(jì)天堑(qiàn)镶嵌(xiāng)巍峨(wēi ’é)
【词语解释】
1.矗立:高大而笔直的挺立。

2.落成:(建筑物)完工。

3.瞻仰:恭敬地看。

4.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

5.遥遥相对:远远地互相对峙、对立着。

6.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丰,多盛。

7.永垂不朽:(英雄或伟人的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8.镶嵌:把一物体卡在另一物的空隙内。

9.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形,表现了显露。

于,在。

色,神色。

二、题解
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何作用?
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抒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副标题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历史地位。

1.导入: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它的认识。

在新闻联播中,在外国使节访华新闻中,或直接看见过。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这种重大的情况下出现,体现了它的政治地位、历史地位。

2.通读全文,从落成时间、位置环境、规模、高度、质地、艺术价值、意义方面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四、文章的结构:
1.划出课文中表示方位的词(在文中找出表明顺序的关键词语)
⑴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踏上台阶——到了平台
按作者的活动顺序来写,由远而近,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个形象。

⑵到了第二层平台,作者又如何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词、碑文和造型的?
由下而上:台阶——平台(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正面而背面:题词(正面)——碑文(背面)
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⑶说明的顺序:
总的来说,本部分按空间顺序来写。

活动顺序:广场——石道——碑前——台阶——平台(由远而近)
空间顺序: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由下而上)东西两侧上部——碑顶方位顺序:东(2)——南(3)——西(2)北(3)(东——南——西——北)
2.文章可分几部分,段意是什么?(见课文分析)
①作者的思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特写瞻仰感受。

②全文共十一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开头,总领全文。

说明瞻仰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全段仅两句话。

第一句告诉全国人民: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建成。

“落成”表明这一工程已胜利结束,内含庄重、庆贺之意。

第二句进一步点明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印象和当时的心情:“巍峨、雄伟、庄严”既体现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的印象,又概括出碑的总体特征;“瞻仰……纪念碑”既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也与“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扣合,体现全文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10)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碑的构造、题字、碑文以及十幅浮雕。

第三部分:(11)抒写瞻仰后的感受,呼应标题和开头。

“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引出结尾,呼应开头;“默默致敬”不仅与开头“万分崇敬”呼应,而且深沉地表达了人民英雄的革命业绩感人之深以及群众对先烈的崇敬、悼念之情。

3.重点批划:(课文第二部分)
①有关碑的概念
位置:广场南部
材料:花岗石、汉白玉
台基:美观朴素、洁白耀眼
正面:题词
纪念碑背面:碑文
两侧上部:红星、松柏、旗帜
上碑座四周:牡丹、茶花、菊花
碑顶:卷云重幔
②层次分三层:
第一层(2-3)介绍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兴建过程规模和质料。

第二层(4-5)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字、碑文、装饰与造型等。

第三层(6-10)依次介绍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

第六段是总说,使人对十幅浮雕产生总的印象。

第七至第十段是分说,每段开头交待作者的瞻仰方位,由此体现十幅浮雕的说明顺序。

第六段,介绍浮雕的高度,全长,耐久年限,以及雕刻的英雄人物的数目,大小和各不相同的特点。

五、英雄的故事
1.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十幅浮雕中的历史故事。

讲述要求:
(1)要交代清记叙六要素和这个历史故事的意义。

(2)口齿清楚,语言顺畅、生动。

评价要求:口齿清楚,事件交代清楚,语言生动
2.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十幅浮雕分类。

研究课文,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

由此说说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东①1839年,销毁鸦片烟,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坚强决心
②1851年,金田起义,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③1911年,武昌起义,结束了封建帝制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南④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⑤1925年,五卅运动,促使大革命风暴爆发
西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
⑦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三类:解放战争时期
北⑧1949年,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左右两边两块装饰浮雕:支援前线、慰问战士)
小结:从碑文的主演内容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3.写作特点:
第七段东面两幅: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
介绍前一幅,由实到虚,先描述画面,再写画的含义;后一幅先写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再具体描述画面,由虚到实。

第八段: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
写“武昌起义”,先介绍画面上的英雄人物,再总结辛亥革命的意义;介绍起义画面,突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的细节;在语言的运用上,‘摧毁“”冲去“”冒’“打断”“撕碎”“践踏”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也揭示了清朝腐朽的本质。

写浮雕“五四爱国运动”:先指明它的历史意义,再介绍画面描述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既有概写,又有“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的特写。

在语言运用上一是准确运用动词,如“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句,用“齐集”而不用“集合”“集结”,表意准确;二是恰当地运用形容性词语,如“慷慨激昂”“愤激”“怒形于色”等,从而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画面形象充满着的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写浮雕“五卅惨案”:先简介这一运动的经过,再提示它的意义,最后介绍画面情景;介绍反帝斗争的英勇场景,又注意交代背景。

在语言运用上,用数词“成千上万”,动词“举着”“冲破”“前进”“加入”“勇往直前”等表现了“五卅运动”声势浩大,突出了上海人民同仇敌忾反对帝国主义的顽强斗争精神。

第九段:具体描述西面的两幅浮雕:“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

前一幅浮雕,先介绍画面,再指出其意义。

后一幅浮雕,只是先总后分地描述了画面上的人物及其行动,以此显示人民战争的特点,至于这一画面所表现的历史意义,则没有直接评价。

第十段:详细说明北面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简略介绍左右两幅装饰性浮雕。

这三幅浮雕,都只介绍了画面而没有直接提示其意义。

描绘最大的一幅浮雕,连用了“吹起”“举”“发射”“登上”“踏着”“冲去”“前进”等动词,突出了渡江战役势如破竹、一往
无前的雄壮景象。

这样写,主次分明,突出了主体画面。

总结:这十幅浮雕是将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相结合来写,空间顺序:东——南——西——北,时间顺序:即历史顺序。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