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 预算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 (一)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 (二)财力与事权相统一 (三)兼顾公平与效率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概述
三、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一)确定财政管理机构体系 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 政管理机构分为五级,即中央、省、市、 县、乡。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又设置不同 分工的机构分别负责各项业务管理
1 、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应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 来; 2、完善省以下事权划分问题;
第三节 我国的分税制
(二)政府间财权的划分需要调整 1、某些税种的划分需要调整(所得税等) 2 、地方税体系需要强化(通过修改宪法减 少政府级次,形成三级政府,省级以营业税 为主体税种,县级以财产税(不动产税)为 主体税种)。 3、税收征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需要解决
五、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一) 1950 年~ 1952 年“统收统支”体 制 (二) 1953 年~ 1979 年“统一领导、分 级管理”体制 (三) 1980 年~ 1993 年“划分收支、分 级包干”体制 (四)分税制
第二节 财政收支范围划分 的理论分析
一、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范围划分 (一)政府间公共产品事权划分的原则 1.受益原则 2.区域原则 3.效率原则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概述
四、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 期,预算管理体制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根据财力的集中与分散、财政的集权与 分权程度的不同,预算管理体制总体上 可分为集权型与分权型两种,又可进一 步划分为统收统支、分级管理、分级包 干和分级分税体制四种类型。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概述
第十四章 预算管理体制
本章目录
第一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收支范围划分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中国现行分税制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一、单项选择题1.在政治行为中,()追求选票极大化A. 政府部门B. 特殊利益集团C. 投票者D. 政治家2.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确定公共收支计划指标,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A. 单式预算B. 增量预算C. 零基预算D. 复式预算3.按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标准,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的公共产品是()A. 国防B. 消防C. 外交D. 航空4.依据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划分原则,以下应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种是()A. 所得税B. 财产税C. 关税D. 增值税5.美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 1 月1 日—12月31 日B. 当年7 月1日—次年6月30 日C. 当年4 月1 日—次年3月31 日D. 当年10 月1日—次年9月30 日6.以下属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有()A. 征收个人所得税B.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 消除外部性D. 控制货币供应量7.中央政府须承担的支出责任是()A. 国际贸易B. 市政建设C. 公共绿地D. 地方性公共交通8.《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年施行A. 1994B. 1995C. 1986D. 19969.《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年通过30A. 1994B. 1995C. 1986D. 199610.国家预算的执行机构由()和职能机构组成A. 国务院B. 省政府C. 各级人民政府D. 各级人大1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A. 统一领导B. 分级管理C. 统收统支D.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2.整个国有资产管理重点是()A. 有形资产B. 无形资产C. 经营性国有资产D.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13.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属于()A. 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B. 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C. 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D. 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权的体制14.各级预(决)算应由同级()审查批准A. 人民政府B. 财政部门C. 税务部门D. 人民代表大会15.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是按照下列哪种形式分类的()A. 预算的内容B. 预算的组织形式C. 预算的实施过程D. 预算收支指标16.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调整的审批机关是()A. 本级财政部门B. 上级财政部门C. 本级人大常委会D. 上级人大常委会17.我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 1 月1 日—12月31 日B. 当年7 月1日—次年6月30 日C. 当年4 月1 日—次年3月31 日D. 当年10 月1日—次年9月30 日18.各级政府应当按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多大比例设置预备费()A. 10%—15%B. 5%—10%C. 3%—5%D. 1%—3%19.下达编制下一年预算草案指示的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财政部D. 中国人民银行20.中央决算的审查和批准机关是()A. 财政部B. 国务院C. 全国人大常委D. 全国人大21.预算外资金属于()A. 信贷资金B. 集中性资金C. 单位自有资金D. 财政性资金22.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的批准机关是()A. 本级财政部门B. 本级人大C. 上级人大D. 上级财政部门23.我国预算资金的出纳机构是()A. 财政部门B. 海关C. 税务部门D. 国库24.我国县级以上的国库经理机构一般是()A. 工商银行B. 农业银行C. 中国银行D. 中国人民银行25.具体负责预算组织实施的机关是()A. 税务机关B. 财政部门C. 海关D. 人大常委26.下列资金中属于预算外资金的是()A. 增值税收入B. 国企税后留用资金C. 乡镇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D. 债务收入27.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属于()31A. 单位B. 主管部门C. 财政部门D. 国家28.按国家预算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不同,可将国家预算分为增量预算与()A. 单式预算B. 零基预算C. 复式预算D. 绩效预算29.我国预算编报程序实行()A. 一上一下B. 二上一下C. 二上二下D. 三上二下30.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组成A. 省总预算B. 市总预算C. 自治区总预算D. 地方总预算二、多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学习要求: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原则了解政府预算的职能和分类方法具体内容:一、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含两层含义:(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多少。
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2、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
3、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例题1—08年单选】政府理财的主导和基本环节是()A、信贷计划B、政府预算C、国民经济发展计划D、年度投资计划答案:B【例题2--课后题第2题】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
A.政府财政收支计划B. 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C.政府理财的基本环节D.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答案:D二、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监督和控制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反映和规定了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作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重要文件,政府预算是人大代表和全体人民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
3.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功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
只有在授权范围内的支出,才是合法和有效的。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内容及其实质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内容及其实质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在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管理原则。
它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执行制度、预算监督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
其实质是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使用效益,以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制度体系。
预算编制制度是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环节之一。
它包括预算编制范围、程序、原则和方法等的规定,并由财政部门负责统一指导和管理。
预算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的规划和确定、政府债务管理等。
它的目的是确保预算收入规模与支出规模相匹配,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预算执行制度是指预算经过批准后,各部门按照预算数开展财政活动的一系列制度。
它包括预算控制、预算调整、资金管理和支出审批等环节。
预算执行制度的核心是预算控制,即通过控制预算执行进度、执行规模、执行方式等,以确保财政活动与预算计划相一致。
预算调整是指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的预算额度、项目和结构的调整。
预算监督制度是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它包括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检查,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和反馈,以及预算执行责任人的追究。
预算监督制度的核心是审计制度和财政监察制度。
审计制度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财政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财政监察制度通过监察机构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纪律问题。
绩效管理制度是指将绩效考核与财政预算相结合,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推动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它包括预算绩效指标的确定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绩效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财政使用效益。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实现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使用。
通过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一系列制度环节的规定和实施,确保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名词解释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
以下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1. 预算编制:国家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确定各级政府各项收支预算的过程。
预算编制应该遵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制定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方向的预算方案。
2. 预算执行:国家对预算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各级政府实施预算的合法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预算执行应该遵循法制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的原则,实现预算支出的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
3. 预算监督:国家对各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预算的合法合规性。
预算监督应该遵循公正、公开、严格和有效的原则,发挥各种监督机制的作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4. 预算评价:国家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预算实施情况和效果,为调整和改进预算管理提供依据。
预算评价应该遵循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准确反映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
5. 预算制度:国家对预算管理的法律、制度、政策等方面所形成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和规定。
预算制度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可控性、可监督性、可评价性等特点,为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
6. 预算法:一种规范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预算基本原则、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预算法的制定旨在保障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以上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它们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家财政的科学管理和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简述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简述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和内容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部分,被称为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
它的实质是要解决中央政府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同)级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资金支配权和管理权。
即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在预算资金分配上的集中和分散,在预算管理上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确定预算收支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明确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二)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建国初期和国家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地方收入全部上缴中央,地方所需要的支出由中央拨款解决。
这种办法对解决解放初期经济困难,促进国民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财力高度集中,地方积极性受到影响,所以,从“一五”以后就很少采取这种预算体制了。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
从1953年到1978年基本上实行这种预算体制。
属于以中央预算集中为主,适当给地方下放财权的类型。
它的主要特点是:主要财权和财力集中在中央,地方预算收支指标由中央确定和下达,但地方有一定的机动权,并实行了收支挂钩的办法,地方政府增收节支可以适当地留一部分给地方。
这一时期各不同年限实施的具体形式有: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以收定支,五年不变;总额分成,一年一变;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节余留用,一年一定;收支挂钩,总额分成,等。
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从1980年到1993年这段时期实行的。
这一体制俗称“分灶吃饭”或“财政包干”体制,是我国预算管理体制一次重大改革。
它的主要特点是:1. 变过去全国“一灶吃饭”为“分灶吃饭”,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由过去中央一家平衡,改为各地自求平衡;2. 各项财政支出不再由中央各部门为口下达,均由“快快”统筹安排,调剂余缺;3.包干比例和补助数额由一年一定改为五年不变。
预算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预算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企业等组织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监控和评估的制度安排。
预算管理体制对于组织运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控制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预算管理体制中的一些关键名词:
1. 预算编制:指制定预算计划书、预算方案等一系列预算制度文件的过程。
在编制预算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经济形势等,以及组织自身的现实情况,如财务状况、市场地位、企业文化等。
2. 预算审核:指对预算编制结果进行审核和审批的过程。
预算审核的目的是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避免出现计划和执行不相符的情况,减少预算决策中的风险。
3. 预算执行: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预算计划进行执行的过程。
预算执行需要进一步规定预算细则和预算实施方法,确保预算得到有效实施,达到既定的预算目标。
4. 预算监控:指对预算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预算监控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困难,保证预算执行的稳定和有序。
5. 预算评估:指对预算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预算评估的目的是检验预算目标的实现程度,发现预算决策不足之处,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体制,促进组织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体制是一套完备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它不仅对公司的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和评估起到指导作用,也是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必要管理手段。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02
案例一: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 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府机构分联邦、州、地方三个层次,各级政府都有明确的事权、财权,实行分别立法、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的财权划分方式。美国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享受各自的税种设置、税率设计、税款征收管理的权利。三级政府各自行使归属于本级政府的税收立法权、司法权及执行权,这使得美国形成了统一的联邦税收制度和有差别的州和地方税收制度并存的格局。
各级政府都有一些属于自身的税种,且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主体税种。联邦政府的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国内消费税、遗产税、关税和赠予税,其中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州政府的主要税种有销售税、州的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消费税等,其中以销售税为主体税种;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有财产税、地方政府的销售税、个人所得税等,其中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各级政府也同时采用共享税源、税率分享的形式来划分税收收入。
国 家 预 算
中央预算
地 方预 算
省(直辖市、自治区)预算 市(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县(不设区的市、区、旗)预算 乡(镇)预算
三、国家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国务院每年下达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财政部门 根据指示精神部署具体事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在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内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核汇总。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在每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一个月之前将本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代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初审,并在人代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 预算草案经人代会审查和批准后才可成立。中央预算草案由全国人代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由本级人代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节 预算管理体制
一、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十三章预算管理体制2
(二)预算管理体制的分类
预算管理体制的分类是依据各级预 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核心问 题是地方预算是否构成一级独立 的预算主体。
1 、 统 收 统 支 体 制 ( 1950 年 、 1951~1952 年、1968~1970年)
中央财政支出 54.3 52.5 39.7 37.4 33.9 28.3 占全国支出
(B)加剧了当时的经济过热现象。
实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各地收入多了, 都热衷于利润大、见效快的加工工业 的投资,形成了“多收——多留—— 多投”的运行机制。
(C)重复建设严重,地区产业结 构趋同,地区相互封锁,盲目竞 争。
b、各项财政支出,不再由中央归口下 达,均由“块块”统筹安排,调剂余 缺。
c、包干比例和补助数额由一年一定改 为一定五年不变。
(2)“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 干”的体制形式(1985~1987年)
(A)按第二步利改税以后的税种划分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按隶属关系 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根据地 方的收支基数,确定地方收入的分成 比例和上解补助数额,一定5年不变。
原
则
将税源比较固定、仅限于某一
地区的税种划为地方税,有利
于因地制宜、加强征管。
2、政治标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1)各国 的政治体制
联邦制国家则重于分权 单一制国家则重于集权
(2)各国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 国家则重于分权
计划经济体制的 国家则重于集权
自由竞争时期, 政府干预程度 低,则重分权
3、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并 充实地方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地方企 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城市维 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 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印 花税、契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遗产税 和赠与税、地方企业上缴的利润、国有土 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预算管理体制-(新版)
• 1994年实行税利分流。税利分流是指国 有企业实现的利润由原来以所得税和调 节税形式上缴国家财政,改为以所得税 和利润的形式上缴国家财政一局部,其 余局部由企业自主支配的一种利润分配 制度。
精选课件
• 主要内容是:一是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制, 取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征收的调节税。二 是取消对国有企业征收的能源交通重点建 设基金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三是统一标 准企业所得税税基。四是逐步建立国有资 产投资收益按资分利、按股分红或税后利 润上缴的分配制度。五是强化税收征管, 取消包税,严格执行按税法规定减免税。
精选课件
监督管理权是指有权对国有资产的经 营管理通过立法和制定行政法规加以标准; 有权对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动和经营效益情 况实施统计监督;有权对国有企业的资产 运营过程进行统一的检查和监督。
精选课件
投资和收益权主要是指国家以国有资产 代表者的身份,对国有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 利润拥有分配决策权、收益权和再投资权; 对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交 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拥有按国家投资份额或协 议规定的相应的收益权和再投资权。
精选课件
资产处置权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开展 的需要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国有资产 进行发包、出租、参股、兼并、拍卖、 出售等处置,对资产评估价值予以确认, 并取得和使用资产处置收入。
精选课件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概念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确定国有资产管
理机构和国家行政〔经济〕管理机构之间、 国有资产所有者之间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 系内部各机构之间权责关系的根本制度, 是国家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精选课件
〔二〕分类 1、按照国有资产的经济用途来划分,可分为经 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2、按照国有资产有无实物形态来划分,可分为 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3、按照国有资产所在的地域来划分,可分为境 内国有资产和境外国有资产。
[知识]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各级预算管理的职责权限和预算收支范围的一项根本制度,它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事业行政财务管理体制、以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等。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仅指预算管理体制。
在实际工作中,讲财政体制时,一般是指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改革,总体上是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由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到逐步实行多种形式的分级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1994年起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由于国家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预算管理体制所进行的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对国家财政以至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占有重要地位。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和监督。
我国有关预算管理的法律主要有宪法、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预算法、审计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等。
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行使编制和执行国家预算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查批准国家预算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查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的职权。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在预算审查监督中的职责、审查方法和程序。
预算法明确了人大、政府、财政部门以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在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审查中的职责、作用和操作程序。
审计法规定了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的对象、内容以及职权和程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对中央预算的审查监督,并将有关人大进行预算审查监督的条文具体化,明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任务和有关工作程序。
第14章 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其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构成一级预算主体。
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二)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我国先后实行了四种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1.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2.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3.于1980年开始改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4.1994年实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做法,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之为财政联邦主义,即多级财政体制。
(一)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2.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据此划分各级政府职责(事权)范围,据此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财权)范围。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4.确定预算调节制度(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实现纵横向调节)。
5.依据集权与分权关系及调节方法适时调整。
税收的分类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2. 地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契税、耕地占用税。
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中央税是国税,地方税是地税。
(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2.集权与分权关系3.中央于地方之间收支划分的案例结论:各国中央一级,无论收支方面都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单一制国家更明显;中央一级在收入方面集中的比例更大,支出方面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即收入主要集中在中央,支出在地方。
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内部建立的关于预算制定、
执行和监控的管理规定和程序。
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预算安排和管理,确保组织在合理范围内实现目标,并且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提
高经济效益。
1. 预算制定:明确预算制定的责任和程序,确定预算编制的原
则和方法,规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表和流程等。
2. 预算执行:规定预算执行的责任和权限,确保预算按照计划
进行执行,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
3. 预算控制:建立预算控制的制度和流程,包括预算控制的指
标和标准,预算控制的程序和措施等,以确保预算执行在合理的范
围内,并及时进行调整。
4. 预算监督:明确预算监督的责任和程序,建立预算监督的机
制和措施,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5. 预算报告:规定预算报告的内容和形式,明确预算报告的编制和发布的责任和程序,确保预算报告准确、完整、及时。
6. 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的制度和方法,评估预算执行的效果和绩效,为下一期预算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能够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第3章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3.1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类型
3.11 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 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它的主 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 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2)预 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管理权限的 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预算管理体制 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 集权和分权关系问题。
3.3 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3.31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划分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问题就是,各 级政府各自应该对政府的哪些职能负责?
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的几项原则: 1.中央政府负责稳定政策的实施; 2.中央政府负责再分配政策的实施; 3.中央政府负责受益范围覆盖全国的公共 产品的提供; 4.中央政府负责外部效应(效益或成本) 波及全国范围的混合产品的提供; 5.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自然垄断行业的公 共生产; 6.中央政府负责对地方财政的调控;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 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 横向转移)两种形式。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 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 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 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 常的调整。
3.22 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 社会公共需要的层次性 集权与分权关系
7.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受益范围覆盖相应地 方范围的地方公共产品的提供; 8.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外部效应(效益或成 本)波及相应地方范围的地方混合产品 的提供; 9.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其地方性自然垄断行 业的公共生产; 10.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其受益 范围既具有全国性又具地方性的公共产 品的提供。
最新预算管理制度
最新预算管理制度一、预算管理制度的概念预算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和控制经营风险,制定和执行预算计划,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评估四个环节,通过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达成,保障企业财务安全和稳定发展。
二、预算管理制度的作用1、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将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地组织起来,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2、减少企业浪费和风险。
通过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预防和减少浪费和风险的发生,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增加企业盈利和竞争力。
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引导和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明确企业的财务目标和任务,帮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整体发展。
三、预算管理制度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
预算管理制度应该全面覆盖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确保各个部门和业务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实现整体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2、科学性原则。
预算管理制度应该以科学方法和手段为基础,确保预算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和精度。
3、灵活性原则。
预算管理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修改,保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参与性原则。
预算管理制度应该充分调动企业各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预算管理的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动员。
5、责任性原则。
预算管理制度应该明确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责任和任务,建立预算执行的责任制和考核机制,保证预算计划的全面执行和完成。
四、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迫切性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基本原则
1.公开透明 . 2.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 .借鉴国际经验, 3.便于操作 .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收入分类 . 2.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 . 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 .
(二)转移支付的种类
1、有条件转移支付:特殊性转移支付或专项转移支付。 其目的是实现全国性战略目标或特殊的区域性 目标。对款项的具体使用项目做出规定。 (1)、非对称补助(专项整块拨款) (2)、对称补助(专项配套拨款、比例拨款) 2、无条件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或一般性补助。 其目的是实现不同层次政府间的纵向平衡或同一 层次政府间的横向平衡。其数额由统一的标准公式 决定,不对款项的具体使用项目做出规定。
四、政府间转移支付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一国内, 基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与支出需求 的不一致,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 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 财政均衡制度。
(一)转移支付存在的理由
1、保证下级政府支出的需要 2、有助于地方财力均等化 3、有助于地区间利益的协调 4、有助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控制
第二节 国家(政府)预算概述
一、国家(政府)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 国家(政府) 二、国家(政府)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 国家(政府) 三、国家(政府)预算原则 国家(政府)
一、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 (一)政府预算的基本含义 所谓“政府预算”,简单说,就是政府的收支计划。 政府预算的本质是受民主程序控制的财政收支计划,这 也是现预算区别与古代财政收支计划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1)政府预算属于政治。 (2)政府预算是一个决策。 (3)政府预算是政府的收支报告。 4 (4)政府预算是政府计划和政策的重要工具。 (5)政府预算是一种计划。 (6)政府预算是一套数字、表格和图表。 (7)政府预算是资金的申请。 (二)国家预算的类别
政府预算的组成体系
中央预算 省预算 省本级预算 市总预算 市本级预算 县总预算 县本级预算 乡预算 地方预算 直辖市预算 自治区预算
现行复式预算的级次
• 实行五级预算——中央、省、市、县、乡(镇) • 到2002年底,我国省级行政区划预算单位有33个, 其中直辖市4个、省22个(不含台湾)、自治区5 个、特别行政区2个;市级(地级)区划行政预算 2 单位有332个;县级行政区划预算单位有2861个、 乡镇级行政区划预算单位有39240个(其中建制 镇19811个)。
而来的,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 和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分别编入两个或 资本预算。 资本预算。
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 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经费预算 又称经常性预算或普通预算,它是政府编制用于满足国 国 家经常性开支需要的预算。 家经常性开支 收入: 收入:主要是税收、费收入等政府经常性收入 支出: 支出:是用于政府行政、文教国防等方面的经费开支; 资本预算 又称建设预算或投资预算,它是综合反映建设资金 建设资金的来 建设资金 源与运用的预算 其收入主要是债务收入, 其收入 其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方面。 其支出
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 各级政府的职权 – 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 – 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
三、国家预算原则: 国家预算原则:
1.公开性 . 2.可靠性 . 3.完整性 . 4.统一性 . 5.年度性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志
(一)政府间事权配置的原则
根据美国著名财政学者蒂伯特和马斯格雷夫的 政府分层蛋糕模型,政府间事权配置的原则为如下 政府分层蛋糕模型 几条: 1、全国性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负责; 2、地区性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负责; 3、具有跨地区“外部效应”的公共工程和项目,中 央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 4、调节地区间和居民间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中 央政府的职责; 5、宏观经济稳定是一项特殊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应 由中央政府负责。 总的来讲,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主要 由中央政府负责;资源配置职能主要由地方政府负 责。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政府间财政管理级次的划分(组织形式) 2、政府间事权的配置(支出责任) 3、政府间财权的划分(收入权限) 4、政府间财政均衡的调节(转移支付)
二、政府间职责的分工
• 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 主要归地方政府,在外溢性、规模经济 等中央也须承担一定责任 • 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 主要归中央政府 • 稳定职能的分工 归中央政府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 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 – 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 年 多年时间内实行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 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 改革开放后, 年开始改行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
(一)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第三节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推进依法理财, 二、编制部门预算 三、政府采购制度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实施“收支两条线” 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推进依法理财,
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 . 2.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 . 3.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 . 4.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 . 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
二、编制部门预算
(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 (二)部门预算的内容
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制度及其实施 政府采购法》 (二)《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三)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 (四)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1.政府采购当事人 . 2.政府采购方式 . 3.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 4.采购人与供货商 .
1、总预算:是由汇总的本级政府预算 本级政府预算和汇 本级政府预算 总的下一级总预算 下一级总预算汇编而成。 下一级总预算 2、部门预算:是政府各部门按照财政部的 统一规定和标准表格,编制反映本部门所 本部门所 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预算。 有收入和支出 3、单位预算:是实行预算管理的国家机关、 机关、 机关 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 单位,在预算年度内的收 社会团体 单位 入和支府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 2、税收管理体制 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4、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根据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财政管理体制有两种 基本类型: 1、集权型: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没有什 么自主权。 (1)高度集权型 (2)适度集权型 2、分权型:管理权限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有了明确而 规范的划分,中央财政与与地方财政分立,且地 方财政构成真正的一级独立的财政主体。 (1)彻底分权型(联邦分权型) (2)适度分权型(单一制分权型)
现行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汇总预算组成
中央级预算
省、自治区级预算 设区的 市、自治区级预算
直辖市级预算
县、自治区 不设区的市、辖区级预算
乡、民族乡 镇级预算
• 中央预算 • 亦称为中央政府本级预算 中央政府本级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中央政府的 中央政府本级预算 中央政府的 预算收支计划,是中央履行职能的基本财力保证,在国家预 预算收支计划 算管理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主导地位。 主导地位 • 中央级预算由中央主管部门的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预算、事业 事业单位预算、 行政单位 事业 企业财务计划、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财务计划、国库 税收 国库和税收 企业 基本建设 国库 税收计划等汇总 而成。 • 地方预算 •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的统称 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的统称,负 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的统称 有组织大部分 组织大部分国家预算收入和相当部分 相当部分预算支出的重要任务, 组织大部分 相当部分 是地方政府职能实施的财力保证,在国家预算管理体系中居 于基础性地位 基础性地位
第四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 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
(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二)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 .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 主体和级次 构成一级预算主体。 构成一级预算主体。 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划分各级政府的收入和 划分各级政府的收入和 .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划分各级政府的 支出范围 。 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调节制度和方法 .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 (三)实施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
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
– 1.做好准备工作 . – 2.建立资金管理方式 . – 3.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 .
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实施“收支两条线”
(一)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含义 一 收支两条线” 收支两条线 (二)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 二 收支两条线” 收支两条线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 国家预算概述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中国分税制改革
第一节 财政体制
一、财政体制 二、政府间职责的分工 三、政府间收入权限的划分 四、政府间转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