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米作单位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一单元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 + 加数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读一读
量较长物体的长或测量距离, 通常用米做单位。米可以用字 母m表示,1米可以写作1m,读作 1米。
用米做单位量长度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
米尺
卷尺
这就是1米长
小组活动:
1.每组有1把米尺,小组内同学把两臂伸平, 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长。 2.仔细观察米尺,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 3.小组代表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 。
量哪些物体长度要用米做单 位?
宽
约
(
黑板
) 米
想一想:
长约( )米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宽
约
(
黑板
) 米
长约( )米
测量注意事项:
1.米尺的0刻度与黑板的一端对齐。 2.米尺仅靠黑板边,量一次作上记号,下 一次从这个记号量起。
3.测完后把每次测的米数加起来就分别得 到黑板的长和宽。
宽 约
黑板
1 米
1 米 = 100 厘米 1 米 = 10分米
课堂活动
1. 小组合作,用米尺相互量一量组内同学的身高 填写在表格中。
2. 测量前想一想可以怎样测量身高?测量时要注 意什么?
3. 通过测量身高,从填好的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 厘米)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
3.手指盖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小朋友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 也就是( 1分米)。
复习
用以下的直尺,量一量物件的长度。
: 3 厘米
: 4 厘米
: 约11 厘米
你会测量黑板的长吗?
长约3米
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 和宽。
你会选填单位吗
填上“米”或“厘米。”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
2. 培养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1. 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
2. 培养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米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度为1米的绳子、直尺等教具。
2. 学生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长度为1米的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条绳子有多长?”学生回答:“1米。
”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用米作单位记录。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汇报测量结果。
3. 巩固: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等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引导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
4.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米作单位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举例说明,如测量房间的大小、自己的身高等。
5.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6. 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家中的某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六、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米。
2. 采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长度为1米的绳子,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
2. 探究:学生分组用测量工具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用米作单位记录。
3. 汇报: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等的物体,学生独立用米作单位测量它们的长度。
5. 拓展: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米作单位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
《认识长度单位—米》长度单位
重要性
由于不同的测量标准可能会导致 不同的测量结果,因此使用统一
的测量标准是必要的。
方法
为了实现统一的测量标准,国际 上采用了国际单位制(SI),其 中米的定义为“光在真空中在 1/299792458秒的时间内的行程 ”。同时,我国也规定了使用米
作为长度单位的测量标准。
测量的工具和仪器
05
CATALOGUE
总结与回顾
重点回顾
01
米的定义
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用来 表示和测量长度。
米的定义
03
1米等于100厘米,也等于 0.00001千米。
02
米的起源
米起源于法国,最初定义为经过 巴黎的经线长度的十分之一。
长度单位的转换
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转换关系是1 米=100厘米,1米=0.00001千米
重要性
由于测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活动,因此米的测 量准确性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至关重要。
方法
为了提高米的测量准确性,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和 仪器,如激光测距仪、电子卡尺等,同时也可以采用更科 学的测量方法,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测量的标准
定义
米的测量标准是指在使用米作为 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时,所依据的
《认识长度单位—米》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长度单位—米的认识 • 米的测量单位特性 • 长度单位—米的运用 • 长度单位—米的扩展知识 • 总结与回顾
01
CATALOGUE
长度单位—米的认识
什么是米
米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定义为地球子午线全长的二千 万分之一。它是一个公制单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 筑、交通、科学实验等。
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中的常见计量单位及转换方法
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中的常见计量单位及转换方法在进行模板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中,正确使用计量单位及掌握转换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模板工程量计量单位及转换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
一、常见的模板工程量计量单位以下是常见的模板工程量计量单位,每个单位都在不同的计算场景中具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1. 平方米(㎡):用于测量模板的面积,通常用于计算模板板面的水平面积。
2. 立方米(m³):用于测量模板的体积,通常用于计算模板的体积、模板的围护面积以及孔道面积等。
3. 米(m):用于测量模板的线性尺寸,包括模板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此外,当计算模板支架、支撑杆或者支撑锚定件等构件时,也可以使用米作为单位。
4. 支架个数(个):用于计算模板支架的数量,通常用于辅助建筑物的施工和维护。
5. 底盘个数(个):用于计算模板底盘的数量,底盘是安装在模板支撑杆底部的构件,用于增加支撑杆的稳定性。
6. 块(块):用于计算模板的墙板、地板和楼梯等构件的数量,通常以块为单位进行计算。
二、模板工程量单位的转换方法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有时需要将模板工程量单位进行转换,以满足不同计算需求。
以下是常见的模板工程量单位转换方法。
1. 平方米与立方米的转换:当需要将平方米转换为立方米或将立方米转换为平方米时,需要根据模板的应用场景确定计算公式。
例如,在计算模板的体积时,可以将模板的平方米数乘以模板的高度(米)得到立方米数;而在计算模板的板材用量时,可以将模板的立方米数除以模板的平均板厚得到平方米数。
2. 米与平方米的转换:当需要将米转换为平方米或将平方米转换为米时,同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算方法。
例如,在计算模板的支架数量时,可以将模板的长度(米)除以支架的间距得到支架的个数;而在计算模板的围护面积时,可以将模板的长度(米)乘以模板的高度(米)得到平方米数。
3. 块与平方米的转换:当需要将块转换为平方米或将平方米转换为块时,需要根据模板构件的平均尺寸确定计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培养学生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米尺、直尺、教学课件等教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房间、教室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讲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米的作用、定义,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的关系。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使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记录测量结果。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米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用米尺测量家中的家具长度,记录并计算总长度。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米作为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米尺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1米等于100厘米概念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思考是否清晰地解释了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中熟练使用米尺。
评估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以及是否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八、教学延伸:1. 下一节课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其他长度单位,如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使用米尺,例如测量学校的跑道长度或者规划班级活动的空间布局。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⑴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⑴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4单元知识重点+考点汇总,复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4单元知识重点+考点汇总,复习必备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长度单位的换算应用
长度单位的换算应用长度单位是描述物体尺寸和距离的标准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包括米(m)、千米(km)、厘米(cm)、毫米(mm)等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长度单位的换算应用,并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
1. 米与千米的换算米(m)是最基本的长度单位,而千米(km)则是一种更大的长度单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将米转换为千米,或将千米转换为米。
换算的原理很简单,1千米等于1000米。
比如,如果我们要将5000米转换为千米,只需除以1000,即可得到5千米。
应用案例:某个城市的两个地点相距10千米,现在要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千米作为单位进行计算。
如果要将这个距离换算为米,则需要将10千米乘以1000,即可得到10000米。
2. 公制与英制长度单位的换算公制长度单位(如米、千米、厘米等)与英制长度单位(如英尺、英寸、码等)常常需要进行换算。
这是由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使用的长度单位可能存在差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换算关系:- 1米≈ 3.2808英尺- 1米≈ 39.3701英寸- 1英尺≈ 0.3048米- 1码≈ 0.9144米应用案例:某个物体的长度为50英尺,我们需要将它换算为米。
根据上述关系,我们可以将50英尺乘以0.3048,即可得到15.24米。
3. 厘米与毫米的换算厘米(cm)和毫米(mm)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常用于测量较小物体的尺寸。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非常简单,1厘米等于10毫米。
因此,如果要将一个长度从厘米转换为毫米,只需将厘米数乘以10。
反之,将毫米转换为厘米,则需要将毫米数除以10。
应用案例:某个线段的长度为8.5厘米,现在需要将它换算为毫米。
我们可以将8.5厘米乘以10,即可得到85毫米。
如果我们要将85毫米换算为厘米,则需要将85毫米除以10,即可得到8.5厘米。
4. 其他单位换算除了上述常见的单位换算,长度还可以和其他物理量进行换算。
厘米分米和米的换算
厘米分米和米的换算厘米(cm)、分米(dm)和米(m)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
它们在科学、工程、建筑和数学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计算,我们需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一、厘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1厘米(cm)等于0.01米(m),即:1cm = 0.01m同样地,1米(m)等于100厘米(cm),即:1m = 100cm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需要进行较小长度的测量时,常常使用厘米作为单位。
例如,测量书籍的尺寸、绘画的画布大小等。
而在工程建筑和地理测量等领域,分米更常用。
下面是一个例子,解释如何进行厘米和分米的换算。
例子:小明需要测量一本书的厚度,他使用的尺子标有厘米和分米。
通过测量,他得出书的厚度为5厘米。
现在,小明想要将厘米转换为分米。
他可以使用下面的换算公式:cm ÷ 10 = dm根据这个公式,小明可以进行计算:5cm ÷ 10 = 0.5dm所以,书的厚度为0.5分米。
二、分米和米之间的换算1分米(dm)等于0.1米(m),即:1dm = 0.1m同样地,1米(m)等于10分米(dm),即:1m = 10dm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需要进行较长长度的测量时,通常使用米作为单位。
例如,测量房间的长度、跑步的里程等。
下面是一个例子,解释如何进行分米和米的换算。
例子:小华参加了一次长跑比赛,他知道自己跑了45分米。
现在,他想要将分米转换为米。
他可以使用下面的换算公式:dm ÷ 10 = m根据这个公式,小华可以进行计算:45dm ÷ 10 = 4.5m所以,小华跑了4.5米的距离。
三、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1厘米(cm)等于0.01米(m),即:1cm = 0.01m同样地,1米(m)等于100厘米(cm),即:1m = 100cm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我们需要将厘米和米进行换算。
下面是一个例子,解释如何进行厘米和米的换算。
直径的单位符号
直径的单位符号直径是指通过圆心并且两点均在圆周上的线段的长度。
在数学和几何学中,直径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描述圆形的大小和形状。
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应用领域,直径也经常被使用。
在这些领域中,直径常常以特定的单位进行表示,单位符号则是用来表示所使用的单位的简化形式。
直径的定义和计算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直径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直径是指通过圆心的、并且两点均在圆周上的线段的长度。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直径:直径= 2 × 半径其中,半径是指从圆心到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给定的半径来计算直径的值。
直径的常用单位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直径的单位符号表示一种与长度相关的单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直径单位符号:1.米(m):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表示为m。
直径的单位符号中,米是最常见的选择之一。
例如,1m直径表示直径的长度为1米。
2.毫米(mm):毫米是一种常见的较小的长度单位,表示为mm。
它是米的千分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直径较小的物体常常使用毫米作为单位符号,例如1mm直径表示直径的长度为1毫米。
3.厘米(cm):厘米是一种较小的长度单位,表示为cm。
它是米的百分之一。
和毫米一样,厘米常常用于描述直径较小的物体。
4.千米(km):千米是一种较大的长度单位,表示为km。
它是米的千倍。
在描述直径较大的物体时,使用千米作为单位符号比较方便,例如描述地球的直径。
5.英寸(inch):英寸是一种长度单位,表示为inch。
它是英制长度的基本单位之一。
在一些非国际单位制的应用中,英寸常常被用来表示直径的长度。
6.英尺(foot):英尺是一种长度单位,表示为ft。
它是英制长度的基本单位之一。
在一些非国际单位制的应用中,英尺常常被用来表示直径的长度。
这只是直径的一些常见单位符号,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单位可以用来表示直径。
单位转换和换算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在不同的单位之间进行转换和换算。
以下是一些单位转换和换算的示例:1.米与厘米的转换:1米 = 100厘米,所以,如果直径的长度为3米,则等于300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三1,2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 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每组1把米尺。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教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来量一量?(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
)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学生:黑板很长,用学生尺量要很多次才能量完,很不方便。
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教师:请大家看教科书第62页的第一段话,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后,教师拿出米尺,给同学们介绍1米的长度,认识米尺。
[板书课题:用米(m)作单位量长度]二、探索新知1 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概念教师:每组有1把米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1:我发现1米比1厘米长多了。
学生2:我发现了1米里面有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学生3:我还发现米尺上每10厘米处的数字都要大一些。
学生4:我发现1米大约有我两个手臂伸平那么长。
(请小组内同学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长。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实际长度。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1:教室门的宽大约是1米。
学生2:我的身高比1米多一点。
学生3:我睡的床大约1米宽。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1米有多长(举起米尺),那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呢?学生: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人的身高,量门、窗的长、宽,量树木的高、楼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单位。
教师:对,量这些比较长(高)的物体或距离,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
2 教学例1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并且把测得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待会儿我们再交流。
学生测量,记录。
教师:请各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测得的结果是多少。
各小组交流测得的黑板的长和宽的米数及测量的方法:(1)米尺的0刻度与黑板的一端对齐。
(2)用米尺紧靠黑板边,量一次作上一个记号,下一次从这个记号量起。
(3)测完后把每次测的米数加起来就分别得到黑板的长和宽。
学生:黑板的长约3米,宽约1米。
三、巩固练习1 教学第64页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下面我们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请大家用米尺或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的表中。
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可以怎样测量身高?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1:请被测量的同学站直,用卷尺从他的脚后跟到头顶进行测量。
学生2:请被测量的同学靠墙站直,用一本书平压头顶触到墙作好记号,再用米尺测量墙的这个高度就是同学的身高。
学生3:测量时被测量的同学要站直,卷尺要拉直,要从尺子的零刻度算起。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参与。
教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从填好的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1:我们这组×××同学最高,××同学最矮。
学生2:我还知道我和×××的身高相差5厘米。
2 教学课堂活动第2题请你找出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
学生量后再告诉同学或老师,看你估计得对不对。
四、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第2题学生填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五、反思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及第63页例1的内容。
【教学过程】1 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教师:(出示米尺)这是米尺,它的长度为1米。
观察米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活动。
每4个人一把米尺,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观察、研究米尺。
教师:说一说,在观察米尺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1:我发现米尺比直尺长。
学生2:我发现米尺上1米正好等于100厘米。
(请每一位同学仔细看直尺)(板书:1米=100厘米)……教师:同学们的例子举得真好,那么,在实际测量中,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选用米作单位呢?2 用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1)活动前讨论。
教师: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教师:下面就请小组分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作好记录。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进行正确的测量。
(3)汇报活动结果。
教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测量的结果怎么样?学生:我们一边量一边作记号,量出结果是黑板长大约有4米……3 测量身高教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认真地测量了黑板的长度,你们想不想量一量自己有多高?学生:想。
教师:那么你们准备怎么测量自己的身高呢?小组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
分组讨论,抽生汇报。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完成测量身高的活动,并作好记录。
抽生汇报,展示各组的测量情况。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例2,练习十三4~10题。
【教学目标】1 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测量较长物体或距离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米用什么字母表示?(m),米与另一个长度单位——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
二、学习新课1 教学例2教师: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多宽呢?学生随意猜。
教师:要想准确地知道它有多长、多宽,该怎么办?学生:用尺子量一量。
(教师展示准备的测量工具:卷尺、米尺、绳子、学生尺)教师:请4人小组选择测量工具,并小组内思考,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2 测量立定跳远的距离教师:学会了测量长度后,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立定跳远的距离,该怎样测量呢?学生1:可以在地上用粉笔画一条横线,起跳时脚尖紧贴横线,起跳落地后马上用米尺进行测量。
学生2:还可以把米尺的0刻度对齐起跳线,摆放在地面上,同学跳完后,用另一米尺紧贴同学的脚后跟看刻度。
学生3:还可以把卷尺拉直放在地上,在0刻度线的地方起跳,跳完后直接就可以在卷尺上读出脚跟所在的刻度。
……3 测量两臂间的距离前面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自己的身高,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现在就请四人配合,用卷尺测量自己两臂之间的距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
教师:通过测量,你们有什么发现?教师:有不一样的吗?是什么原因?学生:我发现自己两臂之间的距离跟自己的身高差不多。
三、独立练习教学练习十三第4~8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图题后,请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1 练习十三第9题教师:如果我们想测量一棵大树的树干一周的长,可以用哪些办法?学生:……教师:请大家课后自己选一棵大树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
2 练习十三第10题回家选择一些物体量一量长度,并把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教学片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例2。
【教学过程】教师:前面我们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吗?1 分组讨论(1)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工具测量?(2)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 学生汇报注意事项学生1:我们小组准备用米尺量,由于米尺比较短,一次不能量完,所以应边量边作记号。
测量时要注意记录要准确,计算时要正确。
学生2:我们小组准备用线沿着教室的墙壁角从一头拉到另一头,然后再用米尺量出线有多长,就知道教室的长是多少。
测量时要注意线要拉直。
学生3:我们是用卷尺直接量的。
……3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1)选择合适的工具和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
(2)分工合作量教室的长和宽,作好记录。
(3)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我们这一组是用米尺量的,结果是教室长7米,宽5米……[点评: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4 拓展运用(1)第65页第6题。
实践活动:把两臂伸平,用卷尺量一量,再用两臂之间的距离与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教师:一边测量,一边记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并汇报记录。
[点评:注意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延伸,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观察、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2)第66页第7题、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3)第66页第9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可以用哪些办法量出树干一周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