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高考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试题

高中历史高考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试题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

1、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

2、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

3、民族交往密切;

4、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5、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

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一)农业篇

1、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4)唐初:唐太宗“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即民本思想)。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

(5)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6)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等制度。

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1)奴隶社会

①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

③春秋晚期铁农具开始使用。也开始用牛耕。

(2)封建社会

①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②秦朝: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③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西域开始使用铁器。

④三国:魏国马钧发明翻车。

⑤唐朝:曲辕犁和筒车。

3、农业的产生和农作物的培植、推广和引进

⑴商周: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

⑵西汉:X骞通西域,西域的葡萄、石榴、首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

⑶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

⑷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2016·10,T2)
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更应引起高度
3.刀耕火种:从耕作工具角度考查 重视
(2017·4,T1)
(2)与长效热点“三农”问题相联
汉代丝织业:从丝绸之路角度考查 (2015·10,T2)
系。丝绸之路不仅可以联系商业, 也可联系手工业 (3)2017年4月选考题第5题,通过
1.唐代“市”的发展:从草市、夜 材料考查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超出
︱高中总复习︱历史
3.如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 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
︱高中总复习︱历史
考点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抓基础
1.丝织业
原始社会 纺织技术萌芽;纺织原料:麻、葛、丝;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商代 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发现玉蚕;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汉代
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花色品种多、技艺高;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 地中海地区,被称为“丝国”
︱高中总复习︱历史
2.影响 (1)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商品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 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2)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内陆向东南沿海、沿江发展。 (3)影响着城市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新人教版(含解析)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新人教版(含解析)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一、选择题

1.【2012·合肥八中一模】班固《汉书》:“(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A自材料可知:西汉时,张安世家中有纺织产业和七百位凭纺织手艺做事的家童。我们可据此推断出西汉时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而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选A。

2.【2012·哈尔滨期末考】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明代

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C.国内物资交流频繁 D.形成区域商人群体

【解析】C 题中材料意思是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说明了国内物资交流的频繁,故选C。其他选项在材料中得不到支持。

3.【2012·泉州四校联考】《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解析】B材料含义:一夫不耕,天下就有人挨饿,一女不织,就有人受寒。因此,神农和他的妻子都要亲自耕织。这是强调耕织的重要。故选B。

4.【2012·遂溪一模】.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专题: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PPT课件

专题: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PPT课件

高考回放
1、(2004年江苏,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究为患者,殆 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 是 ( D ) (1)青苗法(2)募役法(3)将兵法(4)市易法 A(2)(3)(4) B(1)(2)(3) C(1)(3)(4) D(1)(2)(4) 2、(2004广东,2)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制度是( B ) A方田均税法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3、(2004年上海,34)“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 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 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 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
2隋唐时期与魏晋南北朝相比商业更繁荣的表现不包括a有统一的货币b市场发达有固定的市c城市相当兴旺d融入外来风格3唐后期扬州超过长安洛阳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a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b扬州成为南北交通要冲c扬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d经济重心南移高考模拟训练场高考模拟训练场高考模拟训练场高考模拟训练场由于冻干食品货值高所以加强国际营销和订单管理减少库存改善现金流将是企业持续不变的目标之一
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有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 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
尽管中国古代手工业很发达,在世界上曾经居于领先地们,但由 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始终为农业文明经济的发展 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 虽然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产生并有了缓慢发展, 但又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 三、古代的商业经济 1、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它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 工农业生产的进步。 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国内贸易和 国际贸易的发展等方面。 夏商周;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宋元; 明清。 2、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城市逐步增多,商业性和工业性逐步加强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 隋唐(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明朝。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专项训练试题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专项训练试题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专项训练试题

专题2.中国古代经济专项练习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农业耕作⼯具的改⾰和演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回答1~3题。1、观察下列⼀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图⼀春秋时期铁锤图⼆春秋穿有⿐环的⽜尊图三战国铁⼝犁图四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A、铁制农具出现并⼴泛运⽤

B、社会⽣产⼒显著提⾼

C、农⽤动⼒出现⾰命性变化

D、使⽤畜⼒马排⿎风冶铁

2、便于⽜耕普及的耕作形式是

A、⼑耕⽕种

B、⼆⽜抬杠

C、⽕耕⽔耨

D、⼀⽜挽犁

3、⽜耕普及全国是在

A、秦朝

B、汉代

C、唐代

D、宋朝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由此引发了社会动乱。据此回答4~5题。

4、历史上的“泰半之赋”指的是

A、统治者对农民征收的除正常赋税之外的⼀种赋的名称

B、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上缴国家

C、赋税沉重简直像泰⼭的⼤半那么重

D、除赋税外农民还要承担的各项⼒役

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徭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偿劳动

B、成为许多⼤型⼯程成功营造的基本条件

C、徭役的过度征发与农业的发展不⼤

D、沉重赋税往往引发古代社会的动荡不安

中国古代的⼟地制度,有原始⽒族公社⼟地所有制、奴⾪主贵族国有⼟地所有制和封建⼟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地所有制、⾃耕农⼟地所有制和国有⼟地所有制)三种类型。据此回答6~7题。

6、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者⽆⽥可耕,有⽥者⽆⼒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

B、封建⼟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编制: 审核: 审批: 2012-3-12

1.(2011·福建卷)《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解析】D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政府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实际上在官吏和世俗眼中商人因为富有而高贵,农民因贫穷和低贱,法律和现实中存在着强烈的反差。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 。本题所提供的信息在教材上基本没有叙述,但它所体现的思想在教材中却有反映,主要涉及重农抑商政策在某一时期的变动。这类试题材料在书外,考查的内容在书中,这是命题的方向。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在材料中准确提炼信息。

2. (2010·浙江卷)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解析】C 。材料情景题的解答重点在于仔细阅读材料,从中准确提炼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判断备选项。材料中有“私贩”,排除A 。中国一直以来是重农抑商,排除B 。明政府并未废除“海禁”,排除D 。

《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复习-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复习-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出土于陕北地区的汉砖石画《牛耕图》《拾粪图》的拓片。据此可知,汉代时期的陕北()

《牛耕图》《拾粪图》

A.田庄经济促进农业进步B.人们比较注重生态环保

C.精耕细作农业有所发展D.农业和畜牧业较为繁荣

2.据《后汉书·安帝本纪》记载,永初元年(107年),朝廷从江南的丹阳、吴郡、豫章调粮赈救江北饥民。时隔七年后,朝廷又从江南的零陵、桂阳、丹阳、豫章、会稽等郡调粮北运,或赈济饥民。由此可知,当时()

A.南北经济形势出现逆转B.长途粮食贩运贸易活跃

C.江南农民赋税负担加重D.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发展

3.表2是中外学者对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城市人口的比重统计,据此可以推知,古代中国()

时期统计

春秋时期齐国的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5%

汉代非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

唐代城市人口的比重为10%

宋代城市人口至少占总人口的10%以上

清代非农业人口约占17%

C.生产方式的质变加速人口增长D.经济发展受制于城市化的水平

4.北宋时期,朝廷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劝导南方农民试种麦、黍、粟等北方旱地作物,到南宋时南方多地种麦有一定规模,出现“却破麦田秧晚稻”的景象;此外,浙东一带农户在早稻未收时,多在稻田的行间种上晚稻。这说明宋朝()

A.南方饮食习惯开始改变B.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确立

C.南方农业经济韧性增强D.人地矛盾危机得以解决

5.敦煌文书是在敦煌鸣沙山发现的唐代人手书古籍。在其中大量关于“乡法”(即民间世代承袭的习惯法)的记述中,包含有买地契、卖舍契、便贷契、雇工契、养男(女)契、分书、放妻书、放良书等各种契约文书的书写样本。这说明当时()

历史知识清单-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原卷+解析版)

历史知识清单-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原卷+解析版)

专题02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专练

1.冯天瑜等在《中华文化史》中指出:“列朝帝王都耕籍田、祀社稷、祷求雨、下劝农令,以‘帝亲耕,后亲蚕’之类的仪式和奖励农事的政令鼓舞天下农夫勤于耕作。”作者在此说明的是统治者() A.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B.安抚民心的政治作秀

C.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D.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

2.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

A.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C.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D.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挑战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唐末以迄宋元时代盛产米粮的重要地区之一。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这表明()

A.江南地区农业已经完全商品化

B.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和商业化

C.江南地区精耕细作技术的突破

D.江南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手工业,曾经是古代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诸多领域之一。下列现象在中国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用麻做纺织原料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③用丝做纺织原料④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5.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从汉代开始起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经济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经济

民间消费的产品
不在市场流 通
在市场流通
(私营)家 庭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 芽
农户的副业
雇佣劳动关 系
供自己消费和交 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 售
经营方式Leabharlann Baidu
工厂制P43: 大企业时代 :
企业主既是资本工厂的所有者 又是工厂的经营管理者 高级专业人才管理, 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
经营者革命P76: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
古今相联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 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 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性质:由传统工商业城镇到近代工商业城市兴起 ??
通商口岸的开辟与卷入资本主义世 主要集中在东部; 界市场; 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殖民地半殖民色彩; 新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 :20世纪50、60初;20世纪80年代初到 21世纪初。
西:14.15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始终没有发展成为改 造封建社会的经济力量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 强的侵略下中断
原因
政治 环境
封建制度根深蒂固, 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
欧洲专制王权出现晚, 君主较为开明, 鼓励发展工商业
经济 环境

2023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02——中国古代经济

2023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02——中国古代经济
钵;半坡居民制作彩陶,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商业
专题概览
商周时期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 铁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 提高的重要标志,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商鞅变 法,废井田,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 李冰修筑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代表作品司母戊鼎(迄今世界 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明朝:商品经济活跃,出现商帮
清朝:前期发达,后期发展缓慢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过程
专题概览
原始社会时期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农业 手工业 商业贸易
➢ 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许多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迁往江南,北人南迁 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 进了南方开发;
专题概览
唐朝时期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 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 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 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 邢窑 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 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 性的大都会。(有商业区市和居民区坊, 市坊分开)。

2023年安徽中考二轮复习微专题: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核心素养时代新教学】(部编版)

2023年安徽中考二轮复习微专题: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核心素养时代新教学】(部编版)
瓷器: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五大名窑:定窑、汝窑、钧窑、官窑、哥窑 瓷都江西景德镇
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领先世界,北 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 区海船配备指南针。
唐朝
纺织业品种繁多,其中蜀锦色彩艳丽,冠于 全国。陶瓷: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唐 三彩闻名中外。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 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 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 作倡议。
三国两晋南 北朝时期
核心考点03-商业的发展
西晋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迁往江南,北人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 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开发;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 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
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剃光头在中国宋朝”,美国学者墨 菲认为“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的时代”,任选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谈谈 你的理解。(6分)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 生产关系的调整应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核心 素养
本题以西晋至隋唐时期的土地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对材料的理 解能力。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的考查
答案:A
[练习1-1] [2021·全国乙卷] 表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
郡名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
太原(今属山西)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
边疆 政府组织军民迁移,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如秦朝迁50万 移民 中原人前往越族地区
华人 我国古代出现到海外谋生、居住现象,形成华人外流。如郑和 外流 下西洋后形成的南洋潮
外族 内流
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 形成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 我国一些地区居住
(2)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
政治 巩固边防、开垦荒地、限制富豪、文明开化等政治需要成为 因素 促成移民的因素
环境 战乱和自然灾害严重频发之地的人民向社会稳定、生产发展 因素 之地迁移是历史上的一种常态
经济 因素
落后生产方式下的人民向拥有先进生产方式的地区迁移
(3)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意义 ①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国防的巩固。 ⑤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ppt2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ppt2

材料三下表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 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 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单位:石) 全国 109,906,064 河北道 21,029,924 河南道 22,467,641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 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 面出现的作用。 (3)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 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4)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国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 始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 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 ②私田出现;鲁国等税制改革。 (二).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1.形成: 战国时期 2.多种所有制形式 ①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屯田制)
A
B
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4.(2007年广东)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 产的是( )。
A
C
5.(09年天津卷)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 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

■知识线索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精耕细作的农业占主导,手工业和商业是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线索1 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2 古代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3 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必备知识

§1古代中国的农业

一.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②两汉:西汉赵过发明耦犁(二牛抬杠),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东汉一牛挽犁(犁耕法)。

③唐代: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和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二.基本特征:精耕细作

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曹魏翻车、唐代筒车等灌溉工具;西汉播种工具耧车。

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经济

一、古代经济发展原因:

1、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战国是例外: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实力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生产关系或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注意:这是王朝初年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3、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

4、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6、每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以前朝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等。

二、古代经济制度

(一)土地制度:

1,奴隶社会土地制度:井田制

①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名为国有,实为周王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发展过程:商朝时期开始出现,西周时期广泛实行,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破坏和瓦解。

③实行目的:维护西周的统治。

④受田者的义务: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分封制的义务:贡献财物并派兵随周王作战)

⑤耕作方式:奴隶的集体耕作

⑥瓦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私田大量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私田主人→封建地主;耕种人→封建农民)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

⑦和分封制的关系: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两者是土地和义务的关系)

2,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A.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封建经济发展的表现。确立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起决定作用,消亡于1950---1953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但往往导致土地兼并,与国家争夺土地和人口。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与经济发展课件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与经济发展课件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 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明清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
(4)从城市布局和分布来看,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 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城市 逐渐增多。
(3)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益细化。到明代中后期,江南的丝织业中 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分布区域随经济重心南移而发生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手 工业的发达地区从北方移到南方,这在丝织业地区分布中表现十分明 显。
(5)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但没有出现 质的突破,未能推动社会转型。
(4)商人组织: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组织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组 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5)商人地位:秦汉以来,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代,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商人地位提高;明清时期商帮出现,也反映了重农抑商政 策下,商人地位的提高。
微点4 工商管理——独具特色的城市和经济政策 1.中国古代城市演变的特点 (1)从城市功能来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 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 过了政治功能。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 (1)家庭式劳作(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形 成,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自耕农经济、佃农经济都是属于小农经济。 (2)庄园式劳作(田庄经济、寺院经济) 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 地上,生产力低下,虽然规模大,多种经营,但仍属自然经济。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邬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
2、古代手工业
(1)经营形态:官营(夏商周)、民营、家庭(春秋战国出现)
(2)成就:
内容
新石 夏商周 春秋 秦汉
器时
战国

魏晋 隋唐 南北 朝
宋元 明清
冶金
制瓷 丝织
小件 青铜 器
陶器
养蚕 丝织 残件
青铜 繁荣
瓷器 (商) 斜纹提 花(西 周)
青铜 铁器 钢剑
产量 大质 量高
水排 灌 (东) 钢
A.众多的“瓦肆”
B.城市行会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一步发展
C.出现了“交子”
D.繁华的城镇中店铺林立
26.下列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徽商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徽州,晋商的活动范围在山西
B.徽商和晋商都是贩盐起家
C.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还走出国门与外国人做生意
D.经营范围广,财力雄厚
27.假如你是元朝的一位大商人,你常用哪种货币在大都做生意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20.中国的瓷器在海外广受欢迎下图为一珐琅瓷,请你做一会文物 鉴赏家判断它的大致制作朝代为(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1.“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 )
①专业市镇发展 ②区域分工加强
③经济重心南移 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的是 ( )
A.姜尚 B.商鞅 C.管仲 D.范蠡
23.下列哪一项是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 )
A.飞钱 B.柜坊 C.交子 D.票号
24.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使
B.总税务司
C.澎湖巡检司 D.理藩院
25.北宋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已有了相当水准的突出标志是( )
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清雍正帝)
30.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31.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
法 成熟
外销 (汉)
青白系统 外销
景德 镇
彩瓷 珐琅彩 鼎盛 花楼机 妆花缎
17.对于我国先秦冶金技术成果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
①青铜冶铸精益求精
②铁农具逐步推广
③用水力鼓风冶铁
④能用灌钢法制造钢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8.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风
了明中期(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发生贫富分化
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D.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32.“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织业中( )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33.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4.“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
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
A.贝壳 B.铜钱 C.白银 D.纸币
28.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
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 B.《汴河两岸》
C.《坊墙倒塌以后》 D.《宋代东京的辉煌》
29.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 )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9.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
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适应对外贸易需求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汉唐时期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