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课件12

合集下载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讲 | 真题体验
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 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 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 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 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 ‚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 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 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 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 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 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
第1讲 | 真题体验
★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 简要说明。(6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①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②重视 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③教给学 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每答出一 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 意并归纳概括的能力。信息点全部在第3段,但要进 行语言转化,变成简洁的语言表述。例如,将“太注 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 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 的自然可以想到”转化成“华罗庚注重方法,更注重 原则”,再依此类推后面的两个方面。
第1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 造性。 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 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②“观棋不语非君子”, 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③“落子有 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也一定要及时 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 些熟语的误解。 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 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 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③遵守比赛规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课件


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这个句子表
述明确集中,找出来就找到了答案,不必再作概括。
•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
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
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 例2: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一些话,作者引 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两点:
• “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它 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 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 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思考b 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d 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 望和灵感f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 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不足i缺乏形 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愉悦和激励。

这段文字中的每一句话都明说着或暗含着作者的一种观点。
哪一句话表达作者对“教育的最大成功”的观点呢?
• 首句说教师的“成功”,自然不是;
• 次句说“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有点像,但不是。因为下句有 “说得正确些”,可见它不够正确。
• 而“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一句概括力 强,内容完备,就是作者的主要观点,也就是“教育的最大成 功”之处。
并加以概括。”
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
• 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 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 种程度的保留等。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
表现形态。一般说来,论说性的文字是明朗的、直说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小说阅读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小说阅读

第1讲 | 真题体验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 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 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 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 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 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了他一眼:“是谁的?”
第1讲 | 真题体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当的两项是(5分)( )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 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 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 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 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 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 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
第1讲 | 真题体验
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 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 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 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 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定做的。”巴尔塔萨补充 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 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第1讲 | 真题体验
[答案] 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 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 种方言。
第1讲 | 真题体验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阅读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古代诗歌阅读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 行赏析。(4分) 答 :
第1讲 │ 考点精讲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 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古诗中的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 征。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 山。”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 苍茫沉郁之情。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 好,只是近黄昏。” 4.抒怀类 或托物显志,或抒发感慨。
第1讲 │ 真题体验
该诗不同于一般的贬谪诗,曾自号“醉翁” 的欧阳修并没有耿耿于怀,怨天尤人,郁郁寡欢, 而是寄情于山水,悠然自乐。具体答题时,考生不 但要细读诗歌,慢慢咀嚼,抓住“蛛丝马迹”,设 身处地,合理推断,留意注释中是否有时局背景的 介绍,了解诗人的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 还应根据平时积累,进行综合思考,大胆推断,谨 慎求证。对于本题而言,一些考生一看到注释中说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就简单地判断该诗表达的是郁闷伤感的情怀。出现 错误的原因,一是没有认真解读诗歌,二是没有利 用初中教材中《醉翁亭记》所接触过的相关知识。
第1讲 │ 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 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诗歌作 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 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 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 “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 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诗歌中的形 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语言综合运用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语言综合运用

第1讲 | 考点精讲
目前高考主要倾向于考查的题型有: 1.联词成段型 即围绕一个预设中心,充分运用所提供的词语, 组合成一段话。例如: [2009· 江西卷]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 境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流水”“星辰”和“读”三个词语。 (50字左右)
第1讲 | 考点精讲
[答案] 望着头上闪烁的星辰,听着涧底泠泠的 流水,读过大学中文系的小王,不禁吟出了王维“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 [解析] 本题是给定3个词语来考查扩展语句的 试题,除在文中要出现“流水”“星辰”“读”3个词语外, 应做到突出重点,生动形象,想象合理,特别是答 题时不能忽略“描绘某种情境”的要求。可在“流水”和 “星辰”两个名词前加上复杂主语,还可以在最后写 一句体现情境的话加以总结。
第1讲 | 真题体验
真题体验
1.[2011· 天津卷]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 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 (4分) 给力 雷人 粉丝 妙趣横生 山重水复 美 不胜收 怡然自得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1讲 | 考点精讲
[答案] 示例:在阅读中追求知识进步,在进步 中提升文化品位,使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更加和谐美 好。 [解析] 要反复推敲“阅读”“进步”“和谐”三者之间 的内在联系,然后逐一进行扩展。如“阅读”可以扩 展为“阅读书籍可以让人类走上进步的阶梯”。
第1讲 | 考点精讲
5.续写补充型 给出部分语句,要求对其补充或续写。例如: 以下面的句子为首句,续写一个语段。要求: 续写的内容是对首句意思的扩展,运用排比的修辞 手法,不少于50字。 翻开古诗文,你可以品味历史文人们深切的思 想情感。

2013届高考语文考点备考专项复习课件12

2013届高考语文考点备考专项复习课件12

大的作为,所以“远致”该是“远大作为”之意。如果 文中有冷僻的字词,命题者一般会给出注释;如果没有, 那就可能与命题点无关。经过通观,全文大致可以理解 为六部分:一是嵇绍因父受罪,后被征召;二是嵇绍对 戴晞的评价,表现嵇绍的知人之明;三是嵇绍拒不与贾 谧交往;四是为陈准的谥号问题的进谏;五是与齐王冏 的交往;六是嵇绍以身保护皇上而被害。
文言文整体阅读观,迁移拓展,贯通文意,这样的训练 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按语法系统强化词汇、句式之类 的训练,只会事倍功半。
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文意 1.文意索解法
即第一遍诵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这篇文言文写 了什么人(主要是传记对象),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 代),有些什么行为举止(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这 些行为举止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格,这些事有什 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他们与主要人物之间 是什么关系,等等。
2.以题知文法 即先看试题的选择题,根据选项提供的信息去理解文
章内容。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的多数省(市)卷文言文试题的最 后两道选择题,一般都是考查信息提取和文意把握的。前 者一般是把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 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涉及的是什么人,有怎样的性 格或品质,及行为有何特征,等等。而后者则考查对文意 的概述或分析,其中仅有一项不正确,所以正确的三项都 是帮助考生整体把握文意的重要“提示”,把阅读原文获取的 信息与之相对应,便可印证自己的阅读结果正确与否。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 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 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 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 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字音考点复习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精品PPT教学课件

字音考点复习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精品PPT教学课件
• 例如:①由“票”可联想到
“飘”“漂”“瓢”“剽”“嫖”“缥”“ 瞟”“骠”“膘”“镖”“鳔”,这些字的 读音分别为 “piào”“piāo”
• 字音积累的几个方法
1、以点连线法 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 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 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 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 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 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如以“千” (qiān)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ān、 “纤”qiān或xiān、“跹”xiān、“钎”qiān、 “迁”qiān等,“歼”“纤”“跹”等字都不发声 旁的音,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再如以 “咸”作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积累 “缄”“碱”“喊”“箴”等字,通过比较分析, 强化了差异,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②旁词佐证法。有一些字的读音我们只是在某些词里会读错
或拿不准,这时就可以用平时常说的一些其他的词来确证一 下,如:“嘈杂”的“嘈”,如果拿不准是读cáo还是读cāo,
就可以想一想《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据学习时 的准确读音判断读cáo。又如:“绯闻”的“绯”,平时口 语中容易读成fěi,但我们根据"绯红"一词,可以确定读fēi。
• 2、记少不记多,主要应用于多音字中,有些字音 的词条很少,记住仅有的几个词条,能够减少记忆 量。
• 例如:①模:读mó时,新华词典中有16个词条,而 读mú音时,只有“模样”、“模子”、“模具”、 “模板”四个词条,记住这几个词语,其他的都读

• 3、记生不记熟,对于一些生疏的字音要强化 记忆,而熟悉的字音,就不需要再花时间记 忆了,这样会减少学习中的记忆量。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文言文阅读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文言文阅读

第1讲 │ 真题体验
何灌担任河东的将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 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穿透敌人的铠甲, 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 西夏人非常害怕就撤兵走了。张康国向徽宗推荐何 灌,徽宗召见了他,询问起西北边境之事,何灌用 笏在御塌上画,以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 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何灌 担任提点河东刑狱,升任西上阁门使,兼任威州刺 史、沧州知州。因为治理沧州城障有功,再升为转 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 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承载船只,如果用陆路运输 要用马车八千辆,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
第1讲 │ 考点精讲
[答案] (1)“不”通“否”;(2)“要”通“邀”; (3)“颁”通“斑”;(4)“生”通“性”;(5)“受”通 “授”;(6)“见”通“现”。
第1讲 │ 考点精讲
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 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 和假借而形成。文言文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 普遍,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并且 多个义项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往往是由引申而形成 的,在学习中要注意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如,以 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个。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荆轲刺秦王》)( 数目)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相同, 一样)
第1讲 │ 真题体验
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岷州知州,在任上,他引 来邈川水灌溉千顷闲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 广利渠。后来又调任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 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 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遭受旱灾,则人民 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 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刚半年,就改善了 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弓箭手七千四百人, 是当时其他几路中最多的。何灌陪辽国使者在玉津 园射箭,一发命中,再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 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 让你。”何灌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3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13

(2011·湖北)填空。
(1)中国现代小说得开山之作是鲁迅得《
》。
(2)日本作家
曾因《雪国》《古都》等作品获诺贝尔
文学奖。
(3)《过秦论》中“①
,吞二周而亡诸侯”,
气势恢宏;《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评断公允;《滕王阁序》中“潦水
尽而寒潭清,③
”,意境澄静;《琵琶行》
中“醉不成欢惨将别,④
9
方 法 点拨 (一)有得试题得形式是给出名句得上句或下句,同时
注明出处(作者、诗文篇名、书名),要求写出下句或上句。 考生只要孤立地背诵名句得上下句,即可对付考题。但是, 有些试题不给出具有“搭桥”作用得上句或下句,而是要求 将名句得上下句都默写出来。
10
方 法 点拨 因此,孤立地背诵名句得上下句就不能有效地对付这样得考 题了。怎么办?不仅要背诵名句得上句和下句,还要背诵(至 少很熟悉)名句前边和后边得句子,只有这样,才能按要求 默写出句子来。
20
方 法 点拨 (五)平时背诵不仅要“口到”,更要“心到”和“手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边读边写,不仅有助于我们快速背诵课文内 容,更有助于我们准确识记字形,尤其是一些形似字和生僻字。
21
方 法 点拨 (六)要把握字得准确读音。读音不准也会导致写错别字。 如把“蹊跷”中得“蹊(qī)”误写作“溪(xī)”,“吴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得“夜(yè)”误写作“月(yu è)”,“大江东去,浪淘尽”中得“淘(táo)”误写作“涛 (tāo)”,大多是由读音不准而引起得。
26
3
命 题 揭秘 命题角度Ⅰ根据课文上下文默写
(2011·全国大纲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得空缺部分。(两
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名句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发生了很 大变化,甚至又有了新的说法。因此,答题时一定要 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按原文填写。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以上两句,已经标明了具体的出处,就不能把“取之 于蓝而青于蓝”写成“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蝉噪 林逾静”也不能写作“蝉噪林愈静”了,虽然意思并 没有改变。再如韩愈在《师说》中引述孔子的话“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述而》)时,用的是转述, 说法是“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也是应当注意的 地方。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句与名篇。所谓“名 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 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 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详细篇目可 见《考试说明》中的《附录Ⅰ》,本节在下编中有 为考生们整理列出,希望考生们好好加以利用。 “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的一个大致范围,意 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 阅读和写作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 诵篇目以及所涉及的名句名篇等。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述而》)
第一句中,“幽”是“隐秘、隐微”的意思,在句中 与“暗”同义,若不理解,则极易写成“忧”;第二 句是“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意思,故“生”不能 写作“升”;第三句中的“长”容易误写成与其义近 的“常”。
五、要留心词语的语序和上下句构成的特定关系 有不少名句中的词序即使颠倒,意思似乎也不会发生 改变。如: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 不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 初晴后雨》)
三、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很多考生都能熟读成诵, 但在考试中却不能得分。原因往往是生僻难写字的书 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失分。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 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 迹》)
二、准确把握默写句与上下句的关系 给出上句,大多数考生都能填出下句,但形式一旦变 换,很多考生就得不到分。如2010年江苏卷: 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 《蜀道难》) 大多数考生能背能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试 题变成上面的形式后,很多考生就写不出了。主要原 因就是没有全面准确理解要求默写的句子(“剑阁峥嵘 而崔嵬”)的含意以及它和上下文的联系。
以上三句中,“羁”“鹜”“壑”就很容易写错。像 这类字,必须在复习中反复多写,强化记忆。
四、要区分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相近或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 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要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知 其音,更知其义,以帮助记忆。如: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 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 花月夜》)
【参考答案】(1)泣涕涟涟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3)行百里者 (4)疑义相与析 (5)剑阁 峥嵘而崔嵬 (6)不知天上宫阙 又恐琼楼玉宇
【试题精解】(1)(2)(3)(5)出自高中;(4)出自初中;(6) 出自课外名句。
【参考答案】(1)又重之以修能
(2)吾尝跂而望矣
(3)蓝田日暖玉生烟 燕归来
(5)凌万顷之茫然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
(6)雄关漫道真如铁
苍山如海
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默写的要求是:默 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并说明“名句不限于教材内 容”。能力层级为A(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 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也可能涉及现代优秀 作品,意在引导考生注重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 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 九书》)
以上三句,稍不注意,就会把“春色满园”错写为 “满园春色”,把“淡妆浓抹”错写为“浓妆淡抹”, 把“歌诗”错写为“诗歌”。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这 三个句子,前两句的上下句是相承关系,第三句是对 称关系,注意到这一特点,会帮助巩固记忆。
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名句名篇主要靠的是点滴积累,只有厚积才有可能薄 发。但是,在高三复习有限的时间里,多些方法,多 些技巧,多些归纳,多些总结,抓住重点,各个击破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意。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 翁》)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 词》) 如果不理解“卖炭老人虽衣衫单薄,却愿意天气寒冷 把炭卖个好价钱”这一具体含意,就有可能把“愿” 错写作“怨”;不联系“晴空”和“排云”的语境, 就有可能把“霄”错写作“宵”。
【试题精解】(1)(2)(6)(7)来自高中,(3)(4)来自初中, (5)(8)来自课外名句。
【参考答案】(1)泠然善也 (2)乘骐骥以驰骋兮 (3) 星汉灿烂 (4)屋舍俨然 (5)可以知兴替 (6)去来江 口守空船 (7)佛狸祠下 (8)独立之精神
【试题精解】(1)(2)(5)来自高中;(6)来自初中;(3)(4) 出自课外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