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肺复苏(2)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程序(2010年指南)

心肺复苏的标准操作程序(2010年指南)
28
第三阶段处置:第三个ABCD
(心肺复苏成功后的进一步治疗)
A
B C D
Assist Care
多器官功能支持 ICU床旁重症监护
确诊并祛除病因
Brain 脑保护与冬眠、促清醒 Diagnosis
内容已超出现场心肺复苏的范围,从略
29
特别说明
有关实施第二个、第三个ABCD的程序问
题,由于此时已至少有 3 名以上的医生 护士赶到,组成了一个抢救团队,在组长 的指挥下、每个组员按照各自的分工,同 时执行ABCD程序,齐心协力地集体抢救 患者。因此单纯讨论操作流程究竟是 ABCD还是CABD、甚至DCAB,已经完 全失去了临床实际意义,只不过为了顺口 和方便记忆,仍然将其步骤归纳为ABCD 而已。
14
大量证据证明,延误或者中断胸外按 压将明显降低复苏成功率和出院生存率, 而过度通气会加重中枢神经损害,说明心 脏按压比人工通气更为重要,应该避免过 度通气,因此新指南提出六个更改要求:
先“压”后“吹”(第一步就是按压) 多“压”少“吹”(比例仍为30︰2)
15
快“压”慢“吹”(按压频率至少100
2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生存之链条”
及早呼救
及早CPR
及早除颤
及早ACLS
3
时间是影响心肺复苏 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
时间就是生命!!
四个“及早”便 是时间观念的具体体现 心搏骤停留给我们的抢救时间,只 有短短的8~10分钟,称之为“心肺 复苏的黄金8分钟” 动物实验证明,CPR成功率与开始 抢救的时间大约呈10%的正相关性
30
心肺复苏的方法与流程
C
第一步
A
第二步 (1) 徒手开放 气道:压头抬颏 (2) 建立人工

心肺复苏考核标准(2010年版)

心肺复苏考核标准(2010年版)
心肺复苏考核标准
科室姓名成绩
项目
内容
操作要求
标准分
扣分
实得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评估环境
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
2
2.判断意识
拍打病人双肩
2
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有效
2
同时快速判断有无自主呼吸或喘息
2
启动EMSS
2
3.摆放体位
医生与病人体位正确(在右侧)
2
4.胸外按压
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
2
判断时间5—10秒
2
双手相扣,两肘关节伸直
3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
3
有效的胸外按压
第一周期
9
第二周期
9
第三周期
9
第四周期
9
第五周期
9
观察病人面色
2
(频率大于100次/分、按压幅度大于5cm)
5
5.开放气道
压额抬颏方法正确
3
6.人工呼吸
有效
人工
呼吸
第一周期
1
第二周期
1
第三周期
1
第四周期
1
第五周期
1
按压:吹气30:2
2
7.复检
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
2
同时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2
判断时间5—10秒
2
8.动作要求
动作准确,连贯,流畅
5
9.理论提问
心脏骤停有哪些临床表现?
5
判断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有哪些?
考核专家签名:年月日
提问:
1、心脏骤停有哪些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的三联征。其他包括: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可伴短暂抽搐和大小便失禁。

心肺复苏双人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双人操作步骤()

2010版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医务人员双人)急诊修订操作前报告:“成人心肺复苏操作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听到考官“开始”指令后开始操作。

(一)迅速判断意识:呼唤患者、拍双肩,患者无反应,确认患者意识丧失。

(二)给助手下达指令:“患者意识丧失,准备急救。

”(三)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放在患者头右侧,显示屏面对操作者;急救箱(内含简易呼吸器、棉垫、导电胶等)放在患者头左侧;将氧气源接到简易呼吸器上(无氧气源时可以除外,操作时用口述“连接氧气”表示)。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操作者靠近患者右侧肩部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五)同时判断颈动脉搏动与呼吸: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向侧方滑动2-3cm,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同时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在10秒钟以内(数10个数)。

“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无循环体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六)胸外心脏按压:1、部位:暴露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成人男性可快速定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处);2、姿势:双手叠加,十指相扣,以下方一手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冲击式按压,抬起时手掌根不能离开按压位置;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3、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4、按压深度5cm以上,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抬起时间基本相等。

(七)助手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以压额抬颏法(也称“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

如患者有颈椎损伤可能,可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

(八)人工通气:助手双手固定面罩于患者口鼻部。

操作者双手挤压简易呼吸器球囊,连续通气2次,每次持续1秒,通气量以见到胸部明显抬起为宜(操作时要有观察胸部的动作)。

(九)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比率:30:2。

(十)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后,操作者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助手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并将患者左上肢外展,充分暴露患者胸部;如没有呼吸、脉搏,操作者安放除颤电极板,监测心电,显示为“室颤”,操作者口述“患者为室颤,准备除颤。

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2010版新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2010版新指国际指南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
1. 确定病人无意识且没有呼吸
2. 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
3. 检查病人是否有脉搏。

如果脉搏微弱或无法感知,需要进行心脏按压
4. 开始进行心脏按压。

按压病人胸部中心,每分钟应进行约100-120下的深而有力的心脏按压
5. 每进行30次心脏按压后,应进行2次人工呼吸灌气。

pinch病人鼻子将空气导向肺部,观察胸部是否明显上升
6. 重要的是需要按时及有力进行心脏按压,不断重复STEPS 3-5步骤,直至发现脉搏恢复或医护人员抵达现场为止
7. 医护人员抵达后,需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这可能包括使用血管加压药或进行电击等虽然复杂而危险的手段,以挽救病人生命
8. 出现脉搏后,仍需监测病人,确保其airways畅通和心跳平稳。

2010(AHA)心肺复苏标准

2010(AHA)心肺复苏标准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
• 吹气应有足够的气量,以使胸廓抬起,但一般不超过1200mL。 • 吹气时间宜短,以占1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吹气频率,成人10-12 次/分,儿童15次/分,幼儿20/分。 • 操作前先清除患者口腔及咽部的分泌物或堵塞物。 • 有义牙者应取下义牙。遇舌后坠的患者,应用舌钳将舌拉出口腔外, 或用通气管吹气。 • 对婴幼儿,则对口鼻同时吹气更易施行 • 若患者尚有微弱呼吸,人工呼吸应与患者的自主呼吸同步进行。 • 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 通气适当的指征是看到患者胸部起伏并于呼气时听到及感到有气体逸 出。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时间就是生命
• • • • • • 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45秒钟 ----瞳孔散大 心跳停止1-2分钟 ----瞳孔固定 心跳停止4-5分钟 ----大脑细胞不可逆损 害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Breathing,B) , ) • • • • 口对鼻、气管造口人工呼吸 面罩和简易呼吸囊人工呼吸 气管内插管 人工呼吸机
2010 • 急诊 • 基地 • 培训
口对口人工呼吸
• 方法: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紧鼻翼下端、先 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萎缩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 的效果.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紧贴患者口部,用 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 上抬,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 • 气量:每次吹入气量为700-1000mL 无氧 或400每次吹入气量为700-1000mL(无氧 400无氧)或 每次吹入气量为 600mL (有氧 ,一般不超过1200ml 有氧) 有氧 • 频率:成人10-12次/分,儿童15次/分,婴幼儿20次 /分。

2010年心肺复苏新指南

2010年心肺复苏新指南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几个最主要变化是: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 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AHA CPR&ECC指南》《2010`AHA CPR&ECC指南》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避免过度通气,保证胸廓完全回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2010(新):C-A-B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2005(旧):A-B-C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生存链的变化★2010(新):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2005(旧):1、早期识别,激活EMSS2、早期CPR3、早期除颤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2010年版成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2010年版成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9、检查评估:首轮做5个周期的30:2,历时2分钟 (〔18+5+1秒〕×5),然后检查病人呼吸和颈 动脉搏动,评估基础生命支持的抢救效果;如果 仍然没有呼吸、脉搏,说明徒手心肺复苏CAB三步 曲失败,应即刻进入第四步D——电击除颤。
10、电击除颤:2010年国际指南规定,如果任何施救 者目击心脏骤停现场有AED,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 复苏,并尽快使用AED。对于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 或者儿童发生猝死,不要急于电击除颤,必须严格 遵循CABD的操作程序,首先做够5 个周期的徒手心 肺复苏,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电击除颤;而对 于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电击除颤越早越好, 只要除颤仪到了病人身边,就应尽快实施电击除颤, 无论做了ABC没有、无论ABC做到哪一步,也无论30: 2到底做了几个周期、胸外按压是否做够30次都不管, 此时电击除颤是第一优先,变成了D→CAB的操作程 序。电击除颤的规范步骤和操作要点如下:
(3) 诊断与鉴 别、祛除病因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简化流程图
假设心肺复苏模型人为一个非目击的 成人心脏停搏,医生实施抢救、医生按 照CABD的程序共同完成操作(只需做第 一个CABD)
1、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当发现有人突然 倒地或者意识丧失应立即施救。操作者(医 生)首先看天看地,判断周围环境安全,牢 固树立安全第一和自我保护意识,然后才开 始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同时看表、记住开始 抢救的时间。如果环境不安全首先应将病人 转移到安全环境。
D
第四步 (1) 体外电击 除颤(AED) (2) 应用复苏
阶 段 一 阶 段 二 阶 段 三
(1) 徒手胸外 (1)口对口/面 心脏按压术 罩人工呼吸 (2) 持续人工 (2)人工正压通 循环:药物器 气: 呼吸机 械 (3) ICU重 (3)脑保护与冬 症监护、亚 眠、促清醒 低温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2010版)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2010版)

2
2分
2、 未卧于硬板床
或平地上扣2

3、 未松解衣扣、
腰带扣1分
按压部位:一只 5 1、 按压部位不准
手的掌根放在患
确扣5分
者胸部的中央, 胸外心 胸骨下半部上
5
2、 按压方式不正 确扣5分
脏按 按压方式:双手
3、 按压深度不足
掌跟重叠,十指 10
扣5-10分
30分 紧扣,双臂绷
10 4、 按压频率不足
2010年版徒手心肺复苏流程(单人操作)
单人徒手成人心肺复苏(CPR)操作流程 (2010版)
自身评估:着装整齐规范、符合操作要求 用物评估:齐全,摆放有序,质量合格,呼吸器完 好备用
环境安全 判断,呼救 取复苏体位 胸外按压
操作后 判断脉搏
人工呼吸 CPR循环
如有明确口鼻分泌物,给予清除。取下活动性义 齿。 打开气道,仰头提颏法,怀疑有外伤:推举下颌法 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10-12L/分,EC手 法固定,人工呼吸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吹气 是否有效以胸廓有起伏为标准 判断:触摸颈动脉无搏动,时间5-10s 按压部位: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
直,垂直按压胸
扣5-10分

按压深度: 至少
5cm
按压频率:至少
100次/min
清除呼吸道正确
人工呼
打开气道,仰头 提颏法,怀疑有
20分
外伤:推举下颌 法。EC手法人工
4 1、 清理呼吸道不
8
正确扣4分
2、 开放气道方法
8
不正确扣8分 3、 简易呼吸器使
备注
呼吸2次,每次吹 气时间不少于1 秒,吹气是否有 效以胸廓有起伏 为标准

2010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2010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继续医学教育
2010心肺复苏(CPR)操作程序(CAB)
1、重建循环和呼吸:判断意识(双手拍病人左右肩部并呼唤患者无反应
快速判断循环征象(伸直右手食指和中指,摸准喉结,向外滑至胸锁乳突肌与气管之间--喉结旁开2指处,触摸有无动脉搏动,10秒钟完成)→无搏动→呼救→摆放抢救体位(仰卧位)→松解患者衣领和裤带→胸背部下垫按压板→确定按压位置:胸骨1/2交界处(两乳头之间: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以右手食指和中指沿患者左侧肋弓往上摸至剑突一左手中指和食指紧贴右手食指外侧缘置于胸骨上→右手掌根桡侧紧贴左手中指外侧缘,对准胸骨)→左手掌根重叠放在右手掌根部背上,手指翘起,向下按压30次→开放气道(用“压额提颏法”)→人工呼吸2次→继续按上述方法完成4个循环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30:2)。

2、评估:完成5个30:2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后进行评估(开放气道→评估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10秒钟→评估脉搏:摸准喉结向外滑2横指,10秒钟→观察肢体活动、脸色、瞳孔、血压→评估复苏效果(复苏成功)→接面罩给氧、心电监护、整理病人衣裤、盖被、保暖→送监护室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注意:
1、按压频率≥100次/分,不超过120次/分。

2、按压力度:成人胸骨下陷≥5cm。

3、胸廓要充分回弹(下压等于放松)。

5、吹气量至明显的胸廓隆起。

6、尽量不要中断胸外按压。

7、如明确是窒息因起的心搏骤停,如:淹溺、误吸等,程序仍然用传统的程序(A: 清理和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现场心肺复苏2

现场心肺复苏2

有资料显示……
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长的玛格丽 特.赫克勒女士手持一瓶阿司匹林向媒体宣布“一天 一片阿司匹林,可以提高美国人民的身体素质”。 阿司匹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 2007年,美国预防医学会发布 报告声称将阿司匹林、儿童免疫 接种和戒烟并列为目前最佳的三 种预防医学措施。
心跳减慢
呼吸
中断
潜水反射
血管收缩 脑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耗氧减少
急救:打开呼吸道,口对口人工呼吸,CPR。
一人仰泳救出 水面
两人仰泳救出 水面
上岸
心肺复苏
重庆市开县07年5月23日下午四时许,一 小学遭遇雷击,导致该校学生7死39伤, 其中19人为重伤
开县义和镇兴业村遭遇雷电袭击,造成兴业村小学四、六年级共46名 学生被雷电击中。
3.如果患者神志清醒,曾一度昏迷、心慌 四肢 发麻、全身无力,应该就地休息1—2小时,并作严密观察。 4.如果患者已失去知觉,但呼吸和心跳正常,应抬至空气清新 的地方,看护并等待医生。 5.若患者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开始CPR。
谢谢大家
意大利足坛惨剧:意 乙莱切俱乐部负责 器材的助理教练安 东尼· 吉奥吉在球 德· 场整理器械时不幸 遭雷击身亡
雷击的伤害
皮肤肌肉骨骼
大量热能会使得衣服与鞋袜爆裂 体表黑色或羽毛状烧伤. 电流直接进出身体的位置或身上佩带导电金属的位置更 加严重 肌肉产生强烈收缩会出现骨折
内脏
内脏肝脾破裂
耳膜破损
30秒:
检查口腔
重复程序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心 源 性 猝 死 不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斑块破裂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届版)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010届版)

人基本生命支持操作规范(2010年版)【目的】当病人呼吸停止、心脏停搏时,现场对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电除颤,以维持和促进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

【操作方法及程序】1、判断意识并观察有无自主呼吸(或正常呼吸)摇晃或拍肩并大声呼叫病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推之不动)。

观察自主呼吸,叹息样呼吸是无效呼吸。

2、呼救单人急救时先呼救后抢救,两人或多人时,一人抢救,一人协助通知。

3、体位去枕仰卧、肢体不扭曲,脊椎外伤时整体翻转(头、颈与身体同轴转动),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软床垫硬板)。

解衣露胸、解开腰带。

4、判断循环触摸同侧颈动脉搏动:触摸部位为气管两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轻触,靠近检查者一侧更容易判断,判断时间要小于l0秒,判断不清时按无脉搏对待。

5、胸外按压(1)术者体位:根据个人身高及病人位置高低采用踏脚凳或跪式等体位。

定位方法: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肋缘下,沿肋骨缘向上滑到剑突与胸骨交界处,把另一只手掌根靠在定位手指上方(胸骨下1/2)定位手重叠在另一只手上,手指交叉掌根紧贴胸骨。

男性也可定位于两乳头连线和胸骨交界处。

(2)按压姿势:双臂绷直不得弯曲,与胸部垂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压,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部弹回原位。

(3)按压力量:胸骨下陷大于5cm。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5)按压与放松:比例适当(1:1),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壁。

(6)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单人或双人操作的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均为30:2。

气管插管后,按压和人工呼吸可不同步,此时人工呼吸频率8-10次/分,按压频率大于100次/min。

如果自主循环恢复后,人工呼吸次数是10-12次/分。

6、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方法:(1)仰头举颏法,清除可见口鼻分泌物、异物、活动性义齿。

(2)托颌法:用于怀疑颈椎骨折病人,如果此法不能将气道完全开放,仍可采用仰头举颏法。

2010心肺复苏指南(BLS)

2010心肺复苏指南(BLS)
初级救助者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只要准备好除颤仪,有除颤指针,医务人员就应尽 快使用 ;
美国总统克林顿致全美人民电台演讲 (21 May 2000 04:28)
• 今天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一种用于挽救成千上万人们生命的新方法, 它使那些受害于最大杀手——心脏骤停的人劫后余生。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 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概述
心肺复苏 :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 救措施。
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LS)是心脏骤停后挽救生命 的基础,是所有救助者能够和应当进行的关 键部分。
心跳骤停的识别
患者无反应,并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 (仅有喘息 )。 不再强调检查呼吸。 弱化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重要性。判断脉搏 时间不应超过10秒。
胸外按压
1、快速而且有力的按压。救助者对成人胸外 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速率较为合理,按 压的深度至少要2英寸/5厘米。救助者每 次按压后要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和放松 的时间大致相等 2、救助者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以获得每分 钟最多的按压次数。按压-通气比推荐30:2。
胸外按压示意图

强调
可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 通气前先胸外按压(CAB而不是ABC)。
人工呼吸
1.口对口呼吸;
“正常”吸气(不是深吸气),再进行第二次呼吸 。
2.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 3.口对鼻呼吸,口对气管套管呼吸; 4.气囊面罩通气 ;
30次按压和2次呼吸,按压暂停时进行人工呼吸 。
5.人工气道的通气。
按压者进行连续的频率为100次/分的胸外按压,实施通 气者进行8到10次/分的通气。二者每2分钟交换操作。
开放气道
• 初级救助者

心肺复苏(新) (2)

心肺复苏(新) (2)
期,成人不需要。 连续做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重新评估伤
病员的呼吸、循环体征,检查的时间不能超 过10秒钟。 如果有呼吸脉搏,将伤病员置于复原体位 (侧卧位);如果没有呼吸脉搏,则继续以 30:2的按压通气比例实施心肺复苏。
2021/8/17
13
3、翻转体位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将其翻转为仰卧 位(复苏体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去枕平 卧。
如果没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应将其置于侧卧 位(复原体位),每30分钟翻一次身。
有颈部外伤者需要翻身时,为防止颈髓损伤, 另一人应保持伤病员头颈部与身体在同一轴线 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按压幅度为5cm, 最理想的按压效果是 可触及颈或股动脉搏动。
Page ▪ 29
注意事项
每次按压后放松,使胸骨恢复 到按压前的位置,血液在此期 间可回流到胸腔,放松时双手不要 离开胸壁,使双手位置保持固定, 同时减少对胸骨本身的冲击力,
以免发生骨折 。
在30次按压周期内, 保持双手位置固定, 不要改变手的位置。
2010指南
在通气 之前开 始胸外 按压。
在 A-B-C 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 会被延误。更改为 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 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
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 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 A-B-C 程序, 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 人工呼吸。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 始实施心肺复苏
现有研究表明,按压至少 5 厘米比按压 4 厘米更有效
Page ▪ 36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④按压定位要准确,按压时手指不能用力、手掌不能移位。 ⑤ 按压需均匀、连贯、有节奏地进行,切忌突然急促地撞击。
胸外按压不当可发生: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肋骨及肋软骨脱离、气胸、血胸、肺挫 伤、 肝或脾脏撕裂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 胸外按压禁忌症:
严重的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 主动脉瘤破裂等,都不适合行胸外按压,以免加重病情,可改用开胸 行胸内心脏按压。
婴儿:约4cm, 至少为胸部厚度的1/3
频率≧ 100次/分 频率≧ 100次/分
e. 环境要求
除非患者处于危险环境或者其创伤需要外科处理,不要搬动患者, 确定环境安全后,实施心外按压; 患者应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质的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品质的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心脏呼吸骤停的可逆原因
5H 5T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心肺复苏终点的问题
院前基础心肺复苏的终止:
抢救人员开始心肺复苏后,应持续至发生以下情况: 1. 恢复有效的自主循环; 2. 治疗已转交给高级抢救队伍接手 ; 3. 抢救人员由于自身筋疲力尽不能继续复苏、继续复苏
将置抢救人员于非常危险境地时; 4. 发现提示不可逆性死亡的可靠和有效的标准(尸僵、
强调了心肺 复苏术中脑 和神经系统 功能的恢复, 诞生了心肺 脑复苏的新 标准
发展为心肺 复苏学,每 隔5年更新 心肺复苏指 南
心肺复苏急救成人生存链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气道管理 药物治疗 有效监测
高级生命支持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终点的判断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如何识别心跳骤停 1. 意识丧失无反应
用阿托品

2010年心肺复苏 2

2010年心肺复苏 2

按压100次/分,不暂停 通气每6-8秒1次 8—10次/分
单纯人工呼吸
(每次吹气1秒,应有 明显的胸廓隆起,大 约每2分钟检查一次脉 搏)
通气每5—6秒1次 10—12次/分
通气每3—5秒1次 12—20次/分

窒息表现

解除有反应的1岁及以上的患者的窒息 使用腹部快速按压(哈姆立克手法),如患者怀孕 或肥胖,实施胸部快速按压法取代腹部快速按压法, 如果窒息患者变得没有反应,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 让患者躺下,不要检查脉搏立即CPR,每次开放气道 时检查有无容易去除的异物,用手指去除,如没有 继续按压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 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 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 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急症心血管治疗指 南》,被称为国际指南 2005年,在美国达拉斯对2000版指南进行了 修订 2010年 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 (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


当3名或者多名施救者在场时,两名施救者可以比 一名施救者给予更有效的球囊面罩通气,一名施救 者采用仰头提颌法或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并将面 罩固定在患者脸上,另一名施救者挤压球囊
正常吸一口气,用口唇严密地包 住昏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 注意不要漏气,给予1次呼吸(吹 气约1秒),观察胸廓是否隆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吹气后,口唇离开, 并松开捏鼻的手指, 使气体呼出
开放气道后, 用一手拇指和 食指将病人的 鼻孔捏紧

吹气法:持续1秒,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以胸廓 隆起为原则;避免大潮气量和用强力,避免过度 通气,气体进入胃部而不是肺部,引起胃胀气 (发生呕吐、误吸或肺炎) 2次通气不成功立即按压 施救者呼出的气体17%氧气和4%二氧化碳,这种 氧含量足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2010年心肺复苏最新标准标准

2010年心肺复苏最新标准标准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2005修订的主要内容:1 对成人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2 进行;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30:2,双人15:22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比率进行五个周期的循环,其中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3 成人按压深度为4~5 cm,儿童按压深度2~3cm ,婴儿按压深度为1~2cm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的最新标准比例表成年人1-8岁儿童婴儿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仰头举颏法人工呼吸2次有效呼吸(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2次有效呼吸(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2次有效呼吸(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呼吸频率10-12次/分钟(约5-6秒钟吹气一次)10-20次/分钟(约3-5秒钟吹气一次)10-20次/分钟(约3-5秒钟吹气一次)检查循环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按压位置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上两指胸骨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乳头连线下一横指按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手掌根2指(以环绕胸部双手的拇指,二人法)按压深度4-5cm 2-3cm 1-2cm 按压频率100次/分100次/分100次/分按压通气比30:2(单人或双人)30:2/单人15:2/双人30:2/单人15:2/双人潮气量比500ml-600ml 每公斤/8ml(约150ml-200ml) 30ml-50ml CPR周期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PRAED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然后进行5个周期CPR不推荐使用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

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新建议 1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流程

心肺复苏流程

2010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一)、判断反应1、判断环境是否安全?判断患者意识,检查有无呼吸、脉搏。

2、判断意识: “喂!您怎么啦?”轻拍肩部。

要点:轻拍重唤。

3、判断呼吸(与判断意识同时进行): 无呼吸、仅有叹息样呼吸。

4、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 (〈10s )(颈部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二)、启动EMSS单人发现患者无反应、呼吸、脉搏,应拨打急救电话启动EMSS (急救医疗服务系统);两人以上在场,一位立刻行CPR ,另一位启动EMSS 。

(三)、胸外按压1.病人体位:仰卧于地面、硬板床上,松开衣领、腰带。

2.按压部位:在胸骨下1/3处或剑突(胸骨下角)上二横指。

3.按压手法:幅度≥5cm 、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快速、用力按压。

4.标准姿势:左手置于按压部位,右手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肩、肘、腕一轴线,垂直于身体平面。

5.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每个周期为5组30:2的CPR ,时间大约2分钟。

医务人员每2分钟交换1次,重复5个周期的CPR 。

(四)开放气道:取下活动义齿、清除口腔分泌物1仰头抬颏法 2托颌法(五)人工呼吸:立即吹气2次,每次1秒,以胸廓起伏为度呼吸气囊通气(六)电除颤:尽早电除颤,每延迟1分钟除颤,复苏成功率即减少7% -10% 电极的贴放位置 前方(右胸前方,锁骨下)-- 侧壁(左乳房的侧壁)(七)心肺复苏终止指标:①自主呼吸恢复;触及颈动脉搏动;面色由紫绀变为红润;眼球活动;瞳孔由大变小;收缩压达60mmHg ;。

②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四打开气道A A一 判断 二 启动EMS三胸外按压CC五人工呼吸B B 六分析、电除颤D D 心肺复苏程序 C A B 一旦呼吸心跳骤停:3秒后----头晕18秒后----脑缺氧30秒后----昏迷60秒后----脑细胞开始死亡 6分钟后---全部脑细胞死亡,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抢救黄金时间——4-6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 1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 3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5电击治疗 9心肺复苏技术和装置 12心血管病高级生命支持 1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17中风 18儿科基础生命支持 18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20新生儿复苏 22伦理学问题 24培训、实施和团队 25急救 26总结 28目录主编Mary Fran Hazinski, RN, MSN副主编Leon Chameides, MDRobin Hemphill, MD, MPH Ricardo A. Samson, MDStephen M. Schexnayder, MD Elizabeth Sinz, MD投稿人Brenda Schoolfield指南编写组主席及副主席Michael R. Sayre, MDMarc D. Berg, MDRobert A. Berg, MDFarhan Bhanji, MDJohn E. Billi, MDClifton W. Callaway, MD, PhD Diana M. Cave, RN, MSN, CEN Brett Cucchiara, MDJeffrey D. Ferguson, MD, NREMT-P Robert W. Hickey, MDEdward C. Jauch, MD, MSJohn Kattwinkel, MDMonica E. Kleinman, MDPeter J. Kudenchuk, MDMark S. Link, MDLaurie J. Morrison, MD, MScRobert W. Neumar, MD, PhDRobert E. O’Connor, MD, MPHMary Ann Peberdy, MDJeffrey M. Perlman, MB, ChBThomas D. Rea, MD, MPHMichael Shuster, MDAndrew H. Travers, MD, MScTerry L. Vanden Hoek, MD简体中文版校对陆一鸣, 教授?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本“指南摘要”是对《2010 美国心脏协会 (AHA) 心肺复苏 (CPR) 及心血管急救 (ECC) 指南》一些重要问题和变更的总结。

本摘要的内容面向急救人员和美国心脏协会导师,旨在帮助他们专注于复苏学以及有争议的或有可能导致更改复苏操作或复苏培训内容的指导建议。

此外还给出了指南建议的依据。

由于本发表物仅作为总结,因此未参考作为论据的已发表研究,也未列出建议级别或临床证据水平。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和参考资料,读者可阅读在线发表于 2010 年 10 月份《循环》期刊的《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包括执行摘要)1,也可以参考同时发表于《循环》2 和《复苏》3期刊的《2010 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中的详细复苏学摘要。

自第一次发表记录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后的存活率的相关研究文献以来,今年已是第 50 周年,4 复苏专家和施救者将继续致力于减少因心血管病和中风导致的死亡和残疾。

旁观者、急救人员和医务人员在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脏复苏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专业急救人员可提供出色的心跳骤停间和骤停后护理。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数百位国际复苏科学家和专家对数千份已经过同行审核的发表物进行评估、讨论和辩论。

有关 2010 证据评估流程的信息包含在方块图 1 中。

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这部分总结《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主要问题,主要是针对所有施救者,即医务人员或非专业施救者的基础生命支持 (BLS) 方面的问题。

《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强调了高质量胸外按压(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并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的重要性。

2005 年前后发表的研究表明:(1) 尽管在实施《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高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2) 各个急救系统 (EMS) 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差较大;(3) 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作出了一些更改建议,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有关重视心脏骤停后治疗的新建议,以提高心脏骤停的存活率。

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仍然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需要,包括:〓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5 厘米)。

请注意,不再使用 5 厘米的成人范围,而且为儿童和婴儿指定的绝对深度较《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早期版本中指定的深度更深。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1主要问题证据评估流程《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基于对复苏文献资料的大量研究,并由多名国际复苏专家和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委员会及专业分会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后编写。

同时发表于《循环》2 和《复苏》3 两份期刊上的《2010 年 ILCOR 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是根据数以万计已由同行讨论的复苏研究总结出的国际临床指南。

该 2010 年国际证据评估过程包括由来自 29 个国家的 356 名复苏专家,通过亲临会议、电话会议和在线研讨会(“网上研讨会”)对复苏研究进行为期 36 个月的分析、讨论和探讨,包括 2010 年初在德克萨斯的达拉斯举办的 2010 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及治疗建议国际指南会议。

工作表专家们制作了包括 277 个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主题的 411 份科学证据总结。

该过程包括对相关文献进行有组织的证据评估、分析和分类。

其中还包括对可能的利益冲突进行严格的申报和管理。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1 包括应用有关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和治疗建议的专家建议,以及有关有效性、培训和应用的方便性以及地方实施可行性等因素的注意事项。

方块图 1主要问题《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3LAY RESCUER ADULT CPR美国心脏协会2主要问题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单人施救者的按压-通气比率建议值 (30:2) 并未更改。

在《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仍然建议以大约每秒钟 1 次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速率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

之后,可按照大约每 6 至 8 秒钟 1 次呼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大约 8 至 10 次呼吸)。

应避免过度通气。

从 A-B-C 更改为 C-A-B《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请参见“新生儿复苏”部分)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 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程序的这一根本性更改将需要对所有曾学习过心肺复苏的人员重新进行培训,但参与制定《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人员及相关专家一致认为付出努力是值得的。

理由: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 (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VT)。

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在A-B-C 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

更改为 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也就是说,只需进行第一轮 30 次胸外按压的时间,大约为 18 秒钟;如果有 2 名施救者为婴儿或儿童进行复苏,延误时间会更短)。

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

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 A-B-C 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通常被描述为一系列操作,对于单人施救者,情况仍然如此。

不过,医务人员都以团体形式工作,且团队成员通常同时执行各个基础生命支持操作。

例如,一名施救者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另一名施救者拿到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并求援,而第三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进行通气。

同样,鼓励医务人员根据最有可能的骤停病因展开施救行动。

例如,如果医务人员在独自一人时看到一位患者突然倒下,该人员可以认定该患者已发生原发性心脏骤停且出现需电击处理的节律,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找到 AED 并回到患者身边并开始心肺复苏和使用 AED。

但是,对于推测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骤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人工呼吸,在大约 5 个周期(大约两分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新增了两个部分,即“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训、实施和团队”。

通过在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中添加第 5 个新环节,来强调心脏骤停后治疗的重要性(图 1)。

有关这些新增部分包含的主要建议的总结,请参阅“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训、实施和团队”部分。

图 1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新的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中的环节包括:1.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2.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 快速除颤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4HEALTH CARE PROVIDER BLS《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图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3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在《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的主要问题及更改如下:〓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图 2)。

〓对根据无反应的症状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以及在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建议作出了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