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穿越特殊地形地震断裂带地貌恢复优化

合集下载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之欧阳学创编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之欧阳学创编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11.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 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5 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11. 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要求规范(GB50423-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要求规范(GB50423-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 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 11.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 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 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11.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地震断裂带管道敷设施工技术

地震断裂带管道敷设施工技术
下面着重介绍内衬聚乙烯塑料管的套装灌浆 法、缩径法和折叠变形法。
!!!!!!!!!!!!!!!!!!!!!!!!!!!!!!!!!!!!!!!!!!!!
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回填施工, 管道上部回填 精细施工, 经过 2 个月的施工, 圆满完成了西气东
900 mm 厚粗砂 ( 细度模数 3.0 ~3.7) 和 300 mm 厚 输冀宁管道沂沭地震断裂带穿越施工任务, 各项工
2.4.3 施工要点
半自动的焊接方式, 经射线检测, 焊接质量一次
现 场 采 用 机 械 振 捣 棒 进 行 均 布 振 捣 , 插 入 间 合格率 100%, 补口、补伤及电火花检漏一次合格
距 根 据 机 械 振 幅 大 小 决 定 , 不 应 插 入 到 底 部 砂 层 率 100%, 全面保证了管道施工质量。
满, 从而达到最大密实度。
用在沟下偏边侧焊接方式。待形成 200 m 以上的焊
2.4.2 材料要求
接管段后, 采用吊装牵引设备引管就位到管沟中
现场采用洁净、坚硬、颗粒级配良好的中砂, 心线位置, 待数字化管道三维坐标测量完成后,
其细度模数宜在 2.5 ~3.0 之间, 含泥量小于 3%。 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现场焊接工艺采用手工+
内衬塑料管修复法主要有翻转法和插入法, 本文主要介绍插入法。
插入法就是把塑料管插入旧管道中并形成内 衬塑料管的旧管道修复方法。塑料管的材料为聚
对于聚乙烯塑料管, 插入法可分为套装灌浆 法、缩径法、折叠变形法。
对于纤维增强塑料管, 插入法主要是指牵引、 胀开、固化法。基本原理是, 先用牵引装置把浸好 树脂的纤维增强软管插入旧管道, 在纤维增强软管 内通入压缩空气使之膨胀, 并贴紧在钢管道内表面 上, 然后用蒸汽加热使树脂固化, 形成内衬纤维增 强塑料管。除了不翻转以外, 这种方法与翻转法基 本相同, 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通用规范

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通用规范

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目次1.总则 (2)2.基本规定 (3)3.开挖穿越工程 (8)4.隧道穿越工程 (10)5.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 (13)6.跨越工程 (14)7.起草说明 (15)1总则1.0.1 在输油输气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建设及运营中,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以及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输油输气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应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输油输气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当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法、材料、技术措施、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内容(方法)等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但经合规性评估符合本规范第2章的规定时,应允许使用。

1.0.4 本规范不适用于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条件下对输油输气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的要求,执行本规范并不能代替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1.0.5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尙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2基本规定2.0.1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选址应满足地方规划要求,并应满足与居民区、水利工程、防洪设施、公路、铁路、港口码头、市政设施、军事设施以及其他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

2.0.2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应根据风险防范等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0.3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施工作业完成后应进行地貌恢复。

2.0.4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结构安全等级应按表2.0.4划分。

表2.0.4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结构安全等级划分2.0.5跨越、水域穿越和隧道穿越工程等级应按表2.0.5-1、表2.0.5-2、表2.0.5-3划分。

表2.0.5-1 跨越工程等级划分表2.0.5-2 水域穿越工程等级划分表2.0.5-3矿山法隧道穿越工程等级划分2.0.6 管道穿越和跨越工程在设计和施工前应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勘察,勘察成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 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 11.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 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5 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11. 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5 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11. 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 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 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之欧阳家百创编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之欧阳家百创编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欧阳家百(2021.03.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11.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5 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11. 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探讨滑坡变形对输气管道安全的影响

探讨滑坡变形对输气管道安全的影响

探讨滑坡变形对输气管道安全的影响滑坡是指在地面下层材料的滑动或下滑过程,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滑坡变形会对输气管道的安全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管道断裂:滑坡会对地表和地下的土体产生变形和移动,导致管道发生弯曲、扭曲和断裂,从而影响管道的正常运行。

尤其是在滑坡灾害发生时,土层的变动会对管道施加巨大的力量,使得管道无法承受,从而造成管道的破裂。

2. 管道沉降:滑坡会导致土壤层的下沉和变形,进而使得管道下沉和沉降不均匀。

管道的沉降不仅会影响管道通水的能力,而且还会对管道周围的土壤施加额外的力量,导致地表沉降,进一步加剧滑坡的发展。

3. 管道压力变化:滑坡会引起管道周围土壤的变形,进而产生管道周围土体的应力重新分布。

这种应力重新分布可能导致管道承受巨大的压力变化,从而引起不均匀变形甚至破裂。

尤其是在滑坡活动频繁的地区,输气管道的运行压力需谨慎考虑。

4. 管道漏气:滑坡会对管道的连接部分产生拉力和位移,从而导致管道连接处的泄漏。

滑坡导致管道周围土壤的松动和变形,进一步加大了管道漏气的风险。

漏气不仅会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严重后果,对人员和环境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减少滑坡对输气管道安全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滑坡预警系统:建立高效的滑坡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测滑坡的发生,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

滑坡预警系统可以结合遥感技术、地质勘探和地震监测等手段,实现对滑坡地区的监测和预警。

2. 强化管道支护:采取适当的管道支护措施,包括加固管道周围土壤和构筑物,以提高管道的抗滑坡能力。

可以通过加设支撑架、增加管道的埋深、提高管道的抗压能力等方式来加强管道的抗滑坡能力。

3. 合理设置管道线路:在滑坡地区或潜在的滑坡地区,应合理设置管道线路。

避免穿过滑坡区域或敏感地质区,减少滑坡对管道的影响风险。

4. 排除漏气隐患:定期对输气管道进行检查和维修,排除漏气隐患。

特别是在滑坡地区,应增加对管道连接处的巡检频次,及时发现并处理泄漏隐患,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

管道运输损害有哪些类型

管道运输损害有哪些类型

What you want, you must either strive to catch up or give up altogether.(页眉可删)管道运输损害有哪些类型目前我国的管道运输类型包括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固体料浆管道。

自然因素破坏与影响大,影响管道运输有以下几种因素:在管道刚开始建设与设计时,有一些违章的建筑是与地方达成了口头的协议,并无书面协议,实际上并没有进行拆迁,管道建设完成后,又进行恢复,口头协议就无从查起。

管道运输是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在很多地方都能用到特别是石油的运输,相信大家都想深入了解管道运输方面的问题,下面就让来为您解答有关管道运输损害的相关事宜吧!管道运输不仅运输量大、连续、迅速、经济、安全、可靠、平稳以及投资少、占地少、费用低,并可实现自动控制。

除广泛用于石油、天然气的长距离运输外,还可运输矿石、煤炭、建材、化学品和粮食等。

管道运输可省去水运或陆运的中转坏节,缩短运输周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当前管道运输的发展趋势是:管道的口径不断增大,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管道的运距迅速增加;运输物资由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等流体逐渐扩展到煤炭、矿石等非流体。

中国已建成大庆至秦皇岛、胜利油田至南京等多条原油管道运输线。

就液体与气体而言,凡是在化学上稳定的物质都可以用管道运送。

故此,废水、泥浆、水等用管道传送。

另外,管道对于运送石油与天然气十分重要——有关公司多数会定期检查其管道,并用管道检测仪做清洁工作。

一、管道运输损害的类型和现状目前我国的管道运输类型包括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固体料浆管道。

输送管道所处地理环境复杂,自然因素破坏与影响大,影响管道运输有以下几种因素:在管道刚开始建设与设计时,管道被设计铺设穿越与人群密集的地带,有一些违章的建筑是与地方达成了口头的协议,并无书面协议,这就是影响了当时管道施工拆除一些建筑设施,实际上并没有进行拆迁,管道建设完成后,又进行恢复,口头协议就无从查起。

地震对地下管道的影响

地震对地下管道的影响

地震对地下管道的影响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给地下管道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地下管道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的供水、排水、天然气输送等方面,因此地震对这些管道的影响可能会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困扰。

本文将从地震对地下管道的影响、管道设计和建设中的地震防护措施以及地震后的管道修复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地震造成的地面振动会对地下管道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地震波通过地下地层的传播会对管道系统产生直接冲击。

这种冲击作用会导致管道的破裂、断裂,从而造成供水、排水、天然气等系统的中断。

其次,地震还会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使得地下管道遭受到水压的巨大变化,从而增加了管道的破坏风险。

此外,地震会导致地层产生位移,进而使得地下管道发生沉降或移位现象,这也给管道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管道设计和建设中的地震防护措施鉴于地震对地下管道系统的破坏性影响,工程师在管道设计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地震防护措施,以减少地震对管道的影响。

一般来说,主要的地震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材料和结构的选择:在地下管道的设计和建设中,使用抗震性能良好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使用能够承受地震冲击的高强度材料来进行管道的制造,以增强管道的抗震性能。

此外,还可以选择结构合理、刚度适宜的管道结构,以提高其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2.2 固定和支撑系统:合理的固定和支撑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震对地下管道的冲击。

在管道设计和建设中,应该采用可靠的固定和支撑装置,将管道与周围的结构物牢固地连接起来,从而降低因地震引起的振动对管道的影响。

2.3 地震隔离系统:地震隔离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地震防护手段,通过在管道与地面之间设置隔离装置,使得地震产生的冲击波能够得到缓解和分散。

这种隔离装置可以是橡胶垫、弹簧等,通过吸收地震能量来保护管道免受破坏。

3. 地震后的管道修复与评估当地下管道受到地震破坏后,及时进行修复和评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长输管道线路选择及穿越铁路设计的要求

长输管道线路选择及穿越铁路设计的要求

长输管道线路选择及穿越铁路设计的要求徐良【摘要】长输管道设计线路选择的基本要求是线路走向应结合地形,工程地质,沿线主要进、供气点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运输、动力等条件,进行多方案调查、分析比选,确定最优线路。

大、中型河流穿(跨)越工程和压气站位置的选择,应服从线路总走向等。

特殊地段的线路选择要求是管道不宜敷设在规模较大、防治困难的滑坡和崩塌地区;在滑动面大的地段,管道应敷设在滑坡顶部。

穿越铁路设计的一般要求是穿越位置应选在铁路区间稳定的路堤路基下,尽量避开石方区、大开挖区、高填方区,道路两侧为半挖半填的同坡向陡坡限制地段,地下水位较高或埋设处为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土壤地段。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2页(P56-57)【关键词】长输管道;线路;选择;铁路;穿越;设计【作者】徐良【作者单位】大庆建筑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1 线路选择的基本要求(1)线路走向应结合地形、工程地质、沿线主要进、供气点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运输、动力等条件,进行多方案调查、分析比选,确定最优线路。

(2)大、中型河流穿(跨)越工程和压气站位置的选择,应服从线路总走向。

线路局部走向应根据大、中型穿(跨)越工程和压气站的位置进行调整。

(3)线路选择宜避开多年经济作物区域和重要的农田基本建设设施。

(4)线路应顺直、平缓,尽量减少与天然和人工障碍物的交叉。

(5)尽量利用现有公路、铁路,少建新公路,方便运输。

(6)线路必须避开重要的军事设施、易燃易爆仓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保护区等区域。

(7)线路应避开飞机场、火车站、海(河)港码头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区域。

(8)除管道专用公路的隧道、桥梁外,线路不应通过铁路或公路的隧道、桥梁。

(9)管道必须在第(7)、(8)款中所列区域和城市规划区内通过时,除设计论证外还应征得主管单位的同意,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2 特殊地段的线路选择要求(1)管道通过不良工程地质区域时,对影响管道安全、整治困难、工程量大的各种不良地质地段,宜绕避。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要求规范(GB50423-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要求规范(GB50423-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 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 11.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 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之欧阳地创编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之欧阳地创编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00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 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11.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直埋管网特殊穿越的处理方式

直埋管网特殊穿越的处理方式

直埋管网特殊穿越的处理方式【摘要】直埋管网技术是近年来城市热力管网敷设常用的技术,对于工程本身来说,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例如地质情况、管网预热、铺设设计、承受压力等等。

本文就直埋管网特殊穿越的施工所涉及的方面加以论述,希望对直埋热力管网在穿越工程的改进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直埋管网;穿越;施工;处理直埋也就是直接埋设,直埋敷设热力管道是城镇供热管道敷设的最常见形式,它一般是双层钢套管直接埋地敷设。

分为无补偿敷设方式和有补偿敷设方式。

直埋敷设相对于地沟敷设相比,不需要砌筑地沟,土方量及工程量较少,施工进度快,可节省供热管网的成本。

直埋管道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工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直埋管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不但供热面积大,经济高效,供热管道的直埋敷设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城市街道,桥梁、河流等等地形,直埋管网需要穿越施工,在这种情况下,涉及到了管网的钻孔、引入等等。

本文以A城区热力管网穿越公路的工程为例,对穿越工程施工的过程与注意方面做一介绍。

一、关于直埋管网穿越的设计以A城区燃煤锅炉房整合项目供热工程为例,整个热力管网工程主要包括热力管道施工约30km,(管径为800mm——1000mm),其穿越了A区城镇主要交通干道、铁路、住宅小区街道,人口居住相对较密,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管道铺设图纸中涉及到穿越问题的除过主要大的十字路口的暗挖管道外,全部管道施工为明沟直埋敷设管道,管网敷设在夏季开始,并要确保冬季正常使用。

穿越设计如下:1.根据穿越的特点确定施工方案对于穿越施工,首先要按照交管部门的要求,分阶段的进行施工。

同时,由于夏季多雨,热力管道的直埋挖沟工作也不能整体全面的开工,等一条路敷设施工完毕后,才能进行下条路的开工建设,否则将导致交通阻断,影响居民生活,且影响工作效率。

同时,一些主要的道路建成不久,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一些道路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开挖。

在敷设直埋管网的时候必须考虑以下问题:一是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焊缝不受损伤;二是外护管的焊接与膨胀处理如何进行;三是管道的保温层破坏控制;四是管道线路上分别有不同的分支如何解决穿越问题等等。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之欧阳家百创编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_)之欧阳家百创编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欧阳家百(2021.03.07)3.1 基础资料3.1.1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取得所输介质物性资料及输送工艺参数。

其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的规定执行。

3.1.2 穿越工程设计前,应根据有关部门对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灾害性地质评估报告、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及其他涉及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选定穿越位置。

穿越有防洪要求的重要河段,应根据水务部门的防洪评价报告,选定穿越位置及穿越方案。

3.1.3 选定穿越位置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 0053,根据设计阶段的要求,取得下列测量和工程地质所需资料:1 工程测量资料,包括1:200~1:2000,平面地形图(大、中型工程)与断面图;2 工程地质报告,包括1:200~1:2000地质剖面图、柱状图、岩土力学指标、地震、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的结论意见。

3.1.4 应根据下列钻孔布置要求获取地质资料:1 挖沟埋设穿越管段,应布置在穿越中线上。

2 水平定向钻、顶管或隧道敷设穿越管段,应交叉布置在穿越中线两侧各距15~50m处。

在岩性变化多时,局部钻孔密度孔距可布置为20~30m。

3.1.5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0.19地区的大中型穿越工程,应查清下列四种情况,并取得量化指标:1 有无断层及断层活动性质、一次性最大可能错动量。

2 地震时两岸或水床是否会出现开裂或错动。

3 地震时是否会发生基土液化。

4 地震时是否会引起两岸滑坡或深层滑动。

3.1.6 穿越管段应有防腐控制的设计资料。

3.2 材料3.2.1 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11.1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 9711.2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钢管直径、钢管壁厚、使用应力与设计使用温度等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 况 来看 ,管道 安全 得到 了有 效 保护 ,水土 流 失得 到 有效控 制 。
关键 词 :管道 穿 越 ;地震 断 裂带 ;水 土 流失 ;设计 方案 ;优化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8 9 6 . 2 0 1 5 . 9 . 0 4 7
坎 高度基 本 在 5 ~1 0 m。根 据相 关规 范要 求 ,管线 穿越 地 震 断 裂 带埋设 不 大于 1 . 2 m,且 不 宜设 置 热 煨 弯 头 。在 设 计 时 为 了保 证 埋 深和 不设 热煨 弯 头 ,对 管 沟采取 半 填 方案 , 因此 最终 管 沟 处 形 成 了较 深 的 犁 沟。 由于 犁 沟容 易形 成 汇水 ,造 成水 土 流 失 ,管 道存 在 一 定 的安 全 隐 患。 经过 多 次现 场踏 勘 , 最终 确 定 采取 修 筑坡 式梯 田方 案 对本 段 管道 进 行 地貌 恢 复 。 管道 穿越 田坎 处 以 小于2 5 。 的坡 度 与本 阶 级 下一 阶 田坎 平滑 连接 ,在 田坎边 设置 蓄 水埂 ,埂 高 O . 3 ~0 . 5 m,埂 顶 宽 O . 3 ~0 . 5 m,外 坡 比 1: 1 。优 化后 的管道 穿越 地 震 断裂 带地 貌 恢复 方案 满足 相 关规 范 的要 求 ,保 证 了管 道 的安 全 ,减 少 了水 土流 失 ,同 时避 免 了永 久征 地 ,减 少 了外协 难 度 。经 过 几年 的 运行
第3 4 卷第 9 期 ( 2 0 1 5 . 0 9 )( 技 术纵 横)
管 道 穿 越 特 殊 地 形 地 震断 裂 带 地貌 恢 复优 化
来 海 雷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 : 中贵 管道 与 鸳 鸯镇 一 凤 凰 山断 裂 交叉 处 地 形 高差 较 大 ,且 主要 以黄 土梯 田为 5 。 时 能 满 足 耕 种
要求 ) 。本 次设 计 借 鉴坡 式 梯 田的经 验 ,在 管 道 两 侧均 为水 平梯 田的前 提下 ,每 一段 管道 均做 成锥 形 的坡 式 梯 田 。管 道 穿 越 田坎 处 以小 于 2 5 。 的坡 度 与本 阶级下 一 阶 田坎 平滑 连接 ,最 终管 沟处 形 成驴 脊 梁 。在 田坎 边设 置 蓄 水埂 ,埂 高 0 . 3 —0 . 5 m,埂
本 区为 黄 土 地 区 ,有 修 筑 成水 平 梯 田的条 件 , 在 管道 上 方 覆 土 均 为 1 . 2 i T I ,同 时要 保 证 农 地 的使
2 原 设 计 方 案
为 了 穿越 处 管 道 的安 全 ,根 据 相关 规 范 要 求 , 施 工 图设 计 时在 交 点 前后 各 3 0 0 m范 围 内管 沟 开 挖 底宽 3 m,边 坡 比 1:1 . 5 ,管 沟 回 填 时 除 最 上 层
挖 深 8~1 0 m。
( 3 )犁沟 的存 在对 当地 村 民的生 活 和农 作 带来
很 大 的不便 和安 全 隐患 。
3 方 案 优 化
结合 现场 地形 情况 及 管道 穿越 地震 断裂 带 的相 关 要求 ,最终 确定 采取 修筑 坡式 梯 田方 案对 本段 管
道进行 地 貌恢 复 。
沟 ;②作 业 带开 挖 水平 犁 沟种 植柠 条 或沙 棘 ;③ 开 挖 作 业 带 的高 陡边 坡 打孔种 植 营养 钵 柠条 ,其 间距 为5 0 c m X 5 0 c m。管 道 穿越 地震 断 裂 带处 纵 断面 如
图1 所示。
4 结 话
优化 后 的管 道穿 越地 震 断裂带 地貌 恢 复方 案满 足相 关 规范要 求 ,保 证 了管道 的安 全 ,减少 了水土 流失 ,同时 避免 了永 久征 地 ,减少 了外 协难 度 。在 管道 安 全 ,环境 保护 及对 当地 群众 的影 响方 面 都取 得 了显 著 的效 果 。 因此 建 议在 设计 过程 中应 综 合考 虑特 殊 地 段 管道 安 全 与水 土 保 持 。根 据 现 场 情况 , 必要 时采 取 区域 治理方 式来 达 到保 护管 道和 水 土保
原设 计 方案 从 技术 上是 可 行 的 ,但是 在地 貌 恢 复 中存 在 以下不 足 : ( 1 ) 由于最 终 形成 犁 沟 ,增加 了永久 征地 面 积 ( 5 6 0 0 m ) ,减 少 了耕 地 面积 ,外 协难度 极 大 。
顶宽 0 . 3 —0 . 5 m,外 坡 比 I:1 【 l 】 ,使 不 能 及 时 入 渗
的水 流短 距离 流 入水平 梯 田内蓄积 下来 ,不 会产 生 流失 ,从 而确 保 了管 道 的安全 ,同时不 减少 耕地 面 积 。具体 地貌 恢 复方案 如 图 2 所示 。
采 取 以下 水 土保 持 措 施 :① 作 业 带 布 设 截 、排 水
f 穿 越 处地 貌概 况
中贵 管 道管 径 1 0 1 6 mm,设 计 压 力 i 0 MP a , 管 道 与 鸳 鸯 镇一 凤 凰 山断 裂 交 叉 处 地形 高 差 较 大 。 管 道 穿越 地震 断 裂 带两 侧 主要 为梯 田 ,北 岸坡 度 约 5 0 。 ,南 岸 坡 度 约 4 0 。 ,田坎 的高 度 大部 分 在 5— 1 0 m。根 据规 范要 求 ,在 管 道穿 越 地震 断 裂带 时 不 应 使 用热 煨 弯管 ,为 了达到 此要 求 ,部分 地段 管 沟
0 . 2 m回填 原 状 土 外 ,其 余 均 回填 中砂 。管 顶 埋 深
1 . 2 m,管 沟 部分 开 挖 深 度 为 8~i 0 m,最 终管 沟 处 形 成 了 一个 较深 的 犁沟 。由于 犁沟 容 易汇 水 ,造 成 水 土 流 失 ,进而 影 响管 道安 全 ,因此 对形 成 的犁 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