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多_西扎作品中的流动与统一
阿多诺、阿尔都塞、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的学说
阿多诺、阿尔都塞、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的学说内容提要:阿多诺以意识形态批判而闻名,但阿多诺究竟持何种意识形态观却颇难捉摸。
本文试图表明,阿多诺已经坚持着当今流行于西方的“意识形态物质化”、“意识形态建构现实”的观点。
并且,由于阿多诺极度悲观地将现代社会判定为极权主义社会,阿多诺将意识形态等同于同一性思维或同一性意识,而同一性思维主要涉及的不只是工具理性,而且是黑格尔式辨证理性。
阿多诺将黑格尔整合一切异质性的那种思维看成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正是为反对那种同一性思维而提出的。
阿多诺的意识形态学说明显陷入了目前备受争议的“文化主义”倾向中。
关键词:意识形态极权主义同一性工具理性实质理性否定辨证法1.作为意识形态批判者的阿多诺形象如果说,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种意识形态批判的话,那么,阿多诺无疑是其中的头号代表。
哈贝马斯在谈到阿多诺与本亚明在社会批判方面的差别时,就将阿多诺的工作称为“意识形态批判”,而将本亚明的工作称为“救赎性的批判”(即宗教性的批判)。
可见,阿多诺是以意识形态批判而闻名的。
从阿多诺的著述可以看出,阿多诺获得一个意识形态批判家的名声有多方面的原因。
例如,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独特看法就是具有决定性的方面之一。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阿多诺终生满足于只做一个资本主义的批评家,而从不投身于反资本主义的革命实践,以致于在1968年世界性的造反风潮中备受奚落。
其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强烈地感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个深深的悖论。
由于强调目前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超强的同化能力,阿多诺相信,任何在现时代急于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努力实际上都是不可能的,它导致的结果必然是理论的变质和实践的虚假。
在《顺从》一文中,阿多诺批判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学说,认为它表面上同等对待理论和实践双方,实际上却赋予实践以优越性,让理论成为实践的附庸。
因此,固守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关系学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仅不会导致真正的反抗,反而只能导致隐蔽的顺从。
《外国文学(1)》期末复习题2分析
《外国文学(1)》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流,文学史上称为“二希”传统。
2.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想象力极强)2、(故事性极强)3、(哲理性极强)3.(埃斯库罗斯)被誉为(“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4.(教会文学)在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
5.(《列那狐传奇》)是中世纪市民文学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6.在《神曲》中,(豹)象征(淫欲),(狮)象征(强暴),(狼)象征(贪婪)。
7.(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8.(彼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其抒情诗集(《歌集》),抒发了对女友(萝拉)的真挚爱情。
9.(堂·吉诃德)性格中既有(悲剧)性因素,也有(喜剧)性因素;他是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悲喜剧)剧人物。
10.(哈姆莱特)与(克劳斯)的冲突,其实质是(人文主义者)和(封建王权)之间的斗争。
11.在(弥尔顿)的作品中,(撒旦)的形象塑造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在(《失乐园》)中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斗士)的形象,在《复乐园》中,他又成为(魔鬼)的化身。
12.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的成就最大,(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13.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的法国文豪,(“莫里哀”)是他的艺名。
在(《伪君子》)中作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女仆,她是(桃丽娜),而其主人公(达尔杜弗)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14.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是(“理性崇拜”),这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15.(孟德斯鸠)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为法国的启蒙文学开辟了道路。
16.马克思认为,(席勒)在剧中“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种戏剧创作中的(简单化)、(概念化)倾向,又叫(“席勒式”)。
17.(歌德)的代表作是(《浮士德》),其体裁是(诗体悲剧)。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及作品赏析
普利兹克奖(1979-2013)一、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1)代表作品: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Glass House New Canaan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1984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AT&T Building New York★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①10,000多盏银色玻璃窗用硅酮胶水粘在建筑上,使建筑物承受8.0级地震及每小时100英里的强风。
②两座90尺高的电动大门在讲坛后打开,以使晨光与和暖的微风来烘托朝拜圣礼。
③祭坛和道坛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的老式结构。
(2)设计概念:①注重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以及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
②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
③他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
二、1980年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代表作品:1948 巴拉干住宅Casa Luis Barragan1955 安东尼奥·格雷夫兹住宅Antonio Galves1968 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San Cristobal★巴拉干住宅:①对墨西哥民居传统的延续。
②生活区门厅是一条黑色熔岩石铺成的长廊,这种过渡空间与传统一致。
③休息厅内有一堵粉红色墙,反射出柔和的粉红色光线。
④起居室有块落地玻璃窗面向庭院,窗子只有两条极细的分隔。
⑤建筑中有许多矮墙隔断,形成良好的光影变换的效果。
(2)设计概念:①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
②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人的视线与生活当中,并且与色彩浓烈的墙体交错在一起,使两者的混合产生奇异的效果。
③对水运用的灵感来自于那些被摩尔人作为镜子、可视的标签或者音乐元素的喷泉中。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下编(第三章 近现代亚非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下编(第三章近现代亚非文学)【考点】一:名词解释1.白桦派: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一个创作流派,由同人刊物《白桦》而得名。
这些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在创作技巧上有许多革新。
主要作家有志贺直哉等。
2.自然主义:20世纪初日本文学中一个重要流派。
在艺术上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目的和理想,如实地表现自我,描写自然,冷静、客观地描写事物,要求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
代表作家有田山花袋、岛崎藤村等。
《破戒》《棉被》是代表作。
3.旅美派:又称叙美派,产生于20世纪初的阿拉伯地区的文学流派,由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组成。
代表作家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表现了阿拉伯人在美洲新环境中的奋斗和对祖国、亲人、家乡的思念。
是连接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桥梁。
4.埃及现代派:第一世界大战后在埃及形成的文学流派,20-30年代走向繁荣。
该流派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抨击生活弊端,关注下层劳动人民,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埃及现代文学的开端。
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家,该派流的代表作家为著名的塔哈"侯赛因,《日子》。
5.战后派:在日本,相对于老作家,战后登上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被称作战后派,该派以1946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主张作家不受政治党派和理论束缚。
有名作家有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等。
6.新感觉派:该派深受西方代主义影响,属于日本的现代派文学。
他们怀疑和否定传统文学,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
他们主要依靠直观、直觉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文体和辞藻,刺激人们的感官。
大多作品中渗透一种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想。
代表作家为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
7.新思潮派:新思潮派以近代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
芥川龙之介是该派的代表作家,《罗生门》是他早期代表作。
阿多诺美学原理
阿多诺美学原理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批评家、音乐学家和音乐理论家。
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对美学和文化批判领域有重要贡献。
阿多诺提出的美学原理主要包括对传统美学观念的批判、对文化工业的分析以及美的社会价值的探讨。
首先,阿多诺对传统美学观念进行了批判。
传统美学主要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形式美,忽视了艺术作品中所隐含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批判。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超越单纯的审美享受,要反映社会现实并引起观众的思考。
他强调艺术应当具有批判性和解放性,通过揭示社会矛盾和压迫来促使社会进步。
其次,阿多诺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文化工业是指现代社会中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的文化产品,如音乐、电影、广告等。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存在破坏了原创性和个性化,使艺术变得商业化和娱乐化。
他指出,文化工业通过大众化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的瞬时需求,使他们对真正艺术的欣赏能力逐渐丧失。
阿多诺警告说,文化工业产生了标准化的文化产品,剥夺了人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文化工业的被动消费者。
最后,阿多诺探讨了美的社会价值。
他认为,美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上,还包括作品所传达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
艺术作品应当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阿多诺坚信,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能够为人们提供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具有解放人们意识的潜力。
他主张,艺术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利用艺术创作来表现真实和美好的生活。
总结来说,阿多诺的美学原理着重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社会性和批判性,批判了传统美学观念的片面性,警示了大众文化工业化对艺术的破坏,并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解放作用。
他的思想对于理解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当代建筑发展趋势与潮流——近十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作品思想分析
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迈耶不盲从潮流,独立思考,他的建筑作品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白色。他曾 说:“白色是我作品的特色之一,我用白色来澄清建筑概念,提高视觉形式的力量。白色实际是能够强化对自然界所有 其他色彩感觉的颜色,对着白色表面能够最好地欣赏光影虚实的表演。在意识的大海和客观现实的大地之间,是这种 不断变化的白色的线” 。从理查德·迈耶设计的格蒂中心(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设计的白色建筑与自然环境形成图底 关系,在光线的作用下,白色墙面映衬着自然,这种对比并不是破坏自然环境,而是与大自然既对立又融洽。
当代建筑发展趋势与潮流
——近十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作品思想 分析
重庆大学
普利兹克奖( )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 尔奖之称。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蒂发起, 凯悦基金会( )所赞助的针对建筑师个人颁布的奖项。每年约有五百多名 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师及学者组 成评审团评出一个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 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 出贡献,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
建筑师伦佐·皮亚诺擅长将历史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他曾说,“今; 的技术是世界性的,如果使用不慎,能轻易破坏场所的精神;另一方面, 土所是地方化的概念,地方传统和其它约束能抑制技术奇妙的潜力”于 设计的奇芭欧文化中心,从堪纳克历史文化中汲取灵感,采用先进的现 代生术建造出新建筑,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创新。 此外,让·努维尔将建筑视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统一体,他在一些建筑创 作中也不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理念,如他设计的阿拉伯世界文化研究 中心就是-例,建筑的南立面花窗采用的是阿拉伯传统装饰图案,且用现 代材料和技、加以建造,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而创新。这 说明,伦佐·皮玉诺与让·努维尔能用现代技术表达建筑的时代精神,并且 力求创造性地表炙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使建筑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实 现创新。
艺述:阿多诺论音乐的社会“功能”
艺述:阿多诺论音乐的社会“功能”注:文中视频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库斯·史坦兹/荷兰广播爱乐)全曲)引言:阿多诺的音乐理论是建立在其美学基础上的,而其美学则以其哲学为前提。
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否定性认识,这在于艺术不是对于已经存在的把握,而是对于那尚不存在的追求。
在此基础上,他指出艺术的特性为非实在性与异在性、非模仿性和非反映性、精神化和无概念性、不确定性和难解性,等等。
阿多诺强调艺术对于现实的批判性。
他认为现代世界和人是分裂的碎片,而唯有艺术才能够拯救它们。
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导论》是其美学理论在音乐领域中的具体化。
其主要内容包括了音乐类型的分析和对于音乐接受的分析。
这也就是贯穿了音乐和社会这一音乐社会学的基本主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阿多诺强调了自己研究的自发性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的。
正如阿.恩.索霍尔、尤.弗.卡普斯汀所说:阿多诺在自己的著作《新音乐的哲学》、《音乐社会学导论》研究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听众类型、现代音乐日常生活问题、社会阶级结构在音乐中的反映问题、内容的特性和某些体裁的历史进化、音乐创作的民族特征,对资产阶级的“大众文化”的批评尤为重视。
就是这种尖锐的批评,使阿多诺同经过精选的艺术形式的捍卫者的观点沟通起来了。
音乐被看成众多艺术中的一种,至少对今天而言依然鲜活,它扩展了审美独立性的要求。
把音乐视为娱乐的人很少关心审美自律,那么这意味着我们精神生活有相当一部分不同于按它本身的意义所必须具有的另一种社会功能,即音乐的功能只是娱乐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缺乏有关影响和重新组合所有音乐要素的知识,实际上保存了那些音乐要素的某些意义。
听众实际上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无知,他们只理解意义综合体的一些碎片。
为今天音乐消费的传统曲目划定界线的“调性”这个语就是这样,它与全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消费者的语言一致。
如果说人们未能理解在这种语言中说出了什么,也就是音乐作品的特殊内容,那么他们却熟悉作品的表面联系,如果传统用语已经自动地确立起那种联系的话。
外国文学二思考题
外国文学(二)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自然派:“自然派”就是19世纪40年代在俄国形成的以果戈里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其特征是将批判和讽刺的锋芒对准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度社会的黑暗面,关注小人物和普通人,描写他们的贫困和所受的屈辱,反映他们不幸的命运。
2、多余人:所谓“多余的人”就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类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过资产阶级的启蒙,不愿与贵族社会同流合污,但又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传统的影响,缺乏生活目的又无实际能力,最终一事无成。
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3、废奴文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北方兴起的废奴运动中出现的文学,以批判美国南方的蓄奴制和反映黑人悲惨生活为主要内容。
代表作品: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4、《人间喜剧》:《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1829年以后小说创作的总称,它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形象化历史。
所谓“人间”,指巴尔扎克时代的法国社会,所谓“喜剧”,指这个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生世相。
巴尔扎克采用了“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两种方法,使90多部小说成为了一个可分可合的艺术整体。
5、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小说”是哈代创作的成就高,影响大的一类小说,又叫“性格和环境小说”。
它们都以英国西南部农村“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描写旧市农村的没落,反映资本主义势力对宗法制农村生活的冲击,对农民的悲惨境况寄予深切的同情,对平和恬静的乡村生活不无留恋。
6、南方诗篇:指1820年起,普希金在南方流放期间所写的一组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茨冈》等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
这些诗篇贯穿着对自由的强烈憧憬,反映了20年代俄国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不安情绪。
7、二重人格:自陀思妥耶夫斯基《二重人格》之后,开创了二重人格形象的长廊。
所谓二重人格是性格的一种精神病态,或者说是心理病态。
这种人往往分裂成两个自我,性格结构是混乱的,丧失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普利兹策建筑奖历届获奖名单及简介
历届获奖名单1979年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1980年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981年第三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1982年第四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 美国1983年第五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 美国1984年第六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1985年第七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1986年第八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1988年第十届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美国和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1989年第十一届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 美国1990年第十二届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大利1991年第十三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1992年第十四届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1993年第十五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 日本1994年第十六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1995年第十七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 日本1996年第十八届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1997年第十九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1998年第二十届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1999年第二十一届诺曼·福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 英国2000年第二十二届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荷兰2001年第二十三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瑞士和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2002年第二十四届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 澳大利亚2003年第二十五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 丹麦2004年第二十六届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2005年第二十七届汤姆·梅恩Thom Mayn 美国2006年第二十八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7年第二十九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2008年第三十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 法国2009年第三十一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日本和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2011年第三十三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迄今为止在33届颁奖中,共有36人获奖。
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阿尔瓦罗·西扎作品分析
空间设计灵活
• 采用加利西亚当代美术中心类 似的吊顶系统,设计了许多具 有很大灵活性的展厅,这不仅 为了永久性的展品展出同样也 为了暂时性的展览。
细节处理巧妙
室内外风景渗透
• 中庭和窗户使游人时 刻能够看到室外漂亮 的庭院风景。
四、1998年世博会葡萄牙馆
• 在空间分割上采用 了人文主义的切分 法,体现了西扎的 极简主义的风格, 同时强烈的地域性 始终贯穿整个建筑。
• 1、在坚持批判态度的同时并不拒绝现代建筑带来的进步, 但其片段性与边缘性特征已远离早期现代建筑规范化的理 想与幼稚的乌托邦色彩。 • 2、这种倾向关注“场所——形式”的关联性,认识到一 种有边界的建筑,即建筑总是生成于特定的环境。 • 3、建筑设计注重”建构的事实“,而非将建筑沦为舞台 背景。 • 4、关注建筑如何回应特定场地的因素,如地形、气候与 光的特征,反对存在着一种”普世光明“的趋向。 • 5、关注视觉以外的建筑品质,如温度、湿度、空气流动 以及表面材料对人体的影响。 • 6、反对感情用事地模仿乡土建筑。 • 7、这种倾向可以在摆脱普世文明理想的文化间隙中获得 繁荣。
塞拉维斯基金会
建筑贯彻了西萨建筑理念,顺应地形,关注 “场所——形式”的关联性。 1、建筑外形顺应地势,与基地完美结合 2、细节处理巧妙 3、空间设计灵活 4、室内外风景渗透
建筑外形顺应地势,与基地完美结合
• 倾斜的屋顶顺应地势,与 基地完美结合。在屋脊倾 斜的屋顶上我们看不出地 面是倾斜的,斜坡的差度 已经在第一层anks
极简主义
受到卢斯(Adolf Loos)等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影 响,西扎的建筑也表现出摒弃装饰的倾向。他力图用简洁 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 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
阿多诺的艺术星丛理论
第 32 卷 第 1 期2019 年 1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2 No.1Jan.2019阿多诺的艺术星丛理论罗梦琴(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 510640)摘 要: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们,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期。
阿多诺作为众多研究者中的佼佼者,通过完整细致地阐述艺术的内部构成以及其与社会现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较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阿多诺在解释这一问题中引用了星丛的概念。
在阿多诺看来,艺术总是处于像星丛一样的变化流动之中。
根据《美学理论》和《否定性辩证法》中的相关论述发现,艺术的内部构成之间以及艺术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的永恒变化,构成了阿多诺的艺术星丛体系。
关键词:阿多诺;艺术星丛;现实中图分类号:D0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19)01-0147-030 引言“星丛”概念是本雅明从天文学中借鉴而来,后由阿多诺将这一概念引用在他的“否定性辩证法”中。
阿多诺认为,“作为一个星丛,理论思维围着它像打开的概念转,希望像对付一个严加保护的保险箱的锁一样,把它突然打开:不是靠一把钥匙或一个数字,而是靠一种数字组合。
”[1]在这里,星丛指的是不论是主体还是客体,它们从外部到内部都是相互联系的。
作为一个比喻的图像,星丛意味着“一串并列且变化的要素,并不屈服于一个公分母、基本核心或第一原则之下”[2]。
Jay强调,阿多诺所认为的“星丛通过保证他们不可取消的异质性来救赎它的不同要素,而不仅仅是用一种同一性的方式来消除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距离”。
阿多诺的星丛概念贯穿了他的艺术观。
他将艺术的内部构成和艺术与外部的交流置于星丛之中,使得这些要素之间既相互对立,又彼此存在张力,相互吸引、相互影响。
因此,笔者分两个主要部分论述阿多诺的艺术星丛体系:艺术的内部沟通和艺术与外部的交流。
墨西哥的景观设计
6
在他的作品中具 有重要的意义,是他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观 念的总结。
这是一所位于陡 峭山脚的乡村住宅, 是巴拉甘的姐姐和姐 夫的住所,四周植物 茂盛,透过枝叶的缝 隙可以看到远处广阔 的湖面。
19 40 年 位 于 恰 帕 拉 的 马 戈 住 宅 花 园
7
位于恰帕拉的马戈住宅花园
通过住宅的改 建和花园的建设, 巴拉甘创造了几个 不同标高的平台, 精心安排台阶和坡 道的位置,强调材 料的对比,每个空 间各有特点,步移 景异。
14
1 9 6 8 年 圣
.
使用了玫瑰红和土红的墙 体和方形大水池,水池的一侧 有一来自马房,水池也是骏马饮 水的地方。
克 里 斯 多 巴 尔 住 宅 庭 院
15
圣 . 克里斯多巴尔住宅庭院
16
红色的墙上有 一个水口向下喷落 瀑布,水声打破了 由简单几何体组成 的庭院的宁静,在 炎热的阳光下给人 带来一些清凉。
25
26
在广场的另一侧, 同样也有一处适宜休憩 或阅读的安静场地—— 一个矩形的室外剧场。 虽然是室外剧场,但它 的铺地材料却是以草皮 为主,只在草坪中设置 了一些折线形的矮墙, 与圆形水池旁的矮墙一 样,这里的矮墙高度也 同样适用为坐凳。
在设计中运用了 鲜黄、土黄、橘黄、紫 色、桃红等色彩和水渠 等具有墨西哥特点的要 素,充分体现了洛杉矶 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的历史特点,也使珀欣 广场充满了活力。
18
巴拉甘的作品强化了孤寂、神秘、喜悦和 死亡。花园的精髓就是具有人类所能够达到的 最伟大的宁静。 巴拉甘的色彩来自于哥伦布以前的墨西哥, 也来自于摩洛哥等地中海国家。他自己从现实 生活中提取色彩,也从画家的绘画中借用了一 些颜色和色彩组合。 巴拉甘珠重在建筑和园林空间中创造神秘和 孤独,对他来说,设计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 寻找答案的过程,只有那些具备美丽和能够感 动人的品质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试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
试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摘要】阿多诺是德国哲学家,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认为大众文化被商业化和标准化,导致文化产品变成商品,影响人们的审美和思考能力。
文化工业扭曲了真实文化生产,导致文化产品的要求变低,只注重商业化的成功。
文化工业对人类意识形态产生了消极影响,引导大众消费文化商品,降低了人们对文化的真正追求。
阿多诺的理论也提醒我们应当保持警惕,对文化工业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被商业利益所左右。
未来,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文化生产的多样性和真实性,避免文化商品的单一化和标准化,保护人们对文化的独立思考和审美追求。
【关键词】阿多诺、文化工业、文化生产、人类意识形态、文化商品、消费、大众娱乐、价值、现代社会、思考、发展方向、展望。
1. 引言1.1 阿多诺简介Theodor Adorno(1903-1969)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音乐学家和文化批评家。
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Adorno以其对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和现代性的批判而闻名,他的思想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哲学、社会学、文化批评以及音乐学等。
Adorno对于大众文化的分析和批判被广泛认为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他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由资本主义制度所推动的工业化文化,它的目的在于利润和控制,而不是艺术真实性或审美价值。
Adorno强调了文化工业对个体意识形态的影响,认为它通过大众娱乐、文化商品的消费引导以及对文化生产的扭曲影响,使人们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Adorno是一位独特而重要的思想家,他的理论对当代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批判。
通过对他的文化工业理论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问题,并为未来的文化批评和文化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1.2 文化工业概念引入文化工业是由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阿多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现代社会中文化生产和流通的一种形式。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各种文化产品,对人类意识形态、文化生产、文化商品的消费和大众娱乐产生深远影响。
0815西方文论选读2022年10月份历年真题
0815西方文论选读2022年10月份历年真题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西方文论选读试卷(课程代码0815)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核分人复查人题号题分一二三四五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4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马克思在《_________》中,提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2.马克思说:“胡登过多地一味表现“兴高采烈”,具体指剧本中胡登所作的大量激昂慷慨的_________。
3.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_______,而且是它的________。
4.恩格斯说:“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______________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5.列宁说:“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但是他抛弃了这个阶层的_________。
6.列宁说,作为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托尔斯泰,是在________这个时期完全成熟的。
7.列宁指出,托尔斯泰的观点和学说中的矛盾是19世纪最后30多年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
8.斯大林在谈到苏维埃文艺作品的创作时说:“问题不在于__________,而在于通过竞赛。
9.恩格斯是从________观点和___________观点来衡量拉萨尔的《济余根》.l0.列宁说:“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___________服务,不是为___________服务,而是为___________,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托尔斯泰的世界观经历了【】B.敏。
考茨基在《旧人和新人》中犯的毛病C.玛。
试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
试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对文化工业的研究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重要贡献。
阿多诺所谓的“文化工业”是指现代社会中,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的文化产品所形成的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
下面我将从文化标准化、文化商品化和大众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对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进行分析。
阿多诺指出文化工业导致了文化标准化。
在阿多诺看来,作为商品的文化产品必须符合大众的口味,以求达到最高的销售收益。
为了追求大众的接受,文化工业对文化产品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使其失去了独特性和个性化。
正因如此,现代文化产品中充斥着大量类似的内容、形式和风格。
例如在音乐领域,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被标准化到了极致,歌曲的曲式、编曲和主题无一例外地符合市场需求。
这种标准化不断重复的文化产品使得大众之间产生了类似性和同质性的审美,削弱了人们对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导致了文化商品化。
在文化工业的运营中,文化产品被看作商品,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为此,文化产品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宣传推广和价格定位等一系列的商业操作。
该商业化的过程不仅仅对文化产品进行了改造和调整,也削弱了艺术家的创作自由。
阿多诺认为,文化商品化使得艺术家追求商业成功和市场认同,而非追求纯粹的创作。
这种商业化过程使得文化产品从“艺术品”变成了一种“消费品”,丧失了其本来应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
阿多诺指出文化工业导致了大众审美意识的形成。
在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通过传播标准化和商品化的文化产品,塑造了大众的审美意识。
大众在接触到这些文化产品后,形成了一种受制于文化工业意识形态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往往被塑造成一种“低俗”和“浅薄”的审美趣味。
阿多诺称之为“伪话”。
在他看来,文化工业通过欺骗性的宣传和消费主义的包装,使得大众对高雅、深刻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失去了兴趣。
这种大众审美意识也使得真正的艺术和文化变得越来越边缘化。
外国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知识点整理名词解释:1.荒诞派戏剧:出现于50年代法国,是二战后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它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强调表现抽象的主观感受,喜欢采用漫画式的夸张和比喻,情节没有连贯性,人物缺乏鲜明个性;代表作家有法国的贝克特和英国的品特;2.湖畔派: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位诗人;因三人曾隐居于英国昆布兰湖区而得名;其反对古典主义的平板;有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的倾向;从外部世界转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怀;3.意识流小说:20世纪初在英国兴起,20-3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流派; 特征: 1不注意外部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行动表现和情节的连贯与完整,而致力于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 2打破传统小说按情节发生次序或逻辑联系而形成的直线发展的结构,不受时空或逻辑制约,时空跳跃、多变; 3多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和暗示等表现手法;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人物有乔伊斯尤利西斯等;4.表现主义: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创作上批判现实,否定传统,具有强烈的革命和反叛情绪,反对模仿外在世界,主张表现内在主观现实;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和表现性,常采用象征、荒诞的手法;表现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抽象的概念;代表作品为奥地利的卡夫卡的变形记;5.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即把荒诞的故事叙述与其现实本质的揭露结合的风格;作品大多描写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怪诞等的特点;6.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由德国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文学运动;充分肯定个人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过巨大影响;纲领制订者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是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7. “包法利主义”:在理想生活与现实灰色生活的差异中,不切实际地追求理想生活,是平庸的现实和渴望超越实际的幻想相冲突的不切实际的产物;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追求文学的客观性与真实性;避免将作者的主观情绪带入到作品中;2、具有揭露性与批判性;作家大多是中小资产阶级出身,善于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揭露并批判社会的阴暗面;3、遵循典型化原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①歌德浮士德艺术特点:1在诗歌体裁上,采用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来表现复杂的内容;2在艺术方法上,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运用,及象征手法;3在艺术结构上,以浮士德探索理想为中心,跨越时空界限;4在形象塑造上,从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刻画人物形象;5在语言上,用语个性化,富有民歌特点、哲理性和抒情性;②卡夫卡变形记:1作品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表现“现代人的困惑”;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是20世纪“反英雄”主人公的开端;2变形的根本原因是人性的丧失;是现代人丧失自我价值和个性的悲剧;3艺术特色:1真实与荒诞的结合;借大量细节描写,将荒诞故事叙述得真实可感;2冷漠平静的叙事方式;采用极其客观、平静的语调描述变形经历,暗示了异化问题的普遍性,激发读者进而思考人的存在境遇;3运用意识流手法,极力渲染人物的内心世界;联想、幻觉的运用,既展示了人变成甲虫以后的恐惧、焦虑、觉悟和痛苦,也表现了常人的心理,揭示了异化主题;③福楼拜包法利夫人1.福楼拜艺术主张:真实性、客观性、追求艺术美;2.艾玛悲剧的原因:1爱玛始终生活在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但又心地单纯善良;不满平庸生活,但富有同情心;但可悲的是,爱玛并未对自己的悲剧有清醒的认识; 2资本主义社会的崇尚虚荣和注重浮华,造成了爱玛追求浪漫幻想的性格;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猖獗,影响着道德风尚,左右着人际关系;3.艺术特色:1重在塑造典型环境里的典型性格; 2客观冷漠地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3语言准确精炼、有高度的表现力; 4叙述角度富于变化;采用人物主观视角来叙述;4.副标题:外省风俗:通过写包法利反映了外省许多像包法利夫人一样的人;5.第一个情人:罗道尔夫;第二个情人:莱昂;④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多种反叛传统、追求新奇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众多相对独立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是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三位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爱伦·坡,博德莱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思想上,现代主义文学富有强烈的反传统精神,提倡非理性,善于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主题,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性;在艺术上,现代主义文学着重表现潜意识、欲望、幻觉和直觉等非理性心理,开掘了审丑、变形等现代审美观念;基本特征:1思想上:表现现代人的异化感;是反叛传统的理性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2艺术特征上:强调表现内心世界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⑤开创现实主义:果戈里⑥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⑦浪漫主义文学之父:卢梭⑧浪漫主义发源地:英国、德国⑨呼啸山庄——艾米丽:弃儿希刺克厉夫和主人的独女凯瑟琳相爱,受到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的敌视和阻挠;凯瑟琳和画眉山庄的林顿结婚,希刺克历夫含恨出走;三年后,他发财回到呼啸山庄,凯瑟琳仍爱着他,因不能和希刺克历夫结合,生孩子时死去;从此希刺克历夫采取报复手段,占有了两个山庄的财产,虐待辛德雷、凯瑟琳以及自己的儿女;但仍然不能忘怀凯瑟琳,他感到越来越难适应这人间的世界;最后他放弃了复仇,郁郁而死,临终留下遗言,死后把他和凯瑟琳葬在一起;凯瑟琳贪恋物欲嫁给了画眉山庄的林顿,背叛了自己的希刺克厉夫的灵魂;希刺克厉夫为凯瑟琳的背叛而陷入残忍的报复中;艺术特色:1叙述方式创新,选择1801年的冬天作为叙述起点; 2叙事角度多样化;断断续续地将一个故事叙述完毕; 3中途倒叙的叙事时间;“戏剧性结构”; 4三重叙事文; 5象征手法的运用;“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内地形容词,形容这地方在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骚动;⑩德国启蒙运动的奠基者: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①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席勒阴谋与爱情②浮士德五个悲剧:1知识悲剧;浮士德是老博士,博览群书,却不断厌倦繁琐僵化的知识,甚至想自杀; 2爱情悲剧;浮士德与市民少女玛甘泪相恋,其却误用安眠药毒死母亲,又差点溺死新生儿,被关进监狱后拒绝了浮士德的相救; 3为统治者服务的悲剧;资产阶级自强不息与向封建贵族妥协的双重性,最终将导致他们的政治悲剧; 4美的悲剧;与海伦生下欧福良,但跳跃时跌入天火烧死,海伦也飘逝了; 5理想悲剧;③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④浪漫主义理论的策源地:德国⑤白鲸:艾哈伯、以实玛利、莫比迪克、季奎格;白鲸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或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和阐释:第一个层次,这部小说通过“披谷德号”捕鲸船出航捕鲸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血腥来源,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反映了捕鲸工人危险而又艰苦的生活,歌颂了工人们机智、勇敢、互相支援等高贵品德;第二个层次,是它的特殊的宗教意义;麦尔维尔生长于加尔文教的环境里;强调宿命论,强调“原罪”,人类只有通过上帝的慈悲,而不是人本身的力量,才能得到拯救;霍桑作品中所表现的丑恶面对麦尔维尔受霍桑的影响较大;第三个层面,是它的复杂的象征意义这是一部象征小说;小说的这种复杂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白鲸“莫比,迪克”和船长埃哈伯这两个形象身上;有人把白鲸看作“善”的象征,有人认为它是“恶”的体现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身,还有人说它是不善不恶的永恒的大自然的代表;1.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艾格尼丝·格雷;2.19世纪后期的文学流派: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前期象征主义文学;3.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以真实描写客观现实和人性、人的机体为目的,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描写;其理论倡导者为左拉,代表作家莫泊桑等;4.唯美主义: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种文艺思潮;主张艺术要追求纯粹的美,但它过分强调美的纯粹性,割裂了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生活的联系;5.象征主义: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注重借助外在的具体事物,挖掘内心世界赋予抽象观念,大量运用联想、暗示与通感;马拉美为早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6.恶之花波德莱尔的艺术特点:①发掘丑恶、病态中的美;作者描绘了大量丑恶的事物,揭示了残酷丑恶的现实,革新了传统美学观念,扩展了文学表现的题材;②独创了通感手法;他在诗歌中将各种感觉互相打通,去解读自然万物;③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通过生动、坚实的意象,来揭示自己隐蔽的心灵世界;④语言极为精炼,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7.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奠基人:果戈里8.变形记卡夫卡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作品大多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表现“现代人的困惑”;现代人丧失自我价值和个性的悲剧;变形后的悲苦精神世界,现代人彼此间的疏远与隔离;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变形的根本原因是人性的丧失,人失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内在的,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反映了“人”的自私、冷漠与残忍;——主旨所在9.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三个阶段:早期:站在贵族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探索贵族地主的出路,也涉及农民问题;幻想以改良的办法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改善农民的处境;童年少年青年中期:思想发生激变,开始过平民化的生活,立场由贵族地主向宗法制农民转变;他努力探索俄国的出路,农民、贵族青年的命运问题和生命的意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晚期:完全站在宗法制农民立场,主张回归东方农业文明,歌颂群体主义和顺从意识,宣扬“勿以暴力抗恶”;与贵族决裂,向人民靠拢;复活10.安娜卡列尼娜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一方面写了安娜·卡列尼娜和渥伦斯基之间爱情婚姻的纠葛,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另一方面写了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图画;描写了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躁动不安,展现了农奴制改革后“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那个时代在政治、经济、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矛盾;体裁:传记史诗、社会小说、心理小说意识流的艺术技巧“心灵辩证法”:描写心理过程本身,展示人物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特点:1注重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列文经历了爱情上的迷恋、挫折、失望到婚后的欢乐、焦虑、猜忌、痛苦,最后在宗教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2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描写安娜的眼神、笑容等展现她的美丽,揭示她渴望爱情的心理感受;3通过内心独白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自杀前安娜的内心话语的描写;艺术手法:1运用“心灵的辩证法” 2以自然风景展示人物内心;如列文在一个晴朗寒冷的日子里来到溜冰场, 希望在这里见到吉提; 3通过人物的语言,反映出了他们的教养、经历、文化水平和精神面貌;艺术风格:1)全景式的史诗性叙述艺术;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多层次的叙述真实地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内心世界;2)独特的心理描写;开创了“心灵辩证法”的心理描写技巧;在作品中注重展示人物心理变化的规律与形态,表现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内在联系;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把揭示人物对环境的反抗、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性格对环境的超越作为创作的重要任务,从而展示出性格的自主性特点;10.陀思妥耶夫斯基VS列夫托尔斯泰相同点:1、都关心贵族的出路问题,关心贵族的出路也即关心俄国的前途命运问题;2、都厌恶西方现代文明,试图使俄国避开走资本主义道路,向往缅怀宗法制田园生活,走俄国的村社社会主义道路;3、对待政治都想建立神权政治来解决俄罗斯的未来问题,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宽恕、忍让和爱;实践证明这种政治观是不科学的、不文明的、落后的;区别:创作风格迥异1、小说结构•托:充满变化,三部长篇小说的结构各有特点,但都常成功;•陀:整体上都具有“对话性”特征;小说的故事常被淡化,人物内心和不同思想观念形成的激烈冲突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不同内心力量和思想观念之间形成的对话关系,构成了其小说结构的独特之处;2、人物心理描写,与性格塑造结合在一起,但描写的内容和方法却不同;•托:人物合乎逻辑和理性的心理变化过程;长篇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变化的心理过程;•陀:人物的病态心理或濒临分裂的内心世界;将简短的内心独白夹杂在人物思想、内心活动的叙述和描写过程中,或交织在对话之中,使得心理描写呈现出更加紧张激烈和凌乱跳跃的特征;陀氏还常常通过潜意识、梦境和幻觉来捕捉人物混乱、白热化的心理状态心理描写方法更具创新性;3.小说的叙述•托:常常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大量的议论;•陀:放弃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常常从不同人物的视视角审视世界,削弱作家叙述的主观性,突出了不同人物的主体性;•总之,托尔斯泰的小说创作在术风格上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而陀思妥耶耶夫斯基的小说更多地呈现出现代主义气息的新风格;。
三、《外国文学》习题库-名词解释部分(附答案)
三、《外国文学》习题库—名词解释部分(附答案)1、阿那克瑞翁体阿那克瑞翁体是古希腊著名的独唱抒情诗人。
他的诗风格优雅、单纯、轻松,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2.新喜剧是“希腊化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世态喜剧。
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主要角色是农夫、鞋匠、医师、食客、士兵、艺妓和家奴等。
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代表作家是米南德。
3.《新约》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
是基督教的正典。
《新约》共27卷,形成于公元2世纪,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和“启示录”4类,主要记述的是耶稣的救世言行以及门徒的事迹。
4.奥林波斯神系是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
他们居住在希腊最高的奥林波斯山上,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其中天神宙斯是众神之主,统治天地万物。
天后赫拉掌管婚姻,波赛冬是海神,哈得斯是冥神,阿波罗是太阳神,阿瑞斯是战神,赫尔墨斯是神使,赫淮斯托斯是火与铁匠之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阿弗洛狄忒是爱神,阿耳忒弥斯是月神。
另外,还有酒神、命运女神和文艺女神等。
5.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前者描写部落战争,后者写战后漂泊。
一般认为这两部史诗是吟咏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一直是口头传诵,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们整理成书,公元前3至2世纪审校定本,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6、中世纪的教会文学是适应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需要而创作的文学,由教师们用拉丁文写成。
其内容主要是宣传基督教义,宣扬神的权威、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目的在于欺骗人民,使人民成为统治者的驯服奴隶,以维护封建统治。
教会文学的题材主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宗教叙事诗、赞美诗、祈祷文、宗教剧等。
艺术表现上多采用象征、寓意、梦幻等手法。
这种文学一般都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虽然在中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但是缺乏载入文学史的艺术价值。
不过,它的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对后世欧洲文学有较大影响。
7.文艺复兴是14世纪是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是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形成过程中的产物,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西班牙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流派
西班牙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在西班牙文学史上,现代主义流派是一个经典而又重要的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在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由此传入西班牙,并对该国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流派主张自由创作,注重言语、形式和美感的表达,力求将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等文学形式融入语言的魅力和激情之中。
西班牙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西班牙的文学创作环境长期被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支配。
然而,许多文学家认为这种写作方式过于老套,需要创新,于是开始尝试用现代主义的手法进行创作。
西班牙文学中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有阿曼多·帕尔马、拉蒙·德拉克鲁斯、阿苏纳里亚·毕加索等。
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联想能力,以浪漫主义、神话和传奇为主题,强调语言的美感、形式的独特性、意象的深度以及它们对于读者的启示。
现代主义流派中,诗歌是最为流行的作品形式。
帕尔马的《阿尔罕布拉宫的诗歌》、德拉克鲁斯的《末路》以及毕加索的《我父亲》等作品,都是该流派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
这些作品不仅在西班牙国内受到很高的评价,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些作品在形式和形象上不断创新,主张自由创作,倡导用想象力和感觉来表现现实,重视形式的独特性和语言的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这些作品从外部上对读者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从而让读者重新发现了语言和文学的美。
此外,现代主义文学对于后代文学家和思想家具有深远的影响。
例如,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等都曾深受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总的来说,西班牙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流派是一个极具标志性、富有创新精神的文学流派。
这个运动不仅在形式上注重创新,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进,现代主义文学在西班牙国内尚有不少拥护者,其在西班牙文学中的地位也日益稳固。
西方音乐通史(上)考试重点
西方音乐通史第一章古希腊音乐一古希腊时期的两种乐器:里拉琴(弦乐)、阿夫洛斯管(管乐)二古希腊戏剧﹝悲剧﹞定义:公元前6世纪左右产生的、始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崇拜而进行的音乐活动,它融合音乐、诗歌、舞蹈、表演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载歌载舞、有器乐伴奏、舞蹈。
舞蹈队主要是男演员.三古希腊的音乐特征1 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2 单声织体,用字母或类似字母的符号来记谱3 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4 有了整套的音阶、音程和调式理论,对后世有重要的启迪5 题材有演出规模宏大的悲剧和喜剧,后期出现了一些器乐独奏第二章中世纪(公元5世纪~15世纪)一宗教音乐(一)单声部音乐格里高利圣咏(二)多声部音乐(复调音乐)奥尔加农第斯康特孔杜克图斯经文歌1格里高利圣咏(单声部)形成于8、9世纪,它以罗马教义为基础融合高卢地区的礼仪因素,最后逐渐影响到欧洲其他地区的圣咏,成为罗马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基本特征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进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节奏: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织体:和希腊音乐一样,单声部音乐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调式体系:教会调式教会音乐理论(1)音乐美学强调音乐的道德影响力和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注重的不是听觉愉悦,而是心灵的和谐;将音乐分为三类:宇宙音乐、人的音乐、乐器的音乐。
(2) 记谱法纽姆谱:在歌词上方标上了一些简单的符号,简明扼要地指示上升或下降的语言声调变化。
这种简单的符号也称为“纽姆谱”。
(3)六声音阶ut、re、mi、fa、sol、la11世纪,规多·达莱佐(僧侣)发明了四线谱、六声音阶以及用于教学的“规多手”2 奥尔加农(多声部--复调音乐)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于公元9世纪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
解读景观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
“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
——路易斯·巴拉干
巴拉干设计的景观,建筑,雕塑等作品都拥有着一种富含诗意的精神品质。他作品中的美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与体验,在自于童年时在墨西哥乡村接近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梦想,来自心灵深处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因此解读巴拉干的作品要用心去静静的体验他温和的激情所创造出的静谧而悠远的空间。西扎在为巴拉干的作品集做序的时候曾说“悄然的漫步在他的园林之中,用任何的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景观都显的多余而苍白”。如今笔者还是不得不以苍白的语言来介绍这位伟大的景观建筑师与他的作品,并对他的作品做出笔者的解读。希望笔者在感受作品魅力时的感受能透过本文苍白的语言略表一二,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中的分析能从更深刻的角度来理解巴拉干。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
巴拉干主张要将建筑与景观相融合,将建筑与景观一体设计。他曾说:“我们很有必要去意识到,在世界上一部分有着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园林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四季常驻的起居室,在那里我们可以休憩、进餐、与邻居们聚会。所以建造园林和建造建筑物一样的重要。”在他的设计中通常摆脱了建筑材料对建筑师的羁绊而是通过对材料原始特性的运用创造出了极端简化的建筑形式与景观达到和谐的共存。
关于设计建造过程的启示
巴拉干的设计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他本人的监督下完成施工全过程的。他的设计经常是在现场做的,他会在现场指挥工人把建好的墙在加高一些以达到他想要的视觉效果。建筑师对整个建筑景观设计与建造过程的把握对设计的成败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同时这个过程也给了设计师许多切身的体验与感受。
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阿尔多·西扎
这段话引自阿尔多·西扎为一本介绍巴拉干作品的书所做的序言。西扎所介绍的是一位墨西哥着名的景观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路易斯·巴拉干于1902年出生在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的乡村,从小在父亲的农场里长大。在1924年拿到工程学士学位后,他在父亲的资助下用两年的时间遍游了欧洲。这段时间他参观了很多城市,虽然没有在什么机构学习,但是依然受益非浅。巴拉甘后来的设计观念深受西班牙南部的摩尔建筑、地中海的地方建筑、斐迪南德·贝克的花园以及勒·科比西耶的着作和理论的影响。1927年巴拉干开始了在墨西哥的建筑实践。在1976年前他几乎不为人知。而1976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了其作品的图片,轰动了世界建筑界。而后1980年他获得了普利策建筑奖。他所设计的一些建筑被认为是与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一样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2320040202阿尔多・西扎作品中的流动与统一收稿日期:2009203230作者简介:梁宇鸣(19802),女,助教,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建筑系,湖北武汉 430083原菊蒲(19812),女,硕士,讲师,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武汉 430083梁宇鸣 原菊蒲摘 要:指出阿尔多・西扎(Alvaro Siza )是葡萄牙最著名的建筑师,他的主要特征是重视文脉,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介绍了西扎建筑思想的形成环境,并从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建筑光的运用两方面介绍了他的作品,展示了他所设计的简单、平实外表下,包裹着的极其复杂的建筑空间。
关键词:文脉,环境,统一,本土性中图分类号:TU 286文献标识码:A 阿尔多・西扎1933年生于葡萄牙马托西纽什,是当今数得着的优秀建筑师之一,也是现在最有名的葡萄牙建筑师。
他获得过密斯・范・德罗奖(1988年),普莱茨克奖(1992年),Praemium Im 2periale 奖等世界顶级的建筑大奖。
他的作品贯穿着葡萄牙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并且一直在葡萄牙的建筑舞台上担当着重要角色。
1 西扎建筑思想形成的要素西扎的建筑很重视文脉,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空间的变化、目光的利用等等。
他善于将现代主义和对实际方案的直接考虑进行极具个人主义的结合。
在西扎的建筑作品与创作思想中,文脉的概念是广义的,它不但指当地的地形和周围景观,还包括当地的技术条件和经济能力。
西扎关于文脉的观念的形成与他所处的葡萄牙特别的历史环境有很大关系。
他所生长的年代正是葡萄牙法西斯统治的时期。
葡萄牙长期以来都是欧洲经济较落后的一个国家,但经过康乃馨革命后,从1975年起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经济状况开始好转,西扎也由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走向了世界。
西扎长年在葡萄牙工作,设计了大量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分别建造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因此建造条件是极不相同的,所以他的建筑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西扎前期的建筑多带有浓重的“本土性”的影子。
如果说西扎的将建筑与环境紧密联系使之融为一体的做法是属于前期的单一手法的话,那么运用多种的、成熟的手法于建筑同环境的统一上就显露出了他后期的成熟。
当然西扎的建筑语言的发展和走上成熟还是和葡萄牙现代建筑艺术运动戏剧性的“发展”时期对应着,由于在后期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潮流,他认为必须参加有关现代化和城市意识的争论,他不再把自己禁闭在本国这样一个小环境里。
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间,从波尔图到中国澳门,从柏林的建筑群到威尼斯的最新住宅区,从葡萄牙波尔图建筑学院到西班牙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他四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新思想和新发现。
他试图摆脱“地方性”的束缚,并希望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表现自己的建筑艺术及思想;他竭力争取达到诗的意境与不同主张的争论之间的妥协,竭力用新潮的简朴要求来反对后现代派的科技随意性。
西扎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受三个人的影响。
他的建筑思想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也是葡萄牙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人们被现代主义、历史传统与地方文化影响着,关注与研究的是自然与空间的关系。
那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柯布西耶和阿尔托式的建筑。
西扎早期的作品如上述的博阿・诺瓦餐厅与茶室等建筑就是这种地方主义的典型作品。
尤其是西扎的住宅建筑,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柯布西耶的影子。
“外部轮廓简单,内部构造复杂”是柯布与西扎的建筑具有的相同特征。
在工作态度和方法方面,给西扎最直接的影响当数阿尔瓦・阿尔托。
还有一位对西扎影响深远的人就是费尔南多・塔沃拉———西诗文、书画与工艺结合的装修形式,以及各式门窗棂格、装饰纹样;属于第二层面的,庭院式布局的空间韵律、自然与建筑互补的环境设计,诗情画意、充满人文精神的造园艺术,形、数、色、方位的表象与隐喻的象征手法;属于第三层面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注重环境效应的“风水”思想,阴阳对立、互动、相应的哲学思维和“身、心、气”合一的养生观等等。
它们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邃的哲理和智慧。
地方主义对于现代的价值还需我们在新建筑的创作中去发掘,去感知。
我们学习柯利亚的作品,研究他的创作思想,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寻求地方主义的现代价值成为我们创作的一个永恒话题。
参考文献:[1] 王 辉.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利亚[J ].世界建筑,1990(6):68272.[2] 邹得侬,刘少红,赵建波.中国地域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 ].建筑学报,2002(5):427.[3] 邹晨亮.浅谈批判的地域主义及思辩[J ].山西建筑,2008,34(3):34235.Discussion on the modern value of localismT ONG Yi 2ping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meaning of localism ,by studying the works of Indian architect ,Charles Corres ,whose creative idea was studied and discussed ,and contacting with status of architecture in China ,it pointed out that tradition would be understood not only from style ,but also from the depth of culture ,so as to continue the aesthetic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K ey w ords :localism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nvergence ,modern value・04・第35卷第23期2009年8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5No.23Aug. 2009 扎的老师,他的思想对西扎有直接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葡萄牙建筑状况混乱,18,19世纪流传下来的巴罗克建筑形式,30年代传入的现代建筑思潮等等各居其位。
塔沃拉在50年代是一位杰出人物,他不仅拒绝功能主义的形式和结构模式的布局,还亲临其境地考察建筑周围现状,并学习用人民的艺术来从事建筑,给人做出了实用主义和含蓄的自持简朴的榜样,这些精神都影响到西扎。
从欧洲许多评论家在之前曾将西扎列入“地方性”的建筑师行列即可窥豹一斑。
2 西扎作品的特征及表现西扎相信游历,相信对空间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场所的直接体验。
这些也是建筑师无可替代的职业手段。
在西扎的不同设计中,有一个不变的设计方向出现,即积极的向使真实空间活跃起来的非凡现象敞开。
这些现象在西扎那里被当作真正的构筑要素。
从西扎的第一批设计开始人们就难以在风格倾向上把他列入世界上的哪一个建筑艺术流派,虽然他一直不断地表示称赞和欣赏那些在风格上各不相同的建筑师,但别人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总会受到一些不同地方的理解和相异问题的支配,尤其会受到建筑师个性的主宰,所以无法简单地显示出西扎所受影响的延续性。
也正因为这样,虽然明知西扎的某个作品产生于某一时期,但是评论家仍然难以决定把它划归哪一时期或者哪一个派别。
在西扎眼中,形式是真正的直接感觉的创作果实。
而直接感觉就意味着摒弃一切既有成果,使得作任何探究风格或试图寻找任何逻辑联系的努力成为毫无意义的行为。
西扎善于利用事物本源进行创造,他的这种创造力以及对建筑中诸如空间与使用、与基地的关系、材料与细部、光线等问题的思考,使他的建筑成为了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他所做的就是用建筑自身来解释建筑。
西扎非常强调设计最初的直觉。
他认为在构思形成初期,一种与过去的经验和记忆相关联的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这就是建筑师的修养。
他相信灵感不会从天而降,而是有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积累,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产生的。
建筑师的每一次设计经验都应当被积累并被结合到下一个设计的过程中去,慢慢传承。
但是他的设计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和直接的分析推论,而像人脑是以曲线的、折线的,或更为复杂的方式活动着。
西扎的建筑往往外表简单、平实,却包裹着极其复杂的空间。
他的作品是以“一切都是流动的”这一理论为基础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连贯而动感的线条以及自由的空间。
从一个角度看西扎的建筑,你绝对想象不到另一些角度的模样;看到平面图形,你也很难推测出实际的空间效果。
谈到这一点,很多人都会联想起柯布西耶和他的朗香教堂。
西扎一贯认为,新房子的感觉不如旧房子的好。
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可用空间的大小外,还因为新房子中形式和功能之间的显而易见的、线性的关系,这种关系让他感到不自在,不舒服。
“当你进入一所老房子时,你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整体性,这种感受是你即使看过上千张照片后也是无法想象的。
”西扎的建筑中就存在着这种空间上的不可名状的整体性。
即使是在你看过十几张或几十张照片与相关材料也不敢确认对于西扎的建筑空间完全掌握。
西扎的建筑空间是非几何的,动态的,多灭点、多视点透视的。
带有建筑评论动态的特征被西扎运用到观察空间、表现空间的方法中去。
西扎设计的复杂的建筑空间是由其界面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与古典建筑以及经典的现代建筑空间不同,西扎建筑的空间在形态上是不甚完整的:曲线或斜线的墙体常常以貌似偶然和随意的曲率或角度出现在平面中。
葡萄牙马尔科・德・卡纳韦泽斯的教堂的室内主要采光墙面就是在倾斜的墙面上开出了三个大的洞口。
建筑的屋面和地面也常常是倾斜的、多层次的;有时连建筑室内、外的关系都是含糊不清、图底反转的。
在安东尼奥・卡洛斯・西扎住宅中,单层的建筑体量围绕着一个不规则的内庭院布置,这个庭院的大小与室内的房间没有多大差别,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没有屋顶的房间。
一道长墙斜向贯穿整个建筑,山墙变为建筑的外墙,然后钻进室内,跨过庭院,最终又钻出室外成为院墙。
这更使得该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界线闪烁不定。
在这里,空间界面更加不确定,庭院作为外部充当着真正的内部。
人的行进路线的组织也是西扎建筑空间复杂性的表现之一。
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坡道的运用使运动的人与所在的空间产生动态的关系,视线的转折和遮挡常带给观者以惊喜和期待。
这从西班牙圣地亚哥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周围环境的处理中也可得以见证。
加利西亚博物馆入口处一条坡道联系着博物馆与户外花园。
入口空间处理成为通透的博物馆与周围环境及建筑物流动相连。
西扎的建筑外表简单,内部复杂,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对光的应用,尤其是低窗的使用,这些手法反映了他在考虑内部空间时同样注重对于建筑文脉及周围环境。
比如西扎的马尔科・德・卡纳韦泽斯的教堂,一个由西扎设计的朴素的白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