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电影:渴望重拾《阿诗玛》的辉煌

合集下载

质朴·纯真·精美——为民族舞剧《阿诗玛》的成功喝彩

质朴·纯真·精美——为民族舞剧《阿诗玛》的成功喝彩

作者: 蒋祖慧

出版物刊名: 民族艺术研究

页码: 26-27页

主题词: 民族舞剧;《天鹅湖》;大幕;编导者;三人舞;简洁有力;拟人化;波涛汹涌;艺术成果;板块式

摘要: 大幕徐徐拉开,音乐在耳边响起、《阿诗玛》的剧情在我的眼前展现,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边看,一边不住地在心里为之喝彩。舞剧《阿诗玛》确实在综合艺术的各方面都有所创新,互相争艳,互相补充,协调一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看完演出之后。我兴奋激动,久久不能平静。我只想说它太美了。它是诗、是画、是中国的《天鹅湖》,但它又比《天鹅湖》更使人感到亲切。因为它是我们云南多姿多态的人,是云南千娇百媚的山和水;是生机勃

少数民族电影

少数民族电影

草原少年托雷心怀执拗的快马冠军的梦想,骑着放羊马前往草原深处寻找最传奇的乌亚骑(训练赛马的人)。放羊马巴图一路保护小主人,在最后的比赛中,为小主人的梦想血洒赛场。

长调歌唱家其其格来京发展,她原来当兽医的丈夫巴图只能去一个骑马俱乐部工作,某天俱乐部买进一匹罕见的蒙古马,巴图执意买下,欲放归自然,而与其其格产生冲突,巴图出门突遇车祸。丧夫之痛,让其其格在演出时突然失声。买下那匹蒙古马后,她独自驾车回到草原,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额吉百般劝解,却不能使其其格从悲痛中走出。此时,额吉家的母驼死去,驼羔没有奶吃,已经奄奄一息。为救驼羔,额吉和其其格决定去找一只母驼来作它的妈妈。村长把母驼送给额吉,母驼却不肯喂驼羔奶,额吉唱起长调。歌声中,母驼渐渐放松,驼羔眼看就能吃到奶水了,此时的额吉已经没有了唱歌的力气,其其格接着唱了起来,她惊讶的发现,自己又能唱长调

影《无枪》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出品、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北京三鸿门文化联合摄制。该片由张欣执导、主演周波,以纪实手法生动刻画了一名常年工作在西藏牧区,与当地牧民有着深厚感情的老警察的坚守和毅力,不畏牺牲与犯罪分子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将罪犯正法。

该片讲述了贵州毕节卖羊肉串的维吾尔族退伍军人阿里木资助失学儿童的故事。

影片由两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海南中部的一个黎族村寨。小丹梅是村寨里公认的“百灵鸟”,黎歌唱得好,人也长得漂亮。阿东是丹梅从小青梅竹马的男朋友,两人原本约好一起去广州打工,但就在两人准备出发前的不久,市里的民族歌舞团突然来到村寨里挑选“黎歌”歌手,丹梅面临着爱情和理想的抉择……

少数民族电影《云上太阳》中的文化再现与影像记忆建构

少数民族电影《云上太阳》中的文化再现与影像记忆建构

传播与版权

chuanbo yu banQuan - 96 -2019年第4期 总第71期

少数民族电影《云上太阳》中的

文化再现与影像记忆建构

张 媛,王丽霞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 在中国的影像记录历史上,少数民族电影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及表达的原生态性独占一席之地。在众多关于少数民族的电影中,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被展现,民族电影也成为民族文化存在与延续的重要载体,通过电影展现了各族人民对文化记忆的重启与再构。影像提供的大量民族文化资源使人们从中寻找到各自的民族记忆,同时通过与影像中民族文化的互动,实现自我的身份认同。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身份认同;族群记忆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4-0096-03

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以独特的拍摄对象常青不老,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电影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影片类型,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再现及重塑了人们对少数民族的想象,对于实现少数民族身份认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到现在,国内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少数民族电影或纪录片,部分少数民族电影还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如由云南良黎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和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婼玛的十七岁》,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大东巴的女儿》等。本文主要以《云上太阳》这部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例,就如何通过少数民族电影表达少数民族文化、实现民族身份认同展开来分析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民族电影与民族文化传递及身份认同之间的联系。

少数民族电影:渴望重拾《阿诗玛》的辉煌

少数民族电影:渴望重拾《阿诗玛》的辉煌

少数民族电影:渴望重拾《阿诗玛》的辉煌

少数民族电影:渴望重拾《阿诗玛》的辉煌

近年来,《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花腰新娘》《可可西里》《诺玛的十七岁》等等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这些电影在风光的同时,依然没有摆脱走向市场时的尴尬,票房情况不容乐观。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阿诗玛》《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影片所造成的轰动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为早日走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低谷,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人和一些地区政府在努力挖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正尝试着走出一条市场化的新道路。

文艺片仍是电影“主流”

目前,我国每年摄制的少数民族影片不到当年影片创作总数的5%。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新中国电

影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幕,在进入新世纪后,其影响力却在逐步缩小。一方面这是所有国产电影面对市场的共同困境,另一方面更是民族题材电影自身造成的问题。在首届红河电影周上,10多位中国著名影人就如何创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进行积极探讨时,郑洞天导演就指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流于表面化,太肤浅,没有从该民族自身对其生存境遇进行审视,不少电影仍然是“汉族视觉”,并流露出某种先天的审美偏见。很多评论家指出,拍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该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平等地审视少数民族的多彩生活,而不是单纯肤浅地“猎奇”,克服以民族服饰、风俗民情作为卖点,情节落入俗套、人物形象僵化模式化等毛病。只有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与精神,才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真正的出路。

实际上,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优势在于,

民族艺术自由理想的典范生发——影片《刘三姐》与《阿诗玛》的生态批评

民族艺术自由理想的典范生发——影片《刘三姐》与《阿诗玛》的生态批评

On Typical Cases of the Ideal of Freedom in Ethnic Art——Ecological Criticism on Movies Liu Sanjie and

A-Shi-ma

作者: 龚丽娟

作者机构: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主题词: 《刘三姐》;《阿诗玛》;自由理想;生态发展

摘要:自由是自然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人类永恒与天然的生命追求。影片《刘三姐》与《阿诗玛》作为民族艺术的典型个案,其主人公对外在自由的生存状态与内在自由的生命境界及

爱情有着共同的追求,并得以升华与超越。它们折射出丰富的艺术人类学价值,体现出深邃的民族生态审美内涵,典范地表现了民族艺术中自由理想的生发路径。

当代民族电影的继承和革新——以《婼玛的十七岁》和《花腰新娘》为例

当代民族电影的继承和革新——以《婼玛的十七岁》和《花腰新娘》为例

[ Ol 0 9 9js . ) — 9 6 0 f1.1 D 】1. 6 /in10 6 1. 1 . O 1 3 .s t 2 2 )4
20 0 4年 ,云南推 出 了两部 影 片 《 玛 的 十七 岁 》和 《 蜡 花腰 新 娘 》,分 别获 第 1 、第 1 届 中 O届 1 国 电影 华表 奖优 秀故 事 片 奖 , 《 蜡 玛 的十七 岁 》更在 世界 多个 电影节 上获 奖。两 部影 片都 以红河 州 少数 民 族 生 活 为 主 要 内容 , “ 河 影 视 红 现 象 ”一 时 间成 为 一 个醒 目的亮 点 , 引起 电影界的关注。 蜡玛 的十七岁 》 《 和 《 花腰 新娘 》有 十 分 明显 的 民族 电影特 征 ,让 人不禁想 到 4 0多年前 民 族 电 影 的 辉 煌 , 当 时 的 云 南 民 族 电影更呈现 了整体性 的成功 。 然 , 诚 民族 电影 是有传 承 的 ,今 天 的 民族 电影和 4 0年前 相 比已经有 了许 多变 化 ,那 么 只 有 把 它 们 放 在 民 族 电 影 的范畴来 考 查 ,才能揭 示 这一 脉 络 的某 些 真相 。 广 义 上 讲 , 几 乎 所 有 的 电 影 都 是 民族 电影 或 民族题 材 电影 。而狭 义 的 民族 题材 电影 实际上 是指 那 些 专 门描 写和反 映某 些特定 民族 的特 殊 文化、特 殊 风情 、特 定历 史 事件 和 历史 人物 的影 片 。 [】 1 民族题 材 电影 的拍摄 从 是 新 中 国成 立开 始 的 ,新 中 国 电影 工作 者 们在 1 4 — 6 9 1 6年 的十七年 间制作 9 9 了反 映蒙 古、朝 鲜 、景 颇、 拉祜 、 哈尼 、 黎 、 彝、 藏、 回、 、 壮 、 苗 瑶、 白、 傣 、羌、侗、 维吾 尔、哈萨 克等 1 8 个民族历史和生活现状 的4 部影片。 5

电影阿诗玛观后感

电影阿诗玛观后感

电影《阿诗玛》观后感

《阿诗玛》是一部由中国导演苏炳添执导的历史剧情片,于2021年上映。该

片改编自张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家庭和民族命运的感人故事。影片通过展现主人公阿诗玛的成长经历,深入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动荡与变迁。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西南边疆,主人公阿诗玛是一个彝族姑娘。她生

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但她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阿诗玛天生歌喉高亢,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这引起了本地一家唱片公司的注意。在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后,阿诗玛终于有机会发展她的音乐事业。

不幸的是,这个时期正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混乱时期,中国各地都在战乱中。

阿诗玛的家庭也深陷其中,她的父亲被军阀劫持,她本人也被迫与家人分离。尽管如此,阿诗玛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继续努力学习和表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自己的音乐事业并不容易,她必须面对异国他

乡的孤独和艰辛。此外,她还与其他歌手竞争,并陷入了爱情的漩涡。在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同时,阿诗玛也逐渐明白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家庭责任。

最终,阿诗玛顺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音乐成就。她的歌声温暖了

无数人的心灵,成为彝族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她的成功不仅为她自己争取了尊严和尊重,也为整个家族带来了骄傲和自豪。

影片特点

1.历史画面的真实再现:《阿诗玛》以精美的画面展现了中国近现代

历史中的战乱和动荡。导演通过细腻的场景再现、道具布置以及服装设计,将观众带入那个动荡的年代,对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进行了精准还原。

2.情感细腻的人物塑造: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追求,

看电影阿诗玛观后感

看电影阿诗玛观后感

看电影阿诗玛观后感

电影《阿诗玛》是一部由中国导演陆川执导,讲述了一位中国少女

阿诗玛在动荡的年代里追寻自由与梦想的故事。这部电影以真实的历

史事件作为背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观看

完《阿诗玛》后,我被剧情所打动,思考了关于自由、信仰和勇气的

重要性。

首先,在电影中,阿诗玛作为一个自由、坚韧的女性形象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她生活在八十年代末期的中国西南边陲,贫困、封闭

的环境并没有让这个受教育程度有限的女孩放弃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她喜欢唱歌,有着天生的音乐天赋,但由于各种原因,她始终没有得

到发展的机会。然而,阿诗玛没有退缩,她用坚持与奋斗去证明自己

的价值。她勇敢地踏上了追逐音乐梦想的道路,不断超越自我,最终

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种努力和坚持的精神,无论是在当时的封闭社

会还是在今天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次,电影中关于信仰的描绘也给我带来了思考。阿诗玛依靠坚定

的信仰支撑着她的梦想,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她虽然历经了一系列

的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对自己梦想的追求。信仰给予了她勇气

和力量,让她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这让我想到,在

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都应该拥有一份坚定的信仰,让我们在困难面

前不放弃,勇往直前。

此外,电影中对于个人命运与历史背景之间的交织也给我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电影以八十年代西南边陲的变革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社会

动荡、价值观碰撞的时代。无论是阿诗玛还是其他角色,他们都不得

不在政治和社会的压力下生存和行动。电影通过讲述这个个人与时代

的故事,展示了历史背景对个体的影响。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的命

电影阿诗玛观后感200字

电影阿诗玛观后感200字

电影阿诗玛观后感200字

电影《阿诗玛》观后感

电影《阿诗玛》是由中国导演周星驰执导,由他自己和巩俐主演的

一部经典喜剧电影。影片于1996年上映,曾获得亚太电影大奖和金鸡

奖最佳导演等多个奖项。本文将从情节、表演、导演手法和电影主题

等方面来谈谈观后感。

首先,电影《阿诗玛》的情节设置非常有趣,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

的古代动画国家。女主角巩俐饰演的阿诗玛是一个可爱善良的农村女孩,为了救父亲的生命而参加国王的选秀活动。然而,国王只对美女

感兴趣,于是阿诗玛在经历一系列笑料百出的考验后成功进入了王宫。影片通过喜剧元素和荒诞情节带给观众大量的笑点和惊喜,让人十分

愉快。

其次,影片中的演员表现出色。巩俐饰演的阿诗玛可爱善良,她用

自己的坚持和善意感染了整个王宫,并最终改变了国王的心。她的表

演非常自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星驰则饰演了木偶师阿星,

他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一次次拯救阿诗玛,他的喜剧天赋得到了充分

的发挥。两位主演的默契演出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欢乐和感动。

导演周星驰的手法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他利用大量的特效和

幽默的语言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影片的魅力。他巧妙地将古代和

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王宫世界。此外,他在

影片中加入了一些社会讽刺的元素,对社会现象进行了一些暗示。这

样的手法让电影更具深度,让观众在欣赏喜剧的同时也能对现实产生

一些思考。

不仅仅是喜剧,电影《阿诗玛》也有着深刻的主题。影片通过讲述

阿诗玛为了救父亲而奋斗的故事,探索了人性的真善美。阿诗玛的善

良和坚持最终感动了国王和王宫的人们,也唤起了观众内心的共鸣。

少数民族风情电影《阿妹戚托》贵州开机

少数民族风情电影《阿妹戚托》贵州开机

少数民族风情电影《阿妹戚托》贵州开机

6月27日,少数民族风情电影《阿妹戚托》在贵州晴隆县开机。黔西南州州委书记陈鸣明等相关领导共同为开机仪式剪彩。影片《阿妹戚托》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出品。贵州省晴隆县委,县政府和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委员会联合打造,它也是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委员会成立以来的首部电影作品。

影片中,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女大学生李想选择参加,“西部大学生志愿者计划”。来到了偏远的晴隆县,她带领当地群众种草养羊、开采矿石翠玉,推动当地经济和民族文化发展。同时领略了晴隆县的秀美风光。《阿妹戚托》集黔西南地区未经开发的纯自然美景,原生态少数民族歌舞,彝族民族风情于一身。是一部以年轻电影人为主力,以独特视角表现当下少数民族

现状的民族风情电影。根据当地人介绍,电影片名“阿妹戚托”也是晴隆县一种原生态的民族舞蹈。“阿妹戚托”为彝语音译,意为“姑娘出嫁舞”,其表演形式由六人,八人或十二人手拉手,在无伴奏的情况下起舞。曾享有“东方蹋踏舞”的美誉。“阿妹戚托”流传在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及相邻的彝族聚居村寨。被晴隆彝族老少世代传承,在当地已有500多年历史。本文图片为编剧李泽文,演员陈铮、赵铁人、导演金山、演员刘熙熙、徐艺涵(从左至右)出席开机布会。

图、文/罗雨田责任编辑/苏欢王陈

诗意风格、文化转场与潜藏的女性表达--谢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

诗意风格、文化转场与潜藏的女性表达--谢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

文化转场与潜藏的女性表达

按照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谢飞常被归为第四代,但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叱咤风云的时期,他并未推出最具代表性的个人作品,而且此期创作多是与他人合作,影片特质也体现出较为浓重的革命叙事特征。反倒是从80年代末期开始,伴随《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益西卓玛》等一批作品的相继问世,谢飞才开始获得国际盛誉,同时其诗性和哲思并重的导演风格也日渐成熟。

一、诗意导演风格的生成和两个研究视野的交叉

在谢飞的创作中,最常见的讨论往往集中在《本命年》和《香魂女》,因为两部电影分别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和金熊奖,成为他整个电影生涯的巅峰和标杆。但若从更加整体性的视野出发,纵观其创作序列,有两个特征似乎更能解释导演的创作习性和作者表达。首先便是导演十分看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从1978年导演的处女作《火娃》到后来获得文化部优秀奖的《向导》,再到后来陆续出现的《世界屋脊上的太阳》《黑骏马》《益西卓玛》等都是特征鲜明的少数民族题材。这首先从数量上证明了谢飞的创作偏好,或者说,这些影片虽然没有获得如《本命年》般的国际盛誉,但它们仍旧是深入认识谢飞导演特征必不可少的文本。

另一特征便是对于各种背景下女性命运的关注与讲述,最直接的证明便是将多部影片直接以女性命名,如《益西卓玛》《湘女潇潇》《香魂女》。大概正因这种对女性命运的持续关注,他的很多影片才被称作中国的“女性主义电影”,也有文章直接将其形容为中国影视中男性导演的“女性代言”[1]。事实上,源自欧美的女性主义理论内部也充满了不同话语立场的交锋重叠,因此认识社会现象或文艺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特质也需谨慎。特别是作为一种外在的分析视角,女性主义理论虽然有主观而强烈的,揭露结构性的两性不平衡运作机制的文化需求。但导演创作,特别是一个男性导演身份的创作,基本不太可能按照某种理论框架进行艺术再造。因此对于谢飞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分析和塑造,除了必要的女性主义视角之外,更应关注的是这种女性叙事对最终导演作者风格的帮助和形塑。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谢飞导演特征中的所谓人文、诗意和传统反思正是通过一个个背景迥异的女性形象才得以完成,女性的善良本性、阴柔性格和生育性征等都天然地有利于完成某种诗性表达。

以原生态的名义——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多元呈现(2000—2008)

以原生态的名义——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多元呈现(2000—2008)

作者: 邹华芬;刘波

作者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9-1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7期

主题词: 少数民族题材;新世纪;原生态;全球化

摘要:进入新世纪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越来越呈现出小成本、精英化的色彩,艺术片所占比重加大。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原生态的名义注目于少数民族尚未或较少受现代文明影响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强调对少数民族生活方式本真状态的再现。对原生态的追求往往出自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危机。全球一体化的可能性引发了人类对多元差异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以其温和的文化性平衡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场域内的各种权力关系,从而成为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主要发展方向。

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电影精神生态诸断面

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电影精神生态诸断面

作者: 安燕[1,2]

作者机构: [1]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088;[2]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161-16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电影;精神生态

摘要:新中国70年,少数民族电影精神生态呈现出丰富的面向,如果说十七年时期的主导性精神生态是整一性的阶级斗争—民族团结,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电影获得了较大的文化开掘空间,精神内涵也从单一、单薄走向多元、丰富,无论是万物有灵的生命观,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强悍的大地母亲情结,还是人性自然的传统观念,或者富于现代色彩的性别政治,诸种不同的精神生态又指向一种共同的意义和价值:在少数民族文化、精神、人际内部,与自然万物一体的生态精神和友爱、乐观、克制、圆融、通达、坚韧的精神生态,天然地构成了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反思,成为现代性精神痼疾的疗治之方。

评罗瑜权的《梦开始的地方》

评罗瑜权的《梦开始的地方》

评罗瑜权的《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张友文

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23期

张友文

散文如何界定?文论界对此见仁见智,争论不休。但是,散文“形散神不散”是亘古不变的。罗瑜权的散文《梦开始的地方》作为一篇游记,表面是对景观的介绍,风土人情的记述,

历史典故的追问,其间蕴藏的“神”即人品。所以,我说该文本中的景物没有给我留下印象,

倒是其中的三个质朴的精神人物值得说道说道。第一个是阿诗玛,第二个老白,第三个是指路人。

散文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走进阿诗玛故乡》中的那对青年男女视爱情高于

生命。她们不畏强权,大胆追求爱情,见证了爱情的神圣与伟力。在这个功利浮躁、婚姻速配、爱情掺水的时代,这个纯真的爱情个案是稀缺的,更是感人的。阿诗玛这一人物可谓血肉丰满,特别是她那至死不渝地忠于爱情的执著让平庸势利的国人汗颜。“那个背着孩子,善良美丽,

勤劳朴实,能歌善舞,不畏强权,痴情等待阿黑哥回来的美丽倩影,不正是中华民族勤劳妇女

的象征吗?它永立世上,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夹叙夹议,点到为止,一个鲜活的精神人物已

跃然纸上。

大学者胡适曾说过:“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

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阿诗玛为了自由的爱情,勇敢

抗争,不被富贵所惑,不为强权所屈,本真且独立地做人,活出了人的本真,实属难能可贵。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空气中都弥漫着孔方兄的气息,多少国人在金钱面前丧失了人格,

不再持有人之为人的本色。如今,品味着这个传说故事,怎能不激赏阿诗玛式的年轻人?窃以为,阿诗玛是真正的中国青年人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所在。

《阿诗玛》再解读

《阿诗玛》再解读

化, 辨析不同文化力 量在文本 内的冲突或 ‘ 磨合 ’ 关 式将 “ 阶级 斗争 ” 立 为 整 理 本 的 主题 思 想 , 除 其 确 排 系 。 ¨ 本文 就 是 试 图对 《 诗 玛 》 种 版 本 的叙 事 它 的思 想主题 , 之改 造 、 ”2 阿 各 将 简化 成一 个 符 合 时代 特 征 长诗 和 曾经 风靡 海 内外 的 电影 版 本 进行 这 样 一 个解 的阶级斗争故事。例 如“ 重新整理本 ” “ 将 抢婚” 作
读。 二 、 治叙 事里 的《 政 阿诗 玛》 为 阶级 斗争 的表 现 , 抢 婚 的热 布 巴拉 家 与 阿 诗 玛 将

家 的 矛盾 设 计 为一 种 阶 级 矛盾 , 而表 现 了撒 尼 从
政 治叙 事 , 者 说 目的 是 为 了反 映 阶级 斗 争 的 人 民反抗 强暴 , 求幸 福生 活 的 自由意 志 , 达 了阶 或 追 表 故事 , “ 在 十七 年文学 ” 当中属 于主 流叙事 。而《 阿诗 级 斗争 的 主题 。而 事 实上 , 多 论 者 已 经 指 出 其 不 很
第 l 卷第 1 3 期
21 0 0年 3月
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 HUB OL E AL 0 EIP YT CHNI NS I UT C I TT E
N0. L. 3 1 V0 1 MAR. 01 2 0

电影《阿诗玛》中的少数民族特征与彝族音乐的艺术特征

电影《阿诗玛》中的少数民族特征与彝族音乐的艺术特征

电影《阿诗玛》中的少数民族特征与彝族音乐的艺术特征

作者:陈颖熙

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年第19期

【摘要】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电影《阿诗玛》的简述、影片分析的分析来深入影片,通过阐述彝族音乐元素的特征以看到一部以云南少数民族为记录对象的民族影像。并通过分析《一朵鲜花鲜又鲜》和《马铃儿响来玉鸟唱》两首歌曲的彝族音乐风格、旋律结构等方面以及结合电影剧情的发展,看到它们在电影《阿诗玛》中是如何来推动剧情发展的。

【关键词】彝族音乐;《一朵鲜花鲜又鲜》;《马铃儿响来玉鸟唱》;艺术风格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指导性项目“彝族题材电影的彝族文化传播研究”(课题号:2014ZDX246)

1. 影片《阿诗玛》的简介

1.1 影片《阿诗玛》的简介及影片分析

《阿诗玛》是在云南彝族撒尼人中流传的一部口头传说。之后由刘琼出任导演,葛炎、刘琼负责改编剧本,罗宗贤、葛炎负责音乐创作,李广田任文学顾问改编成电影。电影描述了阿诗玛与阿黑哥之间纯洁坚贞的爱情,创作者以优美抒情的格调,以及两人敢于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为线索来创作,展现出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品格。

影片以三大段歌舞场面来开场:第一段歌舞以合唱开篇,以男女生轮唱的方式歌颂出阿诗玛的与众不同、美丽善良,美名扬天下的形象,突出了主角光环,直观的让主角深入人心;第二段歌舞是阿黑哥与阿诗玛分别通过歌声与笛声来作为“信鸽”,传达出两人心心相印的感受,这种对歌的形式也表达出影片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民族性,影片也通过对二者镜头的切换表达出影片中两人虽未相见却有意的爱慕之情;第三段歌舞是以阿黑哥来寻阿诗玛为线索,以撒尼人欢快的舞步和音乐为基调,阿黑哥在拔得头筹后,随人群来到撒尼姑娘们中间,与姑娘们歌舞对唱,展示了撒尼人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最终以两人间独有的方式找到彼此,二人唱出《一朵鲜花鲜又鲜》,以歌曲二重唱的方式互相吐露出心声,以这种轻松、欢快的基调自然的推进了阿黑哥与阿诗玛之间的爱情情节。在之后的影片段落中,剧情遭遇转折,阿支的出现与热不巴拉家的逼婚,让影片中出現少数民族特有的对歌形式,一问一答,使剧情显得不是那么的生硬和严肃,十分有趣,这种使用少数民族中独有的歌舞的方式来进行拍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电影:渴望重拾《阿诗玛》的辉煌

近年来,《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花腰新娘》《可可西里》《诺玛的十七岁》等等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这些电影在风光的同时,依然没有摆脱走向市场时的尴尬,票房情况不容乐观。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阿诗玛》《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影片所造成的轰动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为早日走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低谷,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人和一些地区政府在努力挖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正尝试着走出一条市场化的新道路。

文艺片仍是电影“主流”

目前,我国每年摄制的少数民族影片不到当年影片创作总数的5%。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新中国电

影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幕,在进入新世纪后,其影响力却在逐步缩小。一方面这是所有国产电影面对市场的共同困境,另一方面更是民族题材电影自身造成的问题。在首届红河电影周上,10多位中国著名影人就如何创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进行积极探讨时,郑洞天导演就指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流于表面化,太肤浅,没有从该民族自身对其生存境遇进行审视,不少电影仍然是“汉族视觉”,并流露出某种先天的审美偏见。很多评论家指出,拍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该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平等地审视少数民族的多彩生活,而不是单纯肤浅地“猎奇”,克服以民族服饰、风俗民情作为卖点,情节落入俗套、人物形象僵化模式化等毛病。只有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与精神,才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真正的出路。

实际上,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优势在于,

在大的创作环境方面,思想上、政治上的限制越来越少了。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张毅刚就表示,以往少数民族电影给人们的印象是都与民族团结有关,为了塑造模范典型而脱离了电影娱乐性的实质,而现在电影要做的更多的是减负,回到电影本体。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吐鲁番情歌》讲述了发生在吐鲁番的4段爱情故事,《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等4首新疆经典情歌穿插其中,让整部影片都洋溢着轻快抒情的喜剧气氛。《美丽家园》则将目光对准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牧民,揭示了当代哈萨克人在传统游牧生活与现代商品生活之间进退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市场压力却比以往大大增加了。由于民族题材的电影投资回报率较低,因此政府资助是目前影片主要投资来源。

由于得不到大的投资,和目前市场上大投资、大

制作的“大片”相比,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常只能走艺术片的道路,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同时,面对的却是市场的冷淡和叫好不叫座的现实。比如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可可西里》获得最佳故事片奖、《静静的嘛呢石》获得导演处女作奖,《花腰新娘》获得最佳女主角奖提名,但是这些电影很难进入主流院线。《可可西里》在国际上已屡获大奖,但全国票房仅500多万。《静静的嘛呢石》的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自己也表示,这部获奖电影进入院线的可能性不大。

展现民族文化的宣传品

尽管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现况,但是很多电影人仍在不断努力,希望向人们展示出少数民族绚烂多姿的生活和文化。导演张勇谋自编自导了电影《激情在飞扬》《桑树的影子》,两部影片都是由新疆少数民族演员饰演角色,新近他又在筹拍一部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达坂城的姑娘》。虽然很多人并不看好这类题材,但张勇谋始终坚信新疆各少数民族浓厚的文化气氛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电影也会成为宣传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宣传品。

《阿娜依》是去年底拍摄完成的中国第一部苗族侗族原生态电影故事片。真挚的人际关系和热情豪放的民族性格,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式生活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这是在一部电影作品中同时出现中国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一部电影,展现了苗族古歌、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族刺绣、苗族姊妹节、苗族反排木鼓舞、苗族芦笙舞、苗族吊脚楼、苗族银饰等9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这部影片在拍摄手法上略显老套,但是片中浓郁的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无疑是一部很好的宣传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影片,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阵营里,云南电影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云南电影一度引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风骚,拍摄了《山间铃响马帮来》《芦笙恋歌》《阿诗玛》等等经典。进入新世纪,由云南红河州联手中国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诺玛的十七岁》获得第十届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并在国内外多个影展频频获奖。这个讲述红河哈尼族少女怦然心动的故事预示了少数民族融入外部世界的可能与希望,也代表了少数民族电影终会走向世界的趋势。

《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加上反映红河瑶族风情的《咬指》、反映傈僳族、傣族抗英斗争的《石月亮》、田壮壮屡获大奖的《德拉姆》、首部云南方言电影《好大一对羊》,可以看出,近年来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势头不减。而云南电影人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有了更大的动作――推出“云南影响”新电影系列项

目。

走向文艺和市场的结合

“云南影响”新电影系列项目由云南省委宣传部发起,由一直致力于中国青年导演计划的罗拉担任总制片人,聚集两岸三地十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青年女导演,于2006年开始,在云南十个不同的地点拍摄制作完成十部标准长度的故事影片。目前已完成《公园》与《箱子》两部影片。

这十位年轻的女性导演分别是各个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包括台湾著名导演兼演员、“表演工作坊”创作团队核心成员丁乃筝,香港导演麦婉欣,当代艺术家曹斐等等。不同于普通意义的民族题材电影,“云南影响”系列电影包含了年轻时尚、神秘、优雅、多元、包容、商业及国际化等特性,颇能吸引眼球:《普洱茶》是以茶来解读女性生命中的爱情和欲望;《马背上的女

人》充满了西部色彩,讲述在茶马古道上发生的爱情故事;《女儿国》以仅存的母系活化石为背景,传达给人们如何面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看出,这十部电影风格迥异,没有局限在民族情感,而是跳出了民族视觉具有了国际化元素。

首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云南影响”项目组总制片人罗拉表示,一部电影在国外获个奖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最难的事就是在国内电影院能有票房。青年导演不能创造较好票房的原因首先是没有品牌,比如中国有华谊兄弟的品牌、张艺谋的品牌、冯小刚的品牌,打造“云南影响”这一品牌,就是想通过题材和品质来增强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谈到如何将10部影片推向院线市场,实现更大的影响和效益,罗拉表示,可以用一种巡展的方式,在多厅电影院的一部分厅展映这10部电影,同时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