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学案 湘教版选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素材中图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2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相关素材中国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
3、洪水灾害(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5、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学案 湘教版选修5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考点精讲】1. 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灾害带主要的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受灾体特性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水旱、风暴潮、台风、山地地质灾害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近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2. 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对防灾减灾的意义:认识自然灾害在时间上的群发规律和空间上的群聚规律,可以在减灾中明确自然灾害的多灾期和多发区,从而更有效地防灾减灾。
3. 世界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大洲名称自然灾害特点亚洲自然灾害类型齐全,主要有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热浪、寒潮、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灾害分布广泛,灾害损失巨大。
其中中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灾害频繁欧洲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低温灾害特别是雪灾比较严重非洲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以旱灾为主,旱灾引发蝗虫灾害。
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现象。
旱灾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地区北美洲自然灾害类型齐全,地震、龙卷风、飓风、洪涝灾害突出,损失严重。
西海岸主要为地震、火山灾害;东、南部龙卷风、飓风灾害突出;中、南部洪涝灾害严重南美洲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以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灾害为主,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大洋洲大陆内部气象灾害较多,岛屿多火山、地震灾害4. 自然灾害分类及孕灾圈层:分类主要灾害孕灾(环境)圈层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冰雹灾害、雪灾、雾灾、风灾、雷电、低温冷害、霜冻等大气圈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岩石圈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海啸、海冰等水圈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赤潮等生物圈【典例精析】例题(福建文综)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2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第1课时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课标要求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课标解读1.了解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
2.结合相应图表,掌握地震的成因、结构、危害及分布。
3.掌握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对比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找出异同点。
4.通过教材中的图分析热带气旋(台风)的形成、结构及危害。
5.结合实例认识旱灾造成的危害及主要分布区。
引导学习寒潮发生的季节、造成的危害。
●新课导入建议可利用近期世界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导入新课。
如:2012年7月21日至22日,河北省9个县(区)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部分村庄一度交通、通信中断,截至7月26日10时统计,河北省59个县(区)中,共造成266.92万人受灾、33人死亡、23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22.66万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170.71千公顷,绝收面积22.29千公顷。
倒塌房屋28539间,损坏房屋44339间,部分基础设施受损十分严重。
据此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掌握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的分布情况,培养地理读图能力。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产生的原因、分布及危害。
(重难点)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表示地震的强度。
(3)烈度: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震源深度、震级、震中距等。
(4)地震构造①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②D为等震线:是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5)世界地震带的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泥石流与滑坡概念条件危害泥石流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给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滑坡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破坏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提示】世界有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课件中图版
南北纬5°~20°水温较高的洋面上 北半球: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 南半球: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
图表导读读教材图1-2-7“世界热带气旋的分布”时,可思考下列问题: (1)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2)根据热带气旋移动路线,说出世界上受其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 区。 (3)南北半球热带气旋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相同吗? (4)热带气旋就是台风吗? (5)如何确定受热带气旋影响某地的风向及变化? (3)台风。 ①概念: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其以上的热带气旋。
3.风暴潮 (1)成因: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 潮过境等。 (2)表现: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潮位大大偏离平常潮位。 (3)类型:热带气旋风暴潮(其中由台风引起的又叫台风风暴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4)台风风暴潮多发区: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沿岸。 (5)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中国、孟加拉国、美国。 4.海啸 (1)概念: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 (2)多发区: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
②青海湖渔船上的渔民只感到上下颠簸,没感觉到水平晃动。
(
)
③对北川建筑物破坏更严重的是纵波。(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解析:第(1)题,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因此只有一个震级, 但不同地点、不同仪器间存在测量误差,因此检测到的震级数值可 能不同。第(2)题,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云南的震中距远大于 北川,因此烈度小得多;震级、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状 况等与烈度也有密切关系。第(3)题,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横 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 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素材湘教版选修5-学习文档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1课时 气象灾害
(1)概念:因①____________而导致的灾害。
(2)种类(最重要的)⎩⎪⎨⎪
⎧
干旱洪涝
②
(1)概念: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2)危害⎩⎪⎨⎪⎧
导致③ 、林木干枯死亡
使河流、水塘甚至湖泊干涸
造成人畜用水和④ 用水困难
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
(3)分布:干旱气候出现的区域称为⑤____________或干旱区。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⑥________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1)类型⎩
⎪⎨
⎪⎧
洪水灾害
雨涝灾害
(2)洪水灾害的概念: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⑦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干旱造成植物缺水有两种类型:
①④说法正确,②③说法错误。
雨涝等级是根据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来划分的。
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亚、
1.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三个地区分别是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
【高中教育】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学考要求 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
2.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
后果⎩⎨⎧侵蚀区:耕作层流失,土层变薄→旱涝灾害加剧沟谷: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远离侵蚀区的下游:泥沙沉积,抬高河床,淤积湖泊→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3.土地荒漠化(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速度→土地荒漠化;干旱和半干旱区: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
(2)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生态破坏及其危害1.土壤侵蚀的危害[方法技巧]土壤侵蚀成因的分析方法分析土壤侵蚀成因应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强度,是主要原因。
分析时可采用框图法: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危害[特别提醒]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②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③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④规定合理载畜量。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2)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答案 (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
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
(2)减少泥沙含量或淤积,减轻洪涝灾害,保障通航。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1.全球气候变暖(1)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和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2)影响:①海平面上升→危及全球沿海地区。
②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可能破坏海洋环流。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素材湘教版选修5
2.随着年代的推移,洪峰流量减小,而相应水位却在波动中升高。(P24)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造成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有:烟尘、二氧化硫、重金属、汽车尾气等。
教材题解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危害: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到达地面的 __________增加,会损坏人的免疫力,使 __________、白内障患者增多, __________的发病率增加。
4.物种灭绝:人类பைடு நூலகம்动对 ________、 ________的大规模破坏和对 ____________的过度利用等,造成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知识清单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常见的生态破坏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2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学案 中图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2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学案中图版选修5●课标要求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课标解读1.了解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
2.结合相应图表,掌握地震的成因、结构、危害及分布。
3.掌握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对比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找出异同点。
4.通过教材中的图分析热带气旋(台风)的形成、结构及危害。
5.结合实例认识旱灾造成的危害及主要分布区。
引导学习寒潮发生的季节、造成的危害。
●新课导入建议可利用近期世界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导入新课。
如:xx年7月21日至22日,河北省9个县(区)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部分村庄一度交通、通信中断,截至7月26日10时统计,河北省59个县(区)中,共造成266.92万人受灾、33人死亡、23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22.66万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170.71千公顷,绝收面积22.29千公顷。
倒塌房屋28539间,损坏房屋44339间,部分基础设施受损十分严重。
据此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掌握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的分布情况,培养地理读图能力。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产生的原因、分布及危害。
(重难点)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表示地震的强度。
(3)烈度: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震源深度、震级、震中距等。
(4)地震构造①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②D为等震线:是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5)世界地震带的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泥石流与滑坡概念条件危害泥石流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给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滑坡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破坏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提示】 世界有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情景导入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新华社北京2019年6月13日电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他强调,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机制,坚持实行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和依法防治,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指出,沙尘暴的成因极其复杂,防沙治沙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
要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预防和治理工作,全面落实防沙治沙规划,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
要严格保护沙区植被,依法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合理利用水资源。
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建设内容,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思考:在防沙治沙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提示:看上文内容。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考点精讲】
1. 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
灾害带主要的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受灾体特性
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火山、地震、台风、
海啸、风暴潮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
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
人口集中、经济
发达地区
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水旱、风暴潮、台
风、山地地质灾害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
近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风暴潮;
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
位于中低纬度地
带,人口稠密,
经济密度大
2. 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对防灾减灾的意义:认识自然灾害在时间上的群发规律和空间上的群聚规律,可以在减灾中明确自然灾害的多灾期和多发区,从而更有效地防灾减灾。
3. 世界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大洲名称自然灾害特点
亚洲自然灾害类型齐全,主要有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热浪、寒潮、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灾害分布广泛,灾害损失巨大。
其中中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灾害频繁
欧洲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低温灾害特别是雪灾比较严重
非洲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以旱灾为主,旱灾引发蝗虫灾害。
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现象。
旱灾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地区
北美洲自然灾害类型齐全,地震、龙卷风、飓风、洪涝灾害突出,损失严重。
西海岸主要为地震、火山灾害;东、南部龙卷风、飓风灾害突出;中、南部洪涝灾害严重
南美洲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以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灾害为主,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国
大洋洲大陆内部气象灾害较多,岛屿多火山、地震灾害4. 自然灾害分类及孕灾圈层:
分类主要灾害孕灾(环境)圈层
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冰雹灾害、雪灾、雾灾、风
灾、雷电、低温冷害、霜冻等
大气圈
地质灾
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岩石圈
水文灾
害
洪涝、风暴潮、海啸、海冰等水圈
生物灾
害
病害、虫害、鼠害、赤潮等生物圈
【典例精析】
例题(福建文综)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思路导航:第(1)题,从图例可以看出,该地区断裂发育,岩石破碎;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该区域地形坡度大。
因而该区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
第(2)题,主要从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随堂练习: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同时我国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此完成1~2题。
1. 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山东丘陵
D. 华北平原
2.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
B. 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离震中距离不同,震级也就不同
C. 离震中远近不同的地方烈度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不同的烈度
D. 市内有的建筑物未倒塌,说明震中附近地区烈度为零
思路导航:第2题,关键是要明确震级和烈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即使国内外地震台测得的震级数值略有差异,也只是测算上的误差。
烈度是某一地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反之越小。
同时不同地方的地质构造、地面建筑不一样,即使距震中一样远的地方,有时烈度也相差很大。
震中附近建筑物未倒塌,与其地质构造和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有关,但震中附近地区烈度绝不会为零。
答案:1. B 2. C
【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