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

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的小猫同来。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初中语文《猫》教案

初中语文《猫》教案

初中语文《猫》教案一、教学内容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养宠物吗?你们喜欢宠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一只可爱的动物——猫。

”2. 自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猫的可爱和机灵。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刻画动物形象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描绘猫的形象的。

5.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猫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

6.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猫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7.《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7.《猫》

《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猫的资料。

(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挂图。

2.学生谈谈对猫的认识。

3.教师进行科普总结。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1.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2.形近字比较。

虑——虚;稿——搞;要——耍三、学习课文(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既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说一说,和大家交流分享。

学生汇报,如: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最后,我对课堂总结环节进行了反思。虽然我尽力概括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仍有学生反馈表示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课堂小结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总结中来,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猫的深厚情感,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
-写作技巧的内化:学生可能会模仿课文的写作技巧,但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文化背景的融入:如何将作者的文化背景和课文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
举例解释:
-在解释“惩戒”一词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说明猫并非真的在惩罚人,而是通过某种行为来表达它的不满或需求。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猫》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宠物相互陪伴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6.课后习题:思考作者为何喜爱猫,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尝试仿写一篇以小动物为主题的作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猫》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对猫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提升言辞魅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作者对猫的描绘和情感表达。猫在这里不仅是宠物,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这种描绘手法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品的主题。

郑振铎《猫》名师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郑振铎《猫》名师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郑振铎《猫》名师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精彩开篇词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呢?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污涩(sè) 怂恿(sǒng yǒng) 婢女(bì)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 第2课时 》【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 第2课时 》【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第2课时》【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家猫的观察,描绘了猫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和理解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并能够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爱心和善待生命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比较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有所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爱心和善待生命的态度,培养自己的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猫课文教案

初中猫课文教案

初中猫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猫的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猫的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作者运用猫的形象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猫的各种形象,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了解和印象。

(3)板书课题《猫》,提示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猫的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猫的美?(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的成果,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教师引导:分析课文结构,总结猫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文内容。

17.《猫》(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17.《猫》(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5.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厘清文章的结构,了解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以及作者及家人在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郑振铎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

2.品析语言,了解“我”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的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本课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2)写作背景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猫》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说课稿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猫》,下面我以简单教语文,扎实求发展的教学主题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设想。

一、设计理念本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下几点理念:1、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

2、立足文本语言,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既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凭借文本语言,来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受训练,情感得以激发,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实现简单教语文,扎失求发展的教学原理。

二、教材简说(过渡语——单元目标——教材特点包括内容分析重难点语言特点编写意图——学情分析——第一课时目标制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一般三点)重难点(说清通过什么方式达成目标) 在以上的教学理念的支撑下,下面我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猫》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专题,让学生了解动物,体会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意识以及学习作家的语言表达手法,而《猫》这篇课文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可爱、活泼的猫形象,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其中作者具体地从三个方面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这一特点,即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听话,又尽职,高兴时与不高兴时又有不同的表现,同时既胆小又勇猛,而写小猫时作者只是抓住满月的小猫如何淘气来写,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时应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猫的性格古怪这一特点,此外本篇文章语言生动,写法巧妙,因此在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作家是如何将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的。

初中《猫》的教案设计

初中《猫》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猫》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课文《猫》的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词短语的掌握。

- 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课文句型的运用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文《猫》的文本或多媒体材料。

-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猫的兴趣。

2. 询问学生对猫的了解和经历,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猫》,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课文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模仿。

2. 学生练习使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四、观察和描述(10分钟)1. 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猫或图片,并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描述。

2.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描述,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对猫的看法和经历。

2. 每组选择一篇课文中的段落,进行角色扮演或朗读。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回家后观察自己家的宠物猫,并写一篇关于猫的短文。

-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动物保护活动,提高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猫》的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猫》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猫》集体备课教案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好像表明自己并未确认||,然而却一口咬定||,可见的确是妄下断言)
——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猫儿弱小||,怎堪木棒击打||,而且又是趁它不备||。两相对比||,越发凸显了我的暴虐||,小猫的可怜)
穿插:面对主人突如其来的棒打||,可怜的猫咪什么也做不了||,无法为自己辩解||。它只能悲楚地“咪呜”一声逃离||。这一声咪呜里包含着无尽的委屈不解痛苦伤心||。如果现在你可以为猫代言||,你会对“我”说什么呢||。
(二)我如此难过是因为||,当我意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我却什么也没有做||,直至小猫死了才后悔万分||。解读31、32、33段
三、冷眼看人:解读我的忏悔愧疚之情
1、无论可爱的还是不可爱的||,三只猫的结局都是亡失||。从文中找出面对三只猫的亡失||,“我”的心情各是如何的语句||。
明确:一缕酸辛怅然愤恨更难过(自责懊悔愧疚)
2、我喜爱前两只猫||,所以面对它们的亡失我会很难过||,但第三只对我来说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猫亡失会比前两只更难过得多?
小结:是的||,小猫的悲剧让我看到了我自己竟然有这么多的过失||,而这一切都随着小猫的死亡||,变成了我心里永久的一根刺||,它让我良心不安||,让我永远无法面对这类生命||。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四、分析猫的命运和自身的关系
1、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前两只猫身上||,结局会一样吗?
2、第三只猫有瞎写不讨人喜欢的地方||。
用“我如此难过是因为——||。”的句式说说
(一)我如此难过是因为我妄下断语||,冤苦猫虐打了猫

猫-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猫-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猫——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猫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综合理解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和描述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教材中的词语;3.学生能够在文本中寻找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2.通过讲解法和讨论法,解释生词和词语的使用;3.配合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4.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讨论和思考。

教学内容猫课前导入教师介绍猫的相关信息,并让学生描述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开展对话交流。

课堂输入教师读课文,并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相关讲解和解释,让学生了解猫的生活习性、特征和作用。

课堂呈现1.学生阅读课文。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讨论和思考。

3.教师解释文本中的生词,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

4.学生小组讨论,帮助彼此理解和总结。

课堂输出学生就猫的相关生活习性、特点和作用进行总结和描述,并进行个人或小组展示。

评价与反思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产出,进行文字评价。

反思1.普遍问题:阅读速度较慢,需要增强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

2.讲解方式: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图例和案例,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后拓展为了加深学生对猫的了解和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组织相关的拓展活动,如个人或小组调研、演讲比赛、作文等。

总结本节课通过阅读文本,让学生了解了猫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作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理解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猫《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如是写道:“猫儿瑟瑟,蹢躅其羽。

”这是我国远古文献首次记载猫出现在人类身边。

在这之前,人类家族中,大约只有狗、猴、熊等善于助人的动物和驯养了的动物,而没有猫。

猫首次出现在人类生活中,最早是在公元前七、八千年的史前文化时期。

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人们以种植庄稼、养殖家禽和捕猎野兽为生。

而野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就将野兽驯化成了家畜。

而那些猫正是为了帮助人类捕猎鼠害、保护庄稼、珍惜食物而被人们驯养的。

猫的传入,对那个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猫吃鼠害、保护粮食,就减少了人们的粮食浪费,使人们的食物供应得到了安全保障。

由于有猫的帮助,人们的生活方便了许多。

实践证明,猫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好处,猫就得到了人们的喜爱,成为一种重要的家畜。

长时间的驯养与繁殖,对猫的体态、智力、特性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人们懂得用猫的尖细利爪,故有了猫爪、猫捕、猫儿瑟瑟等词语。

远古时期的猫身体庞大、蹄大爪粗、山野性强,随着驯养,到了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时期,他们的眼大、尾巴长而且蓬松,足够用来使它平衡身体在空中旋转。

再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选择、繁殖和培养,得到许多的猫种,例如家猫、蓝猫、暹罗猫、波斯猫和异国短毛猫等。

猫儿瑟瑟,蹢躅其羽。

猫的蹢躅是指它们优美的步态,也说明了猫难以捉摸的姿态。

猫的羽是指它们的耳朵,因为像羽毛一样,常常漆黑漆黑的,又轻又长,自觉自在。

它们有6.7厘米长,3.7厘米宽的倾听器,夜里能听到极为微细的声音,正是这种特殊的耳朵才使它们各个击破、无所不见。

教案:课文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第16课,名称为《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文献中首次记载猫的信息。

2.掌握猫在史前文化时期的驯化过程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了解猫的多样性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猫的保护意识和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实物。

2.启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和体验数数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学会手口一致的数4以内的实物。

活动准备:老鼠头饰、猫头饰、ppt课件、歌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1-4的数字卡片、鱼若干、老鼠若干、教学背景图。

活动过程:一、播放影片《黑猫警长》,以猜谜的形式引入课堂1.播放影片《黑猫警长》,请小朋友细心观看。

2.提问幼儿"谁来了","黑猫警长来干什么"。

二、复习数字1-3,并学习点数41.课件出示一只猫,请小朋友数一数来了几只猫?数字1像什么?2.课件出示两只鼠,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鼠?数字2像什么?3.课件出示三只鼠,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鼠?数字3像什么?4.又来了几只猫,请小朋友数一数,在黑板上展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并认识数字4(重点强调手指指一个数一个,并且数到几停下,总数就是几)。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手指操数字变变变。

三、幼儿操作:给猫喂鱼1.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给猫喂鱼的方法。

2.教师交代规则(小朋友边从盒子里拿出小鱼边数数,并把猫吃的鱼摆在一条线上,数完的小朋友很快坐起来),请全班小朋友给猫喂两条鱼、三条鱼。

四、游戏:"猫警士捉老鼠"1.教师充当黑猫警长给幼儿(猫警士)传授本领。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当猫警士?合格的猫警士需要听警长的统一指挥。

所以现在我(警长)说做什么,小朋友就跟着做什么好不好?2.教师给幼儿配发警士帽,请幼儿辨认自己拿的是数字卡片几,和老师的数字宝宝对对碰。

3.教师请幼儿捉老鼠,拿的是数字卡片几,就捉几只老鼠。

4.教师请所有幼儿警士消灭课件中的老鼠,有几只就打几枪。

5.给勇敢的猫警士奖励红花。

(猫警士打死几只老鼠,就奖励几朵小红花)【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2篇】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猫》创作于1925年,是作者早期的文学作品。

猫教案初中语文

猫教案初中语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猫的特点、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分析猫的典型形象,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猫的特点、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猫的典型形象分析。

3. 写作技巧指导。

4. 作文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有关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和习性,激发学生对猫的兴趣。

2. 猫的特点、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师介绍猫的起源、特点、习性,以及猫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猫的典型形象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猫的典型形象,如温柔、可爱、机智等,培养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4. 写作技巧指导:教师讲解如何观察猫、描绘猫的动作、神态、声音等,以及如何通过猫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5. 作文练习:教师布置以猫为主题的作文题目,学生进行现场写作。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6. 作文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猫的典型形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猫的特点、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猫的典型形象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猫的特点、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全面提升。

人教版初中语文猫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猫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猫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归纳文章的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同理心。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归纳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课文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所知道的关于猫的信息,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对猫的喜爱之情。

2. 展示一些关于猫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猫。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们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2. 老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们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 老师举例说明生字词在课文中的用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生字词。

四、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文章主题(10分钟)1. 学生们分小组合作,分析课文的结构,归纳文章的主题。

2.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们复述课文的大意和生字词的意思。

2. 老师强调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醒学生们要善待动物。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们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2. 让学生们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等方式,让学生们全面掌握了课文的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语文素养,还增强了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新增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

新增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猫》以平常的题材表现出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

记叙的是作者三次养猫的故事,三次养猫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断变化:快乐而辛酸;快乐而愤恨;可怜而悔恨。

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可以说是一首“弱者的挽歌,人性的牧歌”。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三起三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本文蕴含的世态人情较深奥,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应该让学生多诵读、多体会、多谈自己的看法。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人物描写已经基本掌握,但对于细节描写的了解较少。

通过本文,可以培养学生在细节方面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很多人因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今天,让我们随着大师郑振铎,走进这个爱猫的家庭,亲自去体验养猫的快乐与悲伤。

二、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五四”时期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曾与瞿秋白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

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
(五)总结回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猫》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描绘事物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猫》这篇文章,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
5.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背景,增强对动物保护的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分析《猫》一文的语境和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高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作者对猫的细腻描绘,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
-写作技巧的迁移:如何将课文中学到的描绘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应通过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学会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表达部分还不够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着重强调这一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文章结构的把握: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如何从描述猫的外貌、习性逐步过渡到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体会作者情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识别和理解修辞手法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通过具体实例,如“它蜷缩在阳光下,像个慵懒的公主”,解释拟人手法在此处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帮助学生掌握。

人教版七上《猫》说课稿

人教版七上《猫》说课稿

人教版七上《猫》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好奇”、“活泼”、“失踪”等。

- 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猫的特点和故事发展。

-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复述。

-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 对课文中描写猫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深入理解。

- 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课文录音和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 准备与猫相关的背景知识,如猫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

2.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 收集有关猫的图片、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于课堂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猫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与学生讨论他们对猫的了解和感受,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2. 课文学习:-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汇或句子。

- 教师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课文中猫的特点和行为,每组选择代表汇报。

-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猫的心理活动,如猫为什么会失踪,它的感受如何等。

4. 情感体验:-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猫的故事或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

- 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和照顾动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5. 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课所学重点词汇和句型,强调课文的主旨。

-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短文,要求使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
一导入:(配乐朗诵)
瓦片上好冷啊,每天我都得蜷缩着身子,即便这样,风还是呼呼地围着我转。

我好想回家,可又害怕主人的木棒。

我看见别的小猫依偎在自己主人的怀里,泪水一下子湿润了我的眼眶……
二人眼看猫
(一)一看猫的故事,看看这几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污涩(w sè):肮脏不光滑的意思
红绫(líng):一种红色丝织品
怂恿(sng yng):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chàng)然:不愉快的样子
蜷(quán)伏:弯着身体窝着
悲楚:悲伤凄楚
惩(chéng)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妄(wàng)下断语:胡乱地说出断定的话
第一只猫:从隔壁家抱来的猫后来病死了
第二只猫:从舅舅家要来的猫最终被人抱走了
第三只猫:流浪到家的猫被主人怀疑吃了鸟,被棒打,最终冤死
看猫结论:衬托让故事更感人
(二)二看猫的特点
第一只:很活泼
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泼
第三只:不活泼,天生忧郁,懒惰
看猫结论: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细致描绘
(三) 三看人对猫的情感态度
第一只:喜爱一缕的酸辛
第二只:宠爱怅然、愤恨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不太喜欢若有若无自责、难过永不养猫
看猫结论: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三猫眼看人:
(一)三只猫眼中的其他人
三妹:爱我们,但更爱漂亮的我们的人
周家的丫头:冷漠,对我们不闻不问的人
抓猫的人:自私自利,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人
其他的人:不大喜欢我们的人
(二)三只猫眼中的“我”
喜欢我们,并且是我们悲剧的见证者
不太喜欢我,还冤枉我,他的武断直接造成我的悲剧
四人眼看人:
(一)我们应怎样看待文中的“我”
面对一只被自己伤害的小猫,也许很多人会不以为然。

可是“我”却愧疚,忏悔,深深自责。

这种自省精神是一种道德
素质的体现,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看看作者
郑振铎(duó)(1898-1958)
著名文学史家,文物考古学家、作家。

原名木官,字警民。

笔名西谛、郑源新、落雪。

他把文学比作“人生的镜子”,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他创办的《儿童世界》作为“五四”后诞生的第一本儿童文艺周刊,曾一扫当时少儿期刊成人化的弊病,为我国现代儿童读物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看看其他有良知的人
我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巴金《小狗包弟》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
“我那时打过所谓的‘资本家’,当时打得并不重,可由于种种原因,那人3天后就死了。

我到现在都一直想着这事,一直感到很愧疚,所以要不断做好事。


——著名演员濮存昕沉重地说
就是要把自己真实的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作家卢梭谈写《忏悔录》的目的
五小结
和谐世界
人眼看人人可钦可敬猫眼看人人可靠可依人眼看猫猫可爱可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