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测试题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测试题

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的是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运用C、水利的兴修D、曲辕犁的发明2、我国古代的“私学”兴起于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5、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是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道家学说D、兵家学说6、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是A、初税亩B、租庸调制C、地丁银D、一条鞭法7、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无私都城又发展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繁华的商业中心的是①邯郸②宛③陶④临淄A、①③B、①④C、①②D、③④8、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9、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其历史作用是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B.使秦国成为七国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 D.铁器从此得到广泛的应用10、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知识改变命运11、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中,率先制定《法经》,加强法治的是A、商鞅变法B、吴起变法C、管仲改革D、李悝变法12、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13、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实行县制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14、“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我国在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刑书” 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据此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A. 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B. 法律成为“可以做”的文本C. 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D. 权利是统治的基本观念【答案】C【解析】材料中各国的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主要是用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 这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的压制性作用 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 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压制性作用不是成为“可以做”的文本 B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和说明故选C2.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①符合“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 ④符合“知利而不知义” 商鞅变法虽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它有着材料中所说的局限性如轻视教化和道德故③正确从材料中体现不了商鞅对待商业的政策故②错误故选B3.《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始皇)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反映了()A. 是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B. 顺应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C. 形成了一道具有军事意义的屏障D. 彻底解决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可知长城构建了一道军事屏障有效的阻挡了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犯 C项正确秦长城的修筑是起到屏障作用而非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排除A项秦朝时期儒学并未受到重视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故选C4.如图为今山东文登出土刻有秦始皇诏书的度量衡标准器﹣﹣秦权除此之外在陕西咸阳、西安、临潼、宝鸡甘肃秦安山东文登江苏盱眙山西左云河北围场内蒙古赤峰和敖汉旗等地都有秦权出土这些考古发现可以说明秦朝()A. 开始统一度量衡B. 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C. 政令所及范围有限D. 向全国推行统一的衡制【答案】D【解析】A.秦权为秦朝衡器材料中提到各地出土秦权说明秦朝以此统一衡制秦国时期就曾在国境内统一度量衡 A项错误B.铸秦权是统﹣一度量衡的措施排除B项C.出土秦权的范围远及内蒙、甘肃等边地说明秦朝的政令范围较广泛排除C项D.根据材料“陕西咸阳、西安、临潼、宝鸡甘肃秦安山东文登江苏盱眙山西左云河北围场内蒙古赤峰和敖汉旗等地都有秦权出土”可得出秦朝向全国推行统一的衡制5.秦国于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建立县制至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 森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具一令四十县” 这一进程体现了()A. 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B. 秦国建立了专制制度C. 贵族力量逐步得到强化D. 秦国首先设置县级政区【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设立县制后不断推广县制加速了贵族政治的衰落促进封建官僚政治的兴起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涉及中央政权改造排除C项县制有利于消弱贵族政治排除D项材料无法证明首先排除6.魏文侯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制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据此可知该变法()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 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建立了成熟的官吏选拔制度D. 制定了中国古代最完备的法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变动为李悝变法变法使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济制“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修兴水利法令有利于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故B项符合题意李悝变法为封建性质的变法 A不符合题意变法中以军功作为官吏选拔依据 C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选B7.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据此判断在秦汉时期华夏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认同”方面的特征是()A. 书同文B. 车同轨C. 行同伦D. 地同域【答案】C【解析】“行同伦”指的是对思想及行为的统一符合题干材料“心理认同”的限定故C项符合题意“书同文”指秦朝统一文字为篆书故A项不符合题意“车同轨”指秦朝统一交通轨道故B项不符合题意“地同域”即统一地域与心理认同无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图强出现了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这些变法()A.引发了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D.引起了诸侯国经济政治地位变化【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各国为取得对别的诸侯国的支配权进行争霸战争 A项错误各诸侯国进行以法家为指导思想的富国强兵变法运动 B项错误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9.商鞅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革新秦国家庭制度B. 打击旧贵族势力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 增殖秦国的人口【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商鞅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故答案为C.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 C10.《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商鞅变法用金钱换取百姓的支持B. 商鞅变法取信于民,法出必行C. 商鞅变法时资金充足D. 商鞅行事谨慎,办事稳妥有效【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揭示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的故事反映了商鞅“言出必行”的作为分析选项 B符合题意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管仲的经济思想与后世有何不同11.(2)依据材料说明孔子与司马迁评价管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答案】(1)不同管仲认为四民职业有区分但都是国家的柱石后世对工商业者歧视管仲重视商业以商业兴国后世重农抑商管仲认为百姓的物质利益及经济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后世重义轻利管仲主张顺应民心和人性制定政策后世往往空谈心性和义理【解析】(1)依据材料“四民分业士(兵士)农工商”“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可为国家柱石的人民)也”“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结合所学后世的经济思想分析即可【答案】(2)相同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不同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 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解析】(2)依据材料“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可知两者的相同之处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依据材料“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可知司马迁肯定管仲顺应潮流是贤臣依据材料“管氏有三归(府邸)官事不摄焉得俭”“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放酒杯的台)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可知孔子批评管仲的奢侈、享受和僭越“礼”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不能简单指称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专制政体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需要借助君主制度作为自己的历史形态君主制度也有极化为专制的情形但总体来说不能把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简单地称为君主专制制度也不能将中央集权等同于封建专制自然中国封建社会皇帝作为地主阶级总代表进行统治对劳动者是不民主的但在统治阶级内部不一定是“专制”的﹣﹣周群《中央集权不等于专制》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对此(任意一点或整体)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见我赞成不能将中国古代政体与君主专制简单等同这一观点理由秦朝确立皇帝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宰辅系统这些在后世长期延续的系统和制度在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同时汉武帝以后儒家伦理道德强调忠君的同时对皇权构成了道德上的制约中国古代是君主政体更不能将君主政体与作为国家结构形式的中央集权等同起来【解析】13.(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及秦国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的原因【答案】主要内容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解析】主要内容根据“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得出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除井田制【答案】特点除旧布新措施全面影响深远新法中“鼓励耕织”等举措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新法中“奖励军功”等举措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新法中“废井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解析】特点根据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看出具有除旧布新、措施全面而且影响深远新法中“法治”“实行郡县制”等举措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得到ア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开阡陌”等举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14.(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变法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14.(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14.(3)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14.(4)材料三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14.(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这-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1)富国强兵郡县制【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商鞅变法在地方推行县制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2)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解析】(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答案】(3)百家争鸣【解析】(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4)孔子“仁”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解析】(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孔子的观点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的教育贡献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答案】(5)政治上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实力增强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文化上百家争鸣【解析】(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治上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实力增强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文化上百家争鸣。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A. 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 法家推崇者的需要C. 新兴农民阶级的需要D. 宗法贵族们的需要【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故A正确变法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与法家推崇、新型农民阶级无关排除BC变法的热潮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D故选A2.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体现在废除“世卿世禄制” 实行二十等爵制和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故②③④正确统一度量衡主要是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故①错误故B项正确3.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启示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说明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故①正确秦国商鞅变法反映了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故②正确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过于绝对改革往往是曲折的故③错误商鞅的结局说明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故④正确故选C4.《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行私谓之乱”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C.私法盛行致乱D.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君臣关系‘皆从法’才能‘大治’ 如‘倍(通背)道弃法’就会生‘乱’” 这突出强调了“大治”或“生乱”的关键在于法是否得到尊崇和维护故选B5.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B. 都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C. 都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 采取的措施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答案】A【解析】梭伦经营的民主社会造就了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 开后世帝王禁锢思想的先河故A错误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中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奠定了西方民主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等措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奠定基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 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 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 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 丞相掌握大权D.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答案】B【解析】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官员不再世袭没有封土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故B正确AC项与官员任职方式无关D项只是说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末说明官员的任职特点故ACD均错误故选B7.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A. 齐国B. 魏国C. 秦国D. 赵国【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起初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以图施展政治理想所以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魏国故B项正确商鞅并没有投奔过齐国和赵国故可排除AD商鞅离开魏国后才来到秦国所以秦国并不是他首先的目标故可排除C8.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商鞅意在强调()A. 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B. 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C. 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D. 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答案】C【解析】“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表明商鞅意在强调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9.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 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些变革意在()A. 构建官僚等级秩序B. 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C. 强化血缘亲疏关系D. 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答案】A【解析】“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表明这些变革意在构建官僚等级秩序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10.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A. 改革户籍制度B. 奖励军功C. 推行县制D. 严明法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规定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军功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这严重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A. 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B.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 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D. 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答案】A【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表现是为了巩固统一的政治环境体现了政治局面影响到文化的整合B.材料不是强调发展的多样性而是强调统一性C.材料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发展D.秦朝百家争鸣逐渐结束故选A12.电视剧《大秦赋》中秦庄襄王对少年嬴政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莫不是因分封过度世族林立臣子位高权重而悖主篡国如今天下行将一统为万民不再受裂土之苦战乱之祸须将天下权柄操于王者一人之手”此段剧情的历史依据是()A. 分封制历来是巩固统治的障碍B. 秦朝确立君主独尊的皇帝制度C. 战国后期专制集权政治的初成D. 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答案】C【解析】13.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是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而战国宰相等高官多是由本国国君任命宰相或者由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寒微的士人担任这反映了()A. 血缘宗法制度完全被破坏B. 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建立C. 各国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D.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血缘宗法制并未全面破坏 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中“全面”说法过于绝对化中央集权制度全面建立是在秦朝排除随着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激烈各国采取多项措施招揽人才既有姻亲也有更多的出身寒微的士人出将入相这反映了各国出于富国强兵改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虽然宰相等高官由国君任命但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D项故选C14.农战理论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商鞅强调“利出一空(孔)” 即让人们只能从一条途径上满足自己的名利欲望他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开公利而塞私门” 商鞅“利出一空”的主张()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C. 不利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D. 强调官府需垄断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国家必须控制全部的‘利’源” 能反映出商鞅主张国家控制和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这种国家控制经济的做法有利于集中财富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工商业的经济利益由国家垄断故排除D项15.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砖文写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该砖经学者推测为秦朝文物该文物印证了秦朝()A.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B. 国家统一皇帝集权C. 社会稳定人民富裕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出现了“海内皆臣”的现象因此B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海内皆臣”不符故排除ACD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重农的目的和直接影响16.(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宗教、政治三个方面概括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历史条件16.(3)关于实业救国思潮的历史作用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1)目的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影响通过变法重农成为秦的国策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和国力强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解析】(1)由材料“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可知商鞅处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由材料“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可知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战争的保证【答案】(2)主张经济方面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信仰自由政治方面强调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近代科学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解析】(2)第一小问由材料“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可知经济方面是自由放任由材料“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可知宗教方面是信仰自由由材料“在政治方面卢梭认为“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可知政治方面是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即可【答案】(3)赞同① 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增强民众爱国心和民族凝聚力为中国进一步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赞同② 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一定程度抵御列强经济侵略但没有意识到变革社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到近代民主民族革命的时代主题【解析】(3)两种看法任选一种结合史实简要论述即可17.(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17.(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可以概括出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由“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可以概括出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第二问结合材料和所学不难概括出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2)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理解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解析】(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可以概括出促进雅典经济的发展由“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可以概括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18.(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其目的18.(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何意义【答案】(1)思想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教化目的面对社会大变革时期礼崩乐环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解析】(1)根据材料“富之”“教之”可知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使人民富裕注重社会的教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孔子希望人民富裕减少阶级矛盾通过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答案】(2)材料二提出重农抑商和富国富民思想商鞅变法采取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的措施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富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2)根据材料“必先禁末作文巧”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思想“必先富民”“粟多则国富”体现的是富国富民的思想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动荡、大发展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之所以出现大范围的变法运动推动社会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百家争鸣C.新兴地主的要求D.兼并战争的需要2.春秋时期,动乱的各国进行了变法,以求在争霸过程中取得有利地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齐国和鲁国。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3.(2012·威海高二检测)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变革到春秋末年时达到质变。

”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七雄”出现C.各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D.周王室更加衰微4.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③D.④5.下列变法措施中有利于确立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地位的有( )①实行二十等爵制②实行连坐法③废除世卿世禄制④“燔诗书而明法令”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2012·唐山模拟)《商君书·画策》记载:“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

不刑而民善,刑重也。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而民莫敢为非。

是一国皆善也……”商鞅认为( )A.以民为本,放宽刑罚B.以法为本,注重教化C.德主刑辅,明德慎罚D.以法治国,严刑峻法7.秦国的广大农民在看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下图),主要是因为( )①连坐制度可以使他们远离刑罚的惩罚②奖励耕织刺激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③奖励军功给他们提供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④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

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精编

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精编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精编
多数时候历史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以下是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 )
A.管仲
B.吴起
C.李悝
D.商鞅
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3.战国前期,七个诸侯国中,相对落后的是( )
A.秦国
B.魏国
C.燕国
D.赵国
4.商鞅变法发生在(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战国
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6.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
A.公元前359 年
B.公元前356 年
C.公元356 年
D.公元359 年
7.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
B.重农抑商
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8.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变法运动是( )
A.管仲改革
B.周世宗改革
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
9.与右图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
1。

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

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

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 )A.管仲B.吴起C.李悝D.商鞅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3.战国前期,七个诸侯国中,相对落后的是( )A.秦国B.魏国C.燕国D.赵国4.商鞅变法发生在( )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战国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A.秦穆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6.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A.公元前359年B.公元前356年C.公元356年D.公元359年7.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B.重农抑商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8.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变法运动是( )A.管仲改革B.周世宗改革C.商鞅变法D.王安石变法9.与右图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A.管仲B.商鞅C.王安石D.康有为1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B.正确的军事策略C.正确的外交策略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11.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①灵渠②都江堰③郑国渠④白渠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2.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迁到( )A.邯郸B.大梁C.咸阳D.郢都13.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14.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以经开始广泛使用( )A.青铜农具B.铁制农具C.石制农具D.木制农具1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A.. 战争频繁B. 诸候争霸C. 新旧制度更替D. 百家争鸣16.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1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2.《诗》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A.政治清明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D.矛盾重重3.商鞅变法开始于()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4世纪中期D.公元前4世纪末4.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固定化,主要是为了( ) A.顺应时代发展潮流B.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C.稳定农村社会秩序D.显示政府的变法决心5.下图所显示的时代内容是()A.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B.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C.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荒地D.当时人们已经重视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6.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7.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取得重大胜利,其原因主要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实行连坐法D.改革社会风俗8.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9.“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

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秦人素来骠悍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D.变法使秦国军事力量强大1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的最突出表现是( )A.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D.奴隶起义频繁,应由天子决定。

但到春秋时期,诸侯势力增强,权力开始下移,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开始瓦解。

A、C、D三项均与春秋时期史实不符。

2.(原创)管仲自称其安国之策是“修旧法,择其善者而用之”,这说明( )A.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D.春秋时期奴隶制已受到破坏制度已被破坏,但却未完全被废除。

3.《史记》评商鞅变法时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 )①奖励耕织②奖励军功③燔诗书而明法令④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行连坐制度。

4.(原创)东汉学者桓谭曾说:“李悝著《法经》,卫鞅(商鞅)受之,入相于秦,是以秦、魏二国深文峻法相近。

”理解最准确的是( )A.商鞅是李悝的学生B.秦魏两国文化同源C.商鞅相秦后,以法治国D.法家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历史发展潮流,而D项显然是材料中现象的本质。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指的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B.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D.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为解决实施均田制后的户籍管理、赋役征发等问题,北魏实施了三长制。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故选A项。

7.王安石变法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方针。

在下列法令中,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故不属于“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法令。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是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的变法、商鞅变法这些变法的共同根源是()A. 铁犁牛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B. “百家争鸣”思想的影响C.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和推动D. 各国诸侯王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答案】A【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当时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就促进了生产关系改变土地私有制就逐渐的产生和发展B.百家争鸣不是根本原因C.地主阶级壮大只是经济条件不是根本原因D.各国巩固统治的需要是直接因素故选A2.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A. 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B. 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C. 推动了商业的发展D. 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主张重农抑商政策因此该改革不可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是商鞅变法的意义不符合题意3.“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的这条史实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大河文明国家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的早期反映该制度是()A. 城邦政治B. 贵族共和制C. 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D. 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的相关内容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D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D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4.商鞅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据此可知商鞅变法()A. 增加了秦国的赋税收入B. 改变了秦国传统的社会风俗C. 推动秦国人口大量增长D. 刺激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5.2012年10月影视巨作《大秦帝国2》的上映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影片再现了秦国一步一步走向强大统一六国的整个历程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A. 人民渴望统一B. 实力强大C. 统一策略正确D. 重视人才【答案】B【解析】A.人民的渴望是统一的背景但不是秦国能够统一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秦国能够统一是因为商鞅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实力这是他能够统一的根本原因故正确C.统一策略的正确是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重视人才是统一的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故选B6.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A.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 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C. 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D.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可以看出给农民分配土地有利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可以看出是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A. 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 法家推崇者的需要C. 新兴农民阶级的需要D. 宗法贵族们的需要【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故A正确变法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与法家推崇、新型农民阶级无关排除BC变法的热潮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D故选A8.商鞅认为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那么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商鞅意在()A. 保护农业的生产B. 抑制商业的发展C. 限制贵族的剥削D. 打击贵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鞅认为如果禁止雇佣工人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主张雇佣工人以维护农业生产故A 项正确BCD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9.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可以判断出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不关注国计民生埋首研究“天理”、“人性” 结合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故D正确排除A题干是在强调孔孟思想的合理性故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D10.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 “尊君” 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 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A. 相地而衰征B. 焚烧诗书C. 统一度量衡D. 按军功授爵【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中“尊君”和“平民”的政治路线后者属于“平民”政治路线其内涵强调的是除王权之外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结合所学可知按军功授爵有利于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增强军事战斗力使得士兵通过军功进入仕途体现了商鞅变法中“平民”政治路线故D项正确A项是齐国管仲改革内容主要是承认土地私有排除B项是商鞅变法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属于“尊君”路线排除C项的作用主要是便利了经济文化交流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11.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B.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导致宗法开始瓦解的不是商鞅变法中的令大家庭分解的措施而是实行郡县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增加农民赋税负担的内容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其目的在于实行小规模生产确立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济鼓励各自谋生努力从事生产从而刺激小农户数量增加发展了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故选D12.《管子》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行私谓之乱”材料强调()A.君臣等级关系B.突出法的作用C.私法盛行致乱D.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君臣关系‘皆从法’才能‘大治’如‘倍(通背)道弃法’就会生‘乱’” 这突出强调了“大治”或“生乱”的关键在于法是否得到尊崇和维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3.(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的不同之处13.(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局限性【答案】(1)领域前者侧重经济后者多领域、较全面方式前者温和后者严刑厉法结果前者不彻底没有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后者彻底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思想文化前者自由后者专制商业前者重视后者抑制【解析】(1)根据材料可从改革的侧重方面、改革方式、改革结果、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2)局限性轻教化重功利败坏了社会风气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严刑峻法易激化矛盾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局限性为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改革不完全彻底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的背景14.(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表现14.(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促成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因素【答案】(1)背景礼崩乐坏传统社会秩序变动(或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格局变动或者社会处于大分化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重视人才私学教育发展学术下移【解析】(1)本小问的背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教育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答案】(2)表现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解析】(2)本小问的表现根据材料“即倚仗儒生士大夫所撑持的一个庞大的文官系统”可以得出行政官僚系统由文官组成根据材料“都没有显赫家世凭着文采与知识在士大夫中脱颖而出”可以得出朝廷名臣大多出自科举根据材料“失势的官员至多降职贬逐却没有杀身之祸”可以得出失势文官没有杀身之祸根据材料“读书人往往是以个人的身份在小区拥有发言权受乡里尊重”可以得出社会地位较高且受到民间尊重和读书人是社会教化的主要承载者【答案】(3)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大为提升新中国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知识分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政府政策的支持【解析】(3)本小问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及政府政策支持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1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15.(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答案】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确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析】通过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为田而赋税平”概括回答【答案】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整顿了吏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解析】影响通过材料“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考察吏治、奖惩官吏【答案】意义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具有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解析】意义通过材料“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意义16.(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6.(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措施梭伦改革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1)依据“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可得出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依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得出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答案】(2)不同影响制度建设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经济发展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推荐下载】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精编

【推荐下载】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精编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精编
多数时候历史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 )
 A.管仲B.吴起 C.李悝 D.商鞅
 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
 3.战国前期,七个诸侯国中,相对落后的是( )
 A.秦国B.魏国C.燕国D.赵国
 4.商鞅变法发生在( )
 A. 商朝B. 西周 C. 春秋 D.战国
1。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秦孝公三年颁布了《分户令》规定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异”的就必须加倍课税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又颁布了《分户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两次《分户令》的颁布()A. 大量增加了秦国人口B. 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C. 使社会矛盾不断恶化D. 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A.“分异令”不能直接增加人口排除AB.材料与军队无关排除BC.“分异令”并不会使矛盾激化排除CD.秦国通过“分异令” 增加了小农户的户数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故D项正确2.公元前685年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此时则准平……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 (《汉书·食货志》)这种“准平”制()A. 维护了奴隶主经济利益B. 违背了市场的价值规律C. 实质为了发展封建经济D.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管仲改革题干中所提的这种“准平”制不但是一种平衡粮价的政策避免富人抢夺穷人的粮食进一步限制贫富的差距并且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3.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 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 这种变化体现了()A. 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 社会权势有所变动C. 分封制度的彻底瓦解D. 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表明编者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4.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但后来《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这种局面()A. 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B. 巩固了分封制度C. 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D. 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与祭祀活动中宗子高于平民的宗法次序相冲突这反映出宗法制已被破坏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故选C5.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6.日本著名汉学家仁井田陞的《唐令拾遗》“捕亡令第28”载“诸纠捉盗贼者所征倍赃皆赏纠捉之人家贫无财可征及依法不合征倍赃者并计得正赃准五分与二分赏纠捉人若正赃费尽者官出一分以赏捉人”这项法令旨在()A. 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轻罪重罚以减少偷盗行为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弘扬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答案】D【解析】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命河曰‘德水’ 以为水德之始”材料反映了秦始皇旨在()A. 改革前代的历法及服色B. 极力丰富皇帝制度内涵C. 炮制一整套的繁文缛节D. 赋予秦朝建立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更命河曰‘德水’ 以为水德之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秦始皇这些做法为其统治赋予了合法性故D项正确AC项是材料的具体表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皇帝制度故B项排除故选D8.云梦秦简记载“发(拆看)伪书(文书)弗智(知)赀(惩罚)二甲今咸阳发伪传(通行证)弗智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传其县次到关而得……咸阳及它县发弗智者当皆赀” 这说明秦代()A. 邮传制度比较严密B. 法律制度极其苛刻C. 政令下达的速度快D. 中央对地方控制松【答案】A【解析】9.“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但在战国的兼并战争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以政治道德的角度相互攻击这种变化表明()A. 华夏与蛮夷已无差异B. 天下一统观念最终形成C. 宗法分封制彻底瓦解D. 华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答案】D【解析】10.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在这次文明转型中得以影响两千多年封建文明的是()①新型生产模式②新型官僚体制③新型意识形态④新型教育方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模式确立起来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模式故①正确战国时明各国进行变法法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逐新确立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故②正确看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儒法道思想影响后世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影响到后世故④正确故选D11.《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12.如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根据材料判断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的史料价值正确的是A. 能印证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改革举措B. 属于商鞅改革的文献史料即二手史料C. 属于反映秦国经济改革的实物史料D. 能直接反映商鞅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的文物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这是商鞅变法中经济方面的内容因此属于反映奏国经济改革的实物史料 C项正确商鞅变法在奏统一之前排除A 这是一手的史料不是二手的排除B 材料不能直接反映指导思想是什么故排除D.13.若为“百家争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拟一个研究主题最适合的是()A. 文明起源B. 社会变革C. 帝国重组D. 南北对峙【答案】B【解析】A.文明起源是在远古时期排除A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是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百家争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出现在这一时期C.帝国重组说法错误排除D.南北对峙是不符合题意排除14.据记载春秋时期齐景公之时饥荒晏子就借景公修筑路台的机会招募一些灾民来务工“令吏重其赁(工钱)” 并且延长道路和工期这一措施的实行意在()A. 发展交通事业B. 缓和社会矛盾C. 增加财政收入D. 维护小农经济【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国家有饥荒之时晏子通过兴建国家工程给了灾民就业机会灾民领取工钱生存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项正确故选B15.秦律规定与盗者“不盈五人” 共赃“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 只给予流放但如“五人盗” 赃只“一钱以上” 也要“斩左止有(又)黥以为城旦” 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 秦律尤其重视对“群盗”的惩治B. 秦律具有残酷性C. 秦律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D. 秦律具有公正性【答案】A【解析】试题秦律该规定强调对是否“五人盗”的惩罚不同秦律对“五人盗”这样的“群盗”惩治更加严厉故A项正确该规定内容具有残酷性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秦律该规定的目的故C项错误对是否“五人盗”的惩罚不同无法据此推断秦律的公正性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16.(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答案】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解析】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得出废除井田制据材料一“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得出按亩纳税据材料一“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成为耕者所自有”得出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得出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注意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回答【答案】指导思想重视农战评价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解析】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二“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得出重视农战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二“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得出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结合所学得出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二“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 结合所学得出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17.(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和建议17.(2)为什么郭沫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学术思想史上出现黄金时代的政治、经济原因17.(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的儒、法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孔子“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墨子“兼爱”、“非攻”【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主张即可得出答案【答案】出现“百家争鸣”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奠定了基础所以是黄金时代【答案】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18.(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18.(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18.(3)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可得到什么认识?【答案】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原因秦孝公支持赏罚分明公正无私【解析】第一小问的理论基础依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以得出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秦孝公支持赏罚分明公正无私【答案】社会影响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析】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三可以得出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答案】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司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持认识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解析】第一小问的结局依据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可以得出原因是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司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持第二小问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题依据四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19.(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措施中体现的财经思想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财经思想的影响【答案】(1)思想奖励耕战重农抑商实行国富民贫的重税政策开阡陌封疆巩固地主土地所有制注重战争需要轻视货币作用【解析】(1)本小问的思想依据材料“尽全部努力从事耕织”、“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致贫者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将农战二者结合在一起奖励对外作战中的军功”可以得出奖励耕战重农抑商“他认为国家应努力使人民弱如国民富了就不易驱使人民应家无储积一切余粮全部集中于国家对于工商业商鞅主张征收重税”可以得出实行国富民贫的重税政策“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彻底摧毁了贵族对土地的世袭垄断特权使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可以得出开阡陌封疆巩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断征战兼并对手所以他不能将邻国视为贸易伙伴”可以得出注重战争需要轻视货币作用【答案】(2)影响商鞅的财经思想指导了商鞅变法中经济、军事政策的制定有利于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维护小农经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了统治但是这一思想在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负担不利于商品经济(工商业)的发展【解析】(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商鞅变法的经济思想和措施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即商鞅的财经思想指导了商鞅变法中经济、军事政策的制定有利于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维护小农经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了统治但是这一思想在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负担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同步练习“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同步练习“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高二学习指导】高二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同步练习“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C、提高军队战斗力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2、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3、商鞅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主要说明A、儒学无积极意义B、儒学无法抑制暴政C、儒学行不通D、儒学不利于思想统治4、《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授田5、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6、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3)根据材料二说明商鞅变法的作用。

7,填表:措施作用经济军事政治司法文化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希望大家喜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①井田制瓦解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③新兴地主开始掌握政权④百家争鸣⑤争霸战争频繁B.①③④⑤A.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①②③④⑤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四个方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

2.《诗经》记载:周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周王室内乱,元气大伤B.诸侯势力日益发展D.诸侯国拒绝纳贡C.王畿缩小,经济拮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主要原因是诸侯与王室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诸侯力量超过了周王。

因此选B。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B.代表的阶级利益A.出现的根本原因D.改革的具体措施C.产生的社会影响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本质”。

战国时期的变法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秋时期的改革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B.①②③A.①②③④D.②③④C.①③④答案A解析当时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国家的收入,但客观效果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同时也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其中④比较难理解,易漏选。

5.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 )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②自耕农阶层的要求③奴隶主阶级的要求④商人阶层的要求B.③④A.①②C.①③D.①④答案A解析“废井田,开阡陌”使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对土地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

6.《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同步练习(共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为田开阡陌封疆D.重农抑商8.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高中历史(人教版)练习:第2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2)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练习:第2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2)及答案

用并制定⃣法经⃤ 吴起大胆进行 改革⃞这些措施都体现了 们反 保守的复 思想,
张锐意改革⃞ 们认 历 是向前发展的,一 法律和制 都要随历 发展而发展,既
能复 倒 ,也 能因循守旧⃞这些属于法家思想的特 ⃞
(2)吴起—— 家⃞吴起创建一支强大的 队——‚ 卒‛,强化 训练,体现了
们强调 家和 队内部协调统一 队必 格执行命 重视 队的素 和作战 能⃞这
,大王更 臣也’⃞‛文中的‚人‛在客
表了 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 B.立 将士 C.新 地 D.富裕 民
21.商鞅在 法中实行奖励 的措施,该措施产生的影响 包括( )
A. 地 在地 级中的地位 升 B.秦 的战斗力日益提高
C.奴隶 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的打 D.秦 社会经济 断发展
22.‚(商鞅 法)行之十 ,秦民大悦,道 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 战,
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
C.维护 民利益
D.鼓 轻罪重罚
17.商鞅 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 贵族的特权( )
⁑奖励
⁒重 抑商 ⁓‚ 开阡陌封疆‛ ⁔废 封行县制 ⁕实行连坐法
A.⁑⁓⁔
B.⁑⁒⁕
C.⁒⁓⁕
D.⁒⁓⁔⁕
18.‚利 百, 法
十, 易器‛,该 张实 是( )
A.商鞅 法的指导思想 B.歌 了商鞅 法的 效
⃩答案解析⃪
第 元 商鞅 法
1.C [A B D 只是社会性质 的 体表现,C 是 有决定性意义的
]
2.A [A 是铁制 ,B 是戟,一种桰器,C 是牛形酒容器,D 是商鞅铜方升,一种
量 社会发展的根本推 力应 生 力方面考虑,铁 最能 表这一时期的生 力发展
水密,故选 A ]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整合同步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单元整合同步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试题

单元整合一、网络构建二、典题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于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于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然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

商子曰:“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

”……务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而此外与二者无益或有害者皆在抑止之列。

……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之战斗团体,此则其独到之见解,亘千古而鲜匹者也。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一“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得出废除井田制;依据材料一“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得出按亩纳税;依据材料一“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成为耕者所自有”得出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注意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思想”,依据材料二“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得出重视农战。

第二小问“评价”,依据材料二“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得出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依据材料二“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1)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试题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试题1.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这样一个动荡纷争、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兼并不断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商鞅的变法的确让秦国强大起来,成为“虎狼之师”,最为根本的是,商鞅的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是一种进步。

故,D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2.【选做题《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16分)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籴(dí,即买进粮食)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

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

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8分)(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6分)【答案】(1)粮食价格过低。

(2分)(2)商鞅的措施:提高粮食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 ( )
A.管仲
B.吴起
C.李悝
D.商鞅
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升的是 ( )
A.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升
3.战国前期,七个诸侯国中,相对落后的是 ( )
A.秦国
B.魏国
C.燕国
D.赵国
4.商鞅变法发生在 (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战国
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的是( )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6.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 )
A.公元前359年
B.公元前35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359年
7.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
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认为私有
B.重农抑商
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8.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变法运动是 ( )
A.管仲改革
B.周世宗改革
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
9.与右图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改革家是
A.管仲
B.商鞅
C.王安石
D.康有为
1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B.准确的军事策略
C.准确的外交策略
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
11.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 )
①灵渠②都江堰③郑国渠④白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迁到 ( )
A.邯郸
B.大梁
C.咸阳
D.郢都
13.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
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14.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以经开始广泛使用 ( )
A.青铜农具
B.铁制农具
C.石制农具
D.木制农具
1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
A.. 战争频繁
B. 诸候争霸
C. 新旧制度更替
D. 百家争鸣
16.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1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统一货币、度量衡
1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19.见右图商鞅在变法实行之前,通过“徙木赏金”的办法,主要是为了
A.哗众取宠
B.重赏之下发现勇夫
C.确立商鞅讲信用、说话算话的形象,为实行变法寻找良机
D.执行秦王的命令
20.“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战国时期主持秦国变法的改革家的一句名言,此人是( )
A.白起
B.商鞅
C.苏秦
D.李冰
21.下列是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不可能的是 ( )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2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的办法应该是( )
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三、综合训练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吕氏春秋》记载:“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颤,而
牛不可行,逆也。

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材料二: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从牛尊来看,牛鼻穿有鼻环。

请回答:
(1)两则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我国哪一项生产技术的改进?
(2)这项生活技术的改进有何作用?
2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称霸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
D.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25.商鞅变法中,能使秦国国富兵强的措施是 ( )
①改革土地制度②奖励军功③重农抑商④建立县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齐桓公和商鞅变法之间最根本的不同是 ( )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
D.结果不同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 )
①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历史趋势②变法得到了所有贵族的拥
护③变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④敢于同旧的势力实行
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
出体现在 ( )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
变法
③农业产量的提升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9.阅读下列材料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
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
言说一说这个变法的内容吗?
(2)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当时的国君是谁?
(3)如何评价这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30.阅读材料
商鞅实行变法前夕曾与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实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代表奴隶主旧势力的贵族们说:“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
不能改!”商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商汤王、周武王,都没有按
照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治理国家,不过国家都富强起来;夏桀、商纣,墨
守祖宗的陈规,结果都使国家灭亡。

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右图即是他们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1)你认为商鞅说的是否有道理?
(2)这场辩论体现了商鞅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

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4)通过商鞅变法所遇到的阻力及取得的成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也感想?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