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应当给机会让他答。
精彩的评价语言 让课堂变得精彩
精彩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变得精彩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常常思考:为什么我们平时花了那么多精力去备课,而学生的学习热情却并不是很高,课堂上达不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
名师的课堂教学却能始终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造成不同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没有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
一、当前语文课堂评价出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然而,现今的语文课堂上也存在着许多失当的课堂评价语,这些失当的评价语,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打开学生的思维,最终连学生的小嘴也打不开了!(一)“哦”“嗯”言之无物。
例一:一个老师教《爱如茉莉》。
师:同学们,爸爸爱妈妈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爱,他一看到买来的饺子就知道妈妈出事了。
师:哦,可以,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生:我也认为爸爸爱妈妈,因为他为了妈妈都不愿意睡在陪床上,而是抓着妈妈的手伏在床边上。
师:哦,好的。
还有其他意见吗?生:老师,我觉得爸爸的爱还表现在一个细节上,他为了不吵醒妈妈,动作很轻的。
师:嗯,你说(指着另外一个学生)。
这个案例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发言,不假思索,以含糊不清的“哦”、“嗯”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发言,或如点将一般,只会无目的地说“你说”、“他说”,漠视学生的课堂表现。
老师评价语单调乏味,激励方式单一死板,廉价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二)“好”声此起彼伏。
有人说:“表扬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提出评价以鼓励为主,出现了大量廉价的表扬,“好”声此起彼伏:“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读得不错”、“读得真好”、“你听得真仔细”。
这些笼统的表扬,开始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但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对学生带来的刺激程度就会慢慢减弱。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2)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________ 性________ 性和______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______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______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_________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
3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基础上。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1 :《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 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
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
生2:我发现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 ,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 年(X 月 X 日开始)。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
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
(10分)案例2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进位加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35+7=3 5+ 7—————4 2当学生完成了竖式计算教师针对书写进行评价时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位点展开了讨论:生1 :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
生2 :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
生3 :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 1。
生4 :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
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时候就不会出错。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好处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好处有人说,学生上课一定要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我上课举手发言不积极,也没见学习成绩下降.作为学生到底应不应该积极举手发言呢?必须积极举手发言,因为这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好处,而不积极举手发言却有坏处。
一、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以使学习变得更扎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把知识点讲解和对知识点的突破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的。
所以,老师的每个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教师的“课堂设疑”,其含金量是相当高的。
只要把教师的课堂设疑全部进行深思、吃透,自然就能够做到非常深刻、扎实地掌握知识点了。
而在课堂上能否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则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是否能达到深入、透彻程度的一个表现。
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举手细节”,然而其所包含的学生对旧知识的灵活运用、对新知识的积极探索和对大脑的积极运用是不容小视。
二、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以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这一点也许会有人不大相信,但大家总该相信“脑子越用越灵”这句至理名言吧。
积极举手的学生,能随着老师讲课的进度和新知识,动脑筋思考,琢磨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大脑锻炼的机会也就多了。
而那些“老实”的学生,是由于受了过多的“限制”而形成的,他们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往往“循规蹈矩”,不能(甚至不敢)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思维”,再加上“闲事”太少,所以大脑受到“锻炼”的机会与锻炼的深度便差了许多。
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种间接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
学习一种知识,明白是一回事,而能否把对它的理解组织得有条理,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则是另一回事,而后者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四、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些人以为只要自己学“懂”了,举不举手无所谓。
其实不然,这是大错而特错的。
且不说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大不如前者,最起码在心态与精神上已经输掉了一大截。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象患呆小病的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象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象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
教师的语言就应该是指引航路的明星。
著名教育家于漪也曾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要把课上得有感染力、说服力,必须下苦功学习语言,锤炼教学用语,讲究语言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
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此进行了一点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略陈管见。
一、用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增强课堂活力.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情的课。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
但是,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
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
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典范,恰恰也是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像诸葛亮的《出师表》、朱自清的《背影》、孙犁的《山地回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
鼓励学生发言的小妙招
鼓励学生发言的小妙招
鼓励学生发言的小妙招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创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建立一种鼓励、包容和尊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舒适。
这有助于减少学生的紧张感,增加他们发言的信心。
2. 给予正面反馈:当学生发言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发言是有价值的。
3. 提问开放性问题: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一起思考和交流。
这可以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个别指导。
对于那些发言较少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6. 使用肢体语言:通过肢体语言,如点头、微笑、鼓掌等,表达对学生发言的肯定和鼓励。
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7.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当学生发言时,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讨论。
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和发表观点。
8. 鼓励质疑和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这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以上小妙招,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叶圣陶论以学生为本位
叶圣陶论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一.以学生为本位纵观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发现,他考虑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极其明确,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会善于教学,善于引导。
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这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
叶圣陶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叶圣陶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指明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全是为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既然全是为着学生,那么教师就一定要把学生放到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位置上来,否则,必将导致语文教学的失败。
叶圣陶关于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是他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培养弟子的学习自觉性。
他在《论语?述而》篇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认为知识的掌握和道德信念的确定,必须以自觉性为基础。
只有当学生有求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观要求和愿望时,教师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或提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反对教师将学生当作容器,把现成的知识装给学生,而应当把学生看成是有思维能力的机体。
教师要启发学生,诱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果教师举示一例,而学生却不能用同例来多方引证的话,那就不可急着再教其他知识。
孟子在《孟子?离娄篇下》中提出了教学必须由学生“自得”的观点:“君子深造之以道(导),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就是要学生经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
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十分推崇孔、孟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君子之教,喻也。
道(导)而勿牵,强而勿抑,开而勿达。
”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的意思。
调动学生举手发言积极性及提高学生发言质量的方法
调动学生举手发言积极性及提高学生发言质量的方法有活力的课堂和有效果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举手和热烈发言。
为了能举手发言,学生上课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后也会更认真地把功课复习好、预习好。
那么,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举手热情和保证较好的发言质量,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让学生在“第一次”中品尝发言的成功每一次发言都会有第一位发言的学生,只是这第一位发言的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对教学的影响力常常不被教师所重视,因为教师常常认为还有后来者的表现可以弥补和完善。
实际上,造成学生不敢发言和不愿发言的起因,就可能从教师不能正确对待第一位发言的学生开始。
1.提高第一位学生发言的胆量第一位举手发言的学生,因为第一个发言而常常会回答得不完整或不完美,甚至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教师常常会为了追求标准答案和节省教学时间,而迫不及待地请其他学生发言。
于是,后面发言学生的回答因为有第一个学生的发言为基础和参考,其回答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一般会高于第一位发言的学生。
发言的学生越多与越靠后,其发言赢得教师好评与同学喝彩的可能性就越大,于是第一位学生渐渐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日久天长,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不敢第一个举手发言,担心自己说不对、说不好而遭到教师和同学的冷落,除非对自己的回答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才肯举手发言。
于是,学生举手越来越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对此解决的办法是,教师应该善待第一位发言的学生,哪怕他回答得不太理想,但教师仍然应该特别鼓励,赞扬学生敢于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勇气,并感谢他为后来发言的学生提供了诸多启发和帮助。
这样他就会体验到第一个发言的开创性价值和引导性作用,为自己有幸成为第一个发言者而感到光荣,从而带动其他学生踊跃举手和积极发言。
由此可见,教师对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学生的处理态度决定着学生发言的升降态势。
2.提高第一位学生发言的质量对待学生的发言教师还有一个习惯性做法,那就是常常把第一位学生的发言作为回答的起点。
激励学生举手的几点措施
激励学生举手的几点措施(一)尝试成功成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股激励学生上进的强在精神动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甜头。
老师在教学中提问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内容,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让学生举手回答以下问题不感到吃力,答对了即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答错了,也尽力引导,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并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过来,让同学们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积极举手发言参与教学活动。
(二)设疑激趣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究。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数学教材特点,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析疑,唤起好奇心,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积极举手发言。
比方,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作者提出如下问题:"任意三根木棒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呢?"绝绝大部分学生都举手并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我拿出三根木棒实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目光里流露出那种求知的欲望。
这时我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我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积极举手提出问题以及回答以下问题。
(三)情境创设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但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一、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1、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随便说话,学生却要举手申请发言权限才能够对老师进行提问和回答2、作业是负担,教师无法令学生爱上学习,却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3、限制学生的种种自由,甚至出现在校必须购买校服等种种封建现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从前的经济观念要求学生,本身就是违背国家政策,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愚蠢的行为。
4、学生压力过大,学生真正毕业到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学生作风,老老实实做人的人,在客观事实上,是混不开的,即便是他有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也只会以一个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
5、学校不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常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学生必须服从学校,这违背的,是服务第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昨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学生本身应属于消费者,而学校作为服务方,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位,而客观实际上,有多少学校,真的做到让学生满意呢?6、教育过于死板,通过一味添压式的传统学习方法,令广大学子苦不勘言,学习,已经不再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一个合理的途径,而是令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的一个包袱,试问各个学校,和各个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各位家长,如果让你们背着巨大的包袱去工作去发展,去赚钱,你们会开心吗?你们会工作好,会发展好,会赚钱好吗?所以如果不给学生减轻压力,就不要妄想学生学习好了7、遵守纪律的问题,纪律是维系一个社会环境稳定和井井有条的一个规范和规章制度,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定的,并不是某某个学校领导或者教师,为了一己之快漠视学生感受而定的!学生在走廊里不许说话,在课堂上保持肃静,这样死气沉沉的环境,学生还能够算得上是祖国的花朵吗?凋谢了吧…………8、乱收费问题,这个问题是最敏感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些学校,用分数来为自己提高档次,用分数线来向学生压榨钱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敛财方式,合理的收费我们并不反对,但是动辄几千几万的所谓“借读费”这能算是合理吗?学校需要建设,那是学校自己的发展,试问学校的建设壮大又为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真的因为学校的扩建,学校的拼命敛财而获得成绩和知识的提高了吗?9、补习班的问题,补习班的存在令广大家长头痛不已,某些教师为了在工资之外赚些外块,甚至上课的时候不把知识全部讲完,待到补习班再一一点明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师还怎么样为人师表,怎么样教好学生,学校要提高升学率,有这样的教师存在,请问,又有多少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中高考试?考进自己满意的学校呢?知识是学校提供的,却被教师倒卖升值,叫学生们怎么相信他们的老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呢?10、早恋、性教育的问题,这是目前最敏感的话题,但是越是敏感,大家就越不敢提出,因为我们的学生在青春期的年龄,都是在读书,所以校内的性问题,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大责任,有些学生直到结婚都不清楚男女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因为接触了不正确的性教育走上歧途,这有哪项不是学校的责任?一味的隐瞒压制,就能让学生们明白真理吗?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花季的学生最困惑的时候,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学校能够给他们的,并不是“受业解惑”而是一味的隐瞒压制,甚至蔽斥,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让这些尚且懵懂的学生走上正途,成为一个由生理到心理完全健康向上的人呢?11、叫家长,学生一旦犯了什么事情,就要叫家长,把责任一把推到家长这里,老师啊老师,家长让学生上学,是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血肉交给你们教育,你们没有能力把他们教育好,却把责任推回给家长,的确,在教育上,家长的确要比老师方便很多,但是,处在叛逆年龄的这些懵懂的学生,需要的并不是管教,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推来推去,学校把责任推给家长,那么还要学校干什么?学生还上学干什么?还要你们这些老师干什么?12、教学生做人,还是教学生做贼?学生有哪个不欺骗自己的父母,不欺骗他们的老师?往往学生幼稚的骗局被揭穿的时候,学校也好,家长也好,都会大动肝火,你们怎么不仔细想想?学生为什么要骗你们,“人之初,性本善”,谁是生来就会骗人的,这责任到底在谁?没有良好的沟通,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本来就幼稚无知的年龄,面对学校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隐瞒,让隐瞒把一切平息,没有了诚信的为人,在社会上怎么混啊!这责任到底在谁?到底在谁?!!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
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积极性朔州市朔城区第四中学冯红梅积极发言是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思考、努力学习的一种表现,也是重要的教学反馈手段。
培养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迫切要求。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围绕教师的教学引导大胆发言,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应变能力、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能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实践中却碰到的是学生不能积极踊跃的发言,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沉闷、缺乏活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在感觉轻松、心情舒畅、毫无顾虑的放下思想包袱畅所欲言,主动的参与老师的教学和大胆的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其重要的有效途径是教师要巧用课堂评价语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语言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和肯定。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在课堂上,作为老师随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的支持者,学习的合作者。
当学生勇敢地举起手来的时候,教师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及时发现这只手,让这只手的主人不要有太长时间的等待,让他有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当有些同学举棋不定,对自己感到不够自信时,老师要用鼓励的目光让他充满力量,鼓励他们勇敢地举些手来;当同学的回答很精彩时,老师不要吝啬自己赞赏的语言,及时地真诚地赞一声:“你说得真好!”或者“你真善于动脑筋!”;当同学的发言不尽人意时,老师也不能恼火地大声批评,而要告诉他,你能勤于动脑,真不错。
如果再想想,会更好!因为我们知道,批评上课回答错误的学生,只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让他们对上课举手产生恐惧感。
所以,我们要告诉这些胆小的学生,上课只要你勇敢地举起手来,就是成功了一半。
如果你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回答一个问题,那你这堂课就成功了,不虚此行了。
小学综合学科课堂常规评价制度范文(4篇)
小学综合学科课堂常规评价制度范文一、评价概述综合学科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在综合学科中的学习情况,制定了以下课堂常规评价制度范本。
二、评价目标1.评价学生对综合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学生对综合学科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情况。
三、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情况评价标准:- 知识准确性:学生对综合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否准确掌握。
- 知识广度: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综合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 知识深度: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解综合学科知识并进行扩展和应用。
2.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情况评价标准:- 思维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 创新能力: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 合作能力:学生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并有效地完成任务。
- 表达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 解决问题能力: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和有效地应对挑战。
3.学习态度和习惯情况评价标准:- 学习态度: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
- 学习动机:学生是否对综合学科学习保持持续的动力和兴趣。
- 学习习惯: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复习等。
- 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遵守纪律和规则。
四、评价方式1.口头评价:- 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评价对方的学习成果。
2.书面评价:- 教师通过作业、考试、实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 学生写作文、作品展示等方式展示综合素质和能力,并接受评价。
3.综合评价:- 教师结合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评价周期1.日常评价:- 教师每节课进行口头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等方面进行日常评价。
学生举手发言规范
学生举手发言规范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课堂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经常会鼓励学生举手发言。
然而,学生举手发言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秩序混乱、时间不合理安排和言辞不当等。
因此,制定学生举手发言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明确目的学生举手发言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课堂交流和知识传递。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见解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规范举手时机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应该遵守以下几点:1. 在老师提问后再举手。
学生应该在听清楚老师提问完毕后再举手,以免打断老师的思路。
2. 不要频繁举手。
学生在举手前应该仔细思考问题,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频繁抢占机会。
3. 尊重他人机会。
如果有其他同学正在发言,应该等待其发言结束后再举手。
如果与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有序的辩论。
四、规范举手方式学生在举手发言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用力举手。
学生应该大力举起手臂,以便老师快速发现并给予机会。
2. 注意姿势。
学生在举手时应保持笔直的姿势,不要歪斜或懒散。
3. 不要打断他人。
学生在等待发言机会时,不要用手指或其他方式打断他人发言。
五、规范发言语言学生在发言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
学生在发言时应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词汇。
2. 尊重他人观点。
学生在发言时应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不应过于主观或批判性地评判他人观点。
3. 控制发言时间。
学生在发言时应控制好发言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独占讲台,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
六、规范鼓励和评价老师在学生举手发言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鼓励积极参与。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论答案是否正确,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2. 给予合理评价。
老师在评价学生发言时应予以客观评价,不要过于主观或带有偏见。
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1、细心对待。
犯错误的学生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必须在非常细致而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基础上,做到对症施教,力求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有的教师在这方面就不是很讲究,他们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教育方法一般都比较简单,缺少“把脉”的过程,有的甚至不顾学生的尊严,尽在学生的“伤口”上撒盐。
试想,我们用这样的心态来教育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2、耐心等待。
我们应把学生当作一个发展的人来看待。
因为无论是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还是从精神属性来看,学生都是不成熟的,也是不断发展的。
不管是在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还是在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幼稚和不成熟性。
正是基于这一点,学生会常常犯错误,有时是屡改屡犯的“低级错误”。
因此,我们要学会等待,只要学生在努力改正,我们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而不是经常拿他的过错说事。
3、爱心温暖。
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能“见了就心烦”,我们要用足够的爱心,用充满智慧的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现实中,有的教师就缺乏这方面的智慧,他们不能认识到,教育学生首先要融洽师生关系,他们往往在师生关系搞得很僵的情况下进行施教,结果教师和学生的心之距离越来越远,在学生内心深入留下的只的抵触情绪,大家想一想,你的教育有意义吗?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过这样的话:“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
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
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引力。
”吃着五谷杂粮,生活在俗世间,谁也免不了犯错,尽管它俗不可耐。
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他们常常犯错也就可以理解为正常的行为,尽管有时会让教育者感到失望和愤怒。
因为人在发展的过程就是和原有的不足作斗争,不断地摒弃自身的错误以及完善自我的过程,这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蜕变经历。
“人恒过,然后能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可是,学生改过总会和教育者的期待有一段距离,有时甚至是相悖的。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的信心往往顿失。
如果此时,教育者能用一种理性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错误,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宽容的姿势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我相信,体罚也不会常常发生,悲剧也不会反复上演。
举手在教学中有什么用途?
举手在教学中有什么用途?一、提醒教师学生的参与度举手作为一种参与行为,能够有效提醒教师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需要评估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
而学生举手就成为了一个便利的信号,能够吸引教师的注意,使教师能够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
同时,学生举手的行为也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意愿,促进全班学生的积极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举手不仅是一种参与行为,更是一种表达自己的途径。
通过举手,学生能够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当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时,他们需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这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举手的过程也让学生在思考和准备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举手作为一种师生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当学生举手提问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回应,为学生解答疑惑和困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让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愿通过举手参与课堂,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愿。
当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时,他们不仅能够获得及时的反馈和表扬,也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能力。
这种认可和鼓励对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举手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提醒教师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愿。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举手参与课堂,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举手的方式,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使举手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宋代着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
问题是学生探索奥秘的动力,问题能激发其进取创新的欲望,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
所以西方学者德加默有“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的看法。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它既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进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
课堂提问能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一定目的,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提问的技巧,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提问的度、量、衡。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第一、应问在学生有疑处教师设置的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之疑一般有两种层次:一是自学已有疑,疑而不解,如思绪阻塞处、无法进行知识迁移处。
二是自知无疑却有疑。
对学生自知有疑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把疑问讲出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然后教师把对此问题的多种疑问一一列出,逐步解决。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顺利回答这些小问题,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学生自以为无疑的地方,由教师来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地思考、讨论,探究正确地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一般是一种浅表性的疑问,而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一般是深层次的探讨,特别是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方面更深一层。
班级管理举手奖励制度范本
班级管理举手奖励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鼓励大家主动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特制定本班级举手奖励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班所有同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还是个人发言,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奖励标准1.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每节课每位同学至少有一次举手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正确且回答过程中表现积极、准确、清晰的同学,将获得一定的奖励分值。
2. 主动提出问题: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对于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将根据问题的难度和提问的质量给予相应的奖励分值。
3. 课堂互动: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表现积极、参与度高的同学,将获得一定的奖励分值。
4. 奖励分值设置:根据举手回答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以及课堂互动的表现,为每位同学设置一定的分值,分值可用于兑换奖品或参与班级活动。
四、奖励措施1. 每节课结束后,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表现,统计奖励分值,并在下一节课开始前公布。
2. 每月对累计分值排名靠前的同学进行表彰,并颁发奖品,以激励大家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奖励分值可以累积,学期末对累计分值排名靠前的同学给予更大的奖励,如优先参加班级活动、兑换心仪的奖品等。
4. 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学,还可以推荐参加学校级别的表彰和奖励。
五、注意事项1. 同学们在举手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清老师的问题,并认真思考后作答,避免随意举手或无关回答。
2. 主动提出问题时,要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有利于促进课堂讨论和同学之间的交流。
3. 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 本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商议决定。
通过本举手奖励制度的实施,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提高我班的整体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的意义及策略
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的意义及策略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的意义及策略一、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的意义•培养自信心:通过鼓励幼儿举手回答问题,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幼儿需要动脑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能够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合作意识:幼儿举手回答问题可以让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的策略1.创设积极、安全的环境–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回答问题是一种乐趣。
–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回答是被重视的。
–鼓励幼儿互相尊重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一个安全的空间。
2.提供适当的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设计问题,避免过于抽象或复杂的问题。
–利用多种方式提问,如图画、故事情境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设置问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回答。
3.鼓励多样化的回答方式–不仅鼓励幼儿口头回答问题,也可以让他们通过举手、指向图片等方式回答。
–接受并尊重每个幼儿的回答,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给予鼓励和积极的反馈。
–引导幼儿展开思考,提出更多的问题或观点,促进他们的深入思考和学习。
4.注重互动和合作–鼓励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互相倾听和学习他人的观点,培养共享和合作的精神。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活动,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和进步。
–给予鼓励和奖励,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5.培养习惯和规则–建立明确的举手回答问题的规则,如轮流回答、等待老师指名等。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举手习惯,避免随意打断和争抢回答的情况发生。
–对幼儿的举手和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让他们逐渐养成规范的行为。
通过以上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幼儿举手回答问题,充分发挥其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同时,这也是一种积极的课堂互动方式,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如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如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郭红代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就不需要教师讲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里克特说过:“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让你的学生因你的讲解而喜欢上科学,你应该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变得更加强烈”。
因此,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关键在于怎样讲、讲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经合作、探究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引导、讲解。
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不能或不愿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或许有以下情形:问题太深;问题的目的性不明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提问时教师态度过于严肃;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害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取笑;怕同学指责为爱出风头、好表现;学生有抵触情绪等。
所以我就如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鼓励多一些,让学生不再犹豫。
有些学生在上课时因为胆小不敢回答问题,这时,老师可以先请他把所提出的问题重复一遍,由于是重复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害怕出错,紧张的情绪可以得到缓解,再回答时就会流利得多了。
对胆子特别小的学生,在他重复完问题后,老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对该同学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热情。
有些学生害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取笑,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说:“有些答案本无对错之分,只在是否全面上有所区别,学生应该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老师和同学明白你的所想,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重复多一些,让学生领会题意。
学生有时会因为没有听清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而不作回答,这时老师可以对所提出的问题重复几次,对难以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必要的解释,以利于学生回答问题。
观察多一些,让学生恢复注意力。
对上课未听讲、思考的学生,老师不能斥责、讽刺、挖苦,也不能让学生站着让他难堪,更不能置之不理。
《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情景剧简介
《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情景剧简介教师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发展潜力。
然而,很多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往往无法有效传达自己的意思,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或接受所要传达的知识。
因此,教师怎样说话才能有效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场情景剧来了解教师怎样说话才能有效。
情景一:教室里的提问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讲解一篇课文。
学生小明对其中一个问题产生了疑惑,但他不敢举手提问。
老师观察到了小明的困惑,主动与他交流。
老师:小明,你好像有问题,你愿意与我分享吗?小明:老师,我不太懂这个词的意思。
老师:非常好,你能告诉我你具体不懂哪里吗?小明:我不太明白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老师:明白了,这个词其实是起到连接两个句子的作用,让句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你明白了吗?小明:明白了,谢谢老师!情景二:课堂纪律管理在一节数学课上,学生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较差。
老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决定采取行动。
老师:同学们,我注意到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没有专心听讲,这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效果。
希望大家能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认真听讲。
学生甲:老师,我觉得数学太难了,我听不懂。
老师:非常理解你的困惑,数学对于很多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但是只要你能够保持专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掌握它。
如果你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帮助你。
情景三:家长会上的沟通在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教师积极倾听,并作出回应。
家长甲:老师,我觉得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你能给予一些建议吗?老师:当然,孩子的数学成绩确实有待提高。
我觉得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
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提高他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以上情景剧,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点:1. 耐心倾听: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理解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