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初中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古文二则习题及答案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古文二则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杨震拒金:廉洁自律,不受贿赂 拒绝“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
业”:清正廉洁 私
典型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心
辄叱诸子
无私
正面描写
奏记便宜,亦并封上
不能忘故人
有私 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 反面衬托
夕不眠
9/25
课文全解 重难知识探究
四 知①
范晔
大将军邓骘 ②闻其 ③贤 而
辟 ④之,举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
15/25
课文全解 重难知识探究
你是怎样了解杨震“四知”?(难点) 杨震所言“四知”是清官凭良心办事标准,做官应保持自己公正廉 洁秉性,不可为贪为恶。人在做,天在看。不论什么事情,总有被人 知晓时候。所以,想做坏事人不要心存侥幸,拿了不应该拿东西,总 有一天你会后悔莫及。 思绪点拨杨震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意思是:上天知道,神 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不论做什么事情,总有被人知晓时候。 《礼记·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 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增广贤文》中说:“若要人 不知,除非己莫为”“人间私语,天若闻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再三 须慎意,第一莫欺心”“日勤三省,夜赐四知”等。所以要心存敬畏之 心,即使在无人监督情况下也不说坏话,不做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然会后悔莫及。
2.一词多义 令 为昌邑令(名词,县令)
欲令为开产业(动词,让) 知 故人知君(动词,了解)
何谓无知(动词,知道) 为 为昌邑令(动词,担任)
欲令为开产业(介词,为,给)
4/25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3.古今异义词 闻其贤而辟.之(古义:征召。今义:开辟;排除) 后转.涿州太守[古义:调动(官职)。今义:转动]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事。今义:方便合适;便 利) 每三公有所选.举.(古义:选拔举用贤能。今义:用投票或举手的方 式推选代表或负责人) 若是.者(古义:这,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业”:清正廉洁 私
典型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心
辄叱诸子
无私
正面描写
奏记便宜,亦并封上
不能忘故人
有私 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 反面衬托
夕不眠
9/25
课文全解 重难知识探究
四 知①
范晔
大将军邓骘 ②闻其 ③贤 而
辟 ④之,举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
15/25
课文全解 重难知识探究
你是怎样了解杨震“四知”?(难点) 杨震所言“四知”是清官凭良心办事标准,做官应保持自己公正廉 洁秉性,不可为贪为恶。人在做,天在看。不论什么事情,总有被人 知晓时候。所以,想做坏事人不要心存侥幸,拿了不应该拿东西,总 有一天你会后悔莫及。 思绪点拨杨震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意思是:上天知道,神 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不论做什么事情,总有被人知晓时候。 《礼记·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 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增广贤文》中说:“若要人 不知,除非己莫为”“人间私语,天若闻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再三 须慎意,第一莫欺心”“日勤三省,夜赐四知”等。所以要心存敬畏之 心,即使在无人监督情况下也不说坏话,不做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然会后悔莫及。
2.一词多义 令 为昌邑令(名词,县令)
欲令为开产业(动词,让) 知 故人知君(动词,了解)
何谓无知(动词,知道) 为 为昌邑令(动词,担任)
欲令为开产业(介词,为,给)
4/25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3.古今异义词 闻其贤而辟.之(古义:征召。今义:开辟;排除) 后转.涿州太守[古义:调动(官职)。今义:转动]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事。今义:方便合适;便 利) 每三公有所选.举.(古义:选拔举用贤能。今义:用投票或举手的方 式推选代表或负责人) 若是.者(古义:这,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九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习题课件 21.古文二则18张PPT
蕴藉.( jiè) 悫.( què) 谒.见( yè ) 涿.郡( zhuō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四迁.荆州刺史( 晋升或调动官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谒.见( 拜见 )
(3)后转.涿郡太守( 调动(官职) ) (4)不亦厚.乎( 丰厚 )
(5)性质悫.( 恭谨,诚实 ) (6)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全 )
九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
21.古文二则
1.走近作者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名篇有《班超传》 《张衡传》等。 2.文言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子】 ①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你) ②子.孙常蔬食步行(子女) 【私】 ①性公廉,不受私.谒(私下) ②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私心)
【公】 ①性公.廉(公正) ②公.有私乎(表示对对方的尊称) 【遗】 ①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赠送) ②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遗留) 【为】 ①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是) ②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替) ③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担任)
(2)古今异义 ①吏人奏记及便.宜.者(古义:指对国家有利的事;今义:价格低) ②性.质.悫(古义:性格质朴;今义:特征,属性) ③每三公有所选.举.(古义:选拔举用贤能;今义:用投票的方式等表决 选出代表或者负责人) ④暮夜无.知.者(古义:没有知识;今义:愚昧,没有文化)
(二)阅读《私心》,回答问题。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比作 )
(2)然.少蕴藉( 可是,但是 )
(3)若是.者( 这,这样
)
(4)岂可谓.无私乎( 说,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1课《古文二则》课件 (新版)语文版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做到清正廉洁的吧!
21 古文二则
史 传 文
1. 学习目标
5. 相关资料 9. 整体感知 13. 本课主旨 16. 教材习题讲解
2. 作者简介
6. 检查预习 10. 句段品析
3. 背景透视
7. 听读课文 11. 疑难探究
4. 文体知识 8. 翻译课文 12. 板书设计 15.拓展延伸
开始写作《后汉书》。
来自《点拨》
史传文 史传文,就是先秦文学中所讲的史家之文。我国
自古有重史的传统。大概至迟在商代,就已设立了专 司史职之官。史家记事之文绵绵不绝,日益发展。史 传文可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来自《点拨》
杨震好学
杨震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了。他不仅要养活年迈的母亲, 还要供养年幼的弟弟杨衡,更要研读经书,传承家学。贫寒的物 质生活,恶劣的生存环境,不仅没有夺去杨震好学上进的志气, 反而激励他更加刻苦用功,博览群经。 有一次,杨震去山上砍柴还带着书,中午休息时,坐在一棵 大树的枝杈上看书,看到入迷时,兴奋 异常,以为坐在地上,立 即站起来读,结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摔得头破血流。他却不知疼 痛,捧起书本继续朗读。杨震喜欢看书学习已达到痴迷的程度。 就是凭借这种痴迷,杨震最终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3.亦以此见轻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轻 4.暮夜无知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朋友
部分来自《点拨》
(四)文言句式 1.被动句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点拨:“见”表被动。 2.倒装句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点拨:“十斤”作“金”的定语,定语后置。 3.省略句
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 古文二则
史 传 文
1. 学习目标
5. 相关资料 9. 整体感知 13. 本课主旨 16. 教材习题讲解
2. 作者简介
6. 检查预习 10. 句段品析
3. 背景透视
7. 听读课文 11. 疑难探究
4. 文体知识 8. 翻译课文 12. 板书设计 15.拓展延伸
开始写作《后汉书》。
来自《点拨》
史传文 史传文,就是先秦文学中所讲的史家之文。我国
自古有重史的传统。大概至迟在商代,就已设立了专 司史职之官。史家记事之文绵绵不绝,日益发展。史 传文可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来自《点拨》
杨震好学
杨震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了。他不仅要养活年迈的母亲, 还要供养年幼的弟弟杨衡,更要研读经书,传承家学。贫寒的物 质生活,恶劣的生存环境,不仅没有夺去杨震好学上进的志气, 反而激励他更加刻苦用功,博览群经。 有一次,杨震去山上砍柴还带着书,中午休息时,坐在一棵 大树的枝杈上看书,看到入迷时,兴奋 异常,以为坐在地上,立 即站起来读,结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摔得头破血流。他却不知疼 痛,捧起书本继续朗读。杨震喜欢看书学习已达到痴迷的程度。 就是凭借这种痴迷,杨震最终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3.亦以此见轻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轻 4.暮夜无知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朋友
部分来自《点拨》
(四)文言句式 1.被动句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点拨:“见”表被动。 2.倒装句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点拨:“十斤”作“金”的定语,定语后置。 3.省略句
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
当面指责
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在公众场所议论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文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命令:“大
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
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
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能使
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没有谁 全国范围内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次日,第二天 同“熟”,仔细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远远不如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认为我美 偏爱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 文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 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 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 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
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常常,不时 偶然进谏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满一年
到齐国来朝见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 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3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章品析(第一自然段)
长,这里指身高。
光艳美丽 早晨
照镜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
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齐国之美丽者也。
赶得上,比得上。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 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 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文章品析(第三自然段)
已经 战胜
原因
鼓起
既 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第二次。
穷尽。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特殊的文 言句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 学家、文学家。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官至中垒校 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 的图书公类目录。著有《新序》《说苑》《列女 传》等书。
文章品析(第一自然段)
次日,第二天。 同“熟”,仔细。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
躺着休息,睡觉。
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对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偏爱。
怕
想要。 译文:次日,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又照镜子审
文章品析(第二自然段)
概括第二段的大意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 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46张PPT).ppt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 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讲析第四段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欺软怕硬、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伍
细节探究
1.本文中唐雎用了什么样的说话技巧?
全文翻译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 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 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 译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 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 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 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 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 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战国策》x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 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 事》,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 辑的,分国编次,共33篇。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等 成语就出自于《战国策》。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 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 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x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 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 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 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 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讲析第四段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欺软怕硬、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伍
细节探究
1.本文中唐雎用了什么样的说话技巧?
全文翻译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 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 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 译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 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 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 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 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 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战国策》x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 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 事》,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 辑的,分国编次,共33篇。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等 成语就出自于《战国策》。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 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 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x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 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 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 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 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古文二则课件语文版
知识·链接朝宋
《汉书》
《后汉书》 范晔 《三国志》 陈寿
西晋
课堂·导入
古文二则
四 知
人物·介绍
杨震(?一124), 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 今陕西)人,字伯起。少 好学,博览群经,当世誉 “关西孔子”。历任荆州 刺史、涿郡太守、司徒、 大尉等职。安帝乳母及中 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 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 罢官,自杀。
课堂·小结
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 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 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 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 操。
选举
古义:指选拔举用贤能。 今义:用投票等表决方式选出 代表负责人。
整体·感知
私
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 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 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 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 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 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 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 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 者,岂可谓无私乎?”
拓展·延伸
1.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 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循吏"、"良吏"、"廉吏"
西门豹 、董宣、狄仁杰 、包拯 、海瑞 2.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 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 少于50个字。
课堂·导入
古文二则
私 心
人物·介绍
第五伦,字 伯鱼,京兆长陵 人。他的祖先是 战国时齐国的田 氏。田氏在西汉 初迁徙至皇帝陵 园的很多,所以 以迁徙的次序作 为姓氏。
郡太守”到“不亦厚乎”)
新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课件(44张PPT)
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 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 优厚
三、整体感悟
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 事?用简单话概括。
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郡太守” 到“不亦厚乎”)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 清官形象。
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 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 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 /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 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 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 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廉洁 ( 自律 语 态度 杨震 言 坚决 拒为子孙 俭朴 ) 开产业 无私 拒收下 属贿赂
四、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 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形象。 3.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 贿赂的坚定态度。
生字识记
评骘 zhì
谒见 yè 涿郡 zhuō
复辟 bì
遗 辄
wè i zhé
n 便宜 bià
质悫 què
古文二则
四 知
人物介绍
杨震,东汉高 官,学问渊博,可 与孔子相媲美,素 有“关西孔子”之 称 。杨震以为官 清廉名闻天下。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古文两则》习题课件 (新
蕴藉.( jiè )
2.重点词语解释。(10 分) (1)闻其贤而辟.之( 征召 ) (2)举.茂才( 推举,选拔 ) (3)四迁.荆州刺史( 晋升或调动官职 ) (4)后转.涿郡太守( 调动官职 ) (5)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廉洁守正 ) (6)言事无所依.违.( 迟疑,模棱两可 )
(7)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 (8)性质悫.( 恭谨,诚实 ) (9)然少蕴.藉.( 宽和,宽容 ) (10)每三公有所选.举.( 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 )
第21课:古文两 则
学习好文言文需要打下扎实的字词基本功,请先复习《早读手册》,
Hale Waihona Puke 做到胸有成竹,再完成文言文的堂堂清。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9 分)
邓骘.( zhì)
昌邑.( yì )
私谒.( yè )
涿.郡( zhuō ) 辄.( zhé )
悫.( què )
征辟.( bì)
便.宜( biàn )
4.古今异义。(4 分)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遗古今义义::wyíèi,,赠丢送失。,漏掉。 (2)性.质.悫 性质古 今义 义: :性 事物 ,的 生特 性征 ;。 质,诚信。
(3)每三公有所选.举. 选举古义:选拔举用贤能。
今义:用投票或举手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4)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便宜古今义义::对价国格家低有。利的事。
5.词类活用。(4 分) (1)暮夜.无知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2)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名词作动词,怀揣 ) (3)子孙常蔬.食.步行( 名词作动词,吃粗粮 ) (4)亦以此见轻.(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 6.作家作品。(5分) 范晔, 南朝 人,著名史学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撰 写《后汉书》。它继承了《史记》、《汉书》的 纪传 体例。它 与《三国志》同属“前四史”,长于记事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古文二则》ppt课件
六、对《私心》的诠释
本文首先用两件事来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 公无私。一是“诸子或时谏止,(第五伦) 辄叱遣之”,二是“吏人奏记便宜者,亦 并封上”。然后作者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 证明他的真无私。一是对故人的友情。二 是对儿子的亲情。由此可知第五伦所谓的 “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第五伦这 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 “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公 正廉洁。
第21课 古文二则
教学 目标
自主 预习
合作 探究
随堂 训练
古文二则
范晔
教学目标
1、 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 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 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 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 力。
自主预习
作者简介
范晔,字蔚宗,小字搏。南朝 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 后因事被杀。
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 实的著作,撰成纪传体断代史 《后 汉书》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 为我国史学名著。
一、生字识记
骘(zhì):安排;定。如:评骘。 辟:1.(pì)①开辟。如:各家开辟出绿地。②透彻。如:精
辟。③驳斥或排除。如:辟谣。2.(bì)①排除。如:辟邪。 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举。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 涿(zhuō):地名。 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1.方便,便利。如:轻便。本文取此义。2.非方 式的,简单平常的。如:便饭。3.排泄屎、尿。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如:枕藉。2.(jí)①践踏;侮 辱。②盛多;杂乱。
②《私心》,选自于 《后汉书·第五伦钟离 宋寒列传》 ,主人公是第五伦 , 第五 是 复姓。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27张)
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 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 终于“战胜于朝廷”。
结构特点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多次 从三方面加以显现,我们把 这种写法叫三层排比,也叫 三层重叠。仔细品味,我们 会品出三叠之美。
三问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三答
妻:“君君美美甚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译课文
朝廷
确实,实在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
徐公美。臣之妻认私为臣,臣比之妾畏臣土,地臣方圆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近美侍,于没近徐有臣谁公。今齐地方
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受王蒙蔽,(四到了境)之极内点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课文
好,对
当面
指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
今义:即将到来的下一天
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讽谏劝说
今义:诽谤讥讽
特殊句式
忌不自信
忌不信自 宾语前置
欲有求也 欲有求(于我)也
状
能谤讥
能谤讥(于市朝)语皆ຫໍສະໝຸດ 美皆以美(于徐公)后
此所谓战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置
群臣吏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宾语后置
特殊句式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 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 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 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 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 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 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 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 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结构特点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多次 从三方面加以显现,我们把 这种写法叫三层排比,也叫 三层重叠。仔细品味,我们 会品出三叠之美。
三问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三答
妻:“君君美美甚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译课文
朝廷
确实,实在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
徐公美。臣之妻认私为臣,臣比之妾畏臣土,地臣方圆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近美侍,于没近徐有臣谁公。今齐地方
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受王蒙蔽,(四到了境)之极内点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课文
好,对
当面
指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
今义:即将到来的下一天
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讽谏劝说
今义:诽谤讥讽
特殊句式
忌不自信
忌不信自 宾语前置
欲有求也 欲有求(于我)也
状
能谤讥
能谤讥(于市朝)语皆ຫໍສະໝຸດ 美皆以美(于徐公)后
此所谓战胜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置
群臣吏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宾语后置
特殊句式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 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 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 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 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 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 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 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 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