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角膜移植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研 究
免疫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免疫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 角膜无血管和淋巴管,处于相对的“免疫赦免”状态,但仍可因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植片在移植后1周左右被排斥。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
主要就近年来各类免疫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免疫;细胞角膜病致盲率在我国盲目流行病学调查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白内障。
角膜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角膜盲最为可靠、有效的复明手段。
随着现代显微手术和角膜保存技术的发展,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已成为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角膜无血管和淋巴管,处于相对的“免疫赦免”状态,但仍可因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植片在移植后1周左右被排斥。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
1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及相关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重要的执行和调节细胞,其中CD4 T细胞在免疫排斥反应发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CD4 T细胞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可分为Thl和Th2两类亚群。
Thl细胞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辅助B细胞增殖及抗体生成。
正常状态下,Thl和Th2细胞功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时,Thl是角膜植片中主要的浸润细胞⋯,通过识别异体抗原,释放细胞因子以激活不同的效应细胞启动迟发型超敏反应】。
CIM T细胞亦能诱导角膜植片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凋亡 ]。
1细胞因子概述细胞因子是指一类由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相关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低分子蛋白质,不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和一般生理性细胞产物。
自上个世纪5O年代发现特异性细胞因子以来,目前被发现并正式命名的细胞因子有数十种,其分类方法多种,按习惯主要分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白介素(interleukin,IL)、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TGF)、集落刺激因子和趋化冈子6类。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论著作者单位:266071青岛,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暨眼科医院(王旭为研究生,现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50001)通讯作者:谢立信,Em ail :li xinx i e @pub lic .qd .sd .cn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史伟云 王旭 谢立信 【摘要】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 P )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动态变化,及对角膜植片透明性的影响。
方法 对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行PKP 术并有完整记录的患者648例(648只眼),男444例(444只眼)、女204例(204只眼)进行随访,统计术后0.5、1、3、6、9、12、18、24、36、48个月等10个不同时间内皮型免疫排斥的发生率,以及植片混浊的发生率,比较两者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制成动态变化曲线,并对术前的病因与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植片混浊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回归分析,P <0.01);术后3年,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仍有一定比例。
术前不同病因及炎性背景的眼病,因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而影响植片透明性。
结论 PK P 术后,植片的透明性主要受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二者密切相关;各种角膜疾病因炎性反应不同,其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不同,重视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对维持术后角膜植片的透明性,保证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45-149)【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穿透性; 内皮型,角膜; 移植物排斥; 免疫耐受C li n i cal study on th e end othe li a l i m mune rejection after p ene trati n g kera top l asty S H I Wei -yun ,WA NG Xu ,X IE L i -x i n .Shandong Eye Instit ute and Hos pit a l ,Qingdao 266071,Ch i naCorres ponding author :X I E L i -xin ,Ema il :lixi nx ie @public .q d .s d .cn 【Ab stract 】 O b jective To study t he re lati onship be t w een t he g rafts transparency and t he endo t he lial i m mune re jection at differen t periods after penetrati ng keratoplast y (PKP ).M e thod s A fo llow i ng -up w as perfor m ed on pa tien ts rece i ved PKP in Shandong Eye Instit u t e and Ho spita l be t w een January 1994and D ece m ber 1998.A to t a l o f 648cases (648eyes )w ere i nvo l ved i n this study ,including 444m a l e s (444eyes )and 204fe m a l es (204eyes ).The inc i dence of endo t he lial i mmune re j ec tion and g rafts opac ifica tion at the ti me point o f 0.5,1,3,6,9,12,18,24,36and 48m ont hs postoperati ve l y w as co llected .W e m ade t wo curve s t o st udy t he re lati onship bet ween transparence o f grafts and endo t helial rejec tion .Re lationshi p bet ween t he endothe lia l i mmune re jection and the t ypes o f cornea l disea ses be fore the operation w as also analyzed .R esu lts T he re w as a sign ificant re lationshi p bet ween g rafts opacificati on and the endo t he lial i m mune re jection (linea r regression and si m p l e co rre l a tion ,P <0.01).The rate of re j ec tion de creased aft e r 3years po stope ra tively .In fla mma t o ry backg round w as an i m portant factor for the occu rrence o f endo t he lial im mune re jection and g ra ft opacifica tion .C onclusions A ft e r PK P ,endo the lia l i mmune rejecti on is t he critica l fac t o r for a ffecti ng the g rafts transpa rency .Long -ter m fo llo w -up of t he pa tien ts is i m po rtan t for t he m aintaining o f transpa rency o f g ra fts and to ob t a i n a successful result of t he operati on .(Chin J O ph t hal m o l ,2005,41:145-149)【K ey word s 】 K era top l ast y ,pene tra ting ; Endo t heliu m ,corneal ; G raft re jection ; I mmune t o lerance 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 r a t o plasty ,PKP )来讲,植片的透明度是衡量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志[1]。
角膜移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二、新生淋巴管与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是引起免疫排斥的关键环节,正常角膜组织没有 抗原提呈细胞(APC)的存在 最近有研究表明角膜移植术后在出现新生血管的同时往往 有新生淋巴管的出现,在一定的刺激下新生淋巴管可独立出 现,同时在角膜移植排斥的病人并不是全部出现新生血管,
以上种种均提示新生淋巴管在抗原提呈中可能扮演着独特的
供体抗原的释放
识别并被传输 到淋巴组织
抗原被处理,
并产生特异性 免疫细胞
机体通过细胞和
和体液免疫途径 攻击移植片
有学者曾经通过实验证实角膜的上皮、基质和内皮均 能够单独地诱发排斥反应 ,说明HLA抗原在角膜的上述各 层均可表达
研究证明:HLA Ⅰ类抗原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层,而
极少在基质和内皮表达;HLA Ⅱ类抗原表达于角膜上皮和 角膜基质,尤其在角膜缘部
织相容性抗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能是角膜植片存活的主要障碍
由此,MHC在启动角膜植片排斥中起重要作用而非全部,
在低危的角膜移植中次要组织相容抗原在引起排斥方面起 着重要作用 MHC是参与抗原提呈的主要分子,它提呈的是肽类抗原, 近来的研究发现,非肽类抗原也可以被提呈给T淋巴细胞引 起免疫反应 血型抗原在植片排斥中的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虽然血型抗原是不会引起T细胞攻击的糖类,但在血浆酶的 作用下就具有了抗原的结构
角色,对新生淋巴管的深入研究可能为抗角膜移植排斥提供 一个新的思路
返回
三、角膜排斥中的信号传导
在器官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和加速性排斥反应中,最早识 别带有外源性MHC器官的细胞是CD4+T。由于CD4+T细胞的活 化、分泌细胞因子,可激活CD8+T细胞和B细胞而引起免疫应 答,最终将移植片排除。
CD4+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TCR)与APC细胞表面的MHC Ⅱ类分子结合形 成复合体(TCR/MHC),对抗原进行识别,进而通过信号的传递使CD4+T淋 巴细胞活化、增殖,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在些淋巴因子的作用下, CD8+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对角膜植片表现细胞毒性作用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改变
05 .mm,1 0—0尼龙 线 间断 缝 合 ,术 毕 林 格 氏 液重 建
前 房 ,球 结 膜下 注射 庆 大霉 素 和地 塞 米松 针 。 5 术 后处 理 :按 常规 术 后应 用抗 生 素 及激 素 3 . ~
年 2 7 。 6. %
结 论 :穿 透 性 角 膜 移 植 术 后 植 片 内 皮 细 胞 在 前 三 周 为 快 速 下 降 期 ,第 二 个 月 至 一 年 为 慢 速 稳 定 下 降 期 ,将 为 临 床 医 师 在 手 术 时
对供体 的选择 、手术技巧及 术后治疗提供参 考。
关 键 词 :穿 透 性 角 膜 移 植 术 角 膜 内皮 细 胞 密 度
2周 内原 则上 全 身 和局 部不 用 糖 皮 质 激 素 ,在 确 定 没 有 复发后 才 加 用 激 素 和 C A 眼水 滴 眼 ,并 加 用 抗 真 S 菌药 物 治疗 。
结 果
袭 ,使 E D 下 降 ,但 P 术 后 E D 的 变 化 究 竟 如 C K C
何 ,国内 尚无报 道 。本 文 对 7 3例 穿 透 性 角 膜 移 植 患
变性 1 例 ( . % ) 14 。
2 供 体 选 择 :猝 死 之 无 疾 患 轻 壮 年 ,眼 球 采 集 . 时 间 均在 死 后 1 h内 ,尸 眼摘 除 后作 无 菌处 理 ,湿 房 保 存 于 4 冰箱 内 ,立 即 行 E D检 测 ,合格 者 3 ℃ C h内
施 行 手术 。
有 关 ,其 中内皮 细胞 是 关键 因素 。人 的角 膜 内皮 细胞 不 能再 生 ,缺失 的内皮 细胞 只 能 由临 近 的 内皮 细 胞增 大 扩展 移 行 滑动 来覆 盖 。这 种 重建 形态 学 上连 续 性 的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及防治进展
直径大于 8 . 0 m m接近角膜缘时 ,异体抗原易通过 角膜缘 血管网呈递 ,排斥反应 的发 生率升高 ,如
果选择直径小于 8 . 0 m m 的植 片 ,则 可 以 降低 排 斥 率 。虹 膜 前 、后 粘 连 与排 斥 反 应 有 关 。植 床 上 较 多 的新 生 血 管 和淋 巴 管是 排 斥 反 应 发 生 的危 险 因
浅 、松 紧度 不 一 、缝 线 位 置 不 均 跟 排 斥 反 应 亦 有
一
3 . 植 片 的保存 与抗 原性 :研究 证 明 ,供受 体 双方 抗 原 性 的不 同 导致 角膜 移 植 术 后 排 斥 反 应 的 发 生 。S i mo n等[ 5 1 研 究 发 现 ,对 于 高危 角膜 移 植 患 者 ,接受 保 存 7 d或 7 d以上 的角 膜 植 片 其 植 片 的 存 活 率 远 大 于接 受 新 鲜 植 片 ,延 长 角膜 保 存 时 间
云南医药 2 0 1 7年第 3 8卷第 3 期
生 血管 生长 导致 排斥 反应 的发 生 。 2 .植 床 大 小 、状 态 :移 植床 的位 置 及 角膜 植 片 的大 小 与 排 斥 反 应 的发 生 也 有 关 系 。 当移 植 孔
收 稿 日期 :2 0 1 7 — 0 4 — 1 9
说 明角膜植 片的保存 可降低排斥反应 的发生 。同 时 ,角膜植 片的迅 速摘取 、保存 ,虹膜及 睫状体
血状 态 ,大量 L C s 细 胞 、T淋 巴细胞 、炎 症细 胞 的
、
角膜 移植 排 斥反应 的 高危 因素
1 . 移植 排斥 与 手术 :B a n e r j e e等[ 珊 究 发 现 在
聚集 及 角 膜 内外 免 疫 成 分 的运 动 ,当 与移 植 抗 原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哆开调查分析
表 1 27 例角膜植片哆开患者的具体情况统计表
编号 年龄(岁) 性别
1
28
男
2
16
男
3
31
男
4
32
男
5
27
男
6
26
男
7
34
男
8
41
女
9
47
女
10
19
男
11
20
男
12
45
男
13
31
男
14
45
女
15
56
男
16
39
男
17
50
男
18
18
男
19
36
男
20
36
男
21
42
女
22
49
男
23
46
男
24
39
男
25
5
男
26
21
女
27
42
男
职业 农民 学生 工人 农民 工人 农民 农民 农民 农民 农民 农民 农民 农民 农民 农民 农民 工人 学生 农民 农民 工人 农民 干部 农民 儿童 工人 工人
术后受伤时间 6月 25d 50d 8月 3.5 年
10.5 年 6.5 月
15d 2.5y 50d 26d 14 月 6.5 年 19 月 18 月 10 年 48d 8月 2.5 月 2月 12 年 7月 9.5 年 7.5 年 37d 13 月 8月
· 952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年 9 月第 24 卷第 9 期 Chin J Pract Ophthalmol, September 2006, Vol 24, No. 9
角膜移植手术革命性改进
角膜移植手术革命性改进角膜移植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视力问题的外科手术。
角膜是眼睛的透明前部组织,负责将光线引导到眼球内的视网膜上。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角膜疾病、创伤或遗传性问题,许多人面临着视力衰退的问题。
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对于改善视力的效果有限,并且存在很多限制。
然而,近年来,角膜移植手术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改进,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是通过切除受损的角膜,并使用供体角膜替换受损的组织。
这种手术需要进行全麻,需要大量的康复时间,并且存在供体角膜的匹配问题和排斥反应的风险。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名为DSAEK(Descemet's Stripping Automated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的新型角膜移植手术被引入,为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改进。
DSAEK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只需要进行局部麻醉。
通过手术切取捐赠者的角膜的薄层内皮细胞,然后将这一层角膜组织植入患者的眼球内,取代受损的角膜内皮细胞。
这种内皮细胞的移植不需要切除角膜的所有层级,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DSAEK手术的革命性改进在于它使角膜移植手术成为一种非常安全和有效的选择。
相对于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DSAEK手术的复原时间更短,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视力并返回日常生活。
此外,由于DSAEK手术只需切取部分角膜组织,而不是整个角膜,所以供体角膜供应更加容易,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除了DSAEK手术,还有一种更新的技术被引入,名为DMEK(Descemet's Membrane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
这种手术是在DSAEK手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它只移植角膜的内皮层和薄膜。
DMEK手术可以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并进一步降低了排异反应的风险。
然而,DMEK手术需要更高级的技术和设备,且难度更大,所以在临床应用中相对较少。
角膜移植手术的革命性改进还包括术后的护理和治疗方法的改进。
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H o u F e i , e t a 1 . S h e n z h e n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O p h t h a l mo l o g y , S h e n z h e n E y e H o s p i t a l A f il f i a t e d
角 膜 移 植 术 后 内皮 型 免 疫 排 斥 反 应 的活 体 共 聚焦 显 微 镜 分 析
侯飞 黎明 方敏
研究 分 析角 膜移 植术 后 内皮 型免 疫排 斥反 应 的活 体共 聚焦 显 微镜 。方 法 选 择
【 摘要 】 目的
2 0 1 3年 1 0月至 2 1 5年 1 1 月本 院收治的 3 2例行角膜移植 术患者 为研究对 象 , 应用 激光共 聚焦显 微镜 于 治疗前 后对病灶特点位点实施 检查 , 观察分析 检查 情况 。结 果 共 聚焦 显微镜 显示 , 治疗前 1 6例 患者可 发现典 型内皮排斥线 , 另外 1 6例患者呈 植片 弥漫水 肿混浊 。治疗后 , 2 3例患者 好转 , 激光 共聚焦 显微镜
可 清 晰 的发 现基 质 细 胞 核 , 且 内 皮 细 胞 表 面免 疫 细 胞 个 数 减 少 , 上 皮 基 底 层 下 炎 性 细 胞 也 明 显 减 少 。 结
论
激光共 聚焦显微镜可动态观察 角膜 移植 术后内皮型免疫 排斥反应 过程及转 归 , 对 疾病治 疗具有一 定
的参考意义 。
Re s u l t s A f t e r a n a l y s i s .3 2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1 6 e a s e s c a n b e f o u n d i n t y p i c a l e n d o t h e l i a l r e j e c t i o n l i n e ,a n o t h e r 1 6
角膜再移植原因与植片失活的危险因素分析
收稿日期:2019 ̄12 ̄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500703)通信作者:翟华蕾ꎮE ̄mail:zhaihualei0001@126.comdoi:10.6040/j.issn.1673 ̄3770.0.2019.605论著角膜再移植原因与植片失活的危险因素分析郝文培1ꎬ2ꎬ翟华蕾2ꎬ孙晓彤2ꎬ张雅妮3ꎬ朱艳辉4ꎬ孔倩倩2ꎬ程钧2ꎬ张婷21.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ꎬ山东济南250022ꎻ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岛眼科医院ꎬ山东青岛266071ꎻ3.青岛大学ꎬ山东青岛266071ꎻ4.张家口市宣化区眼科医院ꎬ河北张家口075100摘要:目的㊀分析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因及影响角膜植片存活的危险因素ꎮ方法㊀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行角膜移植患者2060例资料ꎬ回顾性分析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因㊁首次角膜移植的原发病㊁既往及再次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ꎮ结果㊀其中228例为再次角膜移植术(11.07%)ꎮ204例患者(207眼)接受再次角膜移植ꎬ其中189眼接受1次再次角膜移植ꎬ15眼接受2次再次角膜移植ꎬ3眼接受3次再次角膜移植ꎬ男性137例ꎬ女性67例ꎬ接受再次移植时的年龄为11~81岁ꎬ平均(49.93ʃ14.32)岁ꎮ再次角膜移植的主要原因为角膜植片溃疡(60例ꎬ26.32%)㊁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58例ꎬ25.44%)㊁原发病复发(41例ꎬ17.98%)及角膜移植片混浊(32例ꎬ14.04%)ꎮ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发病主要为化脓性角膜炎(69眼ꎬ33.33%)㊁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2眼ꎬ15.46%)㊁角膜烧伤(22眼ꎬ10.63%)与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21眼ꎬ10.14%)ꎮ202例再次角膜移植的术式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88.60%)ꎬ26例再次角膜移植的术式为板层角膜移植术(11.40%)ꎬ内皮移植术0例ꎮ再次角膜移植术式与既往角膜移植术式之间存在相关性(连续性校正χ2=43.365ꎬP<0.01)ꎬ既往手术方式影响再次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感染性原发病(P=0.005)㊁角膜植片直径>8.75mm(P=0.040)㊁继发青光眼(P=0.027)以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P=0.047)是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ꎻ感染性原发病(P=0.011)㊁角膜植片直径>8.75mm(P=0.016)是前板层角膜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ꎮ结论㊀再次角膜移植的主要原因为角膜植片溃疡ꎬ其次为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ꎬ再次为原发病复发ꎮ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发病以化脓性角膜炎最多见ꎬ其次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ꎬ再次为角膜烧伤ꎮ既往手术方式影响再次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ꎮ感染性原发病㊁角膜植片直径>8.75mm㊁继发青光眼及发生免疫排斥是影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危险因素ꎮ感染性原发病和角膜植片直径>8.75mm是影响前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危险因素ꎮ关键词:再次角膜移植ꎻ病因ꎻ植片存活ꎻ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79.6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 ̄3770(2020)03 ̄0134 ̄07引用格式:郝文培ꎬ翟华蕾ꎬ孙晓彤ꎬ等.角膜再移植原因与植片失活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20ꎬ34(3):134 ̄140.HAOWenpeiꎬZHAIHualeiꎬSUNXiaotongꎬetal.Etiologyofrepeatkeratoplastyandriskfactorsforfailureofcor ̄nealgrafts[J].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2020ꎬ34(3):134 ̄140.EtiologyofrepeatkeratoplastyandriskfactorsforfailureofcornealgraftsHAOWenpei1ꎬ2ꎬZHAIHualei2ꎬSUNXiaotong2ꎬZHANGYani3ꎬZHUYanhui4ꎬKONGQianqian2ꎬCHENGJun2ꎬZHANGTing21.SchoolofMedicineandLifeSciencesꎬUniversityofJinan ̄ShandongAcademyofMedicalSciencesꎬJinan250022ꎬShandongꎬChinaꎻ2.QingdaoEyeHospitalꎬStateKeyLaboratoryCultivationBaseꎬShan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OphthalmologyꎬShan ̄dongEyeInstituteꎬShandongFirstMedicalUniversity&ShandongAcademyofMedicalSciencesꎬQingdao266071ꎬShandongꎬChinaꎻ3.QingdaoUniversityꎬQingdao266071ꎬShandongꎬChinaꎻ4.XuanhuaDistrictEyeHospitalofZhangjiakouꎬZhangjiakou075100ꎬHebeiꎬChinaAbstract:Objective㊀Thisstudyaimedtoanalyzethecausesofrepeatkeratoplastyandtheriskfactorsforfailureofcornealgrafts.Methods㊀ThisretrospectiveconsecutiveclinicalcaseseriesenrolledallcasesatQingdaoEyeHospitalꎬShandongEyeInstituteꎬbetweenJanuary2010andDecember2018.Causesofrepeatkeratoplastyꎬprimarydiseasebeforefirstkeratoplastyꎬsurgicalmethodsofthefirstandrepeatkeratoplastyꎬand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wereanalyzed.StatisticalanalysiswasperformedusingSPSS22.0software.Results㊀Atotalof2ꎬ060cornealtransplantswasperformedinourhospitalꎬofwhich228(11.07%)wererepeatkeratoplasties.From2010to2018ꎬrepeatkeratoplastieswereperformedin207eyesof204(137maleand67female)patients-189eyeswithfirstrepeatkeratoplastiesꎬ15eyeswithsecondrepeatkeratoplastiesꎬand3eyeswiththirdrepeatkeratoplasties.Thepatientagewas11to81(mean:49.93ʃ14.32)years.Themainreasonsforrepeatkeratoplastyweregraftulcers(60casesꎬ26.32%)ꎬcornealgraftendothelialdecompensation(58casesꎬ25.44%)ꎬrecurrenceofprimarydisease(41casesꎬ17.98%)ꎬandgraftopacity(32casesꎬ14.04%).Firstkeratoplastywasmostcommonlyperformedforpurulentkeratitis(69eyesꎬ33.33%)ꎬfollowedbyherpessimplexkeratitis(32eyesꎬ15.46%)ꎬcornealburns(22eyesꎬ10.63%)ꎬandcornealdystrophyanddegenera ̄tion(21eyesꎬ10.14%).Penetratingkeratoplastywasperformedin202cases(88.60%)forrepeatcornealtransplantationꎬanteriorlamellarkeratoplastywasperformedin26cases(11.40%)ꎬandendothelialtransplantationwasperformedin0cases.Therewasacorrelationbetweenrepeatkeratoplastyandpreviouskeratoplasty(continuouscorrectionχ2=43.365ꎬP<0.01).Previoussurgeryaffectstheoperationofrepeatkeratoplasties.Infectiouskeratopathy(P=0.005)ꎬgraftdiameter>8.75mm(P=0.040)ꎬpostopera ̄tivesecondaryglaucoma(P=0.027)ꎬandcornealgraftrejection(P=0.047)wereriskfactorsforpenetratingkeratoplastygraftfail ̄ure.InmultivariateCoxregressionanalysisꎬinfectiouskeratopathy(P=0.011)andgraftdiameter>8.75mm(P=0.016)wereriskfactorsforanteriorlamellarkeratoplastygraftfailure.Conclusion㊀Themostcommoncauseofrepeatkeratoplastywascornealgraftulcerꎬfollowedbycornealgraftendothelialdecompensationꎬandrecurrenceoftheprimarydisease.Infectiouskeratitiswasthemostcommonprimarydiseasebeforethefirstkeratoplastyꎬfollowedbyherpessimplexkeratitisandcornealburns.Previoussurgeryaffectstheoperationofrepeatkeratoplasties.Infectiouskeratopathyꎬgraftdiameter>8.75mmꎬpostoperativesecondaryglaucomaꎬandcornealgraftrejectionwereriskfactorsforpenetratingkeratoplastygraftfailureꎬwhereasinfectiouskeratopathyandgraftdiame ̄ter>8.75mmwereriskfactorsforanteriorlamellarkeratoplastygraftfailure.Keywords:RepeatkeratoplastyꎻEtiologyꎻGraftsurvivalꎻRiskfactors㊀㊀多种退行性㊁营养不良性㊁感染性和炎性等角膜疾病以及继发于眼表疾病的角膜损害可能会引起失明ꎬ角膜盲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1]ꎮ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盲的主要手术方式ꎬ目前已成为成功率最高的组织移植手术[2]ꎮ随着角膜移植手术的日益成熟及不断发展ꎬ眼科手术仪器及器械的精密性增加ꎬ以及局部应用抗感染㊁抗免疫排斥反应㊁降眼压等药物ꎬ近年来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ꎮ尽管如此ꎬ随着角膜移植开展时间的延长ꎬ因角膜移植失败而接受再次角膜移植者随之增多[3]ꎮ本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接受再次角膜移植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ꎬ统计患者年龄㊁性别㊁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因㊁角膜移植的术前原发病㊁首次及再次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㊁术后并发症等资料ꎬ分析影响角膜植片存活的危险因素ꎬ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眼科医师对术前病情评估㊁术后用药及随访注意事项的认识ꎬ以期有助于提高角膜移植的远期存活率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共行角膜移植术2060例(每施行一次角膜移植记为1例)ꎬ其中228例(11.07%)为再次角膜移植术ꎮ共有204例患者(207眼)接受再次角膜移植术ꎬ其中189眼接受1次再次角膜移植ꎬ15眼接受2次再次角膜移植ꎬ3眼接受3次再次角膜移植ꎬ男性137例ꎬ女性67例ꎮ接受再次角膜移植术时的患者年龄11~81岁ꎬ平均(49.93ʃ14.32)岁ꎮ术后随访时间为0.1~10年ꎬ平均(3.51ʃ4.67)年ꎮ1.2㊀分类方法1.2.1㊀再次角膜移植原因的分类㊀将既往角膜移植手术失败而接受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因分为8类[4]:①角膜植片溃疡ꎻ②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ꎻ③原发病复发ꎻ④角膜植片混浊ꎻ⑤角膜植片溶解ꎻ⑥角膜缘干细胞功能失代偿ꎻ⑦角膜外伤ꎻ⑧其他ꎮ1.2.2㊀首次角膜移植原发病的分类㊀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ꎬ将角膜移植的术前原发病分为以下10类[4 ̄5]:①化脓性角膜炎ꎻ②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ꎬHSK)ꎻ③角膜烧伤ꎻ④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ꎻ⑤角膜外伤ꎻ⑥角膜内皮功能衰竭ꎻ⑦蚕食性角膜溃疡ꎻ⑧角膜白斑ꎻ⑨圆锥角膜ꎻ⑩其他ꎮ化脓性角膜炎包括细菌性㊁真菌性㊁阿米巴性及病原体不明的感染性角膜炎ꎮ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ꎬ主要包括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和累及角膜深基质层的变性疾病ꎬ如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㊁斑块状营养不良㊁Schnyder中央结晶性营养不良ꎬ伴有无虹膜的角膜营养不良及角膜巩膜硬化等ꎮ角膜烧伤包括酸㊁碱化学烧伤和热烧伤ꎮ角膜白斑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瘢痕ꎬ常见的原因有感染性角膜炎㊁角膜外伤以及沙眼所致的角膜瘢痕ꎮ1.2.3㊀手术方式的分类㊀由于我院内皮移植手术开展年限较短ꎬ接受内皮移植的患者数量较少ꎬ迄今为止尚无因内皮移植失败而接受再次角膜移植的病例ꎬ因此本研究中再次移植手术仅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keratoplastyꎬPK)和前板层角膜移植术(anteriorlamellarkeratoplastyꎬALK)的病例ꎮPK的角膜植片及植床均为圆形ꎬ不同病例植片的大小存在差异ꎮ但ALK角膜植片的形状根据疾病种类及病变部位的不同呈现多样化ꎮ根据角膜植片大小及形状的不同ꎬALK分为传统的圆形部分LKP㊁边缘部位的非圆形部分LKP㊁带巩膜环的全板层角膜移植术以及双层板层角膜移植术ꎮ1.2.4㊀供体角膜的分类㊀我院供体角膜植片的保存方式包括中期保存和超长期保存ꎮOptisol保存液和DX液是我院应用的中期保存液ꎬOptisol保存液角膜保存时间大约2周ꎬDX保存液角膜保存时间大约1周[6]ꎬ根据供体角膜植片的上皮状态㊁内皮细胞数量㊁褶皱及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ꎬ将不再适用于中期保存的植片转入甘油保存ꎮ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首选中期保存的角膜植片(内皮细胞数>2000个/mm2)ꎬ超长期甘油保存的植片一般用于板层角膜移植或急症角膜修补术ꎬ如角膜溃疡穿孔和破裂伤ꎮ另有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应用艾欣瞳公司生产的组织工程角膜ꎮ1.3㊀统计学处理㊀应用SPSS22.0软件ꎬ采用per ̄sonχ2检验用于分析分类数据之间的关联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角膜植片存活的因素ꎮ计算其95%置信区间(95%CI)的发病风险比(HR)[7 ̄8]ꎬ检验水准α=0.05ꎮ2㊀结㊀果2.1㊀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因㊀角膜植片溃疡是再次角膜移植最主要的原因(60例ꎬ26.32%)ꎬ其他依次为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58例ꎬ25.44%)ꎬ原发病复发(41例ꎬ17.98%)ꎬ角膜植片混浊(32例ꎬ14.04%)ꎬ角膜植片溶解(12例ꎬ5.26%)ꎬ角膜缘干细胞功能失代偿(8例ꎬ3.51%)ꎬ角膜外伤(7例ꎬ3.07%)ꎬ其他(10例ꎬ4.39%)ꎮ在60例角膜植片溃疡患者中ꎬ主要的致病菌为真菌感染(30例ꎬ50.00%)ꎬ其次为细菌感染(18例ꎬ30.00%)ꎬ细菌合并真菌感染(3例ꎬ5.00%)ꎬ棘阿米巴原虫感染(1例)ꎬ另有8例感染的病原菌不明确ꎮ原发病复发也是再次角膜移植的常见原因ꎬ仅次于角膜植片溃疡及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ꎮ本研究中复发比例最高的是蚕食性角膜溃疡(13例ꎬ31.71%)ꎬ其次是真菌性角膜炎复发(12例ꎬ29.27%)ꎬ再次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8例ꎬ19.51%)ꎮ2.2㊀角膜移植的术前原发病㊀207眼再次角膜移植患者最常见的原发病是化脓性角膜炎(69眼ꎬ33.33%)ꎬ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2眼ꎬ15.46%)ꎬ再次为角膜烧伤(22眼ꎬ10.63%)及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21眼ꎬ10.14%)ꎮ通过对首次角膜移植原发病的分析发现ꎬ角膜移植失败率最高的原发病是角膜烧伤(36.67%)ꎬ其次为蚕食性角膜溃疡(30.56%)ꎬ再次为角膜外伤(18.60%)ꎮ2.3㊀再次角膜移植与前一次手术方式的相关性㊀202例(88.60%)再次移植的手术方式为PKꎬ26例(11.40%)为ALK术ꎮ前一次角膜移植手术也以PK居多(164例ꎬ71.93%)ꎬ行ALK术者64例(28.07%)ꎮ其中ꎬ160例PK失败后再次行PKꎬ4例PK失败后行ALKꎬ42例ALK失败后改行PKꎬ22例ALK失败后再次行ALKꎮ前后两次手术方式相关性行χ2检验ꎬ连续性校正χ2=43.365ꎬP<0.01ꎬCramer氏系数=0.46ꎬ可认为再次角膜移植术式与前一次角膜移植术式之间存在相关性ꎬ既往手术方式影响再次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ꎮ2.4㊀影响角膜植片存活的风险因素分析㊀对228例既往角膜移植失败的原因进行Cox回归分析ꎬ将患者年龄㊁性别㊁术前原发病(感染性角膜病/非感染性角膜病)㊁角膜植片大小(ɤ8.75mm/>8.75mm)㊁是否联合其他手术(角膜移植术/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术或小梁切除术㊁视网膜复位手术等)㊁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无/有)㊁术后发生眼压升高(无/有)可能影响角膜植片存活的因素ꎬ纳入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和前板层角膜移植失败的单因素分析ꎮ将供体内皮细胞密度(个/mm2)纳入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的单因素分析ꎬ将角膜植片类型(新鲜角膜/甘油保存角膜/生物组织工程角膜)纳入前板层角膜移植失败的单因素分析ꎮ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164例ꎬ147例术中使用中期保存植片ꎬ17例术中使用甘油植片ꎬ由于甘油保存植片无活性ꎬ甘油植片和中期保存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时间没有可比性ꎬ使用甘油植片例数较少ꎬ仅对147例应用中期保存角膜植片PK失败病例行Cox回归分析ꎮ前板层角膜移植的部分角膜植片不规则ꎬ植片面积无法具体计算ꎬ仅对60例植片规则的ALK失败病例行Cox回归分析ꎮCox回归分析用于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表1)ꎮ在多因素分析中包括单因素分析的显著性ɤ0.10的因素ꎮ感染性原发病㊁角膜植片直径>8.75mm㊁术后继发青光眼以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是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ꎮ表1.㊀影响PKP术后角膜植片存活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Table1.㊀UnivariateandMultivariateCoxregressionanalysisof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graftsurvivalafterPKP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βSEHRP多因素分析βSEHRP受体性别0.2990.1861.3480.108受体年龄-0.0060.0060.9940.325术前原发病0.3780.1681.4590.0240.5540.1951.7410.005植片直径0.6250.2101.8680.0030.4600.2241.5840.040供体内皮细胞密度0.0010.0011.0000.116角膜移植失败次数0.1000.223角膜移植失败次数(1)0.3460.2121.4140.1030.2620.2191.2990.232角膜移植失败次数(2)0.7280.3542.0700.0400.6680.3801.9500.078角膜移植失败次数(3)-0.2631.0070.7690.794-0.5641.0250.5690.582联合手术0.0790.1751.0820.654继发青光眼0.4630.1991.5880.0200.5090.2311.6630.027角膜植片免疫排斥0.2970.1671.3460.0760.3030.1821.3530.047㊀㊀Cox回归分析用于分析前板层角膜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表2)ꎮ在多因素分析中包括单因素分析的显著性ɤ0.10的因素ꎮ感染性原发病㊁角膜植片直径>8.75mm是前板层角膜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ꎮ表2.㊀影响ALK术后角膜植片存活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Table2.㊀UnivariateandMultivariateCoxregressionanalysisof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graftsurvivalafterALK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βSEHRP多因素分析βSEHRP受体性别0.3500.2831.4190.216受体年龄-0.0040.0090.9960.656术前原发病-0.9800.2710.3750.001-0.7680.3000.4640.011角膜植片类型0.0030.110角膜植片类型(1)0.9090.2792.4830.0010.5860.3091.7970.058角膜植片类型(2)1.1960.7502.3060.111-0.1590.8110.8530.845植片直径1.1200.3053.0660.0010.8670.3602.3810.016角膜移植失败次数0.733角膜移植失败次数(1)-0.2940.4380.7450.502角膜移植失败次数(2)-0.4481.0150.6390.659继发青光眼0.6190.6031.8580.305角膜植片免疫排斥0.7770.3082.1750.0120.3820.3591.4650.2883㊀讨㊀论㊀㊀近年来ꎬ再次角膜移植正在成为全球多个眼科中心角膜移植的普遍适应证[9 ̄11]ꎮ青岛眼科医院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2013~2017年再次角膜移植患者在穿透性角膜移植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高ꎻ再次移植已成为角膜移植的第二位原因ꎬ仅次于化脓性角膜炎[12]ꎮ通过统计分析发现ꎬ角膜植片溃疡是我院2010~2018年再次角膜移植最主要的原因(60例ꎬ26.32%)ꎬ其次为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58例ꎬ25.44%)ꎬ再次为原发病复发(41例ꎬ17.98%)与角膜植片混浊(32例ꎬ14.04%)ꎮ角膜植片溃疡的主要致病菌是真菌(30例ꎬ50.00%)和细菌(18例ꎬ30.00%)ꎮ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溃疡发病率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角膜移植过程中角膜神经的完整性受到破坏ꎬ导致上皮容易发生剥脱及异常增生ꎬ进而易继发感染[13]ꎻ有研究发现角膜移植术后上皮下神经纤维修复缓慢ꎬ术后2年才发现有再生迹象ꎬPK术后数年角膜植片内的神经纤维仍无法恢复正常的密度和分支[14]ꎻ②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可刺激角膜上皮细胞分泌多种趋化因子ꎬ打破了眼表原来的微环境稳态平衡ꎬ对外界微生物感染的抵抗力下降[15]ꎻ③术后用药不规范和复查不及时:角膜移植术后需要规范应用抗排斥药物及定期复查以确保植片的存活ꎮ术后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尤其是上皮型免疫排斥)的发生以及局部激素的长期应用也会增加角膜植片感染的风险ꎮ患者住院及门诊期间ꎬ应对患者进行角膜移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知识普及ꎬ若出现眼部不适ꎬ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ꎮ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是再次角膜移植第二位的原因(25.44%)ꎮPatel等[3]研究表明ꎬ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ꎮ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原因主要包括青光眼(12/58ꎬ20.68%)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20/58ꎬ34.48%)ꎬ部分患者未发现明显诱因(26/58ꎬ44.83%)ꎮ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的内皮细胞会出现超生理性下降ꎬ即使术后未发生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ꎬ术后1~3年内皮细胞每年的损失率约为20%ꎮ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和继发青光眼ꎬ会加速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ꎮ角膜移植术后眼表微环境的变化以及长期应用抗炎抗排斥药物ꎬ部分患者并发干眼ꎬ有研究发现干眼会损害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及形态[16]ꎮ无明显诱因最终发生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的原因可能是角膜植片慢性失功ꎬ患者角膜移植术后数年内出现角膜植片内皮功能缓慢地㊁进行性地减退ꎬ最终导致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的发生[17]ꎮ原发病复发是再次角膜移植第三位的原因ꎬ其中蚕食性角膜溃疡复发最多见ꎬ其次为真菌复发ꎬ再次为HSK复发ꎮ蚕食性角膜溃疡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ꎬ相关研究显示炎性细胞㊁人类白细胞抗原(HLA)㊁角膜相关抗原(Co ̄Ag)㊁T细胞等在蚕食性角膜溃疡发生机制中可能起到作用[18 ̄19]ꎬ该疾病角膜移植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9.7%~25.6%)[20 ̄22]ꎮ部分蚕食性角膜溃疡的患者伴随有全身的免疫相关疾病ꎬ建议患者积极治疗全身病ꎮ在12例角膜移植术后真菌复发的患者中ꎬ共焦显微镜检查均查见菌丝ꎬ其中有7例培养出镰刀菌ꎬ1例尖端赛多孢子菌㊁1例曲霉菌ꎬ3例真菌培养结果是阴性ꎮ临床工作中ꎬ广大眼科医生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要做到早诊断㊁早期应用敏感药物治疗ꎬ对于药物控制效果欠佳以及溃疡进展速度快的患者ꎬ应尽早手术干预彻底清除感染病灶ꎬ避免感染扩散进入眼内导致真菌性眼内炎的发生ꎮHSK的致病微生物(HSV ̄I)不但潜伏于角膜中ꎬ还可潜伏于三叉神经节ꎬ角膜移植术难以将病毒完全消除ꎬ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则容易引起HSK复发ꎮHSK复发早期ꎬ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ꎬ但如果治疗不及时㊁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ꎬ导致角膜明显混浊㊁角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ꎬ最终需行再次角膜移植术ꎮ通过对首次角膜移植原发病的分析发现ꎬ角膜移植失败率最高的原发病是角膜烧伤(36.67%)ꎬ其次为蚕食性角膜溃疡(30.56%)ꎮ化脓性角膜炎的失败率是8.10%ꎬ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失败率是13.01%ꎬ但再次角膜移植的患者中ꎬ角膜移植的原发病主要是化脓性角膜炎(33.33%)ꎬ其次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5.46%)ꎬ这可能与总体角膜移植的原发病基数大有关ꎮ在多数发达国家ꎬ大泡性角膜病变㊁角膜瘢痕及圆锥角膜是首次角膜移植的主要适应证[4ꎬ7ꎬ23]ꎬ与我国的角膜移植适应证存在较大差异ꎮ我国是农业大国ꎬ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ꎬ广大农业劳动者在劳作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薄弱ꎬ受伤后未及时就医ꎬ导致微生物感染等问题ꎮ对手术方式相关性的分析发现ꎬ既往角膜移植手术的方式影响再次角膜移植术式的选择ꎮ感染复发是感染性角膜病患者角膜移植术后移植失败而接受再次移植的主要原因ꎮ部分感染性角膜炎患者ALK术后感染复发灶位于角膜植片下方的植床ꎬ如感染已突破后弹力层ꎬ或者再次角膜移植术中剥离下方植床时发生穿孔ꎬ则再次角膜移植需改行PKꎮ对于ALK术后感染复发灶位于周边植床或下方植床㊁但角膜后弹力层及内皮层未受累的患者ꎬ再次角膜移植仍可再次选择ALKꎮPK失败后通常会选择再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内皮角膜移植术ꎬ但对于蚕食性角膜溃疡复发的患者ꎬPK失败后可选择板层角膜修补术ꎬ降低复发的风险ꎮ感染性原发病和角膜植片直径>8.75mm是影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危险因素ꎮ感染性角膜炎不仅加重角膜移植术后炎症的反应ꎬ而且高复发性影响角膜植片存活时间ꎮ较大的角膜植片与术后炎症㊁角膜周边新生血管形成㊁周边虹膜前黏连㊁继发性青光眼和免疫排斥有关ꎬ最终导致角膜移植失败[24 ̄25]ꎮ既往有相关研究发现植片的大小与术后植片存活之间没有关联[26]ꎬ但在本次的研究中发现角膜植片>8.75mm影响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ꎮ此外ꎬ较大的角膜植片会增加术后免疫排斥的风险ꎬ对于感染控制欠佳的角膜溃疡ꎬ及早行角膜移植手术ꎬ可限制角膜植片的大小ꎬ提高最终的预后结果ꎮ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ꎬ术后继发青光眼以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是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ꎮPK术后可能会出现房水渗漏㊁虹膜前粘㊁前房积血㊁高眼压及低眼压等并发症ꎬ其中最常见的是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和继发性青光眼ꎮPK术中供体内皮细胞的损失约为30%~40%[27]ꎬ术后内皮细胞会出现超生理下降ꎬ此外部分患者会发生急性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ꎬ造成内皮细胞的急剧丢失ꎻ而ALK术中宿主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较小(8%~15%)[28]ꎬ由于保留了宿主的角膜内皮ꎬ所以ALK术后发生免疫排斥的风险明显降低ꎮ若角膜移植术后发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ꎬ需尽早给予全身及局部类固醇药物进行冲击治疗ꎬ如治疗及时ꎬ多数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ꎮ但对于抗排斥治疗不及时㊁药物治疗效果差以及反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患者ꎬ角膜植片难以恢复透明ꎬ则需行再次角膜移植ꎮ继发性青光眼加速角膜植片内皮细胞的丢失及视神经病变[29]ꎬ最终导致角膜移植失败ꎮ研究表明ꎬ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如及时行小梁切除术ꎬ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ꎬ并不会加速角膜植片内皮细胞的减少[30]ꎮ因此ꎬ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及时就诊㊁合理地应用降眼压药物ꎬ必要时及时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ꎬ可有效减缓角膜植片内皮细胞的丢失ꎬ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ꎮ总之ꎬ角膜植片溃疡是本研究中患者再次角膜移植最主要的原因ꎬ其次为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ꎬ再次为原发病复发ꎮ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发病以化脓性角膜炎最多见ꎬ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和角膜烧伤ꎮ感染性原发病㊁角膜植片直径>8.75mm㊁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及发生免疫排斥及是影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危险因素ꎮ感染性原发病㊁角膜植片直径>8.75mm是影响前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危险因素ꎮ在临床工作中ꎬ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ꎬ积极控制原发病㊁合理把握手术时机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术后规律复诊㊁规范用药均有利于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ꎬ进而提高角膜移植的手术成功率ꎮ此外ꎬ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ꎬ需进一步行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ꎬ以更好地阐明影响植片存活的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ꎮ参考文献:[1]TanDTHꎬDartJKGꎬHollandEJꎬetal.Cornealtrans ̄plantation[J].TheLancetꎬ2012ꎬ379(9827):1749 ̄1761.doi:10.1016/S0140 ̄6736(12)60437 ̄1. [2]MoffattSLꎬCartwrightVAꎬStumpfTH.Centennialre ̄viewofcornealtransplantation[J].ClinicalExperimentalOphthalmologyꎬ2005ꎬ33(6):642 ̄657.doi:10.1111/j.1442 ̄9071.2005.01134.x.[3]PatelNPꎬKimTꎬRapuanoCJꎬetal.Indicationsforandoutcomesofrepeatpenetratingkeratoplastyꎬ1989 ̄1995[J].Ophthalmologyꎬ2000ꎬ107(4):719 ̄724.doi:10.1016/s0161 ̄6420(00)00003 ̄8.[4]Al ̄MezaineHꎬWagonerMDꎬKingKhaledEyeSpecialistHospitalCorneaTransplantStudyGroup.Repeatpenetrat ̄ingkeratoplasty:indicationsꎬgraftsurvivalꎬandvisualoutcome[J].BrJOphthalmolꎬ2006ꎬ90(3):324 ̄327.doi:10.1136/bjo.2005.079624.[5]高华ꎬ曲利军ꎬ张菊ꎬ等.再次穿透性角膜移植原因临床分析[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ꎬ2009ꎬ3(3):195 ̄199.doi:10.3969/j.issn.1674 ̄3903.2009.03.006.GAOHuaꎬQULijunꎬZHANGJuꎬetal.Etiologyforre ̄peatpenetratingkeratoplasty[J].ChineseJournalofTransplanation(ElectronicEdition)ꎬ2009ꎬ3(3):195 ̄199.doi:10.3969/j.issn.1674 ̄3903.2009.03.006. [6]陈丽ꎬ陆佳骏ꎬ盛敏杰ꎬ等.角膜保存方法现状及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ꎬ2017ꎬ17(6):1060 ̄1062.doi:10.3980/j.issn.1672 ̄5123.2017.6.12.CHENLiꎬLUJiajunꎬSHENGMinjieꎬetal.Currentsta ̄tusandprogressofcornealpreservationmethods[J].In ̄ternationalEyeScienceꎬ2017ꎬ17(6):1060 ̄1062.doi:10.3980/j.issn.1672 ̄5123.2017.6.12.[7]KitazawaKꎬWakimasuKꎬKayukawaKꎬetal.Moder ̄atelylong ̄termsafetyandefficacyofrepeatpenetratingkeratoplasty[J].Corneaꎬ2018ꎬ37(10):1255 ̄1259.doi:10.1097/ICO.0000000000001694.[8]SrujanaDꎬKaurMꎬUrkudeJꎬetal.Long ̄termfunction ̄alandanatomicoutcomesofrepeatgraftafteropticallyfailedtherapeutickeratoplasty[J].AmJOphthalmolꎬ2018ꎬ189:166 ̄175.doi:10.1016/j.ajo.2018.03.011. [9]ParkCYꎬLeeJKꎬGorePKꎬetal.KeratoplastyintheU ̄nitedStates:a10 ̄yearreviewfrom2005through2014[J].Ophthalmologyꎬ2015ꎬ122(12):2432 ̄2442.doi:10.1016/j.ophtha.2015.08.017.[10]ZhangAQꎬRubensteinDꎬPriceAJꎬetal.Evolvingsur ̄gicaltechniquesofandindicationsforcornealtransplan ̄tationinOntario:2000 ̄2012[J].CanadianJournalofOphthalmologyꎬ2013ꎬ48(3):153 ̄159.doi:10.1016/j.jcjo.2012.12.008.[11]KeenanTDLꎬJonesMNAꎬRushtonSꎬetal.TrendsintheindicationsforcornealgraftsurgeryintheUnitedKingdom:1999through2009[J].Archivesofophthal ̄mologyꎬ2012ꎬ130(5):621 ̄628.doi:10.1001/ar ̄chophthalmol.2011.2585.[12]孙晓彤ꎬ翟华蕾ꎬ白曜ꎬ等.青岛某医院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原因[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ꎬ2019ꎬ21(5):375 ̄381.doi:10.3760/cma.j.issn.1674 ̄845X.2019.05.010.SUNXiaotongꎬZHAIHualeiꎬBAIYaoꎬetal.AnalysisofcausesforpenetratingkeratoplastyinahospitalinQingdao[J].ChineseJournalofOptometryOphthalmol ̄ogyandVisualScienceꎬ2019ꎬ21(5):375 ̄381.doi:10.3760/cma.j.issn.1674 ̄845X.2019.05.010.[13]MullerLJꎬMarfurtCFꎬKruseFEꎬetal.Cornealnerves:structureꎬcontentsandfunction[J].ExpEyeResꎬ2003ꎬ76(5):521 ̄542.doi:10.1016/S0014 ̄4835(03)00050 ̄2.[14]DarwishTꎬBrahmaAꎬEfronNꎬetal.Subbasalnerveregenerationafterpenetratingkeratoplasty[J].Corneaꎬ2007ꎬ26(8):935 ̄940.doi:10.1097/ICO.0b013e318 ̄0de493f.[15]GallettiJGꎬGuzmánMꎬGiordanoMN.Mucosalim ̄munetoleranceattheocularsurfaceinhealthanddis ̄ease[J].Immunologyꎬ2017ꎬ150(4):397 ̄407.doi:10.1111/imm.12716.[16]阳雪ꎬ李莹.干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18ꎬ32(4):72 ̄76.doi:10.6040/j.issn.1673 ̄3770.0.2018.151.YANGXueꎬLIYing.Impactofdryeyeoncornealendothelialcelldensityandmorphology[J].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 ̄sityꎬ2018ꎬ32(4):72 ̄76.doi:10.6040/j.issn.1673 ̄3770.0.2018.151.[17]宫华青ꎬ高华ꎬ谢立信ꎬ等.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慢性失功移植片的超微结构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ꎬ2007(4):307 ̄312.doi:10.3760/j.issn:0412 ̄4081.2007.04.005.GONGHuaqingꎬGAOHuaꎬXIELixinꎬetal.Ultra ̄structurechangesinchroniccornealailograftdysfunctionafterpenetratingkeratoplasty[J].ChineseJournalofOphthalmologyꎬ2007(4):307 ̄312.doi:10.3760/j.issn:0412 ̄4081.2007.04.005.[18]ShinomiyaKꎬUetaMꎬSotozonoCꎬetal.Immunohisto ̄chemicalanalysisofinflammatorylimbalconjunctivaad ̄jacenttoMooren̓sulcer[J].BrJOphthalmolꎬ2013ꎬ97(3):362 ̄366.doi:10.1136/bjophthalmol ̄2012 ̄302631. [19]AlhassanMBꎬRabiuMꎬAgbabiakaIO.InterventionsforMooren̓sulcer[J].CochraneDatabaseSystRevꎬ2014ꎬ22(1):CD006131.doi:10.1002/14651858.[20]ChenJꎬXieHꎬWangZꎬetal.Mooren'sulcerinChi ̄na:astudyof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treatment[J].BrJOphthalmolꎬ2000ꎬ84(11):1244 ̄1249.doi:10.1136/bjo.84.11.1244.[21]HuangTꎬWangYJꎬJiJPꎬetal.Lamellarkeratoplastyfortreatmentofperipheralcornealperforation[J].Chi ̄neseJournalofOphthalmologyꎬ2008ꎬ44(2):104 ̄110. [22]LiuJCꎬShiWYꎬLiSXꎬetal.Modifiedlamellarkera ̄toplastyandimmunosuppressivetherapyguidedbyinvivoconfocalmicroscopyforperforatedMooren̓sulcer[J].BrJOphthalmolꎬ2015ꎬ99(6):778 ̄783.doi:10.1136/bjophthalmol ̄2014 ̄306012.[23]BersudskyVꎬBlum ̄HareuveniTꎬRehanyUꎬetal.Theprofileofrepeatedcornealtransplantation[J].Ophthal ̄mologyꎬ2001ꎬ108(3):461 ̄469.doi:10.1016/s0161 ̄6420(00)00544 ̄3.[24]RamamurthySꎬReddyJCꎬVaddavalliPKꎬetal.Out ̄comesofrepeatkeratoplastyforfailedtherapeutickerato ̄plasty[J].AmJOphthalmolꎬ2016ꎬ162:83 ̄88.e2.doi:10.1016/j.ajo.2015.11.004.[25]SkeensHMꎬHollandEJ.Large ̄diameterpenetratingker ̄atoplasty:indicationsandoutcomes[J].Corneaꎬ2010ꎬ29(3):296 ̄301.doi:10.1097/ICO.0b013e3181b6489e. [26]RamamurthySꎬReddyJCꎬVaddavalliPKꎬetal.Out ̄comesofrepeatkeratoplastyforfailedtherapeutickerato ̄plasty[J].AmJOphthalmolꎬ2016ꎬ162:83 ̄88.e2.doi:10.1016/j.ajo.2015.11.004.[27]ClaessonMꎬArmitageWJ.Ten ̄yearfollow ̄upofgraftsurvivalandvisualoutcomeafterpenetratingkeratoplastyinSweden[J].Corneaꎬ2009ꎬ28(10):1124 ̄1129.doi:10.1097/ICO.0b013e3181a2a7a6.[28]AnshuAꎬLimLSꎬHtoonHMꎬetal.PostoperativeriskfactorsinfluencingcornealgraftsurvivalintheSingaporeCornealTransplantStudy[J].AmJOphthalmolꎬ2011ꎬ151(3):442 ̄448.e1.doi:10.1016/j.ajo.2010.09.002. [29]TandonAꎬEspandarLꎬCuppDꎬetal.Surgicalman ̄agementforpostkeratoplastyglaucoma:ameta ̄analysis[J].JGlaucomaꎬ2014ꎬ23(7):424 ̄429.doi:10.1097/IJG.0b013e31827a0712.[30]KusakabeAꎬOkumuraNꎬWakimasuKꎬetal.Effectoftrabeculotomyoncornealendothelialcelllossincasesofafterpenetrating ̄keratoplastyGlaucoma[J].Corneaꎬ2017ꎬ36(3):317 ̄321.doi:10.1097/ICO.0000000000 ̄001088.(编辑:王磊)。
角膜植片慢性失功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角膜植片慢性失功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角膜植片慢性失功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角膜是眼球的透明前部,负责折射进入眼球的光线,是保证正常视
力的关键因素。
当角膜发生疾病无法修复时,角膜移植是保证病人视力
重建的重要方法。
但角膜移植并不完全无风险,术后多发生角膜植片失功,导致术后病人视力下降。
虽然目前有数种角膜移植方式和治疗方法,但对于角膜植片失功的原因及发生机制还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
实验模拟角膜移植的过程,探究角膜植片慢性失功的发生机理,为角膜
移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验研究:
1. 角膜移植器官准备:选取健康可行的大鼠或兔子为实验动物,采
集其角膜,切成适当大小的角膜植片。
2. 角膜移植模拟实验:将角膜植片移植到同种异体的动物角膜上,
再以同种异体为对照组,观察角膜移植后角膜的外观以及视力的变化情况。
3. 免疫学检测: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方法,分析角膜植片和
角膜组织中CD4+ T细胞、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等的表达情况。
4. 细胞学检测:通过角膜组织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
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基质细胞、角膜神经等的变化情况。
5.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分析角膜移植后角膜植
片失功的发生机理。
三、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探究角膜植片慢性失功的发生机理,也可以为角膜移植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角膜移植的成功率,为保障病人的视力重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研究进展
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eep l咖ellar endo一
山elial keratoplasty,DLEK)主要用于治疗角膜内皮 病变。其手术方法是在板层角膜移植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是一种目的更明确的板层角膜移植术¨J。 DLEK是以健康的带有后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 层的后板层内皮角膜植片取代有病变部分的后部 角膜,保留受体本身健康的角膜上皮、前弹力层和
Abstract:Penetrating kemtoplasty(PK)has been the standard procedure in tlle treatment of come— al endothelial disorders.Although PK is a high successful rate in general,it is not an ideal appmach be—
目前BK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7】,尤 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普及BK已成为 白内障手术的晚期并发症之一。人工晶体眼大疱 性角膜病变是指发生在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体 植入术后的角膜疾病;无晶体眼大疱性角膜病变是 指白内障摘出而未植人人工晶体的术后并发症。 DLEK从根本上消除了内皮失代偿,采用成分移 植,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无病变部分的角膜,是近年 来治疗BK的首要术式。
1.20)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124±278)个/衄n2。 之后黄挺等汹1又对15例(15只眼)严重且复杂的 大疱性角膜病变行小切口无缝线深板层角膜内皮移 植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2例联合睫状体沟缝 线固定人工晶体植人术,2例联合人工晶体摘除术, l例联合人工晶体置换术)。研究发现严重且复杂 的大疱性角膜病变行小切口无缝线深板层角膜内皮 移植是安全、有效的,但通常需联合其他眼前段手 术。DLEK术后4—6mo,无缝线的植片可耐受其他 的眼前段手术。
角膜上皮移植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临床探究
角膜上皮移植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临床探究朱莉;朱志忠;罗勤;汪敏;张妍霞【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05(023)006【摘要】目的探讨多种角膜上皮移植术式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功能衰竭的手术技术和成败因素.方法根据角膜缘受损程度,用全角膜上皮移植、指环形上皮移植、次全角膜上皮移植和蕈状瓣移植4种不同术式治疗38例(42眼)角膜缘干细胞功能衰竭;术后环孢素和/或糖皮质激素口服2~9个月,联合局部滴眼至少12个月防范移植排斥;总结临床规律和成败因素.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4.5个月(3~25个月),35眼(83.3%)视力≥0.05,其中31眼裸眼视力≥0.3;失败5例中,4例为Ⅳ度眼表烧伤,并发眼睑缺损和睑球粘连;另一例因术中植床穿破,术后长期双前房导致植片水肿混浊. 结论同种异体角膜上皮移植术通过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使患眼回归正常的生理状态而恢复视力或重新获得稳定的眼表;为尔后的增视性角膜和/或晶状体手术提供了稳定的解剖学基础.【总页数】4页(P628-631)【作者】朱莉;朱志忠;罗勤;汪敏;张妍霞【作者单位】200437,上海和平眼科医院;200437,上海和平眼科医院;200437,上海和平眼科医院;200437,上海和平眼科医院;200437,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2【相关文献】1.角膜上皮移植术联合干燥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陈旧性眼部烧伤 [J], 刘红山;龚向明2.全角膜上皮移植术治疗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 [J], 朱莉;朱志忠;罗勤;张妍霞3.羊膜移植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比较 [J], 王润;赵莲;马可;史静迪4.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应用于60岁以上患者的效果及对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的影响 [J], 郭金5.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应用于60岁以上患者的效果及对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的影响 [J], 郭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穿透性角膜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眼液对植片慢性失功的影响
穿透性角膜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眼液对植片慢性失功的影响周祁;王晗敏;毕燕龙;吴松一;崔红平【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9(013)053【摘要】背景: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即使没有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植片内皮细胞密度也会以超生理的速度进行性下降,即发生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临床对比分析,于2004-05/2009-05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内实施.对象: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54例(54只眼).方法:对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术后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治疗:6次/d,1个月;4次/d,2个月;2次/d,1个月,之后分为停药组和长期组.长期组以2次,d,再持续治疗直到术后12个月,停药组停止以任何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眼局部或全身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对患者内皮细胞密度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12±0.28)年.结果:停药组和长期组在穿透性角膜移植后36个月内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均有显著降低,内皮细胞密度在各随访时间点与前次随访结果相比均显著卜降(P均<0.01),停药组内皮细胞密度由术前的(2 438±211)个/mm~2降低到术后的(1 424±124)个/mm~2;长期组由术前的(2 791±229)个/mm~2降低到术后的(1 614±114)个/mm~2.停药组和长期组在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2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穿透性角膜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并不能对内皮细胞密度的减少造成影响(P>0.05).结论: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不能缓解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进展速度.【总页数】4页(P10593-10596)【作者】周祁;王晗敏;毕燕龙;吴松一;崔红平【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上海市,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上海市,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上海市,200065;泉州市眼科中心,福建省泉州市,362000;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上海市,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7【相关文献】1.杞菊地黄丸与复方丹参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眼压控制后青光眼及对视力视野的影响 [J], 李翔;文晓霞;王万杰;谢学军2.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融解病:附12例眼报告 [J], 林安娟;盛敏杰3.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致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5例 [J], 姜文;王荣华;王玉珍4.外伤后无晶状体和虹膜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1例 [J], 王晗敏;姚月蓉;周祁;毕燕龙;荣翱5.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糖皮质激素眼液对植片慢性失功的影响 [J], 周祁;毕燕龙;王晗敏;吴松一;崔红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角膜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
角膜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马路生;杨朝忠【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00(020)006【摘要】@@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进展,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细胞凋亡普遍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参与了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
同样,对角膜细胞凋亡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文就角膜内皮细胞及其凋亡的最新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rnrn1 角膜内皮细胞发育与细胞凋亡rn 随着角膜内皮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以及研究方法的改进,人们[1-3]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发育作了更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内皮细胞平均密度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且出生的早期呈急剧下降,以后下降速度则减慢;而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则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扩大。
rn1.1 形态学改变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已作了详细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7mo胎儿角膜内皮细胞呈低立方形,核呈椭圆形,核∶质约为3~3.5∶1,核仁清楚且较大,细胞器丰富,相邻内皮细胞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镶嵌连接,其游离面可见纤毛。
8mo胎儿细胞形态稍变扁平,核小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质约为2∶1,核仁清晰,细胞器仍较丰富,但较7mo胎儿有所减少,胞浆内可见大量吞饮小泡。
此为代谢旺盛和内皮细胞转运功能活跃的象征,提示内皮细胞从形态到功能,至8mo胎儿时,基本上已具备成人内皮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生理代谢特点。
足月龄胎儿角膜内皮细胞外形变扁,核呈扁椭圆形或扁平形,偏心,核∶质约1∶2,相邻细胞之间可见连接复合体,呈镶嵌连接并形成单层覆盖于后弹力层构成角膜的内皮层。
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在生后因年龄的不同也不同。
婴幼儿时期,内皮细胞密集,圆形或立方形,核大浆少;随年龄的增大,胞浆量增加而核相对变小,整个细胞逐渐变扁。
青少年期即呈典型的六角形外观,形状和大小相当一致。
人的角膜内皮细胞不能再生,缺失的内皮细胞区只能由邻近的内皮细胞增大、扩展、移行、滑动来覆盖。
这种重建形态学上连续性的功能称为“愈合储备(healing reserve)”或“扩展移行(spreading potention)”,故40~50a以后,细胞多形性开始明显增多。
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
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王玉宏;孙兴怀;周行涛;徐建江【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06(024)001【摘要】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穿孔素(PFP)和颗粒酶B(GrB)的表达情况.方法以Wiste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常规行穿透角膜移植术,裂隙灯观察移植排斥情况.分别于移植术后第3、7、14、21 d取角膜植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植片内PFP和GrB的表达.结果角膜移植术后(7.63±0.74) d出现排斥反应.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可见,PFP、GrB阳性染色为棕色,表达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的胞浆.当被分泌出后多分布于角膜上皮细胞间隙和细胞膜,正常角膜无表达.角膜移植术后第3 d,大部分植片未见PFP和GrB的表达,少数植片见植片植床交界处上皮少量表达,第7 d起表达明显,第14 d达高峰,第21 d 稍有下降.PFP与GrB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结论PFP与GrB在大鼠角膜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总页数】4页(P39-42)【作者】王玉宏;孙兴怀;周行涛;徐建江【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200031,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200031,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200031,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相关文献】1.TLR2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保护作用 [J], 白浪;郑艳华;梁伟怡;2.TLR2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保护作用 [J], 白浪;郑艳华;梁伟怡3.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IFN-γ mRNA表达和血清IL-2水平的影响 [J], 王玉宏;孙兴怀;方爱武;瞿佳;王勤美4.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γ干扰素mRNA的表达及血清白介素2的变化 [J], 王玉宏;孙兴怀;周行涛;徐建江5.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的表达及意义 [J], 王业华;姜英;顾沈阳;俞俊杰;张清莉;杨树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体转位角膜成形术后内皮细胞的丢失
自体转位角膜成形术后内皮细胞的丢失Birnbaum F.;Reinhard T.;B hringer D.;Sundmacher R.;刘玮【期刊名称】《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年(卷),期】2005(000)006【摘要】Purpos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t may be possible to ascertain the influence of immunological factors on chronic endothelial cell loss by comparing chronic endothelial cell loss after autologous rotational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and after homologous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Methods: For six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autologous rotational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the relative annual loss of endothelial cells wa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an exponential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a homogeneous historical control group (53 patients undergoing homologous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for keratoconus). Results: After autologous rotational keratoplasty relative annual loss of endothelial cells was 1.1% ± 2.6%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Relative annual loss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control-group was 16.7% ± 20.8% .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lead to the assumption that immunological influences might be the main cause for chronic endothelial cell loss after homologous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总页数】1页(P46-46)【作者】Birnbaum F.;Reinhard T.;B hringer D.;Sundmacher R.;刘玮【作者单位】Eye Hospital;Albert Ludwigs University;79106Freiburg;Germany【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6【相关文献】1.传导性角膜成形术后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J], 刘磊;雷澄;李新宇2.自体转位穿透角膜移植联合瞳孔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J], 刘昭升;吴护平;康克明;陈乐磊3.带自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的球结膜转位术防止进行性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 [J], 魏忠燕;孙思勤4.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相关性研究 [J], 陈力迅;吴玲;黄瑾;赵贵阳;赵峰5.角膜转位移植的效果自体和异体内皮细胞损失的比较 [J], Eckart Bertelmann Christian Hartmann Matthias Scherer Peter Rieck 许珂(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CD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DCD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与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分析曹倩;孔令宇;李兰;李云川;李勇;梁毓琳;董洁;徐晓莉;邹莹;范雅馨【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8(018)001【摘要】AIM:To study the relativity between reject reaction from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and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source of corneal graft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METHODS:Totally 28 cases of corneal graft rejection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with cardiac death donor cornea were analyzed using corneal endothelial microscope at less than1mo,2-3mo,4-6mo,7-12mo after operation.RESULTS: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of the 28 cases at less than 1 mo,2-3mo,4-6mo and 7-12mo were 38.23%,49.56%,57.18%,65.04%.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were 2071.15 ± 311.47,1771.33 ±348.18,1626.59±353.92,1553.14±307.31.The coefficient var iation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jection (r =0.95,P <0.05).The postoperativ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jection (r=-0.93,P<0.05).CONCLUSION:Th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efficient variation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decreased gradually after DCD corneal allograft rejection.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efficient variation and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early detection of postoperative rejection.%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cardiac death,DCD)来源角膜植片术后排斥反应与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性.方法: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心脏死亡供体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28例28眼角膜植片分别于术后<1、2~3、4~6、7~ 12mo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28例患者术后<1、2~3、4~6、7~ 12mo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38.23%、49.56%、57.18%、65.04%;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071.15±311.47、1771.33±348.18、1626.59±353.92、1553.14±307.31个/mm2;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与排斥反应呈正相关关系(r=0.95,P<0.05);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排斥反应呈负相关关系(r =-0.93,P<0.05).结论:DCD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有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逐步增高,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步降低的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可作为早期检测术后排斥反应的指标.【总页数】3页(P147-149)【作者】曹倩;孔令宇;李兰;李云川;李勇;梁毓琳;董洁;徐晓莉;邹莹;范雅馨【作者单位】650000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眼科;650000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眼科;650000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眼科;650000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眼科;650000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眼科;650000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眼科;650000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眼科;650000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眼科;650000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眼科;650000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DCD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J], 曹倩;李兰;李云川;李勇;梁毓琳;董洁;2.兔眼角膜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研究 [J], 叶向彧;王艳;胡颖峰;张嵘3.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与内皮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 [J], 孙晓楠;肖格格;冯云;裴涌;洪晶;4.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与内皮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 [J], 孙晓楠;肖格格;冯云;裴涌;洪晶5.DCD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J], 曹倩; 李兰; 李云川; 李勇; 梁毓琳; 董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评·重视角膜移植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研究谢立信作者单位:266071 青岛山东省眼科研究所(Email:lixinxie@)【摘要】随着配型技术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或组织移植术后早期急性免疫排斥发生率明显下降,慢性移植物失功成为导致远期移植失败主要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角膜移植术后和全身实质器官移植术后一样存在角膜植片慢性失功的过程,且角膜植片慢性失功已经成为再次角膜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重视角膜植片慢性失功对临床防治角膜移植植片慢性失功,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眼科,2009,18:145-147)【关键词】慢性失功;角膜移植;角膜植片;角膜内皮细胞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chronic corneal allograft dysfunction after cornealtransplantation Xie Lixin. Shandong Eye Institute, Qingdao 266071, China (Email:lixinxie@)【Abstract】Wi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the early acute graft rejection had bee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Howerer, chronic graft failure in long-term transplant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As the same as body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chronic corneal allograft dysfunction was indeed present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and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causing keratoplasty again. Therefore,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chronic allograft dysfunction will b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hronic graft corneal transplant failure, especially in prolongation of corneal grafts survival rate. (Ophthalmol CHN, 2009, 18: 145-147 )【Key words】chronic corneal allograft dysfunction;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corneal graf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随着配型技术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或组织移植术后早期急性免疫排斥发生率明显下降,慢性移植物失功(chronic transplant dysfunction,CTD)成为导致远期移植失败主要的原因之一。
防治移植物慢性失功, 进一步改善移植物的长期存活正成为器官和组织移植研究的一个热点。
全身实质器官移植对慢性失功的研究相对成熟,如对移植肾慢性失功的研究,传统观念认为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排斥反应,而实际上其所占比例不大且逐年下降。
研究表明,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移植物慢性失功,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肾功能减退,如进行性蛋白尿、高血压、血肌酐升高等。
那么在角膜移植后是否也存在植片慢性失功的问题呢?这个问题很值得引起广大眼科医师以及基础研究者的关注。
一、角膜移植植片慢性失功的概念角膜移植术后一年的存活率约为90%,术后5年降低至74%,术后10年62%,而高危角膜移植患者植片10年的存活率低于35%[1]。
角膜处于“免疫赦免”的地位,而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术后抗免疫排斥药物的更新,植片近期存活率明显提高,但远期的存活率在过去的10~15年内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近期研究发现,角膜移植术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及其他明显原因的情况下,植片也会逐渐出现混浊,最终发生角膜植片功能丧失,这种现象用传统的免疫排斥理论难以解释。
因此角膜移植术后可能和全身实质器官移植术后一样存在角膜植片慢性失功(chronic corneal allograft dysfunction, CCAD)的过程,且角膜植片慢性失功已经成为再次角膜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把CCAD定义为患者角膜移植后植片透明,近期的病史没有发生过免疫排斥反应,手术后数年内无特殊原因出现角膜植片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最终导致植片混浊,并伴有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2]。
临床检查可以发现慢性失功过程中植片内皮细胞进行性超生理下降,其内皮细胞下降速率3~5年间高达7.8%/年,5~10年间为4.2%/年[3]。
角膜基质细胞密度下降、植片厚度增加,植片透明性降低,基质出现云雾状混浊。
超微结构检查可以见到典型的细胞成分的萎缩性改变和非细胞成分的纤维增殖性改变[2]。
二、角膜移植植片存在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证据角膜内皮细胞作为关键细胞,对维持角膜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临床和实验室各项检查都观察到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皮细胞存在类似实质器官慢性失功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床存在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表现一项关于植片存活时间预测性研究显示[4],如果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大约为2500个/mm2,按生理性下降,其发生移植失败的年限大约为20年,但许多植片在没有急性排斥情况下,仍存活较短时间,这说明除了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可能造成移植失败外,还存在其他的导致植片功能缓慢丧失的危险因素。
(二)植片内皮细胞进行性下降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的内皮细胞出现超生理性下降。
角膜内皮细胞对维持角膜的透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人的角膜内皮细胞随年龄增加的生理损失率约为0.6%/年,角膜移植术后即使没有发生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术后1~3年植片内皮细胞损失率约20%/年,但在其他内眼手术,除了术后短期内有超生理性下降外,都会稳定在生理性下降范围,这说明移植片内皮细胞超生理性下降手术会是其直接原因。
而角膜移植片即使移植术后20年,其下降的速率也远高于正常人。
随着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即使角膜植片维持透明,其厚度也会逐渐增加,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移植失败,因此植片内皮细胞的超生理性下降可能是其功能慢性丧失的重要因素。
(三)特征性超微结构改变植片慢性失功必然伴随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Bourn研究小组[5]对晚期内皮衰竭的患者植片内皮和后弹力层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了类似于实质器官移植术后慢性失功的病理学改变。
Xie[2]等对慢性失功的角膜片的超微结构研究也发现了内皮数目减少、形状不规则细胞质的丢失、空泡现象等萎缩性改变,后弹力层不健康,内皮细胞双核现象等退化性改变,这些萎缩和退化性改变干扰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和影响植片的透明度,最终导致植片失功。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确实存在和肾脏移植术后相似的慢性失功过程,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皮细胞的失功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科学问题。
三、 CCAD与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本质区别很多眼科医师以及研究者将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与角膜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混为一谈,然而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与角膜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存在者本质上的差别。
当内皮细胞的密度下降到一定数值(临界值),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不足以维持角膜基质内含水量的恒定时,基质表现为含水量增加,患者视力下降,雾视以及“晨雾午晴”现象。
进一步发展,出现临床上所谓“大泡性角膜病变”,最终导致角膜新生血管和混浊,这种病理现象称为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
临床常见于白内障手术时对内皮的适度损害、持续性高眼压、以及化学药物等对内皮细胞的毒性,但却是一些物理、化学、药物因素导致的结果。
而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与角膜移植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有着本质的区别。
角膜移植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是特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内皮移植术后,无特殊原因出现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最终导致植片混浊,并伴有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而近期的病史没有发生过免疫排斥反应。
四、目前对内皮失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科学问题迄今,为了提高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和预后,多数研究集中于如何降低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而忽视了对角膜植片慢性失功的研究。
所以近20年来角膜植片远期存活率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加之角膜移植供体材料来源有限,因而延长角膜植片远期存活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角膜移植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深入地探讨角膜植片慢性失功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才能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但在眼科领域对此研究的学术平台却极少[3, 5]。
目前在CCAD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是:(一)缺少动物模型目前国内外对CCAD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伦理学的原因,临床上只能获得失功后的角膜植片,不能获得慢性失功过程中的标本。
而且也没有建立科学的植片慢性失功动物模型,所以不能对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发病机制进行详尽的研究。
如果能建立和临床类似或接近的慢性失功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角膜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发生机制及干预治疗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的研究小组已经进行了该方面的初步工作,CCAD 动物模型和衰老的内皮细胞模型都在进一步验证当中。
(二)慢性失功的机制尚不清楚借鉴慢性移植肾失功的研究结论,我们初步确认导致角膜移植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1)无显著症状的亚临床慢性排斥反应[6];(2)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凋亡;(3)内皮细胞超龄衰老,但这些问题都缺乏研究证据。
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实质器官移植术后慢性失功的主要危险因素。
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也是功能慢性丧失的危险因素。
研究鼠角膜移植后内皮细胞数量的改变中发现,发生排斥反应的鼠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后,受体的内皮细胞不能移行代偿,提示免疫排斥反应可能导致晚期内皮衰竭的发生。
此外,角膜移植术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经药物治疗植片恢复透明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速率会增加,而这种内皮细胞损失率的增加不是因为持续存在的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因为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晚期内皮衰竭的植片内皮细胞没有相关的免疫效应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