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6-《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简析《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是S版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第六单元以“校园畅想曲”为主题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要根据文章的特点,理解重点语句,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
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开头由看别人放风筝引起对老师的回忆;接着,写了三十年前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片断,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特别是他放风筝时的情景;结尾,回到现在,紧接前文把老师放飞的风筝升华为“理想的风筝”,抒发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容安排本课分两课时教学。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是品读“放飞风筝”这一容。
引领学生品味心声,深化风筝,总结感悟,回归课题,从而体会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
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学生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评价、感受、语言表达等教强的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
本课时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在老师的历史课上通过三个典型的事例去感悟了作者的感受,去感悟了老师的精神品质。
在次基础上继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老师,进一步去理解“理想的风筝”,感受老师的精神和作者的思念。
四、设计理念本节课将引领学生继续与自己,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进行对话、交流、合作,让学生继续跟着剧作家叔阳去和他的老师一起放风筝,走进文本抓住细节,通过去质疑,去解疑,去品读,去分享,然后进行总结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感受作者的感受,感悟老师的精神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等语文素养。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执教者王妍蓉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刘老师是一个身残志坚,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的人。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作者浓浓的师生情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又是一年芳草绿,春天又生机勃勃、绚丽多姿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浓浓的春意和漫天飘飞的风筝总是能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和对往事的追忆。
——出示图片。
2、每逢这时,作者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的老师——刘老师。
——指名读10、"11节。
齐读。
3、30年哪,往事如烟,许多事情早已淹没在时光的流逝之中,但刘老师的形象却如此清晰、深刻地刻在作者的心坎上,刘老师到底是怎样一位老师?他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作者30年来对他念念不忘?二、逐层渐进,走进人物1、课文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情?板书:笑残疾、板书、放风筝2、请同学们细细地品读课文的4—9小节,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从课文找出响应的语句读读,再用自己的话来和大家交流。
板书:刘老师是个()的人全班交流:▲重点一:(“笑残疾”)——幽默乐观1、指名读老师幽默的话。
2、出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你(1)同学们因何而笑?刘老师说话风趣。
(2)“酸涩”:辛酸、难受——刘老师遭遇不幸令人同情。
“泛”:涌,充盈内心(3)“尊敬”:刘老师笑对人生,坚强乐观,怎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重点二:(“板书”)——坚强不屈、热爱学生、热爱事业1、“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转动写板书”“年过半百,跳跃旋转多少次”2、出示:“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为什么?是啊,这心跳里包含着多少钦佩、感动、感激、尊敬、爱,这真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3、齐读第5自然段。
▲重点三:(“放风筝”)——心灵手巧、富有童心、自信自强、1、放风筝的快乐出示:“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语文S版六下《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
语文S版六下《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第一篇:语文S版六下《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语文S版六下:《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理想是风筝》是选自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课文通过写腿有残疾的刘老师四件典型的描写,来表现了刘老师乐观向上,对生活有着美好理想追求的精神品质。
课文开头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与文章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
二、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1、揣摩语言,感悟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简要批注、生生交流,真正与文本对话,通过抓关键词语、句子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揣摩表达方法。
2、引导学习,交给学习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考虑文章比较长,如何长文短教,我想还是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感悟、学习。
在四件典型事例中我选择“笑谈残腿”这件事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等语言的描写感悟人物的特点进行学习,然后让学生用勾画重点词句、写感受这样的方法自学后面的三件事,再汇报交流,在这三件事中我又重点让学生汇报刘老师的放追风筝这件事,希望能够重点突出,长文短教。
3、以学教写,感悟写作方法。
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把教教材变为学教材,高段的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作者是怎样写的,怎样安排篇章结构的,从中段段的训练升为篇章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文章的景物描写入手,让学生懂得在写人的文章中往往都会采用睹物思人、由景生情的写法写文章开头,最后回顾全文看作者是怎样来写刘老师的,把握作者篇章结构的安排,让学生进行仿写,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学习通过典型事例体会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三、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体会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回顾导入,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者苏叔阳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第2课时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 22课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 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了剧烈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
课文以 三个特写“镜头”一一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 的人生态度。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校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 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学习文中运用各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 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学情为教学的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落点。
立足学生 的实际,用“最平常”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追求教学效益的高效 化。
构建阅读话题,创设阅读空间,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围绕问题, 展开讨论,通过重点品读“放风筝”这个事例,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 动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自读、自思、自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透过语言文 字,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让学生融入作者的 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也习得了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 在学生自主阅读后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体会作者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之情, 感悟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应该说都能顺利完成。
但 是对课题《理想的风筝》会提出一些疑问,如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理 想的风筝与刘老师有什么联系?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老师点拨、借助资料进行适 时的补充、同学间互相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8、9自然段,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感受 刘老师的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人物形象,体会其精神对学生的感染、教育与影响。
深入文本,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育教学设计
1.学生自由读“放风筝”的相关段落。哪些细节感动了你呢?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刘老师的什么?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边画边写读书感受。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3.反馈学习,分享感受。
适时点拨: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出示: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
(体会刘老师抗争命运、挑战困难、顽强执著的精神。)
④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力量”是那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执著的追求,追求生命的意义。)
4.你觉得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么?(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
出示小结:他放飞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他放飞的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放飞的是(对祖国,对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教学。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是品读“放飞风筝”这一内容。引领学生品味心声,深化风筝,总结感悟,回归课题,从而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学生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评价、感受、语言表达等教强的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语句、细节描写进行对话交流,理解课文。
2.以品读、评读促悟,去体验感受,去感悟人物品质。
3.以“质疑——解疑——分享——总结”的对话教学流程开展教学。
【推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22.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苏教版.doc
22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3.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导学】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生动细腻,试着找出一处抄下来,写写你的感受。
摘抄句子:我的感受:2.了解文中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A表示语言突然中断。
B表示语意未尽,引人思索。
C引文的省略。
(1)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 )(2)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3)“……女蝎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姻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课堂助学】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风筝连翘花眯着眼睛膝盖蟆蚣倘若二、在放风筝屮感受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
1.引读: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刘老师春天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从中能读出怎样的刘老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八、九自然段,找岀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
3.交流•:师:这一切都令作者难以忘怀,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注意课文中的三个“亲自”。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
适时点拨)(1)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H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哪儿打动你?(亲手制作一一刘老师的心灵手巧;精致的手工艺品)师引述:是呀,他制作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蝦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多心灵手巧呀!放风筝一一对生活的热爱,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
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生读)(2)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言加深体悟刘老师的人物形象。
2.进一步体会浓浓的师生情,弄清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
3.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4.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典型事例,感悟刘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教学媒体:课件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
培养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习惯,运用补充的课外资料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设疑,引入。
1.学生齐读课题。
2.师述: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作题目这节课我们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设计理念:由上节课学生的疑问引入,学生学起来会更专注。
)3.文中,作者深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三件事?教师引述:一是(谈腿疾),二是(写板书),三是(放风筝)。
这位刘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作者会如此深情地思念他呢让我们深入研读这三件事,走进刘老师的内心深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学习。
】二.感悟刘老师形象,理解“理想的风筝”的一层含义。
1.请自由读这几部分的描写,画出最能表现刘老师特点的句子或圈出相关的词语,把你读到的刘老师的特点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边思,学会读书】2.说说你从文中读懂的刘老师。
别人发言时要耐心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有不同收获可以发表。
【设计意图:按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出示句子,引导进一步体会,练习感情朗读。
(1)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6下22《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课案
教学步骤
教 师 引导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放风筝”(6-9小节)
三、精读10小节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上节课于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了一位可敬的刘老师,这节课将由我和大家一起继续跟随苏叔阳的文字走进风筝的季节,进一步熟悉刘老师。
我们先来复习一组词语。
写批注和读后感是记读书笔记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备课时是按照文本编排的顺序安排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者要有教学机智,应灵活变通,适时调整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略,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而定。
细节中的难点应重点关注。
课文主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写刘老师的,这里补充一下心理描写会更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概括能力在本环节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同的地方看似相同,其实不同的理解,需要细细体会。
相信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一定有所启迪。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次深情呼唤
(出示:)最后一节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3.指导学生写话。
1.阅读几则像刘老师一样的人的故事。
2.写几个赞美刘老师的成语。
3.指名读话,小评委点评
适时呈现三组典型词语,既对词语进行复习巩固,又对课文所写的三件事进行了有效提示和回顾。
这篇课文的三件事是课文的重点,三件事紧密相连,使得人物形象鲜活起来,突出第三件事是重中之重。
关于“做风筝”、“放风筝”等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一些细节,包括刘老师本身的细节,和作者独特感受的细节,值得揣摩和探讨。
1.2.下面我们就跟随刘老师一起去放风筝,请同学们大声诵读8、9小节,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这些语句旁边写一写你对此的感受。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设计
热爱工作、热爱祖国
上课提问
①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
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 语
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 言
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 、
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 动
她是坐在轮椅上的作家、医生和硕士
研究生----张海迪
乐却
家 之 一
是 历 史 上
他 听 不
-----
最见
贝伟声
多大音
芬的,
音但
海伦 凯勒---她创造了一个奇 迹。
陆康永---他是一个残疾的 乡村教师,他 “跪”着给学生 上课,一“跪” 就是36年。
课外作业:向身残志坚的人致敬!
以此为话题,写一写自己阅读课文和了 解这些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的事例之后的 感受。 方法指导: 可以先谈谈自己对这些人物事件的了解, 再谈谈自己从这些事情中受到的启示, 最后说说自己今后准备怎样做。
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与不懈追求。
畅谈感受 学了课文,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 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给我们上课 和下课时放风筝的情景,赞扬了刘老师乐观 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 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的精神。
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风筝放上了蓝 天,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 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 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 怎么样呢?”
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 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 个活泼可爱的少年也要像刘老师那样意 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
学习通过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教学重点:1、向刘老师学做人:做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2、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教学难点:向苏叔阳学作文:领悟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1、作者回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分别是通过哪几个情况来描述的?2、从这些典型的情况中,您认识了一位如何的刘老师?3、我们来回顾一下。
刚才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刘老师的特点的?(演示课件)第一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笑着对我们说)、语言(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还有学生的心理活动(酸涩、尊敬)。
了解到是个乐观向上的人。
第二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靠着、站上),人物的神态(慷慨激昂,常常哽咽),学生们的感受心理活动(兴奋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
了解到刘老师是个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的人。
第三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微仰、眯起、听、长舒一口气、点头),人物的语言(好!别紧张,想想),了解到刘老师是个热爱学生的人。
二、接着学文,理解放风筝的情景1、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用心地读读课文的7—9自然段,圈圈重点词语,划划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说说从中感到刘老师是个如何的人。
(课件出示要求)这个地方的词语、句子能够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也能够是特别打动您的地方。
您能够自己找找读读写体会,也能够小组合作分工分节共同完成、2、学生自学,讨论。
3读后交流、◆“亲手制作” 引读一下各式各样。
【心灵手巧】◆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他要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挑战自我、自信自强】出示课件: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_《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_《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摘要:、精彩瞬、情节回顾情境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疏通了《风筝》这散诗思路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走进鲁迅走进那代,正传》,正传》作代表作深刻地勾画了贫苦农民阿 Q 型形象他用精神胜利法欺欺人、我安慰苟且偷生心麻木不仁用幻想战胜困难【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课进行探究性学习多角有创地理课〖程和方法目标〗充分利用辅助教学提倡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情感态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鲁迅省精神;理作品批判性重难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课与教具辅助教学准备鲁迅相关学作品【教学程】、精彩瞬、情节回顾情境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疏通了《风筝》这散诗思路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走进鲁迅走进那代首先请看精彩瞬回眸(画面展示)二、表演导入、提纲挈领1、学作品能含不尽言外启发人思给人丰富想象空亦如简炼传神语言将两对立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哪件事深深地埋下了我二十年忏悔种子?下面三位学分别饰演叙述者、我、弟2、(问题展示)⑴ 风筝被毁坏了弟是什么心情?⑵ 我当年是什么心情?现是什么心情?3、师明确板板蛮横无理悲伤绝望4、我什么能理直气壮地这样管理教育弟呢?生讨论封建长幼尊卑观念以前长辈是这样教育我我样以这种方式教育弟弟并不以己错了这真可谓是种清醒糊涂看似关爱实则是残酷剥夺是种精神虐杀多年回忆起隐含着对兄弟可怜、情和痛楚手足情也隐含着深深悔和责5、指导朗生齐段三、主合作、深入探究1、导入我是否能够直以这样胜利心态坦然居是哪件事让我有了重新认识?这环节主性学习我们提到多问题是什么?(问题展示事先集问题)⑴ 什么说我是不幸地看到了外国讲论儿童?⑵ 待到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这样事吗?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你又感悟到什么?2、分成两组讨论每学生充分发言再抽生回答3、己向认管兄弟管得对现接触科学道理心情下子沉重起受到了良心谴责并不以年代久远而宽恕己板反省剖析4、候我对弟管教粗暴多年我向他道歉他却已忘却我失无法弥补无从弥补当年这是种爱但现想想这是种什么样爱?但当年虐杀者和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支配彼都不认有什么错虐杀者横行无忌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这又是种怎样悲哀啊板全然忘却麻木不悟5、结这是纯洁无邪孩子体弱多病孩子天真聪明孩子你看别人做是蟹风筝、蜈蚣风筝他却能做蝴蝶风筝多美蝴蝶风筝可是却由我和弟弟麻木不悟这只蝴蝶风筝终还是能如愿以偿地飞翔蓝天上这正是当儿童悲哀正因这层层思想阻碍这只风筝才难释重不能展翅飞翔师完善板成展翅飞翔蝴蝶状四、深情朗、感悟全配乐学生分组朗五、出示籍、延伸课外说《阿 Q 正传》;散集《朝花夕拾》;说集《呐喊》;散诗集《野草》;说集《呐喊》14其说《阿 Q 正传》作代表作深刻地勾画了贫苦农民阿 Q 型形象他用精神胜利法欺欺人、我安慰苟且偷生心麻木不仁用幻想战胜困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散集《朝花夕拾》10是回忆性散集《从草到三味屋》写出了私塾生活乏味与压抑那候老师只让学生终日、习、对课连发问也不允许让他非常怀念草这怎么能适应儿童活泼天性呢?还有杂、学批评等体裁我们知道鲁迅所以弃医从就是因当有感国民众普遍麻木不仁心态鲁迅心寻救国真理唤醒民众他是坚强不屈学斗士说集《彷徨》题诗写道寂寞新苑平安旧战场两余卒荷戟独彷徨这正是他那期作伟学、思想、革命真实写照我们下可以多接触鲁迅多了他那颗忧国忧民至今还不停跳动火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语言加深体悟刘老师的人物形象。
2.进一步体会浓浓的师生情,弄清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
3.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4.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典型事例,感悟刘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教学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
培养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习惯,运用补充的课外资料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设疑,引入。
1.学生齐读课题。
2.师述: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作题目?这节课我们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设计理念:由上节课学生的疑问引入,学生学起来会更专注。
)
3.文中,作者深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三件事?教师引述:一是(谈腿疾),二是(写板书),三是(放风筝)。
这位刘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作者会如此深情地思念他呢?让我们深入研读这三件事,走进刘老师的内心深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学习。
】
二.感悟刘老师形象,理解理想的风筝的一层含义。
1.请自由读这几部分的描写,画出最能表现刘老师特点的句子或圈出相关的词语,把你读到的刘老师的特点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边思,学会读书】
2.说说你从文中读懂的刘老师。
别人发言时要耐心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有不同收获可以发表。
【设计意图:按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
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出示句子,引导进一步体会,练习感情朗读。
(1)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风趣、幽默、乐观)
抓住笑着体会刘老师的幽默源自对生活的乐观。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为什么不写呢?引导学生明白围绕中心选材。
(2)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圈出描写刘老师写板书动作的词,仔细体味,你从中体会出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的跳跃旋转多少次。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想想为什么要对写板书描写得如此细腻?
刘老师工作上认真,坚强不屈的个性还可以从哪句话看出?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
站上好几个小时说明什么?为什么他不坐下来?透过这几个字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师?(工作认真、坚强不屈、严于律己、一丝不苟、乐于奉献、意志顽强等)
你此时有什么感受?把你对刘老师的敬佩之情带进去读。
文中像这样细腻的描写还有多处,我们要细心体会,只有会读书的人能够成为它的知音。
一个残疾教师对工作如此认真,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严格,为什么?
(3)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心灵手巧、热爱生活、乐观)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引导从绝不肯来体会。
指导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不屈。
)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乐观、开朗)
理解漾的表达效果,体会刘老师的乐观坚强。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乐观坚强、自强不息)
刘老师去抓风筝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对刘老师说什么?他为什么还非要自己去拿?想象师生对话,揣摩刘老师的内心。
出示想象题:看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刘老师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他一定在想:
3.腿有残疾的刘老师工作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