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基础代谢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病因特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病因特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Xu m u s h o u yi
畜牧兽医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病因特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邢培远
家禽在日常生长发育期间虽然可以 从饲料中去摄取一部分营养,但无论是什 么营养物质,只要过度的使用或是缺乏都 有很大的可能会引起机体代谢过程中的 障碍,造成营养代谢病发生。因此本文通 过对营养代谢病进行不断的分析,根据营 养代谢病的发病特点和病因提出对其预 防和诊治的相关措施,并希望以此可以对 家禽营养代谢病的诊治去有效的加强。
-159-

1.营养代谢病病因的形成 1.1 没有摄入足够的营养物 在日常中家禽如果缺乏一些矿质微 量元素和蛋白质以及某些维生素,那么就 会导致家禽因为食欲不振而引起的营养 物质摄入不足这样的现象出现。 1.2 营养物质不平衡 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在家禽的 体内是十分复杂的,如果想要维持家禽体 内营养物质的平衡,那么除了各种营养物 质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协同 和转化以及拮抗等作用去维持。就比如想 要让镁和钙以及磷这样的物质充分的吸 收,那么还需要维生素 D 去辅助,如果磷 比较少,还会出现钙难以沉积这样的情 况。 粮食中如果钙的含量过多,那么还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锰和铜以及镁还有锌 这些物质的利用和吸收。所以导致代谢病 经常发生,主要还是因为粮食的配方存在 着不合理的地方,导致了各种物质之间出 现平衡失调的现象。 1.3 对营养物质不断的增大需求 很多家禽由于生产性能的需要或者 是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导致它体内所需 的营养物质直线增加。在应激状态的时候 家禽的胃肠道病影响着消化吸收,或者是 家禽在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这样的情 况下,也很容易会出现营养代谢病。 1.4 环境或饲养的方式发生改变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 多的饲养技术和饲养方式应用在家禽的 饲养中,但是在实际应用这些新方法的时 候还是会不断地出现新的情况。就比如维 生素 K 不能从笼养鸡的粪便中获得这样 的情况。家禽饲料生产的时候为了可以有 效的控制雏鸡球虫病或其他的一些传染 病,还长期的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药物或抗 生素,对肠道微生物合成某些氨基酸或维 生素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家禽饲料储存

鸟类飞行的能源代谢和身体适应性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

鸟类飞行的能源代谢和身体适应性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

鸟类飞行的能源代谢和身体适应性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鸟类作为一种特殊的脊椎动物,拥有独特的飞行能力,不仅能够在空中自由翱翔,而且能够完成长距离的迁徙。

鸟类的飞行能力背后,是复杂的生理学和生态学机制支撑的。

其中,能源代谢和身体适应性被认为是影响鸟类飞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鸟类的能量来源在中长距离的飞行过程中,鸟类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但是,鸟类必须携带足够的能量才能在这个过程中维持生命。

因此,鸟类会选择适当的食物来源,以获得足够的能源支持飞行。

比如,在春季和夏季,鸟类会选择高蛋白、高能量的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而在秋季和冬季,鸟类则会转向更加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果实、种子等。

除了选择适当的食物来源,鸟类还会选择不同的能量来源,以应对不同的飞行状态。

鸟类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三种: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

其中,葡萄糖和脂肪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蛋白质通常只在能源不足的情况下才会被利用。

此外,葡萄糖和脂肪的利用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食物组成、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和气温等。

二、鸟类的身体适应性为了适应长时间的飞行,在进化过程中,鸟类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结构和机制。

这些适应性结构和机制能够使鸟类更加轻盈、耐久和高效的飞行。

1. 骨骼结构鸟类的骨骼结构非常轻盈。

骨头呈中空的管状结构,使得鸟类的骨头既能保证强度,又能减轻体重。

此外,鸟类的骨骼还具有许多空气腔,这些空气腔能够起到减轻体重的作用。

2. 羽毛结构羽毛是鸟类的独特特征,它不仅能够提供保暖和防水的作用,还能够帮助鸟类实现飞行。

羽毛的结构非常复杂,包括基干羽、次级羽、覆羽等多个层次。

这些羽毛和羽毛之间的干羽弓,能够为鸟类提供稳定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使得鸟类能够在空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3. 心血管系统鸟类的心血管系统能够为高强度的飞行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

例如,在高强度的飞行过程中,鸟类的心脏能够将血液泵送到肌肉组织中,在肌肉组织中分解葡萄糖和脂肪,产生能量,以维持飞行。

短时间饥饿与再进食对白头鹎体重、体温以及代谢率的影响

短时间饥饿与再进食对白头鹎体重、体温以及代谢率的影响

短时间饥饿与再进食对白头鹎体重、体温以及代谢率的影响作者:赵磊郑立云张伟黄迪飞徐云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Q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44-01【摘要】为探讨短时间饥饿与再进食对白头鹎能量代谢的影响,以及生理适应的调节机制。

以正常饲养的为对照组,在环境温度等相同的条件下,分7组(对照组、饥饿8小时、饥饿16小时、饥饿24小时、投喂8小时、投喂24小时、投喂3天),以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越长体重等明显下降,而在食物资源充足条件下体重等很快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结论是:当摄食量不足时,消耗体内的能量储备和降低个体的基础能耗对缓解短期持续限食的生存压力有利。

而白头鹎在食物资源充足的时候,通过短时间内大量进食来增加能量储备,以应对食物资源的不可预测性。

体内能量储备的增加以及个体基础能耗的相应减少是白头鹎成功适应食物资源不可预测性的关键,是其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这也是表型可塑性的结果。

【关键词】白头鹎基础代谢率能量储备饥饿再进食动物在面对不可预测的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常常是动用自身的能量储备来,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度过恶劣的生存环境。

如仓鸮(Tyto alba)在长时间饥饿下才出现体温明显降低的现象[1]。

Haftorn认为能量储备是鸟类在饥饿或食物摄入不可预测的情况下,其体内额外增加的,使其度过寒冷的夜晚和随后白天所需能量的总和[2]。

体重、体温以及基础代谢率做为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能很好的反映其能量储备。

在食物资源丰富的环境条件下,经历过食物资源短缺的动物能在很短的时期内恢复摄食、基础代谢率和体重与体温,如定量限食(50% ) 的白足鼠(Peromyscus leucopus) 在自由取食后,体重、胴体重和身体脂肪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3]。

此外,金色刺毛鼠(Acomys russatus ) 在50% 限食驯化40 d后,进行在投喂,发现其在重喂食14 d后体重和活动、摄食等行为也复到了驯化前的水平[4]。

有关鸟类减轻体重的相关特征四条

有关鸟类减轻体重的相关特征四条

有关鸟类减轻体重的相关特征四条鸟类减轻体重的相关特征是它们成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下面将介绍四条与鸟类减轻体重相关的特征。

首先,鸟类拥有轻巧的骨骼结构。

相比于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骨骼系统,鸟类的骨骼更为空心且轻盈。

这种特殊的骨骼结构使得鸟类在飞行时减少了重量负担,能够更加灵活地翱翔于天际。

例如,由于鸟类的骨骼中包含许多空腔,使得它们的骨骼较轻,这样既可以降低体重,又能够提高飞行效率。

其次,鸟类的羽毛起到了重要的减轻体重作用。

羽毛不仅提供了保暖和保护的功能,也为鸟类提供了独特的飞行能力。

鸟类的羽毛存在着层次分明的结构,最外层的飞羽具有轻巧且结实的特点,有助于降低鸟类的总体重量。

同时,羽毛的形状和设计也决定了鸟类在飞行中能够产生升力和降低阻力,从而减少了体重的负担。

第三,鸟类的消化系统适应了它们的食物需求,帮助它们减轻体重。

鸟类的消化系统相对较短,这意味着它们的食物能够更快地经过消化道,并从中提取所需的营养物质。

此外,鸟类的消化道中还包含着一种称为嗜酸菌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帮助鸟类分解纤维素,从而提高食物的消化效率。

这样一来,鸟类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食物中的营养,减少过多的负重,并提供所需的能量。

最后,鸟类的代谢率相对较高,也是减轻体重的关键特征之一。

鸟类的高代谢率使得它们能够在高能量消耗下进行飞行和快速动作,从而减少体重。

鸟类的代谢率受到基因、环境和饮食等多种因素的调控,适应了它们不同的生态环境。

正是由于高代谢率,鸟类能够在有限的食物资源下生存,并在迁徙、觅食和繁殖等活动中发挥出色的表现。

综上所述,鸟类减轻体重的相关特征包括轻巧的骨骼结构、特化的羽毛、高效的消化系统和高代谢率。

这些特征使得鸟类能够在飞行和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同时减少体重负担,提高其生存和繁衍的成功率。

了解这些特征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鸟类的生物学特性,也对于人类设计轻量化材料和创造更高效能源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动物的新陈代谢与环境温度

动物的新陈代谢与环境温度

动物的新陈代谢与环境温度动物的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总称,它与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环境温度是指动物所处的外界温度条件。

本文将探讨动物的新陈代谢如何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温度对动物生理和生态适应的影响。

一、动物的新陈代谢1.1 基础代谢率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安静、精神状态下,处于特定环境温度下,维持其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代谢水平。

基础代谢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环境温度。

研究表明,动物在低温环境下,为了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基础代谢率会增加,以产生足够的热量维持体温。

1.2 热量产生与耗散动物通过新陈代谢产生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去,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环境温度影响了动物内部热量的产生和耗散的平衡。

在寒冷环境下,动物需要增加热量产生以应对散失的热量,而在炎热环境下,动物则需要增加热量散失以防止过热。

二、温度对动物的生理适应2.1 隐温动物与恒温动物根据对待温度变化的不同适应能力,动物可以分为隐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隐温动物是指其体温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恒温动物则能够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独立于环境温度。

2.2 代谢率的调节动物可以通过调节新陈代谢率来适应环境的温度变化。

在寒冷环境中,动物的新陈代谢率通常会增加,以产生更多的热量。

而在炎热环境中,动物的新陈代谢率则会降低,以减少热量的产生,并通过其他途径散热。

2.3 四季适应动物还可以通过生理和行为的调节来适应季节性的温度变化。

例如,一些动物在新陈代谢率和体温上有显著变化,以适应冬季的低温环境。

它们会进入冬眠或减缓活动以节省能量。

三、温度对动物的生态适应3.1 分布范围的限制动物的分布范围受到环境温度的制约。

某些动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只能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生存。

例如,北极熊主要分布在极寒地区,而热带动物则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3.2 种群数量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也会对动物的种群数量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畜禽饲料与营养第三章题库

畜禽饲料与营养第三章题库

一、填空第三章试题1、畜禽营养需要是指畜禽在、和过程中对、、和等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2、测定畜禽营养需要的方法主要有和。

3、综合法常用的测定方法有、4、析因法公式为 R=aWb+cX+Dy+eZ 中,Wb 代表和 ,a 代表。

,R 代表,W 代表。

5、维持需要主要用于、和。

6、畜禽维持的能量需要用于、和。

7、影响畜禽维持需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和三个方面。

8、畜禽的体重越大,维持需要的量越。

9、按绝对量计算,高产畜禽维持需要比低产畜禽;按相对量计算,高产畜禽维持需要比低产畜禽。

10、畜禽处于等热区内,代谢率最,维持能量消耗最,生长最,营养需要量最。

11、基础代谢的能量=。

12、维持的蛋白质需要=。

13、基础代谢是指畜禽处于,适宜的及下的。

14、维生素 A、维生素 D 的维持需要量与成正比。

15、繁殖母畜按生理阶段分为和两个阶段。

16、经产母畜营养水平过高,体况过肥,应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粗饲料的比例。

17、母畜妊娠后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和。

18、经产母畜营养不足,可采用,即在配种前天提高日粮水平,在维持需要的基础上酌情增加。

19、母畜妊娠后,体重的增加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其二是。

20、妊娠母畜的蛋白质供给前期应,后期要。

21、对种公畜的营养供应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二是。

22、母畜分娩后的乳汁称为初乳。

23、初乳与常乳相比,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极其丰富,尤其是,为常乳的倍。

24、乳在乳腺中形成,其原料来自于中的养分。

25、泌乳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

26、泌乳的能量需要取决于和。

27、4%乳脂率的乳量=,其中 F 代表,M 代表。

28、乳的成分中变化最大的是,日粮对乳脂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日粮中的含量。

29、精料比例大,产生多,乳脂率会。

30、乳牛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以%为宜。

31、生物学中所讲的生长,包括了和两个概念。

32、畜牧生产中的生长动物是指从到为止的这一生理阶段的动物,包括和。

33、动物生长的指标用、和来衡量。

代谢能问题

代谢能问题

家禽的能量代谢与代谢异常现象一、前言能量是所有动物的生命之火,如果没有能量,动物就无法活动,也就无法维持生命。

既然能量是如此的重要,因此我们在饲养动物的饲粮中就必须供给适当量的能量;能量不足会延缓动物的生长速率,降低生产量;过量的热能也会影响动物的代谢,造成营养上的问题,而这些都是不经济的,会减低我们所追求的经济效益。

二、能量的来源家禽饲粮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脂是作为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在能量不足的情况下,蛋白质分解成为胺基酸也可以进入产生能量的代谢系统,作为供应能量的另一来源。

但是使用蛋白质来做为能量,在家禽生产上,是不合乎经济原则的;因为一般来说,做为蛋白质料原料,在价格上都比做为热能的原料昂贵,同时以蛋白质转换成能量的效率亦低。

一般在家禽饲料中,作为能量来源的原料,如:玉米、高梁、油脂等,约占饲料组成分的50%以上,因此,这些原料的选择,影响饲料的品质及成分至钜,必须谨慎小心。

三、能量代谢的方式能量的产生是有机物质的一种燃烧作用,主要是由含有碳(C)、氢(H)、氧(O)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经由氧化作用来产生能量,同时放出二氧化碳(CO2)及水(H2O)。

C、H、O +O2 → CO2+H2O+Energy以蛋鸡饲料为例来说明能量分配的情形(NRC, 1984):(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必需先分解成葡萄糖,再进一步氧化成CO2与H2O,放出能量。

此能量在动物体内是以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形式(ATP),存在所有活的细胞,可以随时供给能量的需要。

(二)脂肪代谢,先分解成甘油与脂肪酸,甘油可以进入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路径;脂肪酸则经由β-氧化作用,再进入三羧酸循环((TCA Cycle),完全氧化成CO2与H2O,放出能量。

(三)蛋白质分解成胺基酸,有些产醣性胺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s),包括全部非必需胺基酸及部分必需胺基酸,可以进入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路径,产生葡萄糖来供能量或维持血糖的浓度,如图5所示。

简述瓦格纳法则

简述瓦格纳法则

简述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是指在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中,物种体型与其代谢率、寿命、繁殖率等生理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这个规律最早由德国生态学家瓦格纳于1924年提出,被称为“瓦格纳法则”。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瓦格纳法则的定义瓦格纳法则是指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中,体型越大,其代谢率、寿命和繁殖率就越低。

这个规律适用于绝大部分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等。

通常情况下,这个规律被描述为“小动物比大动物更活跃”。

二、瓦格纳法则的原理1. 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是指一个生物在静息状态下所需要的能量。

体型越大的生物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身体机能运转,因此基础代谢率也就越高。

2. 表面积与体积比:表面积与体积比是指一个生物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随着体型的增大,表面积与体积比逐渐降低。

这也就意味着体型越大的生物,相对于其体积,需要更少的能量来维持其表面积。

3. 营养供应:营养供应是指一个生物所摄取到的食物和水。

体型越大的生物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满足其代谢需求。

三、瓦格纳法则的影响1. 寿命:瓦格纳法则表明,体型越大的动物寿命通常会比较长。

这是因为它们代谢率较低,身体机能运转相对缓慢,从而减缓了衰老进程。

2. 繁殖率:瓦格纳法则也表明,体型较小的动物通常具有更高的繁殖率。

这是因为它们需要更快地繁殖后代以保证种群数量稳定。

3. 生态角色:不同大小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例如,小型哺乳动物通常是捕食者和被食者之间重要的中间环节;而大型哺乳动物则往往是顶级捕食者。

四、瓦格纳法则的局限性尽管瓦格纳法则适用于大多数动物,但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

例如,某些水生动物(如鲸鱼)体型巨大,但其代谢率却相对较高;而某些飞行动物(如鸟类)体型较小,但其代谢率却相对较低。

此外,在不同环境下,瓦格纳法则的适用性也会发生变化。

五、总结总之,瓦格纳法则是一条描述动物体型与其生理特征之间关系的规律。

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个规律在生态学和生物学领域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鸟类飞翔的能量引擎了解鸟类新陈代谢的独特之处

鸟类飞翔的能量引擎了解鸟类新陈代谢的独特之处

鸟类飞翔的能量引擎了解鸟类新陈代谢的独特之处鸟类飞翔的能量引擎:了解鸟类新陈代谢的独特之处鸟类作为一类独特的生物,以其精湛的飞行能力而闻名于世。

然而,要实现高度和速度的飞翔,鸟类需要为其能量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就需要鸟类拥有独特的新陈代谢特点和能量引擎。

本文将深入探讨鸟类新陈代谢的独特之处,揭示出鸟类飞翔的能量引擎。

一、高能量需求:飞行的挑战鸟类的飞行是一项高度耗能的任务。

相比于地面行走的动物,鸟类需要克服空气阻力,并且需要持续地产生动力来支撑自己的飞行。

因此,鸟类具有更高的能量需求。

二、高代谢率:能量生产的关键鸟类之所以能够满足高能量需求,关键在于其高代谢率。

鸟类的代谢率是非常高的,通常是相对体重很大的。

在不同的飞行状态下,鸟类的代谢率会有所变化。

三、食物转化效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了满足高能量需求,鸟类必须提高食物转化效率。

鸟类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经过了长期的进化,使得它们能够更有效地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吸收和利用。

这种优化的消化系统有助于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资源。

四、脂肪代谢:长途飞行的动力长途迁徙是鸟类非常重要的行为之一,而这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

在长途飞行过程中,鸟类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脂肪代谢。

鸟类体内的脂肪储备可以提供长时间的持续能量输出,有助于它们完成漫长而艰苦的迁徙旅程。

五、氧气传递和运输:高海拔飞行的适应一些鸟类具备高海拔飞行的能力,如雄鹰等。

这就需要它们拥有高效的氧气传递和运输系统。

鸟类的呼吸系统经过特殊的适应,能够在高海拔环境下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保证飞行时的能量供应。

六、体温调节能力:飞行时的热量平衡飞行过程中,鸟类需要保持适宜的体温,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鸟类的体温调节能力是独特的,它们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调整自身的体温,保持合适的热量平衡。

总结:鸟类作为具有飞翔能力的生物,拥有独特的新陈代谢特点和能量引擎。

它们高能量需求、高代谢率、高食物转化效率、脂肪代谢能力、高氧气传递和运输能力、以及体温调节能力的独特性,使得鸟类可以实现高度和速度的飞行。

影响家禽饲料代谢能的因素

影响家禽饲料代谢能的因素

影响家禽饲料代谢能的因素家禽饲料代谢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概括起来可分为3个方面:测定方法、试验动物和饲料本身。

所有影响饲料消化吸收的因素均间接影响代谢能值。

本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

1测定方法从各种代谢能的定义上看,真代谢能(TME)>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表现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Wolynetz和Sibbald,1984)。

目前普遍采用的测定方法是排空强饲法(Sibbald,1975)。

由于试禽采食量较小,试验过程中每个操作的微小误差均会影响最终测定值。

AME随采食量增加而升高。

用内源排泄能(EEL)对AME进行校正(TME)可减小采食量的影响。

但绝食禽的EEL大于采食禽,需要进行校正。

对代谢能进行氮校正可降低测定值的变异度。

强饲过程试禽产生严重应激,可能是影响代谢能测定准确性的一大隐患。

关于其解决办法目前还无人作过研究。

试禽强饲前消化道未完全排空,会使代谢能测定值偏低;而排泄物收集期过短又会使测定值偏高。

因此确定合适的绝食排空期和排泄物收集期很重要。

目前,鸡上普遍采用48h+48h模式,而鸭上则很不统一(24-54h+24-54h),鹅上少见报道。

强饲禽饮水少,会增大测定值的变异度,测定期内定时喂水可降低其离差。

用敞口盘收集排泄物,排泄物易受污染,影响精确性,目前多采用集粪瓶(袋)。

排泄物在收集过程中会分解释放能量,加酸(硫酸、盐酸、酒石酸)和甲醛可抑制分解。

2试验动物2.1试禽种属、品种鸡和水禽消化生理存在很大差异。

Siregar和Farrell (1980)研究表明,鸭和鸡基础代谢和基础日粮代谢能力不同。

禁食鸭饥饿产热、氮排泄、体重损失、脂肪代谢均高于禁食鸡,采食鸭ME、饮水量、脂肪沉积则高于鸡。

肉鸭比肉鸡对纤维有较好的耐受性(宋代军和王康宁,2000)。

韩友文和吴成坤(1984)认为水禽EEL低于鸡。

许多比较试验显示,鸭饲料代谢能值高于鸡(宋代军和王康宁,2000;Ragland,1997)。

基础代谢率动物生理学

基础代谢率动物生理学

基础代谢率动物生理学
基础代谢率(BMR)是指在静息状态下,维持基本生理功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率。

在动物生理学中,基础代谢率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它反映了动物体内的能量消耗情况,并且可以反映出动物的新陈代谢水平和健康状况。

基础代谢率在动物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用来评估动物的能量需求和代谢状态。

对于不同种类的动物,基础代谢率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受到动物体型、体温调节方式、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小型哺乳动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基础代谢率,因为它们的体表积相对较大,散热较快,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

此外,基础代谢率还受到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状态、饮食习惯等都可能对基础代谢率产生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动物的基础代谢率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温度、湿度、海拔等因素都可能对基础代谢率产生影响。

研究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理特征和适应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础代谢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动物的能量利用策略和生存策略。

此外,基础代谢率的研究对于动物的保护和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合理的饲养和保护措施。

总之,基础代谢率在动物生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动物的能量代谢水平和生理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理特征和适应能力,对于动物的保护和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动物的代谢速率与温度变化

动物的代谢速率与温度变化

同位素示踪法研究
简介:同位素示踪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动物代谢速率与温度变化的方法,通过追踪同位素标 记物的变化来监测代谢过程。
原理:同位素示踪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追踪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通过测量标记 物的放射性强度,可以计算出代谢速率。
实验设计: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标记物注入动物体内,然后通过测量标记物的放射性强度 来监测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观察法研究
定义:通过观察 动物在不同温度 下的行为和生理 变化来研究其代 谢速率与温度变 化的关系。
优点:可以实时 记录动物的行为 和生理变化,获 取一手数据,且 对动物干扰较小。
缺点:观察结果 可能受到观察者 主观因素的影响, 且需要耗费大量 时间和人力。
应用范围:适用 于研究小型哺乳 动物、鸟类等动 物的代谢速率与 温度变化的关系。
温度变化对动物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温度变化对动物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分析温度变化对动物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机制。
探讨动物代谢速率与温度变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动物种类和生理状态对非线性关系的影响 环境温度变化对非线性关系的影响 代谢速率与温度变化之间的阈值效应 非线性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深入了解不同物种在不同温度 下的生理和行为变化
探索温度变化对动物代谢速率的长期影响
建立长期监测 系统,跟踪不 同物种在不同 温度下的代谢
速率变化
研究温度变化 对动物生理机 能的影响,如 消化、呼吸等
探讨温度变化 对动物行为的 影响,如活动 范围、觅食行
为等
分析温度变化 对动物种群分 布和数量的影 响,预测物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节体温:一些动物通过调节体温 来应对极端温度,例如通过冬眠或 夏蛰的方式。

饲养动物的能量需求与能量代谢

饲养动物的能量需求与能量代谢

饲养动物的能量需求与能量代谢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了解和满足动物的能量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动物的能量需求与其能量代谢息息相关,能量的供给与摄取不足或过剩都会对动物的健康和生长产出产生影响。

本文将就饲养动物的能量需求与能量代谢展开讨论。

一、能量需求的基本概念能量需求是指动物在其生命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总量。

这个能量总量包括基础代谢率、生长代谢、运动代谢和繁殖代谢等。

基础代谢率是指动物在安静、非消化状态下的能量消耗,也称为静态代谢。

生长代谢是指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包括增加新组织和维持组织生长所需的能量。

运动代谢是指动物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不同种类的动物和运动强度会导致不同的运动代谢。

繁殖代谢是指动物进行生殖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消耗。

二、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1. 动物种类: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能量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例如,大型哺乳动物由于体重较大,其能量需求相对较高;相对而言,小型哺乳动物的能量需求相对较低。

2. 年龄和生长状态:动物的年龄和生长状态会对能量代谢产生重要影响。

幼崽和生长期的动物由于需要维持生长所需能量,相较于成年动物有更高的能量需求。

3.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对动物的能量需求具有显著影响。

较低的环境温度会导致动物的体温降低,从而增加其能量消耗以维持体温正常。

4. 生理状态:怀孕、哺乳等生理状态会增加动物的能量需求。

三、饲料能量的评价和供给了解饲料的能量评价和供给对确保动物的能量需求至关重要。

通常使用的饲料能量评价方法有槽样法、代谢能法和直接测定法。

槽样法是指通过测量饲料在动物消化道中的消化情况,评估其能量含量。

代谢能法是通过测量动物在特定条件下的能量平衡来评估饲料的能量价值。

直接测定法是通过实验室分析技术直接测定饲料中的能量含量。

根据动物的能量需求,合理供给饲料能量对于饲养效果和生产效益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实际饲养中,可以通过日粮的能量平衡来实现饲料能量的供给。

日粮的能量平衡可以通过计算日粮能量的摄入和消耗来实现。

食物组分差异对树麻雀能量代谢及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食物组分差异对树麻雀能量代谢及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食物组分差异对树麻雀能量代谢及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影响徐兴军;田金波;王有祥;王卿惠;薛明强;邵淑丽;王维禹;张伟伟;李旭艳【摘要】为探寻食物组分差异对小型鸟类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的影响,了解小型鸟类如何通过自我调节以应对不良环境条件变化的生存策略.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小米Setaria italica),稗草籽组(饲喂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籽),黄粉虫组(饲喂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8只·组-1,进行驯化,4周后通过烘干恒质量法、索氏抽提法、硫酸-蒽酮法、石蜡切片法等方法,测定其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体质量、器官鲜质量和干质量、体脂质量分数、糖原质量分数和消化道长度,消化道绒毛高度、宽度、黏膜层厚度及肠壁截面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4周后,3组树麻雀基础代谢率与第1周相比分别增加0.14, 0.35和0.11 mL·g-1·h-1,稗草籽组与对照组和黄粉虫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黄粉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黄粉虫组大肠、小肠、十二指肠、直肠、肌胃的鲜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对照组(P<0.01),黄粉虫组十二指肠、肌胃的干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大肠、直肠的干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黄粉虫组(P<0.01);稗草籽组和黄粉虫组的消化能、消化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 3组树麻雀大肠、小肠、十二指肠长度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稗草籽组、黄粉虫组大肠绒毛高度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对照组、稗草籽组的小肠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黏膜层厚度与黄粉虫组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表明食物组分差异是影响树麻雀能量代谢和消化道形态改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ood components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digestive tract of small birds (Passer montanus), for understanding thesurvival strategy of P. montanus through self-regulation in response to adverse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bir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control group(fed with millet-Setaria italica), a grass seed group(fed with grass-Echinochloa crusgalli seed), and a mealworm group(fed with mealworms-Tenebrio molitor).The birds have been domesticating for four weeks until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were detected, such as the basal metabolic rate(BMR)and body mass, organ quality of fresh and dry weight, body fat mass fraction,glycogen content,length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the digestive tract mucous membrane layer thickness and height,width,cross-section of the intestinal wall.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sal metabolic rates of the birds in the three groups(control group, grass seed group, mealworm group)were increased by 0.14, 0.35 and 0.11 mL·g-1·h-1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week, and it was higher in the grass seed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P<0.05). Body mass of the birds were all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P<0.01). Organ fresh weight of the large intestine, small intestine, duodenum and rectum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rass seed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grass se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1).Dry weight of duodenum and muscle stomach of the birds in the mealworm group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as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1), while dry weight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in control group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ass group and mealworm group (P<0.01). Digestible energy and digestibility of the birds in the mealworm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ass group(P<0.01). The length of large intestine, small intestine, duodenum of the birds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1).The heights of large intestinal villus in the grass seed group and mealworm group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nd the height and mucosal layer thickness of small intestine and duodenum villu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grass seed group were all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ose in the mealworm group(P<0.01). The differences of food compon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would influence energy metabolism and digestive tract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P.montanus.【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5)002【总页数】8页(P347-354)【关键词】动物学;树麻雀;食物组分差异;基础代谢率;石蜡切片;消化道【作者】徐兴军;田金波;王有祥;王卿惠;薛明强;邵淑丽;王维禹;张伟伟;李旭艳【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63;Q959.7食物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其品质、可获得性、种类等是动物能量学、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鸟类基础代谢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鸟类基础代谢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鸟类基础代谢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制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

除了特殊情况下的无氧代谢,生物体产生的热量与消耗的氧气成正比[1,2](Bicudo et al., 2002; Burton & Weathers, 2003),现在BMR已经成为种间和种内能量代谢水平比较的重要参数,它能反映不同物种不同个体的能量消耗水平。

通常以动物的耗氧速率作为量度。

BM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不同物种BMR的种内和种间变异及其与体重的异速生长关系[3],BMR与最大代谢率或可持续代谢率的关系[4,5],以及与生活史特征(如后代的体重、幼仔重生之速度等)之间的关系[6,7]。

BMR概念最早是由Dubois提出并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后来被Kleiber和Benedict 应用于家养哺乳动物,随着能量学的发展,BMR概念被逐渐应用到人类以外的恒温动物的研究中。

迄今研究者们已经对大量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代谢进行了研究。

例如Hayssen等总结了293种哺乳动物的BMR,Elgar总结265种,MeNab总结了321种,Heus-ner总结了391种, Daan对22种鸟类的BMR进行比较。

Williams和Tieleman[8]将戴胜百灵分别放在15℃和36℃温度条件下驯化3周,然后测量各组动物的BMR和各种内脏器官的干重。

结果发现进行低温驯化的戴胜百灵其BMR显著高于高温驯化组。

Tieleman[9]等报道将林百灵(Lullula arborea),云雀(Alauda arvensis),钉踝百灵(Chersomanes albofasciata)和图氏沙百灵(Eremalauda dunni)置于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冷暴露时,实验动物的BMR水平、肠管、肝脏和胃的重量较对照组(35℃处理)都有所提高。

动物的基础代谢率

动物的基础代谢率

动物的基础代谢率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是指在静息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消耗速率。

它是生物体内许多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过程所需的能量的总和。

基础代谢率可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动物的体重、年龄、性别、环境温度、饮食、运动水平和遗传因素等。

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是通过测量动物在静息状态下的氧气消耗速率来确定的。

通常,以单位体重每小时的氧气消耗量表示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通常以卡路里或焦耳等单位衡量,可以用来评估动物对食物的需求和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生命机能和基本的有机活动,例如细胞分裂、细胞再生、呼吸、体温调节和心脏跳动等。

它还包括维持各种生化反应和体内化学平衡所需的能量。

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基础代谢率,这是由于它们的生理结构、行为特征和适应环境的不同。

体重是影响动物基础代谢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体重较大的动物基础代谢率较高,因为它们有更多的细胞和更多的生物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其功能。

但是,小动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基础代谢率,因为相对于其体重,它们的新陈代谢更为活跃。

年龄也会对动物的基础代谢率产生影响。

年幼的动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基础代谢率,因为它们有更多的细胞分裂和组织生长的需求。

随着动物的成长和成熟,基础代谢率会逐渐降低。

性别也可能影响动物的基础代谢率。

雄性动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基础代谢率,因为它们通常拥有更多的肌肉质量和面积。

肌肉对能量的需求较高,所以雄性动物通常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其基本生理功能。

环境温度也被证明影响动物的基础代谢率。

在寒冷的环境中,动物的基础代谢率会增加,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

相反,在炎热的环境中,动物的基础代谢率会下降,因为它们需要更少的能量来保持体温稳定。

饮食和运动水平也是影响动物基础代谢率的重要因素。

动物的食物摄入量和营养质量会直接影响其基础代谢率。

饮食不均衡或营养不足可能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

而运动水平的增加可以提高动物的基础代谢率,因为运动需要额外的能量供给。

影响家禽饲料代谢能的因素

影响家禽饲料代谢能的因素

影响家禽饲料代谢能的因素家禽饲料代谢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概括起来可分为3个方面:测定方法、试验动物和饲料本身。

所有影响饲料消化吸收的因素均间接影响代谢能值。

本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

1测定方法从各种代谢能的定义上看,真代谢能(TME)>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表现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Wolynetz和Sibbald,1984)。

目前普遍采用的测定方法是排空强饲法(Sibbald,1975)。

由于试禽采食量较小,试验过程中每个操作的微小误差均会影响最终测定值。

AME随采食量增加而升高。

用内源排泄能(EEL)对AME进行校正(TME)可减小采食量的影响。

但绝食禽的EEL大于采食禽,需要进行校正。

对代谢能进行氮校正可降低测定值的变异度。

强饲过程试禽产生严重应激,可能是影响代谢能测定准确性的一大隐患。

关于其解决办法目前还无人作过研究。

试禽强饲前消化道未完全排空,会使代谢能测定值偏低;而排泄物收集期过短又会使测定值偏高。

因此确定合适的绝食排空期和排泄物收集期很重要。

目前,鸡上普遍采用48h+48h模式,而鸭上则很不统一(24-54h+24-54h),鹅上少见报道。

强饲禽饮水少,会增大测定值的变异度,测定期内定时喂水可降低其离差。

用敞口盘收集排泄物,排泄物易受污染,影响精确性,目前多采用集粪瓶(袋)。

排泄物在收集过程中会分解释放能量,加酸(硫酸、盐酸、酒石酸)和甲醛可抑制分解。

2试验动物2.1试禽种属、品种鸡和水禽消化生理存在很大差异。

Siregar和Farrell (1980)研究表明,鸭和鸡基础代谢和基础日粮代谢能力不同。

禁食鸭饥饿产热、氮排泄、体重损失、脂肪代谢均高于禁食鸡,采食鸭ME、饮水量、脂肪沉积则高于鸡。

肉鸭比肉鸡对纤维有较好的耐受性(宋代军和王康宁,2000)。

韩友文和吴成坤(1984)认为水禽EEL低于鸡。

许多比较试验显示,鸭饲料代谢能值高于鸡(宋代军和王康宁,2000;Ragland,1997)。

动物能量代谢指标

动物能量代谢指标

动物能量代谢指标⼀、动物能量代谢概述动物能量代谢,是指动物摄⼊的⻝物在体内经过⼀系列的⽣物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以供机体利⽤的过程。

这⼀过程是动物⽣命活动的基础,对动物的⽣⻓、发育、繁殖等都起着⾄关重要的作⽤。

动物能量代谢的效率和⽔平,直接影响到动物的⽣存和适应环境的能⼒。

因此,研究动物能量代谢的指标,对于了解动物的⽣理机能、提⾼动物的健康状况和⽣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能量代谢的指标1.基础代谢率(BMR)基础代谢率是指动物在清醒、安静状态下,不受肌⾁活动、⻝物摄⼊、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它是研究动物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之⼀,反映了动物维持基本⽣理功能所需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的⾼低与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2.能量转化效率(ECE)能量转化效率是指动物在⽣⻓或⽣产过程中,每消耗⼀定数量的能量所获得的⽣⻓或产出的⽐值。

例如,饲料转化效率是指动物在摄取⼀定量的饲料后,所获得的⽣⻓或产出的⽐值。

能量转化效率的⾼低直接影响到动物的⽣⻓速度、⽣产性能以及饲料的利⽤率。

3.氧热价(SATP)氧热价是指动物在呼吸过程中,每消耗⼀升氧⽓所释放的热量。

它反映了动物呼吸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和释放情况,是研究动物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之⼀。

氧热价的计算公式为:SATP=(Q–VO2)/VO2,其中Q为动物呼吸过程中释放的总热量,VO2为动物呼吸过程中消耗的氧⽓量。

4.热增耗(H/B)热增耗是指动物在摄取⻝物后,为消化、吸收、代谢⻝物⽽额外消耗的能量。

热增耗是研究动物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之⼀,反映了动物对⻝物的消化吸收能⼒和对能量的利⽤效率。

热增耗的计算公式为:H/B=(Q–BMR)/BMR,其中Q为动物摄取⻝物后所释放的总热量,BMR为动物的基础代谢率。

5.能耗指数(ECI)能耗指数是指动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能耗与理想环境下的能耗之⽐值。

它反映了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存能⼒和适应能⼒,是研究动物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之⼀。

甲状腺激素对白头鹎基础产热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对白头鹎基础产热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对白头鹎基础产热的影响彭丽洁;唐小丽;柳劲松;孟海涛【摘要】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基础产热有调节作用,甲状腺活性的增加往往与基础代谢的增加相伴行.通过每日饲喂甲状腺素(T_4)研究了甲状腺机能亢进对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代谢产热的影响.代谢率的测定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采用铂氧电极-溶氧仪测定,反应温度为30℃,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状态4呼吸采用铂氧电极.溶氧仪测定,反应温度为30℃,线粒体蛋白的测定以牛血清蛋白作为标准,采用Folin-phenol方法,测定肝脏和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甲亢组的基础代谢率(BMR)明显升高;肝脏及肌肉组织状态4呼吸增加;肝脏和肌肉线粒体的COX活力升高.【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0(030)006【总页数】8页(P1500-1507)【关键词】白头鹎;甲状腺机能亢进;基础代谢率;产热调节【作者】彭丽洁;唐小丽;柳劲松;孟海涛【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内温动物通过增加产热和保持热量来维持正常的体温与能量平衡[1- 2]。

动物的产热包括两大类:专性产热和选择性产热。

专性产热是指动物在热中性温度区的产热,产生于全身各个器官。

主要包括基础代谢产热[3]。

选择性产热是指动物对环境胁迫、季节信号等生态因子做出的有别于专性产热的代谢反应,又称为兼性产热、调节性产热或适应性产热。

主要包括非颤动性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NST)、颤抖性产热(shivering thermogenesis, ST)以及食物诱导的产热(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 DIT)[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类基础代谢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制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

除了特殊情况下的无氧代谢,生物体产生的热量与消耗的氧气成正比[1,2](Bicudo et al., 2002; Burton & Weathers, 2003),现在BMR已经成为种间和种内能量代谢水平比较的重要参数,它能反映不同物种不同个体的能量消耗水平。

通常以动物的耗氧速率作为量度。

BM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不同物种BMR的种内和种间变异及其与体重的异速生长关系[3],BMR与最大代谢率或可持续代谢率的关系[4,5],以及与生活史特征(如后代的体重、幼仔重生之速度等)之间的关系[6,7]。

BMR概念最早是由Dubois提出并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后来被Kleiber和Benedict 应用于家养哺乳动物,随着能量学的发展,BMR概念被逐渐应用到人类以外的恒温动物的研究中。

迄今研究者们已经对大量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代谢进行了研究。

例如Hayssen等总结了293种哺乳动物的BMR,Elgar总结265种,MeNab总结了321种,Heus-ner总结了391种, Daan对22种鸟类的BMR进行比较。

Williams和Tieleman[8]将戴胜百灵分别放在15℃和36℃温度条件下驯化3周,然后测量各组动物的BMR和各种内脏器官的干重。

结果发现进行低温驯化的戴胜百灵其BMR显著高于高温驯化组。

Tieleman[9]等报道将林百灵(Lullula arborea),云雀(Alauda arvensis),钉踝百灵(Chersomanes albofasciata)和图氏沙百灵(Eremalauda dunni)置于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冷暴露时,实验动物的BMR水平、肠管、肝脏和胃的重量较对照组(35℃处理)都有所提高。

Burness等[10]认为动物体内的代谢活性器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会由于个体的环境条件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产生可逆性的改变,如拟戴胜百灵(Alaemon alaudipes)为适应低温可增大肝脏、肾脏和小肠的大小,而这些器官则是与BMR显著相关的,这可导致BMR的提高。

我国鸟类能量学起步较晚,力量较弱,并多集中在热调节的生理学方面。

从70年代开始,在研究鸟类的静止代谢率、幼鸟体温调节及耗氧量等热生理能量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11](李世纯等,1979);华东师范大学的陆健健教授也作了有关我国鸟类能学发展的“能量生态学”的专题综述。

从80年代起,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张晓爱研究员开展了高原鸟类能学的研究。

为了估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通过鸟类群落的能量流,测定了高寒草甸鸟体能含量的季节变化,同时测定了几种鸟的标准代谢率及探讨幼鸟发育的热调节机制[12](邓合黎和张晓爱,1990);小型鸟类的体温调节与能量代谢也有一些报道[13,14](陈小勇等,1999;钱国桢和徐宏发,1986)。

21世纪初柳劲松教授等在小型鸟类的个体水平、组织水平和细胞水平上探讨了亚热带和北温带等地区的小型鸟类热能代谢和体温调节的适应变化,表明了不同鸟类的热能代谢特征是对各自环境的适应。

目前,我国鸟类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最基本和最复杂等不同方向展开研究,探索基础产热的机理。

基础产热是生理生态学中的重要指标,能反映不同物种及同种不同个体间的能量消耗水平,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5,16](McNab, 1997; Weathers, 1997)。

近几十年来鸟类基础产热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热切关注的主题之一,2006年3月召开的第二届《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of temperature regulation》国际学术讨论会,鸟类基础产热的研究仍然是一个主要议题。

影响鸟类基础产热的因素很多,包括气候、季节和食物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包括激素、器官和线粒体的理化特征等内部因素[17,18,19](Baldwin et al., 1980; Lovegrove, 2003; McKechnie & Wolf, 2004)。

对基础产热机理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基础产热在适应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阐述动物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

[20](宋志刚和王德华,2001a)1气候和栖息环境鸟类的基础产热与其地理分布的气候带和栖息环境密切相关[21](Aschoff & Pohl, 1970)。

一般热带鸟类的基础产热比温带鸟类的要低,温带鸟类的基础产热比寒带鸟类的低。

生活在寒冷地带,特别是极地气候的大多数鸟类具有较高的基础代谢。

鸟类常年暴露于低温环境中,自身维持的能量代价较高,产热能力应维持在较高水平,高水平的基础代谢直接反映了鸟类对气候的适应[19](McKechnie & Wolf, 2004)。

某一地区某种鸟类的代谢水平与总体鸟类能量代谢一般模式的差异,可能反映出该物种对环境独特的适应机制和进化对策高纬度地区鸟类的高代谢可能与某些组织或器官的相关酶类的高活性密切相关[22](Swanson, 2001),但需进一步证实。

2季节鸟类的基础产热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22](Swanson, 2001)。

有些鸟类冬季代谢率明显增加,有些鸟类代谢率在冬季降低[23](Swanson and Weinacht, 1997)。

由于季节性试验周期长,有些季节实验材料不易获得,国内外在这一方面开展的工作较少,造成这种基础代谢差异的机理尚不清楚。

3光照光照对鸟类的基础产热有很大的影响,短光可以增加鸟类的基础产热[24](Swanson and Olmstead, 1999)。

然而,不同地带鸟类的基础产热对光的反应程度不同,其产热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器官、线粒体肝脏是内温动物最大的代谢器官之一,同时也是动物产热的主要贡献者之一[25,26](Piersma & Drent, 2003; Villarin et al., 2003)。

在基础状态下,肝脏可占据总代谢的20-25%,[27,28](Steffen和Roberts, 1977; Rolfe和Brown, 1997)。

由于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在有氧代谢中,主要的氧气消耗和A TP的合成发生在骨骼肌线粒体中,因此它也是机体代谢产热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Daan[29](1990)认为,体重相近的不同物种,其基础代谢差异可能反映了产生高的非基础代谢所必需的“代谢机器”(metabolic machinery)的进化(这些非基础代谢是指在繁殖、冷暴露和可恢复的运动期间的能量需求)。

根据这一假设,基础代谢反映了那些产生高代谢率的组织或器官的维持消耗,这些器官可能包括把能量转化为可利用形式的器官—肝脏,能量运输器官—心脏和排泄最终废物的器官—肾脏等[30,31](Konarzewski et al., 1995; Starck & Beese, 2001.)。

Daan[29](1990)同时指出,虽然这些器官的重量仅占体重的一小部分,但单位重量组织的代谢活性很高,对基础代谢有相对较大的贡献[32](McWilliams & Karasov,2001)。

Daan[29](1990)统计了22种鸟的数据,发现心脏和肾脏的组织重量能够反映基础代谢的差别,因而推断基础代谢率的种间差异是代谢活性器官重量差异造成的。

目前不同器官对基础代谢的尚存争议,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加深我们对鸟类基础产热的认识,充实生理生态学的理论及其进化意义。

5 体重在所有这些影响因素中,毫无疑问体重的影响最为重要。

其它各种因素对动物BMR的影响因种而异。

BMR与体重的关系是—异速增长关系(allometry)。

即体重较小的动物其单位体重的BMR相对较大。

BMR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已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广泛研究。

一般认为整体BMR正相关于体重的0.75次方。

这一值最先由Broxtv等和Kleiber提出。

研究各种因素对BMR的影响,有利于对鸟类的生活史对策,生理学及进化等许多重要方面的理解。

进一步研究生态环境因子对BMR的作用机理,对于理解动物BMR的调节和产热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Bicudo EJPW, Bianco AC, Vianna CR. Adaptive thermogenesis in hummingbirds. J. Exp. Biol. 2002, 205:2267~2273.[2] Burton CT, Weathers WW. Energetics and thermoregulation of the gouldian finch Erythrura gouldiae. Emu.2003, 103: 1~10.[3] Hayssen V and R C Lacy. Basal metabolic rate in mammals:taxonomic differences in the allometry of BMRand body mass [J]. Comp Biochem physiol. 1985, 81A: 741~754.[4] Koteja P. Maximum cold induced energy assimilation in a rodent , A podemus flavicollis [J]. Comp BiochemPhysiol. 1995, 112: 479~485.[5] Koteja P. Limits to the energy budget in a rodent , Peromyscus maniculat us , does gut capacity set the limit [J]Physiol Zool. 1996, 69: 994~1 020.[6] Harvey P H, M D Pagel and J A Rees Mammalian metabolism and life histories [J]. A merican Nat uralist.1991, 137: 556~566.[7] Hayes J P, T J r Garland and M R Dohm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metabolism and reproduction of Mus : areenergetics and life history linked [J] Funct Ecol. 1992, 6: 5~14.[8] Williams J, Tieleman BI. Flexibility in basal metabolic rate and evaporative water loss among hoopoe larksexposed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s. J. Exp. Biol. 2000, 203: 3153~3159.[9] Tieleman B I, Williams J B, Buschur M E, et al.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larks along an aridity gradient: aredesert birds more flexible? Ecology. 2003, 84: 1800~1851.[10] Burness, G P R C Ydenberg and P W Hochachka. Interindividual variatility body composition and restingoxygen consumption rate in breeding tree swallows, Tachycineta bicolor [J]. Physio Zool. 1998, 71: 247~256.[11] 李世纯,刘炳谦,刘喜悦.麻雀雏鸟体温调节的发育.动物学报,1979,25(4):395~370.[12] 邓合黎,张晓爱.高寒草甸几种雀形目鸟类的标准代谢(SMR).动物学报,1990,36(4):377~384.[13] 陈小勇,罗兰,刘乃发,何德奎.大石鸡的静止代谢率.动物学报,1999,45(1):114~116.[14] 钱国桢,徐宏发.绿翅鸭和琵嘴鸭的换羽及静止代谢率.动物学报,1986,32(1):68~73.[15] McNab BK. On the utility of uniformity in the definition of basal rate of metabolism. Physiol. Zool. 1997,70:718~720.[16] Weathers WW. Energetics and thermoregulation by small passerines of the humid, lowland tropics. Auk. 1997,114: 341~353.[17] Baldwin RL, Smith NE, Taylor J, Sharp M. Manipulating metabolic parameters to improve growth rate andmilk secretion. J. Anim. Sci. 1980, 51: 1416~1428.[18] Lovegrove BG.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on the basal metabolic rate of small mammals: a slow-fast metaboliccontinuum. J. Comp. Physiol B. 2003, 173: 87~112.[19] McKechnie AE, Wolf BO. The allometry of avian basal metabolic rate: good predictions need good data.Physiol. Biochem. Zool. 2004, 77: 502~521.[20] 宋志刚,王德华,基础代谢产热的分子机制.生理科学进展,2001a,32(4):356~358.[21] Ashoff J , Pohl H ,.Der ruheumsatz yon vogeln als funktion der tazeszeitund der korpergrosse. J . Ornithol.1970,111: 38~47.[22] Swanson DL. Are summit metabolism and thermogenic endurance correlated in winter–acclimatizedpasserine birds? J. Comp. Physiol.B. 2001,171: 475~481.[23] Swanson DL, Weinacht DP. Seasonal effects on metabolism and thermoregulation in northern bobwhite.Condor. 1997,99: 478~489.[24] Swanson DL, Olmstead KL. Evidence for a proximate influence of winter temperature on metabolism inpasserine birds. Physiol. Biochem. Zool. 1999, 72: 566~575.[25] Piersma T, Drent J. Phenotypic flexibi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organismal design. Trends Ecol. Evol. 2003,18: 228~233.[26] Villarin JJ, Schaeffer PJ, Markle RA, Lindstedt MS. Chronic cold exposure increases liver oxidative capacityin the marsupial Monodelphis domestica. Comp. Biochem. Physiol. 2003, 136A: 621~630.[27] Steffen JM, Roberts JC, Temperature acclimation in the Mongolian gerbil(Meriones unguiculatus):biochemical and organ weight changes. Comp. Biochem. Physiol. 1977, 58B: 237~242.[28] Rolfe DFS, Brand MD, The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itochondrial proton leak in animal cells andtissues. Biosci. Rep. 1997, 17: 9~16.[29] Daan S, Masman D, Groenewold A. Avian basal metabolic rates: their association with body composition andenergy expenditure in nature. Am. [J] Physiol. 1990,259R: 333~340.[30] Konarzewski M, Diamond J. Evolution of basal metabolic rate and organ masses in laboratory mice. Evolution. 1995, 49: 1239~1248.[31] Starck JM, Beese K. Structural flexibility of the intestine of Burmese python in response to feeding. J. Exp.Biol. 2001, 204: 325~335.[32] McWilliams SR, Karasov WH.Phenotypic flexibility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migratory birds and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Comp. Biochem. Physio. 2001, 128A: 579~5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