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2011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详解

2011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详解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2011 版主编:刘大为副主编:隆云编者:郭海凌、李尊柱、李中建、柴文昭、周翔、王郝、芮曦、崔娜、张青、王小亭、杜微、何怀武、刘晔、赵华、汤铂、丁欣、陈焕、张宏民、李素玮、杨艳丽、公茂磊目录第一篇:科室管理 (5)第一章重症医学科各级岗位职责 (5)第二章应急预案 (14)第三章重症患者评分制度 (26)第四章收治病人常规 (33)第五章院内外转运常规 (35)第六章接触患者实施准则 (37)第七章护理记录常规 (42)第八章查对制度 (52)第九章会诊制度 (55)第二篇:常见病症 (58)第一章休克诊疗常规 (59)第二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78)第三章AECOPD及重症哮喘诊疗常规 (82)第四章急性肾损伤与肾衰竭诊疗常规 (88)第五章颅脑术后诊疗常规 (94)第六章重症急性胰腺炎 (95)第七章急性消化道出血处理常规 (97)第八章肝脏衰竭 (98)第十章出凝血障碍 (121)第十一章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124)第十二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3)第十三章围手术期管理 (143)第十四章水电酸碱平衡紊乱 (145)第十五章镇静镇痛 (154)第十六章院内感染防治措施 (156)第十七章心律失常诊治常规 (158)第十八章重症患者感染诊治常规 (165)第二十章重症患者抗生素应用常规 (170)第二十一章胃肠营养常规 (205)第二十二章低氧处理常规 (219)第二十三章突发高热处理常规 (221)第二十四章腹腔高压处理常规 (231)第二十五章突发腹痛处理常规 (233)第二十六章心率增快处理常规 (235)第二十七章尿少处理常规 (237)第三篇:操作技术 (237)第一章气道管理 (237)第二章机械通气技术 (242)第三章动脉静脉导管置入术 (250)第五章ECMO (271)第六章纤维支气管镜应用 (277)第七章超声技术 (279)第八章神经系统监测 (284)第九章呼吸系统监测技术 (289)第十章微循环监测 (311)第十一章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312)第一篇:科室管理第一章重症医学科各级岗位职责重症医学科主任岗位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承担临床科主任的全部职责,是ICU质量管理与病人安全的第一责任者,确保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及合理的治疗。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程(共41项)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程(共41项)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程(共41项)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程(共41项)1. 接诊与入院程序
1.1 病人接诊与评估程序
1.2 入院手续办理
1.3 病人家属的陪护安排
2. 临床病史记录要求
2.1 病史采集方法
2.2 病情描述和主要病史记录内容
3. 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
3.1 生命体征监测频率要求
3.2 生命体征评估细节要求
4. 实验室检查要求
4.1 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要求4.2 特殊实验室检查项目要求
5. 影像学检查要求
5.1 X光检查要求
5.2 CT扫描与MRI检查要求
6. 输液与输血管理
6.1 静脉输液管理要求
6.2 输血管理流程
7. 药物治疗要求
7.1 药物使用原则
7.2 药物配制与给药要求
8. 呼吸机治疗要求
8.1 呼吸机使用适应症与禁忌症8.2 呼吸机参数设定要求
9. 气管插管与拔管要求
9.1 气管插管适应症与禁忌症
9.2 气管拔管标准与注意事项
10. 化痰与吸痰操作规程
10.1 化痰操作要求
10.2 吸痰操作要求
...
41. 出院与随访管理
41.1 出院流程与出院证明开具要求
41.2 出院后的随访管理要求
以上是重症医学科的各项规程,共计41项。

每项规程都对应着不同的操作要求和流程,医护人员需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保证医护人员了解并且能够有效地执行各项规程。

重症医学科管理规定

重症医学科管理规定

重症医学科管理规定
为规范重症医学科管理,根据卫生部办公厅《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管理规定管理范围涵盖全院设有标准ICU病房的科室。

二、全院重症医学床位由重症医学科统一协调,重症医学科对第一条中所涉及的各专科ICU床位有统一的业务管理权,重症医学科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执行权限,对其他专科ICU 业务上进行指导,对床位不足或过剩等情况进行统一调配。

三、各重症ICU原则上应收治以下患者:
(一)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系统功能衰竭,经过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恢复的患者。

(二)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密的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三)在慢性器官或者系统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或接近原来状态的患者。

(四)其他适合在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和治疗的患者。

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肿瘤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加强监测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重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

四、下列病理状态的患者应当转出重症医学科:
(一)急性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已基本纠正,需要其他专科进一步诊断治疗;
(二)病情转入慢性状态;
(三)病人不能从继续加强监护治疗中获益。

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2

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2

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为加强重症医疗科建设,规范重症医学科医疗活动有序、高效开展,充分发挥综合抢救能力,促进学科发展,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重症各项诊疗技术、进行重症医疗行为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重症诊疗技术是指经病人需进行紧急生命支持和持续生命支持的情况下,为挽救患者生命所采取的一诊疗行为的总和.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心肺复苏等.一、医疗机构条件1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2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4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5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能力,能随时为重症医学科提供床旁B超、血液净化仪、X线摄片等影像学,以及生化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

6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患者的需要,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

重症医学科每天至少应保留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

7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8重症医学科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宜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

二、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重症医学科的各项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的各项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的各项规章制度一、门诊规章制度1. 门诊接诊制度(1)门诊接诊要遵守先来先服务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合适的看诊时间。

(2)重症医生要认真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做好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及时将患者送入急诊或留观。

2. 门诊排班制度(1)根据科室的工作量和患者的就诊需求,制定合理的门诊排班表,并保证医生和护士的轮班制度。

(2)排班表中要包括医生和护士的姓名、班次、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等内容,保证科室的正常运转。

3. 门诊急救制度(1)门诊急救时,医生和护士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稳定患者病情,并及时转入急诊或住院治疗。

(2)门诊急救设备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及时维护和更新,以确保急救效果。

二、急诊规章制度1. 急诊接诊制度(1)急诊科医生要全天候值班,接诊重症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并及时安排转入重症医学科或其他科室。

(2)急诊接诊时要先稳定患者病情,做好急救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2. 急诊抢救制度(1)急诊抢救是重症医学科的首要任务,抢救患者时要迅速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救治时间。

(2)急诊抢救设备要保持齐全和完善,医生和护士要定期进行急救培训,以提高抢救效果。

3. 急诊病历记录制度(1)急诊医生要认真填写患者病历,包括主诉、病史、体格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案等内容。

(2)急诊病历要保留完整,可追溯,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三、住院规章制度1. 住院病历记录制度(1)住院医生要认真记录患者病历,包括入院记录、查体结果、化验结果、诊断和治疗计划等内容。

(2)住院病历要保留完整和规范,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 住院护理规章制度(1)住院护士要认真执行医嘱,进行巡诊护理,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住院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

3. 住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住院医生要定期召开病例讨论会,复核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2)住院医生要严格执行医疗纪律,杜绝医疗差错,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重症医学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重症医学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

重症医学科相关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1000字一、入院前患者评估与准备1.患者评估在确定患者需要进入重症医学科时,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以便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和监测方法。

2.准备工作患者入院前,应对ICU病房进行准备工作,包括设备调试,床位的安排和清洁消毒等。

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准备好必要的监测设备、管路和药品等,以确保患者在进入ICU后的紧急情况得到及时的处理。

二、重症患者的呼吸治疗1.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其使用需要高度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在进行机械通气前,应进行适当的呼吸支持试验,并且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感染和气道梗阻。

2.非侵入性通气对于一些轻度呼吸衰竭的患者,可以尝试非侵入性通气,以避免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在进行非侵入性通气前,应先评估患者的呼吸系统和顺应性,并且进行适当的支持措施。

三、心电监护和心律管理1.心电监护对于重症患者,心电监护是及时发现心脏异常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进行心电监护时,应使用高质量的电极,并保证电极良好的接触和稳定性。

2.心律管理心律管理是重症患者治疗的关键之一,在进行心律管理前,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并且进行适当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液体管理1.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重症患者治疗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调整。

2.液体管理液体管理是重症患者治疗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进行液体管理时,应根据患者的体液情况和病情,选用合适的液体类型和剂量,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

五、感染控制和预防1.感染控制感染是重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进行感染控制时,应对病区环境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并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和抗菌药物使用。

2.感染预防感染预防是重症医学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进行感染预防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消毒、隔离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技能的培训,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ICU诊疗常规

ICU诊疗常规

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目录心肺复 (1)休克 (6)第一节休克总论 (6)第二节低血容量休克诊疗常规 (10)第三节心源性休克诊疗常规 (12)第四节感染性休克诊疗常规 (1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6)AECOPD及重症哮喘诊疗常规 (18)第一节COPD急性发作诊治常规 (18)第二节重症哮喘的诊疗常规 (20)多发伤、复合伤急诊诊疗常规 (22)急性肾衰竭 (30)慢性肾衰竭 (33)急性心力衰竭 (34)慢性心力衰竭 (40)重型颅脑损伤 (44)脑梗死 (50)急性中毒 (57)安眠药中毒 (58)有机磷农药中毒 (59)急性酒精中毒 (60)急性动物性中毒 (60)心肺复心肺复(cardiac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指针对心跳、呼吸骤停采取的抢救措施,现代CPR的基本框架形成的标志是确立CPR的四大基本技术,即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体表电除颤和肾上腺素等药物的应用。

经过不断发展,CPR技术日益完善。

欧美等国家多次召集全国性CPR专题会议,颁布和多次修订各自的心肺复标准或指南。

国际复联络委员会(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ILCOR)于2000 年颁布第一部国际性复指南,此后,ILCOR召开一系列会议,总结近年来复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行科学的证据评估,就复指南的修订达成国际性协调意见,2010年,ILCOR 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先后发表了最新的《心肺复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我科CPR抢救常规主要依据最新指南制订。

除心脏本身的病变外,缺氧、休克、严重水电酸碱平衡紊乱、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常见的心电图类型包括心室颤动(VF)、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停搏和无脉搏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等几种,依据是否需要进行电击除颤及电击是否能够有效恢复灌注性心律,又分为可电击性心律和非可电击性心律两类&可电击性心律包括VF和无脉搏VT,发病率最高,抢救成功率也最高。

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重症肺炎诊疗常规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重症肺炎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焦点。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重症肺炎,医疗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疗常规。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肺炎的诊疗常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症状评估和初步筛查对于疑似重症肺炎患者,医生将首先进行症状评估和初步筛查。

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重症肺炎也可能伴随肺部感染的其他症状,如胸痛、咳痰等。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接触史以及最近是否有出行等情况,以作为初步判断依据。

二、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重症肺炎诊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常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凝血功能等,这些检查能够提供疾病发展的提示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确诊重症肺炎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X射线胸片和CT扫描。

X射线胸片能够初步评估肺部病变情况,而CT扫描则更为敏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肺部影像信息。

三、临床分型与病情评估重症肺炎的临床分型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

常见的分型方法包括重型肺炎、危重型肺炎以及需要重症监护的严重肺炎。

基于病情的评估,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治疗原则重症肺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是重症肺炎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包括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方面。

此外,由于重症肺炎可能引起器官功能损害,还需进行心血管支持和肾脏支持等治疗。

2. 抗病毒治疗针对病原体的抗病毒治疗是重症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之后,医疗界积极开展了针对该病毒的药物研发工作,如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制。

然而,目前仍缺乏特效药物,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3.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缓解患者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能会采用退热剂、镇痛剂、咳嗽药等药物,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五、预防和控制重症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危重症救治各项规章制度

危重症救治各项规章制度

危重症救治各项规章制度一、危重症救治管理机构(一)危重症救治工作由医院设立的危重症医学科负责,设立危重症护理部门协助进行护理工作。

(二)危重症医学科由主任医师领导,设立常设工作小组,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工作。

(三)危重症护理部门由主管护士领导,设立团队护理小组,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

二、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诊断(一)接诊危重症患者时,应立即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二)对于危重症患者,应当及时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明确治疗目标和措施。

(三)严格执行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操作规范,保证患者的治疗过程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危重症患者的监护与护理(一)危重症患者的监护工作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等。

(二)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应当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包括生命体征观察、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防治等。

(三)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医院要确保医疗设施和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都符合要求。

四、危重症患者的急救与治疗(一)对于危重症患者,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确保患者在发生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抢救。

(二)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应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治疗效果。

五、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跟踪与转归评估(一)对于危重症患者,医院应当建立病情跟踪和转归评估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追踪和评估。

(二)对于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转归,医院应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危重症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三)对于治愈或脱离危险期的患者,医院应当建立复查和康复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危重症救治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医院应当加强危重症救治工作,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重症医学诊疗常规

重症医学诊疗常规

重症医学诊疗常规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及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的定义:感染的证据+SIRS+有关的器官功能障碍定义为严重感染;感染的证据+SIRS+有关的器官功能障碍+低血压定义为感染性休克,可以看做是严重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

【诊断标准】指标标准已明确或疑似的感染,并伴有下列某些征象(1)一般指标发热(中心体温>38.3℃)低温(中心体温<36.0℃)心率>90次/分气促>30次/分意识改变明显水肿或液体正平衡(>20ml/kg 超过24小时)高糖血症(血糖>6.7mmol/L 而无糖尿病史)(2)炎症反应参数白细胞计数﹥12×109 /L 白细胞计数<4×109 /L 血浆C-反应蛋白升高(3)血流动力学参数SBP<90mmHg,MBP<70mmHg SvO2 或ScvO2﹥70% CI﹥3.5L/(min.m2) (4)器官功能障碍指标低氧血症(PaO2/FiO2<300mmHg)急性少尿(尿量<0.5ml/kg.h至少2小时)肌酐增加﹥440umol/L 凝血异常(INR﹥1.5或APTT﹥60s)腹胀、肠鸣音消失血小板减少<100×109/L 高胆红素血症(TBIL﹥70 umol/L)(5)组织灌流参数高乳酸血症﹥1mmol/L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或皮肤出现花斑【鉴别诊断】主要和其他类型的休克相鉴别,必要时行漂浮导管。

伴有脏器损伤时,注意与其他原因如药物损伤、疾病发展等相鉴别。

【特殊治疗】 A 早期复苏 1.最初6小时内的复苏目标:①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②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③尿量≥0.5 ml/(kg·h);④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氧饱和度(SCVO2)≥70%,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65%. 2.最初6小时复苏过程中,CVP已达标,但对应的SCVO2与SvO2未达到70%或65%时,可输入红细胞达到红细胞压积≥30%,同时/或者输入多巴酚丁胺[最大剂量为20 μg/(kg·min)]。

ICU诊疗常规危重症的诊断

ICU诊疗常规危重症的诊断

.
9
病历
每次血气分析均要有病志分析, 重点病人每班要有病志, 病情变化或进行了相关处理的要有病志(退热, 使用强心药,镇静,利尿等)。

.
10
病历
报告顺序粘贴格式:


三大常规 血气,微量血糖 血液标本如血生化等(生化单不论多大均要裁 减整齐帖单) 体液标本如脑脊液、胸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等 各种培养结果 特殊检查(心电图,脑干听力诱发电位等)
.
18
医嘱
输血医嘱(必须签同意书)
输血前全套、交叉合血、定血型,预约同型血制品 (名称,剂量) 开输血申请单以及红色三联单,晚上 20 元白天 10 元, 紧急拿血开派车费。 地米 0.3mg/kg iv 或 非那根 0.5mg/kg im (输血前半 小时) 开始输血:例如:同型浓缩红细胞 0.75u ivgtt 速度 宜慢(浓缩红0.75u/袋相当于全血200ml) 同型浓缩血小板 1.5u ivgtt 速度宜快,半小时到一小 时输完(血小板1.5 u或3.0 u/袋) 输后生理盐水 20 ml ivgtt 冲管 从血库拿回的血不能退。
.
3
规章制度
白班:
处理好自己主管的病人 协助科内工作 如陪同危重病人的外出检查等
.
4
规章制度
病人收治:
以三测单为准: 超过15分钟的由当班医生收治 15分钟内由当班医生负责急诊处理如退热、 补液、上氧等。
.
5
规章制度
与病人家长交流:
病情变化及时与家长谈话交待病情。 未愈病人出院一定要家长签字,写好门 诊病历,出院诊断及医嘱应当全面,上 级医生查看及签名。 家长要求复印资料应在医务科同意后由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陪同。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

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XXX: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XXX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目录如下:第一章:XXX收治范围XXX收治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类患者: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XXX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XXX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XXX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4.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重XXX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重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

第二章:常见急危重伤病重症医学科诊疗原则根据重症病人特点,在重视原发病诊疗基础上,强调器官功能评估与支持。

1.休克在治疗休克时需要进行以下措施: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二)给予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三)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四)积极处理原发病因。

五)调整容量状态。

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强心药物,维持血压,保障灌注。

七)观察尿量、血乳酸等灌注指标并保障组织灌注水平。

2.急性呼吸衰竭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时需要进行以下措施:一)给予氧疗。

二)明确并保持气道通畅。

三)及时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四)积极进行评估,能明确原因者,按相应抢救原则处理。

五)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3.急性肾功能衰竭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需要进行以下措施:一)评估肾功能。

二)分析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三)根据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确定初步治疗。

四)必要时根据肾脏支持的处理常规进行肾脏支持。

4.急性肝脏衰竭在治疗急性肝脏衰竭时需要进行以下措施:一)评估肝功能。

二)查找肝功能衰竭原因。

三)去除病因,尽可能停用可导致肝损伤的药物。

四)注意纠正凝血功能。

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重症医学科各类常规

重症医学科各类常规

收治患者常规所有收入ICU病房患者,均应经过总住院医师或其上一级医师的会诊,具体会诊及收治患者原则如下:1、ICU总值班主要负责院内危重症患者及高危手术患者术前优化和评估,院外会诊主要由高年资主治以上的医师会诊。

术前患者会诊常规:充分评价手术风险,协助专科医师完善术前的准备,充分优化术前条件,对于存在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基础病的患者,术前还应进行相应专科的会诊,联系安排床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风险及转入ICU的必要性和宣教。

2、评价患者是否符合ICU收治的指征术前会诊患者根据手术的大小,术前基础病及器官功能情况判断术后是否需要转入ICU。

对于术前已合并器官功能不全、休克、高龄(大于70岁)、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患者,评估为手术高危患者,会诊应建议术后需返ICU加强治疗和监护;对于存在手术大小不确定性,可根据术中情况,必要时返ICU。

院内危重症患者会诊常规:参加院内重症患者抢救,在收入ICU病房前,总住院医师应充分向家属交代病情,转入ICU治疗的费用和初步预后的判断,并尽量寻找病因,为转入ICU加强治疗和监护明确治疗方向和出路;3、评估患者转运的风险手术后转入ICU主要由麻醉师负责;急诊抢救室转入由急诊医师负责;普通病房重症患者转运,总住院医师应协助并评估相应风险(详见转运常规);4、收治患者向家属交代病情内容常规初步简单介绍ICU具体治疗情况和每日费用、医保报销额度、探视制度和评价预后等,在转入ICU前即和家属做好充分交流,争取对ICU治疗和治疗期望值认可,降低潜在医疗风险;5、收治床位安排常规所有患者转入ICU病房之前,均应当与护理小组长联系核实接收准备工作已完成,方可转入。

床位均由总值班负责统筹安排,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制定合理优先权的收治原则。

如常规预约手术患者,当日床位紧张,应尽快和外科手术医师联系,方便其作其他准备;6、不明原因肺炎除外流程按照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不明原因肺炎收治流程。

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doc

重症医学科诊疗规范.doc

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概念和流行病学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是指肾小球滤过功能在数小时至数周内迅速降低而引起的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含氮废物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分少尿型和非少尿型。

少数患者可无症状,仅在常规生化检査时才发现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升高。

由于人种,流行病学,经济水平,医疗条件等因素存在差异,而且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造成了世界范围A发病率的统计结果存在很大差异,一般研究汄为急性肾哀竭的发病率为1〜25%, II呈逐步上升趋势。

有研究发现近年来不需要透析支持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发病率由322.7/100000增加到522.4/100000;需要透析的患者发病率由19.5/100000增加到29.5/100000,急性肾衰竭已经成为住院患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一项多国家,多屮心的临床研究发现在ICU中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占总患者数的5〜6%,且与高医院死亡率相关。

感染性休克是急性肾衰竭最主要的病因。

一、病因和分类急性肾袞竭的痫因广义上讲包括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三种类型,狭义上讲ARF即指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一)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容量、低心排出量所导致。

此时患者肾脏组织结构尚正常,恢复肾脏血液灌注和肾小球超滤压肜,肾小球滤过率(GFR)也很快恢复。

1.急性血容量不足:在正常情况下肾脏的血流93%供应肾皮质,7%供肾髓质,在肾缺血时肾脏血流重新分配,主要转供肾髓质使肾小管肾小球功能丧失。

具体原因有(1)消化道失液:如呕吐、腹泻等。

(2)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山血:大量山血引起休克和血容量不足, 致肾灌注不足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小管变性、坏死,是常见急性肾衰竭的原因。

(3)皮肤大量失液:见于中暑及大量出汗未及吋补充血容量。

(4)第三间隙失液:如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坏死性胰腺炎,大量液体进人第三间隙引起严重血容量不足。

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武汉市第五医院目录1心脏骤停及心脏性猝死诊疗常规2呼吸机常用参数设置3营养支持治疗常规4镇静、镇痛及麻醉药使用常规5ARDS诊疗常规6肺栓塞诊疗常规7DIC诊疗常规8消化道出血诊疗常规9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常规10休克诊疗常规1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常规12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诊疗常规13甲亢危象诊疗常规14有机磷中毒诊疗常规15镇静催眠剂中毒诊疗常规16癫痫持续状态诊疗常规17多发性创伤诊疗常规18脑外伤诊疗常规19脑出血诊疗常规20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常规21常用水电酸碱平衡计算公式22呼吸机撤机标准1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常规【概述】心脏性猝死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的因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

冠心病是导致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心肌梗死后1年内。

除冠心病外,心脏性猝死的第二大病因是心肌病。

此外,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导致的原发性心电异常也是碎死的原因,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

心脏性猝死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或微血栓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进而产生严重心律失常,室颤是猝死的具体表现。

产生室颤的电生理基础是心肌缺血使心电活动下稳定和心肌折返激动。

【临床表现】猝死的临床表现框架分为4个组成部分:1.前驱症状新的血管症状的出现或原有的症状加重,如胸闷或心前区不适、典型的心绞痛、心慌、气短或乏力等,发生在终末事件之前的数天、数周或数月,但这些症状既不敏感也缺乏特异性。

2.终末事件的发生急骤发生的心悸或心动过速、头晕、呼吸困难、软弱无力或胸痛。

时间非常短暂,患者往往不能回忆起晕厥发生之前的症状。

终末事件的发生代表了心脏的结构性异常与功能性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易于产生心律失常及心肌代谢环境的改变。

3.心脏骤停由于脑血流量不足而致的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脉搏消失。

其心电机制是室颤(60%~80%)、缓慢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20%~30%)、持续VT(5%~10%)。

2011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2011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表14tiss评分系统2控制呼吸用或不用peep3控制呼吸间断或持续用肌松药4食管静脉出血三腔管压迫止血5持续动脉内给药6放臵肺动脉漂浮导管7心房和或心室起搏8病情不稳定者行血液透析9腹膜透析10人工低温11加压输血12抗休克裤mast14输血小板15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1624小时内急诊手术17急性消化道出血灌洗18急诊行内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检19应用血管活性药物11静脉营养2备用起搏器3胸腔引流4imv或辅助通气5应用cpap治疗6经中心静脉输高浓度钾7经鼻或口气管内插管8无人工气道者行气管内吸引9代谢平衡复杂频繁调整出入量10频繁或急测动脉血气分析出凝血指标5u24h12非常规静脉单次注药13静滴一种血管活性药物14持续静滴抗心律失常药物15电转复治疗心律失常16应用降温毯17动脉臵管测压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2011 版
主编:刘大为 副主编:隆云 编者:郭海凌、李尊柱、李中建、柴文昭、周翔、王郝、芮曦、崔娜、张 青、王小亭、杜微、何怀武、刘晔、赵华、汤铂、丁欣、陈焕、张宏民、 李素玮、杨艳丽、公茂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录
第一篇:科室管理.........................................................................................................................................3 第一章 重症医学科各级岗位职责...................................................................................................... 3 第二章 应急预案...................................................................................................................................9 第三章 重症患者评分制度.................................................................................................................16 第四章 收治病人常规.........................................................................................................................21 第五章 院内外转运常规.....................................................................................................................22 第六章 接触患者实施准则.................................................................................................................23 第七章 护理记录常规.........................................................................................................................26 第八章 查对制度.................................................................................................................................31 第九章 会诊制度.................................................................................................................................33

重症医学科工作常规

重症医学科工作常规

重症医学科工作常规
1、病人到达重症医学科后,认真及时了解病情,医护密切配合,立即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并采取救治措施。

①所有患者入科时均进行一次APACHEⅡ评分。

②病人意识状态评定(参考GCS评分),观察病人瞳孔是否改变,肢体活动是否正常。

若病人有外伤史,特别注意脏器的损伤(如肝、脾、肾、心、肺等)。

③连续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频率),立即急诊生化及动脉血气检查。

必要时行床旁ECG和胸片。

④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必要时开放气道行机械通气。

⑤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常规行深静脉置管进行CVP监测和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行有创性动脉置管进行血压监测和CO等测定。

⑥常规留置导尿管,记录单位时间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⑦尽快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及相关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2、重症医学科医生每天至少一次向病人家属通报病情,病情变化特别是恶化时随时通报,涉及具体的专科病情时由专科医生给予解释。

3、所有转入病人由重症医学科医生负责管理,重症医学科医生除负责日常病人的病情观察及处理外,如遇专科情况请专科医生会诊处治。

4、重症医学科医生负责所管病人的每日病程记录书写,其书写规范按《XX省病历书写规范和管理规定及病例(案)医疗质量评定标准》书写。

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

常见急危重症诊疗常规第一节心脏骤停【病史采集】1. 心脏骤停是一种临终前状态,必须强调争分夺秒简要询问有无双眼上翻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心脏骤停的先兆症状;2. 有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触电、溺水、麻醉及手术等病史。

【检查】1.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2. 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治疗原则】1. 院前急救(第一期复苏)(1)畅通气道:输氧。

(2)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3)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

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 院内急救措施(第二期复苏)(1)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2)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阿拉明每分钟静滴0.4mg;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3)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

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3.重症监护室处理(第三期复苏)心搏恢复后可进入ICU病房进行如下处理:(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自主呼吸恢复前,要连续使用人工呼吸机。

若气管插管已用2~3天仍不能拔除,应考虑气管切开。

ICU常见危重症诊治常规

ICU常见危重症诊治常规

ICU常见危重症诊治常规一、术后(麻醉恢复)患者处理常规1.术后患者返ICU接收程序1.1如有气管插管,接ICU呼吸机,建议模式A/C或SIMV+PS,建议参数FiO240%,PEEP3-5cmH20.F10-15次/分,Vt7-10ml/kg,PS10-12cmH2O,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恢复后可改为CPAP模式;1.2监测生命体征;1.3与麻醉科及外科医生交接病人术前、术中及引流管情况。

2.术后患者开医嘱注意事项2.1原则上术中平稳的,液体总量1000-2000ml左右,术后当天无需给予肠外营养(PN)。

2.2当天急查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六项、心梗五项、血气分析、床旁胸片及ECG。

次日晨查血常规、肾功,血气分析如有冠心病高危因素,也要查心梗五项,ECG注意有无心肌缺血表现,胸片注意气管插管及中心静脉导管位置2 .3术后抗生素使用:1类切口,如果需要抗生素则使用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索预防用药,原则上禁止联合用药或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作为预防用药。

不建议使用氨基糖苷类作为手术预防用药。

24h停用。

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胃肠道手术可使用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预防用药时限应控制在48小时之。

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深部大型手术,无并发感染者应在术后96 - 120小时停用抗菌药物。

凡用药时间超过规定者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

2.4术后抗凝:下肢手术患者术后24小时如无禁忌需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以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3.与外科医生沟通:术后密切监测引流管情况,如出现引流突然增多>100ml/h、颜色呈新鲜血性或生命体征波动(心率快、血压低).应第一时间通知手术医生,急查血常规,必要时手术部位超声除外出血.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治常规1.定义1.1有明确诱因,新发或原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后1周发病。

1.2胸部X线平片/胸部CT显示双肺浸润影,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叶/全肺不和结节影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诊疗常规2016年共青城新市医院重症医学科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诊疗常规【概述】心脏性猝死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突然发生意识丧失的因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

冠心病是导致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心肌梗死后1年内。

除冠心病外,心脏性猝死的第二大病因是心肌病。

此外,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导致的原发性心电异常也是碎死的原因,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

心脏性猝死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或微血栓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进而产生严重心律失常,室颤是猝死的具体表现。

产生室颤的电生理基础是心肌缺血使心电活动下稳定和心肌折返激动。

【临床表现】猝死的临床表现框架分为4个组成部分:1、前驱症状新的血管症状的出现或原有的症状加重,如胸闷或心前区不适、典型的心绞痛、心慌、气短或乏力等,发生在终末事件之前的数天、数周或数月,但这些症状既不敏感也缺乏特异性。

2、终末事件的发生急骤发生的心悸或心动过速、头晕、呼吸困难、软弱无力或胸痛。

时间非常短暂,患者往往不能回忆起晕厥发生之前的症状。

终末事件的发生代表了心脏的结构性异常与功能性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易于产生心律失常及心肌代谢环境的改变。

3、心脏骤停由于脑血流量不足而致的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脉搏消失。

其心电机制是室颤(60%~80%)、缓慢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20%~30%)、持续VT(5%~10%)。

其他少见机制包括电机械分离、心室破裂、心脏压塞、血流的急性机械性阻塞(大的肺动脉栓塞)以及大血管的急性事件(大动脉穿孔或破裂)等。

4、生物学死亡如不进行治疗干预,持续4~6分钟的室颤引起不可逆的大脑损害。

在猝死后4分钟内开始进行复苏术成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8分钟内若缺乏生命支持治疗措施,即刻复苏和长时间存活几乎不可能。

【诊断要点】1、突然意识丧失伴有抽搐,多发生在心脏停跳后I0秒内。

2、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

3、心音消失。

4、呼吸呈叹息样,随即停止。

5、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多在心脏停跳后30~60秒后出现。

【治疗方案及原则】现场抢救心肺复苏(CPR)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1.人工循环(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4--5cm),溺水或其他可能窒息一起的心脏骤停应该先做5组CPR,然后再打电话启动呼救(EMSS)。

2.开放气道(airway):松解衣领及裤带,①仰头抬颌法一手在患者前额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在下頜下向上抬下颌,使下颌尖、耳垂与地面连线垂直。

②托颌法:站在患者后面,双手托住患者下颌,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的前提下,用力将患者下颌向上抬起,避免颈部搬动。

检查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3.人工呼吸(breath):①口对口:最初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应缓慢吹气,时间应在2秒以上,判断吹气有效的直接方法是见胸部有抬高。

如心肺复苏5分钟尚未见效,应及早做气管插管,连接人工呼吸器。

②口对鼻;③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约5--6 秒一次人工呼吸,每两分钟检查一次脉搏,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

4、电除颤凡有室颤者应立即电除颤,“盲目”除颤可使复苏率明显提高。

仅进行1次双相波电击,以保持心脏按压的连续性。

5、复苏药物肾上腺素为一线用药,因能使室颤波变粗,有利于除颤;胺碘酮是复苏的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阿托品在心动过缓时用,如无效给予临时起搏;多巴胺、间羟胺在低血压时用。

6、复苏后支持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保护脑细胞,防止脑水肿(甘露醇脱水、低温疗法、激素的应用等);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用于有高钾血症、酸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以及长时间心脏停搏的患者);维持有效循环(多巴胺、间羟胺。

肾上腺素等);维持呼吸功能(给氧、机械通气、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尼可刹米、二甲弗林);防治肾衰竭;防止继发感染等。

呼吸机常用机械通气方式、模式、基本参数设置【适应证】1、心肺复苏。

2、各种呼吸衰竭。

3、特殊目的的机械通气(如全麻术后病人复苏)。

【禁忌证】1、大咳血并呼衰。

2、气胸、张力性肺大泡、多发性肋骨骨折、低血压、脑缺血。

【通气方式】【通气模式】1、容量控制————助-控制(A/C)、同步间歇指令(SIMV)、压力支持(PSV)2、压力控制————助-控制(A/C)、同步间歇指令(SIMV)、压力支持(PSV)3、自主呼吸————无自主呼吸、呼吸中枢驱动能力差、呼吸肌无力和疲劳者禁用【基本参数设置】(适用于大多数呼吸功能较差的病人)1、指令频率(MR):10~20次/分2、潮气量(VT):5~10毫升/kg3、分钟通气量(MV):4~10L/分4、气道压力(PIP):15~25cmH2O5、吸呼比(I:E):1:1~ 1:36、压力支持(PSV):5~20cmH2O7、触发敏感度:压力触发:-1~-2cmH2O;流量触发:3~5L/分8、吸入氧浓度:0.21~19、呼气末正压(PEEP):2~20cmH2O10、送气流速:30~70L/分11、容量保障压力支持(V APS)方式:开,压力控制设置在4~10cmH2O12、通气方式:根据病人情况而定营养支持治疗常规【能量计算】总能量20~40kcal/kg/d;总液体量:30~40ml/kg/d糖:3~4g/kg/d;脂肪:1~1.5g/kg/d;蛋白:1~2.5g/kg/d;钠:7~11g/d;钾:3~6g/d;钙、镁、磷适量;水溶性及脂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谷氨酰胺等视病情加用。

【热氮比】100~150:1g N【营养支持原则】能肠内,不肠外;不能肠内,先肠外,尽快转向肠内。

【支持方法】一、肠外(TPN):1、药物:10%、50%葡萄糖;30%、20%脂肪乳;10%氯化钠、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25%硫酸镁等。

2、输注途径:(1)外周静脉-糖最终浓度小于12~15%,氨基酸浓度小于8%;疗程小于两周。

3、输注方法:(1)持续滴注-主要的输入方法,全天量于24h均匀输入。

(2)循环滴注-全天量于12~18h输完(使用原因:减少输注营养物对机体生理状况影响,持续高糖可刺激胰岛素高水平分泌,抑制脂肪分解,导致脂肪肝)。

二、肠内(EN)1、食物种类(1)匀浆膳和混合奶-主要用于病情较轻的病人。

2、输入途径:经口、经鼻胃管、经鼻空肠管、经胃空肠造瘘管。

3、输入方式:(1)一次性投入:一般于10~15分钟注入,易呕吐、腹疼,少用。

(2)间歇性输注:每隔3~4h输注一次,用于胃肠功能较好的病人。

(3)连续输注:20~24h内连续输注,用于病情较重、胃肠道功能较差的病人,优点病人耐受性较好。

(4)循环滴注:多于夜间进行。

4、肠内营养注意事项(1)开始营养物浓度要稀释,从1/4~1/2开始,量从25ml/h开始,渐增加至50、100ml/h,6~24h后逐渐增加输注速度。

(2)抬高床头30°。

(3)出现腹泻原因有:输注速度太快、食物浓度过高,肠道菌群失调等。

【营养支持氮平衡监测】氮平衡(g/d)=氮摄入量-(尿素氮+4g)【不同情况下尿氮丢失量】1、非应急状态下饥饿:小于8g/d;2、轻度应激(择期手术):8~12g/d;3、中度应激(多发创伤):13~18g/d;4、重度应激(脓毒血症):大于18g/d。

【热卡计算】1、1克糖:4kcal2、1克脂肪:9kcal3、1克蛋白:4kcal镇痛、镇静、抗躁狂、肌松药物使用常规(以体重70kg计算)注:60~80kg的病人可参考此剂量范围,用上述药物配置微量泵时,要简洁易算,一般配置一次持续使用时间以6~8小时为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常规【概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ALI)的最严重阶段,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引起的肺泡-毛细血管炎症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诊断】一、急性肺损伤(ALI)诊断标准:1、急性发病;2、氧合障碍;3、胸片可有或没有浸润性阴影;4、无左心衰的表现。

二、ARDS柏林定义1、时间:已知临床发病或呼吸症状新发或加重后1周内。

2、胸腔影像学改变:X线或CT扫描示双肺致密影,并且胸腔积液、肺叶/肺塌陷或结节不能完全解释。

3、肺水肿原因:无法用心力衰竭或体液超负荷完全解释的呼吸衰竭。

如果不存在危险因素,则需要进行客观评估(例如超声心动图)以排除流体静力型水肿。

4、氧合障碍【处理】治疗关键在于原发病因,如:处理好各种创伤、尽快控制感染、制止炎症反应对肺进一步损伤,更紧迫的是要及时纠正患者的严重缺氧,赢得治疗原发病的时间。

由于目前ARDS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故治疗主要是支持性措施。

一、病因治疗如充分引流感染病灶脓液,纠正休克、骨折的固定等;积极控制感染,联合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二、肺外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ARDS病人多数有肺外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事实上ARDS患者多死于多脏器衰竭(MOF),故肺外脏器功能支持非常重要。

1、循环支持:ARDS时肺间质和肺泡水虽然增加,但肺血管内和全身有效循环容量可能欠缺,过度限液可能对机体不利,液体平衡正负要以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为准。

血流动力学稳定,液体出入要保持负平衡。

早期以输入晶体液为主,血浆蛋白低于20g/L,适当补充胶体液。

2、肾脏支持和纠正电解质酸碱紊乱:保证充足的心排量、血压和尿量,是肾脏功能最好的支持和维护。

3、营养支持: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EN),肠道功能较差时,可给予肠外营养(PN),原则上要保证病人的营养及能量供给。

不过分强调高热卡,碳水化合物所占热卡比例适当下调,脂肪比例增加,总热量摄取20~40卡/kg/d,热氮比降至100∶1。

可适当补充如谷氨酰胺、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激素等。

4、肠道功能支持:保持钾代谢平衡,适当制酸,防治胃肠道应激性溃疡,肠蠕动差或有肠麻痹时,适当使用生大黄粉口服治疗。

5、血液系统支持:不追求正常的血红蛋白值,防止血液浓度及粘稠度增加,加强出凝血功能监测,防止DIC和各种血栓形成。

三、呼吸支持1、氧疗和无创通气入科即给予氧疗,无效及时行无创通气,以能维持住病人的氧合为原则,应优先考虑。

应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和肌松剂,以减少人机对抗、呼吸肌做功、氧耗增加等,改善肺顺应性。

病情加重时一般需要有创通气支持。

2、有创通气四、皮质激素的应用有争议。

原发病因不同,激素治疗效果不同,应区别对待:1、脂肪栓塞综合征、误吸、呼吸道刺激性气体(含高浓度氧)损伤、烧伤、脓毒性休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的ARDS主张应用激素治疗;2、败血症、严重呼吸道感染并发ARDS忌用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