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校辅导员组织公民行为的思考

合集下载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论
主要发现
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表现出的组织公民行为程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缺 乏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同时,研究发现,组织公民行为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之间存在显著正 相关。
意义
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可以采取措施,如加强 学生教育、优化组织氛围等,来促进民行为产 生积极影响。
3
不同年级、专业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大学生组 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个人特质
大学生个人的性格、价值观、自我概念等特质 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
组织特征
组织的文化、氛围、领导风格等特征对大学生 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
0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组 织公民行为的态度和看法。
观察法
观察大学生在组织中的表现,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记 录和分析。
案例研究法
对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深入 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数据来源
01
02
03
大学生样本
教师与辅导员反馈
定义
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表现出的自愿的、有益 于组织或团体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包括积极参与活动、帮助他人、 遵守规则等。
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 性格特质、组织氛围、社会文化等。
0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某大学为样本,对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进
社会环境
校园文化、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

高校辅导员行为规范几点思考

高校辅导员行为规范几点思考

高校辅导员行为规范的几点思考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道德观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升华和总结,它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的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规范了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以及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既然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的一部分,“为人师表”的他们的荣与耻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以从事高校辅导员的感知与体会,认为高校辅导员应该成为践行胡锦涛的“八荣八耻”的楷模。

一、高校辅导员以热爱学生为荣,以脱离学生为耻高校辅导员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深人到学生中间去与他们保持“零距离”的接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平等相处,真诚相待,要用自己诚挚的感情去激发大学生,形成相互间的情感沟通与共鸣。

得知真情,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就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前途。

对学生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和进步,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要记在心里。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满怀爱心。

无爱不成师,缺乏爱心是不配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更是不可能做好辅导员工作的。

作为辅导员,工作能否做好、学生能否满意,关键在于感情是否投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事物所引起的,同时又会在人的行为和表情中表露出来。

以情感人正是抓住客观事物与心理活动、行为表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情感入手,通过心理活动规律,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要做好学生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如果脱离学生,那就是一种失职。

二、高校辅导员以奉献敬业为荣,以在岗失职为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要求建立一支高水平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不仅要关注其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其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的培养。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公民意识并引导学生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一、加强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公民教育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关键环节,通过公民教育,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基本法律法规、公共道德规范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公民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能够促使他们发展积极的社会心态和谨慎的行为方式。

二、构建全面的公民教育体系1. 学校教育学校作为公民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全面负责的进行公民教育。

除了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道德观念,如公平、公正、诚信等。

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 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另一个重要场所。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可以通过一些家庭活动、亲子交流等方式,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问题,了解身边的环境变化,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3.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公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应该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社会组织、公益活动等,并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社会的各个方面。

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成为积极的社会参与者。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 启发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学校可以通过讨论班、辩论赛、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让学生像社会观察员一样,关注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参与各种志愿活动。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对他人的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3. 引导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社区甚至国家的一些公共事务。

中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中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中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是指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对学生、学校发展有益但并不能被组织薪酬体系所认可的无偿行为。

在学校这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中,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教师的行为既影响学校的运行发展,又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因此,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浙地区的288名中学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心理资本、组织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资本与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预测作用也很显著;组织认同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

但心理资本各维度分别预测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时,组织认同没有显著的缓冲作用。

组织公民行为中学教师心理资本组织认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形容教师舍己为人、积极奉献的精神。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老师――为人热情开朗、平易近人、主动帮助同事或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

虽然这些利他行为不一定得到物质上的奖励,可他们仍旧在不懈地付出。

这种不被组织薪酬体系认可的利他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组织公民行为”。

曹科岩和龙君伟将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为:教师在非基本工作要求条件下,自发表现出的一种超越角色标准的主动、积极、正面、尽职、利他的行为[1]。

近年来,组织公民行为成为管理学界的热门课题。

我国关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企业、政府等部门,涉及教育领域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很少,在仅有的一些实证研究中,主要从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感、工作满意度或人口学变量等方面探讨对此行为的影响,很少从教师的个性状态、心理状态进行探讨。

仲理峰通过对198对直接领导和员工的研究,探讨了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个维度与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两个人口学变量后,员工的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种积极心理状态都对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三者合并而成的心理资本,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2]。

高校辅导员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研究摘要: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未来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辅导员作为基层学生管理的执行者,对于大学生目前的思想道德现状和情感道德有着最直接的了解,通过高校辅导员可以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公民意识辅导员途径研究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80公民意识教育在社会转型期对于大学生思想体系的建立健全有着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公民教育理论的传播以及正确思维方式的建立的重任,而高校辅导员长期以来与大学生群体保持最为紧密的联系,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考思维方式,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方式融入公民意识教育。

1 公民意识的内涵公民意识的含义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的一个自我认识,也是对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理解。

这样的理解包含了从感性到理性对于自身公民角色的全盘思考,也涵盖了对于自身权利和义务的一个理解。

由于不同意识形态系统内公民的经济和政治归属的差异,不同国家对其公民所宣扬和推行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也就不同,所培育的公民意识自然也就不同。

[1]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形态与公民意识的重视程度上与西方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国社会主义体系下的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完善公平的公民资格、良好的公民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政治价值观。

关于我国第一次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相关理论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在此之后,我国的公民意识教育正式进入实践阶段,但由于实践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公民意识教育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公民意识教育作为学术研究开始在近年来得到各学者的重视,但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合理可行性研究目前较少。

2 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第一,缺乏理性的爱国教育,对于国家的政治以及历史发展进程了解太少。

高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高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
体现 在公 民 的现 代 文 化 观 念 和 素 养 上 。4 0多 年 前 , 5 德 国宗 教改 革运 动 的发 起 者 马 丁 ・ 德 就 曾为 后 人 留 路
从 而无 法达 到预定 的教 育 目标 。
下谆谆教诲 :一个 国家的繁荣 , “ 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
收稿 日期 :0 0 3 4 2 1 —0 —2
以参与和互动为主要特征 的社 区服 务学习活动以及 网络教育四个方面入手 , 养大学生的公 民意识 , 培 使他们成为符合 和
谐 社 会 要 求 的 合 格公 民 。
关键词: 学生 ; 民教 育; 大 公 实施策略 中图分 类号 : 4 —02 文献标识码 : C0 1 A 文章编号 :0 8 972 1 )2 05— 3 10 —89 (00 0 —08 0
的理想 状态 应该 是这 两者 的有机 统 一 。但 在现 实 生活
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构成了大学生社会化不容忽视 的影 响媒介 , 刻影 响着他 们 的思想 观念 、 深 价值 取 向和
生活 方式 。 同时 , 生 正处 于社会 化 的关键 时期 , 大学 理 性选 择能力 和是 非辨 别能 力有待 提升 , 界观 、 生观 世 人
作者简介: 房耀华 (93 )男 , 18一 , 山东潍坊人 , 鲁东大学法学 院 20 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8 5
殷实, 不取决 于它 的城 堡之坚 固 , 也不取 决于 它的公 共 设施 之华丽 , 而在于它 的公 民的文明素养 , 即在 于人 们 所受 的教 育 、 们 的 远见 卓识 和 品格 的高下 。这 才是 人 真正 的利 害所 在 、 正 的力 量 所 在 。【 在过 去 高度 集 真 ”2 J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和使命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员,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对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责任。

在这个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显得尤为重要,更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指导和服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

一、思想价值引领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引导的主要力量,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中,他们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学习焦虑、情感困扰等心理问题。

如何通过有效的思想价值引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无论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还是国家未来的建设来看,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都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必须深刻认识到思想价值引领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思想价值引领。

二、深刻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在作为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刻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他们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接受的信息远比前几代人要多得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他们追求自由、追求独立、追求创新,对于社会、人生、个人价值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必须深刻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的方法和途径。

三、注重提升自身素养,增强专业能力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素养和专业能力。

只有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磨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胜任思想价值引领工作。

用组织公民行为原理指导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用组织公民行为原理指导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的行 为 , 以对 组织 建设 具有 如 下积 极作 用 : 所 自觉 维
辅 导 员 与 大 学 生 接 触 最 频 繁 , 人 格 魅 力 对 学 其 生 的成 长 成 才 具 有 巨 大 的示 范 作 用 。从 组 织 公 民 行
护整个 组织 的正 常 运 行 ; 组 织 所 拥 有 的资 源 摆 脱 使 束 缚 , 入 于各 种工 作 活动之 中 ; 投 促进 同事和 管理 人 员 工作 效率 的提 高 ; 效 地 协 调 团 队成 员 和 T 作 群 有
摘 要 :高 校 辅 导 员是 高校 人 才培 养 中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 力量 。要 实现 高 校 辅 导 员 教 育 功 能 的 最 大 化 , 要 充 分 发 需 挥 辅 导 员 队伍 的组 织公 民 行 为 , 强 辅 导 员工 作 的 自发 性 。具 体 措 施 主要 包括 : 立 高校 辅 导 员 素 质 测 评 体 系 ; 增 建 完 善 高校 辅 导 员培 训 教 育 体 系 ; 全 高 校 辅 导 员精 神 激 励 机 制 ; 新 高校 辅 导 员 团 队 文 化 建 设 。 健 创 关 键 词 :组 织公 民行 为 ; 校 辅 导 员 ; 伍 建 设 高 队
体 之 间 的 活 动 ; 强 组 织 吸 引 和 留 住 优 秀 人 才 的 能 增
力 。 由 于 组 织 公 民 行 为 对 提 高 组 织 的 T 作 效 能 具 有
为 的角度来 讲 , 导 员 要 在 工作 和生 活 中注 重 文 明 辅 礼貌 , 积极 充 当学 生 做 人 的楷 模 。辅 导 员 只有 不 断
从 组 织行 为学 的视角 看 , 高校 是一 种教 育组 织 , 辅 导 员则 是这 一组 织 的重 要主 体之 一 。依据 组织 公 民行 为理论 , 高校 辅 导 员 工 作 的特 定 性 决 定 了其 具

高校辅导员组织公民行为现状研究

高校辅导员组织公民行为现状研究
何 组 织 系 统 的 设 计 均 不 可 能 完 美 无 缺 , 只 依 靠 组 织 规 定 如
的 每 一 位 员 工 的 角 色 内 行 为 , 难 以 达 成 组 织 目标 , 而 将 因
(9 7 以 台 湾 社 会 为 例 。 证 实 程 序 公 平 与 分 配 公 平 与 19 ) 0C 都 有 正 向 的 相 关 , 最 强 的 关 系 是 分 配 公 平 与 O B; B 但 C
保 学 校 的 安 全 稳 定 工 作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 因此 本 研 究 以 我 国 高校 辅 导 员 为 研 究 对 象 , 采 用 实 证 研 究 考 察 了辅 导
员的组 织 公 民行 为表 现 情 况 , 果 显 示 , 体 表 现 较 好 。 结 整
并 结 合 组 织 公 民 行 为 动 因理 论 .对 高校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者
度 的 完 善 确 实 使 这 种 现 象 得 到 了 一 些 改 善 , 我 们 也 清 醒 但 地 认 识 到 . 度 管 理 并 不 是 万 能 的 , 有 其 发 挥 重 大 作 用 制 它 甚 至 是 决 定 性 作 用 的 场 合 ,有 其 无 法 有 效 覆 盖 的 范 围 , 任
球化 竞争 中处 于不败 地位 的关 键 因素 , 何使 员工 主 动表 如 现 超 越 正 式 职 责 要 求 对 组 织 有 益 的 行 为 , 为 理 论 界 和 实 成
践 界 共 同关 注 的 问 题 。 统 的 绩 效 评 估 体 系 及 各 种 配 套 制 传
的 方 法 和 过 程 是 否 公 平 的 感 知 是 程 序 公 平 ,在 决 定 做 出
组 织 的 行 为 . 以获 得 了 学 者 们 广 泛 的关 注 。 所

高校辅导员工作定位

高校辅导员工作定位
2.管理职能
学生工作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学校的每一项要求、每一项工作举措、每一次活动安排,都要通过辅导员传达和落实。辅导员在规范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维护校园正常的办学秩序,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对学校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总会向辅导员反映和寻求帮助。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承担了主要的管理工作,是维系学校与学生正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和课堂教学共同构成了学校育人的完整系统。
辅导员应该由学生工作管理型向教育专家型转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专业基础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根据以上分析,从辅导员队伍的长远发展出发,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建立思想教育与组织管理专业,所学内容应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对象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律,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职业生涯与规划等。主要是在研究生层次上招生,面对正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群。
3.多重角色综合功能
辅导员的工作重点是引导大学生提高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以文化建设活动、评比竞赛活动、评优表彰活动、党团建设和班集体建设等为载体,为大学生成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实践中辅导员必须注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多元文化的渗透以及学校国际交往的增多,学生的生活空间、交流空间都处于空前开放状态,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文化、伦理观念、道德意识,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大学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彰显时期,每个学生的理想选择与信息交流手段不尽相同,思想问题往往与心理问题、日常实际问题交织在一起,单一的思想教育方式,简单的管理手段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需要不断地研究与探索,辅导员要主动开展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组织管理学研究,研究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总结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经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

高校辅导员九大职责思考与实践

高校辅导员九大职责思考与实践

高校辅导员九大职责思考与实践一、概述作为高校辅导员,其职责重大且多元化,需要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进行全方位的帮助与引导。

本文将围绕高校辅导员的九大职责展开思考与实践,分析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力求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实践提供借鉴。

二、职责一:学业规划与辅导高校辅导员需要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规划与辅导,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指导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个人兴趣、家庭环境等原因无法确定学业方向,这就需要辅导员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调查市场需求,尝试多种工作岗位,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业方向。

三、职责二:心理辅导与交流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着种种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需要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与交流。

但是,一些心理问题可能超出辅导员的能力范围,这就需要建立与心理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心理交流,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帮助。

四、职责三:就业指导与帮助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毕业后需要为其提供就业指导与帮助,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

但是,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条件、专业方向等因素而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这就需要辅导员积极通联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职责四:文化活动组织与管理高校辅导员需要组织并管理各种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但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害羞、自卑等原因而无法积极参与文化活动,这就需要辅导员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克服自身问题,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六、职责五: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过多消极情绪、不良习惯等问题而无法接受这方面的教育,这就需要辅导员进行针对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七、职责六:学生质量监测与评估高校辅导员需要进行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估,但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这就需要辅导员进行深入分析学生现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扶持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途径思考

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途径思考

2012年第1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8期)Total No .288收稿日期:2012—09—20作者简介:陈晨子(1984—),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团委书记,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严建骏(1977—),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孙倩(1980—),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学办主任,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简介:本文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重点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研究sgsy2009zd022;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政课题项目SZYB2010037。

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途径思考陈晨子,严建骏,孙倩(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摘要:文章以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思想政治标准、工作业务能力、人格动机系统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相关关系,并引入创新能力与组织承诺作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两个中介变量,构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概念模型,对推动其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体系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032—03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及辅导员个人能力培养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2008年开始,大学校园里迎来了“90后”大学生,而带领他们度过大学时光的又恰是同样年轻的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辅导员。

年轻的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完成自己从被呵护者到大学生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转换,还要有正确的角色认知,肩负崇高使命。

辅导员情绪智力对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及建议

辅导员情绪智力对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及建议

在 具体管理实践 中,管理者情绪智力能够影响 下属 的工 作状 态及 所在组 织 的工作 绩效 。高情 绪 智力 的管 理者 能够 控制 自己并 关注 员工 的情绪 ,
并通 过 交流沟 通及 团队活动等 方 式 ,来疏 导和 解 决 情 绪 问题 ,以提 高组 织 成 员 工 作 积极 性 及 业 绩 。在 已有研 究 中 ,凯瑞 等 学者通 过理 论和 实证
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 问题 ,并通过提升大学生的情
绪智力 ,对大学生的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 辅导员情绪智力 的提升可 以对大学生组织公 民
身及他人情绪 良好的管理、控制、处理能力 ,能够 行为发挥正 向作用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 ,辅导员关
影 响到所接触 的学生 ,从而促进其情 绪智力 的发展 怀、尊重和重视学生时 ,学生会产生义务感 ,从而
关关系 ,同时能够在 团队层面 产生影响 。根据社 源。资料研究和调研分析显示 ,学生干部 的情 绪智 J
会 交换 理论 ,下属 会根 据领导 的情 绪智力 来决定 力要高于未做过学生干部 的同学 。
自身 的表现 ;有研 究显示 ,管 理者 的情绪智 力对 组织公 民行为 。 同时 ,情 绪智 力是学 生发 展能力 的重 要构成 自我评价能力 ,同时也更可能在社会竞争 中获得更
辅导员作为大学 生直接面对和经常接触 的高校 为 的影 响 学生工作者 ,是大学生发展 的指导者和 引路人 ,往 辅导员 的工作需要面对学 生、贴近学 生、指导
往会成为大学生在校期 间乃至今后步入社会 的职业 参照 。因此,辅导员情 绪智力对于处于职业预备期 的大 学生来说 ,具有标杆和参照作用。辅导员对 自
樊景立等对 中国组织公 民行为进行 了研究 ,确定 了 的能力 … 目前在理论界和实践 中被广泛 关注和研 五个维度 :公 司认 同、同事 间的利他行为、个人主 。 究 。有学者基于企业组织提 出了管理者情绪智力的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

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过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先进的思想和价值观,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谈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价值引领。

一、推崇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需要推崇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抛弃迷信和愚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在具体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开设科学素养课程、组织科学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未知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高校辅导员还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弘扬社会责任和公益精神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需要弘扬社会责任和公益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

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财富的获取与分配、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问题,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以此来引领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

三、倡导自立自强和担当精神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需要倡导自立自强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珍惜人生,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自助就业、创业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追求。

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得与失,鼓励学生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教师工作中的学生社会责任与公民教育

教师工作中的学生社会责任与公民教育

教师工作中的学生社会责任与公民教育在教师工作中,教师扮演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推动公民教育的重要角色。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师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探讨教师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推动公民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启发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例如,在课堂上讨论环境保护、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等。

通过这些讨论,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

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社会的需求和困难。

通过这种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二、推动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推动公民教育的实施。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例如,教师可以讲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并明确自己的权益和责任。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动态,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水平。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模拟选举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锻炼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公共决策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实际的参与机会。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事务、学生会等组织,让他们亲身参与社会活动,并实践自己的公民责任。

通过这种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公民的角色和责任,并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和推动自己的观点。

三、教师的角色与责任在教师工作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者。

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以下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师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相关内容,引导他们思考社会问题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班主任的学生公民意识发言稿

班主任的学生公民意识发言稿

班主任的学生公民意识发言稿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班级的班主任,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首先,什么是学生公民意识呢?学生公民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行为准则。

公民意识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和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教育引领培养。

学校和老师是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引导者,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引领的作用。

首先,通过开设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观念,通过兴趣班、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

第二,课程导入加强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公民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各个学科中,通过生活化、贴近实际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公民意识的故事,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在社会科学课上,可以讲解社会权益、公平正义等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并思考解决之道。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学生自治组织等,让他们从实践中体验公民意识,学会自我管理和参与决策。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

第四,家庭教育配合。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公民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比如,可以带孩子参与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共同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引领、课程导入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提供平台和机会,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关注、引导培养。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公民意识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公民意识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公民意识在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培养公民意识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培养公民意识。

首先,建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入手。

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独特的个体,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善于激发其潜能。

教师应该采用尊重、关爱和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他们应有的权利和机会。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的公民。

其次,培养公民意识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学校应该将培养公民意识纳入教育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措施。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和社会的运行机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教授公民道德、法律法规等课程来加强对公民意识的教育。

再次,家庭教育在培养公民意识中扮演重要角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者。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家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参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引导孩子从小热爱社会、热爱环境。

同时,家长还应该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和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和公民意识。

此外,学校和家庭之外,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社会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培养公民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学生观和积极公民意识的新一代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辅导员如何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辅导员如何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辅导员如何立德树人——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道德修养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成长。

下面是我作为一名辅导员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关注学生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背景、经历和心理需求。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们要以关爱的心态去面对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并根据他们的个性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学生,并针对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个性化辅导,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

构建信任关系建立互信关系是立德树人工作的基础。

作为辅导员,我们需要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桥梁,让他们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成长。

激发内在动力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惯。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一味地灌输价值观念。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自主地去追求和践行道德。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故事和案例的讲解,让他们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可以通过情感共鸣,唤起他们内心的良知和责任感;还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

标杆引领作为辅导员,我们不仅要传授道德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我们的行为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以积极向上、正直诚实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标杆。

只有我们自己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榜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并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尊敬。

与学生共同成长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辅导员,我们要与学生共同成长,实现互助互补的目标。

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成为社会各界需要的人才。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了解公民意识的概念在开始讨论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公民意识的概念。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认知、情感、责任感以及相关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即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社会公共利益,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二、注重国民教育教师在校园教育中应注重国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主和法治的基本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培养他们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时刻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公民行为。

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

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公民责任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发展和需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工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服务的意义。

五、开展公民教育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育资源,开展一系列的公民教育主题活动。

例如,组织模拟选举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民主决策过程;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和思考;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这些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公民意识的了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工具,拓宽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分享相关电子书籍、文章、视频等学习资料;开设网络讨论平台,鼓励学生就社会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组织学生开展网络调查和研究,了解社会现象和民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卷 第 6期
2 0 1 3年 1 2月
高 校 辅 导 员 学 刊
囵 队伍 建 设
口 队 伍 建 设
激 发 高校 辅 导 员 组 织 公 民行 为 的思 考
项 青
(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信 息 与 电气 工 程 学 院 ,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
摘 要 :研 究基 于响 应深入 学 习十 八 大精 神 , 以及 中央 所提 出的要 建 立 完善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期 建设 及 发展 。 关键 词 :高校 辅 导 员 ; 组 织公 民行 为 ; 高校 管理 中 图分 类 号 G 6 4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4—5 3 3 7 ( 2 0 1 3 ) 0 6 —0 0 2 8 一O 4
‘ ( 一) 对 组 织 公 民 行 为 的 涵 义 的 研 究
( 二) 对 组 织 公 民 行 为 的 理 论 基 础 的研 究
关 于辅 导员 素 质 提 升 、 队伍 建 设 及存 在 问题
的研究 由来 已久 , 知识 员 工 和公 民组 织 行 为 的研
究 也 已逐渐 展 开 , 但 鲜 有将 几 方 面 相 结 合 进 行探 求 的研 究 , 本文 拟在 这一 方 面做一 些探 讨 。
项研究课题 ( 2 0 1 3 Y B X M1 0 )
2 8
囵 队 伍 建 设
的贡献 与 组织 的回报 在某 种程 度上 也 构成 交换 关 系 。而布 劳 ( B l a u ) 将 人类 所进 行 的交 换 行 为分 别 称 为 经济 交 换 行 为及 社会 交换 行 为 。其 中, 经 济 交换 行为 指 的是建 立 在列 出 明确交 换 物数 量 的契
奥 尔根 ( Or g e n ) 和 贝特曼 ( B a t ma n ) 在 创 立组
织公 民行为 概念 时指 出 , 其 理 论 基 础是 社会 交 换


组 织公 民行 为 理 论 及 研 究
理论 和个 体 的 积 极 情 感 。 由 巴纳 德 ( B a r n a r d ) 提 出, 西蒙 ( S i mo n ) 进 行 完 善 的交 换 理论 认 为 , 个 体
治 教育 工作 的重任 , 是 大学生 思想 上 的指 导者 、 学 习上引 路 人 、 生 活 上 的 管 理 者 。 因此 , 高 校 的 发
所 明确 和直 接 规定 的 , 体 现 在 员 工 工 作 中 的一 种
积极 的 、 自觉 的个 体行 为 , 这种行 为的 出现有 利 于 加 强组 织 的统筹 建 设 , 同时 有 助 于应 具有 三 种 基本 功 能 : 1 ) 组 织 必 须 具备 吸引并 且可 以留住 员 工 的 能力 ; 2 ) 确 保 员 工具 备 信 赖组 织 、 忠诚 于组 织 , 并 且 可 以在 自我 反思 的过 程 中展 现组 织特 定 的角 色 任务 ; 3 ) 员 工 必 须具 备

基 金 项 目 :江 苏 省 教 育 厅 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指 导 项 目 ( 2 0 1 3 S J D F D Y1 0 4 ) ; 中国矿业 大学“ 党 的十八大 精神 ” 专 作 者 简 介 :项 青 ( 1 9 8 5 一) , 女,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信 息 与 电气 工 程 学 院助 教 。
创 造性 行为 及 自发性 行 为( 其 中包 括合作 的行为 、
维护 组织 系统 的行为 、 提 高 组 织 外 部 形 象 的行
为) , 并于 1 9 6 6年 提 出“ 组 织 公 民” 这 一 概 念 。奥 尔根( O r g e n ) 教 授及 其 同事 于 1 9 8 8年 首 次 创 造 性地提 出了“ 组 织 公 民行 为 ” 这 一术 语 ( O C B) 。 他们 将 组织 公 民行为 定义 为未 被正 常 的报酬 体 系
教 育专职 队伍 的 建设要 求 , 依 据 组 织公 民行为 理论 , 重新 审视 了高校 辅 导 员的 管理 机 制 , 并从
与 高校辅 导 员相 关的微 观 环境 、 情感 承诺及 绩 效 管理三 个 方面 , 进行 如何 有效 激发 高校 辅导 员
组 织公 民行 为的探 讨 。研 究证 明 , 加 强 高校辅 导 员组 织 公 民行 为 有 利 于提 高辅 导 员 队伍 的 长
展、 辅 导员 队伍 建设 , 辅 导员 自身 素质 的提 升 同样
离 不开 辅导 员 的组织 公 民行 为 。
充 分发 挥 的有效 性 。其“ 润滑剂 ” 作 用也 可 以有效
减少 组织 各个 “ 部件 ” 运 行 时 所 产生 的相 互 摩 擦 , 从 而促 进整 个组 织工 作效 率 的提高 。
组 织公 民行 为 在 组 织 行 为 学 研 究 领 域 中备 受关注, 同时组 织 公 民行 为 理论 的提 出也 是 组 织
凯兹( Ka t z ) 和卡 恩 ( Ka h n ) 在1 9 6 4年 提 出 良
行 为 学发展 到 一 定 阶段 的必 然 结 果 , 是 积 极 的行 为 取 向 。对 于 一个 完 整 的组 织 建 构 体 系 而 言 , 存
在 于组 织 中 的每一个 体 间存 在必 然 的联 系 。能 够 有 效发 挥个 人 的组 织 公 民行 为 , 促 使 个 体 间达 成 合 作 意愿是 组 织 高效 运 行 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条 件 。 当前 中 国人 口密度 大 , 部 分 员工 在 企 业 组 织 中对 自己定位 不 准 、 缺 少 归 属感 、 缺 乏 主人 翁 精 神 , 导 致 他们 不愿 意 自发地 为 组 织 付 出 , 不 利 于 企 业 的 长 远发 展 。高 校 也是 组 织 , 辅 导 员 是 高 校 教 师 队 伍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 承 担 开展 大 学 生 日常 思 想 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