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变化》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变换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基本的图形。
但是,对于平移和旋转这两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难点: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操作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3.互动教学法: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一些操作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3.准备一些视频材料,如旋转的电梯、转动的风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图形的变化吗?图形的变化有哪些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视频材料,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明确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七上部编版大单元教学设计
七上部编版大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设计背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取《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四篇课文,从不同的方面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美好人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中所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本单元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继续学习默读;二是在课本中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批注;三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1]]在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更深刻、更立体地理解与把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为学校正在开展“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发掘校园中平凡却伟大的人物,并撰写一篇征文,参与评选。
“平凡·伟大”校园人物征文既要求思路清晰、手法多样,还要求描摹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品质、阐述人生意义,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教学内容完美融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发展思维、提升素养,达到更理想的语文学习效果。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四个课段推进:第一课段,默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利用鱼骨图、矩阵图等思维导图形式,理清作者思路;第二课段,细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分析文章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三课段,细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分析对比手法的妙处,品味运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对彰显人物的精神品质的作用;第四课段,运用前三个课段所学内容写一篇“平凡·伟大”校园人物征文,并依据写作评价量表,在班内交流、分享与互评。
前三个课段是第四课段的基础。
02学习需要分析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内容,主要围绕环境保护,绿色生活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感悟,从而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环境保护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提升环保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保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将环保理念付诸行动,提升学生的环保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2.课件:环保案例,相关图片,视频等3.教具:环保标志牌,垃圾袋等4.场地:教室,户外活动场地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环保的图片,如美丽的自然风光,被污染的环境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多一些绿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等。
2.帮助学生加深对第四单元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第四单元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与用法。
2.能够准确朗读第四单元课文。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本、教学课件、笔记本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生字词
1.复习第四单元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理解意思。
2.指导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加深记忆。
第二步:课文复述
1.让学生围坐一起,轮流复述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中的关键点,确保完整传达主要内容。
第三步:课文分析
1.分段分析课文,详细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促进思维发展。
第四步:课文朗读
1.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老师适时纠正发音错误,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复习课上,我们通过生字词复习、课文复述、课文分析和课文朗读等环节,加深了对第四单元知识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
1.完成第四单元相关练习题。
2.背诵本单元重点词语及课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谢谢大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修改后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修改后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词语“正是”、“踏实”的意思。
2.能够理解幼儿园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3.能够通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用嘴尝”的方式来感知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词语“正是”、“踏实”的意思。
•难点:通过感知事物的五种方式来进行表达和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温故而知新。
2. 学习词语1.讲解词语“正是”、“踏实”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和理解这两个词语的用法。
3. 阅读课文1.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分段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与情感表达。
4. 情感体验1.提议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从感官的角度来感知周围的事物。
2.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感知的过程和体验的感受。
5.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互动游戏和情感体验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中的一段内容。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个感知事物的过程。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挑选一件小物品,用“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用嘴尝”的方式来感知并描述。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课文中学习到的词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结束,期待学生在这堂课的启发下,能够更加主动地感知生活中的美好,用心体会语文的魅力。
202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上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校:学科: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备课组名称:2024年六年级组集体备课第四单元百分数主备人:一、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核心概念、内容结构、呈现方式、育人价值)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百分数在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百分数的认识、合格率、营养含量和这月我当家四节新内容。
二、单元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生活、知识、活动、方法等经验)由于百分数在反映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时,更容易说明问题,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用百分数来刻画、描述事物的定量化特征,交流、传递社会发展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一些直观的感性认识,为系统地认识百分数奠定了基础。
三、单元学习目标(基于课标、教材、学情,体现核心素养导向) 1.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会解答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探索出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有效方法。
3.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百分数描述并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4.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建议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经历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突出百分数的特殊性。
在学生讨论百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认识百分数、“%”及百分比、百分率,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实际意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重点词语。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复习:复习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重点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和要点。
2.词语复习:复习第四单元中涉及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3.阅读理解: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理解和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教材、黑板等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学生备好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课文
1.教师对每篇课文进行复习,让学生逐段回忆、讲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表演或分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第二步:词语复习
1.教师板书生字词和重点词语,让学生跟读,加深记忆。
2.布置默写作业或词语拼图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步:阅读理解练习
1.教师出题,让学生读一些小文章,并回答问题。
2.师生互动,讨论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
1.利用课堂小测验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价。
2.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3.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讨论。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引导。
同时,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次第四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方》是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
本课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探究我们生活的地方,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地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来锻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生活环境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生活环境的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草原》、《月光曲》、《金色的鱼钩》、《伯牙鼓琴》四篇课文。
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篇,提高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详细列出每个环节的内容、要求和时间安排。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提高写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课堂教案
为了满足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需求,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课堂教案被精心设计出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以“我的小学”为主题,使学生理解小学的概念,认识小学的环境,了解小学的生活以及学习规律,提高学生对于从小学开始学习的重视和对其的认识,以及对教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团队意识。
第一课:我的小学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基本组成。
2.能够简单描写小学学校的基本情况。
3.了解学习的作用,并能够对老师、同学、校园等方面进行骄傲和自豪的表现。
教学重点:1.小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2.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学习规律等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小学学习的由来和评价。
2.各个方面如何进行描述和表现。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讨论法课前准备:1.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PPT、图表等资料。
2.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学。
3.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课题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小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小学以及小学的学习内容和规则。
步骤二:了解小学的发展历史通过介绍小学的发展历史、小学的扩大以及现有的小学的构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小学。
步骤三:描述小学的基本情况通过展示校园的图片及介绍宿舍、教学生活等信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
步骤四: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介绍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老师、同学对于学习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步骤五:课堂实践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展示他们对于关于小学的观点和表现。
步骤六:概括知识点通过梳理和总结小学的历史、构成、环境、学习等要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巩固对于小学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反思:在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第四单元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小学、介绍小学的基本情况和学习规律,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了小学并学会其它知识点。
四下第四单元整体备课步骤
四下第四单元整体备课步骤
四下第四单元整体备课步骤如下:
1. 确定单元主题: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 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 组织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4. 设计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进行各种拓展练习等。
5. 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朗读课文的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对和平的认知态度等方面。
6. 确定教学时间安排:根据各篇课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以上是四下第四单元整体备课步骤,供您参考,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生字词,掌握相应的汉字书写规则。
2. 通过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不同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主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阅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
2.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本单元的文章,使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2.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长城与运河》:通过描绘长城与运河的壮丽景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颐和园》:通过描绘颐和园的美景,使学生感受中华园林文化的魅力。
3. 《孔子游春》:通过讲述孔子游春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
4. 《三月桃花水》:通过描绘桃花水的美丽,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生字词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 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规则,提高书写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和主旨。
2. 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1. 对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理解和分析。
2. 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措施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2. 组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情况。
2.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估他们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时间课时安排1. 每篇课文安排2-3课时进行教学。
2. 生字词和练安排1课时。
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识字词: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
2. 理解课文:通过阅读课文,领悟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3.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练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辨析生字词: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词义。
教学准备1. 教材:最新人教版二年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研究1. 集体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默读,注意标注生字词并查找词义。
2.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并做简要分享。
3.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练1. 师生互动练:教师提问学生词语的意思,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答案。
2. 小组讨论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并准备进行小组展示。
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帮助学生巩固研究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章,进一步拓展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2. 带领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写下自己对课文中寓意的感悟和思考。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整组教案详细解析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整组教案详细解析。
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文的阅读方法,能够流畅准确朗读古文。
2.了解古代文化,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5.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重点难点1.古文阅读方法:古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如字形、词义、语态、语气等。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寻找关键词汇、区分句子成分、理解上下文等。
2.古代文化:该单元涉及很多古代文化,如经典诵读、传统礼仪、道德教育、历史人物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理解其意义和现代价值。
3.语文能力提高:学习古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如词汇量、语法基础、修辞手法等。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策略1.以课文为基础,辅以阅读训练。
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以活动为纽带,辅以课堂讲解。
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比赛、古文气息主题展览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化。
3.以巩固为目标,辅以课后作业。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巩固作业,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活动:通过比赛或者问答等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课堂讲解: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3.课文讲解:逐句逐词讲解课文并解释生字词。
4.阅读练习:让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朗诵演练,以及相关的课外阅读训练。
5.文化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代文化,如古代礼仪习惯、人物故事、历史事件、道德教育等。
6.课堂讨论:安排一些小组或个人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课文和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7.总结回顾:通过课堂互动等方式,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朗诵演练、课堂讨论等环节,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发言成果、阅读表现等进行评价。
2.作业检查:针对课后布置的作业,进行作业评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小英雄雨来》、《尊严》和《乌鸦喝水》。
本单元的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生能写简单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文章有较高的兴趣。
但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复杂句子和表达方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分析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万以内加减法运算问题,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分享心得。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探讨解题方法。
3.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反馈。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等。
3.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具备团结互助的品质,懂得分享与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仍需进一步巩固。学生在此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实物展示、互动游戏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逐步引导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万以内加减法运算。
b.提高练习:针对优秀生,设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变式训练:通过变换题目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可能性。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可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缺乏直观的感受,难以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事件的可能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可能性、必然性、不可能性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可能性、必然性、不可能性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可能性。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把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事件的可能性。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自主发现和总结可能性规律。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例和游戏,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
3.教学设备:准备好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猜拳游戏,引导学生思考:猜拳的结果有哪些可能性?赢、输、平的可能性各是多少?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的可能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例,如抛硬币、抽奖、骰子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事件的可能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家乡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学会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此外,他们已经开始学习简单的环保知识,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家乡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学会保护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家乡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家乡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家乡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让学生对家乡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上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五上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主题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本单元通过学习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丰富多样,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基本知识;掌握描述家乡特色、风土人情的能力;培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调查、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三篇课文,内容涉及中国的著名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和祖国的丰富多样。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课文内容,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感受。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祖国的丰富多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等。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实践能力等。
4. 综合评价:综合以上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新部编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最新部编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四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绘画物体的特点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课:研究绘画生活中的水果。
2. 第二课:研究绘画生活中的花朵。
3. 第三课:研究绘画生活中的动物。
教学步骤第一课:研究绘画生活中的水果1. 引入:通过展示和讨论不同种类的水果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水果的特点和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水果进行观察和绘画,鼓励他们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节描绘水果的外貌。
4. 展示和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研究绘画生活中的花朵1. 引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花朵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花朵的形态和颜色,鼓励学生观察和描绘。
3.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花朵进行观察和绘画,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描绘花朵的美丽。
4. 展示和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课:研究绘画生活中的动物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动物的特点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 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观察和绘画,鼓励他们用适当的颜色和线条表现动物的形象。
4. 展示和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采用互相展示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批判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水果、花朵和动物的图片或实物。
2. 绘画工具和纸张。
教学延伸活动1. 邀请艺术家或美术教师进行绘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指导。
2.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或展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以上为最新部编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表格式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绘画物体的特点和技巧,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无私奉献”的主题,选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事件来表达。
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来组织课文。
作者表达和感情而奔放,大量的排比和加强气势,丰富的语言,有一定的跳跃性。
文章大量着墨情感,而对邓小平人物形象感知很少。
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要合理地运用。
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升华感情、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是震撼人心的,催人奋进的。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
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
教学中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重点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前后联系起来,进行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
《艾滋病小斗士》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思科西的去世,再写他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
全文教学要结合课后练习三来进行,把恩科西与偏见作斗争和他关心其他艾滋病人统一起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习作4》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说”是文题的重点,“您”或“你”是“我”倾诉的对象。
从以往的学生习作来看,部分学生会把人称混淆,习作中你他分,刚写一会第一人称全变成了第三人称,所以要让学生明确,写这篇作文时就好像面对面与某个人说话。
既然是说心里话,就要让学生发自内心,表达出真情实感。
《练习4》安排5项内容,分别是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与毛笔字。
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语文与生活”是关于纠正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的练习。
第一部分教学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境弄清“兰、蓝、篮和区别,自己发现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知道出错的原因不不了解字义的来源。
第二部分教学时要让学生亲自查出这四个词的意思,再去改正。
“诵读与积累”的八个成语可让学生课下自己查阅,了解故事内容,大体理解词义。
课上让学生讲故事,说词义,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功诫的哲理。
然后现再诵读,达到熟记。
“写好钢笔字”每个练习都有,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小小新闻发布会”,会上,可采用先小组交流再重点发言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布新闻的机会。
最好每天早晨拿出三五分钟时间,引导鼓励学生发布新闻,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单元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精读方法,坚持做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4、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到邓小平爷爷伟大的人格,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养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2、理解高尔基信中的内容。
3、围绕“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这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从而正确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四、教学方法与环节设计:教学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感情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地抒发自己阅读的感悟。
2、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积累及阅读理解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感悟、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环节设计:1、强化初读。
初读课文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2 、精读感悟。
教学时,可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从而体会文章的意境。
3、拓展延伸。
4、积累内化。
5、作业指导。
6、实践活动。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我认为整个单元的教学首先需要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在精读体悟的过程中,教师又要引领学生对重点语段作细细品味,这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
其次要注意课外拓展,与生活结合。
《在大海中永生》课后5搜集邓爷爷的故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后4写回信,向生活拓展,将文本精彩的表达方法作迁移运用,力求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另外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有高年级的特点。
阅读方面偏重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品味的能力,习作方面偏重于立意与选材,篇章结构的训练。
实践方面偏重于学生注意生活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在大海中永生》:三课时《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两课时《艾滋病小斗士》:两课时《习作4》:两至三课时《练习4》:三课时检测2—3课时总计12-15课时教学设计:13 在大海中永生[设计理念]1、把握文章情感主线,紧扣“情”字,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体验,读中感悟。
感悟伟人的丰功伟绩,感悟伟人的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憾,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
2、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立足文本,抓住学科特点,以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形成为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力使三维目标和谐达成。
3、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体现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学会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心,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方法1、以读悟语,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
2、创设情境,引领体验,合作对话,自主构建。
教学准备: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邓小平生平资料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39节)一、音乐导入,提示课题1、同学们,首先让我们聆听一首歌曲。
(播放《春天的故事》)2、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歌颂了谁吗?(邓小平)3、指导观察插图或出示邓小平画面,简介邓小平生平。
(诠释: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一代伟人、世界名人)4、揭题、读题。
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
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
(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5、解题:“永生”是什么意思?人们明知这位伟人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顺序A、布置自学1、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巡视,指导)2、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根据教师提示补充小标题飞机飞向大海——骨灰撒向大海——在大海中永生B、引导交流C、跟读课文,渲染感情1、现在请大家听课文朗读,用心好好感受,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放MP3)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对邓小平爷爷说些什么呢?(悲痛;沉重;邓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邓小平爷爷我爱您;邓小平爷爷,您不要走;)三、精读品味深入感受A、导学第一段1、过渡:让我们一起再回到1997年3月2日那令人心碎的一天2、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中共有几句话?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主要讲了什么?(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载着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飞向大海)3、你能体会,在“飞机飞向大海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悲痛、伤心、不舍)(1)些语句最能体现这种心情?(相机点击第一句话)我们女生来读这句话(2)理解“低低地缓缓地”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3)飞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说明什么?(表现人们不忍伟人离去的悲痛心情;也暗示人们,伟人仿佛不忍离去,在离别之际忍不住还要最后再看一眼他的人民以及这块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土地。
)(4)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两个词语,(读时语速——徐缓、语音——低沉,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5)你能读出你的感动吗?谁来试试?(6)现在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一起来朗读这句话4、邓小平爷爷,一生波澜壮阔的伟人,可是此时机舱里(引读——)(1)请同桌互读,把你们此时的心情读出来?(2)指读(3)齐读:是啊,伟人离去,天地同悲。
让我们男生来一起深情地朗读这一句话5、(引读)这一位——齐读(1)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崭新历史”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篇章”是什么意思呢?点拨: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爷爷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他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
所以说骨灰撒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范读:同学们,到这里,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来赞一赞这位历史伟人,你们同意吗?老师读得好吗?(3)让我们一起学着老师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这一句话6、同学们读的真不错,把你们的理解全都读了出来,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发自内心的感情。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这悲痛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用低低地缓缓地语调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四、总结我们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他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我们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的的丰功伟绩,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邓小平爷爷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的丰功伟绩,他的卓越贡献将永留史册!万古流芳!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邓小平,他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第40节)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见文后)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3、背诵第一段二、精读品味深入感受B、细读第二段并背诵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1)鲜花伴骨灰,洒向无垠的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别人世。
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课文会怎么描写这感人的一幕呢?自读2—4自然段(2)这三个自然段讲了什么?(3)邓爷爷骨灰伴着鲜花散向大海,在那一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谁来读一读?(4)“呜咽”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大海在低声呜咽?“痛悼”是啥意思?(5)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6)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7)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自然段奔腾不息的浪花将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里呢?默读第三段(1)抽读四个排比句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认识排比句,分句挑选其中的一个分句投入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