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疾病常规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1、 心电图 电轴右偏、右束枝传导阻滞或右室肥厚 , P-R间期延长呈I°房室传导阻滞,左、右心室 肥厚。心电向量图在额面位呈逆钟向心电环。 2、胸部X线 肺纹理增多,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段突 出,主动脉结较小。二尖瓣关闭不全明显者左 心室亦增大。透视下肺门“舞蹈”。 3、超声心动图 明确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缺损位置、 大小,左右心房间血液分流。是最好的无创检 查手段。
手术方法:
1
CPB下ASD修补术: 小缺损可直接缝合,缺损较大或合并 肺静脉异位引流应用补片修补缺损并 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入左房。原发 孔型房间隔缺损者应首先修补二尖瓣 裂,然后修补ASD,由于缺损下缘邻 近冠状静脉窦,在该处进针时应注意 避免损伤房室结,以免引起房室传导 阻滞。 2 ASD封堵术:介入治疗方法。
心脏疾病
Cardiac Diseases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心血管外科 付庆林 MD
哪些心脏病需要手术
属于外科治疗的病种主要有: 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病 冠心病 大血管疾病 心脏肿瘤
分
类
一、先天性心脏病: 1、左向右分流:PDA、ASD、VSD、佛氏窦瘤破裂、 冠状动脉瘘、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等。 2、右向左分流型:法洛四联征、大动脉转位、右 室双出口等。 3、无分流型:肺动脉瓣狭窄等。 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三、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四、心脏肿瘤:粘液瘤等。 五、大血管疾病:胸主动脉瘤等。
连 续 缝 合 房 缺
涤 纶 或 心 包 片 修 补 房 缺
三、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一)概述
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是否并发过心衰;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2、心内膜垫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3、对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外科心血管外科疾病
【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引流管拔除,切口愈合无感染。
(1)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病人疼痛症状持续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冠脉病变适合外科治疗者;
(2)在进展期的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早期(6-12小时内),冠脉病变适合外科手术治疗,而溶栓或不适合或者失败的病例;
(3)超过7天的心肌梗死病人,冠脉病变符合前述解剖特点的,均可考虑实施外科手术。
3.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下述情况者: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心功能恢复期;感染基本控制,但尚未达到疗程;神经系统并发症恢复期;切口清创缝合术后恢复期;重要脏器如肝、肾、肺、消化道等急性功能不全后恢复期;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术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调控;术后抗凝功能的调控;褥疮。
【出院标准】
1.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人工瓣膜功能良好,无需要住院观察的严重并发症。
(1)必要条件:循环稳定,无大量血管活性药物和机械辅助;复查无需要手术处理的心脏病变;不需呼吸机辅助通气;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心功能恢复期;感染基本控制,但尚未达到疗程;神经系统并发症恢复期;切口清创缝合术后恢复期;重要脏器如肝、肾、肺、消化道等急性功能不全后恢复期;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术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调控;褥疮。
【10】Q21.102
【诊断标准】
1.病史: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以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心脏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门诊常见20种疾病诊疗常规心脏科门诊是专门针对心脏相关疾病进行诊疗的科室。
以下是心脏科门诊常见的20种疾病以及相应的诊疗常规:1. 冠心病:进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2. 心肌梗死:立即进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
3. 心力衰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
4. 心律失常:进行心电图监测,依据类型和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电生理治疗。
5. 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血脂检测,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6. 心包炎: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心包穿刺和抗生素治疗。
7. 心脏肌炎: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肌活检和抗炎治疗。
8. 心内膜炎: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心导管检查和抗生素治疗。
9. 先天性心脏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矫治。
10. 风湿性心脏病: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血液检查,必要时进行抗风湿治疗。
11. 心肌病:进行心音、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活检,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12. 肺源性心脏病:进行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13. 高血压:进行血压监测和心脏功能评估,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14. 心包积液: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包穿刺,必要时进行抽液和抗炎治疗。
15. 心肌炎症:进行心音、心电图和血液检查,给予抗炎治疗。
16. 心肌缺血: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17. 心绞痛:进行心电图和心脏酶检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18. 心包肿瘤: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包穿刺,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19. 心脏瓣膜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矫治。
20. 心房颤动: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给予抗凝治疗和心律控制药物。
以上是心脏科门诊常见的20种疾病诊疗常规,具体的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并由专业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内容:
1.入院时测体重及血压,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2.测体温、脉搏2次/d,观察3d正常者改每日下午4时测量一次。
患者若有发热,测体温至少3次/d。
若因房颤有心律绝对不齐者,应测量脉搏、心率。
3.按分级护理医嘱,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4.指导肺部感染疾病咳痰较多者顺位排痰,并记录每日痰量。
5.严格根据医嘱,按时用药。
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服强心甙类药物前,应先测脉率或心率,如<60次/min者暂不给药,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6.执行饮食医嘱,观察患者(特别是食管疾病患者)的饮食情况,主动与医师联系,及时修订饮食治疗方案。
7.重危及手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
若有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剧烈胸痛、心前区痛、脉搏不规则及有心力衰竭、休克等表现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予适当处理。
咯血时,应记录咯出物的性状与量。
发现脉搏不规则时应记录脉率及心率;有绌脉者,记录脉搏短绌图表。
8.凡胸科大手术后、或为胸部严重创伤、大咯血、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危重患者,应加特别护理,并转入监护病室。
9.病室中应经常备有急救设备,如吸氧装置、吸引器、开口器、喉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胸腔穿刺包、静脉切开包、开胸心脏按压包、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和各种急救药品等。
10.术后监护病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周进行空气消毒1次。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是否并发过心衰;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4、母亲怀孕3个月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1、杂音的位置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2、心膜垫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容: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3、对伴有细菌性心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心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是专门研究心脏疾病的医学领域。
以下是心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
冠心病
- 临床表现:心绞痛、胸闷、胸痛、气短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冠脉造影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冠脉血运重建术等。
心肌梗死
- 临床表现:剧烈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难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
- 治疗方法:快速介入治疗、血栓溶解治疗等。
心律失常
-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晕厥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高血压
-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
- 诊断方法: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心力衰竭
- 临床表现:气短、乏力、水肿等。
- 诊断方法:心脏超声波检查、心血管造影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脏移植等。
瓣膜病
-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心悸、浮肿等。
- 诊断方法:心脏听诊、超声心动图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瓣膜手术等。
以上是心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心血管疾病诊疗常规
心血管疾病诊疗常规简介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心血管疾病的常规诊疗方法。
1. 临床症状评估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血管问题。
2.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诊断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家族史、既往病史、生活惯等情况,以获取全面的病史信息。
3. 体格检查心血管疾病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听取心音、触诊等。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获取关于心脏和血管状况的重要信息。
4. 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心脏酶谱、血脂检测、心电图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功能和判断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
5. 影像学检查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血管造影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心脏和血管结构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6. 治疗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等方法。
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
7. 生活干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不仅仅依靠药物和手术,还需要患者积极参与生活干预。
这包括改善饮食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结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常规包括临床症状评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和生活干预等。
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张三,心血管疾病诊疗原理与实践,医学出版社,2018年。
- 李四,心脏病患者的生活干预和心理疏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
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资料
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资料
一、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冠脉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
冠心
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预防冠心病需要
加强体育锻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风险因素,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二、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
血坏死所引起的。
心肌梗死的症状常常表现为剧烈的胸痛、气急、出汗等。
预防心肌梗死同样需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风险因素。
三、心脏衰竭
心脏衰竭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气急、乏力、水肿等。
预防心脏衰竭需要定期检测血压、心肌酶谱等指标,控制高
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四、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悸、晕厥等症状。
预
防心律失常需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
饮食等。
五、动脉瘤
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局部扩张形成的异常病变,常见于主动脉、脑动脉
等部位。
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能导致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动脉瘤需
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
六、术后护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心血管外科疾病的健康宣教资料,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健康知识和预防措施。
同时,我们也强调,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或疑虑,一定要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心血管外科检查项目
心血管外科检查项目
心血管外科检查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1. **体格检查**:这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性质和部位。
2. **常规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检查等,这些都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基本检查。
3. **心脏检查**:更为详细的心脏检查包括心脏超声检查、心电图,以及必要时进行的24小时心电监测。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心脏的电活动。
此外,心肌酶的检查、心脏的冠脉CT检查、放射性核
素心肌显像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也是常用的心脏检查项目,它们有助于对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以上所述只是常见的心血管外科检查项目,具体的检查项目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而有所不同。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建议咨询医生。
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前言
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发展给病人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规范依据国内外研究成果与诊疗水平,制定相关指南,旨在规范病人的诊治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诊断标准
根据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也有所差别。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史、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治疗原则
心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个体化治疗、多学科协作、重视团队”。
治疗过程中要准确分期,遵循治疗“三步走”原则: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
治疗方法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可以通过药物、搭桥手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方式治疗。
注意事项
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规范中还提到了一些注意事项,例如:合
理用药,避免过度用药,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不同疾病的并
存关系等等。
结论
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规范对于患者的诊治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的指南,可以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也为
医生的诊疗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提高了医疗工作的质量和
效率。
心外科诊疗常规
心脏大血管外科诊疗常规目录第一章先天性心赃病第一节动脉导管未闭 (2)第二节房间隔缺损 (3)第三节室间隔缺损 (4)第四节法乐氏三联症 (6)第五节法乐氏四联症 (7)第六节主动脉窦瘤破裂 (8)第二章缩窄性心包炎 (9)第三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第一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11)第二节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13)第三节主动脉瓣狭窄。
(14)第四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5)第四章胸主动脉瘤 (16)第一章先天性心赃病第一节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生理】左向右分流导致:1.左心系统容量负荷增大,左房、左室增大;2.肺血管由痉挛至内膜增厚,造成不可逆性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当右室压超过左室压时出现右向左分流,即为艾森曼格综合症。
【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主要取决左向右分流量大小。
分流量小时可无症状或活动后易疲劳,发育差;分流量大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出现劳累后气喘,反复肺部感染。
2.逆向分流时出现差异性紫绀(下半身紫绀)。
【体征】1.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可伴有震颤,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具有诊断意义)2.周围血管征。
3.心尖部柔和的舒张期杂音。
(左室增大后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辅助检查】1.胸片:肺充血。
2.心脏彩超:可直接观察到导管的直径及分流方向,若直径较大,应检查主动脉有无缩窄。
【治疗原则】(一)手术1.适应证:⑴诊断明确,争取在2岁内手术;⑵未成熟儿伴心力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症,经抗炎治疗无效,应急诊手术;⑶合并SBE时,应控制感染后3月手术,若感染不能控制,只有手术才有治愈希望,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⑷合并ASD,VSD时可分期手术,先闭合动脉导管,再纠正心内畸形,也可一期手术治疗。
2.禁忌证:⑴艾森曼格综合症;⑵在主动脉弓中断、三尖瓣闭琐等复杂先心病中PDA作为生命管道存在,故根治手术前不能单独闭合动脉导管。
3.手术方法:⑴左侧开胸,PDA结扎术;⑵正中开胸,PDA缝扎术。
【入院标准】1.早产儿及婴幼儿合并粗大PDA,反复出现心力衰竭;2.合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矫治的心内畸形;3.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SBE)时,应控制感染后3月手术,若感染不能控制,只有手术才有治愈希望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
心脑血管病诊疗常规
心脑血管病诊疗常规一、概述心脑血管病是一类涉及心脏、大脑和血管等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脑卒中、冠心病等多种病症。
早期的诊疗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二、诊断流程1. 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等信息,以了解疾病的可能原因和发展过程。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听诊、触诊等方式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心脏、血压、脉搏等指标。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和尿液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患者体内各项指标的信息,如血糖、血脂、肝功能等。
4. 影像学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提供对心脑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直接观察。
三、常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血药物、降压药物、扩血管药物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2. 干预治疗:如冠脉血运重建、血管成形术、植入心脏起搏器等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3.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等,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减轻疾病风险。
四、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控制油脂和盐的摄入量,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
2. 定期运动:适量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 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概率,应尽量戒烟限酒。
4. 控制血压和血糖:保持正常的血压和血糖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 定期体检:定期接受心脑血管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以上是心脑血管病的诊疗常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的执行也能够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效果。
心胸血管外科病种病人处理常规+注意事项参考模板
心胸血管外科诊疗范围心外科诊疗范围包括各种先天性心脏病,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需要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胸外科诊疗范围:1.胸部创伤:各种重大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抢救、肋骨骨折、创伤性血气胸、肺挫伤等。
2.胸膜疾病:急性化脓性胸膜炎、慢性脓胸、结核性胸膜炎、乳糜胸、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等。
3.胸壁疾病:胸壁肿瘤、胸壁结核、漏斗胸、鸡胸、胸骨裂等。
4.食管良性病变: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贲门失迟缓症、食管裂孔疝等。
5.食管恶性肿瘤:各段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
6.肺部良性病变:各种肺部肿块,肺囊肿,肺大疱、肺真菌病、肺寄生虫病、肺隔离症、支气管扩张、慢支肺气肿等。
7.肺部恶性肿瘤:肺癌(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肺段切除,肺叶切除,袖式肺叶切除,全肺切除等。
8.纵隔疾病:纵隔肿瘤、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胸腺畸胎瘤、心包囊肿以及纵隔炎症等。
9.多汗症:包括头汗症、手汗症、腋汗(狐臭)症,足汗症。
10.雷诺氏症,赤面恐惧等。
先心病病人处理常规先心病病人全部测四肢血压,四肢血氧饱和度(医生执行)。
身高,体重要记录在首记里。
术前必备项目:心脏彩超,心电图,胸正位片,血分析,BG+RH,尿分析,大便检查,乙肝六项,肝功二项,生化五项,凝血四项,HIV抗体,梅毒初筛试验。
术前两天,落实结果,有问题向主管老师报告。
术后第一、第二天查血分析,血钾,据结果处理。
术后第四天查血分析。
如血象正常,体温正常,术后第五天停抗生素,拔深静脉插管。
如WBC在10~12之间,体温正常,不停抗生素,可出院带一周抗生素,嘱一周后当地复查血分析。
如WBC>12,体温高,不出院。
术后换药,拔管后一般拆线时换药,引流管口缝合线嘱拔管后七天拆,一般建议出院后拆。
心胸血管外科病人术前准备(一)、严格戒烟。
(二)、每日早晚刷牙,注意口腔鼻咽部清洁。
(三)、呼吸功能锻炼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病人肺功能,增加呼吸肌力,促进肺膨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胸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1、病种名称:胸部外伤2、病种名称:自发性气胸3、病种名称:肺癌4、病种名称:肺部良性肿物5、病种名称:食管癌6、病种名称:胸壁软组织损伤7、病种名称:食管穿8、病种名称:胸腹联合伤9、病种名称:胸壁结核10、病种名称:肺脓肿题目:胸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版本号:2.0修改日期:2016 02年02月28日页码:1/2起草人:立飞审核人:第一页容一.胸部外伤诊疗常规1.入院检查:(1)急查血五组、血型、止血三项等。
(2)检查肝功、肾功、输血前五项、血气、血糖等。
(3)影像检查:a.胸部CT平扫十三维重建。
b.头部及腹部CT、四肢检查排除脑出血及骨折等可能。
二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脏超声,排除心包积液及心脏大血管损伤可能。
(4)入院后:绐予止痛、止血、化痰等治疗,根据血常规及X片决定是否绐予抗感染治疗。
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观察胸腔情况,积极准备急诊手术治疗。
2.治疗安排:(1)据5检查情况判断肋骨、胸骨及肺部等胸腔脏器损伤情况,暂时给予对症治疗。
(2)尽快准备行胸骨、肋骨骨折固定术+剖胸探查术,并对肺组织裂伤进行修补。
(3)术前由术者或主管医生完成术前谈话、签字及费用评估、交流,并做好输血准备。
3.术后处理:(1)预防或治疗性使用抗生素2-3天,根据血常规及X片、体温、痰培养等结果停用或抗生素升级。
(2)密切观察胸腔引流及创区引流情况,并给予止痛、止血、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3)术后第一天复查X片或胸部5, 了解胸腔情况,必要时行胸腔积液8 超定位,准备穿剌抽出胸腔积液甚至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
(4)术后8天左右拆线,出院前复查胸部CT或X片。
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 或X片。
二.自发性气胸诊疗常规1.入院检查:胸片、胸部CT,以明确气胸程度及部位。
(1)对可疑力性气胸及肺压缩大于50%、合并血胸者,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待危险解除、肺基本复后再行胸部5检查,了解肺大疱部位及数量,利于手术安排。
心脏外科疾病的常规诊断和治疗.doc
心脏外科疾病的常规诊断和治疗常见疾病的常规诊断和治疗(心脏手术)室间隔缺损的[常规诊断和治疗]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怀疑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应在病史采集中指定以下项目:1、第一次就诊的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2.与正常儿童相比,是否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是否易于治疗,是否发生心力衰竭;3.你在平时或哭的时候见过你的嘴发绀吗?4.母亲在怀孕3个月内是否患有病毒性感冒和/或吸毒;5.努力理解并收集院外检查数据作为辅助诊断参考数据(2)体检要点:体检时,应主要记录以下体征:1、噪声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传导;2、肺动脉第二音的水平,是否分裂;3、心脏边界的大小;4.有无胸部畸形;5、嘴唇和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肢体血压;8.两肺是否有罗音;9.能反映儿童发展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闭合、智力发展等。
(3)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是室间隔缺损与下列疾病的鉴别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主要是病史中的关键问题和体检中的阳性体征。
超声心动图诊断可以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
1.心房间隔缺损2.心内膜垫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室间隔缺损轻度肺动脉狭窄的最终诊断要求如下: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和大小3、室间隔缺损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程度如何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的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2.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应吸入氧气,必要时应使用血管扩张剂。
3.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原则1中要求系统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常规诊断和治疗]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怀疑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应在病史采集中指定以下项目:1、第一次就诊的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2.与正常儿童相比,是否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是否易于治疗,是否发生心力衰竭;3.你在平时或哭的时候见过你的嘴发绀吗?4.母亲在怀孕3个月内是否患有病毒性感冒和/或吸毒;5.努力理解并收集院外检查数据作为辅助诊断参考数据(2)体检要点:体检时,应主要记录以下体征:1、噪声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传导;2、肺动脉第二音的水平,是否分裂;3、心脏边界的大小;4.有无胸部畸形;5、嘴唇和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肢体血压;8.两肺是否有罗音;9.能反映儿童发展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闭合、智力发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外科一、血管内介入技术相关的护理【护理评估】1.身体器官功能情况:神志、生命体征、神经功能有无异常、有无烦躁不安、剧烈疼痛、面色有无发绀、有无胃肠道反应、有无排尿异常、有无脊髓损伤症状。
2.穿刺部位和穿刺肢体的情况: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感染、皮肤破损、术侧肢体温度、感觉、颜色、动脉搏动。
3.心理情况:有无焦虑、恐惧等异常情绪。
【术前准备】1.检查手术野皮肤,按穿刺部位做好毛发处理,注意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便于对照。
2.做抗生素、碘过敏试验。
3.按医嘱给药,高血压患者术前用药,控制血压,术晨测量血压。
4.术前4小时禁食,以防止术中、后呕吐。
5.术前排空大小便6.准备药品、器材、敷料和沙袋。
【术后护理】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要重视穿刺点护理。
(1)股动脉穿刺点护理:穿刺点加压包扎,髂关节处于伸直位24小时,压沙袋6~8小时、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了解穿刺侧股浅动脉有无闭塞,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皮下血肿等情况。
2小时之内每15分钟观察一次,无出血,根据情况每一小时观察一次。
24小时后可解除绷带和纱布,患者下床活动。
(2)股静脉穿刺点护理:股静脉压力较低,加压包扎12~24小时即可。
(3)颈静脉穿刺点护理:颈静脉拔管后直接盖上4~6层纱布,患者取半卧位。
6小时后取出。
2.注意穿刺点远侧肢体的血管搏动情况,如发现肢体发凉,苍白、无脉搏或脉搏薄弱及时通知医生。
3.注意穿刺部位的出血与肿胀情况。
4.记录24小时尿量:术后补液,鼓励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除,术后2小时仍未排尿联系医生,尿潴留者行导尿术,24小时尿量应在2000ml以上。
二、胸部手术一般护理【术前护理】1.进行深呼吸运动或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吹气球,以增强肺功能。
2.常规备皮,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3.遵医嘱给予口服泻药或使用开塞露。
4.备好监护单位、监护仪器和抢救物品。
5.监护室内勿摆放鲜花,勿使用浓烈的香水,避免诱发过敏性哮喘。
6.向病人和家属简单介绍手术方法和手术过程,以缓解病人心理压力及恐惧感。
【术后护理】1.麻醉清醒后给予半卧位。
2.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体温。
3.观察四肢有无运动障碍。
4.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氧流量适度,保持湿化。
5.呼吸治疗2~3次/日。
具体方法如下:(1)雾化吸入20分钟,遵医嘱加入化痰平喘药、抗生素、激素。
(2)扶病人坐起,护士手成杯状,避开伤口,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力量适度,叩击病人背部,同时鼓励病人咳嗽至痰咳出为止。
(3)当出现无效咳嗽时,用手指刺激胸骨上窝或环状软骨。
(4)用力咳嗽时,可用双手稍用力护压住伤口,以减轻由于胸廓的震动而引起的伤口疼痛。
(5)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运动、吹气球或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
(6)平卧,做抬臀、踢腿运动,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骶尾部皮肤受压。
(7)痰多咳不出时,行镜下吸痰。
6.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1)引流装置要保持无菌密闭。
注意引流瓶长管位置、引流液量及颜色、水柱波动情况。
(2)拔管后用无菌油纱堵塞引流口,以胸带包紧。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皮下气肿。
引流口渗液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7.有效止痛遵医嘱硬膜外管推注止痛药,针管放置要保证安全,活动时勿将硬膜外管拔出。
8.晨护时,每日注意查看伤口处皮肤。
【健康指导】1.阐明术后进行呼吸功能恢复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使病人掌握有效的咳嗽技巧和深呼吸运动,并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
2.进食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加强身体锻炼,逐渐增加室外活动。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度适宜。
远离流感人群。
4.必要时家中应备有氧气袋或氧气瓶,可每日低流量吸氧30~60分钟。
活动后若感觉憋气、呼吸频率加快,可安静卧床,给予吸氧。
5.术后伤口不适、疼痛可持续数月,遵医嘱服用止痛药。
保持皮肤清洁,可擦澡或淋浴,短期内不要盆浴。
6.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戒烟酒。
7.术后两周到门诊复查,以后定期随诊。
三、颈动脉剥脱术(CEA)【目的】维持颈动脉的通畅性,改善脑血液供应,减少或控制脑神经症状,预防持续性神经损害。
【术前准备】1.备皮,备冰袋,通知禁食水6小时。
2.术前应戒烟。
3.术前三天停用血管扩张药及抗血小板凝聚药。
4.完善各项检查。
5.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
【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语言及肢体活动情况,采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心电监护,尤其是血压。
术后24h-48h血压常有波动,收缩压应保持在120-160mmHg,舒张压保持在60-90mmHg。
过高的血压容易发生脑出血,而低血压脑灌注不良。
2.精神状态和神经功能监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意识、肌力、肢体活动情况,有无狂躁,语言障碍,伸舌异常等。
CEA手术后患者因脑部灌注增加产生一过性的狂躁,意识障碍,尤其易发生于夜间睡眠期间,患者过度兴奋,胡言乱语。
3.抗凝护理:血管硬化病变后,血液粘度高,术后常规应用抗血栓形成药物。
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注射后的针眼处、牙龈、切口等部位有无出血倾向,监测患者出凝血时间,调整药物,注射拔针后延长压迫时间以免出血。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评估】1.下肢水肿、胀痛情况。
2.是否接受腹部盆腔或骨科大手术治疗。
3.是否处于高凝状态。
【术前护理】1.抬高患肢,减少静脉血液淤滞。
2.抗凝溶栓治疗时需监测病人的PT+A、APTT,防止剧烈活动,避免外伤。
3.卧床,减少活动,避免血栓脱落。
4.避免在患肢按摩及行静脉输液等治疗。
【术后护理】1.平卧6小时改为半卧位。
患肢垫软枕抬高30度。
2.术后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
3.指导病人术后尽早进行足背伸曲动作。
4.观察水肿消退情况,定时监测腿围。
【健康指导】1.康复后避免长期卧床。
2.如需继续服用抗凝剂应遵医嘱,定期查PT+A.鼓励恢复期的病人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的活动。
3.注意观察肌肉的活动。
五、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评估】1.有无出现隆起、迂曲、扩张的静脉。
2.色素沉淀、皮肤变硬及慢性溃疡程度。
3.静脉瓣膜功能及深静脉回流情况。
4.心理状态。
5.术后绷带加压包扎的松紧程度。
6.患肢的血运情况及有无凹性水肿。
【术前护理】1.外科手术常规备皮。
2.轻度下肢静脉曲张可使用绷带或弹力袜,以缓解症状。
3.皮肤有损伤溃疡者应预先处理,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
【术后护理】1.术后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
患肢垫软枕抬高30°。
2.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当发现患肢肿胀、腓肠肌张力增高、腓肠肌疼痛、霍曼征阳性(快速足背背屈引起腓肠肌疼痛)时,及时报告医师。
【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术后尽早进行足背伸屈动作,早期下床活动。
2.应穿尺码合适的弹力袜。
避免下肢负重,如久站或久坐等。
宜经常散步,改善静脉回流。
六、肺切除术【评估】有无咳嗽症状,是否合并肺部感染。
【术前护理】戒烟,合并肺部感染者,雾化吸入后,给予体位排痰。
【术后护理】1.半卧位为主。
全肺切除术后避免完全侧卧位,以免引起纵隔移位,大血管扭曲,导致呼吸、循环异常。
2.6小时后可遵医嘱少量饮水,以避免由于口腔、咽喉干燥、疼痛,增加咳痰难度。
3.记录每小时胸腔积液量和颜色,并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4.全肺切除术后胸管应夹闭牢固。
避免活动过量。
吸氧时间可相对延长。
5.静脉补液匀速,先胶体后晶体,限制盐的过量摄入。
观察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术后第一日遵医嘱进食。
多食水果、蔬菜。
卧床期间少量活动,应少食牛奶。
进食不足者可给予静脉营养。
【健康指导】1.鼓励病人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指导使用呼吸功能锻炼仪。
2.指导病人患侧上肢做爬墙运动。
3.忌烟。
2013.9.16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术)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按血管性介入术前常规护理。
(2)调整患者凝血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并利尿,TIPSS术后患者腹腔积液可在短期内快速吸收,导致凝血功能降低,甚至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术前输血、补液,纠正患者失血状态和电解质紊乱。
(3)按医嘱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口服肠道抗生素,防止术后异体蛋白被大量吸收。
(4)作交叉配穴,备血。
(5)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措施:1)立即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仰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给氧2~4L\min吸入,避免不必要的搬动;2)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抽血进行交叉配血,一条通道用0.9%生理盐水200ml+垂体后叶素20U在20分钟内滴完,再以0.9%生理盐水500ml+垂体后叶素20U,根据血压来调节滴数。
另一条通道立即静脉推注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巴曲酶(立止血)1kU 后输全血以补充血容量;3)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大出血应放置三腔两囊管以压迫止血,必要时做好介入的准备;4)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开始时每15~30分钟测一次;5)观察呕血、便血的量、颜色和性状,注意肠鸣音是否亢进,以判断是否继续出血;6)观察肢体的温度色泽变化,若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常为大出血、休克的表现,应迅速给予处理,注意保暖;7)观察神志变化,对躁动或意识不清者,应加床档,以防坠床;8)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尽量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以利于疾病康复。
【术后护理】(1)按介入术后护理常规(2)患者卧床休息,心电监护24小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有无急腹症征象(腹腔内出血)。
(3)观察腹腔积液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天测量腹围、记录体重。
遵医嘱用利尿剂和补充白蛋白、液体和电解质。
(4)饮食和营养护理:1)肝功能接近正常的患者可进普通膳食,肝功能不正常的患者术后为预防肝性脑病应进食低蛋白质饮食,以高糖、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可以进食蜂蜜、葡萄糖、果汁、面条、稀饭等;2)术后较长时间内口服乳果糖及多食纤维素性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3)腹腔积液和水肿患者给予低盐饮食;4)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可给予静脉营养,以利于肝细胞修复。
(5)抗凝治疗:1)手术当天,术前凝血功能较差者,勿需作抗凝处理。
对术前凝血酶原水平大于正常对照60%以上者。
,给予肝素5000U,在45%~60%之间者用2500U;2)术后2天复查凝血功能,接近正常者进行治疗性肝素化,即肝素1万~2万U静脉滴注,一般持续3~7天;3)口服3~6个月抗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4)在密切注意有无皮肤、粘膜、牙龈、内脏及颅内出血,观察大小便颜色;5)指导患者用软毛刷刷牙;勤剪指甲,勿用指甲抓破皮肤黏膜,防止皮肤、黏膜出血。
(6)并发症观察与护理:1)发热:术后患者有反应性低热,体温在38℃左右;有肺部感染及合并败血症时体温可达38.5℃以上,遵医嘱用抗生素,给予物理或化学降温;2)肝性脑病:可能与患者术前严重急性出血,TIPSS术后肠道内蛋白吸收过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