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西部区域城乡发展比较研究
东西部差距与区域发展政策
东西部差距与区域发展政策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大土地和人口资源的国家,区域发展的差异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东西部差距作为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东西部差距的原因、现状以及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措施。
一、东西部差距的原因1.地理位置因素:中国地域广阔,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地形复杂,交通相对不便,给经济发展带来困难。
2.资源禀赋差异:东部地区拥有较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如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口集中的城市,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资源匮乏。
3.政策导向不同:早期的改革开放政策中,东部地区作为开放的前沿窗口,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导致东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而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二、东西部差距的现状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地区的GDP总量和人均收入远高于西部地区。
2.城乡发展差异:东部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较为完善,而西部地区的农村地区存在基础设施滞后、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3.技术创新能力差异: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则存在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
三、区域发展政策措施1. 东部地区政策调整•由经济增长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2. 西部地区政策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西部地区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旅游、文化、矿业等产业发展。
•支持西部地区加强科技创新,吸引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驻。
•提高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和基层医疗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3. 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实施产业转移政策,鼓励东部地区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促进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投资进入西部地区。
•建立东西部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框架,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西部经济快速增长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水平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呈现出较大差异。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保持东部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快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逐渐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重庆、四川、内蒙古等西部省市经济快速增长,而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等东部省市经济增长趋于平稳。
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GDP增速的前10位,西部地区占据7席,东部地区仅占1席,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逐步由“东快西稳”向“西快东稳”转换。
这种发展趋势是短期现象,还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本文将就此问题,利用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得出合理结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东快西稳”向“西快东稳”的转换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地区[1]与西部地区不仅在人均收入、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对于市场经济门槛的跨越能力差异较大。
本文着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选取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具有持续效果的指标进行研究。
(一)东西部经济总量相对差距呈缩小态势2011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92万亿元,是1978年的177.8倍;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为9.96万亿元,是1978年的137.2倍,东部地区生产总值是西部的2.70倍。
从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七五”时期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94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先富起来”的地区,大量生产要素涌入东部地区,东西部经济总量相对差距呈快速扩大趋势,2000年东部地区经济总量是西部地区的3.05倍;虽然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在“十五”期间由于投资和政策的滞后效应,东西部经济总量的比值仍呈现持续扩大趋势,在2005年达到峰值3.24倍。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格局比较分析
图2 东 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动趋势 从主 要指标 占比看 ,2 0 年 以来 中西部 地区规模 以上工 05 业主要经济指标 占全国的 比重明显提高 ,而东部地区 占比则逐
1 9
了我国区域G 增速从 “ DP 东高西低 ”向 “ 西高东低 ”转换 的趋
研 究探 索
渐下 降。2 1 年 ,西 部地 区规模 以上工业企 业资产 总计 、主 00
机遇 实现经济科学崛起 ,东部地 区则依 靠体 制机 制、人 才、创新等优 势实现 经济加速转型。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西高 东低 ;比较分析
一
、
基本态 势 :区域经济增长格局 实现 由
势 。2 0 年 ,东部地 区 有 7 04 个省市 G 增速 超过 1 %,而 中 DP 4 西部地 区仅2 省市 G 增速超过1 % ; ̄ 2 1 年 ,中西部地 个 DP 4 J0 0
硫酸 、化学农药原药、塑料 、水泥、大中型拖拉机、家用 电冰 箱 、发 电量等工业产品产量 占全 国的 比重下降较多 ,中西部地
区比重则上升较快 ( 表1) 。这反 映出近年来化工 、水泥 、交 通运输 设备、家用 电器 等制造行业呈现从东部地 区向中西部地 区梯 度转移 的趋势 。
从财 政支 出看 ,2 0 年 以来 ,中央财政 对中西部 地 区转 05
90 .
85 .
1. 19
71
13 _
49 .
区,中西地区主要经济指标 占全国地方合计的 比重呈现上升趋
势 ,东部地 区比重则 有所 下降。2 1 年 ,中西部 地 区G 占 00 DP
全 国 地 方 G 合 计 的 比 重 分 别 为 2 .% 和 1 .% , 分 别 比 DP 41 86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 东部 中部 西部的差异与协同
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异与协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区域发展的差异与协同一直备受瞩目。
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分析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以及各个地区间的协同。
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从整体经济规模来看,中国的东部地区一直是经济的龙头。
东部地区具备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
相比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
东部地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这里有发达的港口和交通网络,便于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同时,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
相较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中部地区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传统的农业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中部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一地区的发展势头得到了明显改善。
西部地区是中国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西部地区的经济主要以能源、矿产等资源型产业为主。
虽然西部地区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但经过多年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二、产业结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中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上相对较为单一,以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为主。
由于长期以来中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其产业结构相对较为落后。
西部地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例如能源、矿产等。
由于资源的丰富,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
三、人口流动差异东部地区一直是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地。
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吸引了大量人口前往寻找就业和发展机会。
这种人口流动加速了东部地区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城市化进程过快、人口压力过大等。
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不同地区,特别是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存在着显著差异。
通过对各个区域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讨论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文章内容和目的。
接下来,将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每一部分都包括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子节。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各地差异,并探讨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差异,以期增进对这些差异形成原因的理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地区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揭示存在差异的背后原因,并为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现代化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这样做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中国农业持续增长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2. 东部农业现代化发展差异2.1 历史背景在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东部地区被视为经济发达的区域,其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历史上起步较早。
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2 主要特点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首先,技术水平较高。
东部地区拥有先进的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人才储备。
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东部地区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较快。
由于相对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多样化,东部地区更容易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在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农民逐渐从传统粮食种植向果蔬、水产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转变,并且发展了农业多元化经营模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我国东、中、西部统筹城乡发展比较研究
周 斌
( 阳财经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 , 衡 湖南 衡 I 2 0 2 E I4 1 0 )
【 摘 要 】 文章从农村 与城 市的 G P 出、 D产 劳动生产率和居 民收入等三个方面揭示 了国内东、 西部城 乡 展的 中、 发 内在规律 , 明了东 、 西部城 乡统筹差别有 明显区别 ; 证 中、 并在分析其变化 因素的前提下提 出 了东 、 西部地 区统筹城 乡 中、 发展 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不可一概 而论 , 而应该采取 与地 区发展 阶段相适应 的不 同发展 战略 。
、
下分别 代表东 、 西部地 区的重庆 、 中、 成都 、 武汉 、 长沙 、 上海 乡发展历史进 行梳理后甚至得 出了 : 乡差 异问题在我 国历史 城 和广州等 六个城市 2 0 - 2 0 年统计 年鉴中有关城 乡居 民收 07 0 8 上一直存在这样 的结论 。 这也从另一个方 面说 明了城 乡发展差 如表 1 所示 : 异问题 已由来 已久 。改革开放 以来 , 国经 济全面 、 速发展 , 入差异指标 的相关数据 , 我 快 表 1 2 0- 20 0 7 0 8年重庆、 成都 、 武汉 、 长沙、 上海和广州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表 城 乡居 民生活 大都发生 了巨大 变化 , 与此 同时 , 城乡 发展差别
从 表 1 以看 出 : 可
1 、 西部 地 区城 乡发展 速度相 当 , 冻 中、 但城 乡发展 总量依 城 乡居 民收入差 异在很 大程度 上反映 了城 乡居 民生 活水 08 平 的差异 。 改革 开放三 十余年来 , 伴随着经济 的高速增长 , 各个 然有 比较 大的差距 。重 庆和长沙 2 0 年城 市居 民人均可 支配 .%和 132 而上海 2 0 年 在该 1 .%, 1 08 城市 的综合 实力不断增 强。与此同时 , 经济社会发展不协 调加 收入分别 比上 年发展 了 145 ., 1 长沙两城市 大致 剧, 深层次矛盾 和问题凸现 。如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呈持续 扩大 指标 上的发展指数是 129 发展速度与重庆 、 在农 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方面 , 重庆和长沙 20 年的发展 08 的趋 势 。以 重 庆 为例 ,9 0年 城 乡 居 民收 入 之 比是 25 相 当。 18 . 2: 1 、2 , 2 。从 城乡居 民收入增 幅上 比较 , 上 1 19 ,9 8年 达 3 2: , 2 0 . 0 1 到 06年 已扩 大到 40 1 如 果考 虑 指数是 12 1 1上海 是 14 . 2在城 乡经 济发 展的速度差异 以及 具 居 民生活改善 的程度不 同。 根据上文对全 国东 、 、 中 西部六个样 本地 区的调查 , 我们 认为 , 近十 年来 , 相对 于农村地 区 , 国城 我 镇地 区经济发 展速度更 快 、 城镇居 民生活 改善 幅度 更大 , 乡 城 差别 总体仍在 扩大。 从不 同地 区看 , 存在一定 的普遍性 ; 从历史 变动轨迹看 ,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 ( ) 中、 一 东、 西部地 区城 乡发展普遍呈扩大趋 势 . 其变 化轨 迹蕴含 共同的规律 性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张旭扬摘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㊂1990年以后,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且出现了南北区域分化等新问题㊂因此,为了充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必须合理调整现行区域政策㊂关键词:区域经济;东西差距;南北区域分化一㊁引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变成发展不平衡与不足之间以及人民对更好生活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㊂文章基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各省区的GDP数据,分析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对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㊂二㊁东西差距呈现缩小趋势文章的东部区域包括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辽宁㊁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山东㊁广东㊁海南;中部区域包括山西㊁内蒙古㊁吉林㊁黑龙江㊁安徽㊁江西㊁河南㊁湖北㊁湖南;西部区域包括四川㊁重庆㊁贵州㊁云南㊁西藏㊁陕西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㊁新疆㊁广西㊂文章按照中国东部㊁中部㊁西部各省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来测度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㊂(一)1995 2002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㊂关于东西差距的大小和具体时间有不同的看法㊂(二)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2003 2018年)区域差距的扩大将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积极性以及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㊂2003 2018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中间有波动㊂先从2003年的59.57%上升到2006年的59.67%,而后缓慢下降至2011年的56.30%,2013年回升至58.18%,最后回落至2018年的55.35%㊂2003 2018年,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中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25.12%上升至26.39%;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5.30%上升至18.26%㊂这个时期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时期㊂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强现阶段对西部和西部地区的开放是国家的政策,有效地发挥了西部的资源优势,重工业优势,促进了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㊂三㊁南北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一)南北差距微幅缩小(1995 2013年)1995 2013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北方地区的开放程度加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㊁振兴东北地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南北差距保持了稳中微降㊂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59.41%下降到2013年的57.00%㊂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40.58%微升至2013年的41.76%㊂(二)南北差距急剧扩大(2014 2018年)2014 2018年,南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出现了急剧扩大的趋势㊂2016年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首次超过60%,达60.3%;2018年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1.52%㊂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体制改革中南北差异是两个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盛来运等,2018)㊂四㊁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思考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尽管中国东西方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还存在区域差异等新问题㊂尽管北部和南部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但仍低于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属于中等范围㊂(一)区域差距具有客观性和长期性区域差距是长期的㊁绝对的,区域之间自然地理㊁经济基础㊁要素禀赋等不同,这必然会各区域之间存在差距㊂区域作为具有较强自组织能力的城市及其影响范围(安虎森,2004),存在资源㊁劳动力㊁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分布不均衡性(魏后凯,2011),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区域经济差距存在的客观条件㊂研究表明,东部地区通过产业转出也能够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产业转出地的经济增长(孙慧文,2017),也有效带动了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地区的经济发展㊂(二)区域协调发展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差距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陈栋生,1988),但区域差距过大必然会阻碍整体发展,如果不加以干涉,先发展地区就会通过累积因果过程,自身发展能力加强,后发展地区的发展优势被削弱,形成马太效应(Myrdal,1957)因此,既不能放任区域差距扩大,也不能通过政府的强制性措施来消除区域差距(吴强等,2004),这就需要各地结合历史文化㊁经济基础等条件,调整区域政策,有计划地使区域差距缩小到合理的范围㊂五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要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必须客观认识区域经济差距,及时调整现有区域政策㊂1.加强宏观区域政策的针对性;2.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3.建立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4.建立完善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㊂参考文献:[1]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2]魏后凯,刘楷.我国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1994(4).[3]魏后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动趋势及其预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6).作者简介:张旭扬,湘潭大学㊂0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特别是东西部地区和南北方地区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本文将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
东部地区指的是沿海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和比较先进的产业。
西部地区指的是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拥有较多的优势企业和先进科技。
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如能源、冶金和矿产等。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水平普遍较高,社会福利较为完善。
而西部地区则面临着资源依赖性过强、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接下来,我们来看南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
南方地区包括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内陆地区,北方地区包括北部沿海地区和北部内陆地区。
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温暖,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发展较好。
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土地资源较为贫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南方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南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北方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如能源、冶金和矿产等。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水平普遍较高,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对外贸易较为活跃。
北方地区则面临着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那么,为什么东西部和南北方地区存在如此差距呢?首先,历史原因是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开放政策始于沿海地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沿海地区就成为外商投资和国内外贸易的主要区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其次,地理条件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因。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贸易通畅,而内陆地区交通不便,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
此外,政策扶持的差异也是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原因之一。
针对东西部地区和南北方地区的差距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
例如,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内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的关注下,一直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分析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并探讨一些可能的原因。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东部地区位于中国的沿海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而西部地区则大多数位于内陆,地理条件相对较为恶劣。
这种地理因素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外部联系方面的优势。
例如,东部地区的港口和机场发达,便于对外贸易和运输,而西部地区则远离海洋,交通不便。
这导致了西部地区在外贸和物流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造成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拥有众多的重工业和高科技企业,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而西部地区则以农业和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这导致了西部地区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对国际市场的波动比较敏感,经济发展相对不稳定。
另外,教育和科技水平的差异也是影响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东部地区拥有许多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高素质人才的聚集,为东部地区提供了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
而西部地区则相对缺乏高等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人才流失和技术壁垒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除了以上因素外,政策因素和历史原因也是造成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方面给予了东部地区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这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而西部地区则受到了历史上的封闭和地理条件的制约,政策扶持程度相对较低。
为了缩小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等。
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移支持,中国政府试图通过这些政策来激发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力并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东、西部小城镇比较研究——以甘肃与江苏为例
中国东、西部小城镇比较研究——以甘肃与江苏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城镇化的速度和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城镇化进程。
本文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对其东、西部小城镇比较研究进行探讨。
一、东、西部小城镇的定义小城镇是指该地区半城镇化到城镇化转型时期,城镇人口在1 万以下的城镇,多为农业转型时期的产物。
东、西部是以长江为分界线,位于长江以东的地区称为东部地区,西面则是西部地区。
二、城镇化发展差异甘肃省和江苏省作为东、西部地区的代表,其城镇化发展差异明显。
以城镇化率为指标,江苏省城镇化率在2019 年已经达到了71.8%,处于全国最高水平之列;而甘肃省城镇化率在同年仅为39.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省小城镇数量较少,但这些小城镇的城镇化率较高,街道化程度也较高,譬如盐城市大丰区,已全面完成了行政村村庄制度特殊规划。
而甘肃省小城镇数量较多,在城市化进程中属于相对较晚的阶段。
虽然在新冠疫情之后,许多城市居民选择回到甘肃的小城镇生活,为城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从整体发展来看,甘肃省的城镇化进程要落后于江苏省。
三、教育水平差异教育水平是一个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江苏省和甘肃省的教育差异较大,教育资源配置也不同。
江苏省拥有全国知名的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较高,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市场化经济成熟,高校师资队伍构成合理,加快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也成为了该地区教育优化发展的重要目标。
而甘肃省的教育资源较少,大量学生需要到其他省份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江苏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较于甘肃省更加先进,高速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一系列配套设施齐备,为物流和交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江苏省的城市化往往伴随着城市综合体建设,更加注重居民的生活质量,如大连湾等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了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生活。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差别变化研究
特征 。这一特征在 中西部地 区表现非 常明显 。
襄 樊市 的社 会 经 济水 平 在 湖 北省 居 中上 游 , 在 中部 具 有 一 定 的 代 表 意 义 , 市 18 该 9 1年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和 农 村 居 民人 均 纯 收 入 两 者 相 差 2 6元 ; 2 0 4 到 0 6年 扩 大 为 55 5元 。 从 相 对 数 9 来 看 ,9 1年 城 乡 收 入 比 为 2 1 :1 19 年 为 18 .9 ,9 0 2 1 : ,0 6年 上 升 为 2 5 1 .0 1 2 0 . 9: 。 吴 忠 市 的经 济 发 展 在 宁 夏 回族 自治 区居 中上 水
上 仍在 扩大 , 而且不 同地 区 的城 乡差 别程 度不一 ,
呈 现 出不 同的 特点 。本 文 选 取 地处 州 市 、 津 西 东 江 天
别 扩 大 现 象 , 距 扩 大 是 目前 城 乡关 系 的一 个 总 体 差
还 是解放 后 的计划 经 济 时 期 , 乡 差别 便 一 直 存 城
在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国 经 济 全 面 快 速 发 展 , 乡 我 城 居 民生 活 发 生 了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 时 , 乡 差 别 同 城
鞍 山市是辽 宁省较早 实现 “ 市带 县 ” 体制 的地 级 市 , 经 济 水 平 在 东北 地 区也 具 有 代 表 性。 近 其
我 国 从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济 建 设 取 得 了 非 凡 经 的 成 就 , 民 生 活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城 乡 差 别 总 体 人 但
看 , 在 一 定 的 普 遍 性 ; 历 史 变 动 轨 迹 看 , 有 存 从 具
一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摘要: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其中尤以东西之间的大地带性差异最为突出。
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打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联系、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及其成因,从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方面,作具体深入的考察研究,以期从几个的角度,揭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多重因素。
本文研究的重点,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二是社会环境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成因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社会问题中国的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伴随着我国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东西部经济差距也不断扩大,东西部经济差距加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进行探讨。
一、中国东西部差异比较现状特点东部地区主要由平原及低矮的丘陵组成,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河北,土地肥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产量也高,被誉为“鱼米之乡”;西部地区大都是高山高原,崇山峻岭巍然矗立,沙漠戈壁面积大,对外部的联系交往十分艰难,一些地区几乎处于同外界隔绝的状态。
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重庆。
直到现在,交通不便,相互阻隔,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青藏高原极其严寒,西北地区极其干旱,黄土高原极其贫瘠,云贵高原极其险峻,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从我国来说,区域差距一直存在着,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均衡发展战略”时期也不例外。
新中国建立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最末。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何燕子;王欢芳;刘嘉雯【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化程度逐渐明显.选用经济总量加权系数的方法来测量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并根据经济区位熵公式和相关区域的经济数据,来度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非常有意义.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且经济区的集中程度也从原有的发达区、发展区和落后区逐渐集中在发达区和落后区之间,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化趋势.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和政策支持,以缩小我国各区域内经济差异,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期刊名称】《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8页(P48-54,112)【关键词】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增长;实证【作者】何燕子;王欢芳;刘嘉雯【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系列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经济政策得以推行,这不仅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在总体上有了飞速发展,而且也使国内东中西部各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度推进,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即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化程度越来越趋于不平衡的状态,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例如在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上,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之间的差距达到了10倍之高,其中,东、西部地区的指标差距就达2.5倍。
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这一差距又有了显著性的扩大。
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会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该差异超出适度范围后,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还会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宗教等问题[1]。
近年来,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且经济区的集中程度也从原有的发达区、发展区和落后区逐渐集中在发达区和落后区之间,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化趋势。
中国西部和东部的区别
中国西部和东部的区别
1. 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西部地处青藏高原和沙漠地区,地势高,气候干燥。
而中国东部地势较低,多山丘和平原,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2. 经济发展:中国东部地区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引擎,拥有大部分的经济中心和发达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
而中国西部地区相对较为欠发达,发展较为滞后。
3. 人口分布:中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是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大城市。
而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密度较低。
4. 文化差异:中国东部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更加国际化和现代化。
而中国西部地区更接近传统和民族文化,保留了更多的传统风情。
5. 城乡差距: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而中国西部地区有较多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6. 发展机会: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努力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并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些典型的区别,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地区而有所不同。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人文特色等方面的差异,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比较。
第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包括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重庆、四川等省份。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文化独特,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但是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这些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西部地区则指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地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这些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是存在较大的数据差距。
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因此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部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首先需要对两个地区的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一个对比。
其中,面积方面,中部地区为132.4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为523.6万平方公里;人口方面,中部地区约有3.5亿人,西部地区约有4亿人;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中部地区人均GDP为43477元,西部地区人均GDP为32453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两个地区在面积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对于人口数量来说,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地区。
这也意味着,西部地区在资源、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
第三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优劣势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自然资源相对较少,经济发展压力也较大。
但是这里也拥有着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等方面优势,尤其是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湖南、江西等省份,更是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西部地区则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尤其是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第四部分: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明朗起来。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中西部地区是指中国内陆地区的省份,包括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等。
这些地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处于经济相对滞后的状态,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西部地区的现状中西部地区目前的经济总量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较为落后。
以2019年为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东部地区占比超过60%,而中西部地区的占比不足40%。
此外,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也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虽然近些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但是要实现全面的经济转型和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二、战略思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一)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中西部地区在税收、金融、土地资源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制度性障碍。
应当通过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和发展环境。
此外,还需要打造一批引领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中西部地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应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降低创新成本,改善创业环境,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加速落地。
(三)发挥资源优势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人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势。
例如,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煤炭、油气等能源资源,中部地区有发达的交通、物流等优势。
应该发挥这些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区域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
(四)推动城乡一体化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是互相联系的。
应该在加强城市建设的同时,注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例如,在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乡村旅游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三、中西部地区发展新机遇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推进,中西部地区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研究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研究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大国。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
然而,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不仅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本质、成因、表现以及解决办法。
一、问题的本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本质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一方面,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中国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这种地域上的不平衡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甚至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
二、成因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东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形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这也导致了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等落后地区不能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潜力。
其次,中国的经济政策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之一。
东部地区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而西部地区则很少得到政策支持。
加之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人才流失等各种因素,西部地区不能有效地吸引外部投资,也无法提高本地的经济水平。
三、表现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分布不平衡问题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区经济总量的差距。
目前,中国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偏多,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偏少。
其次,是人民收入水平的不平衡。
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城市居民的收入要比农村居民的收入高。
第三,是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平衡。
由于中国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快,而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发展相对缓慢。
这导致了制造业总量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第四,是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平衡。
西部城乡一体化与东中部的差距分析
乡一体化水平较落 后,总体处于二元结 构向城乡一体化过渡 前期 。尤其表现 出城 乡收入差距依然较 大,城乡居 民恩格尔 系数差异度也较大 ,城 乡一体化路程依然任重道远 。 表2 2 0 年 区域城 乡一体化指标一览表 08 区域 城镇化率U 二元对比系数L城 乡 居 民收 城乡居民恩格尔
照 囊
元结构 、形成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 化新格局 的重要 时期, 这一科学判断准确 反映 了我 国工农城 乡关系的阶段性特征 , 进一步彰显 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的重 要性 和紧迫性 。当前 西部地 区城 乡二元 结构 的矛盾依然 突出,因而分析西 部城 乡
一
① U 0 ≥8%
当 4 指 标 同 时 满 足 时 , 才 能 有 理 由认 为 该 地 区 已经 完 成 了 个
部城 乡一体 化 水平 明显快 于 中西 部地 区 ,单 从城 乡居 民恩
格 尔 系 数 差 异 程 度 指 标 来 看 , 东 部 地 区 已经 达 到 发 达 国家 水
平 ,城乡一体化基本 完成;但从二元对 比系数和城乡居 民收 入差异 系数指标 值来看 ,东部地 区二元 结构显 著。 ( )中 3 部城 乡一体化总体 处于二元结构 向城 乡一体 化过渡后期 ,其
率,其 中,比较 劳动生产率= 某部 门的收入 比重/ 部门劳动力数量 比重;Il 该 =-
( 农村居 民家庭人均 纯收入 / 城镇居 民家庭 人均可支配收入) = ;E 农村居 民家庭
恩格尔 系数一 镇居 民家庭恩格 尔系数。 城
东 、 中 、西 部 城 乡一 体 化 现 状 分析
1 静 态分 析 .
从 表 2 以看 出 : ( )我 国城 乡 一 体 化 水 平 总 体 不 高 。 可 1
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中国经济地区差异的挑战与机遇
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中国经济地区差异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逐渐显现,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为了促进区域发展均衡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挑战,并积极利用机遇。
本文将探讨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所面临的挑战,并分析其中蕴藏的机遇。
一、区域发展差异的挑战1.经济结构差异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各异。
东部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则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支柱。
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一致,对区域发展均衡带来了巨大挑战。
2.人力资源流失由于东部地区相对较发达,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向这些地区。
而中西部地区则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人口红利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这不仅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限制了城乡一体化的推进。
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区域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平衡也是制约区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东部地区的交通、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充足,而西部地区则存在明显的缺口。
这导致了人们对于流入东部地区的倾向,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城乡一体化的挑战1.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一体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这不仅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无法提升,也加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2.土地制度和农村产权问题土地制度和农村产权问题制约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限制了农民对土地的流转和经营权。
此外,农村产权保护不力,农民的土地财产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积极性和投入。
3.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则面临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了大量农村居民选择外出务工和子女就读城市学校,加剧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城乡差距的扩大。
三、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机遇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 材 料 输 出 和 加 工成 品输 入 所 造 成 的 双 广 泛 的 经贸 联 系 . 并有 珠 江 三 角 洲 、 浙 双 重 文 化 。 闽 总体 来 看 , 双 重 的复 文化 环 在
区 域 城 乡经 济 增长 的 快 慢 ,除 了 自然 环
境 、 制 和 政 策 等 因 素 外 , 取 决 于 该 地 区 的 体 还
分 工格 局 与产 业 结 构状 况 。 纵 观 世 界 各 国经
济发 展过 程 , 论 是 西 方 发 达 国家 , 是 发 展 无 还
中 国家 、 济 不 发 达 地 区 , 常 都 有 一 个 共 同 经 通
沿 北 天 烟 青 冲 击 及 临 近 港 、 、 澳 台等 “ 家 资 本 主 义 ” 儒 部 地 区 以 原 材 料 生产 和 初 加 工 为 主 , 东 相 望 ; 岸 的 大连 、 京 、 津 、 台 、
部 地 区 则 以 原 材 料深 加 工和 高 附 加 值 产 岛 、 海 、 波 、 州 、 门 、 州 、 圳 诸 文 化 的 影 响 ,使 该 地 区 亚 文 化 是 一种 由 上 宁 杭 厦 广 深
的特 点 , 在 全 国 区 域 分 工和 区域 竞争 中 . 即 拥 有 一 个相 对 不 利 的 分 工 格 局 和 产 业 结 构 。从
当 前东 西部 地 区之 间 的 分 工 来 看 ,表 现 为 西
哎革与开 ̄ 0 年 8  ̄26 第 期 o
2 0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在 中 国 ,消 除 城 乡 对 立 有 着 自 己 的特 殊 内 容 和任 务 。 方 面 , 期 存 在 的扭 曲 的城 乡 一 长 关 系 加 剧 并 强 化 了 东 西 部 区 域 间 和 区 域 内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结 构 性 失 衡 ,使 相 对 发 达 的 重 工 业 和 落 后 的 传 统 农 业 在 壁 垒 森 严 的分 割 条 件下 并 存 。 一 方 面 , 革 开 放 后 区域 经 另 改 济 非 均衡 发 展 战略 的 实 践 使 得 城 乡经 济 产 生 了新 的 不 协 调 ,旧体 制 中 原 有 的 城 乡矛 盾 和 社 会 构 建 中 协 调城 乡关 系 ,使 之 形 成 相 互 促 进 的 良 性 循 环 ,是 贯 穿 于 整 个 现 代 化 建 设 过 程 的 问题 , 是进 一步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关键 。中 国
西部 地 区 城 乡经 济 增 长 速 度 的 差 异 主 要 是 非 国 有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造 成 的 , 这 种 差 异 在 17 年 以 来 的 每 次 经 济 高 涨 期 表 现 更 加 突 98
出 。东 部 地 区 的市 场 化 程 度 高 , 体 、 营 、 集 私 外
资 等 非 国 有经 济 发 展 迅 速 ;西 部 地 区 的 市 场 化 改 革进 程 相 对较 慢 ,国 有 经 济 比 重 一 直 较
高 。在 经 济 高 涨 期 东 西部 国 有 工 业 发 展 速 度
的 差 异 并 不 大 ,而 非 国 有 工 业 发 展 速 度 的差
异 却 非 常 显 著 。在 2 世 纪 9 年 代 经 济 高 速 增 0 O 长 时 期 ,东 部 非 国 有 工 业 的 增 长 率 高 于 国有
生产 力 的快 速 发 展 。 西 部 地 区 由于 长 期 处 于
还 是 对 外 开放 , 无 法 与 沿 海 地 区相 比 , 乡 都 城
利 益 冲 突 变得 明 朗化 和 尖 锐 化 。如 何 在 和 谐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之 中 .无 论 是 各 个 方 面 的 改 革
经 济发 展 落 后 便 成 为 必 然 。
城 乡 关 系 的 现 实 格 局 要 求 我 们 超 越 经 济 因
二பைடு நூலகம்、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发 展 成 为
素 , 靠 转 型 社 会 的基 本 特 征 来思 考 问 题 , 依 按 东 西 部 城 乡 关 系 改 善 的 有 效 动 力 所 有 制 结 构 状 况 对 区域 城 乡经 济 的 增 长 有很 大 的影 响 。 革 开 放 以 来 , 部 地 区非 国 改 东
有经 济 比 重 明 显增 大 , 业 机 制相 对 灵 活 , 企 市
场适 应 能 力较 强 ,保证 了城 乡 经 济 长 期 相 对 较 快 的增 长 速 度 。 西部 地 区 则 由于 国 有 经 济 比 重 大 , 传 统 体 制 的 束 缚 比 较 严 重 , 乡二 受 城 元发 展 关 系 长 时 间难 以 有效 改 善 。可 以 说 , 东
工 业2 .5 百 分 点 .而 西 部 仅 高 出 1 . 百 58个 51 个 分 点 。由 此可 见 , 国 有经 济 发 展 弱 小 是 造成 非 西部 城 乡发 展 缓慢 的重 要 因 素 。
三 、 业 结 构 及 其 发 展 水 平 明 产 显 拉 大 了 东 西 部 城 乡 发 展 差 距
济体 制 ,在 整 个2 世纪 8年 代基 本 上 仍 是 实 0 0 行计 划经 济体 制 ,城 乡 经 济 发 展 受 到 僵 化 的 计 划模 式 的束 缚 , 显 地 落 后 于 沿海 地 区 事 明 实 上 , 部 沿 海 地 区 特 别 是 广 东 、 建 、 江 东 福 浙 和 江 苏 正 是 由 于获 得 了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率 先 进 行 的 优 势 ,才 使 各 类经 济 主 体 享 有 了 较 多 的 自 主权 和 较 为 灵 活 的 经 营 方 式 ,从 而 促 进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