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流向城市,城市化率也不断提升。
城市化的加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最快的城市化进程”。
1980年中国城市化率约为20%,2000年达到了36.2%,2013年已超过50%,2018年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9.58%。
虽然在国际上看来,这样的速度非常惊人,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然处在相对初级阶段。
据统计,中国每年增加1000万左右的城镇人口,这表明对城市化进程的需求将会继续存在。
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能动因素,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流动变得更加频繁,城市与农村的经济联系也将会更加紧密,这将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城市化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劳动力的聚集会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渐趋向高、中、低端协调发展。
同时,城市在市场分工中的特殊作用将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这对于我国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城市化对消费和投资的推动城市化可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这两者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在城市,人们的收入较高,消费需求也相对更高。
这使得城市成为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消费市场,并促进了产品的生产和投资的增长。
此外,城市化还促进了资本的流动,补充了投资来源,有利于有质量的投资进入更高效的市场中。
3、城市化对国际贸易的推动城市化可以扩大开放的领域,促进地区、国家和全球贸易的发展。
城市化打通了国内各地之间的隔阂,有利于加强不同城市之间的协作和交流,也有利于引入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和现代化。
三、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当然,城市化不仅仅带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好处,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
2012年第4期总第214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经济管理】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孙金山(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要]分析现阶段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经济增长引起城市聚集、规模扩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反过来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明确城镇化建设总体思路,重视城市圈发展,发展小城镇,并加快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土地制度[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93-02一、相关理论概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50%。
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现代生产活动的中心,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区域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必须重视生产要素流动,即资本流、劳力流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作用,同时也注重从全球经济体系的角度探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城市化问题。
第一,城市化是一个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的过程。
它表现为通过产业扩张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地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
第二,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大量的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高级化、合理化,延长产业链,整合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
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使得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居民消费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这一过程使得大批低消费群体转向高层次消费。
可见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商品不断丰富的过程,是我国中产阶级形成并占据主体的过程。
第四,城市化是一个现代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一、促进经济增长
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城市化可以提高人口密度和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城市化还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因为城市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消费水平
城市化可以提高消费水平,因为城市化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城市化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服务,从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三、改善基础设施
城市化可以改善基础设施,因为城市化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投资能力。
城市化还可以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效率,从而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
四、促进国际贸易
城市化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因为城市化可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城市化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和平台,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总之,中国的城市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消费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和促进国际贸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更加繁荣。
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
过去几十年,中国大力推行城镇化战略,加速城市建设和发展,从而迅速将中国的城镇化率提升到了50%以上。
城镇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1.城镇化提高人口素质
城市中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更为丰富,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进而提升居民的素质和能力。
提高人口素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使得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发展都能得到更好的推动。
2.城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中能够聚集大量的各类人才和资本,特别是那些高素质的人才以及具备新兴产业发展能力的创业者,他们在城市中的活动往往能够促进更加多元化和先进化的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以及技术革新等领域得到推动。
3.城镇化提高集约化利用率
城市化过程中,人群密度增大,城市边界不断邻近,交通更便捷,多样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了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运作效率和社会管理的效率,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这样的优势对经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4.城镇化推进土地和资源利用
城镇化的发展,往往需要更多新居住、商业、工业、公共用地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这些建设会大量消耗人力,财力和物力,对经济发展有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需要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保障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它从国际范围内许多国家曾经的发展历程来看,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整体上的必经阶段。
因此,中国还需要在实践中共同推进城镇化战略,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前进。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经济发展助推了城市的大规模扩张,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率不断攀升。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科学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中共“十八大”更是多次提及城市化发展战略,从局限于“区域协调发展”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载体,再上升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可见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小觑,健康的城市化发展必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
加快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共识,但如何正确选择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模式,协调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仍是各界需要关注的课题。
围绕这一问题,国内外相关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比国内外现有城市化模式,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联系,对我国更好的协调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现把各种观点分为国内与国外两部分综述如下。
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以刘易斯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派利用二元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伴随着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人均产出将得到不断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增长课题组于2003年提出经济增长正从工业化的单引擎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进的双引擎转变。
国内大多学者认为经济发展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随之增长,就业结构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聚,形成城市化现象,与此同时,城市化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会反作用于经济增长。
周一星通过对1977年世界上157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之间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对数曲线关系,相关系数达到。
他还于2005年利用自己修补后的数据构造了中国城乡人口增长的logistic型曲线,对中国未来城市化水平做了一个预测,结论是: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将为%,2014年可能超过50%,预计2020年为57%,2023年则会超过60%。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城镇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城镇化进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人口和社会结构,还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城镇化是一个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推动了产业的转移和流动。
城镇化加快了劳动力的流动和技能转移,促进了经济增长。
城镇化还能够促进收入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城镇化使得人口在城市贡献更高的劳动力产出,这是经济增长所必需的。
二、城镇化提高了消费水平城镇化也推动了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
城镇居民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更高质量的消费品。
与农村相比,城市生活更加便利且多样化的需求也更加复杂,这也更是在中产阶级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也带动了国际贸易增长。
三、城镇化提高了土地价值和房产价格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和资产价值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房地产的价值和需求也随之增加。
城镇化的进程使得土地开发成为一种经济利用和增值的手段,这也使得城市土地价格不断攀升。
房产价格的不断上涨直接带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城镇化带来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城镇化还带来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政府的相关政策也越来越倾向于推动整个城镇化的进展。
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之后的几年内,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这些政策包括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
这些政策不仅使得城镇化进程更加顺畅,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城镇化还带来了挑战城镇化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城镇化带来了快速的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但同时也加剧了环境问题。
过度的土地利用和建设使得一些地区环境问题损失严重。
城镇化带来的巨大人口流动也带来了社会问题,无论是城市的交通拥堵还是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和消耗,都必须得到妥善的解决。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口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城市化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为经济带来了许多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一、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化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首先,城市化加快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充分调动了人力资源,增加了劳动力的灵活性和效率。
其次,城市化推动了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促进了内需的扩大。
人们在城市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进一步带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
此外,城市化还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金融、教育、医疗和科技等领域,为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创新提供更多机会。
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城市化对相关产业的需求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建设和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城市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需求带动了钢铁、建材、家电、家具等产业的发展。
此外,城市化还催生了交通运输、电力、水务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三、带来就业机会和人才集聚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可以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城市化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集聚于城市,人才的集聚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涌现带来了新的创新和竞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转型。
四、资源压力和环境挑战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挑战。
城市化过程中,资源和环境压力逐渐增加。
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水、能源和土地等资源供给不足,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严重。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城市化规划中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
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人口和资金的进一步集聚于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增加了城市间的差距。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模式演变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模式演变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从一个农业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导的工业化经济体。
这个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增长模式的演变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一、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放开了市场,鼓励外资和私人企业的投资,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同时,城镇化政策的推动使得大量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选择。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为工厂和服务业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城市化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在城市,人们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并从事更加专业化的工作,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和技能,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城市化还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三、经济增长模式的演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经历了演变。
起初,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以制造业为主导,通过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来获得竞争优势。
然而,这种模式在长期发展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逐渐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
政府推动消费扩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鼓励人们消费。
同时,政府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改善经济结构。
另外,政府还加大对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四、城市化带来的挑战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压力。
交通拥堵、住房问题、医疗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等成为了城市化的短板。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它是人口流向城市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而经济增长则是指国家或地区的GDP增长速度,它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密切的,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
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首先,城市化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经济增长需要市场需求、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等因素的支持,而城市化可以带来这些支持。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
此外,城市化也是人力资源的聚集地,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劳动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同时,城市化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因为城市中人们的经历、信息和资源相互碰撞创造着新的思想和创意,这进一步推动了技术创新的进程。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密度也不断增加,城市运行成本不断提高,如水、电、交通等。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压力更是巨大。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这些问题严重干扰着城市生活的品质,也限制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不同城市化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除了城市化率的增长速度等因素,城市化率的高低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率越高,其在总GDP中所占比例就越高。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通常较低,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较高。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城市化率由于其更先进、更完善的经济结构,以及其所处的市场调节机制,使得城市化率既使得经济更为活跃,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
相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低城市化率由于其经济结构更为单一,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其城市化率造成的经济福利更为明显,可以更好地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保障。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率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已经占据了中国年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居麦尼亚孜·吾布力艾山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本文以1978—2009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与人均GDP的增长关系分析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分析显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关系,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键词:中国;人口城市化;经济增长;关系1.人口城市化的定义及内涵1.1人口城市化的定义人口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化和集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动态过程。
对城市化基本内涵的合理界定是科学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基本前提,城市化的内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更新。
对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内涵和新型城市化内涵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什么是科学的城市化。
1.2人口城市化的内涵传统城市化内涵被界定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简单认为城市化就等于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这种单一的理解容易造成城市化中的三个误区:一是粗放型的城市化。
传统城市化追求单一的城市人口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规划的不合理使得城市的运转效率很低。
二是病态的城市化。
城市盲目无序的扩张,环境、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环境问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
三是不可持续的城市化。
不可持续的城市化表现在城市发展缺乏产业支撑,环境压力增大,农村发展严重滞后。
新型城市化是与我国当前新兴工业相适应的城市化战略,本质上是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它所强调的是城市的内涵式增长和质量升级,理论涵义极其丰富。
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全面的城市化。
新型城市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换,它的含义更广,各种要素全面的向城市聚集,包括城市聚集人流(主要指科技与管理人才)、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集主导产业,聚集科技教育。
二是集约型的城市化。
城市经济的效率更高,容纳人口的能力更强,对资源、环境的消耗更小。
三是可持续的城市化。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一、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城镇化是指城市人口和城镇居民比重的不断增加,是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城市人口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相较于农村人口更具多样性和高端化,城市经济的消费需求及供给链更加完整。
而人口流入城市,也带动了服务业、科技等方面更高端的增长模式和产业升级。
2. 推动结构转型和创新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城市还有利于产业之间的相互连接、集成和协同发展,对新业态、新模式也能够更快速的接受和推广。
3. 增加劳动力资源和就业机会。
城市人口占比的提高,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充实,为企业的发展和劳动力力量的充足提供了保障。
同时城市化的过程,也为一些城市落后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抵达机会,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多。
4. 支撑资本流入和项目投资。
城市化的发展,让更多的外资资金和支持流入,为地方政府吸引更多的投资、发展项目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即使是本身资金紧缺的地区,也能够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加速资本引入和贸易合作的模式。
二、城镇化的实现途径要实现城镇化的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城市规划和建设。
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城市化的途径。
因此,要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化发展的首要条件,如水、电、气、路、桥等基础设施水平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硬性指标之一。
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于日常生活、文化和交流的基本需求。
2. 强化城乡交通网络城市通常需要和周边城镇、农村进行日常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强化城乡交通网络。
政府需要在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设施上充分发挥作用,建设有高质量的交通网络,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周边人口的需求。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快速而巨大的成就。
城市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城市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劳动力资源的集中利用和规模效应的发挥成为可能。
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商业运营等,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例如,大城市的交通网络发达,可以加快物流的流通速度,促进产业链条的形成和延伸,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城市的人口密集度和活力也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城市。
其次,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城市化意味着人口进入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带动了消费的增长。
城市中的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同时,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也促进了投资的增加。
这些投资不仅满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需求,还为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例如,城市化过程中兴起的商业中心、科技园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创新力量,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提升。
城市化使得人口从传统的农业产业向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强。
这种流动性可以使得人力资源更好地匹配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和劳动力生产率。
农村劳动者的转移也使得城市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供需关系更加平衡,有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增加。
大量农村人口的涌入使得城市面临了住房、用水、交通等方面的压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外,城市化也引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以确保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研究
21 0 0年 9月
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
NO 9 Vo . 2 . 12 7
Sp 2 1 e. 00
J OURNAL OF B I US NES SECONOM I CS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研究
程 开 明
( 江 工 商大 学 统 计 与 数 学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 0 1 ) 浙 10 8
8 6
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
21 0 0钲
数据 口径 、 比基准 不 同而使 结论呈 现 出较 大差 异 化 与经 济 对 基 本 将 增长 的关系视 为城市 系统与 经济 系统之 间的相互 作用 , 利用关 联协调度 模 型 、 耦合 协调度 模型直 接对全 国 及各 省城市化 与经济 增长之 间 的协 调度进 行测算 , 并根 据协 调度 的定量测 算 结果 来 分析 城 市化 与 经济增 长之 间的协调状 况 。 对于 已有研究 , 相 本文利 用相对 变化 程度 和耦 合 协 同效应 来衡 量 协 调度 , 免 了 以城 避 市 化与经 济增长 发展水 平 的同步性来 判断 两者协 调程度 的不全 面性 ; 外 , 用多指 标来 衡量城 市化与经 另 利 济 增长 , 一定程 度上避 免 了单 一指标 可能存 在 的偏 差 。 对于城 市 化与 经济 增 长协 调度 的分析 , 利 于清楚 有 认 识两者之 间 的关 联性 , 理性 推进城 市化 , 持 国民经济 持续快速 发展 , 保 增强 两者 的协调性 。
引 言
城镇化 被列 为 国家 “ 十五 ” 经济社 会发 展规划 的 五大战 略之一 , 十 一五 ” 划也 把城 市化 作为 一个 重 “ 规 要发 展战略 。 的十七 大进一 步 明确 了走 中 国特 色城镇 化道 路 的战略部 署 , 将其 作为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党 并
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关系研究
阶单整 过程 , 可进 一步 采用 协整 关 系检验 来研
究 六个 变量 之间 的长期 稳定关 系 。
袁 1 ADF检 验 的结 果
变量 检验形式 A D F 临界值 检验结果 ( c j 统 计 量
l n PGDP
,
1 .研 究 方 法 与 数 据 说 明
基 于人 口老龄 化 、 城市 化与 经济 增长 之 间 关 系 的文献 综述 可知 , 人 口老龄 化对 经 济增 长 潜 力带来 长 期不利 的影 响 , 而城 市化 作 为推 动 经济 增 长 的重 要 指标 且 两 者 呈 现 明显 的正 相 关 性也 被学 者们 广泛证 实 , 但是 关 于人 口老 龄 化、 城 市化 与经 济增长 三 者之 间 的动态 变化 关 系还 不 明确 , 仍需 进一 步 的验 证 。 因此 , 本 文在 关于人 口老 龄化 、 城 市化 与经 济增 长三 者关 系
进 行分 析 , 根据 1 9 8 0 — 2 0 1 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经济增长 、 城 市化 、 人E l 老龄化 、 物质资本投资 、 人力 资
本投资和劳动力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检验 发现 , 中国经济增长对城市化进 程和人 口老龄化起 到了
主导作用 , 城市化 在长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 , 而人 口老龄化表现为抑制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 的趋势 。
【 文章 编 号】1 6 7 4 — 9 3 4 0 { 2 0 1 3 ) 0 5 — 0 9 1 — 0 5
口老龄化 与经 济增 长 之 间关 系 的问题 , 学界 主 要存在两种观点 : 一种观点是人 口老龄化程度 自步人 2 1 世 纪 以来 ,中 国经济 迅猛 发 展 6 ] P 4 3 - 4 4 9 ; [ 7 ] P 1 8 5 - 2 m , 这种观点 的同时也加快 了城市化进程 , 同样城市经济在 的提高会抑制经济增长[ 另 一种 非 主流 观点 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E t 益体现 , 发展城市化 被 学者们 认 为是 主流 观点 ; 特 别是 新型 城市 化 已成 为学界 的热 点 问题 。 但 则认为人 口老龄化的出现导致 了资本积 累的 提升和劳动人 口平均 G D P的提高而促进了经 是, 就 中 国经 济快 速增 长 的现 阶 段 而言 , 城 市 8 ]  ̄ 4 7 - 6 6 3 。而关于人 口老龄化与城市化之 化 水 平 的提 高 需 要 吸 纳更 多 的农 村 劳 动 力 进 济增长[ 学者康传坤( 2 0 1 2 ) 主要集中 入城市,这就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 , 间的关系问题上 , 而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意识观念 的变化 , 人口 在 研 究 人 口老 龄 化 是 否会 阻碍 城 市 化 进程 的 其认 为人 口老龄 化影 响 城市化 进 程 主 发展已呈现出低生育率 、 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 问题上 , 的现 象【 ・  ̄ 4 - 2 6 , 中国社会 也逐 步进 入 了人 口老龄 要依靠心理成本和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来实现。 化 阶段[ 2 ] r n Ⅲ, 这将会进一步导致农村 的供给 翟振武则主要研究人 口年龄结构 的变化对城 劳动力减少 , 从而也会抑制经济的稳定快速发 市经济产生的影 响以及如何应对人 口老龄化 n 。 王 爱华 则从城 镇化视 角研究农 村人 展。因此 , 发展城市化与人 口老龄化并存的问 问题阳 卜 口老 龄化 遇到 的 困境 、 解 决 的 出路 以及如 何构 题也 逐 渐 成 为 中 国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面 临 的 突 出 建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险养老体系制度等【 o ] e 9 。 问题 。 以上 的文 献研 究对 于认 识 人 口老龄 化 、 城 从关于人 口老龄化 、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 系 的现有 文献 来看 , 大部 分学 者 的研 究 主要集 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 在我 国经济快 速发展 时期 , 城市化 进 中在人 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 、 城市化与经济增 义 。然 而 , 长 、人 口老龄 化 与城 市化 之 间 的相互 关 系上 。 程加快和人 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共存 的条件下 , 就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关系而言 , 城市 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同时出现会如何影响中国 化被认 为是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 的重要驱动力 经济增长?人 口老龄化是否会阻碍城市化进程 已被学者们广泛证实[ 3 ] P l [ 4 ] F 2 o - 3 2 ; [ 5 ] F 9 卜 。关于人 和经济增 长 ?在 城市化进 程 中人 口老龄化 又会 引 言
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利与弊。
一、影响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因素1.提升产业结构城市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相比农村地区,城市拥有先进的产业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流入城市。
这使得城市经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2.促进市场扩大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拉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随着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的规模扩大,市场规模也相应扩大。
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刺激了各个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3.创造就业机会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城市化建设和城市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可以使农村劳动力更好地参与和融入城市经济,提升收入水平。
同时,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这进一步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
二、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1.资源环境压力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大面积、人口增加导致了对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尤其是在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为了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居住需求,大量农田被占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隐患。
2.城乡差距拉大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逐渐加大。
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使农村劳动力和农村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造成了农村人才流失和农村经济的不断萎缩。
另一方面,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加大,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3.社会问题增加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
例如,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面临的就业、住房和教育等问题,给城市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型城镇化是在原有城镇化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那么,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一、新型城镇化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通过城市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城市和乡村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可以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使之成为城市的产业劳动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劳动力来源。
产业转移的推动也会加快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二、新型城镇化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经济的推动,也是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化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交通便利、医疗、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公共服务逐步得到了提高。
城乡一体化也使得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
三、新型城镇化带动了消费升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行业不断发展,消费升级逐渐成为新的趋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得到了更新。
城市化对于消费升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城市人口的购买力得到提高,对于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四、新型城镇化加速了现代化的步伐新型城镇化也加速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城市化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升级,加速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速度。
城市的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使得城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创新基地,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使得城市现代化建设向前迈开了重要的一步。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水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带动了消费升级和现代化的步伐加快,为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兼评中国特色
它 的 出现 和发展 必须 依 赖生 产率 的提高 ,只有 少数 [ 稿 日期 ] 2 1 -0 -0 收 01 1 9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0 J 0 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 目 ( 9 D 1) 1 C L 3) 0 &Z 08 ; 国家社 会科 学 基金 重大项 目 ( 9 D 1 ) 0 &Z 0 9 [ 作者简介] 孙文凯 (9 2 ,男,吉林农安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1 8一)
化 速度 才得 以真 正 提 高 。2 O世 纪是 世 界 城 市 化 发
长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进而分析中国在城市化
过 程 中 的特 殊 或不 合理 之处 。根 据 人均 资本 、人均 产 出 和城市 化 之 间的动 态关 系 ,本 文也 尝试 对今后
几 年 中 国城 市 化进 程进 行 预测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 1 年第 4 01 期
城 市 化 与 经 济 增 长 关 系分 析 兼 评 中 国 特 色
孙 文 凯
( 中国人 民大 学经 济学 院 ,北京 10 7 ) 0 82
[ 提 要] 本 文结合 已有 的理 论和 跨 国数 据 ,分析 了城 市 化和 经 济 增 长及 经 济 结 构 转 变 的 相关 关 系 ,观 察其 中 中国的特 殊之处 。本 文也结 合 中国数 据 预测 城 市 化在 未 来 一 段 时 间 的轨 迹 。 根 据 世界 各 国 的发 展 经验 可 以发现 ,城 市 化水 平 与经 济 增 长服 从 一个 统 计 上 显 著 的 S型 曲线 规 律 ,而我 国 正处 于 城 市化速 度 最快 的 时期 。城 市 化 的推进 ,有 利于 改善 经济 结构 ,促 进 国内消费 需求和 第 三产 业发 展 。相 比于 世界平 均 水平 ,我 国在 当前城 市化水 平 下 的投 资 率和 第二产 业 比重 偏 高 ,而 消 费率 明显偏 低 。我 国的城 市 化水平 、人均 收入 和人 均资 本之 间存 在 一个稳 定 的协整 关 系 。城 市 化每 推进 一个 百分 点 ,可 以带 动人 均实 际收入 增 长 2 2 .5个 百分 点。根 据 它们 的 动态 关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 2 0 0 8 ) 首次提出城市化对 经济增长 的正 向作用存在界限 , 临
界值约为一万美元人均收入。
中国的城市化率仅 为 1 5 %, 而 到了 2 0 1 1 年 中国的城市化率 已经达到 3 4 . 3 %。与之相对应 , 国内人均生产总值也从 1 9 7 8 年的 3 8 1 元增长至 2 0 1 2年 的 3 5 1 8 1 元。 至此 , 无论是政策导 向还是现实数据都 表 明城市 化 已经成 为研 究 中国经济 增长
化模式 , 尽管在很 大程 度上避免 了“ 城 市病 ” , 但 是城市化滞 后导致的交易效率低 、 工业布局分散等一 系列 问题成为经济 发展的 巨大障碍 。经过反思 , 中共 中央将城市化提 升到关 系
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上来 , 并提 出在 “ 十五” 期 间将
全面推进城市化 , “ 十一五” 规划 中也 提出了将城市群作 为城
2 0 1 3年第 3 l 期
经济研 究导刊
EC 0N0MI C RE S E ARCH GU I D E
No. 31. 2 01 3
总第 2 1 3期
S e i f a l No . 2 1 3
城 市 化 水 平 与 经 济 增 长 关 系 研 究
基于 2 0 0 1 —2 0 1 0年的 面板数据分析 王 津 津
析不同省、 市、 自治 区城 市 化 水 平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作 用 , 得 出西部 区域 的城 市化 对 经 济增 长拉 动 作 用较 大 , 中、 东部 区域 部 分 城 市 出现 过 度 城 市化 现 象 , 抑制经济增长。 据 此 建 议 通过 改革 户籍 制 度 、 优 化 城 市规 模 结构 、 重视 城 市化 质 量 来提 高城 市 化 水 平 , 进 而促 进 经 济增 长 。 关键 词 : 城市化水平 ; 经济增长 ; 面板 数 据 中图分类号 : F 2 9 0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3 ) 3 1 — 0 2 5 2 — 0 5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从历史上的经济增长到现代化的城市化发展,无论哪个时期,城镇化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近几十年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人开始关注城镇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本文将分析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路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这种过程通常是由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动力量所引发的,并被视为一种经济增长的过程。
在中国的情况下,城镇化已成为新型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对于传统农村,城市经济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化,因此城镇化过程会带来经济转型和升级的潜力。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机会和挑战。
一方面,城镇化可以降低贫困率、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和卫生条件,同时还可以增加消费和促进国际贸易。
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和城市扩张也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压力,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以确保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较佳发展模式是混合式城市化,即将城市发展和农村共同发展。
混合式城市化模式的成功案例是中国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
这些地区当地政府通过政策调节促进城市化,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达到平衡。
例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这里建立了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三个城市圈,经济技术发达,人口迁入较快,税收收入较高,同时也开始采取一些环境保护措施,例如碳交易以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
正如上述例子所示,城镇化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制度和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
例如绿色城镇化法案、城市发展和规划法案等,政府必须确保它们能够迎接城市化进程和各种变化,同时进行协调和调整。
此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确保城市化能够满足环境和社会需求,例如水资源、能源、对基础设施和绿色经济的投资,以及为新城镇运营者等提供支持等。
总之,城镇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混合式城市化的方式,政府和各方利益相关者可以实现城市化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中国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这一进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就业机会增加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的城市建设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展开,这使得农民工有更多的机会在城市中找到工作。
据统计,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逐年提高,这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一种通过务工赚取收入的新途径。
同时,因为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提升消费水平和需求随着一大批农村居民进入城市,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逐渐增强。
城镇消费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镇化使得城市消费市场迅速扩大,这不仅刺激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市场的需求,也提高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消费的需求,例如食品、衣物、家电等。
通过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城镇化进程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部分农村居民选择留在村庄开展农业生产,而且这部分人口通常具备较高的技术和经验。
新的城镇化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供应,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农产品选择。
同时,农业现代化也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优化资源配置城镇化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提升经济效率。
随着城市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源在城市中得到了更好的分配和利用。
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城镇化提高了人的素质和劳动力的质量,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此外,城市化还能够促进城乡间的资源流动,差异化的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摘要]分析现阶段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经济增长引起城市聚集、规模扩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反过来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明确城镇化建设总体思路,重视城市圈发展,发展小城镇,并加快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相关理论概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50%。
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现代生产活动的中心,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区域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必须重视生产要素流动,即资本流、劳力流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作用,同时也注重从全球经济体系的角度探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城市化问题。
第一,城市化是一个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的过程。
它表现为通过产业扩张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地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
第二,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大量的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高级化、合理化,延长产业链,整合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
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使得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居民消费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这一过程使得大批低消费群体转向高层次消费。
可见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商品不断丰富的过程,是我国中产阶级形成并占据主体的过程。
第四,城市化是一个现代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
城市化的过程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即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告别小农经济,摆脱随遇而安的观念,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此时整个社会将有别于传统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商品化、法治化将是城市社会秩序的基本特征。
第五,城市化是各要素投入和整合的过程。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代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曾论述到,一国的财富主要是物质财富,增加一国的财富主要依靠各种要素的积累以及各种要素的使用方式。
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要想实现经济增长,提升人们收入水平,就必须加大资源的投入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引起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反过来对经济增长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过程,它包括了经济增长中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即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产业为主到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其次是人口和经济活动(主要指工业和服务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过程。
城市化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及合理的过程,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可通过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即第一产业的现代化。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上滞留的劳动力减少,存在着大批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人为了追求清新的环境,也会向农村流动。
但中国的人口流动具有单向性,即从农村流向城市。
以上的这一过程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城市产业的发展,由城市的聚集理论可知,其可以带来一定的外部效应和规模效应,从而为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古典经济学家smith(1776)认为,促进经济增长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数量;二是提高劳动效率。
后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重要。
首先,他把劳动分为生产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和不能生产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并认为生产性劳动创造财富,而非生产性劳动只消耗财富。
所以,在劳动投入量中增加生产性劳动投入的比例将会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对于如何提高劳动效率,smith认为主要取决于分工程度和资本积累的数量,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
基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减少工作转换所造成的损失,利于机器的发明,所以,分工使得单位劳动的产出量增加,进而导致收益递增。
而分工程度受制于市场容量的制约。
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加深,而分工又促使劳动效率提高,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城市发展之前,一般经济增长都是依靠农业,走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
有了城市后,其为要素的结合和分工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场合,使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城市化的发展也是分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城市化进程中的规模经济效应,它可以促进资本形成,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经济增长引起城镇聚集规模扩大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反过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阶段,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为46.59%。
城市化步伐加快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优化了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缓解城市的就业难问题。
而同时,城市化会为第三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劳动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国外,它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基础上变革而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受计划控制的不仅有产品的类型、产量、价格、工资水平等,还包括人口流动。
2001年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仍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时候要素的合理流动会受到阻碍,这会阻碍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的增长,也不符合市场对要素的流动性要求。
因此,单从建立比较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角度讲,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口自由流动,即人口城市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据有关专家测算,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10%来自于城市化进程。
未来中国依然要依靠这种贡献。
城市化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
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化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现代的城市是市场经济的经营场所,城市化过程就是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的大小限制了分工,而分工水平决定了经济增长。
从字面上来看,城市的最大特点就是“市”,即市场,有城市就有市场。
有市场就有分工,有分工就会加速城市的发展。
城市发展到何种程度,市场就发育到何种程度。
反过来,市场发育程度如何将会进一步对城市化产生影响。
纵观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
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市场才得以不断地发展起来;正是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调节和引导,促使社会经济资源向城市区域流动,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
第二,城市化拉动了社会需求,促进了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需求减少,而消费又一直增长乏力。
现在中国实际上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内需不足,其主要原因就是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是提高他们的收入。
而其中农民问题又是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主要农产品出现大量过剩。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已从农产品短缺,转向农民收入过低和增长乏力,从而使得农村的消费水平偏低。
造成这种局面的短期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农村有限的土地上滞留的农民过多,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
据分析,在今后的15年里,若能通过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使农村人口减少30%,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即可增加30%。
第三,城市化加快了社会转型,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由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大量的农村剩余人口从农业转向第二或第三产业,从乡村进入到城市,使得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同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增加了更多的城市就业岗位,例如住宿餐饮业、商业服务业等,对城市社会保障体制,教育、文化、城市的管理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变化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外来人员户口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而这些潜在的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如果没有进行岗前培训的话,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难以拓宽就业门路。
目前,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体能吸纳100万人左右的城镇新生就业,然而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应都在下降,而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所以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城市化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所以城市化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增加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有效途径。
四、政策建议(一)明确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即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农村现代化。
从现实基础来看,我国城镇化建设应该分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三个层次,实施都市圈带动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走城市化和城镇化并行发展的道路,突出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主体功能,带动中等城市的发展,努力构筑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使中国的城镇化有别于国外,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二)高度重视城市圈发展,对于有条件的地方,一方面继续重视发展城市带,比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胶东和辽东等地区,长江上游、中游的城市带等,要加快这些城市带的发展,发挥特大城市、大城市对周边城市和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发展有特色的中小城市。
在很多发达国家,一些中小城市非常有特色,中国有很多地方,比如曲阜,就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如果在那里放置一些非常现代化的设施,跟城市的整体风格非常不协调。
所以要根据城市的传统、文化积淀和现有的基础,发展有特色的中小城市。
(三)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
尤其是西部地广人稀地区,重点要发展县级城镇,要赋予县级政府对县域范围内的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统筹的责任。
(四)加快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这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加快各要素在农村和城市间的自由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可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1]章上峰.中国城市化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测度研究及动态效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朱孔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2011(9).[3]徐雪梅.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2004(2).[4]李晓.城市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j].发展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