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其次段(2—10小节)1、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2、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挚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索,并画出相关内容。
3、小组合作,探讨、沟通(1)指名沟通(2)评议,补充完善(3)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学问(4)老师总结4、感悟朗读(1)自读(2)指名读(3)学生评议(4)练读(5)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1、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2、探讨沟通(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3、朗读感悟三、自读探讨,感悟陶行知的为人1、自读思索: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2、探讨沟通3、老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祥、有学问、敬重学生、懂得教化方法的大教化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一、课前嬉戏。
(略)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
21、放飞蜻蜓2、谁情愿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情愿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自由朗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欢乐(出示课件)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2、谁能说得详细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专心去体会。
同桌相互说一说。
(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快乐。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蜻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特点:生活习性、栖息地、食物来源等。
2. 蜻蜓的观察方法:观察蜻蜓的外形、飞行特点等。
3. 蜻蜓的放飞技巧:如何正确放飞蜻蜓、注意事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蜻蜓的生态特点、观察方法、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蜻蜓的观察方法、放飞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蜻蜓图片、视频、放飞蜻蜓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放飞蜻蜓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蜻蜓的生态特点。
2. 观察蜻蜓:(1)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外形、飞行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
3. 学习放飞蜻蜓技巧:(1)讲解放飞蜻蜓的正确方法。
(2)学生分组实践,教师指导。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放飞蜻蜓。
(2)记录放飞过程,分享感受。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
6. 布置作业:(1)绘制蜻蜓的生态特点。
7. 课后延伸:(1)开展“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主题活动。
(2)鼓励学生参与自然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蜻蜓的生态特点、观察方法、放飞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态度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传授情况。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蜻蜓观察和放飞的活动,延伸到课外。
2. 引导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4、板书:捉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4、板书:讲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
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 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 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
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
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2、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谁放飞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没有把握读好的字。
2、放课文范读课件。
(要求学生特别听准刚才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并标上拼音。
)3、同桌互相认读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订正读音。
5、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⑴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谁为什么放飞了蜻蜓?)6、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相机简介陶行知生平。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只有读通,才能读懂,按循序渐进原则,先读准字音,再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识记生字。
⑴、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别人,看看谁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汇报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励推广。
2、指导书写。
⑴、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⑵、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或会写的同学示范。
⑶、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写给大家看看。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应予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应有更高的标准,并为之奋斗。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三、教学准备: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学思考:(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复杂翠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抚摸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埂衡蝇抢翘舌音:舌多种形式练读、巩固(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
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
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篇一:放飞蜻蜓第一课时上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阅读的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蜻蜓图(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大家喜欢蜻蜓吗?说说你了解的蜻蜓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
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谁放了蜻蜓?(2)为什么放蜻蜓?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自读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1)出示: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掌握据说结构复杂①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苍蝇(轻声)②简介陶行知,理解“七嘴八舌”。
(2)出示另一组词语:翠贞田埂孑孓一撅一撅露水调整①指名读,正音“孑孓”出示图片。
②理解“孑孓”、“一撅一撅”。
3、检查课文阅读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指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觉得因为这么美丽的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所以大家读书也特别认真。
一天午后,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正在捉蜻蜓呢!(板书:捉蜻蜓)蜻蜓这么漂亮,孩子们捉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读第一小节,体会捉蜻蜓的快乐)2、是啊,蜻蜓是美丽的,捉蜻蜓又是这么??可是,这群孩子最后又把蜻蜓放了,(板书:放蜻蜓)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吗?让我们去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养成尊重生命、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 蜻蜓的放飞技巧和注意事项3. 保护生态环境,关爱蜻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蜻蜓的放飞技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蜻蜓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学生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蜻蜓的特点。
3. 实践:教师示范蜻蜓的放飞技巧,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讨论:学生交流放飞蜻蜓的心得,分享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强调关爱蜻蜓的重要性。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蜻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放飞技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6. 作业:学生绘制一幅关于蜻蜓的画作,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蜻蜓的放飞技巧,并能够在户外环境中正确放飞蜻蜓。
3. 学生能够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关爱蜻蜓的具体措施。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蜻蜓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文字材料。
2. 准备蜻蜓的模型或者实物标本。
3. 准备放飞蜻蜓的户外环境,确保安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现实中的蜻蜓,并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
教学过程一、走近蜻蜓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⑴吃食(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
(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留意“孑孓”的读音)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觉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挚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⑴尾巴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
(指名2人读)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
”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
原委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学生发言)“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
(点击出示课件——“由于生殖的须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学生摘写资料(提示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特别好的阅读习惯。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步骤导入课文1、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教师介绍陶行知(1)、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
(2)、学生了解陶行知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
这个环节的设计,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概述,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介绍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指导精读,感悟知情:1、走近蜻蜓2、走近陶行知学习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反复练读,深化感情拓展、延伸作业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出示蜻蜓休息实物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3、理解七嘴八舌3、媒体出示: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4、引读:它的眼睛很,结构是由可以6、指导朗读蜻蜓的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作业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1、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2、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
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3、看看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还有没有补充?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理解,以及对关爱生命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放飞蜻蜓》。
2. 蜻蜓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黑板、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蜻蜓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蜻蜓的了解。
(3)简介课文《放飞蜻蜓》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学生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践,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
(2)学生动手制作蜻蜓模型或绘画蜻蜓。
(3)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践成果。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关爱蜻蜓和生命。
(2)学生分享他们的感悟和体会。
(3)总结关爱生命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尊重和保护生命。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放飞蜻蜓》的内容。
(2)家长协助学生查找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放飞蜻蜓》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考。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放飞蜻蜓》是一篇描写小学生与大自然互动的短篇故事,通过讲述孩子们放飞蜻蜓的过程,传递了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
2.2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2.3 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学生对课文寓意和道德价值的把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情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3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蜻蜓。
4.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4.3 理解课文: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4 感悟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寓意,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关爱。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口语表达评价: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5.2 阅读理解评价: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3 观察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观察自然环境时的观察能力和对蜻蜓生活习性的了解。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准备蜻蜓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
准备放飞蜻蜓的户外活动场地。
6.2 课中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记录蜻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放飞蜻蜓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自然互动的乐趣。
6.3 课后作业:学生绘制一幅关于放飞蜻蜓的画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明白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与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明白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与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蜻蜓眼睛、尾巴、翅膀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
1、(投影出示) 慈爱抚摸商量七嘴八舌入神放飞结构复杂保持平衡掌握方向(1)指名读。
(2)集体读。
2、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
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您能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您想到课文中的谁?(指名回答)过渡: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与小孩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近我们的好朋友——蜻蜓。
(相机板书:好朋友)二、自主阅读,互动交流。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与小朋友的对话中,您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2、生自主阅读、3、组织交流。
(1)阳光下,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2)您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讲,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只是,以后又会长出来。
(3)它的眼睛特别大,结构特别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能够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4、指导朗读。
三、感悟写法,迁移练习。
1、(投影出示)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它的眼睛特别大,结构特别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能够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1、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与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推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环境(1)介绍蜻蜓的生活环境,如水域、草地等。
(2)讲解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蜻蜓的外形特征(1)描述蜻蜓的身体结构,如头、胸、腹三部分。
(2)讲解蜻蜓的翅膀特点及其飞行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蜻蜓的生态环境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蜻蜓的外形特征及其飞行原理。
2. 教学难点:(1)蜻蜓翅膀的飞行原理。
(2)如何观察和分析蜻蜓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1)蜻蜓图片、视频等资料。
(2)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3)蜻蜓模型或实物。
2. 场地:(1)户外草地或水域附近。
(2)室内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蜻蜓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蜻蜓吗?它们生活在哪里?”2. 讲解蜻蜓的生态环境:(1)介绍蜻蜓的生活环境。
(2)讲解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模型或实物。
(2)讲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和翅膀特点。
4. 探究蜻蜓的飞行原理:(1)引导学生观察蜻蜓飞行。
(2)讲解蜻蜓翅膀的飞行原理。
5.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环境保护。
(2)小组展示:分享观察蜻蜓的心得。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7. 作业布置:(1)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六、教学延伸1. 课后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蜻蜓观察实践活动,如前往公园、湿地等水域附近观察蜻蜓。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蜻蜓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1.2 教学内容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外观特征。
介绍蜻蜓的名称、分类和生物学特点。
分享蜻蜓的重要作用,如捕食害虫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蜻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蜻蜓的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蜻蜓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个人观点。
第二章:蜻蜓的生命周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命周期和发育过程。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蜻蜓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
展示蜻蜓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或图像。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生命周期图解或照片。
让学生分组讨论蜻蜓生命周期的特点和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总结蜻蜓生命周期的规律。
第三章:蜻蜓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范围。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蜻蜓的生态环境,包括水域、湿地等。
探讨蜻蜓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依赖关系。
3.3 教学活动展示蜻蜓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照片或图像。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保护蜻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观察蜻蜓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行为习性。
4.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观察和记录蜻蜓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行为习性,如飞行、捕食等。
4.3 教学活动教授学生观察蜻蜓的方法和技巧,如安静观察、记录观察结果等。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蜻蜓观察活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蜻蜓行为习性,并进行讨论。
第五章:放飞蜻蜓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了解放飞蜻蜓的意义和方法。
5.2 教学内容介绍放飞蜻蜓的意义和正确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放飞蜻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3 教学活动教授学生正确的放飞蜻蜓方法,如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等。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构建。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态度。
学生能够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中。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放飞蜻蜓》的文本。
生字词卡片。
PPT或黑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
教室里放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海报。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蜻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思考。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4.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人们要放飞蜻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应用与拓展5.1 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例如:蜻蜓、孩子、大人等。
每个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其他小组观看并给予评价。
5.2 小组合作: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例如:如何保护环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制定一个保护环境的计划。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计划,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参考答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个生字,绿线内的7、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学习课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1、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
(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
《放飞蜻蜓》的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环境2. 蜻蜓的生活习性3. 蜻蜓的形态特征4. 蜻蜓的分类与分布5. 蜻蜓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蜻蜓的分类与分布。
(2)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蜻蜓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教学课件和教案。
(3)学生分组名单及分工。
2. 学生准备:(1)预习蜻蜓相关知识。
(2)携带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蜻蜓的基本知识。
2. 探究蜻蜓的生态环境(1)教师提出问题:“蜻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蜻蜓的生活习性。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观察蜻蜓的形态特征(1)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寻找蜻蜓。
(2)学生观察蜻蜓的形态特征,记录在笔记本上。
(3)回到教室,各小组分享观察成果,教师点评。
4. 学习蜻蜓的分类与分布(1)教师介绍蜻蜓的分类系统和分布特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了解蜻蜓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三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三篇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
进展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根底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仰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一、谜语导入,提醒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
”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板书:蜻蜓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
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3.陶先生终究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①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②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③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主要是以下几点: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⑴以“慈祥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开始谈话,显得亲切、平易近人。
结合理解“慈祥”。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精编】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字,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这是什么?(出示图片)(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只蜻蜓(美丽、可爱)你们喜欢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飞(板书:放飞)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简介陶行知(设计意图:紧扣课题,图片导入,从而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组词认字,分小组竞赛识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归纳总结。
(3)出示词语认读(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4、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放飞蜻蜓?谁让孩子们放飞蜻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式。
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独立解决,不依赖他人。
)三、再次朗读课文,理清__脉络。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几个自然段是写捉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谈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放蜻蜓的?2、讨论交流上面思考题:第至第自然段写捉蜻蜓第至第自然段写谈蜻蜓第至第自然段写放蜻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__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放飞蜻蜓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师导入:孩子们,刚才在课前已经剪了蜻蜓,那谁能说说你对蜻蜓的了解?或者用一个词形容一下你手中的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叫:《放飞蜻蜓》。
(板书:放飞蜻蜓)
2、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ppt出示填空题:
过渡: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几个关于蜻蜓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
1、学生默读后交流。
出示:(1)“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2)“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2、你会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问题一:(1)“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1)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具体介绍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
(2)孩子们怎么回答的呢?
相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3)能把这部分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
▲问题二:“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1)“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请学生找到并读出来)学生能回答出“保持平衡,掌握方向”后。
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读第十自然段。
师:是啊,保持平衡,掌握方向很重要,你们看:
图片1: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很危险,他靠手中的横竿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图片2:花样滑冰运动员,能够在冰面上翩翩起舞,靠得就是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来保持平衡。
师: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也需要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生:走独木桥、骑自行车。
师:PPT出示蜻蜓飞舞的图片及9及蜻蜓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就是靠尾巴来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
尾巴的作用真大呀!
师:你能用朗读让大家看到这样的尾巴吗?
生:
(2)你们见过蜻蜓吃尾巴吗?老师也没见过,陶先生也没见过所以陶行知在文中用了一个词是?ppt出示"据说,在它……"
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3)好,我们继续交流这段话除了介绍蜻蜓的尾巴还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生:眼睛
师:在哪里找到的,读出来?ppt出示“它的眼睛……”
师:谁来读一读?ppt出示蜻蜓的眼睛,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生:
师:你还看到了?
生:小眼睛
师:孩子们,你觉得蜻蜓的眼睛怎么样?
生:
师:谁能把这双神奇的眼睛读出来?
生
师评价:这双眼睛真奇特啊!谁再来读一读?
师:这眼睛还不够奇特。
瞧:这儿有个省略号。
(变红)这里的六个小点,表示?(还有很多)想想看,陶先生和孩子们还会谈什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
生1:蜻蜓的嘴里有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颚,它的脑袋可以任意转动。
生2:蜻蜓有两对薄薄的翅膀,休息时展开,平放在两侧。
生3:蜻蜓的飞行速度很快,最快的时候,每秒速度可达40米,这可以连续飞行一个小时不休息。
师:真的是太厉害了。
师:同学们课前收集的资料真不少啊!这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听了陶先生的介绍,让我们对蜻蜓有了更深的了解,它就像大自然中的一只小精灵,让我们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出示10节)
师:陶先生面对翠贞这群孩子,讲了蜻蜓的尾巴,讲了蜻蜓的眼睛,讲了许许多多,不厌其烦,此时此刻,在你们的眼里,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生:)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如何对待手中的蜻蜓?
生1:我要放飞蜻蜓!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是捕虫小能手。
生2:生3 :
师:真好,那面对手中的蜻蜓,陶先生和孩子们又是怎么做的?(出示11片段)
师:谁来读一读?
生:
师:老师听出来了,陶先生的话,读出了商量的口吻。
还有谁想读?生:
师:你不仅读出了陶先生对孩子的尊重,还把“放了它,放了它”读得很快,为什么呢?
生:我是想让蜻蜓早点回家。
师:谁还想读?
生:
师:真是一只快乐的小蜻蜓,因为了解,因为喜爱,因为对生命的尊重,孩子们放飞蜻蜓,多么可敬的陶先生,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师:ppt出示伤害动物的图片。
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
生: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师小结:ppt出示配乐(风居住的街道)这是一只蜻蜓的心理话,老师把它整理成一首小诗,谁来读读?
我是一只蜻蜓
习惯自由自在地飞翔
天空是我们的天堂
倘若天空失去了翅膀
再也无法看到我们飞翔
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忧伤
害虫无处安放
收起你们的魔掌
把伤害换成和谐的翅膀
让我们快乐的飞翔
伴你们幸福的成长
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蜻蜓说,现在就请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写在我们剪得蜻蜓身上吧!或者设计一条保护动物的标语。
同学们,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携手用已准备好的“爱之号飞船”为手中的蜻蜓插上腾飞的翅膀!
孩子们放飞蜻蜓的时刻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你们想邀请在做的老师一起去见证我们放飞蜻蜓的时刻?(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最真挚的语言邀请全体老师吧,我们诚恳的邀请各位老师和我们一起去放飞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