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治疗后影像学
肝脏正常及异常CT影像
CT影像技术发展趋势
新型CT成像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CT成像技术如多层螺旋CT、双 源CT、能谱CT等不断涌现,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 丰富的信息。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通过深度 学习和图像识别等技术,能够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和效率。
分子成像和功能成像
肝脏形态不规则
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可能导 致肝脏形态不规则,CT影像上表现 为肝脏边缘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 调。
肝脏密度改变
密度增高
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情况下, 肝脏密度可能增高,CT影像上表 现为肝脏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地增
高。
密度减低
肝炎、肝衰竭等情况下,肝脏密 度可能减低,CT影像上表现为肝
密度不均。
原因及后果
肝硬化常见原因有肝炎、酒精 、药物等。晚期肝硬化可能导
致肝功能衰竭和死亡。
治疗建议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 、戒酒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
肝癌
肝癌定义
肝癌是肝脏的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 肝细胞或胆管细胞。
CT影像表现
在CT影像上,肝癌通常表现为低密 度或等密度肿块,有时可见钙化或出 血。
胆管系统包括左右肝 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负责胆汁的分泌和排 泄。
肝动脉是肝脏的滋养 血管,提供氧气和营 养物质。
02
肝脏异常CT影像
肝脏形态改变
肝脏体积增大
在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情况 下,肝脏体积可能增大,CT影像 上表现为肝脏边缘圆钝、肝脏/肋
骨比例增大。
肝脏体积缩小
在慢性肝炎、肝衰竭等情况下,肝 脏体积可能缩小,CT影像上表现 为肝脏边缘锐利、肝脏/肋骨比例 减小。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医学影像技术在肝脏疾病研究与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肝脏疾病研究与诊断中的应用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然而,由于肝脏疾病的症状不明显且易被忽视,导致其早期诊断面临一定的挑战。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肝脏疾病的研究与诊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本文将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肝脏疾病研究与诊断中的应用。
一、CT扫描在肝脏疾病研究与诊断中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研究与诊断中。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定位肿瘤、结石等异常。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进行肝脏血管造影,观察肝脏供血动脉、门静脉等血管的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MRI在肝脏疾病研究与诊断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能够对肝脏组织的水分、脂肪含量等进行精确测量。
此外,MRI在肝脏肿瘤的定性定位和分期诊断方面表现出色,对肝癌等疾病的治疗方案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超声在肝脏疾病研究与诊断中的应用超声成像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其在肝脏疾病的研究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超声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肝脏的大小、形态以及异常的肿块、结石等。
此外,超声还可用于引导肝脏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尤其是在肝脏血流监测方面,超声技术可以实时显示肝脏内血流情况,对肝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评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肝脏疾病研究与诊断中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短寿命示踪剂,通过扫描仪记录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γ射线图像,以观察肝脏的代谢、血液循环等功能状态。
放射性核素显像常用于肝功能评估、肝脏肿瘤的定位和分期、肝移植术后的监测等多个方面。
总结:医学影像技术在肝脏疾病研究与诊断中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
CT扫描、MRI、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影像技术在不同方面对肝脏疾病的检测、评估和定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影像学诊断是一种无创且高效的方法,通过对肝脏进行成像,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鉴别和评估肝癌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肝癌影像学诊断的新进展,并解释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一、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通过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来生成图像。
在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中,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无创、无辐射以及实时性好的特点。
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声速影像和三维超声:声速影像和三维超声技术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评估肝脏结构和病变。
它们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医生能够准确地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特征,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2. 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刺激组织的变形来评估其硬度或弹性的方法。
肝癌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因此弹性成像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肝癌和其他肝脏病变,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3. 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是一种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微小气泡,在超声图像中增加对比度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肝癌病灶,并与周围组织进行鉴别。
4.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超声检查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在肝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包括肝癌的穿刺活检、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通过超声引导,医生可以准确地定位肝癌病灶,引导治疗器械进入病灶,并进行精确的治疗。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结合超声图像和多普勒技术的方法,可以观察肝脏血流情况。
肝癌通常伴随着异常的血流模式,如肿瘤血管的扩张、缺血或血流速度的改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进一步提供诊断依据。
6. 超声弹力成像与血管成像相结合:超声弹力成像和血管成像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超声弹力成像评估肿瘤的硬度,血管成像则可以观察到肝血管的异常情况,如动脉瘤、血管侵犯等。
原发性肝癌治疗后的影像学评价
(】 5王洪生 , 赵佩林 , 刘洪泉. 外 伤性进展性 颅内血肿 9 例诊 治分析【 . 等. 3 J 人民 J
a d a ssme to urt n s p o t ea y i h d l c t al 1 ain : n se s n fn t i u p  ̄ h rp n te a u t r il y 1 1 p t t i o i c e
S cey o rt a f d cn n 0o r a o it r a e tr l n ne — o it f i i l l eme ii ea d 8 f ei n x cey f r nea d e tr c c el c o p a
[ 】仲罕婷 . 1 2 主动脉 内球囊 反搏辅助治疗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的监测及护
理f.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0 9 2 ( )7 8 ] 2 0 ,5 5 :- .
[ 】霍伟强 , 1 3 石学辉 , 陈韵芳. 4 例机 械通气患者使用智 能监护脱机模式 的 等. O
护理f. J 中华护理杂志 ,0 0 4 ( )1 0 12 ] 2 1 ,5 2 :2 — 2 .
[】 7李学真 , 邸飞 , 佰远. 刘 硬膜外血肿 手术 治疗 结果相关 因素 分析f. J 中国急救 ]
医学 ,0 6,56 :9 ~ 9 . 2 0 2 (】3 5 3 8 []oe K, n S n X e 1Gua n u pe ne ae trln tt n 8N s Yag H,u Y,ta .ltmie sp lmetdp rnea uri io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讲解
肝门区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坏死较明显。
慢进慢出的表现
• 转移性肝肿瘤:肝脏是各种恶性肿瘤易发生 转移的脏器之一,转移癌的大小、数目和形 态多变,以多个结节灶较普遍,也有形成巨 块的。转移灶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病灶内 出血以及钙化等。 • CT表现:1,平扫: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 分叶状低密度区,多为低密度影,病灶内存 在更低密度区,边界多为模糊不清。2,增强 扫描:大多数肝脏转移瘤是少血管的,增强 后肿瘤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密度,中央为坏 死或囊变区,密度更低,呈典型“牛眼证”。 肝脏转移瘤动态增强扫描的延迟期,瘤灶均 呈低密度。
• 胆管细胞癌:主要发生在肝外胆管,少部分 见于肝内胆管。分为三种病变,实质性病变; 坏死性病变;混合型病变。影像学检查首选 CT。 • CT表现:视肿瘤大小而定,肿瘤较小时, 肿块本身不明显,表现为受累胆管的近端扩 张,呈分支状,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CT 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现“慢进慢出” 表现,开始强化低于周围肝脏密度,延迟扫 描密度高于周围肝脏。
肝脏体积缩小,轮廓不光整,肝裂增宽,有腹水,脾脏增大
谢 谢
第一肝门正常CT解剖:1,腹主动脉,2,下腔静脉,3,门静脉右支,4,门静脉左支, 5,肝右静脉,6,肝中静脉,7,肝右静脉后段,8,肝右静脉前段,9,肝左叶内侧段,10, 肝左叶外侧段,11,肝尾叶,12,左肾,13,脾脏,14,胰腺,15脾静脉
第二肝门正常CT图像:1,下腔静脉,2,肝右静脉,3,肝中静脉,4,肝左静脉, 5,腹主动脉,6,脾脏,7,胃
右后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
右肝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内有分隔,中央呈更低密度,增强后病灶壁及部分分隔呈强 中央坏死区域无强化。
早期肝脓肿,增强扫描见肝右叶一蜂房样强化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3. MRI检查 ①原发性肝癌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边界常 不清楚。在T2WI上信号稍高于正常肝组织。 ②增强后肝癌实质部分信号增强,边界更为清 楚,其中坏死区无强化。 ③MR门静脉造影可清楚显示有无静脉癌栓形 成。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改变 造影增强改变 高密度改变 淋巴结肿大 腹水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病变 肝脏绝大多数病变,多为平扫时是低密度,少 数为等密度,多为单或多发的低密度灶,CT值 介于水和正常肝组织之间 良性:边界清楚整齐 恶性:模糊不清 低密度中可有更低密度病灶, 多为坏死或脓肿的液性成分 低密度灶也可出现 高密度,CT值不同,可以区分出血或钙化
肝脏形态异常 多为先天性发育畸形 后天引起的变化 主要是肝硬化所致肝萎缩和代偿性肥大。
肝脏形态异常
常见的有: ①肝局限性性膨出 ②对称肝(symmetric liver):肝位于两则膈 下呈“V”字型,胃向右居于中线,常伴有右位 心和脾; ③Riedel氏叶:右叶的一种变异,多见女性, 正常右叶下缘逐渐变小,而Riedel氏叶右肝角 处局部呈球样增大; ④良恶性肿瘤:较大占位均可引起形态改变。
胆道扩张为分支状低密度影 肝脏弥漫性密度减低,多为脂类沉积所 致。 脂肪由于每克肝组织中增加1mg甘油三 酯,CT值可下降1.6Hu 正常肝脏CT值比脾高6--12Hu,同脾密 度做比较,是出现肝弥漫性密度减低的 常用方法。
CT扫描异常征象 造影增强改变 多血管型肿瘤(成人HCC,FNH)明显增强效 应 血管性疾病(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大 部分 表现结节状,高密度增强 少血管型肿瘤(胆管ca,儿童型肝ca),始 终为低密度 无血管结构(囊肿、脓肿),无增强效应
肝脏疾病影像学特点
• 分类: • 1,正常肝脏CT体现, • 2,肝脏外伤破裂特点, • 3,肝脓肿, • 4,肝囊肿, • 5,肝血管瘤, • 6,肝脏恶性肿瘤(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 • 7,脂肪肝, • 8,肝硬化
• 1,正常肝脏旳CT体现:平扫肝脏实质密度 均匀,CT值一般是50-70Hu,可介于4080Hu之间,胰腺、肾脏和脾脏旳CT值一般
• 4,腹水形成,体现为脏器与脏器间、脏器与腹壁之间 旳带状水样密度影。
肝脏体积缩小,轮廓不光整,肝裂增宽,有腹水,脾脏增大
谢谢
低于肝脏。平扫肝脏内可见低密度旳线状、 分支构造,为门静脉和肝静脉旳分支。CT
能够很轻易探查胆树或门静脉内旳气体。第
一肝门:位于肝脏下面旳中心部,是门静脉、 肝动脉、肝总管进出肝脏旳部位,约占3cm
层面。第二肝门:位于肝顶部,肝静脉出肝
汇入下腔静脉旳部位。位于第一肝门上方,
肝左、中、右三条静脉在接近同一层面汇入 下腔静脉。
• 胆管细胞癌:主要发生在肝外胆管,少部分 见于肝内胆管。分为三种病变,实质性病变; 坏死性病变;混合型病变。影像学检验首选 CT。
• CT体现:视肿瘤大小而定,肿瘤较小时, 肿块本身不明显,体现为受累胆管旳近端扩 张,呈分支状,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CT 体现为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现“慢进慢出” 体现,开始强化低于周围肝脏密度,延迟扫 描密度高于周围肝脏。
• 2,弥漫性:肝内实质密度普遍降低,脾脏密度 高于肝脏。重度脂肪肝平扫即可显示肝内血管, 呈相对高密度,临近实质器官、血管密度明显高 于肝脏。
肝实质密度普遍降低,无占位Fra bibliotek应,增强后肝血管从其中穿过
• 肝硬化:是以肝内广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旳慢性 肝病,取代正常肝小叶构造,肝实质细胞发生坏死、纤 维化、肝内组织代偿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晚期肝脏萎 缩变小。
肝胆影像学诊断
T管造影
左支
T管造影
胆总管结石
T管
ERCP
C针
PTC
胆总管下端结石
PTC
PTCD造影
肝胆CT影像
正常肝脏CT影像特点
• 肝脏密度均匀,形态自然 • 胆道不显影 • 肝门部有大血管影 • 胆囊呈低密度,囊内密度均匀 • 无创伤
膈顶层面
第二肝门层面
纵裂层面
纵裂层面
第一肝门层面
第一肝门层面
胆囊层面
胰腺层面Leabharlann 胰头层面右肝、钩突层面
其它相关影像
X线平片
胃泡 膈顶
MRI
MRI
肝动脉造影
门静脉造影
MRI
GI
GI
GI
食道钡餐
食道钡餐
影像使用需知
• 无创伤检查:B超、CT、MR、X线、GI 等
• 有创检查:血管造影、PTC、 ERCP等 • 特殊:T管造影——手术后
肝胆疾病影像学诊断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 鼓楼医院肝胆外科
正常肝脏形态
下腔静脉
胆囊
镰状韧带 肝圆韧带
正常胆道形态
肝上下腔静脉
胆囊
肝固有动脉 门静脉 胆总管
正常胆道特点
• 胆道逐级增粗(胆树结构),在进入十 二指肠的地方缩窄
• 形态自然柔和 • 胆道内无异常结构 • 胆囊位于胆道旁
右前支
右后支 T管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1、肝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是指肝脏脂肪含量异常增加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影像学上,肝脂肪变性表现为肝脏密度降低,呈低密度灶。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脏弥漫性增密、肝脏边缘模糊、脂肪肝斑块出现等。
2、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和结构重塑的结果。
在影像学上,肝硬化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外形不规则,肝表面凹凸不平,肝脏边缘锐利,肝内血管走行不规则,门脉高压等。
此外,肝硬化还常伴有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脾脏肿大、腹水等表现。
3、肝包虫病肝包虫病是肝脏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包虫病表现为肝脏内团块状或占位性病变,边缘光滑清晰,内部为液性密度。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囊肿与肝实质之间有完整的分界、囊壁呈弧形而非凸出等。
4、肝肿瘤肝肿瘤包括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囊性腺瘤等。
在影像学上,肝肿瘤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边缘不规则,可出现强化不均匀,同时可观察到肿瘤周围的肝组织改变。
不同类型的肝肿瘤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如肝细胞癌出现动脉期强化,胆管细胞癌可出现胆管扩张等。
5、肝结核肝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结核表现为肝脏内局限性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周围可出现炎性改变。
此外,肝结核还常伴有肝门淋巴结增大、肝脾肿大等表现。
6、非肝细胞肝癌非肝细胞肝癌是指起源于肝外组织的恶性肿瘤侵犯肝脏。
在影像学上,非肝细胞肝癌表现为肝外占位性病灶直接侵犯肝脏,边缘不规则,可出现强化不均匀。
同时,影像学还可帮助鉴别非肝细胞肝癌与肝内肿瘤的区别。
7、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
在影像学上,肝囊肿表现为肝脏内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囊性病变,边缘光滑清晰,内部液性密度均匀。
肝囊肿通常无症状,且无需处理。
8、肝脓肿肝脓肿是肝脏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
在影像学上,肝脓肿表现为肝脏内局限性低密度病灶,边缘模糊不规则,内部可见气体或液体。
同时,肝脓肿常伴有周围炎性改变。
影像学在疾病治疗评价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疾病治疗评价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影像学在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使用X射线和CT扫描等医学影像学技术来帮助诊断疾病。
如今,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在许多疾病的治疗评价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影像学在肿瘤治疗评价中的应用肿瘤治疗的成功与否既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执行水平有关,也与客观的治疗评价有关。
影像学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肿瘤的生长形态、大小、位置、侵犯深度等信息,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另外,在肿瘤治疗后,影像学技术可以帮助评价治疗效果。
比如,CT和MRI技术可以评价肿瘤体积的变化,PET-CT和SPECT 可以评价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水平。
这些影像学评价结果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治疗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二、影像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评价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影像学技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评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评价心室功能、内膜功能和瓣膜功能等指标,MRI和CT可以用于评价心肌灌注以及心脏解剖结构的变化。
影像学技术可以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前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在治疗后,影像学技术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并指导治疗调整。
三、影像学在骨骼疾病治疗评价中的应用骨骼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骨质疏松症、骨折、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也离不开影像学。
传统的X射线检查可以用于评价骨折和骨质疏松症,CT和MRI可以评估骨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侵犯深度。
除此之外,影像学技术还可以帮助评估骨髓移植的治疗效果。
通过核医学技术可以在骨骼内标记放射性同位素,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评价骨髓移植的疗效。
四、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评价中的应用影像学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评价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影像学技术可以评价肝脏、胰腺和胆管疾病的形态和大小变化,以及胃肠道肿瘤的形态和侵犯深度。
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中的诊断作用
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中的诊断作用影像学是一种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无创性检查的技术。
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超声、CT扫描、MRI以及核医学等方面探讨影像学在肝胆胰疾病中的诊断作用。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实用的、重要的诊断手段,对于急性和慢性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超声可以直接观察肝胆胰内部的结构,包括肝脏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度,胆囊的容积和壁厚,胰腺的大小和形态等。
此外,超声还可以通过血流显像观察肝血流量变化以及胆囊和胆管道的通畅程度。
利用超声可以诊断肝囊肿、胆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肿瘤、胰腺炎等疾病。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来获得断层影像的影像学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内部结构图像,对于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利用CT扫描可以检测肝脏的大小、形态和密度变化,准确诊断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等。
对于胆囊和胆管道结石的诊断,CT扫描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和密度变化,对于胰腺炎、胰腺囊肿等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3. MRI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先进技术。
相比于CT扫描,MRI对于肝胆胰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
MRI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对于肝脏、胆囊和胰腺的形态、组织结构、血供情况等进行观察。
MRI扫描可以诊断肝纤维化、肝炎、胆囊结石、胆管癌等。
同时,MRI还具备对软组织和血管的高分辨率成像优势,对于肝胆胰疾病合并血管异常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4. 核医学核医学是一种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来观察人体生物代谢和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核医学在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肝功能检查中常用的99mTc-脯氨酸酰肝臟再生剂可以评估肝细胞功能,确诊肝功能异常。
其他核医学检查如胆囊排空功能等也可以对胆囊功能进行评估。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的影像学评价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的影像学评价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寿命的恶性肿瘤之一,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应用较为广泛的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准确地判断肝癌TACE治疗术后的疗效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
目前,临床上对肝癌TACE术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众多,本文主要针对超声、CT、MR、DSA及PET/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肝癌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中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
[Abstract]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serious diseases that threaten human beings′health and life.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has become a nonsurgical treatment now widely and commonly use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Correctly assessing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ACE for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is clinically very important as the judg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therapeutic scheme as well as to the precise expectation of the prognosis.Nowadays,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imaging methods to make assessment of the therapeutic response of TACE for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s of different imaging methodsl,focusing on ultrasonography,CT,MRI,DSA and PET/CT in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ACE for the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is technique will also be briefly discussed.[Key words]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Ultrasonography;CT;MRI;DSA;PET/CT原发性肝癌是世界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世界新增肝癌患者74万例,病死69万例,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1],在恶性肿瘤致死原因中排第2位。
肝脏影像学表现
肝脏影像学表现肝脏影像学表现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之一,具有重要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肝脏影像学是一种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对肝脏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的结构、形态以及病变。
本文将介绍肝脏在影像学中的表现特点,包括常见的肝脏疾病和影像学所见。
肝脏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情况下,肝脏在影像学中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和MRI等,可以观察到下述肝脏的正常表现:1. 肝脏大小和形态: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肝脏呈楔形,右叶较大,左叶较小。
肝脏在影像中呈椭圆形或三角形,边缘光滑。
2. 肝脏密度和信号:在CT和MRI影像中,正常肝脏呈均匀的低密度或低信号,并且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对比。
3. 血管结构:在CT和MRI影像中,可以清晰显示肝脏的血供结构,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等。
门静脉和肝动脉呈现为血管树状结构,肝静脉则呈线状。
4. 胆道系统:通过CT和MRI影像,可以观察到肝脏内的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以及胆囊等。
以上是肝脏正常影像学表现的主要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脏疾病及其影像学所见。
常见肝脏疾病及影像学表现1. 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与肝脏的发育和解剖有关。
在超声和CT影像中,肝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内部含有液体。
囊肿一般不增强,无明显占位效应。
2. 肝癌: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CT和MRI影像中的肝癌呈不同的表现,包括结节状、浸润状和血管瘤样等。
结节状肝癌通常呈现为圆形、球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
3.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
在CT 和MRI影像中,肝血管瘤呈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呈特征性的早期强化和延迟显影。
4. 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等病变。
在CT和MRI影像中,肝硬化呈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肝表面凹凸不平,肝内血管改变及脾脏增大等特征。
5. 肝脏转移瘤:肝脏转移瘤是其他原发癌症侵袭肝脏形成的病变。
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
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诊断领域也在迅速升级。
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就是以影像学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肝脏影像的识别和分析,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肝脏疾病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
该系统有助于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的基本原理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上的医疗辅助诊断系统,它的分析和诊断基于肝脏影像学。
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肝脏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数字影像转换成医学诊断所需的信息。
系统会自动扫描肝脏影像,并选择合适的算法,提取出肝脏影像中所需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给出最终诊断和治疗建议。
二、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的应用领域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医疗辅助诊断系统,它主要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快速辅助诊断,以及手术前后的疾病分析和监测。
具体应用领域包括:1、肝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该系统可通过对肝脏影像的分析,辅助医生判定肝脏是否患有疾病。
例如肝脏肿瘤、肝硬化、肝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手术前的评估和手术后的监测。
该系统可以评估肝脏病变的范围和程度,给出细致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及手术方案选择。
3、影像指导下的医疗操作。
在采用手术治疗时,该系统可以对手术影像进行分析,提供医生所需的信息,并实现对手术的精确指导。
三、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的优点1、精度高。
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能够自动扫描肝脏影像,提取肝脏疾病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准确的辅助诊断。
2、快速性。
系统通过计算机算法,几秒钟内即可分析肝脏影像,并给出诊断结果。
3、安全性。
该系统采用完全数字化影像处理技术,减少了医疗健康人员所处的辐射风险。
四、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的发展趋势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是当前医学辅助诊断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未来将去向何方?可以预见,未来的肝脏影像分析及诊断系统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
基于随机森林和卷积神经网络的肝脏影像分析方法
基于随机森林和卷积神经网络的肝脏影像分析方法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图像识别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肝脏影像分析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任何肝脏疾病都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因此,开发高效准确的肝脏影像分析方法非常重要。
肝脏影像分析方法目前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基于指定特征识别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特征提取。
前者需要人工选择一些特征来辅助计算机进行识别,后者则能自己学习出特征。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一直处于研究的热点。
在深度学习方面,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模型。
CNN能够自动地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特征,然后再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分类或回归分析。
因此,将CNN应用于肝脏影像分析也十分合适。
但是,尽管CNN的学习能力强,但是其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时间,同时它的分类精度也不是100%。
此外,有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而不是一种高精度的方法。
这时候,随机森林(RF)就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RF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可以通过集成多个决策树来提高分类精度。
与单一决策树相比,RF具有更快的学习速度和更好的鲁棒性,并且能够处理高维数据。
因此,RF也可以应用于肝脏影像分析中。
为了利用CNN和RF的优点,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CNN和RF相结合的肝脏影像分析方法。
首先,CNN被用来提取肝脏影像的特征。
然后,RF被用来分类这些特征。
这种方法既能够利用CNN的强大学习能力,又能够享受RF的高效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肝脏影像输入到CNN中,从影像中提取出特征。
2. 将这些特征输入到RF中进行分类。
3. 最后,得到肝脏的分类结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无需手动选择特征,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较快的训练速度。
这是因为CNN已经学会了从影像中提取出最重要的特征,RF只需要对这些重要特征进行分类即可。
此外,CNN的网络结构也可以在实验中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介入术后的影像表现
三、肝外碘油沉积
少数患者肝动脉栓塞时,少量碘油进入脾动脉、胃 十二指肠动脉或其他侧支动脉,碘油在相应部位沉 积。
放射介入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像表现
一、瘤内和瘤周肿瘤存活表现
栓塞后碘油的沉积形态与肿瘤的残留、复发有一定 联系,碘油沉积稀疏粗糙型和缺损型时,瘤内和瘤 周多有肿瘤复发和残留。增强扫描,存活的肿瘤呈 “快进快出”表现。
三、肝切缘局部充血
肝切除的手术创伤导致术后肝切缘局部充血,CT增 强扫描动脉期术区边缘部和周围肝实质有不同程度 的片状强化,强化密度均匀,边界模糊。随着术后 时间的延长,肝切缘部的充血带可逐渐减轻至恢复 正常。
肝切除术后的具体影像表现
四、肝切缘旁积血、积液
肝切除术后创面局部出现多量的液体和血液的渗出, CT表现为肝切缘旁有大量的液体积聚,密度均匀, 有时可形成包裹性积液,如合并大量新鲜出血,则 密度不均匀,内见片状密度增高影。
肝切除术后常见局部手术并发症
四、术区出血
CT平扫表现为等、稍高密度影,边界稍模糊;局部 包裹可形成腹腔血肿,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
肝切除术后常见局部手术并发症
五、肝静脉回流受阻
第二肝门手术引起肝静脉回流受阻,CT显示肝大, 密度下降,增强扫描肝实质强化密度不均匀,血管 重组显示肝静脉及腔静脉狭窄。
A.消融前 B.消融后1个月平扫 C.增强动脉期 D.增强门脉期
肿瘤复发的影像表现
一、消融区内或边缘部结节状强化灶
消融区内或边缘有肿瘤残留时,CT平扫显示消融区 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消融区内或边缘可呈典型 “快进快出”表现。
肿瘤复发的影像表现
二、消融区外肝组织肿瘤复发转移 消融区外肝组织显示结节状异常密度影,平 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 ,强化形式与治疗前的肿瘤强化形式相同。
二 肝肿瘤消融术后
肝肿瘤的消融治疗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 经皮经肝或在开腹术中经肝穿刺,向肿瘤内 注入乙醇或热水,或利用微波、射频、激光 等技术使肿瘤组织坏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 的。
优点是创伤小,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对复 发病灶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治疗。
消融术后的局部影像学
一、消融区片状低密度灶
放射介入术后的影像表现
一、肿瘤内碘油沉积
肿瘤的栓塞效果与肿瘤边缘部碘油的潴留形态有密 切关系,根据肿瘤边缘的碘油潴留状况,把栓后碘 油潴留形态分为三种形态,密整型、稀疏粗糙型和
缺损型。
放射介入术后的影像表现
二、正常肝组织内碘油沉积
非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时,碘油可进入正常肝组织 内,呈不定形弥散分布。正常肝组织内碘油,一般 在2~4周廓清,因此,判断肿瘤内的碘油沉积,在 栓塞肿瘤4周后CT检查征象可靠。
肝脏疾病治疗后 影像学表现
陈炜旎 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一 肝切除术后
肝切除的手术方式:
➢ 规则性肝切除:严格按照肝的解剖进行肝叶或者 肝段的切除
➢ 非规则性肝切除:根据肿瘤的边界确定,切除的 范围与肝段的解剖范围不相符合。具体方法有: 肝楔形切除、局限性肝切除、肿瘤剜除术
➢ 特殊部位肝切除:是对位于第一、二、三肝门和 紧贴下腔静脉的肝肿瘤进行的肝切除
二、肝损伤的并发症 ➢门静脉或肝静脉主干裂伤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肝静脉系统损伤 ➢肝撕脱伤
肝外伤手术治疗后的影像表现
一、肝外伤手术治疗的目的:
彻底止血、恰当清创、充分引流
二、手术治疗后并发症:
最常见的是出血、胆漏、肝脓肿和腹腔间隔室综合 征(ACS)。ACS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腹内高压导致心血
肝切除术后常见局部手术并发症
一、肝功能不全
术后残肝体积不足或肝功能损害即可出现肝功能不 全。CT的主要表现为肝代偿性及失代偿性肿大,肝 实质密度下降或不均匀。
肝切除术后常见局部手术并发症
二、术后腹腔和肝感染
➢ 腹腔感染:表现为肠系膜和大网膜密度增高,边 界模糊和腹水,炎症渗出引流不畅,被纤维组织 包裹即形成腹腔脓肿。
肝切除术后的具体影像表现
一、肝叶切除后残肝代偿性增大
肝切除术后,残留的肝细胞肥大增生,残肝体积明 显增大,随着肝组织的代偿性增生,肝缺损区范围 逐渐缩小。
肝切除术后的具体影像表现
二、肝局部缺如和肝切缘渗出
肝切除部位切除形成残腔,肝切缘用大网膜覆盖, 周围有液体渗出,腹腔内肠管占据残腔区。
肝切除术后的具体影像表现
血肿和裂伤 ➢ 肝血肿:CT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内类圆形边界清晰的高密度区,
增强后无强化 ➢ 肝裂伤:CT表现为肝实质内条纹状低密度区,可单条或多条,
合并出血可见高密度影 ➢ 肝破裂:肝断裂部和肝周可见血肿 ➢ 创伤性肝梗死:CT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低密度区,增
强后无变化。
肝外伤非手术治疗后的影像表现
管、肺、肾、腹腔内脏、和颅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
肝外伤手术治疗后的影像表现
肝外伤的手术治疗尽管方法多样,但手术后 表现大致相同,其影像表现同肝切除术后的 影像表现。
三
肝肿瘤放射介入栓塞化疗 术后
➢ 肝肿瘤的栓塞化疗多用于肝细胞癌,对于不能手 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或术后复发的患者,经肝动脉 碘油栓塞化疗是一种常用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 碘油既是对比剂、栓塞剂,又是各种抗癌药物的 载体,栓塞化疗可有效地阻断肿瘤的血供,导致 肿瘤急性缺血,进而发生凝固性坏死。
➢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观察肿瘤内碘油的沉积情况、 肿瘤坏死程度及肝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为患者 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学依据。
肝切除术后常见局部手术并发症
六、门静脉血栓形成
术中门静脉损伤或高凝状态下较易导致门静脉血栓,影像表 现为门静脉增粗,增强扫描显示腔内或偏一侧出现充盈缺损 ,此充盈缺损未见强化。
肝切除术后常见局部手术并发症
七、肝动脉、门静脉狭窄
肝动脉和门静脉的狭窄使肝脏血供减少,导致肝实 质密度下降,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肝实质强化不 均匀,影像检查可直接显示狭窄的血管。
消融术后的局部影像学
三、消融区边缘片状强化
消融治疗时,治疗范围外的肝组织升高的温度较低 ,不会使正常的肝组织凝固坏死,只是导致肝组织 处于充血状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消融区周围肝组织 可见 斑片状轻度至明显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组织 ,外缘边界欠清楚;门静脉期强化密度等于或稍高 于正常肝组织,随着时间的延长,边缘的强化带可 以消失。
放射介入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像表现
二、周围肝组织转移表现
肝肿瘤栓塞后可出现肝转移,表现肝实质内的新发 病灶,病灶大小不等,强化形式与原发肿瘤相似。
四 肝脓肿
肝脓肿抗感染治疗后的影像表现
早期肝脓肿或肝脓肿边界模糊不清,多发小 脓肿,病灶直径相对较小,治疗后影像学检 查显示脓肿大小和病变周围水肿带逐渐缩小, 脓肿壁变薄,病变数目减少,最后可完全吸 收、消失。有钙化的病变治疗后可保留治疗 前原有的钙化。
肝脓肿引流后的影像表现
肝脓肿的脓腔较大时需行外引流,引流方法 有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肝脓肿切开引流 术等。经有效引流后,影像检查显示脓腔明 显缩小。
肝部分切除术后的影像表现
肝脓肿肝胆漏或支气管瘘、 局限性肝脓肿、外伤后肝脓肿、血管并发症、 经皮穿刺引流失败或切开引流术后死腔形成 等。
肝切除术后的具体影像表现
五、肝缺血坏死
肝切除时阻断肝血流会导致肝局部缺血坏死,术中 损伤或结扎肝动脉和门静脉,肝组织可出现大片缺 血坏死。CT平扫表现为片状低密度,增强扫描低密 度区未见强化,形态与缺血坏死肝叶、肝段相似。
肝切除术后的具体影像表现
六、胸腔积液
肝切除手术时刺激膈肌、术后低蛋白血症、胶体渗 透压降低和胸腔静脉、淋巴回流障碍等均可导致胸 腔积液。CT表现为胸腔内弧形液体密度影,以右侧 胸腔多见。
五 肝外伤
肝外伤最常见肝右叶损伤合并同侧肋骨骨折 、右下肺挫伤或裂伤、血胸、气胸,肾和( 或)肾上腺损伤。肝左叶的损伤少见,常由 上腹部的直接冲击引起,如车祸时的方向盘 挤压腹部所导致。
肝外伤非手术治疗后的影像表现
一、肝损伤的影像学征象
➢ 门静脉周围轨道征:CT表现为围绕门静脉的低密度区 ➢ 肝挫伤:CT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常合并
➢ 术后肝脓肿: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低 密度灶,多见于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肝切除术后。
肝切除术后常见局部手术并发症
三、胆漏
一般发生于胆肠吻合口处和肝断面处,胆漏与切面 条件、胆肠吻合的具体操作细节、肝断面胆管的处 理,术后营养状况等多种情况有关。CT表现为肝包 膜下积液征象,“T”管造影显示对比剂流到胆管外, 呈片状或湖状高密度影。
消融治疗后原肿瘤和邻近区域肝组织出现凝固坏死, 显示边界清楚的片状均匀性低密度灶,消融区已无 血供,增强扫描低密度区内无强化。随着随访时间 延长,坏死区可逐步吸收,低密度区的范围逐渐缩 小。
消融治疗前、后
消融术后的局部影像学
二、消融区片状密度不均匀灶
消融治疗时穿刺引起肿瘤内出血,治疗时把新鲜出血和肿瘤 组织一起凝固,瘤灶呈凝固性坏死导致病灶内部分密度增高, 但增强扫描病灶内无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