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读片-淋巴瘤(陈万新)
如何解读淋巴瘤的病理报告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生于淋巴结或结外部位,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后者较为常见。
病理诊断是确定恶性淋巴瘤类型的关键步骤。
同时,一份明确的病理报告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病理报告中的淋巴瘤类型第五版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列举的淋巴瘤类型有60余种,这些淋巴瘤类型名称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如下内容:1.细胞起源大多数淋巴瘤名称直接体现了细胞起源,如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淋巴结滤泡辅助T 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等。
2.生长方式部分淋巴瘤类型名称直接体现了显微镜下主要组织学特征,比如:慢性炎症相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单形性侵上皮性肠T细胞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等。
3.特异发生部位一些淋巴瘤有部位特异性,如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纵隔灰区淋巴瘤、肝脾T 细胞淋巴瘤、原发免疫豁免部位大B细胞淋巴瘤等。
4.生物学行为一些淋巴瘤名称已经在提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了,如胃肠道惰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原发皮肤CD8阳性侵上皮性细胞毒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等。
5.病因淋巴瘤发病机制复杂,但某些淋巴瘤类型有独特的病因,如KSHV/HHV8阳性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EBV阳性皮肤黏膜溃疡、免疫出生错误相关淋巴瘤等,这些淋巴瘤直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方向。
6.涉及分子改变随着研究进展,淋巴瘤发生涉及的分子机制逐渐被证实,有些淋巴瘤名称中直接体现了主要的分子机制,如伴IRF4重排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MYC和Bcl-2重排、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11q异常等。
病理报告中的免疫组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是病理诊断中最常用的技术,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判断细胞起源、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1.细胞起源淋巴细胞主要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前者的主要免疫标记有CD20、CD19、CD79a、PAX-5等,后者的免疫标记主要有CD3、CD4、CD8、CD2等。
淋巴瘤ppt课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预后因素
肿瘤分期
早期淋巴瘤的预后通常比晚期 好,因为早期肿瘤较小,更容
易被控制。
肿瘤类型
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有不同的预 后。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比其他 类型更易治疗,因此预后更好 。
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
年轻、健康的患者通常对治疗 的反应更好,预后也更好。
治疗方式
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对淋巴瘤 的预后至关重要。不同的治疗 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淋巴瘤
病理学诊断
形态学诊断
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大小、染 色深浅等特征,确定肿瘤类型。
流式细胞术诊断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标 志物,对淋巴瘤进行分型和预后 评估。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通过抗体标记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的抗原表达,辅助诊断淋巴瘤 的类型。
分子生物学诊断
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染色 体异常等分子特征,为淋巴瘤的 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支持,以帮助他们应对疾 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心理支持与护理
01
02
03
04
心理辅导
专业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淋巴 瘤患者处理疾病带来的情绪问
题。
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支持是淋 巴瘤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
应对策略
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 淋巴瘤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
来的挑战。
专业护理
专业的护理人员可以提供淋巴 瘤患者所需的护理和支持,帮
金淋巴瘤两类。
淋巴瘤的症状和体征
总结词
淋巴瘤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包括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消瘦等。
详细描述
淋巴瘤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淋巴结肿大,常常是无痛性的, 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盗汗、消瘦、乏 力、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和体征可能会单独出现,也可能会同时出现。
淋巴瘤ppt课件
05
淋巴瘤的预防和健康宣教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 、避免长时间压力等,这些都有助于 降低淋巴瘤的风险。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如某些化学物质、辐射等,应尽量减 少暴露,以降低患淋巴瘤的风险。
影像学诊断
超声检查
利用高频超声探头对淋巴结进行扫描,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等, 辅助诊断淋巴瘤。
CT和MRI
通过断层扫描或磁场成像,观察淋巴结的结构和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有助于 判断淋巴瘤的分期和扩散情况。
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检查
检测淋巴瘤是否侵犯骨髓,导致白细 胞、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异常。
淋巴瘤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淋巴瘤概述 • 淋巴瘤的诊断 • 淋巴瘤的治疗 • 淋巴瘤的预后和随访 • 淋巴瘤的预防和健康宣教
目录
CONTENTS
01
淋巴瘤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开展公益活动
组织公益活动,如健康讲 座、义诊等,向公众普及 淋巴瘤的知识和预防方法 。
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一个集知识普及、交 流互动于一体的信息平台 ,方便公众获取淋巴瘤的 相关信息和交流心得。
THANKS
感谢观看
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 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不良习惯等 ,以降低患淋巴瘤的风险。
血液学读片-淋巴瘤(陈万新)
体格检查: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 胸骨无压痛,咽充血,扁桃体 Io肿大,肝脾 肋下未及。 B 超:脾大 5.1 × 16.7 ㎝。右腹股沟单发淋 巴结肿大5.3×20㎜,腹膜后未见异常。 CT:1.右肺中叶、下叶感染;2.双侧腋卧淋 巴结增多,肝脾增大,双侧肺门可疑淋巴结 肿大;3.双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膜粘连。
嗜异性凝集(-) EBVCA-IgM(-) , LDH 905 U/L 。 既往患风疹并痊愈,请假回去参加高考三天。 左颈淋巴结病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骨髓活检,偶见分类不明细胞 LDH 4753 U/L
骨髓有核细胞分类
分类不明细胞18.5%,吞噬细胞36.5%。
可能诊断为“恶组”的疾病
1.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 2.组织细胞肉瘤(或称为真性组织细胞淋巴 瘤) 3.嗜血细胞综合征 4.骨髓转移癌或肉瘤
谢谢!
关于恶组
1985年Stein等采用CD30 (Ki-l) 对45例“恶组” 重新研究,发现既往诊断为“恶组”病例的瘤细胞 皆呈Ki-1阳性,而命名为“间变大细胞Ki-l(+)淋 巴瘤”。 瘤细胞显著间变和多形性,除Ki-1(+)瘤细胞可同 时呈现LCA和EMA阳性外,大部分病例带有T细胞 标记,少数表达B细胞抗原或同时表达T、B细胞抗 原。 新的WHO分类把B细胞型ALCL归为弥漫性大B细 胞淋巴瘤(DLBCL)的一个形态变异型。
血液细胞学读片-淋巴瘤
(武汉 2009.11)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陈万新
1
病 例 1
【内科学】淋巴瘤课件(1)
.
1
概念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
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
瘤。
通常以实体瘤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
织器官中,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是最易
受到累及的部位。
组织病理学上将其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 HD ) 和 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 (Non
20%HD的里-斯(Read-Sternberg,R-S)细胞中
也可找到EB病毒。
.
3
㈡逆转录病毒—与淋巴瘤发病有密
切关系。
成人T细胞淋巴瘤——HTLV-Ⅰ。
T细胞皮肤淋巴瘤(蕈样肉芽肿)—— HTLV-Ⅱ。
㈢幽门螺杆菌——胃黏膜淋巴瘤
.
4
二. 宿主的免疫功能决定对淋巴瘤的易感 性
是指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者易感 淋巴瘤。
按病理学分类的恶性程度,分别选择联合化疗
一、低度恶性组(相当于惰性淋巴瘤)
(一)Ⅰ-Ⅱ:一般釆用局部放射治疗。若包块较小,可
暂行观察。存活期近10年。
.
28
(二)Ⅲ-Ⅳ期
1、随访观察:疾病处于稳定状态,且无并发症出现, 则可暂时追踪观察。
2、单药治疗:对有全身症状者可单独给以苯丁酸氮 芥或环磷酰胺,每日服药以减轻症状。
13
临床表现 一. HD与NHL共同临床表现 1.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局部肿块形成。 2. 可伴有相应器官压迫症状及体征。 3. 结外侵润表现:鼻咽部、肺、胃肠道、骨骼、皮肤 、 肝、脾等。当淋巴 瘤侵润血液和骨髓 时可形成淋巴细胞 白血病;侵润皮肤 表现为蕈样肉芽肿 或红皮病。 4. 全身症状: 发热、消瘦、盗汗、 最后恶病质。
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 肿瘤多见于脑表面、额顶叶深部、基底节、脑室周围、胼胝体、脑干、 下丘脑、小脑
➢ 该病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瘤细胞常浸润血管周 围Virchow-Robin间隙,浸润并沿着血管壁生长,近脑表面脑实质或者 中线区近室管膜周围深部脑实质的血管周围间隙较明显,因此好发于上 述部位
➢ CT平扫多为均匀稍高或者等密度 ➢ MRI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边界清楚,DWI
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影像学表现
➢ 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表现为“脐凹征(缺口征)”、 “尖角征” 、“握拳征”、“蝶翼征”、“硬环征”等强化
➢ 出血、囊变、钙化:较少见 ➢ 无免疫缺陷者呈均匀强化,反之则为边缘强化伴中央坏死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握拳征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可见血管穿行其中
延迟1分钟增强
影像学表现-典型征象
病灶沿脑脊液播散:可侵入脑室,沿CSF转移,可表现为多发结节灶,大 脑镰强化
影像学表现-MRS
Cho升高,NAA降低,出现高耸的Lip 峰,为特征性改变 Cho峰升高与快速细胞膜翻转,有
丝分裂活跃、富含细胞结构有关 NAA降低反映神经元损害,导致数
量减少 Lip峰提示肿瘤坏死区域的吞噬细胞
内存在大量脂质
影像学表现-PWI
灌注成像大部分为低灌注:肿瘤血管无明显的内皮细胞增生,缺乏新生 血管生成,是一种乏血管肿瘤
影像学表现-PET/CT
➢ 淋巴瘤组织的代谢高,无氧酵解增强,PET/CT常表现为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高摄取
➢ SUV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可达到15以上 ➢ PET/CT诊断淋巴瘤的灵敏度大于90%
淋巴瘤病理报告怎么看
淋巴瘤病理报告怎么看淋巴瘤是一种涉及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病理报告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分型、分级和治疗非常重要。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病理报告的语言和术语可能比较困难理解。
因此,本文将介绍淋巴瘤病理报告的基本术语和解释。
1. 标本来源首先,淋巴瘤病理报告会标明标本来源,通常为淋巴结或外周血液。
对于淋巴结活检标本,通常有多个采样点,不同采样点的病理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2. 镜下检查淋巴瘤病理报告会对标本进行镜下检查,评估细胞形态、结构和数量。
具体来说,报告中可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组织学类型:根据细胞形态和结构,淋巴瘤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等。
(2) 细胞数量和密度:淋巴瘤的细胞数量和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通常会描述淋巴瘤的细胞密度、聚集模式等信息。
(3) 细胞形态: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具有不同的细胞形态特征,比如细胞大小、胞质和核质比例、核分裂象等。
(4) 其他细胞特征:比如淋巴瘤是否具有免疫异质性、是否存在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等。
3.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除了镜下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淋巴瘤病理诊断中也非常重要。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通过染色和免疫标记技术检测淋巴瘤细胞上是否存在特定的膜、胞浆或核抗原。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确定淋巴瘤的免疫表型,从而为病理分型提供重要的依据。
4. 分期和分级淋巴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对于治疗和预后的预测都非常重要。
淋巴瘤通常采用Ann Arbor分期和临床病理学分期进行分期。
Ann Arbor分期通过确定淋巴结和非淋巴结区域的受累情况来确定瘤情的分期等级,从I到IV共分四期。
临床病理学分期则通过对病人的身体状况、淋巴瘤的体表分布情况等进行评估来确定病人的分期。
淋巴瘤的分级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和病人预后。
淋巴瘤的WHO分级根据淋巴瘤细胞形态和核分裂象数量将淋巴瘤分为低、中、高三级。
总的来说,淋巴瘤病理报告是非常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淋巴瘤血液病诊疗指南
淋巴瘤血液病诊疗指南
淋巴瘤是发生于免疫系统的实体性肿瘤,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大量增生、恶性程度不一。
临床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也可见到肝脾大、发热等。
本病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临床表现】
1.临床分期
I期:病变涉及一个淋巴结区或一个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部位。
Ⅱ期:膈肌一侧的两个或多个淋巴结区或一个淋巴结区伴一个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局部侵犯。
Ⅲ期:膈肌两侧的淋巴结区(Ⅲ)或伴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局部侵犯(ⅢE)或脾脏的侵犯(ⅢS),或两者都受侵犯。
Ⅳ期:淋巴结、脾脏、咽淋巴环之外,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广泛侵犯、如骨髓、肺、胸膜、肝、骨骼、皮肤等。
2.每期分A、B两组,无全身症状期为A组,有发热、消瘦、盗汗者为B组。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少数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晚期可出现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
2.骨髓病情早期骨髓可以完全正常,骨髓广泛浸润时,骨髓中可见到大量的淋巴瘤细胞。
3.疾病活动期血沉加快,血清LDH亦升高,偶可见到Coomb’s试验阳性。
综述丨淋巴瘤病理诊断新进展
综述丨淋巴瘤病理诊断新进展2016年版WHO淋巴瘤分类是在2008年第4版分类基础上,综合近8年来发表的对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以及临床专家的建议,对部分淋巴瘤类型的定义、诊断标准及命名进行修订,并提出一些新的暂定类型,使之既有助于鉴别诊断已明确定义的淋巴瘤类型,也便于识别一些少见类型,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和资料积累。
最近该著作的主编发表有关淋巴瘤分类主要修订部分的说明和介绍,本文结合这些资料以及自身的理解和实践体会,对淋巴瘤病理诊断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和介绍,旨在能与各位同道探讨交流。
新修订版淋巴瘤分类详见。
一、成熟B细胞淋巴瘤1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主要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urkitt淋巴瘤(BL)和介于两者之间不能分类的灰区淋巴瘤等,也有学者将其统称为高级别B 细胞淋巴瘤(HGBL)。
但在2016年修订版中HGBL特指介于DLBCL和BL之间的淋巴瘤,为避免混乱,使用时应注意区别。
1.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近几年针对预后差的ABC/non-GCB亚型的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多新进展,未来的治疗需要明确区分GCB和ABC亚型,因此2016年修订版将GCB和ABC两个分子亚型作为正式类型列出。
由于基因表达谱(GEP)技术难以常规应用,以Hans分型法为代表的免疫表型分型目前仍是可接受的,但因其在可靠性、稳定性以及精确性等方面的不足,不久可能会被一些新技术(如NanoString等)所取代。
由于针对CD30的抗体靶向药物的开发,在DLBCL,NOS亚型诊断中CD30也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新一代测序(NGS)研究发现一些共同或单独存在于GCB和ABC亚型的基因突变位点,虽然目前对其临床意义尚未完全了解,但将来某些突变很可能成为指导治疗的靶标,值得密切关注。
1.2 Burkitt淋巴瘤(BL)关于是否存在不伴MYC重排的BL目前仍悬而未决,最近发现有一类淋巴瘤在形态、免疫表型及GEP方面与BL有很大相似性,但缺乏MYC重排而伴有染色体11q的近端获得和端粒端丢失(11q-gain/loss)。
淋巴瘤2015-09
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B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B-LBL/ALL)
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T-LBL/ALL)
Burkitt 淋巴瘤 (BL)
高度侵袭淋巴瘤的特点
儿童青年 非常快速生长,需紧急抗肿瘤治疗 常为Ⅲ/Ⅳ期,骨髓常累及,也可CNS累及 若不治疗数周~数月患者死亡 增生极快,对治疗反应良好:
Monocytes
Platelets Red cells
Lymph system
Immature T cell
stem cell
thymus
lymphoid progenitor
progenitor-B
pre-B
immature B-cell
Lymph node
mature naive B-cell
根据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将血液肿瘤分为四大类—— 髓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肥大细胞肿瘤
淋巴瘤分类的原则——结合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 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分为各亚型
WHO淋巴细胞肿瘤的分类(2008)
霍奇金淋巴瘤(2大类共5种亚型) 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肿瘤(85%)
前体B细胞肿瘤——B细胞ALL/LBL(8种亚型) 成熟(周围)B细胞肿瘤(至少31种亚型) T和NK细胞肿瘤(15%) 前体T细胞肿瘤——T细胞ALL/LBL 成熟(周围)T细胞和NK细胞肿瘤(至少19种亚型)
——标准治疗,按ALL治疗 ——非常强烈治疗,许多可治愈 必须给予CNS预防
临床表现
HL的临床表现
主要为侵犯淋巴系统,一般发生浅表淋巴结肿大,以 颈部、锁骨上和纵膈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病变扩散沿 淋巴结引流方向发展
神经母细胞瘤血液学改变及骨髓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血液学改变及骨髓转移
陈万新;蒿菡
【期刊名称】《新医学》
【年(卷),期】1992(023)011
【摘要】本文报告17例NBT血液学改变及骨髓转移情况。
外周血涂片可见瘤细胞者5例;骨髓涂片可见瘤细胞者15例,阳性率88.2%。
瘤细胞分别占骨髓有核细胞之8.5~90%,其中30%者9例,骨髓象呈NBT转移中晚期表现。
根据瘤细胞分化程度及胞浆内颗粒的量,将瘤细胞分为4个阶段,认为各阶段瘤细胞所占比例,反映了NBT的分化程度,瘤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比例,反映了NBT转移及浸润程度。
【总页数】2页(P575-576)
【作者】陈万新;蒿菡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
【相关文献】
1.4期神经母细胞瘤伴有骨髓转移的治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J], 张谊;周燕;李凡;张伟令;黄东生;王一卓;洪亮;易优;胡慧敏;李静;韩涛
2.骨髓转移的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后骨髓缓解速度与预后关系 [J], 廖茹;甄子俊;朱佳;王娟;路素英;孙斐斐;黄俊廷;郭晓芳;孙晓非
3.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13例临床病理分析 [J], 王占成;
4.11q23缺失在无MYCN基因扩增的骨髓转移神经母细胞瘤中预后不良 [J], 岳
志霞;邢天禹;高超;刘曙光;赵文;赵倩;王希思;金眉;马晓莉
5.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调控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的中枢基因 [J], 杨倩玉;李璇;闫蓓蕾;赵旭峰;崔华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恶性淋巴瘤WHO新分类的特点
恶性淋巴瘤WHO新分类的特点
朱雄增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1(017)002
【摘要】@@1 WHO新分类及其特点 1995年,美国血液病理学学会和欧洲血液病理学家协会的52名专家共同参与制订血液和淋巴组织肿瘤性疾病的WHO新分类,共成立了10个分组国际委员会,分别制订髓细胞肿瘤、淋巴组织肿瘤、肥大细胞疾病以及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的分类。
每个分组制订的推荐分类提交给由Jaffe、Harris、Diebold、Flandrin、Miller-Hermelink、Vardiman、Berard和Lennert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审查。
为了使这个推存分类能得到临床医师最大限度应用,指导委员会邀请了以Bloomfield和Lister为主席的30多位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组成的临床顾问委员会对该分类提出问题,并与所有的病理学家共同讨论,取得一致意见,由WHO予以发表。
【总页数】4页(P157-160)
【作者】朱雄增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4
【相关文献】
1.6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病理新分类形态研究 [J], 蔡瑞霞;张惠箴;周健华;陈洁晴
2.根据WHO(2008)新分类对371例蒙古族患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J], 赵志新;刘建;金志荣;周凤林
3.WHO恶性淋巴瘤最新分类注释 [J], 张蕾蕾
4.恶性淋巴瘤国际新分类中的新类型(二) [J], 朱雄增;许越香;许良中
5.恶性淋巴瘤WHO新分类的临床意义 [J], 朱雄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肖波;毛金娥;陈万新【期刊名称】《现代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31)003【摘要】目的评价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形态学的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B病毒DNA定量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分别抽取其发热初期和1周后抗凝静脉血做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EBV-DNA定量。
结合患儿初诊时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异型淋巴细胞>10%及EBV-DNA定量超过1.0×103拷贝为阳性。
结果在2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中,发热初期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82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100例外周血 EBV-DNA定量阳性。
1周后复检外周血,156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最高可达56%;180例EBV-DNA定量阳性。
联合检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型淋巴细胞及 EBV-DNA定量,发热初期,阳性125例,较单纯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型淋巴细胞检测(χ2=17.45,P<0.01)及EBV-DNA定量检测(χ2=5.92,P<0.05)均明显提高;但1周后,阳性190例,较单纯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明显升高(χ2=18.16,P<0.01),但与 EBV-DNA定量检测比较,无明显提高(χ2=2.12,P>0.05)。
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细胞学形态及 EBV-DNA定量对早期诊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十分重要,结合临床表现,能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及准确性。
【总页数】4页(P114-116,120)【作者】肖波;毛金娥;陈万新【作者单位】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湖北荆门 448000;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湖北荆门 448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武汉 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7;R446.113;Q503【相关文献】1.EBV-DNA检测在儿童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 [J], 欧阳颖;张熔;李戈2.EBV-IgM 与 EBV-DNA 检测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雷宏涛;王杰民;王晓娟;焦富勇;张晓燕;张燕燕3.EBV-DNA载量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变化情况及诊断价值 [J], 黄璐4.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分析 [J], 刘锋5.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EBV-DNA及血细胞形态学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 [J], 张琛晓;廖洁;胡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患者,男,18岁 入院临床诊断:1.淋巴瘤;2.传单 主诉:发热半月,咽痛、咳嗽4天 患者于半月前因受凉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8.5 ℃,夜间汗多。给予抗生素等治疗,症状无 明显好转。近四天体温升高,最高达 41.5 ℃,热 前有寒颤,伴有咽痛及咳嗽。 院外 BM:分类不明细胞 6.5% ,考虑: 1. 反应性 组织细胞增生;2. NHL骨髓浸润待排。 门 诊 : WBC 2.44×109/L,Hb 111g/L,PLT 79 ×109/L,LDH 635 U/L。 B超:脾大,右腹股沟单发淋巴结肿大。
原发皮肤型ALCL 通常表达CD4,大多数肿瘤 细胞CD30强阳性,皮肤淋巴细胞抗原CLA 常阳性,大多数病例ALK和EMA阴性, LCA 可呈阴性。 原发系统型ALCL 除CD30阳性外,通常表达 成熟激活T细胞的表型(HLA-DR,CD25), 60%的病人表达一个或以上T细胞相关的抗 原(CD3,CD43,CD45RO),多数表达 EMA,CD15常阴性,部分病人ALK阳性。
考虑:NHL(间变性大细胞型?)伴巨噬细 胞反应性增生,并可见噬血细胞现象
病例 2
病 例 3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
类型:“ALCL,T/裸细胞,原发皮肤型” “ALCL,T/裸细胞,原发系统型”。 瘤细胞来源:激活的滤泡外CD30+淋巴细胞,大多起 源于T细胞,部分为裸细胞 ALCL的特征为CD30阳性。
体格检查: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 胸骨无压痛,咽充血,扁桃体 Io肿大,肝脾 肋下未及。 B 超:脾大 5.1 × 16.7 ㎝。右腹股沟单发淋 巴结肿大5.3×20㎜,腹膜后未见异常。 CT:1.右肺中叶、下叶感染;2.双侧腋卧淋 巴结增多,肝脾增大,双侧肺门可疑淋巴结 肿大;3.双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膜粘连。
嗜异性凝集(-) EBVCA-IgM(-) , LDH 905 U/L 。 既往患风疹并痊愈,请假回去参加高考三天。 左颈淋巴结病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骨髓活检,偶见分类不明细胞 LDH 4753 U/L
骨髓有核细胞分类
分类不明细胞18.5%,吞噬细胞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