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 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学习目标1.记住科举制度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作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3.比较古今考试制度的异同。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主探究1.“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是什么?2.科举制度是哪位皇帝创立的?唐朝对科举制的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3.唐朝科举的程序是什么?4.隋文帝为什么创立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思考)5.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有哪些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孙中山《五权宪法》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根据材料思考:科举制度的影响。

(从政治、文化和个人三个方面)三、巩固检测1.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功名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辛勤耕作致富C.作战建立战功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2.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一、自主预习、自主探究1.官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2.隋文帝杨坚创立;唐代完善:①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社;增加学员、录取极严。

②武则天设立武举和殿试。

③唐玄宗设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3.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4.主观:掌握选官实权;客观: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5.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政治上:缓和阶级矛盾,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文化上: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学的繁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4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以及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科举制的诞生⑴背景:①②⑵过程:①②⑶意义:①②二、科举制的完善1.最重要的科目: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以、两科最重要。

2.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和3.完善措施:⑴唐太宗:①②⑵武则天:①②⑶唐玄宗:①②三、科举制的影响①②③四、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多年,直到1.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才被废除。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课后拓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看你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状况如何?)11.下列句子中,哪些与科举有关,请把它们找出来。

A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B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C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D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E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F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夯实基础】1.(2009·四川宜宾)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正式诞生于 ( ) A .隋文帝统治时期 B .隋炀帝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时期 2.(2008·淮安)现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下列皇帝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 (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高宗 3.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 ) A .唐末 B .元末 C .明末 D .清末4.科举制的创立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综合提高】 5.观察“举子看榜”图。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doc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doc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入新课】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谁对它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有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隋唐,看看当时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人才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结合现实、教材和导学案中的内容,预习、讨论后冋答。

学生应该能够冋答出来。

教师总结:高考作为今天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一项基本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选拔。

因此, 对于高考,国家是非常重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制度,或者说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中I'可断裂,现在又重新实行,可谓千年大轮回。

当然, 是更高一级的轮冋。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用高考这一话题导入新课,自然而有效,既能烘托课堂气氛,更能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今及古,明确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科举制的背景。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一一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乂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吋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乂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儿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Z权。

于是在屮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來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提出问题]隋朝之前,我国怎样选拔官吏呢?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科学吗?为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2 新人教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一课,学习时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后来的历朝历代加以沿用、改革,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二、课程标准了解科举制的创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公务员考试现场照片教师: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

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

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

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1400多年前的中国科举制度,那么科举制度,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感知科举制度。

(设计意图:公务员考试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许多相同点,并且家喻户晓。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春的萌芽---科举制的诞生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份简历:王有富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李学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讨论:他们两人谁能做官呢?为什么?学生:王有富。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出身低微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设计意图:用当时社会的两种阶层人作对比,更加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名师导学案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名师导学案新人教版
独立完成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见学案
巡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线索意识。解决监测与运用问题,结对互考,群体落实知识。
学生回答不够完善的地方教师要进行重点强调
板书设计
诞生隋文帝: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进士科
科举制的创立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完善武则天:殿试、武举
将新旧选官制度进行对比,说说旧制度的弊端和新制度的好处。
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对学生有难度,应加以补充说明。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时期:组织学生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
3、设问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唐玄宗时期进士科考试的人,你会怎样做?
1、说出唐太宗是如何完善科举制的。通过探讨,使之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
2、请你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强调科举制的实质就是以出身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才学为标准选官
三、科举制的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其影响,注意提示学生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言之有据地分析问题。
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分析,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反馈
难点
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课型
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日期
教学过程
环节
步骤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预习
展示
依案自学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总结归纳
一、科举制的诞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7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2、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3、理解科举制给隋唐社会及后世带来的影响。

学习过程:【预习】一、科举制的诞生(教师讲授)1、介绍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2、隋朝创立科举制二、科举制的完善及影响(阅读课文第三、四、五、六、七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科举制逐渐完善是在哪个朝代?考试科目以哪两科最为重要?(写在学案上)2、说出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及过程。

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9页的内容,说说科举制度产生的影响。

(画在书上)【反馈】知识梳理:同学们自己设计知识运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2: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从英国学来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1)材料1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2)材料2中孙中山的观点说明什么?(3)试简述这种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4)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产生怎样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习目标】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普读求是(请看清题意,带着问题看书,注意标记关键词,完成者请自行梳理、记忆!)1.阅读正文第一段,分析科举制创立的背景?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23.科举制的影响(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归结概括出科举制的影响)①某单位招聘职员,有一百人要参加,而只能录取十个人,如果你是考官,你会考虑哪些因素,进行哪些测试?友情提示:科举考试也是贯彻“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行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

②如果没有考试,你会不会认真读书?友情提示:科举制把“读书-科举-做官”连为一体,所以要做官就得读书。

③如果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么做?友情提示:科举制十分重视读书人的基本功,特别是书法和文采。

二、合作探究课本P18动脑筋,P20动脑筋三、补读帮困(小组互帮互助,解决疑难问题)提出组内共同的疑问,老师和同学们随时准备解答疑问【效果检测】《新课堂》单项选择填空【知者加速】《新课堂》材料解析题材料一: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孟郊《再下第》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注:孟郊(公元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

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请回答: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自主建网】(提示:可以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和影响为线索)【因人作业】基础类:掌握“普读求是”环节内容;提高类:完成“知者加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2 新人教版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用。

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为表达得意心情写的诗句。

唐朝社会对科举考试十分重视,当时人们把榜上题名、高中科举者美称“登龙门”,还举行曲江盛宴,宴会过后,众进士还到大慈恩寺雁塔题名,以示荣耀。

【思考讨论】右面这幅图片和上面这两句小诗,都与科举制度有关。

你知道科举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完善的,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此后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史?四、教材精华(一)知识链接1.科举制的诞生(1)创建人:隋文帝。

(2)创建时间:隋朝。

(3)主要内容: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②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度在唐朝时逐渐完善;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

武则天时,开始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的诞生——隋朝 武则天:开始殿试,设立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科举制的影响 对新罗的影响 对日本的影响 对邻国的影响 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 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最重要的是进士和明经两科 国内影响 科举制的完善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本节课将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古代的考生和考官,亲身体验科举考试的过程;开展实验活动,如模拟古代的科举考试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科举制的氛围;进行游戏设计,如制作科举制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辅助教学,本节课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播放与科举制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举制的实际情况;展示科举制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考试内容;利用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和答案,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很成功,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画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对科举制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力突出重点,讲解清晰。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有些被动。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多的互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许,我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更积极参与进来。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具体作业布置如下:
(1)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科举制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科举制起源、发展和影响的理解。
(2)思考题:布置一些与科举制相关的思考题,如“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科举制对现代考试制度有何启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发言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和论证。
4. 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他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一、学习目标: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以及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二、自学:请你通读课文,辅以课文中的图片和文字、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制度形式诞生。

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

2 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和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3 唐太宗大大扩充了的规模,武则天时开始。

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4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除。

三、讨论:1、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2、课本第21页阅读分析:看了下面这些说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四、检测反馈:1 隋唐开创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A 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B 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C 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 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2 下列成语与科举制有关的是A 纨绔子弟B 学富五车C 衣锦还乡D 滥竽充数3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体现了A推崇进士科 B 推崇明经科 C 科举制不限年龄 D 科举制的弊端4 魏晋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A 是否品德高尚B 是否有真才实学C 是否出身名门望族D 是否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5 选拔官吏的权力开始从地方集中到朝廷是在A 魏晋时期B 隋朝C 唐朝D 南宋6 下列与隋炀帝有关的内容有①隋朝建立②在中央设三省六部③科举制度正式形成④新建东都洛阳⑤“开皇之治”⑥乘龙舟出游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③⑤⑥D ③④⑥7 武举要考步射、骑射、马枪、负重等,也要考其语言、身材。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即由武举进入仕途。

武举制创立于A 唐太宗B 隋文帝C 武则天D 隋炀帝8 明经科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的A 选择题B 填空题C 问答题D 作文题五、学思之窗:1科举制对国内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课历史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课历史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科举制度的创立》导读单一、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的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2)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科目以、两科最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3)唐太宗重视的培养和选拔,他大大扩充了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4)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

在洛阳宫殿,她亲自出题面试应举的人,这是的开始;她还让各州每年选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考试,称为。

(5)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6)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诗赋,大大2、问题探究(1)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旧的选官制度?(2)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创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诞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2)了解科举制度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2.学习难点:体会隋唐时期选官方式的进步。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之中隐含着一个成语“名落孙山”;你知道“皇榜”、“名落孙山”都与我国古代的哪一考试制度在关吗?(一)1、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见上页(二)、问题展示(1)找学生回答填空(问题简单学生答后一带而过)(2如答不出可引导找出书中原话,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根本原因是为了巩固统治。

可让学生讨论得出这种制度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不利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三)问题生成(预设问题)比较科举考试和原来的选官制度,看有什么进步?思考一下科举考试的受益者是哪些人?答案要点:打破了门第限制,使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可以凭才学做官,体现开放选才,公平竞争。

受益者是中下层有才学的人的读书人和统治者,最大受益者是统治者。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

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

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

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

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

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分钟以内)“看榜文”。

学法: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2、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注意任用贤才,选拔有才干、有道德的人当官。

)设问过渡:隋朝之前,怎样选拔官吏呢?原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能当高官。

(所谓“高门”就是“高等”的意思。

)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的人当上高官之后,就要“知恩图报”,往往利用职权来维护推荐者的特权,不利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所以,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有效的统治,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创建新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叫做科举制度。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学生阅读15页课文、插图和资料,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1、隋文帝开始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正式诞生?()3、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过渡讲解:科举制建立之初的隋朝,选拔的人数不是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学习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朝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2、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学习过程与学法指导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我能提出的问题有: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来分析原因
认真阅读材料,结合科举制度进行回答一、课前检测:听写第3课自主学习的内容
二、快乐自学
1、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在朝。

2、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科最重要。

3、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

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了的规模;时设立武举;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4、科举制度的影响:
①科举制改善了制度。

②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③科举制也促进了的发展。

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繁荣。

5、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年,直到才被废除。

三、合作探究
6、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以后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
7、科举制度有许多积极影响,那么它是否完美无缺,无懈可击呢?结合课外知识说说科举制的缺陷。

四、达标测试
1、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魏晋时
D、北周时
2、殿试开始于()
A、唐太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玄宗时
D、隋文帝时
3、诗赋成为进士科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在()时
A、隋炀帝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
4、科举制度废除于()
A、唐代末年
B、明末
C、清末
D、民国时期
5、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A.扩大了官吏的来源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C.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D.打破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6、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

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该诗句是说唐太宗()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
8、材料解析题
民族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
是美好的愿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
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
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

”……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

古者世卿,《春秋》讥之。

讥世
卿,所以立科举也。

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
佚,齐循例入政。

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

齐民之裔,虽复
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者亦少,如是故下
无才。

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

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
以印证。

课堂小结知识要点:
1、科举制度建立时间和朝代:
2、科举制度建立和完善的皇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