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讲学稿)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3篇)八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
初二数学讲学稿
初二数学讲学稿
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执笔:岳慧婷审核:初二数学组
内容:7.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课型:新授课时间:2012年12月26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
能力。
2、初步体会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一、学前准备: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探究新知,合作学习:
活动一: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鸡兔各几何?
(1)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2)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3)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4)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初试身手:(只列式,不计算)
今有牛五、羊二,值金十两,牛二、羊五,值金八两,牛羊各值金几何?
活动二:例一、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几何?
小结: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当堂训练:
1、甲乙两人加工同样的机器零件。
若甲先做一天,乙再做,5天后两人做的零件同样多。
若甲先做30个,乙再做,4天后乙比甲多做10个。
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
2、一个旅游团有51人,到一家宾馆住宿,宾馆的客房分为二人间和三人间两种。
两人间每晚80元,三人间每晚90元。
若旅客正好住满了21间客房,那么这两种客房各住了多少间?旅游团一宿的费用是多少元?
作业:习题7.4 第1、2题。
八年级数学讲学稿下(5、6)
课题:《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课时:第48课时主备人:刘金萍审核人路培红审核时间: 2012-1-10学习目标: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2.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重点: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难点:在具体问题中分辨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已知数据1.9 2.1 1.7 2.1 2.2,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填空(1)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2)所要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3)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
(4)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
(5)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
(6)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
3.为了调查学校毕业生的健康状况,从800名毕业生中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体检,这个问题中总体指________________;个体指________________;样本指________________.4.某工厂从10万个灯泡中随意抽取100个灯泡作寿命测试,以便确定这批灯泡的质量.在这里,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某农户承包了荒山种了44棵苹果树,现已进入第三年收获期。
收获时,先随意摘了5颗树上的苹果,称得每棵摘得的苹果重量如下(单位:千克):35,35,34,39,37。
(1)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2)试根据样品平均数去估计总体情况,你认为该农户可收获苹果大约多少千克?(3)若市场上苹果的售价为每千克5元,该农户的苹果收入将达多少元。
三、训练巩固:1.下列统计中,能用“全面调查”的是()A.某厂生产的电灯使用寿命B.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C.某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D.“娃哈哈”产品的合格率2.今年我市有9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为了了解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A.9万名考生B.2000名考生C.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D.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3.为了了解一批冰箱的功能,从中抽取10台进行检查试验,这个问题中,数目10是( ) A.总体 B.个体 C.样本 D.样本容量4.为了了解某校初三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 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 在这个问题中, 总体是指( )A. 400名学生B. 被抽取的50名学生C. 400名学生的体重D. 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体重 四、拓展延伸:李敏的爸爸在地里种了44株果树,现进入收获期,收获时,先随意采摘5株果树上的果子,称得每株果树上的果子的质量(单位:kg )如下:35 kg ,35 kg ,34 kg ,39 kg ,37 kg ,(1)在这个问题中调查方式是什么?(2)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是什么?(3)若市场上这种果子的售价为每千克5元,则这一年李敏的爸爸卖果子的收入将达多少元? 中考衔接 (2010)某市教育部门对今年参加中考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数据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1)本次抽查的样本容量是多少?(2)若视力在4.9以上(含 4.9)均属正常,求视力正常的学生占被统计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谈谈你的感想.五、布置作业:A(必做): A 完成课本上177页的习题B(选做):李明的爸爸听说他在学校时学习了统计的简单知识,给李明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估计6月份(30天)的用电量,于是,李明在6月初连续同一时刻观察电表显示的度数,记录如下:根据上述数据,请你估计李明家6月份总用电度是多少?六、教学反思/学习心得:课题:《数据的收集》课时:第49课时主备人:刘金萍审核人路培红审核时间: 2012-1-10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中心对称图形讲学稿
八年级下册数学中心对称图形讲学稿课型:新授课执笔:金老师审核: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目标1.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2.会判断所学过的常见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难点是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设计一、结合实例引入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1.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上述过程中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得出中心对称图形及对称中心的概念.教师主要强调:①它是一个图形;②它上面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个图形本身上.2.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①图形个数不同.中心对称涉及两个图形,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而中心对称图形只对一个图形而言,是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②对称点位置不同.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其中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另一个图形上,反之亦然;而中心对称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个图形本身上,(2)联系:①如果把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②如果把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中对称的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它们是中心对称.二、判断常见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教师强调学生容易记错的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1.线段,对称中心为线段的中点;2.直线,对称中心为直线上的任一点;3.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为对角钱的交点;4.矩形,对称中心为对角线的交点;5.菱形,对称中心为对角线的交点;6.正方形,对称中心为对角线的交点;7.圆,对称中心为圆心(实际上圆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均能与自身重合——旋转不变性).2.回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找出学过的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图形.(1)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它们都是具有某种特殊对称性的一个图形.区别:对称性不同:中心对称图形是绕一点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而轴对称图形是沿某直线对折后能与自身重合.(2)学过的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直线、矩形、菱形、正方形、圆.它们的对称中心就是它们对称轴的交点,三、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与实际应用1.具有匀称美观的特点,可用作装饰图案.2.绕对称中心平稳旋转,可用作生产中有关旋转的零件.四、随堂练习:1、在数字0至9中,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2、世界上因为有了圆的图案,万物才显得富有生机,以下来自现实生活的图形中都有圆,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美丽与和谐,这正是因为圆具有轴对称和图形的有。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秀8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秀8篇初中数学说课稿篇一教材简析《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
教材首先出现实际场景生日聚会,引导同学们学习分类整理,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同学们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
目的是让同学们相互协同、合作学习,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
教学的难点是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计理念同学们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同学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同学们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
5、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角意识。
师:同学们,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过生日时你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呢?(出示主题图)今天是大象的生日。
看了这张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哪些花呢【这一层次从同学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同学们身边的、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事件,让同学们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问、师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
唤起同学们的主角意识。
】二、提供探索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分类理一理。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那么谁又能解决这些问题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吗?怎么办?(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后说说。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第2节《平方根》讲学稿1(新版)北师大版
平方根(一)课型:新授课学习目的:1.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2.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4小正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2、请大家根据勾股定理,结合图形完成填空:=2y ,=2z =2w .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怎样表示它们?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结论(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1(模块三:巩固内化模块四:当堂训练班级姓名检测内容:§2.2.1 平方根(一)总第 3课时— 06一、基础题(一)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36 ,144121 , 15 , 0.64 , 410- , 81 , 0)65( , 2.89(二)求下列各式的值. (1)100 = ;(2)19625= ;(3) 04.0 = ;(4)—169= (三)填空题:1、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7,那么这个数是 ;9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 2、2)32(的算术平方根是 ;9的算术平方根是 ; 3、正数_________的平方为971,25144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_. 4、81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_,81.0=________5、(-1.44)2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_.若22=+m ,则=+2)2(m .二、发展题10、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1) (7.4)2; (2) (-3.9)2; (3) 2.25; ( 4) 241.◆三、提高题11、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 (米)与下落时间t (秒)的关系为29.4t h =.有一铁球从19.6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1.1 探索勾股定理(1)
课题:1.1探索勾股定理 (1)【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2)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课前练习: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为1:2:3, 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__ 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的其中两边为5和8 , 则第三边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两边为5和1,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4、已知a = 3, b = 4, 则a 2 + b 2=______, ( a + b ) 2=________。
5、如果a 2 = 25, 则 a = _____2课前预习:(阅读书本P 1—5页)(1) 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 (2)勾股定理的内容?勾、股各是什么?【知识点一】出示投影(课本 P3 图1一2 1--3)并回答:1、观察图1一2中的左上图,正方形A 中有 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为个 面积单位。
正方形 B 中有 个小方格.即B 的面积为 个面积单位。
正方形 C 中有 个小方格,即C 的面积为 个面积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结果的?3、图 l 一2中,A 、B 、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4、图1一 3中,A 、B 、C 之间有什么关系?【练习一】1、右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小结: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_____,等于以_____为边的正方形面积。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边的________的平方和等于______的平方。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 、b ,斜边为c 。
那么a 2+____=______【练习二】2、已知在Rt △ABC 中,∠C=90°,a=6 ,b =8 ,则c 2=__________a3、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4,以第三边的长向外作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 、25B 、49C 、 7D 、25或74、 已知在Rt △ABC 中,∠C=90°。
17[1][1].2.2分式的加减法(一)
八年级数学讲学稿执笔:刘本杰 审核:陈书静学习内容:分式的加减法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2、能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培养学生分式运算的能力。
3、能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得出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重点:1. 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 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学习难点 :分式的分子是多项式的分式减法的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应用。
学习过程:一 、实践与探索(一),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法则:1、计算5251+= 回忆: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2、你认为分母相同的分式应该如何加减?大胆试一试: (1)a1+a 2=____________. (2)aab 2+= (3)abab610-= (5)12++x x -11+-x x +13+-x x =_________(6)22-x x-24-x =_______(7)ab b ba a-+-3、总结一下怎样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概括:类似地,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如下: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ca ±cb =cb a ±(其中a 、b 既可以是数,也可以是整式,c 是含有字母的非零的整式).例1:计算: (1)xyy x xyy x 2)(2-++)(; (2)xyy x xyy x 22)()(--+.(3)22yx x --22xy y -解(1)xyy x xyy x 22)()(-++ =xyy x y x 22)()(-++=xyyxy x y xy x 222222+-+++ =xyy x )(222+(2)xyy x 2)(+-xyy x 2)(-=xyy x y x 22)()(--+ = xyy xy x y xy x)2()2(2222+--++= xyxy 4 =4.提示:(3)可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的减法,但应注意符号问题。
八年级数学专题讲座
八年级数学专题讲座摘要:一、引言二、八年级数学主要内容概述1.几何2.代数3.统计与概率4.数学思维方法三、如何提高八年级数学成绩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有效课堂听讲3.课后复习与总结4.勤于练习与请教四、八年级数学竞赛与选拔1.全国初中数学联赛2.各地区数学竞赛3.竞赛准备与策略五、结语正文: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八年级数学的专题讲座。
在这场讲座中,我们将探讨八年级数学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数学成绩。
此外,还会向大家介绍八年级数学竞赛的相关信息。
让我们一起走进八年级数学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吧!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八年级数学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数学主要包括几何、代数、统计与概率以及数学思维方法等方面。
在几何部分,同学们需要学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如点、线、面的关系,三角形、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
在代数部分,同学们要掌握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
统计与概率部分主要教会同学们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运用概率论的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维方法则是帮助同学们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提高八年级数学成绩。
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同学们应该确保每天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数学,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
其次,课堂听讲非常关键。
同学们要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及时消化吸收知识。
课后,要及时复习和总结,将所学知识巩固下来。
此外,勤于练习和请教也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
同学们应该多做习题,总结经验,遇到难题时要勇于请教老师、同学或家长。
此外,八年级数学竞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等各类数学竞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参加这些竞赛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数学素养,锻炼思维能力。
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同学们需要在平时加强训练,了解竞赛的题型和特点,掌握解题技巧。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八年级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进步。
平移的特征2
八年级数学讲学稿(20)执笔:赵连玉 审核:林祥云教学内容:15.1.2 平移的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掌握平移的特征2、 会画平移后的图形一 预习(看课本68页----70页,并完成上面的填空)你见过电梯吗:电梯由一个台阶运行到另一个台阶,是平移吗?你能说出:它对应的线段,对应角,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之间的关系吗?你能得到:1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 ,并且 ,对应角 . 图形的 与 都没发生变化.2 、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线段 并且 .3 、如图△AB C 向右平移3厘米后得到了△DEF ,如果AB=4厘米,AC=3厘米,EC=1厘米, 那么B C= ,EF= ,DE= ,DF=连结点 和点 的线段 和B F 平行. 4 课本68页,图15.1.6 △ABC 平移到△A ′B ′C ′的位置,则AA ′∥ ∥ ;且AA ′= = , AB= ,∠BAC= .5 如果△ABC 沿着北偏东60度的方向移动了5厘米,则点A 向 方向移动了 ,△AB C 的高AD 上的中点P 向 方向移动了 .通过预习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疑惑的地方吗? 70页 1 画出△ABC 向右平移5格后的 △A ′B ′C ′.2 再画出△A ′B ′C ′向上平移 2格后的 △A 〞B 〞C 〞.问题l、△A〞B〞C〞是否可以看作△ABC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2 、如果是,平移的方向为距离为经过几次平移后得到的图形,可以看作是原图形经过次平移得到的,也就是说多次平移相当于次平移.三:做法:1、画出△ABC和两条平行的直线m,n (如图所示)2、画出△ABC关于直线m的对称图形△A′B′C′3、再画出△A′B′C′关于直线n的对称图形△A〞B〞C〞问题:观察△ABC和△A〞B〞C〞,你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所以说:经过两次翻折(对称轴互相平行)后得到的图形可以看做是原图形经过得到的. 也就是说次翻折相当于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也可能,对应角,都没有发生改变2: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3:多次平移,多次翻折(对称轴平行)后得到的图形相当于次后得到的图形.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B 平移时图形上每个点移动的距离可以不同C 经过平移,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D 经过平移,图形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与原图形成轴对称B 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一个图形可由另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变换得到C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它的所有性质均发生变化D 图形平移由平移方向和距离决定3、屋檐下的小雨点E 在风力的作用下,最终落到了地面上的G 处,小雨点E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分别是 ( )A 射线EG 的方向,线段FG 的长B 射线EG 的方向,线段EF 的长C 射线EF 的方向,线段FG 的长D 射线EG 的方向,线段EG 的长4、将△AB C 平移到了△DEF ,不能确定△DEF 位置的是 ( )A 已知平移的方向B 已知点A 的对应点D 的位置C 已知边AB 的对应边DE 的位置 D 已知∠A 的对应角∠D 的位置5、如图,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哪个三角形可由△OBC 平移得到 ( )A △OCDB △OABC △FAOD △OEF6、如图,长方形ABCD ,AD=5,CD=2,把AC 分成长短不等的10份,分别以它们为对角线向外做10个小长方形,则这10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之和为 .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2AB,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扇形BFE 、FCD 的半径FB 、CF 的长度均为1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8、图形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四个矩形的水平方向的边长为a ,竖直方向的边长为b ,在图(1)中,线段A 1A 2向右平移1 个单位得到B 1B 2,得到封闭图形A 1A 2B 2B 1即阴影部分,在图(2)中,将折线A 1A 2A 3向右平移1个单位到B 1B 2B 3,得到封闭图形A 1A 2A 3B 3B 2B 1阴影部分.(1)在图(3)中,请你类似地画一条有两个折点的折线,同样向右平移1个单位,从而得到1个封闭图形,并画出阴影;(2)请你分别写出上述三个图形中除去阴影部分后的剩余部分的面积:1S = ,2S = , 3S = ;(3)如图所示,在一块矩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1个单位),请你猜想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面积是多少,并说明你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A 2B 2 A 3 B 33。
八年级数学讲学稿(6),吴利民
自学 合作 探究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
【强调】 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
形叫做菱形.
相等. 子.
探究: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再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习 体会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 为 .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 6cm 和 8cm ,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菱形 ABCD 的周长为 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 1∶2,求菱形的对角 线的长和面积. 4.已知:如图,菱形 ABCD 中,E、F 分别是 CB、CD 上的点,且 BE=DF.求证: ∠AEF=∠AFE.
A D
4、已知如图,菱形 ABCD 中,∠ADC=120°,AC= 12 3 ㎝, (1)求 BD 的长; (2)求菱形 ABCD 的面积, (3)写出 A、B、C、D 的坐标.
教学 反思
自我 测试
1.菱形 ABCD 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 8cm,求菱形的高. 2.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13cm 的菱形,其中对角线 BD 长 10cm,求(1) 对角线 AC 的长度; (2)菱形 ABCD 的面积.
自我 提高 E F A B D C B O C
3、如图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AC,DF∥AB,求证:四边形 AEDF 是菱形。
学 习 过 程
学前 准备
创情导入
1. (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 (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 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HL)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HL)年级:八年级课型:新授执笔:许景初审核:时间:学生姓名:班别:学号:学习目标:1.理解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用已经学过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来判定.2.掌握“斜边、直角边”公理,并能利用公理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重点:熟练掌握“斜边、直角边”公理难点:利用公理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法:,,,它们的共同点:2、判断:如图∠C=∠C′=90°,具有下列条件的Rt△ABC与Rt△A′B′C′是否全等?全等的在()里填写理由;如果不全等的,在()里打“×”:(1)AC=A′C′,∠A=A′()(2)AC=A′C′,BC=B′C ()(3)AB=A′B′,BC=B′C ()(4)∠A=∠A′,∠B=∠B′()(5)AC=A′C′,AB=A′B′()3.直角三角形 (“是”/“不是”)三角形中的一类, (“具有”/“不具有”)一般三角形所具有的性质,所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
二.学习●研讨(一)实验探究,尝试结论:课本13—14探究8例1.如图,已知线段a和c (a<c),画一个Rt△ABC使∠C=90°,一直角边CB=a,斜边AB=c。
c1.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公理:(斜边、直角边公理)(可以简写成“公理”或“”)2.注意:(1)“HL”公理是仅适用于Rt△的特殊方法。
因此,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除可以使用“”、“”、“”、“”外,还可以使用“HL”。
(2)应用HL 公理时,必须先有两个Rt △。
书写格式为:在Rt △______和Rt △______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t △______≌Rt △______(HL ) (二)巩固练习,达成目标: 1.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高,则____≌____。
八年级数学讲学稿
第53课时 课题:15.1.1从分数到分式课型:新授课 主备:惠希杰 审核:刘文玺班级: 姓名: 时间:学习目标:1、能正确说出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会求分式的值.2、能正确说出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并能应用上述两条件解题.学习重点:分式的定义学习难点:分式有意义、值为零的条件的应用.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问题:1.长方形的面积为10cm 2,长为7cm,宽应为 cm;长方形的面积为S ,长为a ,宽应为 .3.把体积为200cm 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cm 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cm,把体积为V 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 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观察:1.1020047335-,,等是 ,分母中 字母. 2.式子v v -+2060,20100,S V ,a S 等分母中 字母,归纳:1.分式的定义: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练习:1.独立完成课本练习2.在代数式-3x ,22732xy y x -,x 81-,5y x -,y x ,y +53,x x 2 中,是整式的有 .是分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学习:1.请同学们先完成课本例1,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指导.2.巩固练习:(1)当x ___________时,分式148+-x x 有意义.(2)当x 为任意实数时,下列分式中,一定有意义的一个是( )A .21x x -B .112-+x xC .112+-x xD .11+-x x(3)使分式2-x x有意义的条件是( )A .x ≠2B .x ≠-2C .x ≠2且x ≠-2D .x ≠0(4)已知4523-+x x ,要使分式的值等于0,则x=( )A .54B .45-C .32D .23-(5)若622-+-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是( )A .x =±1B .x =-2C .x =3或x =-3D .x =0(6)使分式x 312--的值为正的条件是( )A .x <31B .x >31C .x <0D .x >0三、达标检测:1.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果 中含有字母的式子 就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 ,B 叫做 .2. 和 统称为有理式.3.下列有理式:12x -,3ab ,13+a a ,3xy ,y x -2,23+-x x ,中,整式是 ,分式是 .4.下列式子:3÷b =3b , 2x ÷(a -b )=b a x -2,m nm -=m -n ÷m , xy -5÷x =x xy 5-.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当x =-1时,分式中有意义的是( )A .221+-x x B .11||--x x C .112-+x x D .11--+x x6.当x =-3时分式中没有意义的是( )A .33-+x xB .x -33C .33+-x xD .x x -+237.在⑴分母中的字母等于零时,分式没有意义.⑵分式中的分母等于零时,分式没有意义.⑶分式中的分子等于零时,分式的值为零.⑷分式中的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的值为零.其中正确的是( )A .⑴ ⑵ B .⑶ ⑷ C .⑴ ⑶ D .⑵ ⑷.8.x 取什么值时,分式142-+x x : ⑴没有意义? ⑵有意义? ⑶值为零?9.当x =3时,分式a x x -+32没有意义,求a .10. 当x ,分式21x x x --的值为0;当x 时,分式22302x x ->+反思归纳:1、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9讲学稿 垂直平分线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9课时讲学稿课题:垂直平分线课型:预习课执笔:成秀萍审核人赵汝明.朱丽云级部审核教学时间第4 周第2 讲学稿教师寄语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探索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点,2.能力目标: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认真探索积极思考的能力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空间观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一)前置自学;1,自学内容;课本p32__-_p34页。
通过自学你知道了那些知识?你还有那些疑惑?2.自学检测: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与这条线段的距离若直线P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则结论:——————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如果PA=PB,那么点P是————————(二)小组反馈(三)合作交流:1、如下图,AD⊥BC,BD=D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AB、AC、CE的长度有什么关系?AB+BD与DE有什么关系?2、如下图,AB=AC,MB=MC.直线AM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吗?(四)展示交流3、△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
教师环节B ·A ·C ·4、浦东新区政府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计划在三个住宅小区A 、B 、C 之间修建一个购物中心,试问,该购物中心应建于何处,才能使得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 写出做法,说出理由:(五)拓展提升 4、如图,在△ABC 中,AB =AC ,ED 垂直平分AB ,1) 若∠A =50°,则∠ABD = ,∠DBC = 。
2) 若BD =10,则AD= 。
3) 若AB =14,△BCD 的周长为24,则BC= 。
(六)当堂反馈:1、点P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则点P 是( )的交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全等三角形课型:新授课 主备:孙相荣 审核: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1.识记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概念和性质;2.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理解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准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正确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阅读课本P 31页内容,解答本页思考问题,归纳: 叫全等形; 叫做全等三角形2.学习课本P 31思考问题1,观察分析各个图形的变化规律,归纳:一个图形经过 、 和 后,位置变化了,但 和 都没有改变,即 、 和 前后的图形全等.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剪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把它们重合在一起,观察归纳: (1)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 是对应顶点, 是对应边, 是对应角.(2)如图(1),△ABC 与△A ′B ′C ′全等,记作 ,读作 ,其中对应顶点分别是 、 、 ;对应边分别是 、 、 ;对应角分别是 、 、 .强调: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位置上.(3)如图(2), A 、O 、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OC ≌△DOB, 对应边分别是 、 、 ;对应角分别是 、 、 .(4)如图(3),△ABC 绕点A 旋转后与△ADE 完全重合,则△ABC △ADE ,对应边分别是 、 、 ;对应角分别是 、 、 。
2.归纳: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C ′ 图(1) A B C A ′B ′BCDAO图(2)ECABD图(3)(1)如图(2),若∠B=40°,∠C=60°,△AOC ≌△DOB ,则∠A= ,∠D= (2)如图(3),△ABC 是由△ADE 旋转而得到的,若AC=1cm ,AD=2.3cm ,则AE= ,AB= ;若∠B=15°,∠E=35°,则∠C= ,∠D= . 二.当堂训练:1.课本P 32练习第1、2题;2.习题11.1第1、2题.三.课后作业:1.如图(4),△ABC ≌△CAD ,AC =7cm ,AB =5cm ,BC =8cm ,则AD = ,CD = .2.如图(5),△ABC ≌△AEF ,AC 与AF 是对应边,则∠C= ,∠EAC= . 3.如图(6),△ABC ≌△ADE ,∠B =∠D ,∠BAE =∠DAC ,则AC 与 是对应边,∠BAC 与 是对应角.4.如图(7),若△ADC ≌△AEB ,∠ABE=∠ACD ,对应边分别是 、 、 ,对应角分别是 、 、 .5.如图(8),将△ABC 绕顶点A 逆时针旋转300。
,得到△ADE ,(1) △ABC 与△ADE的关系是 ;(2) ∠BAD= .教(学)后记:A B DC E A B CD 图(4) 图(5) 图(6)图(7) A B C E F EA B D C E 图(8)12.2 .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课型:新授课 主备:孙相荣 审核: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1.探究“边边边”公理,理解并识记“边边边”公理; 2.会用“边边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重点:“边边边”公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边边边”公理的探究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2.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对边是 ,对应边的对角是 . 3. 叫做全等三角形,由此可知,如果△ABC △≌A ′B ′C ′,那么对应相等的元素有. 、 、 、 、 、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1] 解读课本P 35探究1,学生动手画图,观察分析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个或两个元素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活动2] 解读课本P 35探究2.问题1.已知△ABC (如图1), 画△A ′B ′C ′,使A ′B ′=AB ,A ′C ′=AC ,B ′C ′=BC. 指导学生学习课本P 36画图方法,动手画图.问题2.把画好的△A ′B ′C ′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问题3.探究2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归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 ,简写成 或 .问题4.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 、 也就确定了,由此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性质的根据是 .[活动3] 探究作一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和根据. (1) 已知∠AOB (如图2),求作∠A ′O ′B ′,使∠A ′O ′B ′ =∠AOB ,指导学生学习课本P 8作图方法,并动手画图(2) 根据作图过程,说明∠A ′O ′B ′ =∠AOB.归纳:像这样只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A B C图(1) 图(2) A O B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指导学生学习课本P 36例1.(1) 要求学生结合题意和图形,准确分析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 学习正确规范的推理格式,正确写出证明过程. 四.课堂练习:课本P 37练习题1,2题 五.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形全等D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图,已知AB=DC ,AC=DB. 求证:∠A=∠D3.如图,△ABC 中,∠C=90°,D 、E 分别在边AC 、AB 上,AD=BD ,DE=DC ,AE=BC. 求证:DE ⊥AB.教(学)后记:CD A BE AE B D C12.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课型:新授课 主备:孙相荣 审核: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1.已知两边及夹角,会画三角形;2.理解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重点:明确满足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1.会用“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明确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将其分成两个 三角形,记作 ,推理过程: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BC=在 和 中,AB= ( ) BC= ( )= ( ) ∴ △ABC ≌ ( )2.如图(2),已知AC=FE ,BC=DE ,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欲证△ABC ≌△FDE ,还需添加的条件是 .3.如图△ABC 中,AB=AC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和高,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请说明理由.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1] 引导学生解读课本P 37探究3问题1.先任意画一个△ABC ,再画一个△A ′B ′C ′,使A ′B ′=AB ,C ′A ′=CA ,∠A ′=∠A.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 9画图方法,并画图.问题2.把画好的△A ′B ′C ′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由此你得到: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 或 )综上所述,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 38例2,归纳总结解题经验:由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所以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中的线段或者角相等的问题,通常通过证明 来解.四.当堂训练: 课本P 39练习1、2;图(1) A C BD 图(2) AE CB DA B CD五.课堂检测:1.如图1,OA =OC 、OB =OD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对. A .2 B .3 C .4 D .52.如图2,AD =BC ,要得到△ABD 和△CDB 全等,可以添加条件( ) A .AB ∥CD B .AD ∥BC C .∠A =∠C D .∠ABC =∠CDA 3.如图3,已知△ABC 中,DF =FE ,BD =CE ,AF ⊥BC ,垂足为F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A .5对B .4对C .3对D .2对 4.已知:如图4,∠1=∠2,AC =BD ,E 、A 、B 、F 在同一条直线。
求证:∠CAD =∠DBC.5.已知:如图,在△ABC 中,∠B=2∠A ,AB=2BC.求证:AC ⊥BC.教(学)后记:图1图2D E F 图3 图4 B D E C F A 2 1 A B C12.2 .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课型:新授课 主备:孙相荣 审核: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1.已知两角及夹边,会画三角形;2.理解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理解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会用以上两个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重点:1.明确满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会证明满足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用以上两个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明确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目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 和 两种.2.已知∠ABC ,画∠A ′B ′C ′,使∠A ′B ′C ′=∠ABC3.如图,MP=MQ ,PN=QN ,MN 交PQ 于点O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MPN ≌△MQN B .OP=OQ C .MO=POD .∠MPN=∠MQNE .∠PMN=∠QMN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1] 引导学生解读课本P 39探究4问题:已知△ABC ,画△A ′B ′C ′,使A ′B ′=AB ,∠A ′=∠A ,∠B ′=∠B.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 39画图方法,并画图,再剪下与重合,观察总结: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ASA ”,注意边角对应关系:“边”是两角的 . 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例4证明过程,并归纳: 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归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 , , .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题3四.当堂训练:课本P 41练习第1、2题.A OB NP M Q OA BC五.课堂测评:1.已知A ′B ′=AB ,∠A ′=∠A ,∠B ′=∠B ,则△ABC ≌△A ′B ′C ′的根据是( ) A .SAS B .SSA C .ASA D .AAS 2.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了,现要去买一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 .带①和②去B .带①去C .带②去D .带③去 3.如图:已知AD 平分∠BAC ,欲证明△ADB ≌△ADC ,可补充条件 . 4.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 ,AB=10,AD=6,将纸片折叠,使AD 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E ,再将AED 以DE 为折痕向右折叠,AE 与BC 相交于点F ,则△ABF 的面积为( )A .4B .6C .8D .10六.拓展延伸:如图,CE ⊥AB于点E ,BD ⊥AC 于点D ,BD 、CE 交于点O ,且AO 平分∠BAC. (1) 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请你一一列举出来,(不写理由)(2) 小明说:欲证BE=CD ,可先证△AOE ≌△AOD ,得到AE=AD ,再证明△ADB ≌△AEC ,得到AB=AC ,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到BE=CD.请问他的说法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说明理由,如果正确写出推导过程.(3) 要得到BE=CD ,你还有其他的思路吗?若有,请你仿照小明的说法具体推导出来.教(学)后记:3题图 ② ③ ①2题图 4题图 AD B C12.2 .4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型:新授课 主备:孙相荣 审核:八年级数学备课组班级: 姓名:教学目标:1.已知斜边及一直角边,会作Rt △;2.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HL ”公理,会用“HL ”公理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教学重点:运用“HL ”公理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叙述SSS 公理,SAS 公理,ASA 公理及AAS 的具体内容. 2.已知:∠ɑ,∠β,线段a ,如图.求作:△ABC,使∠A=∠α,∠B=∠β,AB=a .3.在△ABC 和△DEF 中,AB=DE ,∠B=∠E ,要使△ABC ≌△DEF ,则下列补充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A .AC=DFB .BC=EFC .∠A=∠D D .∠C=∠F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1] 引导学生解答课本P 41思考问题,并归纳: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若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就可以根据 公理判定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若满足两直角边对应相等,就可以根据 公理判定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活动2] 引导学生解读课本P 42探究5问题1:任意画一个Rt △ABC ,使∠C=90°,再画一个Rt △A ′B ′C ′,使∠C ′=90°,B ′C ′=BC ,A ′B ′=AB.(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 42画图方法,并画图.)α β a C D F问题2.探究5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分析归纳:(1) 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种,分别是 三.迁移应用,巩固提高: 例5.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例4.例6.如图,AC=AE ,∠C=∠E ,∠1=∠2.求证:△ABC ≌△ADE四.当堂训练:课本P 43练习第1、2题 五.课堂检测:1.如图,△ABC ≌△AEF ,AB=AE ,∠B=∠E ,则对于结论①AC=AF ,②∠FAB=∠EAB ,③EF=BC ,④∠EAB=∠FAC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如图,AB=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BE 、BF 相交于点D ,则:(1) △ABE ≌△ACF ,(2) △BDF ≌△CDE ,(3) 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以上结论正确的有( )A .只有(1)B .只有(2)C .只有(1)、(2)D .(1)、(2)、(3)3.求证: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教(学)后记:AE B CF1题图AB C E1 22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