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6张PPT)
香远益清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
亭亭净植
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提示:尝试使用“莲是_____之
君子 美名远扬 高洁独立 令人尊敬
花,君子是_____之人”的句式
回答莲与君子的相似之处。
问题三:
作者描写莲花也是在写君子,表达 自己对君子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 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总结:托物言志。作者托于清莲, 言己志向。
问题四:
文章的主角是莲,为何要写菊和牡丹呢?
(1)写菊:陶渊明爱菊的低调、朴素,不 张扬,爱菊的不慕名利,淡看富贵,归隐 田园。其实他是爱自己的归隐田园,宁愿 远离官场,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写菊是 写陶渊明,菊的品格就是人的品格。
问题四:
文章的主角是莲,为何要写菊和牡丹呢?
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 明、音韵和谐;
《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 落有致、富于变化。
总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 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 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希望所有同学在学完课文之后,也能跟周敦颐 一样,永远追求正直高洁的品性,哪怕是在淤 泥之中,依旧努力成长为高洁独立的荷花。
姓名: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 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
籍贯: 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 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身份: 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 学家、哲学家。
作品: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 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 《周元公集》)。
创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 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在军衙东侧开挖了 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 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 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 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宦 海之混沌,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爱莲说》。
《爱莲说》PPT课件完美版
03
如《泽陂》、《山有扶苏》等,通过对莲荷的吟咏,表达了古
人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向往。
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莲文化在园林艺术中的应用 现代园林设计中常常运用莲花元素,如莲花池、莲花雕塑 等,营造出优雅、宁静的氛围。
莲文化在文学艺术中的传承 当代作家在创作中常常借鉴莲花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表达 对美好、纯洁、高雅等品质的追求。
THANKS
感谢观看
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语言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内涵,给 读者以美的享受。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
《荷塘月色》
01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
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莲花》
02
安妮宝贝的小说,以莲花为象征,探讨了生命、爱情和死亡等
主题。
《诗经》中的莲荷诗篇
莲文化在民间信仰中的影响 莲花在佛教、道教等宗教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民间信 仰中也常常出现莲花图案和符号,体现了人们对吉祥、平 安的祈求。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让更多人了 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 特魅力。
通过对莲池、莲叶、莲花等景物的 描绘,抒发作者对高洁品格和美好 情操的追求。
审美价值体现
意境美
通过细腻入微的景物描写,营造 出清新自然、幽雅脱俗的意境,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莲池之中,感
受莲的清雅与高洁。
人格美
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赞美,彰 显出作者高尚的人格追求,引导读 者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语言美
《爱莲说》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爱莲说》课件-(共38张PPT)
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 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誉为 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 安的风气。暮春时节,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徐凝
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 求富贵的世风。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 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 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鄙视。
随堂练习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 排比、比喻
“莲之爱,同予者……宜乎众矣。” 反衬
“同予者何人?”
反问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惋惜
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 鄙视 予 ——莲——君子——同予者何人 赞美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的
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只
很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指唐朝
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 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徐凝
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 求富贵的世风。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 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 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鄙视。
随堂练习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 排比、比喻
“莲之爱,同予者……宜乎众矣。” 反衬
“同予者何人?”
反问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惋惜
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 鄙视 予 ——莲——君子——同予者何人 赞美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的
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只
很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指唐朝
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 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爱莲说》PPT优质课件
枝:名词作动词,生枝杈。 )
(2)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
出去;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
字·词·音 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判断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被动句,染,沾)染污秽
体裁·介绍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 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章法极为严密,从始 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 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 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 很值得品味。
一词多义
水路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
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
清
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 )
香远益清( 清香 )
字·词·音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语气词 ) 焉
故日月星辰移焉( 兼词 ) 陶后鲜有闻( 少 ) 鲜 芳草鲜美( 鲜艳 )
字·词·音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长枝蔓;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 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逐名利已蔚然 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 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6.通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
志,这种写迹的反衬。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描
写莲花,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含蓄 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写法·指导
2.拟人手法的运用。 《爱莲说》并不仅仅是在赞美莲的纯洁,而是
(2)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
出去;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
字·词·音 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判断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被动句,染,沾)染污秽
体裁·介绍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 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章法极为严密,从始 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 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 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 很值得品味。
一词多义
水路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
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
清
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 )
香远益清( 清香 )
字·词·音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语气词 ) 焉
故日月星辰移焉( 兼词 ) 陶后鲜有闻( 少 ) 鲜 芳草鲜美( 鲜艳 )
字·词·音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长枝蔓;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 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逐名利已蔚然 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 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6.通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
志,这种写迹的反衬。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描
写莲花,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含蓄 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写法·指导
2.拟人手法的运用。 《爱莲说》并不仅仅是在赞美莲的纯洁,而是
《爱莲说》PPT优秀课件
结尾
总结全文,强调莲花的高 洁品质和作者对莲花的喜 爱之情。
关键语句解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说明花的种类繁多,可爱者众多,为下文写莲花做铺垫。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表达作者对莲花的独特喜爱,突出莲花的高洁品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具体描绘莲花的形态特点,展现其正直、高洁的形象。
《爱莲说》PPT优秀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莲花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 儒家思想在《爱莲说》中体现 • 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周敦颐生平及成就
01
02
03
04
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 创始人之一
历任地方官职,政绩卓 著
03
倡导中庸之道
文中提到“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表达了对不同花卉的喜爱因人而异,体现了儒家倡导的中庸
之道,即尊重个体差异、寻求平衡与和谐。
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
1 2 3
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和文化传统。
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 远,被誉为“理学开山”
著作丰富,包括《太极 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创作背景
周敦颐在庐山莲花峰 下的濂溪书院讲学时 创作
与佛教文化有着密切 关系,体现了作者对 佛学的深厚造诣
以莲花为喻,表达了 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 求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01
02
03
04
《爱莲说》 ppt课件完美版
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又不孤傲的句子是__出__淤__泥_而不 __染_,__濯__清_涟__而__不_妖__________;表达 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 远扬的句子是__中_通__外__直_,__不_蔓__不__枝_,_ __香_远__益_清__,__亭_亭__净__植_______;比喻 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 佩的句子是_可__远_观__而__不_可__亵__玩_焉__。___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 之爱,
应当
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 爱,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喜爱,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喜 爱,当然人很多了。
问题探究:
1、作者唯独 只喜欢莲花 的原因 是什么?
问题探究:
2、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出淤泥而不染 生长环境
风,没有衣裳;时间,没有居所;它们是拥有全世界的两个穷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顾一切。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秋水无痕聆听落叶的情愫红尘往事呢喃起涟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可远观而不可 亲近而不庄重
亵玩焉。
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 能贴近去玩弄啊。
认为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 尚的人
我认 为,菊是 花中的隐 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 子。
Yī叹词
宾语前置标志
噫!菊之爱,
Xiǎn少
《爱莲说》ppt课件
禅宗美学追求空灵、幽远之美。《爱莲说 》中作者通过对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的描绘,体现了禅宗对空灵之美的追 求。同时,莲花作为佛教的象征物之一, 也寄托了作者对禅宗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PART 06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
REPORTING
中西方花卉文化异同比较
花卉象征意义
在西方,花卉多被赋予爱情、友谊等情感象征;而在中国,花卉 则更多地承载着道德、品格等精神内涵。
追求自由精神
道家注重个人精神自由,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爱莲说》中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特性,表达了 作者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对独立人格的尊重。
禅宗意境追求
禅意盎然
禅宗强调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超 越。《爱莲说》中通过对莲花静谧、幽 深之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禅意盎然的 艺术境界。
VS
追求空灵之美
《爱莲说》ppt课件
汇报人:
REPORTING
2023-12-31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莲花形象分析 • 艺术手法鉴赏 • 思想内涵挖掘 •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
目录
PART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REPORTING
周敦颐生平事迹
01
02
03
生平简介
周敦颐,字元皓,别号濂 溪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 、文学家、教育家。
追求君子人格
儒家认为君子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广博的知识。《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追求 君子人格的志向,同时也寄托了对世人的期望。
道家自然哲学思想渗透
顺应自然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中通过对莲花的生长环境和特性的描述,体现了 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PART 06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
REPORTING
中西方花卉文化异同比较
花卉象征意义
在西方,花卉多被赋予爱情、友谊等情感象征;而在中国,花卉 则更多地承载着道德、品格等精神内涵。
追求自由精神
道家注重个人精神自由,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爱莲说》中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特性,表达了 作者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对独立人格的尊重。
禅宗意境追求
禅意盎然
禅宗强调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超 越。《爱莲说》中通过对莲花静谧、幽 深之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禅意盎然的 艺术境界。
VS
追求空灵之美
《爱莲说》ppt课件
汇报人:
REPORTING
2023-12-31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莲花形象分析 • 艺术手法鉴赏 • 思想内涵挖掘 •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
目录
PART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REPORTING
周敦颐生平事迹
01
02
03
生平简介
周敦颐,字元皓,别号濂 溪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 、文学家、教育家。
追求君子人格
儒家认为君子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广博的知识。《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追求 君子人格的志向,同时也寄托了对世人的期望。
道家自然哲学思想渗透
顺应自然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中通过对莲花的生长环境和特性的描述,体现了 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爱莲说》ppt课件
反 衬 牡丹
君子 爱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富贵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 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 和正直的品德。
背 诵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 情。
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⑶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 》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⑸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⑹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⑺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 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 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⑻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 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 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 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君子 爱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富贵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 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 和正直的品德。
背 诵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 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 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 情。
用原文回答问题 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⑶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 》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⑸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⑹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⑺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 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 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⑻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 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 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 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词学习
蕃 淤泥 涟 亵 濯 鲜有闻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蕃: 多 濯: 洗涤 鲜: 很少
染: 沾染(污染) 亵: 亲近而不庄重 宜: 应当
牡丹
富贵者 厌
正衬
菊
隐逸
惜
生态环境
反衬 托物言志
莲
君子 爱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牡丹
富贵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 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 和正直的品德。
背诵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 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 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不可亵玩焉是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 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还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 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水陆草木之花 菊 牡丹
可爱者甚蕃 陶渊明独爱 世人甚爱
3、“菊”和牡丹分别有 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 什么先写它们?
菊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为了起衬托作用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 么“菊”和“牡丹”分别 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 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 呢?
菊
隐逸者 惜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 ——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仪态端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 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2、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 是怎样的?
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
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 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 子。唉,对于菊花的爱 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 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 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 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 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二、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 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 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 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 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 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 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 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 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 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啊。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 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 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C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
2、香远益清( A ) A、更加
B、有意 C、益处
3、亭亭净植(
B
)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5、花之隐逸者也( A、隐居 B、隐藏 C、逃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 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周敦颐
爱莲说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 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 么品格?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A)
6、花之君子者也(
)
A、品德高A 尚的人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
7、陶后鲜有闻(
C
)
A、新鲜
B、鲜艳
C、很少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9、水陆草木之花( A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
第一段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