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女性主义翻译诗学的本土化策略

合集下载

女性主义译论视角下的张爱玲《海上花》英译研究

女性主义译论视角下的张爱玲《海上花》英译研究

摘要 : 张爱玲在文学写作方面的 造诣众人皆知' 曾_度在 国晦掀起一股 张热” 然而 , 张娴 热的外语能力在翻译领域 的造诣相 比之 下却略显 落寞, 对其翻译 领域 的研究 劣有人 闯津 。本文 立足女 性主义翻译 理论视 角 西显女性主体性意识、 从 打破 两元对
关 :主 论张 海 孝j 键女 曼 爱 蓥》 性义 玲《花 译 上 。
少 . 究 的侧 重 点 与 角 度 各 异 研
女性 主义译 者坦率 宣称 翻译 就是 重写 , 是创 造 , 就 并用 种
马 若 飞 (0 6 :2 7 ) 论 了翻 译 视 阈 中的 张 爱 玲 与 《 上 种 手 段 凸 显 女 性 在 文 本 中 的 地 位 . 女 性 在 语 言 中 “ 见 ” 从 20 a — 6讨 7 海 让 可 .
3、 性 主 义 译 论 视 角 下 的 张 爱 玲 《 上 花 》 译 探 析 女 海 英 在 女 性 主义 翻 译 角 度 上 . 爱 玲 的 翻 译 与 女 性 主 义 译 论 有 张
重 合 之 处 , 面从 女 性 主 体 性 意 识 、 元 模 式 及 翻 译 策 略 三 个 下 两 可 以 窥 见 译 者 敏 锐 的 翻 译 前 瞻 性 及 非 凡 的 翻 译 才 华 31凸显 女 性 主 体 性 意 识 .
花 》 综 述 并 引 用 了海 上 花 英 译 中 几 处 闪光 点 , 笔 墨 叙 述 《 , 重 海 而 使 女 性 在 真 实 世 界 中被 “ 见 ” 被 “ 见 ”Fo w 2 0 : ) 听 和 看 (It , 0 5 3 。 o 海 原 张 上 花 》 吴 语 到 国 语 的 翻 译 : 还 从 雅 各 布 森 所 定 义 的 语 际 翻 《 上 花 》 作 文 本 中 的 主 角是 自主 自为 的 独 立 女 性 , 爱 玲 在 从 他 海 译 和 语 内 翻 译 两 个 层 面 来 论 析 张 爱 玲 对 《 上 花 》 翻 译 ( 若 《 上 花 》 译 在 对 众 多 人 物 海 的 马 张 尤 飞 ,0 6 : — 1 ; 外 , 勤 (0 75 — 7 从 《 上 花 》 语 和 的刻 画 翻 译 上 . 尝 试 着 去 确 立 女 性 的 主 体 . 其 是 女 性 的语 2 0 b3 4 ) 另 8 黄 2 0 :4 5 ) 海 国 神 具 英 语 翻 译 中 所 使 用 的 翻 译 策 略 的分 析 , 明归 化 和 异 化 互 补 并 言 、 态 等 等 . 有 一 定 的 特 色 。 说 例 ( ) 见一 半老娘 姨 , 手提水 铫 子 , 手 托两 盒烟 膏 , 1只 一 一 用 对 于跨 文 化 交 流 的 重 要 性 : 吉 荣 (0 7 0 5 ) 从 自译 的 陈 20: —5 则 5 角 度 分 析 张 爱 玲 译 本 的 翻译 策 略 。

张爱玲《老人与海》译本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探究

张爱玲《老人与海》译本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探究

张爱玲《老人与海》译本中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探究作者:张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0期摘要:为了消除翻译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强调女性地位,张爱玲在其所译《老人与海》中运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

本文从增补、加写前言、劫持三个方面举例论证了张爱玲在译本中是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从而呈现一个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译本。

关键词:张爱玲;《老人与海》;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作者简介:张娇(1992-),女,吉林长春人,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2一.张爱玲与《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一部力作。

该小说讲述了一位老渔人与一条大鱼在海上奋勇搏斗的故事,展现了老人对命运不屈服的抗争精神。

海明威的语言显示着简洁刚毅的男性话语特征,流露出对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的颂扬。

张爱玲不仅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位优秀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女性翻译家。

由于童年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女性主义思想影响着她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的风格。

张爱玲这样一位充满女性主义色彩的翻译家是如何翻译《老人与海》这部充满男性主义色彩的作品呢?本文将探讨张爱玲译本《老人与海》中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并总结出译本中所使用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

二.女性主义翻译策略自上世纪60年代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在西方兴起,“女性主义”这一概念逐渐在社会上得到人们的关注,女性主义思想也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甚至影响到文学和翻译领域。

一些女性主义翻译者发现在文学翻译领域中确实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因此,女性主义翻译者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翻译技巧,意在通过自己的翻译行为和翻译风格,让人们注意到文学翻译领域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引起社会重视,从而能够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女性主义翻译家西蒙曾提出“妇女的解放首先是从语言中获得解放”[4](P386)的观点,使女性主义者意识到语言才是打破性别歧视的一把利器,所以女性主义翻译家将翻译活动当做一片沃土,以语言为载体,来宣扬她们的女性主义观。

女性主义在翻译中的干涉策略——以张爱玲翻译个案研究

女性主义在翻译中的干涉策略——以张爱玲翻译个案研究
女性主义在翻 译 中的干涉策略
以张爱玲翻译个案研 究
3 1 5 8 0 0 宁波职 业技 术 学院【 摘源自浙 江 宁波潘余 洁
加 她 认 为 原 文 中 遗 失 的 内容 或 隐 含 的意 义 。
要】 女性 主义翻译理论 强调 了译 性 主义 于译文来 提倡 男女平等,她们 常带有 明确 的、叛逆 的政治 目的,通常采用激进 直 接的翻译手段 来体现 其主体性。相 比之下, “ 忠实”的翻译标准。通过 中西对 比,探 索 中国女性 主义相对 而言,翻译策略较 为柔 和 中国女性 主义译者的特点 ,了解女性主义翻 和保守。二者的差异很大程度取决于所处 的 译理论 的本土化情 况。本文选取 张爱玲 的译 社会文化环境不同。 3 . 缺 乏 政 治 野 心 作 为研 究对象,从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角度 , 探 索译作 中所流露的女性意识,以及文本 中 女性 主义与政治紧密结合。中 国女性虽 采 用 的女 性 主 义 翻译 策略 。 然经历了几次大革命 ,例如五 四运动和新 民 【 关键词 】 女性主 义翻译理论 ;中国女 主革命 等 ,女性的社会和经济地位都得到 了 性 主 义译 者 ;翻 译策 略 ;张 爱玲 提高,但女性 只是作 为革命的参与者而不是 主导者。故 此 ,中国女性 对于政治普遍缺乏 在 十九世纪末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随着 热情和野心。当女性 主义翻译理论引入到 中 女性主义运动浪潮 的发展 而醒 目登 场。译 者 国,女性 主义 翻译者 也没完全意识到翻译可 作 为翻译活动 的中心 ,其主体性意识对译作 以作 为争 取男女平等和推翻男权社会的有力 的影响不可忽视。它强调了译者的女性身份 , 武器。 将 译者的性别 因素引入研究 范围,提倡译者 三 、张爱玲译作 中的女性主义个案研究 对翻译文本从女性主义的价值观进行再创造 。 张爱玲 ,一位能娴熟使用 双语创作 和翻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 译 的文 学家,在 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和翻译 史 更是 2 o 世纪杰出的中国女性主义译者的先驱 。 上都举足轻重 。作为 中国女性 主义译 者的典 本 文拟从女性 主义翻译的角度上 ,对张爱玲 型代表 ,她的翻译活动充分体 现了上述 中国 的译作 进行个案分析 ,研究其女性主义 翻译 女性 主义译 者的特点。因此,近年来 国内对 的策 略。以此体 现女性主义翻译不是对原文 其 翻译活动 的研究热 也逐渐形成。她 的译 作 不仅延续 了张氏小说 古典、细腻的美感 ,更 的破坏 , 而是拓展和探索 。 女性 主义 翻 译 理 论 灵活含 蓄地对文 本进 行干涉和改写 ,使 之独 女 性 主 义 翻译 理 论 的形 成 是 女 性 主 义 者 具 中国女性主义 翻译特 色。她 的译作 明显体 将 文化 政治上的权利斗争渗透到文学研究领 现 了著 名 女 性 主义 翻译 者 费洛 图定 义 的 三种 域 ,并通过长 时间和大量的翻译实践 ,最终 实践方式 ,即前言和注脚 ,增补和劫持。 将女性主义运动和翻译 活动有机结合 的产物。 1 .前 言和 注脚 前 言和注脚是被一般译者用来表述原作 它实质 上是女性对政治、文化、社 会等各领 域存在 的性别 歧视的一种反击 ,是对当时父 者 的意 图和解释将采 用的翻译策略。此外 , 权统治 的叛逆 。父权制度很 大程度压制了女 女性主义翻译者将之认为表达译者 自 身感受 性 的语言 和思想的表达。因此 ,女性主义翻 的有效途径。她们可 以在前言和注脚处解释 译者认为女性应用女性 的语 言来表述 自身的 选择此翻译作品 的原 因以及翻译过程 中的经 价值观 、人生观 和世界 观,以此体 现性别差 历。前言和注脚是最常用的干预策略来体现 异 和平 等。女性 主义 译者尝试用新词汇 、新 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意识。 拼写方法 、新语法结 构、新 映像 和隐喻力图 张爱 玲创作和翻译 了大量作 品,但是却 摆脱父权语 言的压 制。女性 主义翻译者在翻 只给三部译作写过前 言, 《 老人与海 》就是 译过程 中吸纳了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等大 其中一部。张爱玲在前言中提到了对此作 品 量语言理论 意识,并从 中汲取营养 ,形成 了 的喜爱 ,对翻译效果和读者反应 的担 心,最 s e e m 0 r e h o p e o f o u r i t me s ”。 独具特色 的理论体 系,拓宽 了翻译 学研究范 后 她 希望 人 们 “ 围。 她的期盼可 以有两种理解 :① 当时旧 中国仍 存 在很多的弊端和 困难 ,但是人们应该对未 二 、中国女性主义译者的特征 相 比西方女性主义 翻译理 论盛行风潮 , 来充满希望;②女性在当时仍处在社会低层 , 其在中国兴起始于上世纪 8 0 年代 ,之后深深 生活疾苦。她鼓励女性为 自己的命运而 战。 影响 了我 国的翻译领域 。不像 西方 的女性 主 此 外,她在 前言中还解释到这书不单为男性 义译者迫切期望推 翻父权 主义,中国女性 主 翻译 ,书 中老人 的毅力 是男人 和女人应该都 义译者具有 自身的特点 。 可 以具备的。她 想通过此书鼓 励男人和女人 都 要磨练 自己 ,坚持不懈。这都体现了其对 1 .受传统翻译理念 的深刻影响 杰 出中国女性主义译者朱虹 曾提 到中国 建立男女平等社会 的期待 。 2 . 增 补 这样的大 国,但有关 国内女性 主义 翻译情 况 的调查却寥寥无几 。在 中国一 个信奉传统 , 它是弥补两种语 言间差异 的一种干预行 赞扬含蓄 的国度 ,人们对待新事物 总是小 心 为 ,也被定义为 弥补在 翻译 过程中原文特色 谨慎 ,故此 ,翻译者更倾 向于保 留传 统的翻 消失的一种翻译技巧。通过使用与原文内容 译理念 ,遵循 “ 忠实”的原则 。 相 似的 目的语表达方式来达到原文的文学效 果 。女性 主义 翻译 理论中的增补,常常用来 2 . 有意或无意识地表现女性主义 西方 女性主义翻译者通过植入强 烈的女 补偿性别差异。张爱玲 在翻译 中会有意地增

海内外对张爱玲的翻译的研究——现状、问题和思考

海内外对张爱玲的翻译的研究——现状、问题和思考

海内外对张爱玲的翻译的研究——现状、问题和思考王晓莺【摘要】长期以来,张爱玲的译者身份为其文名所掩;海内外学界对张爱玲的翻译也经历一个迂回的过程.文章从张爱玲的翻译语言与策略、译作的考掘、对张爱玲翻译的理论解读及其语料库研究概述了海内外学术界对张爱玲的翻译的研究现状,认为其中存在三个问题.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对此进行三个方面的思考:首先,笔者认为研究者应秉持中立客观的研究态度;其次,笔者认为应把张爱玲翻译因缘置于翻译文化史的大视野下分析,思考现有翻译议题与研究方法,给予当今翻译研究以有益启示;最后,笔者认为张爱玲的翻译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翻译资源,尤其可供我们进行理论提炼与转化.【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6页(P131-136)【关键词】海内外研究;张爱玲的翻译;现状;倾向;思考【作者】王晓莺【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一、引言译者是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另一重要文化身份,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张爱玲译者身份长期处于学界的研究视域之外,并不为人所知。

1970年代之前,国内外学界没有任何提及张爱玲翻译的研究,1970年代以后,美国汉学界部分现代文学研究开始留意到她的翻译,但该类研究成果比较分散。

真正着力于张爱玲翻译的研究始于2000年之后的国内学术界。

2000年之前,国内学界没有任何提及张爱玲翻译的研究。

从2000年开始,国内研究界开始关注张爱玲的翻译,从最早提及此议题的论文(刘唯荣,2001)开始,张爱玲的译者身份逐渐为国内学界所知。

2010年前后到现今,张爱玲的翻译成为国内翻译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此时出现了大量论述张爱玲翻译的论著和论文。

可以说,国内外学界对张爱玲的翻译的研究经历一个迂回、由边缘渐进中心的过程。

笔者认为,国内外学界对张爱玲翻译的研究折射出当今翻译研究的发展轨迹和倾向,涉及现代翻译史的书写、翻译理论的边界、翻译研究的新课题等重要议题。

从女性主义译论视角看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

从女性主义译论视角看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

从女性主义译论视角看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作者:魏娟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8期摘要:2012年,中国大陆市场上首次发行了张爱玲译本的《老人与海》,该译本的女性风格使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翻译理论的研究中,对于女性翻译风格的研究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叠词、颜色词、拟声词等一些女性专用的词语对翻译风格进行探讨,或许能够使得对女性翻译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张爱玲《老人与海》女性译风引言张爱玲是我国20世纪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家,她拥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她曾经被《纽约书评》认为是跟巴尔扎克、契诃夫等文学家拥有同样成就的作家。

正是由于张爱玲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关注度太高,因此,人们往往忽视了她的翻译成果,她不仅有很多的自译作品,同时也翻译过许多优秀的国外名著。

《老人与海》在国内有很多不同的翻译版本,然而,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却鲜为人知。

一、翻译作品中流露出女性的情感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作者刻画的是一个不屈不饶、在逆境中勇猛前行的硬汉形象,老人不仅坚韧,同时感情丰富,文中作者对于老人的内心活动描写较多,同时也描述了老人与小孩子们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他硬汉有柔情的一面。

正是这样一个丰满立体的形象,增加了翻译中对其重新塑造的难度。

通过分析对比不同的翻译版本,我们发现,在张爱玲翻译的版本中,更多地体现出了女性的词汇和句式。

这种不经意间的女性化翻译特征,让小说读起来更加柔情,不仅呈现出一个硬汉的形象,更体现出了硬汉的柔情一面,因此,老人的形象更加丰满。

张爱玲的女性身份跟老人的硬汉形象并没有矛盾,反而在译本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二、译文中叠词的使用(一)叠词符合女性表达的需求叠词,顾名思义,是词以重叠形式出现,由于叠词的语言特性跟女性的语言特色有相似的地方,因此,很多女性在语言的使用上喜欢使用叠词。

叠词的使用,不仅可以使语句具有加强或者减缓语气的作用,而且还增加了节奏感,使得语言阅读起来更加婉转,优美。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张爱玲自译作品研究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张爱玲自译作品研究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张爱玲自译作品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张爱玲自译作品研究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批评界引起广泛关注,而且也受到了国际间的高度评价。

然而,在她的成名之后,她自己选择了自我翻译自己的作品,并积极参与自己作品的翻译工作。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张爱玲的自译作品,探究她为何选择自我翻译,以及自我翻译对她自己的作品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贡献。

一、自我翻译的动机张爱玲自我翻译的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爱玲的语言背景和生活经历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文化背景复杂多样的家庭,其父母均受过西方教育,她自己也在年轻时期移居美国,接受了广阔的文化熏陶。

这样的背景使得张爱玲拥有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同时也给她带来了语言上的困扰。

在她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她对词汇的重视和塑造力的追求,这也是她自我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

她希望在翻译中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尽可能地保存原作的美感和完整性。

2. 翻译市场和读者的考虑张爱玲是一名专业的作者和翻译家,她非常了解翻译市场的需求和读者的口味。

她自我翻译的一个动机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并获得更好的市场反馈。

同时她也知道,自己翻译自己的作品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空间,可以在保证原作精神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改编和改写。

3.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张爱玲并没有直接谈论女性主义的话题。

然而,在她的作品中,女性的角色和地位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自我翻译可以使她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写作和表达,也可以是她对女性主义意识的一种表达和探寻。

二、自我翻译的影响张爱玲的自我翻译对于她自己的作品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翻译形式的创新张爱玲的自我翻译不仅是在内容上进行了尽可能的还原和重构,还对翻译形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她尝试将原作的语言特点和美感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将原著的节奏和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浅谈女性主义翻译观在文学翻译中的介入

浅谈女性主义翻译观在文学翻译中的介入
首先 , 致力 于 消除 翻译 语 言 中的性别 歧视 。 女性 主义 翻
造诣世人皆知 , 但是其娴熟的外语能力却鲜有人论津。 她曾 翻译过 《 老人与海 》 、 《 睡谷的传说 》 等外文作品,以及 自己 的一些 文学 作 品 。 知名的有张爱玲用近 1 8年时间翻译了清朝著作 《 海上 花》 , 张爱玲对其进行过国语注释以及英文翻译。“ 职场”与 名利场的手段与倾轧 ,“ 人生”这场销售,女性情感与生存 的冲突,“ 移民城市 ”与 “ 转型社会”之下 的个体处境…… 《 海上花 》 原作文本 中的主角是 自主 自立的女性 , 张爱玲在 译本中凸显女性 主体意识 主要体现在对众多人 物的刻画翻 译中, 尝试着去确立女性的主体地位 , 尤其是对于女性 的语 言、神态等等 , 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女性化语言风格典型 特征 为 : 多用 短句 ,爱用 疑 问句 、感 叹句 。张爱玲 的译 文 中 也考 虑到 了这 一点 , 通过 对译 文语 言 的选择 ,以及 增 补策 略 来 达到表 现女 性 主义 意识 的 目的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4 8 1 0( 2 0 1 3) 0 9 —0 0 3 6 —0 2
译 策 略 中 ,“ 增 补 ”是 为弥 补语 言 间的差 异 ,创 造性 地对 文
引 言
女性 主 义思 潮起 源 于 l 8世 纪 的 自由女性 主义 ( 1 i b e r a l f e mi n i s m) ,到了 2 0世纪 6 0年代 ,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逐
t h u mp , t h u mp , t h u mp.
译理论家们进行了大量丰富的翻译实践 , 同时作 出了理论贡 献。比较典型的有哈沃德在其圣经译本前言中写道 :“ 在这 个译本 中我使用了一切可能 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来使女性 主义能够在语言中体现。 ”她们主张要用各种翻译策略彰显 女性在文本 中的地位 ,让女性的声音在语言中 “ 可见” ,打 破男权语言的成规 ,使女性话语权得到释放。 其次 , 对传统翻译理论所倡导的忠实标准进行颠覆 。 传 统译论中有关翻译标准的核心是 “ 信”或 “ 忠实” ,强调译 文对原作的绝对忠实。 女性 主义翻译理论家们则反对这一观 点, 她们提出 “ 妇弄” ( w o ma n h a n d l i n g) 文本 ,主张对文本 从女性的角度 以女性特有的方法进行操纵 , 大胆践行 自己的 理论宗 旨。翻译成为了知识和意义的再生。 这种再生和译者

女性主义视角下诗歌的翻译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诗歌的翻译研究

2532020年43期总第535期ENGLISH ON CAMPUS女性主义视角下诗歌的翻译研究文/魏宏珍女性主义,是以社会性别(差异)论为理论基础的。

五四时期,Feminism始传中国,其在中国的译法经历了由五四时期的“女权主义”到 20世纪 80 年代的“女性主义”的变迁,这一变迁透露了时代背景。

前者注重男女平权的政治意识,后者注重性别差异及文化意识。

女性主义的核心内容最初是反抗男权压迫,20世纪80年代后,拓展为反对一切文化霸权。

女性主义翻译观是从女性主义立场进行阐发的,而且其理论功用主要为女性服务。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女性主义视角,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发展同解构主义翻译观、后殖民主义翻译观、文化学派翻译观等翻译理论相互促进,对这些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女性主义翻译与中国诗歌翻译下面我们将运用对比和例证分析法,即比较女性翻译与男性翻译,并通过总结不同女性翻译的作品来找出女性翻译诗歌的特点。

我们选取冰心、杨绛、张爱玲和赵萝蕤四位女性翻译家带有女性主义翻译色彩的翻译案例进行分析,并与一些男性翻译家的译文进行比较,以探究女性主义翻译家诗歌翻译的风格和策略。

1.女性翻译家诗歌中的女性主义色彩。

1935年,赵萝蕤应邀翻译了艾略特(Eliot)的代表作《荒原》(The Waste Land ),后来又倾尽12年心血翻译了美国诗人惠特曼(Whitman)的代表作《草叶集》(Leaves of Grass )。

为了表彰其卓越贡献,芝加哥大学在百年校庆之际颁发给她“专业成就奖”。

《致一个普通妓女》的最后一句,赵萝蕤翻译为:“到时候再见,现在我对你用含有深义的一瞥表示敬意,以便你不会忘记我。

”楚图南译本为:“直到再见的时候,我以意味深长的一瞥向你致敬,因为你没有把我忘记。

”赵先生采用的“对”“以便”和楚先生的“以”“因为”分别显示了诗人的主动和妓女的主动, 赵先生的译文更显诗人对妓女的尊敬。

张爱玲《老人与海》译本中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运用

张爱玲《老人与海》译本中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运用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张爱玲《老人与海》译本中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运用袁媛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受译者主体身份的影响,张爱玲在译作中大量使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

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探讨张译本中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使用及其情感体现。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策略;译者主体性作者简介:袁媛(1989.11-),女,汉族,贵州省遵义市人,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116-01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倡导从女性立场出发对语言进行改造,运用新词汇、比喻等,或创造“文字游戏”来突出女性的地位,建立女性话语权。

佛洛图将女性翻译过程归纳为三个策略:增补、加写前言或脚注、“劫持”(Luise, 1997:69-70)。

本文以张爱玲译本《老人与海》为例,赏析译者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使用。

1、添加前言和注脚的策略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中,前言和脚注是译者添加来表明女性译者的意志以及生活背景。

在张译本中,译者运用加写前言的语言策略表达了女性主义思想。

前言写道“老渔人在他与海洋的搏斗中表现了可惊的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类应有的一种风度,一种气概”,这句话蕴含的意思是:尽管在我们的传统思维中总将男人视为超人,但是同样作为一名男人,老渔人身上所具备的毅力不仅仅只属于男人,而是一切人、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风度、一种气概。

在此,张爱玲将这种高贵的品质赋予了全人类,当然也包括女性,这是对那个时代的女性的一种高度赞美,是一种希望,正体现了译者的女性主义思想。

2、增补或者补偿策略增补或者补偿策略是对两种语言,即源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进行补偿。

该种策略的使用体现在女性主义译者在对有关性别问题的表达时采取增补原文的方式,补充原作者在性别意义上的不足或者是歧视的表达方法,以此唤醒读者对性别歧视的漠视,并呼吁人们注重男女平等。

并且在翻译过程中,将自己的性别立场和信仰置入译文之中。

张爱玲译作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张爱玲译作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张爱玲译作中的女性主义分析作者:陈子明钟涛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摘要: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名重要的女性作家,有着非常强的女性意识,在她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

本文拟从张爱玲对文本选择及自译作品的分析阐释其译作中的女性主义,得出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不仅体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在其翻译作品中也处处呈现。

关键词:性别;女性主义;张爱玲译作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17-02一、引言张爱玲,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引来海内外许多知名学者们的关注。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研究者们关注的最多的就数她的女性意识,发现在其文学作品中体现了很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

她的文学创作基本上都逃脱不了女人与婚姻,一面阐释了当时的环境下女人的生存状态,更着力的是她塑造了一个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

在《谈女人》中,张列举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环境中的独特地位。

“在任何文化阶段中,女人还是女人,男子偏于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女人是最普遍的,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繁殖。

女人把人类飞越太空的灵智栓在踏实的根桩上。

”由此可见,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应该列入研究首位。

二、张爱玲译文中的女性主义分析百年来,中国女性到底怎样认识“自我”的呢?超稳定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致使中国女性长期地丧失主体性、主体意识;女作家对女性自我的寻找,也因为高度集中的政治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遏制,常常难以实现。

然而,艰难前行的女性叙事,还是留下了多向度的女性自我探索的轨迹。

其间充溢着女性对独立、自由、解放的渴求,充溢着对自己内在、潜力的探究;也充溢着对生命欲望的表述愿望,以及发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欣喜与沉思。

也许,这些正是女性自我建设的一块基石。

(一)张爱玲翻译文本的选择分析张爱玲翻译的作品有《谑而虐》、海明威《老人与海》、玛·金·罗琳斯《鹿苑长春》《爱默生选集》、华盛顿·欧文《睡谷的传说》、《海上花列传》、《怨女》、《金锁记》等。

《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词汇层面的女性译风评析

《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词汇层面的女性译风评析

《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词汇层面的女性译风评析宋颖【摘要】《老人与海》的张爱玲译本于2012年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市场,其女性译语风格是构成该译本独特魅力的元素之一。

其女性译风中的语言特点在译学研究领域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从叠词、颜色词、拟声词和"女性专用"词四个方面来探讨将可丰富这一方面的研究。

%Eileen Chang' s Version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which appeared in the 1950s,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Mainland China in 2012. One aspect of its unique charm lies in its female translator' s style. As for this version, the study of its female translator' s language style leaves much to be improved. Evaluating and Analyzing Chang' s female sty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sage of reduplication phrase, color name, onomatopoetic word and "women' s" term can be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study and appreciation of Chang' s translation.【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6【总页数】5页(P106-110)【关键词】张爱玲;《老人与海》;女性译风;词汇【作者】宋颖【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46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至今相继有张爱玲、余光中、海观、吴劳、黄源深等译者的多个中译本,其中最早面世的张爱玲译本创作于既无现成译本参照借鉴,又无先进翻译理论指导的20世纪50年代,无疑深具开创性意义。

从女性主义翻译看张爱玲《怨女》的自译

从女性主义翻译看张爱玲《怨女》的自译
二 、张 爱玲 与 《 怨女 》
上层 的姚 家 的生 活 中 ,不惜 改 变 自己的原 来 的生 活 习惯 ,涂 上 了
张 爱玲 作 为一 名 出色 的双 语 作家 ,其 中文作 品 备受 推 崇 ,国 代表 北方 人 的胭 脂 ,开 始 按照 夫家 的 生活 习惯 生 活 ,甚 至在 老 太 内外 学 者 也对 其作 品 有 了深刻 而 又广 泛 的研 究 。然 而对 其翻 译 作 太死 后 ,仍 旧保 留着 北 方 人 的生活 习 惯 ,最终 通 过获 取 一定 的 社
而在T h e R o u g e o f t h e N o r t h 的前 言 中 对 《 怨 女 》这 一
of T he R ou ge o f t h e No rt h, Y ua n— n v, i S i n m an y wa ys mo r e s u gg e st i v e o f Yi n di ’ S s t at e . T he Ch i ne s e c h a ra c te r y u a n d e no t es s uc h me a ni n gs as e mbi t t e re d ,
三、 《 怨女 》 自译 中的 女性 主义翻 译特 点
1 . 题 目侧重 点不 同
者 ,张爱玲 总在 细节之处让女性拥有更 多的话语权 。本 文通过比较对 照张 爱玲 的 《 怨女 》 中英文版探 讨女性 主义翻译观在 自译 中的体现。
关键 词 :女性 主 义 ; 自译 ;张 爱玲
在 命 题 时 ,张 爱 玲 通 常 在 题 目中 即 点 明小 说 的主 题 。张 爱
字 :T h e f a c e p o w d e r o f s o u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 , T h e r o u g e o f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张爱玲译作中的译者主体性的开题报告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张爱玲译作中的译者主体性的开题报告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看张爱玲译作中的译者主体性的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作品传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语、法语、日语等,其中英语译本尤为畅销。

然而,伴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翻译传统、翻译理论和审美习惯,张爱玲的译本在不同文化传播背景下也有着不同的译者主体性。

翻译的本质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翻译者作为文化间的中介者和桥梁,其文化素质、思维方式、审美趣味等因素必然影响着译作的译出结果。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者主体性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译作的性别意识表述及其在跨文化传播中呈现出的文化异化与遗失现象,同时也揭示着文化间的权力关系。

因此,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视角,研究张爱玲译作中的译者主体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旨在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参照,对张爱玲译作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探究,具体研究目标和内容如下:1、探究张爱玲译作的性别意识表述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异化与遗失现象,了解其中的译者主体性元素。

2、对比研究从不同文化背景翻译张爱玲作品的译者在处理女性主题和性别问题方面的差异,揭示文化间的权力关系。

3、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研究张爱玲译作中的译者主体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将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法,以张爱玲作品的英语和法语译本为主要研究材料,探究其中的性别意识表述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异化与遗失现象,深入剖析其中的译者主体性元素。

在此基础上,还将对比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者在处理女性主题和性别问题方面的差异,揭示文化间的权力关系,同时使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参考,探讨其在研究张爱玲译作中的译者主体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文一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

第二章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概述,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概念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在研究张爱玲译作中的译者主体性方面的研究方法和价值。

浅谈张爱玲作品三大特色

浅谈张爱玲作品三大特色

浅谈张爱玲作品三大特色内容提要: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显见的卓越女性作家,她以独特而清晰的思维和犀利而细腻笔触写下了许多作品,影响着后世的人们。

纵观张的小说,不难发现她的作品所具备的“对照思想"、“唯美主义”以及“女性本位主义”三大特色。

关键词:张爱玲对照思想唯美主义女性本位主义张爱玲是我国现代史上卓越的女性作家。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封建家族。

父亲是旧社会的纨绔子弟,母亲和姑姑却是崇尚西方文明的新女性。

童年的不幸以及父母双方不同思想观念的冲击使得张爱玲自幼产生出强烈的逆反心理.1939年,她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伦敦大学远东区的考试,却因为战争改于香港大学就读。

在香港的三年,张爱玲的才情得以自由发挥,香港东西方文化交汇却不调和的色彩和情调给了张爱玲日后的创作无限的刺激和启发.1942年,张爱玲回到了故乡上海,以在《紫罗兰》月刊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为起点,开始了她职业作家的生涯。

张爱玲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学财富,除了小说、散文之外,她还也致力于英文写作、剧本创作,她也是中国早期的影评家之一。

晚年的张爱玲还致力于《红楼梦》的考证以及《海上花列传》的译注。

1995年9月,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逝世,时年75岁。

她笔耕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中短篇小说多收录于小说集《传奇》,之后还出版了《半生缘》(由《十八春》改写)、《怨女》(由《金锁记》改写)、《小团圆》,散文多收录于散文集《流言》。

除此之外,还有论著《红楼梦魇》,方言小说译本《海上花开》、《海上花落》以及类似自传的《对照记》。

张爱玲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在于她华美但又犀利的文字,更在于她异于其他作家的独特视角和风格。

她作品的背景多为香港和上海,她“熟悉日益金钱化的都市旧式大家庭的丑陋”①,于是用文字将这些纸醉金迷背后的千疮百孔揭露,同时向我们展示出人性黑暗与可怜的一面.“她所提供的,正是处在现代环境下依旧顽固存留的中国式封建心灵的文化错位。

从张爱玲小说分析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

从张爱玲小说分析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

文 明碰 撞 的年代 的问题 . 她一方 面受 到 中国父系文化 传统 下 之 地 , 结果 另使 她无法 再在 娘家这 一大 家庭容 身时 , 她便投
女性这 一附属 品 的影 响 。另外还 受到 2 O世 纪女性解 放思 潮 向了范柳原 这个 具有 经济实 力 , 看上 去又 “ 喜欢 ” 的男人 , 她
就 是女 性本质 ,同时具 有同情 与善 良等特 点的女性 原则 , 具 备 了善 良本质者 才是真正 可爱而健 康合理 的女性 。 建社会 封
二 、 爱 创 作 中 的 女 性 意 识 张
在 张爱玲 笔下 的女性 具有 传统 意识 中盲从 及 自贱 意识
导 致 了女 性本质 的变异 与失落 , 女性 的独立生存 意识 由于受 的反省 , 在她 描绘的女性形 象 中大部分 是封建社 会家庭 中的
主 义文学 理论 》 中提 出了妇女 解放 运动 , 面为 我们 这个 时 姻 。 从
代为争 取完美 的人类 生活所掀起 的各种 运动 的一部分 . 而 从 这 些女性 自己也有 的奋 斗过 . 有的也借 助 了法律 来保护 自己 , 但是 她们还 是逃 离不 了对婚姻 、 对男 人 的依 赖 , 比如 ,
米【 收稿 E期]0 2 0 - 4 l 2 1- 6 1 [ 作者简介 ] 孙荣 ( 9 4 ) , 1 7 一 女 四川省 汶川县人 , 毕业 于西华师范大学 中文 系 , 讲师 , 研究方向 : 现当代文学。
6 9
2 1 年 8月 02
第1 5卷 ・ 4期 第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妇女解 放运 动 中发展 起来 的女性主义 文学 , 通过文 学批评 派 的所写 的曼璐 , 以及在 《 四遗 事》 五 中的密斯 范等 等 , 她们 为 生 出西方妇 女解放运 动 。 在玛 丽. 伊格尔 顿所编写 的《 女权 了生活下 去 , 寄托 于找 到一个好 人家 , 都 找到 自己中意 的婚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张爱玲翻译文本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张爱玲翻译文本研究
透到人 文、 社会科 学诸领 域, 并且程度不 同地影响 了政治、 经济 、 社会生活的具体 实践。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于西方。 由于具体历 史文化差异 , 中国女性译 者表现 出不同与西方女性译者的翻译特 色。本文结合张爱玲的《 老人与海》 等翻译文本 来总结女性主 义 视 角下的翻译实践 , 突出 研 究女性主 义的语 言风格和情 感流露。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张爱玲翻译文本研究
谈 少 杰 ( 宁波大 学 外 语 学院 , 浙江 宁波 3 1 5 2 1 1 )
【 摘 要】 女性 的发现是 2 0 世 纪知 识界 最重要 的发 现之 一。 将处 于边缘 、 从属或潜伏状态的人类的一半 , 纳; 翻译特 色; 语言风格 ; 情感
句子貌似平淡 . 而是充满 了生命 的心酸 . 我不 知道青 年朋友能否体会 的到。” 海 明威 的“ 冰 山风格” 和“ 电报体” 的文字风格与张爱玲 自己一 2 O 世纪 6 0 年代 以来 . 作为西方妇 女运动和 民权运 动的伴侣 , “ 女 贯 推崇的“ 平淡近 自然 ” 的文风十分接近 因此张爱玲不难从海 明威 的 性学“ 在人文 、 社会科 学等领 域逐步走向深化。 女性学不仅将女性 纳入 “ 貌似平淡” 的句子 中读 出了“ 文字的迷人的韵节 ” 。 学术研究 的视野 . 而且从 女性 经验和立场出发对于既定的学说予 以检 视. 形成 了女性学 的相关研究 。那女 性文学就是其 中一类 重要 的研究 2 女性情感在译文 中的流露 方 向。 女性 文学研 究首先 在欧美 , 继而在亚洲 、 拉美 、 非洲各 国兴起 。 一 了解 张爱玲 身世的读者一定很 难想象把这么一 部充满阳刚之气 方面 . 清理女性在男性话语体 系中被讲 述 、 被再现的历史 , 质疑男性文 铁骨柔情 的作品和柔情似水婉约阴柔的女子结合起来 , 张爱玲长 于凄 学 中的女性形象 和女 性再 现的真实性 . 揭示 男性文学将女性天使化 和 然地诉说 女性的悲苦处境 . 以苍凉的眼光审视女性在不可逆转 的时代 妖女化 的二元倾 向. 批评 既定 的文学 准则 、 教育体制。另一方面 , 发掘 中的红尘 际遇 这样一个主要以描摹女性为 己任的女性作家来 翻译男 历史上被埋没被忽 略的女性 作家 他们大都有着 自己的翻译主张并付 性气 质浓烈 的《 老人与海》 , 实在是一次精 彩的碰撞 。但是张爱玲做到 诸于翻译实践 。女性必须用 自己的语 言 、 即一种基 于女性躯体本能 的 了. 张译本中时而穿插女性特有 的词汇或者句式 . 有 事出现于对话体 语言符号系统来 书写 。在 这种新 的话语 体系中 , 女性的主体意识得 以 中. 有 时则用 于描述老人 的动作场景。 这样一来 . 不 自觉的是女性 化译 凸显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旨在探讨女性主义 翻译在 翻译策 略上挖 掘文 文让读者读起来更柔和更 富于感情 . 老人 侠骨柔情 的硬汉形象更 为丰 学翻译 中的女性独特 的审美 价值 , 从 而实现男女平等的政治诉求 。2 0 满实在 . 令人 印象深刻 。 世纪 7 0 年代 中后期 , 在 巴斯 内特 、 勒 菲弗尔 、 张伯伦和西蒙的倡导下 , 例一 : “ F i s h, ” h e s a i d s o f t l y , a l o u d , “ 1 w i l l s t a y w i t h y o u u n t i l I m 西方 翻译理 论家 开始从 女性主 义话语理 论和差 异理念 出发 . 探 讨差

从女性主义译论视角看张爱玲《海上花》英译

从女性主义译论视角看张爱玲《海上花》英译

性 在 真 实 世 界 中被 “ 见 ” 被 “ 见 ”Foo 2 0 : ) 听 和 看 (l w, 0 53 。张 爱 玲 t 在 《 上 花 》 本 中 凸显 女性 主体 性 意 识 主 要 体 现 在 对 众 多 人 物 海 译 的 亥 画 翻 译 上 ,张 尝 试 着 去 确 立 女 性 的 主体 ,尤其 是 女性 的 语 4 言、 神态 等 等 。
语 言研 究
从女性主义译论视角看张爱玲《 海上花》 英译
黄敏 芝
( 江 财经 学 院 , 江 杭 州 30 1 ) 浙 浙 10 2
摘 要 : 爱玲 在 文 学 写作 方 面 的 造 诣 众 人 皆 知 , 一 度 在 国 张 曾
内掀 起 一 股 “ 热 ” 张 然 而 , 张娴 熬 的 外语 能 力 在 翻 译 领 域 酶 造 诣 嬲相 比之 下略 显 落 寞 , 对其 翻 译 领 域 的 研 究少 人 惩 津 。拳 文 透 过
例 ()只见一半 老娘姨 , 手提 水铫子 , 手托 两盒烟 膏 , 1: 一 一 蹭 上 楼 采 , 了 夺村 , 见 也说 遭 : 阿 唷 , 先 生嘿 , 们 只道 你 不 来 “ 张 我
除 、 人 物 形 象 的 亥 画 三 个 方 面 , 明 女 性 视 阕在 翻 译 过 程 中 是 对 《 说 如 何 凸 显 女性 身份 的 ,但 是 女 性 视 角 与 女 性 主 义 翻 泽 理 论 是 两 个 概 念 , 性 主 体 意 识 只 是女 性 主 义翻 译理 论 的 一 部 分 , 此 不 女 因
女 性 主 义 翻 译 理 论 翡视 角 审视 张 《 上 花 》 译 拳 , 期 获得 对 海 英
张 爱玲 翻 译 方 面 更 真 实 全 面 的认 识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以张爱玲的《老人与海》为例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以张爱玲的《老人与海》为例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①以张爱玲的‘老人与海“为例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王小雪摘要:张爱玲的译者身份很少受到关注,本文分析张爱玲在‘老人与海“中运用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探究其原因,揭示她的女性主义意识㊂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老人与海“;张爱玲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186(2019)3-0144-01张爱玲,作为一名享誉国内外的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一直受到很多读者的追捧㊂她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真实生活,这种超然的写作风格往往直抵读者的内心,让读者魂牵梦萦㊂然而,除了作家这个身份之外,人们对于张爱玲的译者身份却关注得很少㊂其实,张爱玲翻译了很多他人和自己的作品㊂在一些有关翻译史的专著中,对张的译作很少提及㊂她第一次进入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书籍是在2005年出版的‘中国翻译文学史“,书中对其陈述也非常简单㊂作为一名女性译者,张爱玲将自己的女性意识带入到她的翻译作品中,其译作中有明显的女性主义倾向,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㊂1 女性主义翻译女性主义翻译是女性主义思潮折射到翻译领域的产物㊂19世纪中期,在宗教典籍的翻译过程中,一些女性译者发现,宗教教义教规中有大量歧视女性的内容㊂于是,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一些 不忠实 于原文的策略㊂其目的是重新解读文本,消除性别歧视,争取女性话语权㊂在西方文化中,女性一直都是属于从属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㊂在翻译史中,长期强调原文和原作者的权威性,译者一直属于被动的地位,女性和翻译在各自的领域都处于边缘化地位㊂两者的结合,既为女性争取了话语权,又提高了译者的主体地位㊂2 张爱玲的‘老人与海“译本‘老人与海“是作家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被视作海明威的巅峰之作,也为他赢得了很多声誉,分别在1953年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大奖,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㊂该作品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㊂在中国,关于这本书的译本多达20多本㊂然而,张爱玲国内是第一个翻译‘老人与海“的译者㊂作为一名女性译者,她将自己的女性主义意识完美地体现在了她的译作之中㊂‘老人与海“是一部带有浓浓男性意识的作品㊂在张爱玲的译本中使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弱化了原作中的男性意识,表明了译者的女性观点,从而为读者们呈现出一个温情的硬汉形象㊂3 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老人与海“一向被视为男性意识主导的作品,张爱玲在自己的译本中将女性意识注入其中,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㊂译作中使用带有女性气质的表述,弱化男性特质,模糊男性形象,呈现出一个硬汉温柔的一面,从而显得形象更加完整㊂3.1 色彩词汇的使用女性对色彩有着高于男性的敏锐性,这一点很好地体现在张爱玲的译本中㊂在原作中,有很多对海洋㊁山和鱼的描写㊂原作中 bluewater 中的 blue 译成蓝色的水面, thetopofbluehills 被译成那青山的顶, bluebackofthefish 被译成那条鱼青色的脊背㊂在上述的三个例子里,原作中都是同样用了 blue 这一个词,而在译作中,张爱玲却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女性译者对色彩敏感的优势,将一个同样的单词译成蓝色和青色㊂此外,原作中 lightlavender 被译成淡紫色, paleviolet 被译成雪青色,精确地表达了色彩的多样性,对色彩词汇巧妙的翻译也是女性译者主体地位的一个体现㊂3.2 叠词的使用在张的译作中,使用了如 乖乖 甜甜 寥寥 这样的叠词,带有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㊂在老人与男孩的谈话的翻译中大量用到了叠词㊂这些叠词的使用很好地表达出老人的柔情㊂ Thenlivealongtimeandtakecareofyourself. 被译成那么你就活得长长的,好好地关心你自己㊂原作中,男孩是老人唯一的陪伴,他曾经跟老人一起打鱼,但由于老人收成一直不好,男孩被迫在父亲的安排下去了别处打鱼㊂男孩很喜欢并依恋老人,老人也如儿子一般对待男孩㊂ 长长 好好 的使用表达出了老人对男孩深深的爱㊂一个在大海中和风浪搏斗了一辈子的硬汉在面对男孩的时候自然地流露出丝丝温情㊂3.3 撰写前言在张爱玲‘老人与海“的译本里,译者自己撰写了序言㊂通过这种方式,译者可以更直接地表明自己对原作的理解,阐明翻译的目的,从而更好地表达译者的女性主义观点㊂在前言里,她提到老人在与海洋的搏斗中表现出的惊人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 一切人类应有的一种风度,一种气概 ㊂超人,通常被认为是男性的化身,而张爱玲却指出这种毅力不是超人的,是全人类的,不独属于男性,当然也包括女性㊂4 张爱玲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原因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和译者,张爱玲在其作品和译作中表现出女性意识不足为奇㊂追溯其根本原因,应该是由于她年幼时期深受家庭影响㊂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但到了她父亲那一代,已然家道中落㊂她的父亲是个典型的封建遗少,只顾自己享乐,从未把爱给过自己的儿女㊂她的母亲是个进步女青年,但也难逃封建包办婚姻㊂成婚以后夫妻双方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根本无法共同生活㊂在张爱玲四岁的时候,母亲丢下儿女远赴国外留学㊂所以,张爱玲的童年生活饱受孤独和寂寞的折磨㊂从小她就深知女性地位的低下,她渴望着向母亲一样,拥有独立和自由㊂她对女性主体地位的追求,对父权社会的抗争不但表现在她的小说中,也同样体现在了她的译作中㊂5 结语作为一本男性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了一个男性的世界,小说里充满男性形象和男性语言㊂尽管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和‘老人与海“中强烈的男性观念形成了冲突,但有着女性意识的译者,张爱玲捕捉到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缺失,用女性化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女性身份的存在㊂在遵从翻译忠实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不但没有改变原文的主旨,反而更好地展现出一位有着侠骨柔情的铮铮铁汉的形象,让读者难以忘怀㊂参考文献:[1]喻丽露.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7.[2]张爱玲.老人与海[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5.[3]魏娟.从女性主义译论视角看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J].语文建设,2014(08).作者简介:王小雪(1984-),女,汉族,安徽六安人,讲师,学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㊂441①基金项目:该论文为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探究译者主体性 以张爱玲作品为例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wky2018010)㊂。

张爱玲自译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干涉策略研究

张爱玲自译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干涉策略研究
三、 张爱 玲的女 性 意识 二、 女性 主义翻 译理 论 简 介 张爱玲 出生 于 中国社会新 旧交替 的多事之秋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的基础是 “ 译者主体性” . 但 曾就读于圣玛利亚女校 .自 幼深受其母黄素琼 和其
是却不同于一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一般 的译者主 姑姑张茂渊的影 响, 因此对女性素来怀有关切之情 体性研究关注不 同译者 的时代 、 文化 、 语言、 审美等 张爱玲在其少年习作 《 牧羊者素描》中有这样一段 因素 ,而女性主义译者尤其关注~个通常被遗漏 的 话 : 重要 因素——译者的性别意识 。女性 主义翻译理论 小姐虽然身高体重并不超常. 但任何人 站在她前都会感到 自己的渺小. 这是 因为她 在 性格 里 的深 湛智 慧和丰 富 经验 是 无 法从
能洞察人和事的锐利黑眼睛 整个看来. 她
的 面庞如 同古代 的雅 典娜 女神 像 ……
所 以将她 当成赔钱货 。一个正值妙龄 的女子被当成 商品而且是赔本的商品该是多么悲哀啊 然而这就
张爱玲在其另一篇少年习作《 心愿》 一文 中写道 是 旧社 会 大部 分 女 子 的真实 写 照 在 翻 译 这 句话 的 “ 她 们 将祈 求 上帝 帮 助 自己达到 目标 .成 为作 家 、 音 时 候 ,张 爱 玲 采 用 了 增 补 的 方 法 . “ w h a t t h e v c a l l

开始通常抱着对现实将译者、译本 以及女性划 为 声誉 , 她一生创作 了大量 的文学作品 . 然而她的翻译 低劣等级的不满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 以一种鲜 明 身份却很少有人 留意 孟 昭毅和李载道在其 于 2 0 0 5 的政治姿态介人学术研究 .期望为女性争取尊严与 年主编 的《 中国翻译 文学史 》 将 张爱玲 收录其 中 , 第 平等 .破除翻译研究和社会观念中常常存在的严重 次正式地将张爱玲翻译家地位确立起来 。 其实 . 张 性别歧视 的陈旧意识 女性主义译者主要主张 : 1 ) 翻 爱玲 自 幼就读于教会学校 .非常擅长英文并 翻译 了 译不仅仅是简单对原文的临摹 .而是文化介入和文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名重要的女性双语作家,张爱玲有着非常鲜明的女性主义倾向,这不仅体现在其文学作品中,也在她的翻译作品中呈现。

她将自己的众多作品翻译成相应中文或英文,形成了翻译界独特的自译现象。

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通过具体分析张爱玲自译作品中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应用:写前言或脚注,增补以及劫持,来探讨她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想。

标签: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自译翻译策略张爱玲20世纪80年代的翻译研究界曾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即“文化转向”。

翻译家们纷纷走出文本的空间,转而在新的视角下,充分认识到文化与翻译在本质上的相互关联性。

因此,作为文化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性别问题便自然而然地渗透进了翻译研究领域。

同时,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浪潮下,翻译与性别的结合更是大势所趋,从而促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性别视角。

作为我国著名的双语作家,张爱玲的写作经常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作为她文学贡献重要组成部分的翻译作品却似乎没有得到如她原创作品同等的重视。

事实上,张爱玲创作了大量的翻译作品,不仅有对他人作品的语际翻译,也有个人作品的自译。

通过对自身作品的翻译,她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及隐含的女性主义思想。

鉴于此,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入手,通过具体分析张爱玲的自译作品来探讨她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想。

一、女性翻译理论概述女性主义和翻译的结合有其历史源流和时代因素。

传统译论往往将原作和译作看作对立的两元,认为原作占主导地位,译作是派生的,属于从属地位。

这也正映射出男权社会中女性弱势受压迫的现象,产生了所谓的性别歧视的隐喻:译者是作者的侍女;女人是男人的侍女。

法国修辞学家梅纳日(Ménage)著名的双关“不忠的美人”(Les belles infidèles)更是一语道破了潜藏在西方译论中的双重歧视,也反映了在文学等级系统与社会等级体系中翻译与女人的劣等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6期 No.6,Nove mber2007 外国语J ou rna l of F oreign L anguages 总第172期General Serial No.172文章编号:1004-5139(2007)06-0050-07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论张爱玲女性主义翻译诗学的本土化策略陈吉荣1,张小朋2(1.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300071;2.北京科技大学外语系, 北京100083)摘 要:张爱玲的翻译成就一向为文名所掩,但是她的翻译也别具一格。

与西方激进的女性主义翻译相比,张爱玲的女性主义翻译诗学呈现出一种新面貌:不是戈达尔德那样强调极端的“妇占”理论,而是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男性象征秩序与女性书写之间的对话理论,而她对自己作品的往复翻译则表明了追求女性主体性体认的努力。

上述特点构成其女性主义翻译诗学的本土化策略。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主义翻译诗学;本土化策略On Eileen Chang’s Native Strategies i n Her Fem i n ist Translation PoeticsCHEN J i2rong1,ZHAN G X iao2peng2(1.Co ll ege o f Fo re i gn La nguage s,N a nka iU n i ve rs ity,Ti an ji n300071;2.S choo l o f Fo re i gn S tud i e s,U n i ve rs ity o f Sc i e nce and Techno l o gy,B e iji ng100083,C h i na)Abstract∶The achieve ments of Eileen Chang’s translati on are shielded by her literary creative pared with western radical fe m inist translati on theory,her translati on poetics takes initiatives in certain fields.Unlike the extre me woman2handling theory of Godard,hers takes a ne w l ook via a dial ogue bet w een past and p resent,and bet w een patriarchy syste m order and fe male writing style,and retranslating her own works is a struggle t o gain female subjectivity.The above traits constitute her native strategies in her fem inist translati on poetics.Key words∶Eileen Chang;fe m inist translati on poetics;native strategies引言自从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确认了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华语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历久不衰。

相比之下,张爱玲的英文创作尤其是她的翻译成就一向为文名所掩,其实她的翻译也独创一格,秉承了其文学创作中“张体”叙事与语言的特色,而她在翻译中体现的女性主义翻译诗学的本土化策略更值得关注。

关于张爱玲在翻译方面的成就,赵新宇的研究较为全面。

他把张爱玲的翻译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涵泳砥砺期、翻译实践期和精益求精期[1:11-14]。

其中关于张氏翻译的史学价值很有借鉴意义,但关于张氏翻译理论方面的研究只涉及“充分考虑目的语语境读者接受”和“对专有名词译法反复斟酌”[1: 14-15]两方面,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

诚然,如同张爱玲散文的路数难以归类一样,其翻译的风格似乎也很难确定。

因为张爱玲翻译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形式多样、文类杂多。

既有纯粹的翻译作品,也有一文两作的自译作品,既有小说、诗歌、散文,也有戏剧改编。

文类的复杂、原作者风格的迥异、翻译形式的多元化都增加了辨认译者风格的难度;而张爱玲本人的翻译体会相对而言不是很多,散布在译文的译后记、注释或者谈创作的散文杂记中。

因此,与文学史上彰显的“张体”相比,其翻译诗学似乎隐晦得多了。

但仔细品味其译作,还是有一脉相承的某些隐含的线索,这些线索或明或暗地05表明了译者有意与无意的翻译策略。

正是在译者迂回曲折地解读原文的过程中,我们领略到张爱玲独特的女性主义翻译诗学。

一、西方女性主义与张氏女性诗学的融合与分离“女性主义(Fem inis m)”内涵很复杂,牛津英语词典称其为“罕见”的术语,并将其定义为“女子特性”。

但是从19世纪末开始,女性主义越来越趋向于争取男女平等权利。

质言之,西方的女性主义重视关于性别差异在社会、文化、历史中的建构,努力恢复男性历史掩盖的女性的声音,表达在父权制之下女性的焦虑、挣扎和反向建构女性书写的意图。

虽然发展中国家的女性主义不如西方的旗帜鲜明、规模宏大,并且与西方相比起步较晚,但文学领域内女性主义书写的意图与努力同西方有许多相似之处。

张爱玲的创作尤其彰显特别的女性特色。

她在《谈女人》一文中写道:“男子偏于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女人是最普遍的,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繁殖”[2:157]。

“超人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与神不同。

超人是进取的,是一种生存的目标。

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2:157-158]。

很多学者都曾引用过这段话作为张氏诗学中女性主义的注脚。

我们也从中注意到张氏女性主义诗学与西方女性主义的融合之处,即“从本质主义的思考过渡到差异哲学的体认”[3:4]。

不过,与西方某些激进的女性主义不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虽然值得同情,但都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其多舛的命运至少在形式上部分地具有主体的选择性。

因此,张爱玲的笔下多是些“不彻底的人物”[2:260]。

与其说是人物的不彻底,不如说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是一种较之西方不激进、不彻底的女性主义。

在迂回、曲折的叙事里面,她用一种冷静的、超女性的语调坦陈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压抑处境,但并不欲指出明确的出路或给出斗争的途径。

她只是幽幽诉说真实的女性境况和心路历程,以其复杂、曲折、微妙的命运来书写各自的女性际遇。

出于对女性的认同,张爱玲的女性书写不同于西方的女性建构,她的深沉的视角含有对两性的观照,她的努力在于恢复真实的女性历史,是去蔽而非彻底解构的过程。

除此之外,张氏诗学中的女性主义还秉承某些传统。

她笔下的女性背后都有一个传统的背景做底子,其理想的归宿虽不明晰,却是在传统的框架之内获得某些改变与新生。

在矛盾与冲突中,张氏的女性诗学选择的是传统意识之下的疏离主义而非西方的建构主义。

她以重写、改写、分写、散写、合写等多元化的形式,以迂回、曲折的叙事,以几种语言的自由转换,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在创伤与希望之间往复,在逃避与回溯之间沉浮,深谙旧传统的痼疾与令人窒息的男权压抑,同时在回首时又流露出对传统的惆怅和依恋,完成了一个特别的女性主义的伤逝周期。

二、张氏女性主义翻译的本土化策略以女性主义为理论背景的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从一开始就对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念提出质疑,“极力提倡一种译者干预性的翻译实践,要求对翻译文本进行女性主义的创造”[4:36]。

具体表现为三种主要的翻译策略,即增补、加写前言与注脚和解释[5]。

还有些女性主义者在翻译中故意创造出新词以体现女性的性别差异。

比西方女性主义走得更远,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更强调二元对立,更具有价值判断的倾向性,其性别政治的色彩更浓———始终以冲击既定的性别秩序为目标。

在女性主义翻译忠于女性主义书写的意义上,张爱玲的翻译与西方译论有重合之处,她在翻译中的增补、删改与注释的运用很能说明问题。

但承袭了文学传统的张氏翻译并不故意突出二元对立,而是更为关注二者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交织,对经验的反省更为全面和温和,其女性主义翻译因此呈现出新的面貌,而其本土化策略更为引人注目。

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见其扼要:1.断续与缝合之美———女性写作与男性象征秩序的对话张爱玲的翻译语言,虽不如创作语言一般恣肆、洒脱,但其于细微之处流露的缜密之思,15仍然体现出“张体”叙事与语言的特色,并在不同的语境中,甚至是在语言的夹缝中发出女性的声音。

如前文所述,张氏的翻译诗学不是彻底颠覆性的解构主义,而是一种温和的女性主义。

总体来看,张爱玲的译作基本上忠实于原文,有些译作如欧文的《无头骑士》几乎是字字对译。

因此,尊重原文、尊重作者,并不要在翻译中抢着说话,是张爱玲一贯的翻译原则。

与西方女性主义翻译颠覆男性父权制话语,“试图动摇那些维持这种联系的权威结构”[6:1],从而“粗暴地妇占所译的语篇”[7:94]意图不同的是,张氏的翻译诗学更注重女性写作与男性象征秩序的对话,在不断与父权制话语的协调、参照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断续与缝合之美。

这种断续与缝合之美不同于其创作的“参差之美”,根本原因就是张氏翻译诗学中的女体含有某些不确定的因素,预留有一定的空白点,潜在的考虑父权话语与读者视域的二度融合,基础上的张氏女性翻译诗学选择在情节的破裂处小心剪裁与补缀就不难理解了。

翻译缝隙里的女体以低调的方式表达有分寸的、有节制的自己的声音,并不显得焦虑与突兀,反而见其婉约自然,从而使其断续与缝合之美多了深度与广度,在男性象征秩序内呈现出别样的和谐与完整。

仅以张爱玲心仪已久的《海上花列传》的翻译为例。

最初谈及与《海上花》的渊源时,张爱玲就提到了胡适的影响,她说:“《海上花》似乎是我父亲看了胡适的考证去买来的”[2: 70]。

又有一处提到:“直到去年我想译《海上花》,早几年不但可以请适之先生帮忙介绍”[2:74]。

而在翻译《海上花》的过程中,张爱玲删掉了书中诗词酒令的部分和书前的楔子。

从小说美学的角度考虑,这样的删节是有意义的。

中国古典小说脱不了以诗为正统的“影响的焦虑”[8],小说中夹杂诗词曲赋的情况很常见。

但“如果失之于滥,将一些游离于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之外的诗词韵语强行嵌入小说,那必将使作品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受到破坏,造成读者阅读上的障碍,同时也降低了小说的艺术品位”[9:180]。

张爱玲深谙古典小说美学的特质,她在国语本《海上花》“译者识”中写道:“我觉得尤其是几个《四书》‘酒令’是卡住现代读者的一个瓶颈———过去读书人《四书》全都滚瓜烂熟,这种文字游戏的趣味不幸是有时间性的,而又不像《红楼梦》里的酒令表达个性,有的还预言各人命运”[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