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本章知识整合学案-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素材 中图版必修2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归纳1、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2、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3、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知识梳理(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__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另外还有____________,人口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_________________,保障________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2)特点: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_______”。
(3)意义:帮助国家或地区制定_____________和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_______________。
2、人口问题(1)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引发严重的______________问题和环境问题。
3解决措施:(1)世界: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____________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_____________,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________的平等权利。
(2)各国:尊重______________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____________战略。
【问题探究】1、想一想,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2、思考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主要因素?及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3、讨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归纳总结】自己归纳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体系图。
1。
高中地理_第一章_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_第二节_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高一必修2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梯级目标导航学习目标应用资卿分析或團表規奥人口违務的原因L 掌振懲响入口迁移的主要阂素.础f±<?t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 •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2 •按照不同的标准,人口迁移有多种类型⑴按迁移时间长短:永久迁移、季节迁移。
(2) 按有无组织: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
(3) 按迁移规模:个人迁移、集体迁移。
(4) 按迁移意愿:自愿迁移、被迫迁移。
(5) 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3 •国际人口迁移(1) 新大陆发现以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旧大陆」大陆发现之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
(2)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外籍工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劳务输岀;国际难民________ 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4 .国内人口迁移(1) 历史上,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
(2) 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
(3)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有组织地移民。
(4) 改革开放前,由于国家实行严格限制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制度,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5)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区之间人口流动频繁,迁移规模加大,流向以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为主。
⑹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是发达地区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人穴建移飾空何形式.、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 •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2 •政治因素:往往表现为政治迫害、战争或国家有组织地大规模人口迁移3 •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是造成人口迁移的社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4 •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5. 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等都能引起人口迁移教材案例探究教材P l6思考:表。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整合 中图版必修2.
章末整合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材P4探索1.从“欧洲与中国人口增长的比较”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与欧洲人口增长的变动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欧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低,后来出现死亡率上升、人口负增长等状况;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较高,而且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征显著,经历了上升—下降—平稳下降的过程(1958~1961年例外)。
2.列表比较7(1)特点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从表中可以看出,1750~1940年间,世界发达国家的年均出生率和年均死亡率整体上呈下降状态,并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年均自然增长率在20世纪初以前上升,1900年后呈现波动变化,稍大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
②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750~1940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死亡率虽然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自然增长率波动上升。
(2)原因: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1750~1940年,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人口增长模式开始向“三低”型转变,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水平低,因而人口的出生率高、死亡率高。
教材P8读图这两幅图反映了各大洲不同时间段人口增长状况及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如下表所示:教材P 10 1.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始于1987年。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社会、经济、医疗水平、文化教育、宗教等因素。
3.目前中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稳定在较低水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状态。
因此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模式。
教材P 10 复习题1.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前)、近代(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现代(20世纪50年代新技术革命以来)。
古代人口增长缓慢,近代人口增长加速,现代人口急剧增长。
2.本题实践性很强,需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考查动手操作能力,可根据教材中国人口变动曲线图来绘制。
2015-2016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本章主要介绍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口与环境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是共同构成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前,世界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人口的发展、人口迁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介绍人口发展,重点阐述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地区差异。
第二节讲人口的迁移,主要说明了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讲述环境人口数量的制约因素,重点内容是“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增长模式1.世界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2)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3)工业革命后,欧美一些工业革命起步较早的国家首先出现持续增长的局面。
(4)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广大亚非国家和大洋洲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及分布(1)人口变动的原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2)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原因: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不同。
2.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大大超过发达国家。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
3.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属于“三低”模式,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高增长阶段,少数落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于“高高低”模式。
4.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三低”模式,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教材P10思考:1.始于1987年2.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3.“三低”模式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读图,完成1~2题。
1.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C)A.①B.②C.③D.④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中图版 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历年来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出生率=(年出生人口数/年平均总人口数)ⅹ1000‰死亡率=(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总人口数)ⅹ1000‰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注意: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增长的速度而非数量,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人口达到最大时是当该国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时)总结: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福利、文化教育水平、婚姻生育观念等。
三、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用来反映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统计图。
*注意:本节内容的题型多以读图表为主,如:三角图、柱状图、坐标曲线图、表格分析等,需掌握并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跨越行政界限(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旧大陆之间2)新大陆发现以后:人口迁移由旧大陆向新大陆、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原因:为了殖民扩张)3)二战后: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①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至发达国家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成为人口净迁出区,发达国家成为人口净迁入区)3、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4、人口迁移的影响补充:人口机械增长1.概念:人口机械增长是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迁入超过迁出而引起的增长。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 中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1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解读: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中国地图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既是人文地理的开始,也是从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是本章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从以上标准可以看出如下含义: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
2.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学生要学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规律及地区分布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探究原因。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教学过程:知识结构:1、人口增长趋势:持续性2、人口增长规律:阶段性(经历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三阶段)3、近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特点高低高型:工业化初期,出生率高,增长率>死亡率三低型:出生率低,增长率<死亡率,甚至<零过渡型:出生率接近三低型,增长率>死亡率【教学反思】[课堂练习] [课外练习]另附。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本章知识整合学案 中图版必修2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专题常见的人口统计图表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总结如下:1.坐标类图(1)柱状图。
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短柱对应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短柱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如下图所示。
(2)曲线图(折线图)。
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折线图中明显的转折点。
如下图所示。
(3)三角形统计图。
首先明确三边就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
然后,过图中的点沿各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作平行于各底边的线,并相交于对应边上(如图中A、B、C三点)。
最后读出各交点的数据,并检验其和是否为100%。
2.结构类图(1)扇形图和饼状图。
判读时,主要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
也可以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
(2)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①概念: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65岁及以上),下部代表少年儿童(0-14岁),中间为青壮年(15-64岁);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的数量或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②类型及特点:根据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类型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主要特点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金字塔形状►针对训练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
(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B)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人口金字塔底部较宽,新生人口较多,自然增长率较高,丙65岁及以上人口少于7%,为年轻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乙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差异。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地区分布。
(重难点)3.了解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及采取的相应人口政策。
(重点)4.学会阅读和分析人口增长的相关图表,依据图表分析人口增长的特点。
(重难点)[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世界人口增长阅读教材P4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过程阶段Ⅰ人口增长缓慢;阶段Ⅲ是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大洋洲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长。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1-1-2世界人口增长,据图分析:(1)世界人口增长缓慢的是哪一阶段?人口增长慢的原因是什么?(2)世界人口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3)你认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提示(1)工业革命前。
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自然灾害、战争和疾病的影响,食物匮乏及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人口的死亡率较高,因此自然增长率低。
(2)世界人口不断增长。
现代增长最快。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教材梳理2 人口增长模式阅读教材P4~P7前三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人口变动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
2.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的特点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3.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1)Ⅰ期是“高高低”模式①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②时间:工业革命以前。
③原因⎩⎪⎨⎪⎧ 自然灾害、战争和疾病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④分布: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2节人口
提示 (2)× (3)√
(1)×
国际旅游没有改变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发展快且经济发展水 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从而促进了第三
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 产业的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4)√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5)√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决定 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 2.了解二战后世界人口迁
移的特点及人口迁移的方向。
3. 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的几
4. 理解并掌握影
个阶段和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难点)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人口的迁入地 ( 或称移民的新定居地 ) ,箭尾方向为迁出地 ( 或称移民的原居住地 ) ,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导致人口迁 出的因素 ( 称为推力因素 ) 在于原居住地的不良条件,如自
然灾害、低工资、失业等,而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
素 ( 称为拉力因素 ) ,包括高工资、好学校、好的医疗条 件、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此外,影响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 地的因素还有费用、亲友、距离、性别、年龄、种族、语 言、教育、技能等(称为阻力因素)。
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3.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 C.北美洲 B.非洲 D.亚洲 )
解析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为三大
高一地理专题复习一: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中图版 知识精讲
高一地理专题复习一: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中图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专题复习一: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二. 具体内容: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
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增长______。
18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首先出现了______的局面;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______。
(人口不断增长比较缓慢人口持续增长增长幅度明显加大)2. 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第一种是“高低高”模式,其特点是______出生率、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第二种是______模式,其特点是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第三种是从______向______过渡模式。
(高低高“三低”低低低“高低高”“三低”)3. 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20世纪50年代后,______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______国家。
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______来源于发展中国家。
从各大洲来看,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也具有明显的______。
(发展中发达95% 地域差异)4.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______之外,改变其______的行为,即人口迁移。
(一定距离定居地)5.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按照不同的标准,人口迁移可分为多种。
例如_____;自发迁移,______;______;个人迁移,______;______,被迫迁移。
按照人口迁移的X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迁移和______迁移。
(永久迁移季节迁移有组织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国际人口国内人口)6.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①______之间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______;②______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③发展中国家______移民;④人口迁移______发生一些变化。
(外籍工人劳务输出国际难民优秀人才流向)7. 国内人口迁移:在国内人口迁移中,______间的人口迁移是一种主要迁移形式。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总结提升1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1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过渡②“三低”③空间④科技发展水平⑤开放程度⑥经济⑦生态环境[触摸高考]主题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 (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的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和图,完成(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 .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 .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解析:第(1)题,结论主要通过判读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线得出。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小于出生率,A 项错误;在各时间段中,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B 项错误;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 项错误;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以下上升至20‰以上,D 项正确。
第(2)题,通过对2010年的“三率”对比可知,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①是非洲,次高的②为亚洲,最低的④为欧洲,次低的③为北美洲。
答案:(1)D (2)C 主题升华正确判读和分析人口坐标统计图在有关人口统计的问题中,常会涉及以下几种图:①人口增长曲线、折线图,如图1;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如图2;②人口“三率”柱状图,如图3;③人口结构饼状(或扇形)图,如图4、图5;④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如图6;⑤人口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如图7;⑥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如图8等。
图1 非洲人口增长折线图(1950—2000年)图2 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3 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1995—2000年) 图4 世界各大洲平均净增长人口所占比例扇形图(1995—2000年)图5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2000年)图6 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1990年)图7 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图8 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其中③类图直接根据扇形面积的大小确定各量的比例即可,相对简单。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加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总结提升中图版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增加、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过渡②“三低”③空间④科技进展水平⑤开放程度⑥经济⑦生态环境[触摸高考]主题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的人口变化进程。
依照有关知识和图,完成(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转变进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诞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加率大体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加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结论要紧通过判读世界人口转变进程线得出。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小于诞生率,A项错误;在各时刻段中,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B项错误;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加率下降,C项错误;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加率由20‰以下上升至20‰以上,D项正确。
第(2)题,通过对2010年的“三率”对照可知,诞生率和自然增加率最高的①是非洲,次高的②为亚洲,最低的④为欧洲,次低的③为北美洲。
答案:(1)D (2)C主题升华正确判读和分析人口坐标统计图在有关人口统计的问题中,常会涉及以下几种图:①人口增加曲线、折线图,如图1;世界人口转变趋势图,如图2;②人口“三率”柱状图,如图3;③人口结构饼状(或扇形)图,如图4、图5;④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如图6;⑤人口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如图7;⑥人口增加动态统计图,如图8等。
图1 非洲人口增长折线图(1950—2000年)图2 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3 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柱状图(1995—2000年)图4 世界各大洲平均净增长人口所占比例扇形图(1995—2000年)图5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2000年)图6 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1990年)图7 我国人口年龄组成图图8 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加动态统计图其中③类图直接依照扇形面积的大小确信各量的比例即可,相对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专题常见的人口统计图表的类型、特点及判读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总结如下:1.坐标类图
(1)柱状图。
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一短柱对应的数值,然后进行不同短柱之间的数值对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如下图所示。
(2)曲线图(折线图)。
根据线状统计符号的大体走向,分析统计对象的量值随时间或空间连续变化的规律,要特别注意曲线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折线图中明显的转折点。
如下图所示。
(3)三角形统计图。
首先明确三边就是三个方向的坐标轴。
然后,过图中的点沿各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作平行于各底边的线,并相交于对应边上(如图中A、B、C三点)。
最后读出各交点的数据,并检验其和是否为100%。
2.结构类图
(1)扇形图和饼状图。
判读时,主要通过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
也可以比较各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
(2)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①概念: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65岁及以上),下部代表少年儿童(0-14岁),中间为青壮年(15-64岁);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的数量或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②类型及特点:根据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类型
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主要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
人口比重大
金字塔
形状
►针对训练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
(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B)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人口金字塔底部较宽,新生人口较多,自然增长率较高,丙65岁及以上人口少于7%,为年轻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乙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第(2)题,甲地人口增长快,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乙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接近4%,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丙地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为20%,65岁以上人口占5%左右,与人口合理容量没有相关性,丁地人口出现负增长,城市化发展后期,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