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思考

合集下载

中国海权意义与战略

中国海权意义与战略

国际海权竞争与国家安全战略——中国海权意义与战略海权,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海洋与国家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海洋而屹立。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约1.8万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我国还拥有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

海权紧密地联系着我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

一、海权的重要意义(1)海权对我国的经济意义海洋,是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战略空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地球的陆地资源不断被消耗,因此海洋资源显得特别重要。

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对海上通道有控制权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潜力和势头强劲。

中国也不例外,海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地位上升。

2010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5%以上,海洋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还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进口的主要通道。

我国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90%以上依赖海上运输。

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石油需求量将有3/4依靠进口。

总之,海权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海权对我国的政治意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的核心国家利益。

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

领水附随于领陆。

海洋属于领海,坚决捍卫海权,是捍卫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体现。

领土完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维护正当的海洋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为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海洋战略,致力于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从而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随着中国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中国海权得以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地国际政治地位和政治安全,提升我国国际事务影响力。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摘要:一、引言二、海权论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三、海权与国家利益的关联四、海权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五、我国海权发展的战略思考六、结论正文:海权论读后感500字近日,我阅读了著名军事家马汉的《海权论》,这部著作阐述了海权与国家兴衰、民族繁荣的密切关系,让我深感启发。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读后感想。

首先,海权论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马汉在书中指出,海权是指国家在海上拥有的力量,包括海军、海洋领土、海洋交通线等。

在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竞争已从陆地转向海洋,海洋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载体。

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掌握了国家发展的主动权。

其次,海权与国家利益的关联。

海权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拓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国家要实现繁荣富强,必须拥有强大的海权。

历史上,英国、德国等海洋强国凭借海上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积累财富,推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而一些内陆国家,如俄罗斯、中国等,也在努力发展海权,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海权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当前,我国海权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海上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周边海域领土争端尚未解决,海上安全压力不断增大;二是我国海军建设相对滞后,与世界一流海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三是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任务艰巨,需要加强海洋权益维护。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应积极应对,制定合理的海洋发展战略。

一方面,要加强海军建设,提高我国海上力量。

加强海军装备研发,提高海军作战能力,确保国家海上安全。

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维护海洋和平与稳定。

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海上领土争端,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

总之,海权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应充分认识发展海权的紧迫性,加强海上力量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同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海权,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富强。

从钓鱼岛谈我国海洋权益及海军的发展

从钓鱼岛谈我国海洋权益及海军的发展

认识海洋------从钓鱼岛谈我国海洋权益及海军的发展谈到认识海洋,首先进入我脑海的不是海洋资源也不是海洋污染及其保护,而是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自古以来就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而最近的闹得沸沸扬扬钓鱼岛事件又再次掀起人们对海洋权益的思考。

众所周知,钓鱼岛的战略价值非常巨大。

它不仅在于岛屿本身7平方公里的主权标志,而且在于其巨大的经济与军事价值。

正如鞠德源教授所说“怎么评价钓鱼岛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防安全的角度,我们都必须保卫钓鱼岛的主权所有,绝不能容许日本的染指和霸占合法化。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对钓鱼岛事件一直以来都十分关心,深知维护钓鱼岛主权是国家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通过听取国家海洋局9.20日在京举行的维护钓鱼岛主权和海洋权益座谈会,我更加明确了钓鱼岛对我国的海洋权益意义非凡。

因此我对海洋权益展开了进一步调查。

那么什么是海洋权益呢?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_。

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

三是海上安全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国家安全的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发生海上军事冲突。

四是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科学实验的基地,以获得对海洋自然规律的认识等。

此外,还有海洋文化利益,如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

因此做好维护我钓鱼岛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工作一直是我们军事任务的重中之重。

而谈到海洋权益的维护却不得不说起我国海军军事力量的发展。

我受哥哥的影响,从初中就对航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时刻关注着我国航母的动态和进展情况。

众所周知,中国的航母是从改造一条旧航母开始的,即辽宁号。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辽宁舰”前身为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发展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发展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发展回顾历史,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走向垄断,一方面,随着生产力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须开拓国际贸易和海外市场,以解决国内产品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匮乏,使资本主义国家须重新去瓜分世界,利用海上战争向海外扩张,以获取足够的海外资源。

为贸易而向海外拓殖,为拓殖而拼命发展海军;海洋和海军实际上已成为西方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

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发展近代海军并未能真正看清楚这一不可抗拒的时代大潮,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一种本能反应,仅仅是一种企图重新关上国门的较低层面的军事防御对策。

历史进入21世纪,中国发展海权,既不是为了抢占海外资源,更不是要寻求侵略和扩张,而是基于近代以来海上屈辱的历史顿悟,以及来自于现实中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反应,中国发展海权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此外,中国国际贸易总量的85%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中国商船已经遍及世界1200多个港口,世界航运市场19%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2%的集装箱来自中国。

但是,无论是在可控还是不可控的范围内,中国海权都面临挑战。

中国海上地缘环境始终陷于封闭被动的状态,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资源部分被他国染指开采。

中国面临着领土统一问题和多种海洋争端:与东南亚国家南沙岛屿之争、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大陆架划界争议等。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利益的纠葛,加上一些国家的强权干预,这些问题日趋复杂和严峻,始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而同时,海上战略环境更不容乐观,进出大洋的第一岛链已成海上强国合围之势,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海上生命线受控于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光靠紧盯现实存在的客观矛盾,更要靠发展海权的主观努力,靠逐步渗透到每个国民心中的海洋观、海权观。

论海权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

论海权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

殖民地等 。 在国家发展和崛起 中, 海权的壮大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海军战略》 在《 和《 两部
具 有代 表性 的著 作 中 , hn详 尽地 表述 了其海 权思 想 , 通过 研 究历 史 上 的强 国 , Maa 并 特别 是 对英 国历史 的研 究 发 现有 六项影 响海 权 的一 般条 件 , 海权 六要 素 ” 即“ 。第一 , 理位 置 , 权 国家 一般 都处 于优 势 的地 理位 置 , 地 海 它 具 有便 于进攻 的地 理优势 , 近主要 的贸易通 道上 , 良好 的港 口和海 军 基地 。第二 , 靠 有 自然 结构 , 岸线形 状决 海 定 向海 洋发 展 的难 易程度 , 良好 的港 湾代 表一 种重 要潜 力 ; 国家 的疆界 易 于与 外界 接触 者 , 其人 民便较 容 易 向 外 发展 。 三 , 土大 小 , 须 与人 口、 源等 因素相 配合 。 四 , 口数量 , 第 领 必 资 第 人 一个 面 向海洋 发展 的 国家不仅 应有 相 当数 量 的人 口 , 而其 中直接 或 间接参 加海 洋活 动 的人数 , 也应 占相 当大 的 比例 。第 五 , 民族性 格 , 国面 向海 一 洋和开 发海 洋 的愿望 , 重要 的为 贸 易愿望 、 最 追求 利润 的冒险精 神 。第六 , 政府 性质 与政 策 , 权 国家 的政府 必 海 须是 在和 平 时期采 取鼓 励发 展海 洋 事业 政策 ,在 战争年 代运 用 强大 海上 力量 来 实现 制海 权 ,确 保 战争 胜利 。 M hn认 为 , 权 的争夺 突 出地表 现在 海 军 的较量 上 , aa 海 而对 海 上 贸 易航线 的控 制 , 则成 为 实现 国家利 益 至关 重 要 的因素 。因此 , 果要 确保 国家安 全 和经济 繁荣 , 么就 意味着 该 国必须 拥有 海军优 势 和掌握 制海 权 。 获 得 如 那 “

关于中国海权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海权的几点思考
是 指 一个 国家 在一 定 时 间 内在一 定海 洋 区域 的活 动 自由权 E。陆 儒德 认 为海 权是 指 一个 国 家 具有 的控 制 、 发和 管理 海洋 的一切 现有 的和 潜 在 的能 力和 力量 的总 和 Ⅲ 。 文木 认 为海 开 l张 权 是指 国家“ 海洋 权 利 ”S a R g t 与“ 上力 量 ” S a P w r 的统一 , 国家 主权 概 念 的 (e ih ) 海 (e o e ) 是 自然延 伸 n 。倪 乐 雄 则认 为 , 权 的概 念是 国内外 学术 界长 期约 定俗 成 的 , 常 意义 上是 指 海 通
摘 要: 海权 问题现 已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 的加速 , 中国未 在 来的发展过程 中, 如何建 设海权 已经成为一个重要 的战略 问题 。本文将从 国家利益和大战略 的角 度 集中对三个 问题进行思考: 什么是海权?中国需要什 么样 的海权 ? 中国将如何运用海权 ? 本文从 海权的角度对 中国未来的发展进 行一些研究与探讨, 从而提出 中国海权的发展模式与使用原则。 关键词 : 海权论; 科技 ; 发展 ; 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信息化时代
作 者 简 介 : 震 (9 7 ) 男 , 士 , 究 方 向为 海权 理 论 。E m i :y 7 5 @ 6 . o . 杨 17 一 , 博 研 - a 1 z 7 2 1 3 tm
3期
杨 震 等 : 于 中国 海 权 的 几 点 思 考 关
2 l
使用 权和 管 辖权 , 展海 上 生产 、 开 海上 贸 易 、 上 交通 活动 和海 上 军事 活动 的 自由权 旧。 中 海 ]刘
其 他海 洋要 素 畸。 ]
国 内学 界对海 权概 念 的解释 更是 众说 纷纭 , 莫衷 一是 。丛胜 利和 李秀 娟认 为 , 权是 一 海 个 国家诸 项海 洋权 益 的总和 。它 包括 , 国家对 一 定海洋 空 间、 海洋 通道 、 海洋 资源 的领 有权 、

海权是什么和中国海权的问题

海权是什么和中国海权的问题

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海权”(Sea Power)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1-2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

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

”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硬实力,如海洋经济、港湾条件、海外基地等;二是软实力,如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管理等。

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它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有广泛的权利:一是维护海洋的和平使用权。

海洋只用于和平目的,当一个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海上武力威胁或破坏时,可行使自卫权以及向国际法院、海洋法庭等诉讼的权利。

二是在国家管辖海域中行使主权和管辖权。

其中包括:在内水和领海中拥有主权;在毗连区内拥有海关、财政、移民、卫生方面的管制权;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对其自然资源的勘探、管理、开发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人工岛屿、海洋科研、海洋环保的管辖权等。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

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中国海权问题浅析

中国海权问题浅析

已经被侵占的岛屿回归为零。在南海要软硬兼施,政治、外交优先,划定红线,软的更弱,硬的要有行动;东海问题,要和台湾相互呼应,软有底线,硬有表现,避开其转移国内矛盾的契机。
中国的海权问题,不但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强大的指标,也是考验我们的信心和国之骨气的指标,更是展现我们解决这些包含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复杂因素智慧最好的场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提防有人故意利用这些问题转移国内矛盾,我们不应该配合其表演,但绝不允许逾越红线,不能惧怕这些问题带来的国际甚至是军事麻烦,更不能期待将来我们的军力更强大了再来解决。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无论何时解决,我们都要面对同样的麻烦和挑战,如果我们面对挑衅不能够有相应的反应,不但会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也会被历史定位为真正的软弱。
二、 中国海权问题的现状
中国海权面临着一系列的严重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问题。目前中国除了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界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
中国的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管理、海上军事力量与海权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新增加的海上国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与保护还无法适应海洋世纪竞争的需要。同时,中国海上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正义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显著,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的敌视和危机感,它们害怕中国的崛起对其现有的地位和利益产生冲击,企图围困中国,以达到其有效遏制我国快速发展的目的,想要打破这种围困,除了在内陆打破僵局外,更重要的是要打开海洋局面,突破现存的海洋困境,真正地走出去,才能打开一片新局面。

论中国海权

论中国海权

论中国海权从地理上看,中国地跨亚洲大陆东南部,北方与陆地强国为邻,东南濒临太平洋西岸。

共拥有二万余公里陆上疆界线和一万八千余公里海岸线,是比较典型的背陆濒海国家。

中国东南大陆沿岸岛屿及海域外围有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周边海洋国家。

然而,中国与上述周边国家“基本上都处于战略竞争状态或潜在的战略竞争状态。

冷战时期,上述国家在美国的组织下形成东亚大陆外围起自日本列岛,中经朝鲜半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直至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等“第一岛链”对中国进行包围。

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维持对“第一岛链”的有效控制,从而控制了中国走向海洋的所有战略通道,并且通过在该岛链地区的海外驻军进而对整个中国海域形成了巨大的军事威慑。

当中美关系恶化或产生利益冲突时,美国拥有随时对中国进行军事打击的能力。

近期,美国与中国周边海域国家频繁地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再次以事实直指中国海洋安全隐患所在。

上述可知,中国周边海域海权并未在中国的掌控之下,相反,却为美国及其盟国所制。

如此广阔的“蓝色国土”,其中蕴藏的丰富海洋资源,以及在运输上、国防上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显然都是中国海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中国政府和海军在遥远的异国海域书写下的远洋史上和军事史上浓重一笔,并不意味着中国海权高枕无忧,也不意味着中国对海洋的彻底征服。

相反,无论是在可控还是不可控的范围内,中国海权都面临挑战。

美、俄、英、日等大国,都很重视对世界性通航海峡的控制。

美国选择了16个世界性的通航海峡,作为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的海洋航道“咽喉”,其中,除朝鲜海峡、马六甲海峡外,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等对中国也很重要。

这些海峡一旦被有关国家占据和封锁,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能源进口都要遭受很大的损失。

在那些不存在争议的海洋收益中,如何保证安全甚至主权完整始终是中国挥之不去的难题。

在自己完全可以左右的海洋收益中,中国的表现有待提高。

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与构建海洋发展战略的思考

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与构建海洋发展战略的思考

鱼岛长期以来被日本控制和霸占, 日方 企图通过实际控制来取得钓鱼岛的主 权,这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政府 和民众抗议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
二是在南海,直接卷入争端的共有 6 国 7 方,分别是中国、中国台湾、菲律宾、 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南 沙群岛属于中国的领土,不论是历史上、 法理上还是管理上, 我国都有充分的证 据表明对南沙的主权。 早在公元前 2 世 纪的汉武帝时代, 就有了我国人民在南 中国海航行和发现几大群岛的记录。 其 他国家对此也没有表示异议。 如 1974 年 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学校地理教 科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一个课程 中是这样写的,从南沙、西沙各岛到海南 岛、 台湾岛构成了一道保卫中国大陆的 长城。 然而,自从联合国组织发现了南海 丰富油气资源之后, 一些原先主权属于 我国的岛礁, 就开始被一些国家非法抢 占至今。 目前,除我国控制的 6 个礁和台 湾 驻 守 的 太 平 岛 外 ,共 有 39 个 岛 礁 被 其 他 国 家 侵 占 ,其 中 越 南 占 有 27 个 , 菲 律 宾占有 8 个,马来西亚占有 4 个,印尼和 文莱分别侵犯我南沙海域约 5 万和 3 万 平方公里。 这些国家企图利用国际 “先 占”的原则,通过实际控制来取得这些岛 屿的主权。 他们为了达到长期占领的目 的,还纷纷采取了各种策略和手段,如宣 称自己的主权管辖范围, 加强自己的海 军力量,加强同美、日、印、澳等国的合作 来抗衡中国等等。 有的国家自己不具有 开采深层油气资源的能力, 于是就与西 方石油巨头合作, 使得南沙问题又有了 国际背景, 进一步加剧了我们解决南海 问题的难度。 这种单方面划界、 强行占 领、强行开发的行径,是对中国国家主权 和海洋权益的严重侵犯。
(作者傅菊辉系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 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何 妍系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中国海权问题的思考形势与政策课程期末考试论.

中国海权问题的思考形势与政策课程期末考试论.

中国海权问题的思考学院:物电学院级别:09电信姓名:涂也学号:09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除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界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中国海上国际通道由于受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有时还做不到畅通无阻;中国的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律、海洋管理、海上军事力量等与海权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对新增加的海洋国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与保护还无法适应海洋世纪竞争的需要;中国海上周边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海权大国对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正义主张和行动处处从中作梗,使中国海上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因此,中国海权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海权问题研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于中国海权概念,叶自成认为中国海权是指中国研究、开发、利用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响力或中国拥有与自己的海洋空间利益相适应的能力和影响力。

孙璐强调中国特色的“海权”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力(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

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力是手段。

李小军认为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张文木提出中国海权是有限海权,其特点是它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

换言之,即是国家统一进程与国家海权的实现进程一致;特殊的地缘政治条件决定了中国海权属有限海权;中国海上军事力量发展是远期战略上的上述有限性与近期策略上的无限性的统一。

海权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海权发展战略构想——兼论海上行政执法力量兴起对中国海权发展的影响

海权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海权发展战略构想——兼论海上行政执法力量兴起对中国海权发展的影响

n v .O e oh rh n a y n t t e a d,w h u d i tg ae ma t r e i d nsr t e lw no c me t n a d t n e s o l h e s o l ne rt r i f c a mi it i a e f r e n .I d i o ,w h u d i me o n av i
为此笔者从海评价该书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上行政执法力量的兴起人手初步提出中国海权该书成为西方各主要国家制定国策发展战略的框架设想以期对我国发展海权有所尤其是海军政策的政府论据直接推动了1920世纪初之交的海军军备大竞赛
软科学研究成果与动态 海权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海权发展战略构想
海权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海权发 展战略构想
as s b i o p r t e me h im t e a y a d Ma t r ei d n s aie lw e fr e n , o c mp e n l o e t l h c o ea i c a s b we n n v r i f c a mi i r t n oc me t t o lme t a s v n e n i me o n t v a e c te ’  ̄e gh . a h oh r Ss n ts Ke r s s a p we ; a ; rt o c n a mi it t e l w e o c me t ma i me r h s y wo d :e o r n v mai me fr e i d ns ai a n re n ; r i i t y i r v f t s
— —
兼论 海上 行 政执 法力 量兴 起 对 中 国海 权 发展 的影 响
宋增 华

维护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

维护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
3.中国海洋发展战略要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的需求。当前中国的国家大战略有三种基本需求,即发展需求、主权需求和责任需求。发展需求即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需求,此需求的满足既需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持强劲活力,同时更需要国际和国内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主权需求即保障领土、边界的不受侵犯,并最终全面实现国家统一以及与周边国家领土和权益争端的妥善解决;责任需求,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该成为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有相当影响力、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国家,塑造负责任的地区和国际大国形象。从长远讲,三种需求的满足是互利的,但在局部的时间和空间内又会产生重大矛盾,甚至在同一需求自身内部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中国国家大战略要满足多重战略需求这一基本现实,要求中国海洋大战略的构建要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的多重战略需求,并实现彼此需求的平衡和互补,有效弥合或减缓不同战略需求之间的矛盾张力,进而服务于中国大战略多重战略需求的实现和满足。
中国在不同时期曾提出过建设“体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等战略,也没见国际社会有多大的舆论反应,为什么对建设“海洋强国”这个问题,一些境外媒体竟如此敏感?原因在于,有人习惯地沿用“逢强必霸”的思维定势,把某些国家对外扩张的“历史轨迹”套用在中国身上。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日益强大的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就是“谋求海上霸权”,必然会加大海上军力扩张,必然伴随着“枪炮相加”的硝烟弥漫,必然对世界和平发展带来威胁。
三、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中国海权和维护海洋权益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引起境外媒体热议,一些媒体在报道评述的同时,也流露出“五味杂陈”的复杂心态。一些日本媒体表现得更为敏感,认为这是中国进军海洋的宣言,是对钓鱼岛问题的不点名回应,无疑会引起西方的关注和担忧。

对我国海洋权益的思考

对我国海洋权益的思考

对我国海洋权益的思考概要:海洋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主权问题。

海洋权益是我们的国家利益。

为了维护海洋权益,需要发展海上军事力量,而军事力量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近年来,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的发展出于对海洋权益的维护得到发展,尤其以发展航母战斗群为代表。

我们对于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是坚决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经济以及科技军事等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以及南海诸岛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

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面临着极为复杂艰巨的海上划界冲突,目前中国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划分外,其他不少海上疆界仍处于争议之中。

中国特色的“海权“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海洋权益(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和海洋权利(海洋硬权力和海洋软权力)三要素的有机统一。

其中,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益是目的,海洋权利是手段。

也有人认为中国海权是中国利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并不失时机地拓展海洋权利的一种综合能力。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解消化,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海权”实际上是国家总体国防力量的集中表现。

“永远不称霸”是中国扩展“海权”的原则。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其发展已日益依赖于世界,“谁拉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

马汉的著作和思想,在今天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海洋拥有巨大的商业利益,所以世界各国无不争先追求海洋权利。

习近平主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若要维护海上权益,那么建立强大的海军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是海洋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小国。

我国的海岸线长度为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为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这些数据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但我国有13亿人口,就人均占有量来说,我们就是海洋小国了。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890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T.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是决定世界强国兴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

“海权论”主张国家要建立和拥有强大的占优势的远洋舰队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海外市场、海上航行、海外利益,同时把国家的政治意志和外交影响投射到世界,并借以影响陆上事态和进程。

海权,对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一海权的定义:海权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战略概念。

在经典的意义上,海权指的是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也就是由本国和本民族利用和控制海洋,而剥夺对手利用海洋的机会和权利。

中国海权是中国的海上力量和影响,也就是利用、开发、管辖和控制海洋,有效地维护海洋利益及整个国家利益进而实现国家强大的能力。

中国海权包含运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维护海洋权利、收回海洋权益和拓展海洋权力的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和进程,包括了海洋国土的维护、海洋通道的保障、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防卫力量的构建等四个重要内容。

中国海权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根本问题:一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使中国能够顺利地利用世界的资源加快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二是解决全球化时代中国海洋方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问题,使中国具备捍卫全球性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军事自卫手段;三是解决中国未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路径选择和国家大战略的转型问题,使中国由传统的依赖陆地资源、陆上力量的“大陆型”国家转变为主要依托海洋(外)资源和海上力量的“海洋型”国家,从而使中国进入通向世界强国的最佳战略轨道。

随着世界的急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的凸显出来,慢慢的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海洋,关注自己的海洋权益,这也标志着一场海上争夺战开始了。

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在这场海洋争夺战中维护好自己的海洋权益。

二:中国海洋现状:首先我们先要认清我们现在的海洋现状,那样我们才能做好对策迎接挑战。

从甲午战争中反思中国海权的形成与发展

从甲午战争中反思中国海权的形成与发展

从甲午战争中反思中国海权的形成与发展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孙仙红刘俊玲李海立从甲午战争中反思中国海权的形成与发展1“海权”形成的不同时期“海权”是一词是伴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完善的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目标,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海权”的内涵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和关注。

1.1“海权”诞生前的孕育时期这一时期,是人们对海洋单纯的获取生存资料的原始阶段,海洋成为了人们满足基本生活的生命宝库。

这种逐水而居的生活,是在“海权时代”到来以前非常漫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是人类近距离感知和利用海洋,把海洋作为人类基本生存活动空间的重要历史时期。

1.2“海权时代”的到来随着人类征服欲望的加深,到了十五世纪“海洋”开始被人们重视,15世纪开展的世界大航海运动,其直接结果就是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欧洲只是世界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只要借用海洋这块跳板,就可以征服世界、控制世界,并从世界各地掠夺大量的财富。

这期间,一个叫哥伦布的葡萄牙年轻人率领着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而这次航行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北美洲巴哈马群岛这块“新大陆”的发现,不仅拓展了欧亚非的陆上面积,更重要的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海洋时代,在之后的好多年里,一批一批的杰出航海家更为这个时代做出了美丽的注脚,自此,人们开始认识到海洋是一个能拓展地理空间,是沟通洲际航行的大通道。

1.3“海权”的深入发展时期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促使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在更新过程中,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对海洋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在日渐加深,海洋已不能完全阻隔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地球逐渐被人们形容成为“地球村”,海洋把世界各国紧密的链接成一体,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的分享着海洋这一“资源宝库”带来的利益,从而使海洋日益成为所有近代国家发展的生命线。

19世纪末,当美国的工业发展速度急剧提高时,它的产品总量加大,国内资本严重过剩,开拓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是其当务之急,美国是选择向海外开拓还是孤立于新大陆之外这是一个关乎美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加之传统的政治势力和国民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意识也是它选择海外发展的不小阻力,但是马汉的传世之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3—1783》的发表,让美国坚定了选择了走出去的发展方向,它代表了美国社会对海权的呼声,并把美国带到了辽阔的海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思考
我国有大大小小1万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但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

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据此朝、韩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我国在此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在南海,我国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

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这样,中国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中,有150-190万平方公里面积成为争议海域。

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的随之出现,不仅影响着我国的海洋经济,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领土和主权。

因此,加强我国海洋建设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从历史上看,大国崛起依托海权战略具有普遍性。

葡萄牙、西班牙的崛起源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依靠开辟新航线、发现新大陆实现全球性物资流通和掠夺性贸易而完成;从严峻复杂的地缘政治危势看,中日钓鱼岛争议和东海油气田争端不断扩大,在南海诸岛和东盟相关国家存在领土争端,中国从南部一直到东北沿海处于被亚太海洋大国环伺包围着,如果不通过海权战略予以突围,不构建强大的海军形成威慑力量,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会逼迫中国成为单一的大陆国家;从贸易安全的角度言,海洋战略也是须臾不能放弃的明智选择。

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强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已经超过80%,而对外贸易95%以上是通过海运实现的。

中国的远洋造船能力也处于世界强势地位。

在此情势下,不发展海权,就不能保证本国贸易安全。

从能源角度看,中国的石油能源主要来在于波斯湾、非洲及南美地区。

而这些能源是否能够成功安全地运抵中国,关键是要突破所谓的“马六甲困局”。

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
峡的船只近6成是中国船只,马六甲海峡已经与中国经济安全息息相关。

如果没有高远的海权战略,没有强大的海军支撑,中国对此也是无能无力的。

在这个75%面积都被海洋占据的地球上,中国要想成为全球性大国,必须突破传统的大陆国家的心理障碍,从依赖陆权和满足于大陆型强国升华到海陆空三权并重的立体化强国中去。

中国陆空领先世界的前提下,海权就是制约中国发展的“短板”,只要靠重视海洋战略才能弥补。

为了解决我国的海洋问题,我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制度层面中国有必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发展海权的根本出发点。

这种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法制体系, 树立按照法律和制度办事的观念和意识,以法为本, 明法者强, 慢法者弱。

建立政治决策机制、咨询机制、军事指挥机制、后勤保障体制、奖罚体制、反腐败机制等, 并强调与海权发展相关的制度建设问题。

比如, 调动民间资源参与海岛的建设和开发, 特别是如何管理那些远离大陆和大岛的无人居住的荒岛, 应制定相关的法规, 以加强国家主权的宣示。

二、经济层面海权建设必须以中国的经济建设为基础, 海军建设等国防建设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当和按比例增加投入。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把大量的资源用于发展海上军事力量。

在短期内迅速增强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

同时优先发展海上经济力量, 优先发展利用、开发海上资源的能力, 从一个濒海国家变成一个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国家,走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三、军事层面适当发展一定程度的保卫和控制“四海一峡”的海军能力。

主要是指中国的近海即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

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优先选择对中国的海上运输、海外贸易、国家安全最重要的个别海域、个别海上通道作为保卫和控制的重点目标,。

四、外交层面重视发展与重要的濒海国家、海峡通道国家的合作关系, 其中要优先发展与“六海”、“六道”濒临国家的关系, 用外交、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实力来弥补海上力量的不足。

所谓“六海”、“六道”, 即安达曼海、阿拉伯海、波斯湾、亚丁湾、红海、地中海等六个海域, 以及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朝鲜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等六个重要海上通道。

对这些海域和海道, 中国没有足够的海上力量进行哪怕是最低限度的控制, 只能依靠发展与这些海域和海道的濒临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来弥补。

五、交流合作必须学习和利用、借助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以及海权大国的合作, 来维护中国的海洋利益。

现在许多国家都有全球性的利益, 如果各国都建立一支全球性的海军, 那在主要海域的海军舰队恐怕会多于商业船队。

即使中国今后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也不太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保卫自己的商业船队的安全。

所以, 中国必须学会利用现有的国际机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不能完全依靠所谓自助的方式解决问题。

六、文化层面增强海洋意识, 即“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使人们了解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 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虽然中国的大陆意识将长期占居首要地位, 但也有必要提高海洋意识在民族意识中的地位。

海洋意识首先是对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意识。

我国领导人曾经多次提出“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海洋, 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并提出“开发蓝色国土”, “管好用好海洋, 振兴海洋经济”。

海洋意识是资源意识, 是可持续发展意识。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宝贵的财富来源。

在中国陆地自然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 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尤其显得重要。

海洋意识是指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海洋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 开发和保护海洋是人类共同的历史使命。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调节器。

我国海洋的环境污染和海洋生物的过量捕捞都很严重, 渤海的经济鱼类已近灭绝, 黄海几近无鱼可捕, 东海的鱼产总量在下降; 由于大陆的过度开发, 也造成了中国海洋区域的严重污染。

因此, 急需采取措施保护我国的海洋国土。

海洋意识是国家安全意识。

中国近代的危机是从海上危机开始的, 西方列强正是从海上攻破了中国封闭的国门, 造成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

现在, 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也是在海洋方向。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中国海洋空间中的国家利益越来越重要, 构成了中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保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保卫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主权, 保护中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总之, 中国的海权发展必须从中国和平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 统筹兼顾,海陆兼顾,经济发展与军事发展兼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