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合集下载

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

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

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互动交流的动态生成过程,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参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揭示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师生平等交往对话、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必须转换教师角色,教师由传统的知识占有者、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教学的支配者、控制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真正放下架子,要以平等的姿态、民主的作风,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平等的合作者;要以和蔼的态度、真挚的感情面对每一个学生;要以欣赏的目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问题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鼓励和表扬;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与交流。

二、研究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引导启迪,使学生乐于参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研究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引导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

教师可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家庭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生动事例,通过开设活动课、讨论、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转变兴趣,教会他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展示自己的个性,挖掘自己的潜能,努力调动自己的内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尽可能多地创造各种机会,给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以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中就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要从改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法的方面入手。

一、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保证与基础,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地良好开端。

因为缺少语言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孤立地领悟与理解学习内容,可能有一定难度。

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努力地把英语课堂设置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舞台,模拟真实情景,再现语言的应用,将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悦耳、悦目的情景中。

让学生在用的过程中,认识语言、理解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比如在教学初一英语第50课“which”用法时,让学生在课前把教室墙上贴上许多图画与小物品(如玩具小手机、钱包等),还要求同学们准备许多不同颜色的物品(如帽子、衣服、玩具娃娃等),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气氛融洽,课堂教学收到前所未有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时,可以把一些有趣的东西放在一个大书包里,让学生用新句型作问答练习,看哪一组猜得快而准。

在完成后,教师及时地加以评价与鼓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师生合作共学关系,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调动双方的主体创造精神。

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情绪高涨时可以发挥80%-90%的才能,反之只有20%左右。

只有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一种团结进取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有不少学生不敢提问题,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恰恰体现了学生的心理压抑感。

他们害怕教师的讽刺与同学的嘲笑,他们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学,机械地练。

这种“听从”“服从”“跟从”的教学行为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定义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定义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定义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中,积极地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地思考、探究和实践,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而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实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实践。

在学习中,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寻找学习资源、自己评估学习成果等。

在思考中,学生应该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包括自己分析问题、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自己评估思考结果等。

在实践中,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实践的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实践计划、自己实践探索、自己总结实践经验等。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实现需要教育者对学生的引导和支持。

教育者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教育者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性。

教育者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

学生在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其次,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最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学生需要具备更为广泛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具备更为灵活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适应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关键词:学生;启发式;主体意识一、作为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权对教学设问质疑,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则应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设有效的空间,应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哪种教学方法更能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达到师生间民主、和谐的关系。

因此,我在教学中,都是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既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而且我总是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个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

每个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学生可能想错了、说错了,但是,他们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样,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虽说错了,但学生发出的是友善的笑声。

二、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愉快地接近或探讨某种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

因此,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立足课堂,培养兴趣课堂教学安排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上课设定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回答问题接龙比赛、速算比赛、学生提问、学生解答等,不仅使学生一节课下来不觉得疲劳,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展现背景,以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恰当穿插一些数学史料,这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章的时候,给学生讲“勾股定理”是由谁发现的,由谁证明了,并说明了美国第二十届总统加菲尔德也提出过证明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去探索、去证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悬念在心理学上指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急切等待的一种心理状态。

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

4.以生动语言、幽默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理科各科之母,但其内容一般是抽象而枯燥的,易使学生厌学,从而教师应善于运用生动语言、幽默的动作或通俗易懂的比喻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为中心。

因此,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应该成为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注重英语学习信心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阶段性的成绩差异没能及时弥补,因而造成了学生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师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的学生不会读单词,因此教会学生音标是关键,学生学会了音标就能独立拼写和读出单词,也可以自己查找单词进行学习和巩固,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自觉性较差,需要督促他们学习,每次上完课或布置作业时要提醒他们认真复习和完成作业并进行检查,以便于查漏补缺。

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这样做不仅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而且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我也行”。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他们就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因而也就培养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观,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1.要具有新的人才观21世纪需要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明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的人才。

传授英语知识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适应时代的要求。

2.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前的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早已不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而且很多教师知识老化,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效果很差,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即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协调者,因此要认真研究学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随着新教育体系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这个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成为了教育界普遍关注和探讨的重点。

那么,什么是主体参与意识?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主体参与意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主体参与意识。

主体参与意识是指个人在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愿意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实现自己和公共利益的有机统一。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责任感。

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而提高了个人的责任感。

其次,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而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校和社会将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1. 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如开展各种社团、组织各种活动、设置志愿者服务等。

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身处的社会和环境,从而具备了发挥自己作用的条件。

2. 关注个性发展学校应该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学生个性多元化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自由式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关注个性发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3. 激励和引导学校还可以通过激励和引导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学校可以设置奖励机制,如对优秀的社团、志愿者等给予奖励,或在各项社团活动中评选出最佳表现者,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逐渐被认为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思考和反思,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不是机械地接受传统的教师授课。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对象,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提高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对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影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因素,探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以及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改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探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概念内涵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机制,深入剖析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分析影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学生自身因素以及教学环境因素,以期找出有效促进学生参与意识的方法与策略。

3. 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探索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有效途径,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2. 正文2.1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概念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负责任地对待学习任务的态度和意识。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独 到 的见 识 和 学 养 ; 不 断 地 去 写 观 察 日记 , 行 心 灵 的 长 并 进
跑, 锻造我们 的思 想 , 而提 升人 生 的境界 , 上 思想 的 高 从 攀
峰 , 一览 众山小” 写 出的文章才会是大气之文 , “ , 哲理之文 。
语 文教 学 应 以学 生 为 主体 , 培 养 学 生 的参 与意 识
第2 3卷 第 2期 20 0 8年 6月
徐州教 育学 院学报
J o z o d c t nC l g .fXu h u E u ai ol e o e
Vo . 3, . 12 No 2 Jn.2 0 u ,0 8
感悟 , 使我们 的作文 因思想 的深度 而流光 溢彩 。为此 , 我们 需要培养感悟和思考 生活 的习惯 , 进行 广泛地 阅读 , 丰厚 自 我 的积累 , 在视野 的拓展之 中, 提高 自我语文素养 , 形成 自我
力, 激发其想象力 和创造潜 能。那 么, 怎样 培养学 生的语 文 素养 , 提主语 文教学 效率 呢?笔 者认为 , 发学生 学 习语 文 激 的兴趣 , 让学 生真正成 为学 习的主 体 , 非常 重要 的。现就 是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 文的积 极性 , 促使 学生 乐于参 与 , 几 谈
行 为。宽 容学 生认 识上 的不成熟 , 从正 面看到学生 在学 习上
的失误 , 平等对待学 生 , 一些束 缚学生 的规章 制度 中解放 从

给学 生一 个 微 笑 , 他 们敢 想 敢 说 让
出来 , 教师也作 为集 体 的一 员参 与讨 论 , 成为 引导 者 、 作 合
者、 探究者。

个值得 同情的残疾孩子 , 她都能在紧张 的思 想斗争后 坚定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I 着差异性 , 同的学生有不 同的差异 , 不 关注每个学生 ,
教学应是教 与学的完美结合 ,师 与生的和谐统
发点。 1 . 学生明确 自身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觉醒, 是促使学生在教学过 程 中独立 、 积极 地进行 教学参 与, 与教师有效 互动的

J 完美和谐的师生关系 , 一。 注重心与心的沟通 , 是学生 I 敢于参与教学的宝贵动力 。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 “ 师 ; 道尊严” 造成学生的唯唯诺诺, , 不敢怀疑老师、 怀疑 : 课本 , 这不仅压抑 了学 生的个性 , 而且扼杀 了学 生参
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 探索者。” 认知心理学认为: 识就不同, f 就会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教 探究未知是人的本能和需要。 这些需要正是学生参与 l 师应鼓励学生多独立思考 , 多与同伴交流 , 通过在交
教学的源动力 , 它们如沉睡的琴弦 , 等着我们来弹拨。I 流中沟通与碰撞 , 使不 同学生在不 同层次上进一 步体 目前 , 对于学生 的主体地位教育界 已达 成共识 , 主体 l 验教学 、 构建知识 , 沟通理解上通过共享实现思维 在 性教学也正在积极践行 l , 而我们所面临的现状是学生 I 的互补、 自我意识的张扬, 增强参与的有效程度。 主体意识的缺乏。因此 , 尊重、 调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 J 二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 学生 “ 参与 敢”
积极性 、 主动性 、 自觉性就成 了参 与性教 学的基本 出 :
课 学 栗 一 西 师 范 大 学 体 育 学 院 刘 闯 乎 ⑩广 ⑩广 西师范大学第一附属 中学 郭海春 程 L 口 生 壬JI J L _ 改 誊 X 暑 暑 革 与 背 意 景 识 下 昀
童口

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参与意识

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参与意识

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参与意识一切数学知识、技能、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参与,积极探索。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趣味导入,激励参与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因为它的形象性和生动性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新课开始,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创编成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

每节课的教学导入,是课堂第一个教学信息,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方案,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导入,教师创编了这样一段故事:一天,猴妈妈得到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演示三个圆纸片),她把三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8份、12份,让3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3份、6份、9份(板书3/4 6/8 9/12)。

话音刚落,三只小猴子瞪大眼睛看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啦?”3/4 6/8 9/12,一个个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猴妈妈看透了孩子们的心思,神秘地笑了笑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呢?你们好好想想吧。

”这时,老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然后取其中的3份、6份、9份(分的份数和取得份数要对应好)进行比较。

这时学生会带着浓浓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

二、动手实践,促使参与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如讲解这道题时“小明有15张邮票,小华有7张邮票,小明拿几张给小华,两人的邮票就一样多?”我考虑到这道题有一定难度,如果直接讲,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未能真正理解,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因此上课时,我没有直接出示题目,而是拿了一包糖来到教室,同桌一人分5颗,另一人分1颗,大家都奇怪地看着我,短暂的沉默后,我说:“你们有什么想法,意见吗?”学生有点顾虑地说:“不公平。

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浅析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感觉有一些收获,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也请提宝贵意见,给以指正。

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丰富学生情感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

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

作文的源泉是生活,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采的。

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

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

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花生的叶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个个都藏到了地底下。

我双手握住花生的茎叶,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嫩黄色的花生便欢快地蹦了出来。

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摘要在素质教育形势推动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断深化,强化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广大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并进行着广泛地探讨和实践,总结很多可实施的方法,包括给学生空间、教者精讲、师生合作等方法。

关键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精讲合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的新要求。

可以说,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

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求知呢?一、放手要给学生充分的参与空间。

新课堂的首要特征在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潜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过程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积极参与的。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自由、合作、共振的学习气氛。

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获取了知识,锻炼了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在教学长度单位时,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测量黑板长度,课本长度,体验米与厘米的不同,才能知道选择合适的单位,便于计量,便于测量。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发现书本上要求掌握的规律,发现更为巧妙的判断方法,学生在讨论中才能变得更主动,争论得更激烈,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才能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这样的操作环节由教师去演示、去操作,学生就没有真实感受到米与厘米的不同,在知识的来源上来说是被动接受而不是自主学习探究所得的。

对于部分浅显的结论,老师尽量不要去总结,学生想说,就给他机会。

如果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维组织语言,口头表达出结论,那么,不但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知识会更深刻,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树立了自信心。

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教育总结)-个人总结

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教育总结)-个人总结

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教育总结)-个人总结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通过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其次,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问答互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方式,让他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要注重评价和反馈。

学生的参与意识往往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肯定。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肯定。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和评估,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做出进一步改进。

最后,要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需要得到必要的资源支持。

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帮助学生开展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扩展学习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通过以上几点总结,我认为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学生要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主体意识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主体意识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主体意识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学生的主体构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所谓主体意识,即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作用、责任和行为调节的能动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一堂好的数学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把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以学生为中心,导入新课“以学生为中心”源于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这一观念。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区别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其次,以学生为中心也区别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被动围绕知识开展学习训练活动。

本文所述“以学生为中心”,指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数学来自生产和生活中,但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又让学生觉得数学离我们比较远。

要让学生喜欢数学,提高学习和探究数学的主动性,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需要我们去动脑筋拉近数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中“数的整除”部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学起来好像在做文字游戏,既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在教“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从实际问题的探究入手,导入新课:放暑假了,小明和小刚都喜欢上午到图书馆看书,从2日开始,小明每隔2天到图书馆看一次书;从3日开始,小刚每隔3天到图书馆看一次书。

请大家排一排,小明哪几日去看书?小刚哪几日去看书?哪几日小明和小刚都去图书馆看书?他们在图书馆相遇最早在哪一天?在学生得出结论后,再让他们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较好地拉近了这两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现今社会,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校教育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参与意识是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涉及学生对学习、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的积极关注和参与。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

学生将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参与各种学校社团和活动,他们能够积极地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参与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参与意识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

其次,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参与意识使得学生不仅限于课堂内的学习,还能够主动关注社会上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社会现实,并亲身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

这种参与能够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另外,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对于学校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参与将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当学生关注并参与到学校和社会的事务中时,他们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生通过参与意识的培养,能够积极改善校园环境,促进学校文化的繁荣,同时也能够关注并参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学校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拓展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只有通过广泛的参与实践,学生才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长,展示出自己的价值,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新课程下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意识

新课程下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意识

新课程下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意识数学教学无论是让学生“再创造”,还是帮助学生建构和发展认知结构、形成数学能力都需要师生在互动中进行,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但是,从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课过程中,没有更好地顾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馈;学生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的提问,没有半点主动参与的意识。

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首先,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没有真正养成参与教学的习惯;其次,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改变不大,对主体参与型教学的认识还远远不足,也缺乏主体参与型教学的实践经验。

为了探索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经验,我努力尝试大力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习惯,我认为教师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允许学生犯错误,让每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勇敢地“站起来”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去讲。

(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真正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回答。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好教材,又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对于一些引起争议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之间能注意到观念上的差异,以便将讨论引向深入;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学生自由发言时对教师控制班级能力是个巨大的考验。

要用平等、民主的心态对待学生,提倡对学生发言的保护,不随便中断学生的发言;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时,教师通常是以一种商榷的口吻提出来。

比如:“有没有同学对这一点还有所补充?”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每一个学生的表情,对那些已经有所准备的学生来说,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鼓励的手势,学生就会站起来,当学生没有勇气站起来的时候,或者正处于犹豫状态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问他:“你是不是已经想好了,能不能请你回答一下?”当学生在课上提出一些跨越了学科范围的问题,或者回答和讨论跑题的时候,教师要有应变和组织的能力,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走上“正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由此可见,新课程教育的基本理念便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作用,让学生自主思考、参与教学。

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被新时代的教育所接受。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基本融不入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地接受。

教师也只是把教学内容完完全全灌输给学生,不求甚解,学生缺乏思考、理解,更谈不上活学活用。

学生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习,势必造成思想上的懒惰,遇到问题只求死记硬背记住结果,其不知这种学习方法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中,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培养不了自主发展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束缚,一部分教师仍然维护师德尊严,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关爱和信任,也就失去了师生合作的基础,使二者之间产生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种新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创造性及自我表现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关爱学生。

现代的教育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辅助、引导学生完全自主思考,最终独立解决问题的角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
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站在与学生平等的高度,共同和学生探究问题,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开发学生思维,点燃智慧的火把。

其次,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

曾有教育家说: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孩子,有的只是你对他的教育不当,培养不当。

后来为什么会有很多差异呢?那是环境熏陶促成的。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各种不同的观点存在。

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体验、感悟,这就需要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对所谓“成绩差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绝不能放弃,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发展,这也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二、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
现在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创造一个适合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环境。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发挥,让学生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充分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第二,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进行科学地调整,使其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创造性的观
点,让学生敢于质疑,挑战传统,把学生的学习个性最大化。

同时教师需要用心去营造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自己发现自己的每个优点和一点一滴的进步,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三、优化教学手段,营造热情生动的情景教学氛围
首先,注重优化教学手段,运用小品表演、师生换位、角色模拟、辩论、讨论、演讲等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

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经过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充分互动,不同的思维之间产生碰撞,自然就会产生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去创新并最终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教师要倾注更多的“情”,使课堂真正“活而不乱”,“活而不躁”,在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里的“情”有教师亲切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之情”,还有教师借助于“体态语言”把自己所领会教材中的知识尽善尽美地表达,借助目光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真正愉快的情绪体验,拉近师生情感距离的“教态之情”。

教师也要平等尊重每位学生的“爱心之情”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积极思维的“教法之情”。

通过“情”的渲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堂理念下的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树立新型教育观念,另一
方面要求教师向自己原有的驾轻就熟的传统教学模式挑战,创造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因此,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要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黄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