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课说明及课样

合集下载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案例说明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案例说明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案例说明
1. 主题:幼儿园科学实验课案例说明
2. 案例: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我在本幼儿园开设了一门科学实验课。

下面是一次成功的科学实验课案例:
主题:小小化学家(幼儿园5-6岁班)
目的:让幼儿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器材:蒸馏水、自来水、盐、玻璃杯、滴管、勺子、一支笔和一张纸。

实验步骤:
1. 引入话题:老师向幼儿们询问,日常生活中他们用的水是哪种水?
2. 导入概念:老师简单讲述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并画图说明。

3. 开始实验:老师将两杯水倒入两个玻璃杯中,要求幼儿们通过观察和其他手段判断哪一杯是硬水,哪一杯是软水。

4. 思考分析:亲手体验和观察后,幼儿们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硬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盐类,而软水中则较少。

5. 泼漆游戏:孩子们开始上下一心,随意在纸上画画,老师叫停后再告诉他们,原来自来水中伫立的是氯离子,这种离子可以与钙离子结合,使得水质变硬,从而制造出的硬水不利于洗涤洁具和衣服,造成白色垃圾和环境污染,教育幼儿们爱护环境和珍惜资源。

6. 总结:让孩子们自问,做小小化学家不易,他们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好的实验呢?为什么班里没有人受伤?让孩子们不断回答,因为我们在实验时,一定要会规避风险,逐渐适应实验操作程序,认真对待实验课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7. 实验小结:小小化学家实验课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引起了家长的关注。

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实验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孩子们的成长。

实验教案范例6篇

实验教案范例6篇

实验教案范例6篇标题:实验教案范例6篇教案1:科学实验初探——探究物体的密度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密度概念,并能正确计算物体的密度。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3. 能够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密度实验。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几个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密度,并提出问题。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密度的概念,以及计算密度的公式。

3.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包括选择物体、测量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等。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导入阶段的问题。

7.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密度。

教案2:化学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能够正确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3. 掌握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几种常见的酸碱物质,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制备酸碱溶液、使用酸碱指示剂等。

4. 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7.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3:物理实验探究——测量光的折射角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能够正确使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光的折射角测量。

3.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认识。

初中实验趣味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实验趣味课程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初中实验趣味课程——制作火山喷发模型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内容:1. 火山喷发的原理介绍2. 制作火山喷发模型的方法及步骤3.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分析4. 实验总结与反思教学准备:1. 每人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火山模型材料、颜料、滴管等)2. 教学PPT3. 实验操作指导书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 提问:同学们知道火山喷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二、知识讲解(5分钟)1. 利用PPT讲解火山喷发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2. 介绍制作火山喷发模型的方法及步骤。

三、动手制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份实验材料包。

2. 按照操作指导书,学生自行制作火山喷发模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观察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制作好的火山模型放在实验台上,准备进行实验。

2. 按照操作指导书,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

五、实验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总结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火山喷发原理和制作火山模型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火山喷发模型,让学生了解了火山喷发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对火山喷发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操作步骤不够熟悉,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小学科学实验课

小学科学实验课

小学科学实验课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下面将介绍一种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课的设计和实施。

一、实验目的和原理本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将使用小切口方法观察水中水芹(或豌豆)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原理是通过给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器材1. 水中水芹(或豌豆)种子2. 透明玻璃容器3. 清水4. 针5. 直尺6. 记录表格三、实验步骤1. 洗净透明玻璃容器,确保容器内干净无杂质。

2. 使用针在水中水芹(或豌豆)种子的外皮上轻轻划开小切口,但不要完全剥开。

3. 将切口过的种子放入透明玻璃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4. 根据实验设定不同的组别:一组不加养分、一组只加水、一组加入适量的肥料。

5. 每天观察水中水芹(或豌豆)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6. 比较各组之间的生长差异,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到手指。

针的使用应该请教老师或家长指导。

2. 植物种子的选择要确保新鲜,并检查是否有病虫害。

3. 记录观察结果时要准确、详细地描述植物的生长状态,如叶片颜色、高度等。

4. 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容器内水的清洁和湿度适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在不加养分的组别中,水中水芹(或豌豆)的生长非常有限,叶片颜色暗淡;而只加水的组别中,植物稍有生长,但仍然不健壮;加入适量肥料的组别中,水中水芹(或豌豆)生长迅速,叶片翠绿,更加健壮。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需要养分的补充才能正常生长,缺乏养分会导致植物发育不良。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水分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缺水会导致植物生长停滞或枯萎。

六、实验总结与延伸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还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和重要性。

实验课的教案模板范文

实验课的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性的概念,掌握溶解性的实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溶解性概念。

2. 溶解性实验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实验结果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2. 实验误差的减小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滤纸、滴管、实验药品等)、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纸。

2. 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实验报告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性吗?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二、实验操作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a.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水)。

2. 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物质(如食盐、糖等)。

3. 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固体物质是否溶解。

4. 记录实验结果。

b.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实验药品的误食。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2. 教师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某些物质易溶于水,如食盐、糖等。

b. 某些物质难溶于水,如沙子、石头等。

c. 溶解性与温度、溶剂的种类等因素有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溶解性的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分享实验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2. 查阅资料,了解溶解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溶解性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在实验结果分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实验课题教案模板范文

实验课题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实验课题名称:XXX实验二、实验目的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XXX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实验原理XXX实验原理介绍,包括实验的背景、目的、意义等。

四、实验器材1. 实验仪器:XXX、XXX、XXX等。

2. 实验试剂:XXX、XXX、XXX等。

3. 其他用品:XXX、XXX、XXX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2. 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3.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4.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实验操作步骤详解1. 实验器材准备a.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b. 准备实验试剂,确保试剂质量合格。

c. 清洁实验台,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2. 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a. 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b. 仔细观察实验仪器,了解其构造和功能。

3. 实验操作a.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

b.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a. 分析实验现象,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b.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5. 实验报告撰写a.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b. 实验报告要求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数据准确。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实验操作要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

3. 实验数据要真实、准确,不得篡改。

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台,回收实验器材和试剂。

八、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根据实验操作规范、熟练程度进行评价。

2.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评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3. 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价: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条理性、文字表达进行评价。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学生实验》说明课稿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学生实验》说明课稿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学生实验》说明课稿导言本次说明课的主题是《学生实验》,以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材为依据。

本次实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和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实验名称:测量小灯泡的电参数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恒流电源和电阻器,测量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2.探究小灯泡的电阻和功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1.恒流电源;2.电阻箱;3.电流表;4.电压表;5.小灯泡。

实验步骤1.将恒流电源连接到电路板上,并将电压表设置在合适的测量范围;2.将电阻箱设置为零阻值;3.将小灯泡连接到电路板上;4.打开恒流电源,并调节电流值;5.记录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值;6.通过改变电流值,并记录相应的电压值,探究小灯泡的电阻和功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我们测得小灯泡在不同电流下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电流 (A)电压 (V)0.5 2.51.0 5.01.57.52.010.0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小灯泡的电阻值可以通过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来计算,即 R = V / I; 2. 小灯泡的功率可以通过电压和电流的乘积来计算,即P = V * I; 3.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观察到,小灯泡的电阻值和功率是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的。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使用恒流电源和电阻箱来测量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小灯泡的电阻和功率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表进行测量,并培养了实验探究的能力。

这些都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实验名称:测量平衡木的弹性系数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光电编码器和数据采集仪,测量平衡木的弯曲位移;2.了解平衡木的弹性系数和力学性质。

实验器材1.光电编码器;2.数据采集仪;3.平衡木。

实验课科学教案模板范文

实验课科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名称:《XXX实验》2.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步骤:详细列出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二)实验原理讲解1. 结合实验原理,讲解实验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步骤演示1.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步骤。

(四)学生分组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出组长负责协调和监督。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实验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四、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准确。

2. 实验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3. 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合理。

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工具等。

2.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

3. 实验报告模板:学生填写实验数据的模板。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课教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调整。

实验优质课说课模板

实验优质课说课模板

以下是一个优质实验课说课模板,供您参考:一、课程概述本次实验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了解科学原理,培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实验;2.理解实验原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3.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实验原理介绍:通过讲解、演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背景知识;2.实验操作指导:教师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讲解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技能;3.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4.课堂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分享实验心得,开展课堂讨论,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理解实验原理,能够独立完成实验;2.难点: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采取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维度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反馈与指导: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六、教学资源与设施1.教学资源:提供实验教材、PPT、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2.实验设施: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七、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1.教学安排:本次实验课分为XXX个课时,包括实验原理介绍、操作指导、数据分析、课堂互动交流等多个环节;2.课时分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每个环节的课时数。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1.反思教学过程:对本次实验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2.总结教学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优点和进步,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

科研实验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科研实验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测定物质溶解度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设计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实验结果的准确读取和分析。

2. 实验误差的减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药品、实验器材、实验指导书。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本、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回顾溶解度的概念。

2. 引出本节课实验目的:探究物质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讲解1.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2.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溶剂种类、溶质种类等。

三、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电子秤等。

2. 称取一定量的溶质,放入烧杯中。

3. 加入适量溶剂,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质完全溶解。

4.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5. 称取一定量的滤液,放入烧杯中。

6. 加入一定量的溶剂,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质完全溶解。

7. 重复步骤5、6,直至不再溶解为止。

8. 记录溶解度数据。

四、实验注意事项1. 称量时保持天平平衡。

2. 搅拌时力度要适中,避免溅出。

3. 过滤时要保持滤纸湿润,避免破损。

4. 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单位。

第二课时一、实验结果分析1. 计算各次实验的溶解度,找出溶解度最大的实验数据。

2. 分析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种类、溶质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二、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三、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等。

2. 查阅资料,了解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测定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溶解度的测定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学实验课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实验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关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1.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水、容器等)、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观察工具(放大镜、尺子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温度等。

2. 讲解实验目的和步骤。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材料。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四、课堂小结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2. 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实验报告1.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实验记录,填写实验报告。

2.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展示1. 学生分组展示实验报告,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点评,指出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植物,关爱自然?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需求,给予必要的指导。

4.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化学实验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化学实验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实验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技巧,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数据分析、实验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简要介绍实验背景和目的。

-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原理,激发学习兴趣。

2. 实验原理讲解- 详细讲解实验原理,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

- 结合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3. 实验操作演示- 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强调实验操作技巧,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

4. 学生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实验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5. 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数据。

- 强调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6. 实验结果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 实验报告撰写- 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现象、结果和分析等。

- 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8. 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实验重点和难点。

- 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准确。

2. 实验数据:分析学生的实验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规范、完整。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实验仪器、试剂、实验台等。

2.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

3. 教学参考书:相关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课题实验课说课

课题实验课说课

课题实验课说课松北中心校张慧敏一、课题名称: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课题简介: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活泼的发展。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学生来源比较复杂,学生的层次差异大。

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成为我们烦恼的问题,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急待于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团队确立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研究主题。

经过这阶段我们团队的实践研究,通过不同学年授课、平行班授课的方式,不断地尝试有效提高本校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我们团队今天汇报展示的《鲸》这节实验课,主要围绕3个方面,设计实验点进行实验研究。

1、注重教师评价的多元化。

2、注重多种媒体对学生的促进。

3、注重问题设置的方式方法。

三、实验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提高,但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本校学生又具有哪些本学区域内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题的研究希望在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所突破.确立一下目标:1.在多种方法的促进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在教师多元化评价下,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阅读兴趣。

四、试验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行动研究法。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比班。

调查法。

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经验总结法。

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我们团队在多次实验中认为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其次可以设置问题情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但问题的设置要有“度”,要让学生乐与学习。

再此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音像、图画等手段创设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评对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语文课题实验教案设计模板

语文课题实验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题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2. 学生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创设情境1.2 提出问题1.3 引导学生思考2. 新课讲授2.1 分析课文2.2 领悟课文内涵 2.3 举例说明2.4 小组讨论2.5 教师总结3. 实践活动3.1 学生自选活动内容3.2 教师指导3.3 学生展示3.4 教师点评4. 总结与反思4.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4.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4.3 教师总结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2. 学生互评3. 教师评价七、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情况3. 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4. 学生参与度5. 教学效果以下为具体示例:一、课题名称:《荷塘月色》阅读教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写作手法,领悟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教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创设情境: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或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提出问题:荷塘月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荷塘月色的?1.3 引导学生思考:荷塘月色有什么意义?2. 新课讲授2.1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2 领悟课文内涵:让学生谈谈对荷塘月色这首诗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2.3 举例说明: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荷塘月色的美。

2.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

实验优质课说课模板

实验优质课说课模板

实验优质课说课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节实验课要求学生能够:1. 理解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待使用的实验器材清单;2. 实验材料:待使用的实验材料清单;3. 实验步骤:详细的实验步骤说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并说明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2. 实验目的与方法讲解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并简要阐述实验方法和步骤,确保学生了解实验的整体过程。

3.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注意演示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学生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5. 结果分析与讨论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实验中的规律和经验,并引导他们思考和提出问题。

6. 实验总结与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内容和结果,帮助他们归纳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强调实验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7. 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六、拓展与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提供更多相关的实验资源和拓展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七、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检查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科学写作能力。

八、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实验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程模板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程模板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程模板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面向幼儿园的科学实验课程,主要旨在通过探究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思考和探究能力,同时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引导幼儿探究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了解科学知识;2. 培养幼儿观察、实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4.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和创新的意识;5.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第一节课:物理实验1.实验名称:物体是否会沉没2.实验目的:引导幼儿认识物体的性质及密度概念3.实验工具:水盆,铁钉,木桶,石头,苹果4.时间安排:第一步:引入实验,让幼儿对较轻的物体和较重的物体有初步了解,了解物体的性质第二步:将铁钉、木桶、石头、苹果投放水中观察其是否沉没第三步:找出原因,引导幼儿认识物体的性质及密度概念第四步:通过幼儿模拟实验判断水中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第五步:协助幼儿进行实验总结,检验实验结论第二节课:化学实验1.实验名称:小鼓动播种法2.实验目的: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幼儿认识种子在发芽过程中的变化过程3.实验工具:豆荚、棉花、水4.时间安排:第一步:引入实验,让幼儿对植物的发芽和成长有初步了解第二步:观察实验现象,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进行分析与探究第三步:展示设备,让幼儿逐步模仿“小鼓”播种法第四步:提醒幼儿观察种子在发芽过程中的变化第五步:帮助幼儿总结实验,反思并检验结论第三节课:生物实验1.实验名称:探索昆虫的腿2.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外部结构,培养幼儿爱护生命的态度3.实验工具:昆虫标本、放大镜4.时间安排:第一步:引入实验,让幼儿逐步了解昆虫的外部结构第二步: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昆虫的腿、脚,探究其结构第三步: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腿、脚,让幼儿发现腿上的刺和毛的不同第四步:引导幼儿讨论昆虫的腿、脚的作用第五步:帮助幼儿总结实验,反思并探究发现第四节课:地理实验1.实验名称:水怎么流2.实验目的:引导幼儿认识水的流动规律、地形特征及环境保护意识3.实验工具:水槽、石头、泥土、水杯4.时间安排:第一步:引入实验,让幼儿认识水的流动规律第二步:让幼儿在水槽内建造各种地形,模拟不同地方的流水情况第三步:通过脏水和干净水的比较,引导幼儿认识环境保护意识第四步:引导幼儿总结实验,探究发现水流动规律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幼儿通过实验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课件模板

实验课课件模板

实验课课件模板一、课程名称:实验课程名称二、实验课程简介实验课程是理论课程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实践能力和科学方法。

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点。

三、实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涵,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操作、分析与解释等实验技能;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提高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5. 加强学生对安全操作、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四、实验教学模式1. 实验前导入:通过展示相关知识、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实验中引导: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过程,让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实验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验后总结:学生通过总结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实验内容1. 实验课程内容简介2. 实验课程所需仪器、材料3. 实验步骤和要求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5. 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提示六、实验课程要求1. 学生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理论预习,充分了解实验过程和方法;2. 学生在实验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障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按时提交实验报告;4. 学生在实验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技巧,增强实验实践能力。

七、实验课程评估1.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2.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3. 实验报告撰写能力;4. 安全意识与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能力;5. 对实验课程的批判性思维与思考能力。

八、实验课程案例分析1. 实验效果评估2. 学生反馈及评价3. 实验课程改进措施九、总结实验课程不仅是知识理论课程的延伸,更是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实验课程教案模板

实验课程教案模板

实验课程教案模板实验课程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教学计划。

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工具,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步骤,提供学生有效的学习指导。

一、实验课程信息1.课程名称:(填写课程名称)2.实验内容简介:(简要介绍本次实验的背景、目的以及涉及的关键知识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点)2.技能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与材料:(列出本次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清单)2.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安全)3.学生前置知识:(列出学生需要事先掌握的相关知识)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或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2.实验操作:(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包括器材使用方法、操作顺序等)3.实验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数据记录等)4.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引导讨论)5.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实验中获得的新知识,加深对实验的理解)6.课堂小结:(对本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提问)五、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分析、心得体会等)2.实验操作评估:(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仪器使用等进行评估)3.学生参与度评估:(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估)六、拓展延伸1.拓展实验:(提供一些与本次实验相关的延伸实验,供学生自主探究)2.参考资料:(提供学生参考的相关教材、网站等资源)通过使用实验课程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发展。

同时,教案模板的使用也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关于“课题实验课”的作用及实施过程的研究许凌云杨青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科研部一、“课题实验课”的涵义“课题实验课”是指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关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有效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课。

它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单元或片断,将这样若干个单元或片段循序渐进地连接在一起,便形成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整体脉络。

同时,在系列研究课上所收集的实验观察数据,经过分析、整理加工后,也构成课题结论的有效论据。

二、引入“课题实验课”的意义1.促进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整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首要目标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地整合。

“课题实验课”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整合的问题,就是要将教育科研引入课堂实践。

2.促进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化基层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不知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过程材料的积累,以至于课题研究中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

“课题实验课”的引入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们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课堂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实验数据归纳整理出若干份完整的实验记录,这便形成可支撑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

3.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课题实验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逐步尝试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日常课堂教学,以研究者的意识实施课堂教学,经过这样多次反复的实验,参与教师不但能逐步完善日常教学所需的基本技能,还能熟悉和掌握课堂观察的基本要领,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

三、“课题实验课”的特征1.“课题实验课”具有教学与课堂观察的双重目标。

一节完整的“课题实验课”由教学与课堂观察两个要素共同构成,这就要求“课题实验课”具备教学与课堂观察的双重目标。

实践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效课堂观察开展的前提,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之下完成课堂观察的目标,决不能因为课堂观察的开展而忽视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课题实验课”的参与者既有合作又有分工。

为了实现“课题实验课”的双重目标,参与实验的教师既要有合作还要有明确的分工。

研究过程中,参与者分为授课者和观察者两种角色。

课前,这两者需要共同研究做好教学设计和课堂观察设计。

授课过程中,授课者的分工就是按照预设实现教学目标,观察者的分工是采集实验数据,实现课堂观察目标。

课后,两者共同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反思。

3.“课题实验课”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

“课题实验课”只有紧紧围绕所研究的课题进展情况展开,才能够采集到准确、有效的数据,从而为课题研究结论提供有力论据。

所以“课题实验课”要结合自身课题进行设计和开展。

4.课题实验课是一系列研究课行成的序列,具有连续性。

“课题实验课”不是一节孤立的课,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研究序列,要具有连续性。

一节孤立的“课题实验课”所采集的数据只能作为一个点,只有将实验点连成线、线连成面之后才能形成完整的数据网络,才能足够支撑课题研究的最终结论。

上述所说的连续性,并不是指课时的连续性,而是指课题研究过程的连续性,即并不是每节日常教学课都要采用“课题实验课”的形式,而是在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据采集或策略调整的时候才进行实验。

四、课题实验课的操作步骤与数据的采集1.实验步骤课题实验课包括三个实验步骤:步骤1:课前准备——确定教学目标与课堂观察目标在这个阶段里,教师们要运用实验假设中的策略进行教学设计,确定实验观察点并选择一种观察方式,观察方式可采用定性观察或定量观察。

步骤2:课堂实施——进入课堂教学并开展课堂观察在这个阶段里,授课者和观察者按照分工完成自己的工作。

授课者按照预设要求完成教学目标;观察者首先要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减轻被观察者的紧张与不安,克服来自观察者自身以及观察工具所产生的影响,以保证数据采集的真实有效,在此前提之下实现课堂观察目标。

步骤3:课后反思——数据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在这个阶段里,参与实验的教师要共同反馈实验的情况,对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定性或定量的数据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出阶段性的结论或成果,并制定下一步的实验计划。

2.实验数据的种类与采集通过课堂观察所收集的数据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两种数据分析的方式尽管不一样,但目的都是通过对所记录的课堂事实进行统计的分析,来揭示课堂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被观察行为的意义。

(1)定性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

观察结果呈现的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质化的,较适用于个案的研究过程。

为了紧密围绕观察纲要进行准确的观察,我们最好设计一个信息采集表,如表-1所示,在课前设定若干个观察点,观察者在课堂上围绕观察点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附以评注。

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每节课上的观察点不宜太多,建议进行少量观察点而多次的实验。

定性观察的记录过程要尽可能详细,尽量用叙述性的语言而不用描述性的形容词。

表-1 定性课堂观察信息采集表(2)定量定量的实验观察是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的观察。

在连续的实验课序列中采集到的定量的观察数据,能够为课题的结论提供有力的支撑。

观察者可以运用特定的观察表对整个课堂或课堂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观察。

观察的项目、次数及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例如,表-2是针对某名教师在某节课上的某一教学环节的活动观察表,观察项目如表-2 所示,观察次数为15次,观察时间间隔为1分钟。

表-2 对一名教师具体活动的观察表此表将该教师在15分钟内具体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可以初步统计出这名教师在讲授、提问、辅导学生学习等方面的时间分配比例。

通过类似的、多次的记录与统计得出的数据,便发现教师所采用的实验策略与上述时间分配比例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可指导教师课堂实验的进一步调整。

在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的数据往往是相互结合的,用定性课堂观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的过程中,用定量课堂观察的方法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定性观察的方法也多用于某些关键“课题实验课”的质性研究之中,对课题研究的转折点加以解释和说明;定量的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是连续性的,更能够给予课题结论一个数字化的证实。

只有两种数据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充分地归纳和总结出结论。

上述介绍了课题实验课的涵义、意义、特征及实验步骤与数据的采集。

课题实验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题研究手段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希望课题实验课能够成为基层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得力助手,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

附件-4: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雕刻细节传递真情》一课的设计与实施房继红哈尔滨市秋实中学校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名称类别《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绩效方法的研究》(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2.课题简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运用一切教育资源(教师、媒体、教材、人文和现场物质环境),创设情景,模拟场景,提供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服务,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绩效。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我参与“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摸索掌握本学龄段学生的思维特征运用信息技术合理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设计、一面不断深入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的深入研究。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及所采用的观察工具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已由热情走向理性。

因此我们把本次实验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创设学习情境地,触发情感共鸣,追求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最大绩效,引领学生将写作技巧与情感体验完美结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本节课是一堂立足于捕捉生活细节的写作指导课。

通过本节课的信息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的整合实践让学生学会了解并掌握细节描写方法,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细节,在写作中放大细节,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

本课题课的具体目标是:1.在教学环节中观察学生对信息技术使用的反响,了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辅助支持的实际需求。

2.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观察学生如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对生活细节的敏锐准确的捕捉,对现实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深入体会,对写作素材蕴含细节的分析挖掘,对写作方法的规纳与提升。

3.通过本节课的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绩效的课题思想的实践和探究,实现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反思与完善。

本节课的数据采集量表:填表说明:本节课参与数据采集的教师共有4人,每名教师根据不同的观察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采集和记录。

要求数据采集教师在相应的空格中填写人数,以便于最终计算百分比。

同时,要求教师在收集定量数据的基础上,留心观察课堂中的现象并加以描述,形成定性数据。

作为数据分析整理过程中的佐证材料。

三、实验研究过程1.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初中学生思想相对成熟、思维敏锐,但生活阅历浅、情感体验不够深刻,对生活细节中蕴含的真情体会不足。

结合上述特点,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侧重选择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细节,最能拨动心弦的细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主动发现、主动感知、主动体验、主动表达。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课题理念指导下的写作指导实践课,教者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捕捉、再现、创设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引领学生发现真情、感受真情、体验真情、抒发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学习方法分析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注重思维引领、注重能力养成。

4.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细节描写方法,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细节,在写作中放大细节,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

过程与方法:播放视频片断——情感触发捕捉细节——范文引路透视细节——作品透析分解细节——方法生成雕刻细节——视频再次呈现——情感升华积累细节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挚爱真情,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让他们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5. 教学过程预设四、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1.本节课数据采集结果分析及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