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版护理本科病理学教学大纲(定稿)应用
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总学时: 120 (其中理论课90 学时,实验30 学时) 学分: 课程类别: 必修课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面向专业: 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开课单位: 基础医学部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就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得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本课程教学需要医学教育前期各个专业课程作为铺垫,同时又就是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得综合性边缘学科。
课程目标就是为临床医学得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它在基础医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各课程之间起一个承前启后得作用,就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得桥梁学科。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
需要具备得能力包括对人体正常结构、生理机能与调节得理解与掌握,对人体基本生化反应过程得理解与掌握。
二、课程得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方面1、树立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得新理念;2、掌握常见病得基本病理变化;3、掌握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得基本概念;4、了解疾病过程中得共同病理变化;5、了解常见病得病因与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基础。
6、了解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得基本研究方法与新技术得应用;7、了解病理临床联系;8、能够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常用检验指标。
(二)能力、技能方面1、熟练掌握显微镜得使用方法;2、掌握观察、描绘大标本与切片得病理变化得方法;3、掌握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得操作方法;4、能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5、能通过复制动物疾病模型学习观察病变表现得方法;6、学会识别基本病理过程;7、能用疾病时得机能改变解释临床表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第二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第三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得学习方法【基本要求】1、掌握:健康、亚健康与疾病得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得一般规律与基本机制;死亡、脑死亡得概念及判断脑死亡得标准、植物状态与脑死亡得区别。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病理学(Pathology)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包括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原理和本质,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本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学时,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课实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具备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新进展及新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大纲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
“掌握”即对教材内容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能理解清楚,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是要求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能记住内容的梗概。
理论教学部分绪论1.3. 目的要求:了解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及基本任务。
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2.4.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1.目的要求: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掌握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掌握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熟悉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及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熟悉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概念;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熟悉坏死的结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了解凋亡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2.教学内容:(1)(3)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
病理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本科班)
病理学教学大纲(本科)(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一、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学科。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熟悉主要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的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规律。
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医学科学水平,注意机能与形态、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从培养目标出发,做到少而精,避免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病理学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及内容有笔试、标本及切片考试、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及实习,实习包括观察大体标本、显微镜标本、及课堂病例讨论(可机动安排)等,通过实习达到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对病变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等)。
二、病理学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精减教学内容,压缩课堂教学,本大纲按100学时设定,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42学时。
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熟悉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概念、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和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
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2.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材料)和方法;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3.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目的要求1. 掌握细胞和组织几种常见的适应性变化(萎缩、肥大、化生和增生)的概念、常见类型和病理改变。
结合病理变化及发生部位,了解几种病变的结局和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2.了解细胞损伤的一般超微结构表现,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的病变。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病理学(pathology)学分:2.5总学时:45 学时理论学时:36 学时实验学时:9 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适应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步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1、病理学,李玉林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病理学,张子敬主编,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3、李甘地主编. 病理学. 第一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74、王恩华主编. 病理学.第一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65、刘彤华主编. 诊断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34-898.6、董郡主编. 病理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4-4277、谭郁彬、张乃鑫主编. 外科诊断病理学. 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0.462-4748、史景泉,陈意生. 现代外科病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33-242,739-793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其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的理论,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医学主干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之中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则重点阐明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规律。
讲授内容要着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注意机能与形态、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从培养目标出发,作到少而精,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护理、英护专业病理学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了解炎症介质的相关内容
了解渗出液的特点、渗出的过程、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了解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第五章
肿瘤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的特性
3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5肿瘤命名原则
6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7常见肿瘤举例
8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第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二章
休克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发生机制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
3休克的概念原因和分类
4休克的发展过程及机制
5休克的临床病理联系及防治原则
3
?
38
讲授
比较
演示
掌握休克的概念
熟悉休克的原因、分类、发展过程和机制
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了解休克时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及合并症
熟悉大、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熟悉结核病的转化规律、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
熟悉呼吸衰竭的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了解肺气肿的相关内容
了解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联系
3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2
32
讲授
比较
演示
熟悉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常用指标、意义
了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了解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原则
第十章
缺氧
1常用血氧指标及意义
2缺氧的类型、原因及血氧变化的特点
3缺氧时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4病理与临床联系
3
35
(完整word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病理学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病理生理学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变化的关系。
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验。
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
病理生理学则安排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亲自操作,结合理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总结.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加强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习效果。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总论25学时,各论19学时.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史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疾病、死亡的概念.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3、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内容]疾病的概念,病因学概论及发病学概论。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在修复中的作用。
2、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3、熟悉骨折愈合过程.4、了解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以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教学内容]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及骨折的愈合过程。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类别:医学基础课程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通过对疾病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病理诊断和分析。
具备观察病理切片和解读病理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教学内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2、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熟悉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了解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损伤的修复1、教学内容再生: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创伤愈合: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型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熟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
了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教学内容充血和淤血:充血和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病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学分: 5 上课时数: 56实验(上机)时数:24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原理和发展规律、揭示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
该学科已从单纯形态学向分子病理学、病理生物学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
病理学与临床医学联系密切,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它也是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病理学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也叫普通病理学,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也叫系统病理学,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病理学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变化,了解临床表现的病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
要求学生做到理论与实习、总论与各论、基础与临床、局部与整体、形态与机能、大体与镜观相联系,并用动态的观点分析、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
加强病案讨论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注意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取精讲、略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各章、节主要内容,重点及学生所需掌握的程度。
分别按下列层次撰写:掌握、理解、了解。
)绪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理解: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肝脂变、玻璃样变性的概念和病变。
坏死的概念、病变、类型及结局。
再生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及瘢痕形成过程。
理解:肠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的病变。
细胞肿胀的病变,理解心肌、肾脂变的病变。
理解纤维素样变性及玻璃样变性的常见类型。
营养不良性钙化。
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学特点。
了解:萎缩常见类型,化生的常见类型及机制。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英文名称:PATHOLOG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36学分:5分适用对象: 五年制医学类各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生物遗传学一、课程简介病理学是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变化,并结合机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疾病的本质。
病理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基本病理过程,即某些疾病存在的共同的基本病变、发生和发展规律;而各论是在总论的基础之上,分系统具体阐述各种特定疾病的特殊性。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沟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桥梁学科,是学生开始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时所学的第一门课程。
它的任务是在疾病状态时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病理变化),从病理变化入手去研究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及特殊规律。
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结局和转归及其相应的临床病理联系。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使学生首先从本质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去认识疾病,为以后临床课程学习疾病的各种体征和症状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要学好病理学必须总论与各论密切结合,理论与观察标本相结合,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掌握疾病的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镜下与大体、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通过理论和实习等多种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重要的新进展,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的临床专业、参加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培养面向21世纪有后劲的高级医学人才服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常用的病理学研究方法。
熟悉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研中的地位。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logy课程编号:202312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药学(本科)先修课程: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后续课程: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药学等总学分:4学分(其中含实习:0.5学分)总学时:72(56:16)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病理学是具有临床性质的基础医学,是医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在病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较为扎实的先修课程知识基础,而且还需要善于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来理解疾病现象与疾病过程。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机制;疾病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与疾病的转归。
为学习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本课程和相关课程:学习本课程须掌握或熟悉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基础知识。
同时,本课程又为内科学、外科学、临床药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范围;熟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1.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2.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4.病理学的发展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病理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2.领会: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6学时)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和类型;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病理变化;熟悉变性的概念;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和结局;了解损伤的原因;萎缩的原因、病理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生机制;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病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学分:适用专业:开课部门:医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利用各种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引起疾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机体患病时形态、功能和代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认识并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
为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
病理学常用的尸体剖验、活体组织检查等研究方法,对诊断疾病、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指导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病理学也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
二、课程学时分配教学章节理论实验实践绪论;第一章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第三章炎症 2第四章肿瘤 2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2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2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2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九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2第十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第十一章性传播疾病 2第十二章疾病概论;第十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第十四章酸碱平衡紊乱;第十五章发热 2第十六章缺氧;第十七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第十八章休克;第十九章心力衰竭 2第二十章呼吸衰竭;第二十一章肝性脑病;第二十2二章肾功能衰竭合计28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及本教材内容(2)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4)病理学发展简史2.重点与难点重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难点: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课程教学要求(1)基本知识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大体和组织学的方法观察疾病的病理变化;能够利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之间的联系、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和特殊规律;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看问题。
《病理学》或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Pathology课程编号:10410014 10410024学时与学分:2学分/36学时 (其中实验学时:2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等。
适用专业(方向):康复治疗专业、护理专业(国际交流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与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门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将患病机体的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同时适当联系祖国医学的有关理论,为学习临床医学、促进中西医结合、以及今后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两部分。
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
总论主要讲述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
各论主要讲述心血管、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发病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实排绪论 0.25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掌握病理学的概念,学习病理学的目的。
【熟悉】熟悉病理学研究方法,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了解】了解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基本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等。
第一章疾病概论 0.75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掌握疾病和脑死亡的概念【熟悉】熟悉病因学和发病学的概念及疾病的转归。
教学内容1.健康与疾病:健康、疾病、病理过程及病理状态。
2.病因学:病因(包括原因和条件)及其分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营养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及先天性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护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后续课程及临床与护理专业课程的内容,处理护理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做好医护工作打下基础。
为学习临床医学和临床护理专业课奠定基础。
前导课程:人体生理学
后续课程:免疫与微生物学基础、护理学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组织和器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规律,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为学习临床医学和临床护理专业课奠定基础。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实训设备与仪器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方法的教学。
教学活动的形式:理论课结合电化教学,采用提问、启发、布置思考题等方法重点讲解,穿插自学、讨论、实例分析。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书面考核结合平时成绩(作业)给以综合评定成绩。
七、教材与参考书
《病理学》任玉波、茅幼霞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病理生理学》裴素霞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病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病理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口腔、影像、麻醉及法医等专业木科使用)(修订)贵阳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编二O—一年三月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
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医学生可以掌握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和机能的变化及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从而为以后学习各临床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病理诊断以其客观性与准确性,被誉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不仅在临床诊断I:作中不可缺少,而且它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学, 不仅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培养医学生的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的科研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详见电子版)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的有关概念。
掌握萎缩的概念、原因和类型。
化生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形态特点。
坏死的概念、类型、病变特点及结局。
凋亡的概念及形态改变。
2.理解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
3.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1.细胞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种类和形态特点,病理学意义。
2.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和机制。
细胞、组织损伤在光学显微镜下和电镜下的形态表现。
可逆性损伤的概念。
细胞水肿和脂肪变的概念、形态变化和发生机理及病理学意义。
细胞间质及纤维成分的病变,玻璃样变和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和病变特点, 病理学意义。
3.细胞及组织的死亡:坏死的概念、类型、各型坏死的病理变化及坏死的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64048101、总学时90、周学时5.5、学分3.5、开课学期:第3学期。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护理学专业本科。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病理解剖学部分52学时)(病理生理学部分38学时)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病理解剖学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系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观察、描述病理的现象,并能根据病变的基本规律去分析病变,揭示病变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2)病理生理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认识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理解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的临床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严密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病理解剖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
它以学生已学的基础医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课程作为学习病理解剖学的基础,而病理解剖学则是为学生日后学习临床护理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重要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的范畴非常广泛,它与基础及临床各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歩宏(第2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7 病理学实习指导本教研室自编(2010版)参考书:董郡主编,《病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8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1Cotran RS et al.《Robbins Pathok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ition) 》W.B.Saunders,1999 李玉林主编,《分子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1吴人亮主编,《基础病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王恩华主编,《病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金惠铭等主编,《病理生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王迪浔金惠铭主编《人体病理生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陈正跃王建枝主编《临床病理生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年。
金惠铭卢建殷莲华主编《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年。
Chris E.Kaufman et al.《Essentials of Pathophysiology》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习的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的独创精神。
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本课程是考试课程,采用以理论考试为主,结合课堂测验、课外练习、实验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
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内容,理解主要内容,了解一般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上课提问、网络考试、课堂纪律等)占30%,期末成绩占70%。
(注:病理解剖占55%,病理生理占45%)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性教学以实物病理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观察、描述和动物实验为主,辅以幻灯、投影和视频材料相结合的生动、直观的互动性教学。
详见《病理学》实验大纲二、教学内容纲要病理解剖学部分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3.5学时)1.主要内容绪论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实验2.基本要求掌握:肥大、增生和萎缩的概念、意义;化生、变性、坏死的概念;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常见原因、形态改变;坏死细胞核的改变;坏死的类型、常见原因和形态特点。
理解:肥大、增生和萎缩的类型;常见的化生及其意义;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意义;坏死时细胞质和间质的改变;坏死的结局。
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与机制;粘液样变、淀粉样变、病理性色沉着和病理性钙化。
凋亡的概念、形态改变和发生机制。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3.5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再生第二节细胞的生长与调控第三节纤维性修复第四节创伤愈合实验2.基本要求掌握:再生与修复的概念。
三类不同强弱再生能力的细胞;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肉芽组织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理解:瘢痕组织的概念和作用;一期愈合、二期愈合和痂下愈合的过程;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全身与局部因素)。
了解: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纤维组织、骨和软骨、血管、肌组织、神经组织);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与细胞之间的作用;接触抑制和生长抑制;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5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充血第二节血栓形成第三节栓塞第四节梗死实验2.基本内容掌握: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栓子和梗死的概念;静脉性充血的原因、病变、后果。
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梗死的原因、病变;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形态及其发生原因。
理解:肝、肺慢性淤血的病变与后果;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了解: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后果;血栓形成的机制、过程及血栓的类型和形态;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其它栓塞。
第四章炎症(4.5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炎症的概述第二节急性炎症第三节慢性炎症实验2.基本要求掌握:炎症、炎症介质和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基本病变;急性炎症的类型(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炎症)。
白细胞的渗出及其作用理解:炎症的原因。
一般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急性炎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肉芽肿性炎症常见原因和类型;急性炎症的结局了解:影响液体渗出的主要因素;主要的炎症介质及其作用;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的形成条件、组成)。
第五章肿瘤(8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肿瘤的概念第二节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第三节肿瘤的异型性第四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第五节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第六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六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七节肿瘤的命名和分类第八节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第九节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第十节常见肿瘤举例实验2.基本要求掌握:肿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异型性的概念、形态特点、临床意义、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扩散途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癌与肉瘤的区别。
理解: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常见的癌前病变;良性上皮组织肿瘤和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了解:肿瘤的大体形态;肿瘤的生长动力学、肿瘤血管形成、肿瘤的演进与异质化;肿瘤的分级与分期;肿瘤的分类;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六章心血管疾病(6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症第二节高血压第三节风湿病实验2.基本要求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良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内膜炎。
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改变;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风湿性心肌炎和心外膜炎,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恶性高血压的肾、脑病变;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动脉炎、皮肤病变和中枢神经病变。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6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肺心病第二节肺炎实验2.基本要求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合并症和临床病理联系。
理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肺气肿的类型;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变化;肺癌的病理变化。
了解: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
肺癌的病因、临床病理联系。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6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胃肠疾病第二节肝胆疾病实验2.基本要求掌握:溃疡病的病变、结局及合并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临床病理联系;肝硬化的概念、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联系;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肝硬化的结局;胃癌的病理变化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理变化;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和传染途径;坏死后性肝硬变。
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4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肾小球肾炎第二节肾盂肾炎实验2.基本要求掌握: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肾盂肾炎的概念和病理变化理解: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和分类。
第十章传染病(6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传染病概论第二节结核病第三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四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第五节伤寒第六节细菌性痢疾实验2.基本要求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继发性肺结核的主要类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病理联系了解: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致病机制。
结核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及发病机制。
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肺外器官结核病。
病理生理学部分绪论(自学)1.主要内容: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第二节病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第三节病理学的学习方法2.基本要求:掌握:疾病和病理过程的概念,疾病原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脑死亡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疾病经过和转归。
了解:脑死亡的意义,健康的定义。
第一章应激(2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第三节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第四节应激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基本要求: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理解:急性期反应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应激与疾病。
了解: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应激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七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4学时)1.主要内容: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第二节钾代谢紊乱2.基本要求:掌握: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理解:水、电解质(钠、钾)的正常代谢。
了解: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防治及护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