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与主要策略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推行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推行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LILUNTANTAO 理论探讨中士#裁长职級嫺#行的闷数与策暗而f究□潘怀林[摘要]为更好地推行校长职级制,有必要从聘任管理、职级薪酬奖励机制、考核监督等方面开展研究。

对校长职级制实施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对实施效果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认知偏差、专业化发展、保障制度等方面对校长职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及实践模式和保障措施,希望以此促进校长职级制的顺利推行。

[关键词]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9949 (2020) 12 —0009 —04校长职级制是一项关系学校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为校 长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创建了职务通道,有利于促进校长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管理。

中小学试行校长职级制,主要是通过取消传统模式下校长的行政级别,实现教育行政部门掌握校长队伍的管理权,科学的设置校长职级,实现校长的职业化发展,为校长职业化发展铺平道路。

在实施校长职级制过程中,需要完善和健全选聘机制、薪酬激励机制、下放权力等管理制度,确保校长职级制在实施过程中始终高效高质。

_、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内涵(一)取消行政级别,科学设置职级职级制让校长从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集中精力潜心办学,从而有效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目前,试行校长职级制的各个省份地区的职级设置各有特色,但核心思想基本具有一致性,基本上按照职级分为若干等级。

总体而言,校长职级制推行以来,大部分试行地区校长职级都有十个跨度左右。

111评级需要经过考评委员会成员对校长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最终确定。

(二)建立选聘机制,实行聘期管理校长职级制改变了过去的任命制方式,通过公开选聘、选拔的方式来确定人选。

在建立选聘机制的同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应该做好聘期管理,从前期的校长任职要求确定人才选拔储备,到后期的任期管理等都要进行妥善安排监管,确保校长职级制从选聘开始就能有一个好的开端。

校长职级制管理方案

校长职级制管理方案

校长职级制管理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长职级制管理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管理的一种新尝试。

它旨在打破传统的校长任命制度,实现校长的专业化、职业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校长职级制管理方案。

二、目标设定1.提高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校长队伍。

2.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3.强化校长的责任意识,激发校长的工作积极性。

三、具体措施1.设立校长职级制度(1)校长职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分别对应学校规模、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要求。

(2)校长职级评定采取量化评分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进行一次。

2.校长选拔与任用(1)初级校长: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核、公开竞聘等方式产生。

(2)中级、高级校长:在初级校长的基础上,通过业务考核、民主评议、组织考察等方式选拔。

3.校长培训与提升(1)制定校长培训计划,针对不同职级的校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2)鼓励校长参加各类学术研讨、考察学习等活动,提升自身素质。

4.校长考核与激励(1)建立校长考核制度,对校长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

(2)设立校长奖励基金,对表现优秀的校长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5.校长职级晋升与退出机制(1)设立校长职级晋升通道,鼓励校长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2)建立校长退出机制,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校长进行调离或免职。

四、实施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长职级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教职工对校长职级制管理的认识和支持。

4.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方案执行的公平、公正、公开。

五、预期效果1.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2.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校长的责任意识得到加强,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完成了这份“校长职级制管理方案”。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个方案一定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思考

对“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思考
对“义务教育学校 推行校长职级制” 的思考
2023-11-11
目录
• 校长职级制概述 •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方案 • 校长职级制的利弊分析 • 校长职级制的实践与探索 • 结论与展望
01
校长职级制概述
校长职级制的含义
校长职级制是指根据校长的职位、职责、能力和贡献等,制定不同等级的职位标 准和相应的薪酬待遇,以实现校长职业化、专业化的一种制度。
英国校长职级制分为三个级别,即高级、 中级和初级,每个级别都有明确的职责和 权利范围。
对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建议
01
建议一
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评价标准应包括校
长的办学实绩、办学能力、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同时要避免评价的主
观性和片面性。
02
建议二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校长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推行校长职级制后
校长职级制的评定标准
教育教学管理
能够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 制度,能够有效推进课程改革 和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发展与文化建设
能够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 ,积极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和发 展。
办学思想
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注重培 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 。
师资队伍建设
能够制定和实施教师队伍建设 规划,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 质。
可能导致权力滥用
校长职级制赋予了校长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 制,可能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可能影响教师积极性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可能会使教师更加关注校长的权力和地位,而忽 视教学工作,从而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校长职级制的争议与挑战
争议
有人认为校长职级制会导致校长的官本位思想,也有人认为这种制度有利于提 高校长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校长作为学校最高管理者,其负责的责任和使命重大,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然而,长期以来,校长职级制的存在,限制了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所能做出的发展和改革。

因此,为了推进教育管理的创新和优化,加强校长专业化成长的才能,校长职级制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校长职级制的改革需要分清职责。

传统的校长职级制时常被误解为“官”而非学校管理者,使得校长的工作重点集中在职务及其衍生的权力、场面等问题上。

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学校存在权力寻租、套路奉承等问题。

因此,校长职级制的改革要分清校长的职责和权力,让校长真正承担管理学校的责任,培养其领导和管理技能,让其能够熟悉学校的管理规范和各项管理工作的细节,让其专注于学校内部的各项实际工作,为学生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校长职级制的改革需要加强专业培训。

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校长需要在各方面都拥有过硬的知识和管理技巧,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学生从中受益。

因此,校长职级制的改革需要加强对校长的专业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其领导技能、管理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和方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最后,校长职级制的改革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成才,而校长职级制的改革应该通过适当的考核评价手段,鼓励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同时,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让校长在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得到相应的回报和鼓励,激发其成长的动力和热情。

总之,校长职级制的改革应该让校长专注于学校管理工作,加强其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校长的热情,培育和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从而加强学校教育的管理和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在良好的学校环境中茁壮成长。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作为学校的核心管理者,校长的任职条件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教育部门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强化校长的职业化成长和评价机制,从而提高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从校长职级制改革以及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指依据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根据校长的从业年限、学历、职称以及个人工作业绩等因素,对校长进行评定,再按照所评定的职务级别为校长匹配相应的薪资待遇、职称晋升和评价体系。

这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校长的行政职业素养,从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学校发展水平。

当前,校长职级制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校长职级制改革让校长的待遇得到了保障,激励了校长们积极投入到学校管理工作当中,提高了校长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校长职级制改革让校长的职称评定更加科学合理,使校长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道路。

最后,校长职级制改革让校长的职业发展能够与所在学校的发展水平相匹配,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校长职级制改革相辅相成的是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校长职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校长必须拥有专业化的素养和能力,建立起具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成为学校管理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因此,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就是坚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道路。

一方面,校长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素养。

校长可以参加各种教育管理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深入了解教育管理改革的最新动态和新政策,增强自己的专业化能力。

同时,校长还要加强实际工作的学习与研究,深入发掘学校管理中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提炼出适合本校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这样,校长才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管理质量。

另一方面,校长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校长职级制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系统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在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上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校长职级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校长职级制改革对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影响、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深入探讨校长职级制改革对校长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校长职级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当前,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校长的作用不可忽视。

长期以来,我国的校长职级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职级评定不够科学、标准不够明确、发展空间有限等,制约了校长的专业化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提出和推动,旨在解决校长在职级晋升和发展方面的问题,推动校长专业化成长,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改革的核心是强化校长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选拔机制的改革,从而提升校长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

校长职级制改革对校长专业化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职级制度的改革将有效激发校长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合理设置职级晋升机制,引导校长加强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和推动学校的发展。

改革将促使校长对职业发展进行深思熟虑和规划,并形成自身的发展路径和目标。

职级制度的改革将为校长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特长和志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校长的专业化成长。

校长职级制度的改革还将带来校长队伍的优化和提升。

通过明确职级评定的标准与要求,将有助于选拔和培养更多优秀的校长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能力的校长队伍,推动学校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实现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首先是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校长要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管理知识,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指导思想和管理风格。

校长职级制

校长职级制

对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行建议(摘录)一、撤消中小学校和干部行政级别推动镇街基础教育管理体系改革,各镇街切合登记条件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可登记为事业法人,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监察管理机构详细负责,校长由县教育行政部门选聘、管理。

每个镇街公办中心幼儿园和社区(村居)幼儿园,共同构成一个法人,推行中心园负责制。

每个镇街全部小学共同构成一个法人,推行中心小学负责制。

二、成立校长职级绩效管理制度1.合理确立校长职级序列。

校长职级分为特级校长、一级校长(一、二、三档)、二级校长(一、二、三档)、三级校长(一、二档)。

同一县域内,一级、二级、三级校长的比率为 3:5:2 ,特级校长的数目控制在全市中小学校长总人数的 2%之内,兼备城乡学校。

原则上高中学校不设三级校长。

2.成立校长绩效薪资制度。

校长绩效薪资依据校长职级、任职学校的规模和办学条件确立,副校级领导绩效薪资依据工作业绩确立,全额归入同级财政估算,由教育行政部门一致发放,校长、副校长绩效薪资不归入社保基数。

三级校长的绩效薪资标准(二档、一档)分别按校长自己应发薪资总数的 25%、 30%确立;二级校长的绩效薪资标准(三档、二档、一档)分别按校长自己应发薪资总数的30%、 35%、 40%确定;一级校长的绩效薪资标准(三档、二档、一档)分别按校长自己应发薪资总数的40%、45%、 50%确立;特级校长的绩效薪资标准按校长自己应发薪资总数的80%确立。

副校级领导绩效薪资依据自己应发薪资总数的 15— 20%确立,详细标准与校长学年查核结果相挂钩。

校长从事教育教课管理工作的时间,一并计入教龄。

三、成立校长查核评论制度推行评级晋档制度。

校长在第 1 个任期内,试用期结束查核“合格”确实定为同级三档(初档),以后学年度查核,每获得 1 个“优异”等次或累计 2 个“合格”等次,可在本职级内荣膺一档。

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第 2 个任期,假如职级不发生变化,任期内各次查核在“合格”以上等次的,在本职级原有品位基础上持续升档。

校长职级制的现实意义

校长职级制的现实意义

校长职级制的现实意义:杜绝“校长独善其身学校一塌糊涂”2017年许多地方都开始了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如果说前几年还是北京等地做探索的话,那从2017年开始,许多地方都已经走向了不可回头的实施。

相信2018年校长职级制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校长职级制的开展,“校长职务化、校长官员化、校长行政化”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校长职业化、校长学术化、校长专业化”。

校长任命将从上级行政部门主导逐步走向靠实力说话,能上能下。

这样一来,“校长”这个角色就彻底成为了为师生发展服务的角色,学校教育将经历一次从“官本位”走向“人本位”的深层次变革。

现行的校长任命几乎都由上级行政部门主导完成,校长也是一个只能上不能下的职务,需要调整时一般需要保留校长现有公务待遇,从某种意义上说又徒增了许多不必要的空职、闲职。

在实际工作中,想做事,会做事,能成事的人无论在哪一个岗位都是能做事的,但不想做事,不会做事的人基本上很难找到一个能成事的岗位。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将会为大量想做事,会做事的人开放出成事的机会和空间,让“能力”成为选拔的主要标准。

校长职级制的推广首先带来了校长评价方式的变革,但将变革推向深入的一定是对校长工作内容评价的变革和评价本身的变革。

一、校长职级制评价的难点校长职级制评价的难点在于明确评价的目的,制定评价的标准。

对校长的评价应该从“曝光不好的”“鼓励好的”这样简单、二元的思路转变成“评价是一种标准的公示”。

评价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评价标准的设立让更多的校长明确工作的方向,工作得更有成就。

校长职级制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评价校长工作,对现有校长而言,评价就是通过评价标准的设立,让更多校长明确工作方向,工作得更有成就。

而对潜在校长而言,则会通过校长职级制评价的开展,鼓励更多人明确校长工作职责,进行更多校长人才的储备。

对校长职级制评价标准的设定直接影响评价的方向。

标准设定的不科学将会导致校长工作方向出现偏差。

,甚至会导致校长职级制举步维艰。

校长职级制现实意义

校长职级制现实意义

校长职级制现实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校长职级制的现实意义也愈加突显。

作为一项管理制度,校长职级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无论从教育的角度还是学校的管理层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校长职级制实行以来,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学校的管理得到了有效的加强和改进。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决策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契机,使得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更加明确、细化、落实到位。

并且,通过职级制度的分明,有助于校长根据各个职能部门的风险状况,及时掌握学校发展的风险与机遇,及时进行应对和决策。

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成果,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二、提升教育质量校长职级制的实施,能够大力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进一步破解学校教育困难,使学校从“人才输送机”向“人才培养机”转变。

通过职级制度的实施,学校能够更好地依照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调动各类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

同时,各职级校长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和管理机制,能够更好地检测和反馈教学质量,同时能够根据教师的工作总体情况对其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才能的充分发展。

三、提高校长职业能力校长职级制实施,于校长群体而言,也提高了校长从业能力和职责。

根据职级制度要求,校长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理论、教育理念和教育操作技能等技能,才能适合担任高层次校领导人。

通过该制度的实施,校长会更加懂得如何才能带领学校走向成功,准确地把握学校事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会使校长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提升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担负起重任,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促进教育领域市场化发展随着校长职级制的不断提升,教育领域也逐渐走向市场化,推动教育产业的发展。

优秀校长的引进和留用,意味着教育和学校管理的专业化和提高水平,全方位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而且,随着职级制度的实施,优秀(并成为高级职级校长)校长的收入也会得到提高,这也促进了优秀校长的团队建设,同时也能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水平。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10页精选文档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10页精选文档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推进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行政级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一明确规定,为国家深入推进中小学去行政化和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中小学校长职级体制改革的关键点校长是掌控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群体。

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存在好校长才会有好的教育。

然而,好校长的产生需要好的教育体制支持。

计划经济时期,中小学校长与行政级别挂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这种模式比较简单统一,便于学校管理。

然而随着社会改革深入和现代学校制度的演进,传统挂靠行政级别的校长职务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主要表现为:原有体制强化了“官本位”意识,行政化太强;干部提升关键看教育主管部门,容易滋生贪污受贿;学校按照行政级别划分等级,严重阻碍了教育资源整体布局,尤其是影响薄弱学校的正常发展;干部往上提级,不向行政级别低的学校输送,难以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干部之间缺乏激励机制,做好做坏一个样,滋长了干部的惰性,难以激发校长的开拓创新精神。

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是教育去行政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目前,教育界尚未对校长职级制作出明确定义。

由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涉及多项内容,本文试图从内容角度出发对校长职级制进行界定。

校长职级制是对以政府为主导的校长管理模式的反思与批判。

该制度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设置,同时实行校长任期制度,工资待遇根据职级情况,随业绩而定,另外,鼓励不同学校同等职级的校长相互轮岗。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旨在逐渐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提高校长专业素养,使校长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但是,职级制改革仅仅在中小学校长“官帽”上动刀,不触及根源性问题,就很难搬动行政化的挡路石。

那么,什么是教育行政化的根源呢?地方政府直接管理学校、地方政府官员直接评价校长,这就是教育行政化的根源。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一项核心制度之一,它的出现和运行旨在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不过,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职级设置不合理、晋升渠道不畅通、职级评估不客观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

一、职级设置不合理目前,中小学校长职级划分过于简单粗暴,校长的职级只与学校的规模和层次挂钩,不能够真正反映出校长的能力水平和工作实绩。

对一些刚上任的新校长来说,职级的设置虽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些荣誉感,但往往会使他们产生过多的压力和负担,让他们走向过度追求职级、忽视学校实际发展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职级评估机制。

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根据校长的实际能力水平、工作经验以及管理成效等方面考虑进行职级评估。

2. 考虑到学校的发展实际情况,相应地调整校长的职级。

比如,当学校规模扩大后,校长的职级相应升高。

3. 增加校长工作考核的权重,使工作表现与职级晋升直接挂钩,有助于激励校长全力工作和创新。

二、晋升渠道不畅通现有的中小学校长职级晋升渠道相对狭窄,让不少优秀的校长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提升。

很多校长望眼欲穿,希望能够得到一条畅通的晋升渠道,以受到更好的荣誉与待遇的回报。

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建立多元化的职级晋升机制,以满足广大中小学校长的不同需求。

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做法包括:1. 开展职级晋升竞争性选拔,让各个学校的优秀校长有机会向更高职级发起冲击。

2. 设计合理的培训课程,让校长可以自愿参加并持续提高自身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成为升职的重要资本。

3. 鼓励优秀的中小学校长积极参与行业组织和校长联合会等对外交流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人脉资源。

三、职级评估不客观中小学校长职级评估,账面上有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可能会导致评估不公正、不客观。

校长职级制:内涵、要义及实施建议

校长职级制:内涵、要义及实施建议

校长职级制:内涵、要义及实施建议作者:倪娟来源:《江苏教育》2016年第10期【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公办学校校长的管理主要照搬普通行政官员的级别与套用教师职称系列运行。

校长虽具有领导与管理的职能,但他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官员,也不等同于一般的教师。

原有校长管理制度与中小学校长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并不切合,已越来越不适应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少数地方开始尝试校长职级制这一新型校长管理制度。

【关键词】校长职级制;背景;内涵;实施建议【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2-0033-03【作者简介】倪娟,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南京,210013)副所长(主持工作),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化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校外兼职博导。

长期以来,我国公办学校校长的管理主要照搬普通行政官员的级别与套用教师职称系列运行。

职业发展上,照搬教师的职称序列;工资待遇上,在按相应教师职称领取工资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级别获得相应的行政补贴;工作范围上,既要承担教学工作,也要担负起学校管理的重任。

校长虽具有领导与管理的职能,但他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官员,也不等同于一般的教师。

原有校长管理制度与中小学校长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并不切合,已越来越不适应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少数地方开始尝试校长职级制这一新型校长管理制度。

本文就校长职级制产生的背景与实施进展,来重点分析阐述该管理制度的要义与内涵,提出推进建议。

一、校长职级制的背景与进展为进一步提高校长专业水平和领导能力,促进校长跨区域、跨学段交流,引导校长志于专业、终身从教,把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的新需求。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改革。

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关键在哪?

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关键在哪?

合,统筹考虑普通教师薪酬分配,避免
设 计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引 导 校
享。2017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
教师与校长薪酬差距带来的矛盾,条件
长通过努力达到更高层次的
合印发《 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
成熟后可单独开设校长序列职称,建立
专 业 发 展 目 标, 让 评 价 真 正
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小
锐见
17
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关键在哪?
文 | 汪桂琼
校长职级制自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市卢湾区和静安区试点以来,在全国各地实践探索已近30 年,相继取得一些有效推进模式和鲜活实践经验。但各地的校长职级制在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差 异较大,迄今仍未总结出一套科学成熟、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可资全国借鉴推广,可见职级制改 革的艰辛与复杂。在深剖国家政策、对比各地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实践进程,要不断深化认识,探秘制约职级制改革的关键点。
强化党委政府的重视统筹和资金支持力度
二十多年来,上海、山东、北京、山西、广东、吉林、 江苏、浙江等经济较发达省市开展的校长职级制改革成效 较为显著,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
的通力合作与专项经费的支持。以北京市为例,2019年,北 京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其间,市 委书记多次听取关于推行校长职级制的工作汇报。在文件 制定过程中,市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各相关委办局深入参 与此项改革任务,研究具体的政策措施。最终,市委组织部、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五部门 联合发布《 关于北京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意 见( 试行)》,正式推行校长职级制。山西省晋中市于2017 年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努力提 供经费保障,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专列经费1.2亿元,集中 用于校长职级薪酬和团队激励性资金,确保校长教师在原 有职称工资、绩效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做“ 增量改革”,有力 助推了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深入。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学校规模逐渐扩大,校长的管理职责也随之变得更加繁重。

与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校长的职级制度也在逐步改革。

校长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学校管理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就校长职级制改革和校长专业化成长进行深入探讨。

一、校长职级制改革1.制度背景校长职级制度是指对校长的管理级别和职务职级进行规范和认定的一种制度。

目前,国内高校校长的职级制度主要分为正高级和副高级两种职级,具体分为正校长和副校长。

这种传统的职级制度对于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经验要求并不够明确,难以准确评价校长的绩效水平,不利于校长的专业化成长。

2.改革方向针对传统的校长职级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需要明确校长职级制度的评定标准,包括学术水平、管理能力、领导经验等方面的要求,以便准确评价校长的绩效水平。

需要建立健全的校长评价体系,包括学校绩效评价、教学质量评价、科研成果评价等,全面评价校长的工作业绩。

需要为校长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例如组织专业发展培训、提供学术交流机会等,帮助校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3.改革措施为了推进校长职级制度的改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校长职级制度改革的工作组织,由教育部门和高校管理部门共同组织,负责制定校长职级制度改革方案和具体实施措施。

加强校长职级制度改革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校长和教育工作者了解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并积极参与改革实施。

建立健全的校长职级评价机制,包括定期进行职级评定、进行公开透明的评价过程等,确保评价程序的公平公正。

二、校长专业化成长1.成长需求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质量。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工作的日益繁重,校长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校长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领导经验,才能更好地应对学校管理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

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

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为了更好地规范校长的管理职责和权力范围,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制定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制定目的。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校长管理体系,明确校长的权责,规范校长的管理行为,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管理,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各类学校。

四、实施原则。

1. 公平公正原则,校长职级评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不得搞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

2. 能上能下原则,校长职级评定应当遵循能上能下原则,能力和业绩突出者可以晋升,业绩不佳者可以降级。

3. 依法依规原则,校长职级评定应当依法依规进行,不得违法违规。

五、实施步骤。

1. 制定评定标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校长职级评定的标准和指标。

2. 组织评定工作,成立评定委员会,负责校长职级的评定工作,确保评定工作的公平公正。

3. 公示结果,对评定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 落实奖惩措施,对评定结果进行奖惩,激励优秀校长,惩罚不称职的校长。

六、实施效果。

1. 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可以激励校长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2. 优化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可以优化学校管理体制,明确校长的权责,提高管理效率。

3. 激励校长积极性,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可以激励校长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

七、总结。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各类学校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校长职级制实施方案,推动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试行初步方案

学校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试行初步方案

学校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试行初步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子洒在书桌上,我泡了杯清茶,打开电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思绪如泉涌,我决定用意识流的方式,将这十年的经验一股脑儿地倾泻出来。

一、背景与意义1.1当前教育形势下,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改革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的改革,旨在打破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激发学校活力,提高教育质量。

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

1.2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对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推行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有利于选拔优秀校长,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有利于激发校长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发展;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二、方案内容2.1校长职级制2.1.1职级设置校长职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

特级校长为最高级别,三级校长为最低级别。

2.1.2职级评定职级评定采取量化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量化考核主要包括教育业绩、管理水平、师德师风等方面。

民主评议则由教职工、家长、学生等代表组成。

2.1.3职级晋升校长职级晋升实行逐级晋升制度。

在任期结束后,根据校长的工作表现和民主评议结果,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职级晋升。

2.2校长聘任制2.2.1聘任对象校长聘任对象为具有相应级别教师资格、具备教育管理能力的人员。

2.2.2聘任程序校长聘任采取公开竞聘、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由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校长聘任公告,公开竞聘。

然后,根据竞聘结果,进行民主推荐。

组织考察,确定聘任对象。

2.2.3聘任期限校长聘任期限为3年,聘任期间可续聘。

聘任期满后,根据校长的工作表现和民主评议结果,决定是否续聘。

三、实施步骤3.1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

3.2开展宣传培训组织宣传培训,使广大教职工、家长、学生了解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改革的意义和内容。

3.3推行试点3.4全面实施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与聘任制。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施行的现实情境与破解之策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施行的现实情境与破解之策
(2) 制度确立期 199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认真做好“两基"验收 后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校长负责制, 逐步试行校长职级制”,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提出进 行校长职级制的政策探索;1999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 出,"要继续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 岗制度,试行校长职级制";2001年颁发的《国务院关 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积极推进校长 职级制"o在该阶段,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历经“逐步试 行”"试行”到“积极推进”,得到了初步确立。 (3) 制度发展创新期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取消校长行政级别,促进校 长专业化,推行校长职级制;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探索中小学 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随后在 山东省潍坊市、广东省中山市等地开展试点。2013年印
2.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研究现状 从研究角度分析,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研究主要关 注以下三方面内容。
(1) 中小学校长பைடு நூலகம்级制内涵的研究 关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 方面。一方面是有关校长职级制概念的界定。贾继娥0、 贾汇亮回等学者从人事管理与校长专业发展两个角度对 校长职级制进行了界定。另一方面是有关校长职级制结 构的探索,如上海市、广东省中山市、山东省潍坊市等 地都各自建立了校长职级制度框架。
化的反映。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发展历程显示,校长职级制的施行面临着制度目标“泛化"、职级划分“缺根"、副
校长定位“模糊”、进出机制"缺失"、薪酬制度“滞后”等困境。为实现困境突围,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要做好

校长职级制

校长职级制

校长职级制第一篇:校长职级制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摘录)一、取消中小学校和干部行政级别推进镇街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各镇街符合登记条件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可登记为事业法人,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校长由县教育行政部门选聘、管理。

每个镇街公办中心幼儿园和社区(村居)幼儿园,共同组成一个法人,实行中心园负责制。

每个镇街所有小学共同组成一个法人,实行中心小学负责制。

二、建立校长职级绩效管理制度1.合理确定校长职级序列。

校长职级分为特级校长、一级校长(一、二、三档)、二级校长(一、二、三档)、三级校长(一、二档)。

同一县域内,一级、二级、三级校长的比例为3:5:2,特级校长的数量控制在全市中小学校长总人数的2%以内,兼顾城乡学校。

原则上高中学校不设三级校长。

2.建立校长绩效工资制度。

校长绩效工资按照校长职级、任职学校的规模和办学条件确定,副校级领导绩效工资按照工作业绩确定,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发放,校长、副校长绩效工资不纳入社保基数。

三级校长的绩效工资标准(二档、一档)分别按校长本人应发工资总额的25%、30%确定;二级校长的绩效工资标准(三档、二档、一档)分别按校长本人应发工资总额的30%、35%、40%确定;一级校长的绩效工资标准(三档、二档、一档)分别按校长本人应发工资总额的40%、45%、50%确定;特级校长的绩效工资标准按校长本人应发工资总额的80%确定。

副校级领导绩效工资按照本人应发工资总额的15—20%确定,具体标准与校长学年考核结果相挂钩。

校长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时间,一并计入教龄。

三、建立校长考核评价制度实行评级晋档制度。

校长在第1个任期内,试用期结束考核“合格”的确定为同级三档(初档),之后学年度考核,每得到1个“优秀”等次或累计2个“合格”等次,可在本职级内晋升一档。

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第2个任期,如果职级不发生变化,任期内各次考核在“合格”以上等次的,在本职级原有档次基础上继续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京师 范大 学 图书馆 , 1北 北京 1 0 7 ; . 阳师 范大 学教 育学部 , 宁 沈 阳 1 0 3 ; 08 52 沈 辽 l 0 4 3 北京 师 范大学教 育 学部 , . 北京 1 0 7 ) 0 8 5
[ 摘
要] 校 长职级 制的 本质 是 人 事 分 类 管理 制 度 的具 体 形 式 , 外 延 由校 长职 级 分 类 与 其
的整 体效能 。 [ 3
其次 , 校长 角 色 定 位 模 糊 。我 国校 长 人 事 管 理 制 度对 校长 身份 具有 不 同的定 位 。一是 校 长 待遇 与
行 政 级别挂 靠 , : 重点 中学 、 即 市 区县重 点 中学 、 级 初
女 基 金 项 目] 文 是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 二 五 ” 划 2 1 年 度 教 育 学 重 点 课 题 《 科 学 发 展 为 主题 转 变 教 育 发 展 方 ( 本 十 规 01 以
[ 关 键 词] 校 长职级 制 ; 长 专业化 ; 长人 事管理 制度 校 校
[ 图分类 号]G5 1 中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4 2 1 ) 10 4 —4 0 28 6 (0 2 0 —0 10
上世纪 9 0年代 中期 , 了进 一步 深 化 中小 学 人 和激励 校 长 及 利 益 相 关 主 体 的 管 理 实 践 和 控 制 行 为
校长 职责制 度 、 长 任 职 资 格 制 度 和校 长培 训 制 度 校 三种 制度 , 少 重要 的校长 管理 制 度如 聘 任制 度 、 不 考
核制 度 、 监督 制 度 、 酬制 度 、 惩 制度 、 作保 障制 薪 奖 工 度等 , 尚处 于缺 失状态 , 因而不 能形 成 完整 、 配套 、 均 衡 的校长管 理 制 度 体 系 , 响 了校 长人 事 管 理 工 作 影
与专业 发展 的积 极 性 , 进 基 础 教 育 健 康 与 可 持 续 促
发展具 有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


校 长 职 级 制 改 革 的 现 实 背 景
研究 表 明 , 校长专 业化 发 展是 内、 因共 同作 用 外 的结果 。在众 多 外 在 因 素 中 , 度 是 最 直 接 的 因 素 制 之一 。校 长人事 管理 制度 是对 校 长人 力 资源 进 行 开 发和 管理 的制度 设计 , 是一 种 通过 有 效地 规 范 、 束 约
式 研 究 》0 。
[ 稿 日期] 0 11 - 8 收 2 1—21
[ 者 简 介] 继 娥 ( 9 6 ) 女 , 族 , 作 贾 16 一 , 汉 山东 枣 庄 人 , 士 , 京 师 范 大 学 图 书 馆 教 育 分 馆 讲 师 , 究 方 向 为 教 育 管 硕 北 研 理 ; 刚 ( 9 9 ) 男 , 族 , 宁 沈 阳人 , 士 , 阳师 范 大 学 教 育 学 部 副 教 授 , 究 方 向为 教 育 管 理 与 教 育 政 策 ; 王 17一 , 汉 辽 博 沈 研 褚 宏 启 (9 7 ) 男 , 族 , 东 枣 庄 人 , 士 ,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育 学 部 教 授 , 究 方 向为 教 育 管 理 与 教 育 政 策 。 16一 , 汉 山 博 北 研
标准 、 职级评 价 、 职级 晋升 和职 级薪 酬制度 构成 。实行校 长职 级制 是 弥补 我 国校 长 人 事分 类 管理 制度 缺失 , 而建立健 全校 长人 事 管理制 度 的重要 途 径 。我 国校 长职 级 制 改革 效 果 并不 理 想 , 进 应
从 制 定科 学的制 度 方案入 手深 化此 项改 革 。
事制度 改革 , 上海 在全 国率 先 试点 实 行校 长 职级 制 , 为 , 以实现教 育人 力资 源 的优化 配 置 、 以公 平 的政 策
开启 了校 长 管 理 制 度 新 一 轮 的改 革 热 潮 。 1 9 9 9年 环 境 和 校 长 群 体 内部 治 理 规 范 为 特 征 的 制 度 安 颁 布 的《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 推 排 o 3 来越 多 的研 究 者意识 到 , 过制 度 的规约 与 [越 1 通 进素质 教 育 的 决 定 》 正 式 提 出要 “ 行 校 长 职 级 激 励作 用 , 中 试 带动 校长 内在精 神 的提 升 , 而 实 现校 长 从 制” 2 0 年 颁布 的《 ,0 1 国务 院关 于基 础教 育 改 革 与 发 专 业 发展 的重要 性 。然而 我 国原有 的校长 管 理制 度 展 的决 定 》 中明确 提 出“ 极 推进 校 长 职级 制” 两 份 存 在 一些 固有 的弊 端 , 利 于 校 长 队伍 建设 与专 题 积 , 不 重要 文件将 校长 职级 制确 立 为我 国校 长 管理 制 度 改 化 提 升 。 革 的新 方 向 。随后 , 京 、 北 广州 、 坊 、 潍 中山等 城 市 先 首先 , 全 完 备 的管 理 制 度 体 系 尚未 建 成 。校 健 后进行 了校 长 职 级 制 改 革 探 索 。最 新 颁 布 的 《 家 长人 事管理 制度 通常 应根 据人 力 资源 管理 的流程 建 国 中长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0 0 2 2 ) 中 立 起包 括 由任 职 资 格 、 拔 任 命 、 励 、 核 、 训 、 2 1- 0 0 》 选 激 考 培 明确规 定 ,推行 校长 职级 制 ” “ 。由此 可见 , 长 职 级 退 出等制度 在 内 的制 度 体 系 。 从 我 国校 长 人 事 校 _ l但 2 制作 为校 长人 事 管 理 制 度 改革 的 重要 举 措 , 已被 提 到改革 的议 程之 中。校长 职级 制对 确 立 正确 的用 人 导向, 建立 校长 队伍不 断优 化 的机 制 , 动校 长 工 作 调 管理 制度 的实 际情 况 来 看 , 仅 在 国 家层 面建 立 起 仅
21 0 2年 2月
教 育 科 学
Edu a i n Sc e e c to inc
Fe 20 2 b, 1
第2 8卷 第 1期
Vo . 8 NO 1 12 .
我 国校 长 职级 制 改 革 的现 实 背 景 与 主要 策 略 *
贾继 娥 王 刚 褚 宏 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