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看作者。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 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 立地臆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 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 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 词,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 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注】 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 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 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向二 观点态度类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有人认为××, 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 (词)予以分析。
举例 王维《山居秋暝》 刘禹锡《乌衣巷》
李商隐《贾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于谦《石灰吟》 苏轼《题西林壁》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五)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举例 柳永《雨霖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0
@《创新设计》
目录
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11
@《创新设计》
目录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悟,等等。所谓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
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 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
目录
2.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完成题目。
纵笔三首 ①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
【注】 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今海
18
@《创新设计》
目录
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①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面对衰老,体现超旷闲逸; ②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立数过人的寂寞中, 不显沉痛,体现超旷闲逸;③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喝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 以真率写与邻人的深厚感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超旷闲逸。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 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 答: 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
6
@《创新设计》
目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者说社 会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
难点26 评价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
古诗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1、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胜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
2、特征要点:①送别诗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②爱情诗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③哲理诗特征:宋诗议理较多。
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⑤田园山水诗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⑥行旅诗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⑦咏史诗(怀古诗)特征:古迹、古人表现要点:借古讽(喻、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⑧咏物诗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⑨其它题材——闺怨诗、题画诗、爱国诗等3、内容情感:(1)忧国伤时(卫国戍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愤,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收复失地的渴求与喜悦等)(2)民间疾苦(百姓被盘剥之苦、战争徭役之苦、税赋劳作之苦等)(3)思乡怀人(思念亲人、思念故乡、征战不归、身不由己、天涯羁旅之愁、)(4)怀古咏史(缅怀前贤、评判历史、借古鉴今、昔盛今衰的感慨、抨击统治者不念国家安危和昏聩残暴等)(5)山水田园(常借助对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或流露隐逸避世之情,或展示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或寄托人生的理想等)(6)边塞军旅(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或状写边塞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或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或抒发对将军贪功启衅的冤情,或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独特的民风民俗等)(7)赠友送别(或依依惜别的留恋,或情深意长的劝勉,或坦诚自己的心志,或表达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等)(8)咏物言志(常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悠然闲适、不慕富贵、坚贞不屈、不媚世俗、乐观豁达、高洁脱俗、豪放粗狂等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组(按诗体分类)][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目的。
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①郑燮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包大中丞,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
②郑燮,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号板桥。
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潍县县令。
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思路分析]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的内容,可知,此诗可归入“忧国伤时”类,具体来说是同情人民的疾苦。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如“一枝一叶”是什么意思要分析清楚。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
(步骤一)“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
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
(步骤三)[例2](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答:[思路分析]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词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学之窗]的内容,可知,此诗可归入“建功报国”类,具体来说是报国无门的悲伤。
高考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的。②建功报国。有抒写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 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
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③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
内容。
(4)评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等,有利于更加深 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诗歌的主旨,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融入主旨、意境中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贬斥什么、讥讽什么、赞美 什么;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诗人是愉悦还是苦恼,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愤激还 是平和,是冷眼漠视还是热心关注„„所有这些,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所不同的是其表现方式的差异)。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 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 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 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考纲解读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 任何人写作总是有其目的,都是为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析】①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②诗人选取空山、新雨、 明月、松树、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 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③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 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
2、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单寂寞、忧怨、愤 慨之情; 例1: 春日思归(唐· 李频)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例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出了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 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 。 3、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曲戍边思乡、壮志难酬的塞外悲歌。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
一、咏史怀古
咏史诗: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 创作。怀古诗: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 抒发感慨而创作。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思想情感: 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达到借古讽今或者感 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目的。 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 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 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 雄心。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口提示——【高考金题速传真】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把握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
在诗歌鉴赏中,“评价”一词要求观点明确,并且有深度地阐述,而在高考中对于“评价”是降低了要求的,也就是说能够就诗论诗、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纵横联系、引申阐发。
从命题角度来看,有的是仅就“诗眼”、关键句、情感、主旨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等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从常见的试题形式来看,有的是“表现什么思想”、“抒发怎样的感情”、“体现怎样的人生态度”等,有的是“某个词为‘诗眼’(或警策),为什么”、“某个句子阐释了什么道理”、“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谈你的理解”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应作为备考的重点。
关口金题—【考纲知识精解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军城早秋 严 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
【解析】从诗歌中“汉关”、“朔云”、“边月”、“西山”、“飞将”、“沙场”等典型意象的使用,结合试题下面的注解,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回想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写作内容,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热情、奋勇杀敌的豪壮、戍边将士的乡愁、黩武开边的厌恶、奇丽风光的惊叹等感情。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 间意象
灞陵行送别(节选)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 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 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 别离联系在一起。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 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 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 别之处的代名词。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 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 题?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 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 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 法。
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 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品的思 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评价要中肯,要就诗论诗,实事 求是,具体分析。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5、边塞征战诗 7、思乡怀远诗
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 恨怨愤之情自现。)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 “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 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 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 归林、鱼翔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 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评价诗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
• 第一首诗,题目“闻笛”就点明是思 乡,前两句交代乐地点和景物,突出“月 如霜”,隐含思乡之情。后两句紧承前边, 由“芦笛”直接引发将士们遥望故乡。 • 第二首诗落笔在天山,《行路难》是 乐府歌曲名,“奋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 之意”。悲伤的离别曲使三十万将士,都 回首看空中明月,盘算着回家的事。
闻雁
不得见的悲凉,寄寓了他国不得报的君国之忧和家 不得归的英雄失路之悲。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 映了社会的黑暗,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林升的
《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陆游的 《示儿》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山河沦落、 国破家亡的痛楚;还有杜甫的《兵车行》揭露了统 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歌中独特的一对,游 子思家,怨妇怀人,都表现出中国文化对于家的眷恋, 对于团圆的渴望。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 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作者借“秋风”的意象,寄托自己的羁旅之情和思归
之心。另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温庭筠的《商山
相同,但也各具特色。例如李白《赠汪伦》中“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殷殷深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惜别,高适《别董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诗是作者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途中所作, 是游遍庐山后带有对庐山全貌的总结性的题咏。)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三:
知人论事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
作风格,才能做到依人察情。 答题步骤: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5.下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
例6.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典型例题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问:这首词以“说愁”贯穿始终,作者说“如今识尽愁 滋味”,作者愁什么? 答: 诗人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一直被投降派排挤, ②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①
自强不息,①由诗句“落日心犹壮”可以看出;②
怨愤之情,①由诗句“不必取长途”可以看出。②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一:
忠于原诗
答题步骤:
思想感情从诗句中分析得来,不可想当然。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有何变化? 【答案】 ①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 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 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 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②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高中语文专题复习高分必备古代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诗中出现)
思乡
怀人
诗
内涵
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在外,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内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③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考向二 评价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题主要考查对诗歌所抒之情的理解、对诗歌内涵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试题,评价与探究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试题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题目往往带有探究的意味,解题难度较大,考生要格外重视。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育内容:
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 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 子。
B.看诗后注解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分类
暗示内容
介绍写 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关诗句
介绍 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 基调
介绍别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人评价
方法指导
方法四:寻诗眼
诗眼——鉴赏的捷径,情感的焦点
方法四:寻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 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从题目入手: 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
杜甫的《春夜喜雨》 王昌龄《闺怨》 陆游《书愤》 李绅《悯农》
方法指导
方法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作者——鉴赏的航标,主题的区域
二、看作者
抗金清杀平敌乐,收.独宿博山王氏庵
复失地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称 得敕。边,半回匹亭车红流叱白绡牛血头一牵成搔丈向海更绫北水,短。系…,,向一浑武…车牛欲皇炭头不开,充千胜边炭余簪意直斤。。未,宫已使。驱将惜不
三、知识储备 (二)思乡怀人
BCD、、A边、思 闺关羁亲 中思旅念 怀乡愁友人如思如:如:范:王仲王维淹孟《昌《浩渔龄九然家《月傲九闺宿•塞日怨建下忆》德秋山江来东》风兄景异弟》》
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
2、因人写景,篇末传神: 一是以壮美的景物烘托人物的英 雄气概。如王维的“回看射雕处,千 里暮云平”(《观猎》)。——辽阔、 远大的境界作为将军回首望远造型的 背景,使整个画面气势雄伟,使将军 的形象显得威武矫健,给人留下了鲜 明的印象 。
二是用人物居住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情趣 和精神风貌。如韦应物《休日访人不遇》: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诗人在奔忙了九天以后,好容易盼到了假 期,于是就去寻访他的诗友。虽然没有见到人 ,但朋友居住的环境却启发了他:怪不得你诗 的构思,使人看了连骨头都觉得清爽,原来你 的门前是澄清的流水,而又面对白莹莹的满山 积雪啊!虽然他的诗友并没有在诗中出现,但 结句对友人居住环境的描绘,就把友人那清爽 淡雅、超然物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 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
通过以上题目,回顾在鉴赏诗歌思想 内容主旨情感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1、看诗题 2、看作者(知人论世) 3、看注释 4、抓关键词语(诗眼) 5、品典型意象
课堂练习:
(2013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 “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 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4 分)
“犹”字好。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 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 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不舍的深 情。 “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 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天空。“空”字侧 重表现出诗人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诗 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意对即可)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言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财富。
古代诗歌不仅具有音乐性和韵律美,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内容和态度。
因此,鉴赏评价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注重表面的艺术特征,更需要深入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瑰宝,其思想内容多元丰富。
它既能表现作者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能反映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以下几个方面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内容。
情感表达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和韵律美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等价值的领悟和追求。
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极为丰富,有的是对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有的是对乡土亲情的怀念,有的是对大自然的景色所引发的浪漫情怀。
无论表现的是什么,古代诗歌都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使读者在文学艺术中感受到真情和美好。
心灵鸣响古代诗歌在表现情感的同时,也能够深入地描绘人类内心的世界。
很多时候,其表达的情感不是给人以简单的情绪上的刺激,而是能够引起内心最深层次的共鸣,唤起人们对内在存在的感知和关注。
在读古代诗歌的过程中,人们能感受到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回响,进一步认识和领悟自己的内心世界。
社会意义古代诗歌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往往能够通过诗人的视角来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况。
古代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意义包括了人们对社会变迁的反思、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对个人命运的探索等。
正是通过这些诗歌,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社会和生活,进一步反思现代社会与生活的种种问题。
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大多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冀。
这些思想和态度,即便与现代的语境不尽相同,但依然具有很强的思想品质和启示作用。
对世道的反思作者在古代诗歌中多次反思当时的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
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分析,诗人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的苦痛和矛盾,进而表达自己对这种现实的种种不满和愤慨。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评价观点态度
【答案】16.①蕴含于“六经”中的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普通人用尽一生钻 研也无法穷尽;②道不远人,《诗经》中就有像《七月》这样重视农事的诗篇, 熟读可以悟出立身根本,从而做到脚踏实地。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道在六经宁有尽”,诗人 指出“六经”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常读书以明道;“宁有尽”是说没 有尽头,这是告诫儿孙不能停止不前,要谦虚以待。“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 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诗人用此句提醒儿子熟读《七月》 这首农事诗,从中感悟立身的根本,做到脚踏实地,像周公一样为国为民。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注意读懂并理解诗(词)句子的表层意思和弦外之音,明确作者 可能要表达什么观点态度; 第二步:通过分析诗歌和某人对诗歌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要注意历 史地辩证地进行评析); 第三步:结合诗(词)句进行分析,在原诗(词)中找到能支持自己观点 的地方阐述理由,提出自己观点的依据,或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第四步: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分析,拟写答案。 3.参考句式 这首诗(词)描写了( )(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写出了( ) (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某人对诗歌的评价分析作用)。
3.技巧角度——手法效果比较
在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辨别 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2020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021新高考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示儿子 陆 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第二步,找准角度,分析结构。
抓角度 找对应,细分析 看注释, 从题目中的“戏赠”来看,这首诗的语言应该是诙谐幽默的;结 定基调 合注释①也能看出这一点。 这首诗的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 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 品词句, 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 悟感情 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 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 看背景, 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 巧判断 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 第三步,汇总角度,组织答案。
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在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 外,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 内 内 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 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 涵 容 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 思,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 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思乡 怀人 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舍”“登高”“望月”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 “忆”“寄”“行”“思 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 ”等词语以及元宵、中 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 标 秋 、 重 阳 、 除 夕 等 节 日 情 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 志 名。②常见意象:月亮、 感 幽 怨 之 情 。 或 表 达 人 生 感 秋风、秋霜、杜鹃、猿 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 啼、沙鸥、孤雁、浮云、 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 梧桐叶落、西楼、高楼、 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 危栏等 幽怨愤慨之情
诗歌题材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咏物 言志 诗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 ( 寓 内 通过描绘自然之物,寄 内 意 ) 、托物喻理、托物讽 ①从具体描写 涵 托作者思想感情 容 世 的方法看,主 要是正面描写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 (绘形绘色)与 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 侧面烘托。② 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国 家 。 ② 寄 寓 高 尚 的 节 从表现手法 特征、功能进行刻画, 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 看,主要是比 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标 情 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喻(比况)、象 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 志 感 华 易 逝 与 理 想 破 灭 的 哀 征、拟人和对 咏。②从题目上来看, 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 比。③从抒情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 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 方法看,主要 以“咏某物”“题某 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 是托物言志 物”“某物吟”等为题 冷嘲热讽 目形式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详解
• 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客观表现事物 的手段。在古诗鉴赏中,主要落在事 物描写的方法上。
• 表现的方法:烘托、渲染、勾勒、 工笔、白描、比兴、铺陈等;(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 实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借 古讽今、运用典故、联想想象)
• 艺术技巧:也称艺术特点,是指文艺 创作手法所显示的特点。 • 表现笔法:赋、比、兴 • 从构思角度:象征、对比、想象、联 想、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等 • 篇章结构:点题、伏笔、铺垫、过渡、 照应、层层深入、总分结合、以景作 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 “愁”的具体内容。 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1、闺中怀人之愁;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辛弃疾)
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 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②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建 如: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 功 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报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国
如:屈原《涉江》:“世混浊而莫余知兮,
3、思友之愁;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 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4、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 一梦,堪愁。……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 江空自流。(王安石)
5、昔胜今衰之愁;
② 建 功 报 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
高三诗歌鉴赏:评价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
实战演练2 1)请翻译小序:
元丰三年(1082)三月七日,我在沙 湖的路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 处)遇到了大雨。有雨具的人都先 行离开,剩下的人进退都感觉困难, 惟独我不觉得。不久天气放晴了, 所以我创作了这首词。
2)你是怎样看待“也无风雨也无睛” 这句词所表现出的诗人的人生态度的?
参考:非常认可这句所表现的人生 态度。因为这句中的“风雨”和“ 晴”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晴,也指 政治上和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晴, 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而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具备的。
如果从评价的角度,可以问: “你是怎样看待词人对待风波 险阻的胸怀的?” 回答可以是:“词人对待风波 险阻的胸怀是达观、豪迈的, 这一态度对人生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我非常认可。”
如果从理解的角度来命题的话 ,可以问:“三四两句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就是:“表达了诗人和友 人的惜别深情。”
进一步理解如何评价 什么是现代观念?
现代观念应该是指符合社会发展和 人的发展的观念和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中的精华。 可以包括追求和平与发展、追求真 善美、追求美好人生、文明自由平 等博爱、爱国主义等。
进一步理解如何评价
二是“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 限”。 主要是指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中 的积极方面,即优点、好处、作 用、意义等。
在理解的基础上
实战演练
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 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 飘飞。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无 际的碧水,西风萧萧,天地间一派浓 浓的秋意。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 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 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
实战演练1 1)请翻译这第二首小令
2)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 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 答:喜欢哪一首都可以,关键要结合自己点 出喜欢的原因,即对两篇作品的意境和思想 情感给予准确的评价。 参考: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 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 ,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 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 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 乐观的情怀。
把握规律 知人论世————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把握规律知人论世——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指津】“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考试说明》中的表述原文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古诗又是它的一个分支。
在四大文学体裁中,诗歌和散文一样,属于抒情文体,它是诗人通过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作者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加以艺术概括,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具体可感的、鲜明的生活图景,即艺术形象。
由于文学作品是客观现实生活在作家、诗人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所以艺术形象既包含社会客观因素,也包含着作者认识生活的主观因素。
在每一个形象中,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理解全诗的主旨【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他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分析】这道题是典型的理解主旨题,题目中每一问都与主旨有关。
从标题“九日”及全曲内容看,此曲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表达主题的句子应是“倦客思家”。
一读到“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就会联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因为诗句创设的意境相同,都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用从前歌舞升平景象的稍纵即逝,来衬托现实中人老发白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恋他乡,而是“倦思”故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写景诗的方法 1.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2.写景常用的表达技巧。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景物特征:孤寂 表达技巧:拟人 作者情感:孤独、受冷落,寄情自然, 人格的高洁清傲。
念天地之悠悠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枫桥夜泊
张 继
写 景 抒 情 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 物有什么特征? 景物:落月、乌啼、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客船等。 特征:秋夜幽寂 凄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的孤独、愁绪满怀和 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 代风貌(注意也要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 有的共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 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 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 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 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 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 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 绪激荡。
六.巧分类
一.看标题
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离
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别的思念
二.看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
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的评价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8、亡国之愁;
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 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 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 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9、人生失意之愁;
10、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 雪舞回风。飘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 愁坐正书空。(杜甫)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⑴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⑶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 衬托。
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 “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 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 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 归林、鱼翔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 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10、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 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品的思想感 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中肯, 要就诗论诗,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一.看标题 二.看注释 三.析尾句 四.抓字词,明意象 五.知人论世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唱歌送别 3.饮酒饯别
折柳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 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 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 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 象
劳劳亭歌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 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 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 别感伤的代名词。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 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 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 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仔细体察物关情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咏 物 言 志 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事物特征:孤独;失群;哀伤; 无人理解。 2.诗人情感:以孤雁自喻。体现 了诗人孤独;失落;人生不得意、 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五.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 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并由此及 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 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 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 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降派的 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 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 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 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 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 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六.巧分类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托物言志诗
5、边塞征战诗 7、思乡怀远诗
4、怀古咏史诗
6、赠友送别诗 8、山水田园诗
9、思妇闺情诗 10、论道说理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 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 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 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 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 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3、思友之愁;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 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 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4、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 梦,堪愁。……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 自流。(王安石)
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等景物
欢聚离散皆是缘
[赠友送别诗的鉴赏]
送别诗的鉴赏要点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 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 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 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 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 一种主题。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 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 了大量的离别诗。
②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A.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 卫国的豪情。 B.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控诉战争痛苦;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D.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
③感受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5、昔盛今衰之愁;
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6、思念恋人的孤独之愁;
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 清月近人。(孟浩然)
7、羁旅之客愁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 煜)
三.析尾句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
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香草美人:象征理想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四.抓字词、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杨花: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明意象
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 黑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 环”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 “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一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 时刻刻练兵备战,第3句怨气候酷寒, 第4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
赏析边塞诗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 爱好、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拟人、比喻 等。
古今多少兴亡事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怀 古 咏 史 诗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主题相同, 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赠 友 送 别 诗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 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 这个问题?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 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 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 “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